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能力表现视域下高考试卷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试题分析与思考——以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为例

基于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试题分析与思考——以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为例

基于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试题分析与思考——以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为例【摘要】本文以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物理科目试题为例,结合物理学科能力表现,对试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通过对试题的归纳和总结,发现这些试题在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程度、物理问题分析能力、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的重视,促进高中物理教育的改进与提高。

【关键词】物理学科能力表现;试题分析;高考;新课标Ⅰ卷;物理教育1. 引言高考是衡量一个学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而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科目的应试能力,高考试卷中的物理试题应当充分考察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表现。

2. 试题分析与思考2.1 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对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物理试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一部分试题仍然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如重复性的计算题、简单的概念题等。

这些试题相对简单,学生凭借死记硬背的方式也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考查学生的物理问题分析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物理问题并不总是给出明确的式子和数据,而是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推导。

然而,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一些试题却缺乏这种实际应用的情境,较为简单和直接。

这样的试题无法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习惯。

2.3 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的物理试题中,对于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较少。

试题更多地依赖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数据,而学生只需要运用简单的公式进行计算。

这样的试题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

3. 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3.1 调整试题设计可以增加一些应用题和综合题,提供更多基于实际问题的情境,要求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
一、综述
本文档对于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进行评析,共涵盖了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类型、知识点覆盖等方面。

分析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备考和提升物理成绩。

二、试题难易程度评析
针对2023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整体难易程度适中。

试题的命题角度广泛,涉及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知识点。

试题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解题思路上,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试题类型评析
本次物理试题主要包含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三种类型。

其中,选择题占据了较大比重,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较高,并能够灵活运用。

计算题和应用题则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物理公式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知识点覆盖评析
本次试题对物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较全面的覆盖。

力学部分主要涵盖了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内容;光学部分包括了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点;电磁学部分涉及了电场、电流等基本概念;并且还有波动、热学等知识点的考查。

五、总结。

2023高考物理新高考二卷试题评析

2023高考物理新高考二卷试题评析

2023高考物理新高考二卷试题评析2023高考物理新高考二卷试题评析随着时光飞逝,2023年的高考早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而物理作为理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

今年新修改的高考物理试卷,创新性地加入了新高考二卷形式的试题。

接下来,我们将对2023年高考物理新高考二卷试题进行评析。

一、选择题2023年高考物理二卷选择题整体难度如何?下面我们分别从难易度和出题思路两方面进行评析:1. 难易度:整体难度偏难整体难度偏难是2023年高考物理二卷选择题的一个显著特征。

虽然试卷难度不及第一卷,但相比于传统高考基础试卷,难度更高。

2. 出题思路:更强调解题能力和概念理解高考物理二卷试题的出题思路相对更为灵活多变,更加注重考生的解题能力和概念理解。

有的题目并不依赖公式,更多地考查考生的物理思维。

二、填空题短简的填空题一般更容易拿分,但2023年高考物理二卷填空题并没有简单到这种程度。

1. 难易度:整体难度适中偏难相比于选择题,填空题的整体难度算是适中偏难的吧,其中一部分题目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只有对物理概念更深入的考生才能独立解决这些难题。

2. 出题思路:考查知识点联系的清晰性填空题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考查的是这些知识点的联系清晰程度。

因此,答题者需要快速搜集信息,用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来善用这些联系。

三、计算题1. 难易度:整体难度偏难相较于传统高考物理试卷,在计算题方面更显得偏难。

需要考生具有较高的数学和物理理解能力。

2. 出题思路:更偏向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新高考二卷的优点在于更多展现大家对物理问题的解决思路,例如空气对自行车的阻尼,以及弹射跳高的关键问题。

这类问题更加偏向于实际问题解决点的掌握,答题方法要求答题者更具探索性。

四、解答题1. 难易度:整体难度偏难解答题中,总会遇到一些列式多、各种参数复杂、需要较高的物理理解能力的困难问题。

难度比较高,考试时候一定需要更加认真思考。

2. 出题思路:考查实践操作能力面对解答题,这一块极具实践操作的考查需要我们理解小实验的重要性,应该注重开始想象,利用自己较深入与多样的物理知识对模拟测量手段进行梳理,以及加深物理概念理解。

指导复习参考高考物理能力型试题特点分析与解题

指导复习参考高考物理能力型试题特点分析与解题

指导复习参考高考物理能力型试题特点分析与解题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已经从依赖资源、廉价劳动力的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所在。

