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组织切片观察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的结构对于理解生物体的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切割和染色组织样本,使其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组织切片观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选择适当的组织样本,如植物叶片、动物肌肉或神经组织等。
将样本固定在适当的溶液中,如福尔马林或乙醇中,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2. 切片制备:使用显微切片机或手工切片工具,将样本切成薄片。
切片时要注意切割的角度和切片的厚度,以确保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清晰可见。
3. 染色处理:将切片放入染色剂中,如伊红染色剂或伊红-苏木精染色剂,以增强细胞的对比度和可见度。
染色时间和浓度应根据样本类型和需要进行调整。
4. 干燥和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用纸巾轻轻吸干,并放入显微镜玻片上。
然后,将一滴透明胶水滴在切片上,用另一块玻片轻轻压平,使切片牢固地固定在玻片上。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细胞结构。
例如,在植物叶片切片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叶肉细胞、气孔细胞和导管细胞等。
叶肉细胞通常呈长方形或多边形,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
气孔细胞则呈现出特殊的形状,具有细胞壁和气孔孔口。
导管细胞则形成了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具有管状结构和细胞壁。
在动物组织切片中,可以观察到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肌肉细胞通常呈长条状,具有明显的纵横纹理。
神经细胞则具有分枝突起和轴突,用于传递信号和信息。
上皮细胞则形成了动物体表的保护层,具有紧密排列的结构和细胞膜。
讨论:组织切片观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机会。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细胞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组织构成和生命活动。
例如,通过观察植物叶片切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叶肉细胞的负责光合作用和物质储存的功能,气孔细胞的调节气体交换的作用,以及导管细胞的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指导】切片观察实验指导

【关键字】指导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实验目的〕通过组织切片观察,认识﹑掌握器官组织发生充血、淤血、出血、梗死等病理变化的形态学变化特征,了解其发生原因、机制﹑结局和意义。
二、〔实验材料〕充血、淤血及出血的组织切片三、〔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大体标本充血1.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机能不全。
静脉回流受阻,肺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色紫红,质地较坚实,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
淤血较久时,则易发生肺水肿,此时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血样液体。
肺间质增宽,富含水分。
肺组织块投入水中如载重舟。
2. 肝淤血:常见于右心衰竭。
淤血时体积增大,边缘钝圆,色暗紫红色,切面流出多量暗紫红色血液,淤血较久时,小叶中央部充血呈暗红色,小叶边缘则肿胀或脂变呈黄褐色,形成暗红色与黄褐色相间的斑纹,类似中药槟榔的断面故称“槟榔肝”。
3肠淤血:肠壁静脉扩大增粗,充满暗红色血液,形似树枝状。
出血1. 猪肾点状出血:肾表面及切面上有多数针尖至菜籽大小的出血小点。
此标本取至猪瘟病。
2. 心内膜斑状出血:心室内膜下出现黑红色斑点,称淤斑。
3. 马肝被膜下血肿:肝被膜下与实质之间有大的凝固血块,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包裹。
血肿周围实质受压贫血,呈淡黄褐色。
4. 血管破裂性出血:乳牛产后子宫中动脉破裂出血,患畜死于失血过多。
此标本示血管破裂处。
5. 线状出血:肠粘膜皱壁的顶端出血,呈暗红色的线条,称线状出血。
6. 出血性子宫炎:子宫内膜弥漫性出血,呈暗紫红色。
血栓形成1. 牛肺静脉红色血栓:肺内扩大的静脉内有一血块,其中心红色,边缘淡黄,(这是因形成时间较久,边缘血红蛋白崩解之故)因发生血栓软化,血管与血栓界线不清。
2. 猪心瓣膜上白色血栓:二尖瓣向血流面有一干燥灰白赘生物附着,表面粗糙不平,呈椰菜花样外观。
瓣膜变形、缺损。
此标本取自慢性猪丹毒患猪。
4. 动脉内白色血栓:马前肠系膜动脉根部管腔扩大,管壁肥厚,内膜粗糙不平,内膜上附着干燥灰白片状血栓物质。
观察标本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标本,了解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对生物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放大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仪器,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可以清晰地看到生物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
本实验选取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标本,通过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了解不同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植物叶片、动物组织切片、微生物培养物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切片刀、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擦拭干净,调整好焦距,调整好照明。
2. 观察植物叶片:(1)将植物叶片切成薄片,用滴管滴一滴水在载玻片上。
(2)将叶片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轻轻盖住。
(3)调整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
