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参考文献内容.doc
单片机设计参考文献【范本模板】

单片机设计参考文献发布时间:2017-01—12 编辑:1025 手机版大家在写毕业论文时需要浏览大量的文献资料,可往往在书写论文时才发现:要正式引用的文献资料的书写规范有很高的标准、自己输入起来不方便,也容易出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单片机设计参考文献,欢迎浏览![1] 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1.7[2]楼然苗等 51 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3.3[3]唐俊翟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9[4] 刘瑞新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7[5] 吴国经等单片机应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1[6]李全利,迟荣强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 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 2006年,科学出版社[8]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9] 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10] 张毅刚等, 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11]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2]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13] 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4]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15]薛均义张彦斌虞鹤松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论文参考文献格式1。
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
2。
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
单片机参考文献

精品文档
[1] 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
航天出版社,2001.7
[2] 楼然苗等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
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3
[3] 唐俊翟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9
[4] 刘瑞新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
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5] 吴国经等单片机应用技术中国
电力出版社,2004.1
[6] 李全利,迟荣强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
[7] 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2006年,科学出版社
[8] 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
础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9] 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 061A
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
[10] 张毅刚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
版
[11]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12]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
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13] 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14]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 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修订版
[15] 薛均义张彦斌虞鹤松樊波,凌
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

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介绍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以及其他功能模块的集成电路芯片。
它具有低功耗、体积小、易于控制和使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单片机的设计过程中,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好的参考文献可以为设计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指导设计过程并解决问题。
本文将就单片机设计方面的参考文献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为读者提供有关单片机设计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是进行单片机设计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有关单片机设计的经典参考书目,供读者参考。
1. 《The 8051 Microcontroller and Embedded Systems Using Assembly and C》•作者:Muhammad Ali Mazidi, Janice Gillispie Mazidi, Rolin D.McKinlay•出版年份:2007年•内容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8051单片机的架构、编程和应用。
书中涵盖了从基本知识到高级应用的内容,适合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读者。
2. 《ARM Cortex-M3和Cortex-M4单片机高级编程》•作者:Yifeng Zhu•出版年份:2013年•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ARM Cortex-M3和Cortex-M4单片机的架构、指令集和编程技巧。
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单片机的高级编程技术。
3.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作者:Ryan Heffernan, Muhammad Ali Mazidi, Danny Causey•出版年份:2012年•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项目,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单片机设计流程在进行单片机设计时,遵循一定的设计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单片机参考文献(二)2024

单片机参考文献(二)这篇文档旨在为单片机的开发和学习提供参考文献,并总结其中的重要信息。
以下内容将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和总结三部分展开,不再包含标题。
引言概述: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和外设接口的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在单片机的学习和开发过程中,参考文献对于理解技术原理、掌握编程技巧以及解决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一些有关单片机的参考文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正文:1. 单片机基础知识-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王野著):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常见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邵其翔著):讲述了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提供了大量实例和实践案例。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吴春英著):详细介绍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接口技术,包括输入输出、模数转换、串行通信等。
2. 单片机编程技巧- C语言程序设计与单片机应用(刘海洋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C语言在单片机编程中的应用,包括数据类型、控制语句、函数等。
- 单片机常用编程技巧与实例(郑洪波著):通过实例介绍了单片机开发中的常用编程技巧,如定时器中断、PWM输出、串口通信等。
- 单片机应用编程实践指南(张建平著):提供了丰富的单片机应用实例,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
3. 单片机外设与扩展- 单片机与外设接口设计(孙燕著):介绍了单片机与各种常见外设的接口设计方法,包括LCD显示、键盘输入、温度传感器等。
- 单片机与外设接口技术(朱晓东著):讲解了单片机与各类外设接口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如ADC、DAC、I2C等。
-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单片机扩展(李兵著):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和实现嵌入式系统,包括单片机的选型、外设的接口设计等。
4. 单片机应用实例- 单片机实战(杨洪考著):通过一系列实际项目案例,探讨了单片机在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
单片机参考文献2024

引言概述: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核心、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的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消费电子产品、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参考相关文献,深入探讨单片机的相关概念、原理、开发工具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单片机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单片机内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CPU、内存、I/O口等。
3.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式:讲解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式,包括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的使用。
4. 单片机的时钟和定时器:介绍单片机的时钟系统和定时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计时、计数和中断处理等。
二、单片机的开发工具和环境1. 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工具:介绍常见的单片机编程和调试工具,包括开发板、编译器和调试器等。
2. 单片机的开发环境配置:详细讲解如何配置单片机的开发环境,包括软件安装、驱动程序设置和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单片机的模拟仿真和实际应用:介绍单片机的模拟仿真技术和实际应用调试方法,包括仿真器和仿真软件的选择和使用。
三、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和案例分析1. 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介绍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家电、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和机器人等领域。
2. 单片机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详细介绍单片机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包括手机、电视、音响和游戏机等。
3. 单片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讲解单片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包括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仪表和机器人等。
4. 单片机在通信和网络中的应用:介绍单片机在通信和网络中的应用,包括无线通信、数据传输和互联网连接等技术。
5. 单片机在医疗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讲解单片机在医疗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医疗设备、生物传感器和基因工程等方面。
四、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1. 单片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回顾单片机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单片机技术的趋势,包括集成度、功耗和性能等方面的改进。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9林立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9林立参考文献引言: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控制和嵌入式系统中。
本文将以2009年林立参考文献为基础,探讨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单片机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外设接口电路等组成。
它通过微处理器的控制,实现对外部输入信号的采集、处理和输出控制。
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和数据,通过微处理器核心的运算和控制,实现对存储器数据的读写操作。
外设接口电路包括输入输出端口、定时器和通信接口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并实现与之的数据交换。
单片机通过时钟信号驱动,按照程序指令顺序执行各项操作,完成特定的功能。
二、单片机在电子设备控制中的应用1. 家电控制: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家电控制中,如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
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实现家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2. 工业自动化:单片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单片机实现对生产线的监控和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3. 汽车电子控制:单片机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单片机对引擎控制、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等进行控制和监测,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 医疗设备:单片机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例如,通过单片机对心电图、血压监测仪等设备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5. 安防系统:单片机在安防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单片机对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三、2009年林立参考文献中的研究成果林立在2009年的参考文献中,对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过单片机对家电设备的控制和监测,实现了家居的自动化管理。
该系统具有控制功能强大、响应速度快、易于操作等优点,为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单片机英文参考文献

