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合集下载

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云平台简介

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云平台简介

该平台是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采用产学研的合作模式,首次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GIS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应急领域。

该平台集热源探测、数据收集、视频联动、预警预测、应急指挥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无人值守、全天实时监测、智能报警以及智能监控等特点。

基本覆盖了森林防火完整的业务链,同时还兼具生态环境监测以及森林病虫害监测功能。

自该平台建成以来,多次受到了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省科技厅、省消防总队、太子山林管局、阳新县林业局、黄陂区林业局等相关林业部门以及消防部门的领导参观指导。

该平台为副省长赵海山、省人大副主任刘晓鸣、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池进行了森林防火无人机预警演示。

湖北日报(2019.1.24)专刊报道了该平台在森林防火中推广应用情况。

该平台提高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了森林资源灾害损失。

同时创建了“空-天-地”多维立体化森林火情全面感知体系,实现了北斗卫星、国产高分卫星、无人机、视频监控以及防火人员的实时联动与协同,提高了火灾蔓延预测和火灾损失评估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实现了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减少了单次森林火灾和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总体目标。

我院致力将该平台打造成为应用高新信息技术进行森林火灾预警以及资源动态监测的示范点,为林业科技创新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

该平台取得了专利证书12项,软件著作权20项,发表论文2篇,成果水平整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并入选了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获中央财政推广项目资金。

成果在武汉、浠水、阳新、大悟等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累计节省了森林火灾监控防治成本9000多万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录一、背景介绍 (1)1.1项目背景 (1)1.2国内森林防火现状 (2)1.3建设依据 (3)二、建设方案 (4)2.1系统概况 (4)2.2功能特点 (5)2.3产品信息 (7)三、系统优势 (9)四、平台软件 (10)4.1视频监控 (10)4.2录像管理 (10)4.3数据转发 (11)4.4语音功能 (11)4.5报警管理 (11)4.6电子地图 (12)4.7权限管理 (12)4.8安全管理 (12)4.9系统管理 (12)4.10报表管理 (14)4.11Web配置及监控 (14)五、监测设备 (14)5.1颗粒物传感器 (15)5.2风速传感器 (15)5.3配置参数 (16)一、背景介绍1.1项目背景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且全球森林从1990年到2000年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而我国的森林资源更是匮乏,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

森林资源如此匮乏,却往往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饱受森林火灾的致命侵害,大火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烧毁大面积的森林和大量的林副产品,破坏林分结构和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失调,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洪水泛滥或水源枯竭......所以,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不容忽视的任务。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破坏时间短,扑灭困难大等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所以,是否是火灾还在萌芽状态时就立即扑灭它就显得尤为重要。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1. 简介森林防火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森林火灾,我们提出了一个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该方案通过部署监控设备、搭建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森林防火的全面监控和及时预警,提高了森林防火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设备部署为了实现对森林的全面监控,我们建议在森林范围内部署无线监控设备。

这些设备应该能够实时采集关键信息,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并将数据传输给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设备应具备防水、耐高温等特性,以适应恶劣的森林环境。

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建议将监控设备分散放置,以减少单点故障的风险。

3. 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为了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我们建议搭建一套完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1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系统的基础,我们可以使用无线网络或者卫星通信等手段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通信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3.2 数据存储传输过来的数据需要进行存储,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我们建议使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将数据存储在多个服务器上,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同时,为了方便数据的检索和管理,我们可以使用开源的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框架,如Hadoop、Spark等。

3.3 数据处理和分析存储的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我们建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

通过训练模型,我们可以实现对火险等级的预测、异常火源的识别等功能,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准确性。

4. 系统应用基于上述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我们可以开发一些实用的应用,帮助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4.1 火险预测和预警利用历史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我们可以建立火险预测模型,实现对森林火险等级的预测和监测。

当火险等级达到危险级别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方案引言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频发,森林火灾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加。

为了及时发现并控制火灾,建立一个有效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方案,并详细阐述其设计和实施。

功能需求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如下:1.实时监测: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测森林中的温度、湿度和气象条件等指标,以便及时掌握森林防火的风险。

2.火灾预警: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发出报警,包括声音、光线和电子信息等多种方式。

3.火灾定位:系统需要能够准确定位火灾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传输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需要能够记录森林防火的历史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于评估火灾的发生概率和风险等级。

系统设计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主要分为传感器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报警子系统四个部分。

传感器子系统传感器子系统通过部署多个传感器节点在森林中,监测温度、湿度、气象条件等指标,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传输子系统。

传感器节点应具备以下特点:•网络化:传感器节点应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与数据传输子系统进行通信,以便实时传输数据。

•低功耗:传感器节点应具备低功耗特性,以便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减少维护成本。

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负责接收传感器子系统传输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子系统。

数据传输子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高效传输:数据传输子系统应具备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异常处理:数据传输子系统应能够处理传感器节点异常导致的数据传输中断问题,并及时发出警报。