3. 观察动物组织切片:(1)将动物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
(2)调整显微镜,观察动物组织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
4. 观察微生物培养物:(1)将微生物培养物滴在载玻片上。
(2)调整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等。
5.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叶片:(1)细胞结构:叶片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厚,细胞质丰富,细胞核明显。
(2)组织构造:叶片由表皮组织、叶肉组织和叶脉组织组成。
表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肉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叶脉组织细胞排列整齐。
2. 动物组织切片:(1)细胞结构:动物组织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壁薄,细胞质丰富,细胞核明显。
(2)组织构造:动物组织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组成。
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肌肉组织细胞呈长条状,神经组织细胞呈神经纤维状。
3. 微生物培养物:(1)形态:微生物呈球形、椭圆形、杆状等。
(2)大小:微生物直径在0.5~5微米之间。
六、实验结论通过观察植物叶片、动物组织切片和微生物培养物,我们了解了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1动物细胞制片和组织切片观察

实验1动物细胞制片和组织切片观察概述: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动物细胞制片和组织切片观察,了解动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并掌握制片和切片技术的操作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1.动物(如鱼、蚕等);2.10%硫酸铜溶液;3.5%氧化铅溶液;4.10%硝酸溶液;5.70%乙醇溶液;6.研钵和研钵钉;7.切片刀和镊子;8.显微镜。
实验步骤:1.动物细胞制片:a.取一只动物(如鱼)并用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
b.将动物置于小容器中,加入10%硫酸铜溶液,放置30分钟使动物尸体变硬。
c.取出动物尸体,用水洗净,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
d.将动物尸体放入研钵中,用研钵钉将其碾磨成细胞悬液。
e.用玻璃滴管吸取细胞悬液,滴入玻片上,并用另一片玻片将其涂开。
f.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2.组织切片观察:a.取一片经过固定处理的动物组织(如鱼鳞),放入研钵中。
b.加入5%氧化铅溶液,浸泡两小时使组织变硬。
c.用玻璃片刀将组织切成薄片,尽量保持平整。
d.将切片放入10%硝酸溶液中,浸泡30分钟以去除氧化铅。
e.用镊子将切片取出,放入70%乙醇溶液中,洗涤片面两次。
f.将切片取出,用玻片将其涂开,并放置干燥。
结果和讨论:通过对制片和切片的操作,我们成功地制备了动物细胞制片和组织切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物细胞形态与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动物细胞通常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组成部分。
细胞质内可以看到不同形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负责储存遗传信息。
而组织切片观察则可以更清晰地展示组织的内部结构和细胞间的连接方式。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细胞和组织的组成和结构。
这样的观察对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掌握制片和切片的技术操作方法,也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总结:本实验通过动物细胞制片和组织切片观察,展示了动物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六动物组织的观察

神经组织的复杂结构和细胞类型证明了动物体内信息传 递的重要性。
结缔组织的纤维和基质为动物提供了支持和保护。
实验结论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动物组织的显微结构,了解了不同 组织的功能和特点。实验结果证明了显微镜观察是研究动物组 织结构的有效手段,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功能和疾病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 力,提高了我们对动物组织结构的认识。
实验试剂与溶液
生理盐水
甲醛溶液
苏木素染色液
用于维持动物体内水盐 平衡,保持动物生命体
征稳定。
用于固定动物组织,保 持组织形态和结构不变。
用于染色动物组织,以 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
结构和细胞形态。
伊红染色液
用于染色动物组织,增 强细胞核的染色效果。
实验器材与显微镜
手术器械
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等 ,用于解剖动物组织和器官。
实验六:动物组织的观察
目录
• 实验介绍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实验操作过程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介绍
实验目的
观察动物组织的基本 结构
了解不同动物组织的 特征和功能
学习组织学的基本原 理
实验原理
组织学是研究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的 科学,通过对动物组织的观察,可以 深入了解其结构和功能,进一步理解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使用手术刀或组织切片机,切取适量组织样本, 确保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标记与保存
将切取的组织样本进行标记,并妥善保存于固定 液中,以便后续处理。
组织切片制备
01
02
03
组织固定
将切取的组织样本放入固 定液中,使组织中的细胞 和结构保持原状。
动物病理组织切片.pptx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什么片子?
古 装 片 枪 战 片
卡通片
大家有没有看过这种片子?
空肠
肉芽组织
肾梗死
那我们为什么要看切片?
病理组织学
肿瘤
息肉
良性 恶性
诊断 金标准
医生 医生的医生
如何观察动物病理组织切片呢?