单片机英文参考文献篇一:5-单片机+外文文献+英文文献+外文翻译中英对照AT89C51的介绍(原文出处:http:///resource/)描述AT89C51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带有4K字节的可反复擦写的程序存储器(PENROM)。
和128字节的存取数据存储器(RAM),这种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不容易丢失存储技术生产,并且能够与MCS-51系列的单片机兼容。
片内含有8位中央处理器和闪烁存储单元,有较强的功能的AT89C51单片机能够被应用到控制领域中。
功能特性AT89C51提供以下的功能标准:4K字节闪烁存储器,128字节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32个I/O口,2个16位定时/计数器,1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1个串行通信口,片内震荡器和时钟电路。
另外,AT89C51还可以进行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的节电模式。
闲散方式停止中央处理器的工作,能够允许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中的内容,但震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的工作直到下一个复位。
引脚描述VCC:电源电压 GND:地 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双向I/O口,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时,每一个管脚都能够驱动8个TTL电路。
当“1”被写入P0口时,每个管脚都能够作为高阻抗输入端。
P0口还能够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转换地址和数据总线复用,并在这时激活内部的上拉电阻。
P0口在闪烁编程时,P0口接收指令,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需要接电阻。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毕业设计(外文翻译)P1口:P1口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4个TTL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
因为内部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输出一个电流。
闪烁编程时和程序校验时,P1口接收低8位地址。
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

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它包含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
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
单片机设计体是指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它是单片机应用的核心。
在单片机设计体方面,有很多优秀的参考文献可供参考。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参考文献: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是一本经典的单片机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阅读。
2.《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是一本针对51单片机的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51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阅读。
3.《STM32单片机应用开发实战》这是一本针对STM32单片机的实战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STM32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适合进阶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4.《ARM Cortex-M3/M4单片机开发实战》这是一本针对ARM Cortex-M3/M4单片机的实战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ARM Cortex-M3/M4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适合进阶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5.《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这是一本综合性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单片机、嵌入式操作系统、通信协议等内容,适合进阶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以上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单片机设计体参考文献,它们涵盖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实战应用,对于单片机设计体的学习和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内容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单片机的
[1]陈堂敏.刘焕平主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沈美明.温动蝉编著.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张仰森等编.微型计算机常用软硬件技术速查手册.北京:北京希望电脑公司,1994.
[4]江修汗等编.计算机控制原理与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发展历史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
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
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
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
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
高端的32位Soc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
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
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主要阶段
早期阶段
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Microcontrollers)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
“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中期发展
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
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
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 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
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
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当前趋势
SoC嵌入式系统(System on Chip)式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 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
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
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
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早期发展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4位的微处理器;Intel 公司的霍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和微机时代从此开始。
因发明微处理器,霍夫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列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7位科学家”之一。
1971年11月,Intel推出MCS-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4001 ROM芯片、4002 RAM芯片、4003移位寄存器芯片和4004微处理器)其中4004(下图)包含2300个晶体管,尺寸规格为3mm×4mm,计算性能远远超过当年的ENIAC,最初售价为200美元。
1972年4月,霍夫等人开发出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
由于8008采用的是P沟道MOS微处理器,因此仍属第一代微处理器。
1973年intel公司研制出8位的微处理器8080;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制出8位微处理器Intel 8080,以N沟道MOS电路取代了P沟道,第二代微处理器就此诞生。
主频2MHz的8080芯片运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储器,使用了基于6微米技术的6000个晶体管,处理速度为0.64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1975年4月,MITS发布第一个通用型Altair 8800,售价375美元,带有1KB存储器。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6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8系列8位的单片机,这也是单片机的问世。
Zilog公司于1976年开发的Z80微处理器,广泛用于微型计算机和工业自动控制设备。
当时,Zilog、Motorola和Intel在微处理器领域三足鼎立。
20世纪80年代初,Intel公司在MCS-48系列单片机的基础上,推出了MCS-51系列8位高档单片机。
MCS-51系列单片机无论是片内RAM容量,I/O口功能,系统扩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