何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关键。

公司若要在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人才资源放在第一位,只有有效、合理、科高考物理能力型试题特点分析与解题指导淳安中学物理组王红良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2021年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和考生解题情况的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即如何更加准确地把握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和命题趋势,揭示高考物理试题的解题规律,以加强考前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文章以《2021年考试说明》为依据将高考物理能力型试题分成一般性试题、设计性实验题、信息题三大部分。

一般性试题根据解题一般过程将其特点分为条件模糊性、策略多样性、结论多元性、知识综合性四部分。

信息题则从材料信息化、信息量、物理模型的构建三个方面进行解题指导。

设计性实验题主要从实验的基础、实验的核心和实验的途径三方面进行阐述。

问题提出: 2002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在遵循高考改革的总原则及《考试说明》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继续注重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考查,进一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年的《考试说明》更加明确提出高考物理命题要本着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为原则。

可见试题突出开放性、设计性和信息化的特点是改革的趋势,“能力”两个字是高考试题的核心。

但在答卷中也反映出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深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偏低;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差;实验能力还需要大大加强。

本文着重以试题所创设的背景模型和考查目的为依据从一般性试题、信息题、实验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一般性试题一般性试题实际上是传统试题在新的社会形势、人才观念的要求下而进行改革的产物。

2023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2023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一、总体评价2023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在整体上延续了历年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对实际应用能力的检验。

试题设计精巧,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多个领域,全面检验了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二、具体分析1. 基础知识考查: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重较大,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实际应用能力:试题中很多题目都涉及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等。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实验操作能力:今年的物理试题也注重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包括对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这样的考查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4. 创新能力:在部分题目中,试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和解释。

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三、对未来学习的启示基于对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评析,未来的学习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的本质含义。

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为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提供支撑。

2. 实际应用的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活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亲身实践,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4. 创新思维的提升:学生要勇于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023北京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2023北京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2023北京高考物理试题评析2023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评析如下:1. 总体评价:2023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整体难度适中,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多个领域。

题目设计新颖,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实验题部分,突出了对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

2. 知识点覆盖:物理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如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同时,试题也涉及了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和规律,如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光子能量等,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3. 题目设计:今年的物理试题设计新颖,不拘泥于课本,而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汽车刹车、火箭发射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题目设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4. 实验题:实验题是物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的实验题同样注重对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

例如,有一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要求学生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还有一道题考查了光学实验中的分束镜、干涉仪等仪器的使用,要求学生分析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不仅会操作实验器材,还要理解实验原理,能够分析实验数据。

5. 难度与区分度:总体来说,2023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的难度适中,但也有一些题目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一些涉及复杂物理现象和较强思维能力的题目上。

这些题目能够较好地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有助于选拔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2023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在知识点覆盖、题目设计、实验题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和亮点,能够较好地检验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1. 引言高考是全国性的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考试,对考生的物理水平提出了严格要求。

本文将对最近一年的高考物理试卷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旨在提供给物理教师和学生一些指导意见和学习方法。

2.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2.1 试题类型高考物理试卷通常包含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占比较大,占试卷的50%以上,涵盖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知识点。

填空题和计算题侧重对基础概念和公式的考察,而解答题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2.2 难度分布高考物理试卷的难度分布通常为:易题占60%左右,中等题占30%左右,难题占10%左右。

易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考察,中等题主要涉及公式的运用和简单的计算,而难题则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2.3 知识点覆盖和考察重点高考物理试卷覆盖了中学物理的各个知识点,但重点仍然是力学、光学和电磁学。

力学方面主要考察力、功、能、牛顿定律等基础概念;光学方面主要考察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内容;电磁学方面主要考察电路和磁场等知识。

3. 教学反思3.1 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首先,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解,因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往往考察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其次,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种物理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方法。

最后,注重解答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引入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观看科学视频、参观科学博物馆等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3.3 高效的复习方法在高考物理复习阶段,学生可以采用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复习效果。

例如,重点记忆和复习易题,巩固基础知识;多做题,在做题过程中巩固知识点和提升解题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分配足够的时间给每个知识点的复习,避免遗漏重要的考点。

从试卷视角看2022年高考物理典型试题

从试卷视角看2022年高考物理典型试题

从试卷视角看2022年高考物理典型试题作为中国高考中的一科主要科目,物理试题在考生中常常被认为是难度较大的一门科目。

2022年高考物理典型试题在难度与内容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呢?通过对这些试题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应对物理科目的考试。

