11认识地球面貌(1)学案(无答案)-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的三种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的划分以及地球的经纬网等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和图表来获取信息。
但同时,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地球的形状、经纬网等概念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图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的地理位置3.地球的划分和经纬网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地球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地球的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自主探究地球的知识。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 学案

认识地球面貌【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够提出有力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会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学习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学时安排】3学时【第一学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最早认识是______图,受活动范围的限制,人们认为天是__________的,地是__________的。
(2)人们对“地球”的概念是受_____图的影响,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是停留在推测阶段。
(3)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_______图,航海家__________率领船队实现了环球一周的壮举。
(4)_________图是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5)根据对以上图片的理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_____________。
2.地球的大小二、合作探究1.除了课本上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至少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C.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2.读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B.地球赤道周长是8万千米C.地球赤道半径是6 371千米D.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第二学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地球的模型。
《认识地球面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晋教版》

《认识地球面貌》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等方面;2. 掌握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景观,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3. 理解地球表面的气候分布和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对地球面貌的影响;4. 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导学内容:一、地球的基本面貌1. 陆地:地球表面大约有30%的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处所。
2. 海洋:地球表面大约有70%的海洋,是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3. 大气:地球的大气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臭氧层等,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起着重要作用。
4. 生物: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景观1. 山脉:地球表面有许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是地球上的重要塞形特征。
2. 平原:地球表面有辽阔的平原,如亚马逊平原、北美大平原等,是农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
3. 河流:地球表面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长江、尼罗河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交通便利。
4. 湖泊:地球表面有许多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等,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地球表面的气候分布和气候类型1. 气候分布:地球表面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如赤道附近气候炎热多雨,极地气候寒冷干燥等。
2. 气候类型:地球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四、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1. 植物:地球上有数以百万计的植物物种,包括树木、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等,构成了地球上的植被。
2. 动物:地球上有数以百万计的动物物种,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微生物:地球上有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导学活动:1. 地球面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和地貌景观。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教案 晋教版

1.1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目标】1、学习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2、掌握有关地球的几个数据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预习课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有关地球的几个数据。
2.教学器材:地球卫星照片。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简单的文字描述,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他们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普知识。
学生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的结构、纬线和经线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过渡到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掌握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能够识别和运用经纬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重要纬线和经线的概念及运用。
2.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理解,经纬网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地球的形状、重要纬线和经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的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
2.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学生练习册和相关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的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地球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知识,同时讲解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认识地球面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晋教版》

《认识地球面貌》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了解地球的面貌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珍爱环境、发展科学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面貌,激发他们对地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设计内容:1. 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水文圈等内容。
2. 地球的特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气候带等内容。
3. 地球的面貌:包括地球上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地理景观。
4. 地球的变化:包括地球的气候变化、地球的环境污染等内容。
四、设计步骤:1.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了解地球的面貌;3.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地球的变化;4. 学生撰写作业报告,总结所学知识和体会。
五、评判方式:1. 作业报告内容完备、准确,符合要求;2. 作业报告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表达能力强;3.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活动,积极思考、观察,表现出对地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六、预期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面貌,增强对地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培养出良好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参考资料:1. 《地球科学概论》2. 《地球地质学》3. 《地球环境科学》以上为《认识地球面貌》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增强对地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愿我们共同尽力,守护我们的地球故里!。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他们对地球的认识有限,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需要激发,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学会使用地球仪,并能解释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2.图片:收集与地球形状、结构相关的图片,如地球卫星照片、地球仪图片等。
3.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和地球仪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同时,介绍地球仪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和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地球形状、大小和结构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如何证明地球是圆的?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备课本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玉三中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预习案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地球的形状、大小(第1号)班级学生姓名预习时间编写人问霞审核人问霞【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并能用实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识记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
3.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预习任务】
预习课本P1—P4关于“地球形状和地球大小”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地球的形状
①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
②葡萄牙航海家首次完成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
③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人,透过舷窗,他看到了人类的家园是太
空中的一个蓝色的。
由此总结: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对地球形状有何认识?
2.人类的家园——地球的准确形状是什么样的?
3. 能证明地球形状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是
4.读图1.3,找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出发地、目的地、航行路线,思考: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了什么?
②如果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能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吗?
课 题:
2 二、地球的大小
你能用具体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吗?在下图中填注:
【自主检测】
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圆形
B.棋盘式的正方体
C.倒扣的盘子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证明地球形状的最具说服力.....
的证据是: ( ) A.古人的直觉和想象
B.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
C.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D.宇航员在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的照片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B.大西洋 太平洋 北冰洋 大西洋
C.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D.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
A.6378千米
B.6357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5.假如每天以50千米的速度环绕地球最大圆周做一次徒步旅行,大约需要:( )
A.100天
B.1000天
C.800天
D.8000天
6.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