1、观察动物病理组织切片需要哪些知识? 2、观察动物病理组织切片需要哪些工具? 3、掌握常见动物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方法。
高倍镜
大小不一的脂滴空泡
(4)肾颗粒变性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
低倍镜
近曲小管 高倍镜
红染细小颗粒
(5)肉芽组织的观察(高倍镜)
高倍镜 纤维母细胞 毛细血管
炎症细胞
(6)肾梗死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 肾小体、肾小管轮廓隐约可辨
低倍镜
肾小管坏死
高倍镜
作业:
1、为什么要观察病理组织切片? 2、观察病理组织切片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
熟练掌握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
心肌纤维
肌纤维分支 闰盘
熟练掌握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
(4)泌尿系统组织学特点:肾脏 最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血管球 肾球囊 肾小管
正常组织 对比
异常组织
找出真正病变所在
如何观察动物病理组织切片呢?
2、观察动物病理组织切片需要哪些工具?
显微镜
如何观察动物病理组织切片呢?
3、掌握常见动物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方法。
(1)肝淤血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
低倍镜
中央静脉扩张充血
高倍镜 肝血窦扩张,充满红细胞
(2)肺淤血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 肺泡壁明显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低倍镜
兽医病理学诊断技术

兽医病理学诊断技术
兽医病理学诊断技术是兽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疾病发展过程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兽医病理学诊断技术:
1. 尸体剖检技术:这是兽医病理学中最基本的诊断技术之一,通过对动物尸体的剖解,观察其内部器官的形态、颜色、质地以及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组织切片是将病变组织或器官进行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的过程,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和病理变化。
3. 显微镜检查技术:显微镜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或其他样本的方法,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病理变化,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4. 生化检测技术:生化检测是对动物体内的生化物质进行检测,以了解其生理和病理状态。
例如检测血液中的血糖、血脂、肝功、肾功等指标,以评估动物的健康状况。
5. 免疫学诊断技术:免疫学诊断是通过检测动物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例如检测抗体、抗原等,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6.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是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以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例如检测基
因突变、表达谱分析等。
7.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是将动物组织或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筛选等。
8. 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是通过实验动物来模拟人类或动物疾病的发病过程,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例如复制某种传染病的动物模型、药物疗效观察等。
这些诊断技术在兽医病理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兽医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动物组织的包埋切片染色及显微镜观察

动物组织的包埋切片染色及显微镜观察具体来说,动物组织的包埋、切片、染色及显微镜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组织准备:选择合适的动物组织样本,如皮肤、肌肉、肝脏等。
将组织样本取出并快速进行处理,这样可以避免组织的腐坏或细胞结构的破坏。
2.固定组织:将组织样本放入一种适当的固定剂中进行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布洛佐液等。
固定剂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需求和组织类型。
3.组织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进行包埋,这样可以使组织成为一个坚硬的块,便于后续的切片。
常用的包埋剂包括蜡和冰。
4.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块用切片机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
切片的厚度取决于研究需要和组织类型,较薄的切片适用于一些细胞结构的观察,较厚的切片适用于组织结构的观察。
5.染色:为了增强组织的对比度和细胞结构的可见度,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
常用的染色剂有伊红、尼氏染色、嗜酸性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剂能够染出不同部分的细胞结构,使其更容易被观察和分析。
6.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好的切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显微镜可以放大切片,并通过透射光或荧光来帮助观察者对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以上步骤,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动物组织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并进一步研究细胞或组织的功能。