首先,2022年高考物理试题在内容方面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试题涵盖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例如,在力学方面,试题可能会涉及汽车的运动问题,考察学生对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电磁学方面,可能会出现与电路相关的问题,考察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将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试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2022年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试题中,往往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个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思维的整合和推理。

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涉及到力学和电磁学的问题中,学生需要同时考虑物体的力学运动和电磁力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这不仅考验了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组合起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此外,2022年高考物理试题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试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实验设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学生需要在试卷上完成这些实验题目,并给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题目的设置,试题能够更好地考察学生对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培养他们进行实验科学研究的能力。

最后,2022年高考物理试题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试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思考题、探究题等,要求学生进行思辨性的思考和推理。

通过这类题目的设置,试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这种类型的试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醒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科能力表现视域下高考试卷的比较分析以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和江苏卷为例姜楠 袁海泉(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6)(收稿日期:20190612)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物理试题应强调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以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框架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考物理全国卷和江苏卷为例,分析比较二者在考查能力维度㊁能力表现水平两个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在能力维度上两份试卷均注重对应用实践能力的考查,对学习理解能力的考查略显不足,对迁移创新能力的考查都进行了初步探索,江苏卷更注重对学生深层次能力维度的考查;在能力表现水平上两份试卷都契合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江苏卷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关键词:物理学科能力表现 高考试卷 比较分析高考试题的研究一直是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而高考物理试卷作为理科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研究层出不穷.现有关于高考物理试卷的研究主要分为:试题赏析类㊁问题争鸣类㊁复习建议类㊁反思教学类㊁命题分析类㊁对比分析类等[1].可见,目前对高考物理试卷研究多倾向于知识点的研究.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物理试题不仅仅要以知识立意为导向,还应以能力立意为导向,强调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考查.本文基于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框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018年高考全国物理卷Ⅰ和2018高考江苏物理卷,尝试对两份试卷考查的物理学科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1 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整体架构物理学科能力是指学生顺利进行物理学科的认识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所必需的㊁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其内涵是系统化㊁结构化的物理学科知识技能及核心活动经验图式(稳定的学科经验结构)对学习行为的定向调节和执行调节.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物理学科能力是学生的物理观念㊁科学思维㊁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统一体[2].郭玉英老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相关研究,并结合物理学科特色,提出了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图1 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理论框架首先,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框架由3个能力维度构成,即学习理解能力㊁应用实践能力㊁迁移创新能力.每个维度下又划分为3个一级指标,因此共有9个一级指标[2].随后,郭玉英老师团队采用书签法结合项目反应理论拟合出的实测指标和专家的经验判201 作者简介:姜楠(1987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指导教师:袁海泉(1962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断,将物理学科能力的表现水平分成了7个层级.这7个水平层次初步描述了学生物理学能力发展的进阶脉络,如表1所示.表1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水平划分水平等级水平描述水平1知道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物理概念;能提取简单情境中的直接信息,与相关的物理概念直接对应水平2知道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将物理概念和规律与熟悉情境建立联系;能对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解释水平3了解重要的物理模型㊁概念和规律;能基于对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初步描述和分析常见的物理现象,解决熟悉情境中的问题水平4能说明重要的物理模型㊁概念和规律的内涵㊁适用范围和条件;能在较熟悉情境中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和推理,解释物理现象,进行推论预测;具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水平5能说明重要的物理模型㊁概念和规律的内涵㊁适用范围㊁条件及其相互联系;在较复杂情境中基于分析和推理进行合理解释或预测;能尝试将所学知识用于陌生情境,做出初步的估计判断,能使用证据质疑已有结论水平6能关联整合物理模型㊁概念和规律;能通过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加以解释或推论;能将已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至陌生情境解决问题,能使用证据质疑和评估已有结论水平7能综合应用物质观念㊁运动观念㊁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经历系统的科学推理,解释自然现象;能在陌生情境中建构恰当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或创意设计,综合使用理论和事实证据质疑和评估已有结论2基于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框架之高考试卷的比较分析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理科综合试卷在全国共有10个省份的考生使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江苏省作为教育强省,髙考命题工作在历经探索与发展后,命题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试卷强调创新和知识迁移,形成独特的苏派风格,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风向标的作用[1].