这些观察结果可以提供有关动物生物学、疾病病理学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总结起来,动物组织的包埋、切片、染色及显微镜观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和研究动物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并进一步了解其功能和相关的生物学过程。
它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对动物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的手段和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组织切片观察
丁曦钰 14114001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学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2、基本组织切片的观察与记录。
3、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4、生物量级、生物系统及生物类别。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倒立的实像:
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
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除少数显微镜外,聚光镜的位置都要放在最高点。
如果视野中出现外界物体的图像,可以将聚光镜稍微下降,图像就可以消失。
聚光镜下的虹彩光圈应调到适当的大小,以控制射入光线的量,整理增加明暗差。
3.生物量级:残基(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甘油)→生物大分子→亚
细胞结构(subcellular structure)→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物理量级:基本粒子(夸克,轻子)→电子(自旋反平行)→质子→原子→分子(物体:生物量级)→天体→星系→星云→宇宙→宇宙膜
4.各胚层细胞发育走向
1)外胚层:神经系统(脑、脊髓、脊神经、自主神经、视网膜、耳、肾上腺髓质),表皮(毛发、汗腺、油脂腺、乳腺、晶体、口腔黏膜)2)中胚层:肌肉、骨骼、血液、真皮、心脏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骨与软骨、血液)
3)胚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上皮和有关腺体(胰,肝)、膀胱上皮 5.分辨力:能分辨最小间隔的能力,单位距离(人眼距目标物25cm处)
R=Kλ
nsin(a
2)
K是透镜品质,光镜在0.61~1.0之间,λ光波波长或电子波长,n是光镜介质折射率,a是镜口角(样本对物镜的镜口角,一般<180度),sina/2<1。
三、动物与器材
1.实验材料:13组织标本
2.实验设备:光学显微镜(生物显微镜)
四、方法与步骤
1.实验分组
2.实验原理讲解
3.实验报告要求介绍
4.使用显微镜进行操作观察
1)安放显微镜
2)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故障
3)插入电源
4)对光,调节亮度
5)放入组织切片,调焦
6)低倍镜观察
7)换高倍镜,调焦,观察,记录
5. 气管的假复层纤毛上皮
五、 实验结果分析
六、 实验结论
1. 被覆上皮是指覆盖于体表以及各种腔、道、管、囊的外表面的上皮。
贴
附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上皮又称为皮(endothelium)。
贴附于胸
纤毛
细胞核
膜、腹膜、心包膜处的上皮又称为间皮(mesothelium)。
由于皮、间皮恶变形成的是肉瘤,故在病理学的概念里,常将皮、间皮与一般的上皮区分开,而在其它语境下,皮、间皮与一般的上皮均可视为上皮组织的具体形式。
2.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属于被覆上皮,由柱状细胞、棱形细胞和锥体形细胞组成。
细胞高矮不等,细胞核的位置参差不齐,好似有多层,但每个细胞的基底部都附于基膜上,所以称假复层。
柱状细胞可达游离面,细胞核的位置较高,细胞向基底部伸入时,胞体逐渐变细;锥体细胞(基细胞)紧靠基膜,细胞核位置较低于上皮深部,为未分化的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可分化成前述两种细胞。
3.梭形细胞位于柱状和锥体细胞之间,细胞核位于中部,基底部附着于基
膜。
在柱状细胞的游离面附有能摆动的纤毛,故这种上皮称假复层纤毛
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鼻粘膜呼吸部、气管、支气管、输卵管。
每个纤毛细胞(柱状细胞)约有三百根纤毛,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部,纤毛向咽侧快速摆动,将粘液以及附于其上的尘粒细菌等推向咽部被咳出,故纤毛细胞对净化吸入空气有极大作用。
4.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之间有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其结构与肠道
上皮的杯状细胞类似,其顶部细胞质含有大量粘原颗粒,细胞分泌的黏蛋白为大分子蛋白,与管壁腺体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构成一道粘液性屏障,粘附吸入空气中的异物,借助于纤毛有节律性的摆动,将含有灰尘、细菌的粘液排除至喉部,其溶解吸入的SO2、CO等有害气体,也随粘液咳出。
此外,粘液还有湿润干燥空气的作用。
七、问题解答
1.什么是双目显微镜?
双目体视显微镜是利用双通道光路,为左右两眼提供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它实质上是两个单镜筒显微镜并列放置,两个镜筒的光轴构成相当于人们用双目观察一个物体时所形成的视角,以此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视觉图像。
2.干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1)荧光显微镜可观察细胞中的荧光。
当用激发光照射时,细胞发射荧光。
这种荧光被称为原发荧光,由细胞中固有的荧光物质[比如还原辅酶
I(NADH)] 发出的。
另一种是用荧光染料对细胞中的成分进行特异染色,再经激发光照射。
照射后经化学反应使组织中的非荧光物质转变为荧光
物质所发的荧光成为诱发荧光。
其他的还有免疫荧光等。
2)微分干涉显微镜术是用平面偏振光经棱镜折射后分成两束,于不同时
间经过样品的相邻部位,此后又经另一棱镜将此两束光汇合,使样品厚
度的微小区别形成明暗差异,增强样品反差并具立体感。
3.什么是假复层?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由高低不等、形态不同的细胞组成。
所有细胞的基底部都附着在基膜上,但只有高的柱状上皮细胞可达上皮的游离面,其余锥状和梭形细胞夹在柱状细胞之间。
由于细胞高低不等,核的位置
也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很像复层上皮,故称为假复层。
八、参考文献
组织学与胚胎学唐军民,高俊玲,白咸勇主编高等教育
普通生物学第四版吴相钰,守良,明德主编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