因此,笔者在这里以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卷Ⅰ和江苏卷为例,分析比较二者在考查能力维度㊁能力表现水平两个方面的异同. 2.1试题分析实例根据上述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理论框架,以两份试卷中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为例,说明对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维度和表现水平划分的方法.ʌ例1ɔ如图2所示,在y>0的区域存在方向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在y<0的区域存在方向垂直于x O 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个氕核11H和一个氘核21H先后从y轴上y=h点以相同的动能射出,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已知11H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ʎ,并从坐标原点O处第一次射出磁场.11H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不计重力.求图2例1题图(1)11H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3)11H第一次离开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301离.(本题选自高考全国卷第25题)2.1.1厘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这是一道电磁场综合类题目.依据题意可知:能量相等的氕核和氘核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并以某一入射角度进入磁场,之后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由于磁场的有界性,二者将在偏转一定角度后从磁场飞出,求解两种粒子在进入磁场和飞出磁场时的位置坐标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题目中已知两种粒子做类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和氕核进入磁场时的角度信息和出射时的位置信息,以及带电荷量㊁质量等一些基本信息.2.1.2剖析题目关注考查的能力维度以(2)为例,求解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涉及了氕核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以及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两段过程,需要根据氕核进入磁场时的角度和出射时的位置确定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进而利用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求出磁感应强度.这是一个多过程的情境,考察的是学生应用圆周运动的规律㊁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的相关规律,解决复杂情境中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归为应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B3)维度.2.1.3慎重划定确定考查的能力水平为了尽量提高统计的可靠性,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次统计采用两组独立评判的方法,对于评判结果存在不一致的题目,请学科专家进行判定.本题在对(2)的求解中,需要学生具备将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这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迁移至新的情境中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水平,因此应归为水平6.2.2统计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试题选择范围上本次分析针对两份试卷中的必考题部分进行;对于一道题目有多个小题的情况,进行逐题分析;对于能力表现水平以题目所需的最高水平为准.下文分别列出了针对高考全国卷和高考江苏卷的统计数据,详见表2和表3.表22018年高考全国物理卷统计数据题号题型知识点能力维度能力表现水平14单选匀变速直线运动㊁动能A2215单选胡克定律㊁受力分析B2316单选库仑定律㊁力的合成B2417单选电磁感应定律B3518单选动能定理B2419多选楞次定律B3520多选万有引力定律㊁匀速圆周运动C2521多选电场力做功㊁电势能㊁动能定理B3422实验胡克定律B12 23(1)实验变阻器接法A11 23(2)实验数据描点A11 23(3)实验利用曲线求阻值B12 23(4)实验利用曲线求温度B12 24(1)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B23 24(2)计算动量守恒㊁机械能守恒B34 25(1)计算类平抛运动B34 25(2)计算圆周运动㊁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B36 25(3)计算类平抛运动㊁圆周运动㊁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B36401表3 2018年高考江苏物理卷统计数据题号题型知识点能力维度能力表现水平1单选圆周运动规律B 232单选高压输电B133单选平抛运动规律B 234单选机械能守恒A 245单选电场强度B 356多选圆周运动规律B 127多选胡克定律㊁牛顿第二定律㊁动能定理B 358多选电容器充放电B 359多选电磁感应定律B 3610(1)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图A 1110(2)实验数据处理B 2310(3)实验测量方法改进B 3411(1)实验误差概念A 1111(2)实验特殊法测重力加速度B 2311(3)实验平衡误差方法C 2511(4)实验特殊法测重力加速度C 7713(1)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B 2313(2)计算牛顿第二定律㊁安培力B 3413(3)计算电磁感应定律B 3414(1)计算力的合成B 2414(2)计算系统机械能守恒B 3514(3)计算机械能守恒㊁牛顿第二定律B 3515(1)计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B 2415(2)计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B 3515(3)计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B 362.3 统计结果分析由于全国卷中必做题共计18题,而江苏卷必做题共计25题,因此在这里以各自试卷中试题考查的能力维度和能力表现水平占题目总数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图3为两份试卷中考查能力维度对比.图3 试卷考查能力维度对比图4为二者考查能力表现水平对比.图4 试卷考查能力表现水平对比3 结论与思考3.1 试卷考查的能力维度结论(1)对学习理解能力考查不足在学习理解维度上,两份试卷都只有3次考查,考查频率较低.从一级指标来看,观察记忆(A 1)考查2次,概括论证(A 2)考查1次,而关联整合(A 3)均未有考察,两份试卷一致.可见,两份高考试卷对于学生501学习理解能力的关注不足,特别是关联整合能力,均未见考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关联整合强调的是学生基于对于概念间关系的认识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而在实际考题中难以呈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一能力的训练普遍不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学生的知识呈现碎片化㊁零散化,缺乏系统性的原因.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物理学科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物理教学应促进学生物理大概念的形成,因此笔者认为高考试卷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备考的指挥棒,应注重探索考查学生关联整合能力的命题方向.(2)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考查在应用实践维度上,全国卷共有14次考查,占试题总数的77.8%;而江苏卷有20次考查,占试题总数的80%.可见,两份试卷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考查.从一级指标来看,除在分析解释(B1)指标中全国卷高于江苏卷外,在推论预测(B2)和综合应用(B3)指标中全国卷均低于江苏卷.可见即使都注重应用实践能力,但两套试卷也各有侧重,江苏卷更注重对学生深层次应用实践能力的考查.(3)初步探索迁移创新能力的考查在迁移创新维度上,两份试卷都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全国卷有一题考查了迁移与质疑(C2),江苏卷有2题,分别考查了迁移与质疑(C2)㊁建构新模型(C3).可见,江苏卷在经历自主命题的探索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的发展,命题方向更加契合当下新课改的时代背景.3.2试卷考查的能力表现水平结论(1)试卷考查的能力水平契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高考试卷的考察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笔者查阅了郭玉英老师基于大样本的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水平调查结果,表明高三年级学生物理能力水平总体来说处于水平4和水平5之间.对于全国卷和江苏卷,处于水平4和水平5的题目总比例分别占到50%和52%.也就是说对于这部分题目,总的来说学生们现有的能力水平是可以胜任的.(2)江苏卷对于学生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要求更高在全国卷中,能力表现水平占比最多的是水平4,占比达27.78%.而在江苏卷中,占比最多的是水平5,占比达28.00%,并且水平6㊁水平7的题目所占比例江苏卷均高于全国卷,可见江苏卷对于学生物理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师生普遍认为高考江苏卷比全国卷更难的原因.参考文献1钱宏春.物理能力理论视域下的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研究.物理教学,2018,40(03):56~58,532郭玉英,张玉峰,姚建欣.物理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教育学报,2016,12(04):57~63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o nC o l l e g e E n t r a n c e E x a m i n a t i o nP a p e r i nP e r f o r m a n c e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P h y s i c a l S u b j e c tA b i l i t yT a k i n g2018N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N e wC u r r i c u l u mS t a n d a r dⅠa n d J i a n g s uV o l u m e a s a nE x a m p l eJ i a n g N a n Y u a nH a i q u a n(S c h o o l o fP h y s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S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s u,S u z h o u215006)A b s t r a c t:I nt h ec o n t e x to f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 p h y s i c se x a m i n a t i o ns h o u l de m p h a s i z e t h e p h y s i c sc u r r i c u l u m c o m p e t e n c eo fs t u d e n t s.T h i s p a p e rt a k e st h e p h y s i c s p e r f o r m a n c ef r a m e w o r ka s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s e l e c t i n g 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n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e n t r a n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 p h y s i c s p a p e ra n dJ i a n g s u p a p e r a s a n e x a m p l e,i no r d e r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s i m i l a r i t i e s 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i n t e r m s o f c o m p e t e n c e d i m e n s i o na n d c o m p e t e n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l e v e l.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b o t h p a p e r sf o c u s m o r e o n p r a c t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t h ec o m p e t e n c ed i m e n s i o n,y e tl e s so nt h ec o m p e t e n c et ol e a r na n d u n d e r s t a n d,m e a n w h i l e c o m p e t e n c e o f t r a n s f e r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h a sb e e n 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 e x p l o r e d.T h e J i a n g s u p a p e r p a y s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 t o s t u d e n t s'd e e p-l e v e l c o m p e t e n c e.C o m p e t e n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l e v e l o f t h e t w o p a p e r sa r e i n l i n ew i t ht h ec u r r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 o f s t u d e n t s,w h i l e t h e J i a n g s u p a p e r h a sh i g h e r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s t u d e n t s.K e y w o r d s:p h y s i c s c o m p e t e n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c o l l e g e e n t r a n c e e x a m i n a t i o n;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