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接收数据传输子系统传输的数据,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子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子系统应具备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以便存储历史数据供后续分析使用。

•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子系统应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火灾概率和风险等级分析等。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培训费用
包括设备维修、故障排除、定期巡检等方面的费用。
售后服务费用
设备维护费用
软件维护费用
数据存储和维护费用
系统运行的维护成本
环境保护效益
通过监控和管理,有效减少森林火灾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社会效益评估
通过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提高社会对森林防火的重视程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政境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估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人员组织与培训
施工准备
安装位置选择
根据森林地形和监控范围,合理选择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确保监控范围覆盖全面。
设备选型与采购
根据建设方案,选购合适的摄像头、传输设备、存储设备等核心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调试与优化
对安装好的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目标
定义与目标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森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进行火源监控的区域。
特点
具有高清晰度、高灵敏度、高效率、低功耗、易维护等特点,可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
适用范围与特点
历史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模拟视频监控、数字视频监控和智能视频监控三个阶段。
发展
数据分析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数据的潜在价值,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挖掘
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设计
通过对气象、地理等数据的分析,实现对森林火险的预警。
火险预警
当发现有非法入侵者进入森林时,发出预警信号。
人员预警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启动应急预案。

林业森林防火安全规范与预警系统安装和使用指南

林业森林防火安全规范与预警系统安装和使用指南
林业森林防火安全规 范与预警系统安装和 使用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contents
目录
• 林业森林防火安全规范 • 预警系统安装指南 • 预警系统使用指南 • 预警系统维护与保养
01
林业森林防火安全规范
防火安全规定
01
02
03
04
禁止携带易燃物品进入 林区。
禁止在林区吸烟、野炊 等行为。
环境适应性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地形等条件 的设备,确保预警系统在各种环 境下的稳定运行。
维护保养
安装完成后,应定期对预警系统 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03
预警系统使用指南
使用方法
01
启动预警系统
首先打开电源开关,确保系统正常 启动。
报警设置
根据需要设置报警阈值,一旦达到 阈值系统自动发出警报。
紧急维修
对于严重影响预警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应立即 进行紧急维修,确保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预防性维修
根据预警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故障历史,进行预防 性维修,以降低故障发生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预警系统主要由传感器、通信设备和 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用于实时监测 森林火灾隐患。
预警系统功能
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温度、烟雾、 火焰等火灾征兆,及时发出警报,为 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应对提供重要支持 。
安装流程
现场勘查
对安装预警系统的区域进行实 地考察,了解地形、植被等情
况,为后续安装提供依据。
设备选型与采购
03
02
监测火源
通过高清晰度摄像头实时监测林区 火源,及时发现火情。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第1篇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不断丰富,森林防火工作日益重要。

为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实现森林火灾的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处置。

2. 提高森林火灾预警能力,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

3. 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三级架构、四级应用”的设计模式,即:(1)国家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2)省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3)市、县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4)基层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应用。

2. 系统组成(1)监测系统:包括地面监测站、无人机、卫星遥感等;(2)通信系统:包括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等;(3)预警系统:包括预警信息发布、接收、处理等;(4)指挥调度系统:包括火情信息处理、指挥调度、应急资源管理等;(5)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火情档案、防火设施设备、防火人员等。

四、实施方案1.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在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域设立地面监测站,配备火情监测设备;(2)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森林火情监测,实现火情及时发现;(3)建立森林火情监测预警数据库,实现火情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2. 通信系统建设(1)建设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相结合的通信网络,确保火情信息的快速传输;(2)建立防火通信指挥中心,实现火情信息的统一接收、处理和发布;(3)配备火情信息接收和处理设备,提高火情信息的处理效率。

3. 预警系统建设(1)制定森林火险预警指标体系,实现森林火险的动态评估;(2)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3)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责任人。

4. 指挥调度系统建设(1)建立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急响应流程;(2)建立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火情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3)配备应急资源,包括扑火队伍、扑火设备、交通工具等。

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在火灾预防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在火灾预防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在火灾预防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在火灾预防方面,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的意义、系统的构成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境监测的意义火灾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及早发现火灾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而环境监测系统则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烟雾等指标,提前预警火灾的发生,为火灾预防提供有力支持。

二、系统的构成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以及报警装置等组成。

1. 传感器:传感器是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参数。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的变化,湿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空气中的湿度水平,烟雾传感器可以探测到烟雾的产生等。

2. 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

这些设备通常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分析。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是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预设的阈值进行判断和报警。

这些平台通常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化的算法,可以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

4. 报警装置:当环境监测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报警装置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报警装置可以采用声音、光线、振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报警,以确保人们能够及时得到警示。

三、应用案例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在火灾预防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案例。

1. 工厂安全监测:在工业生产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事故。

通过在工厂内部部署环境监测与报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危险区域的温度、烟雾等参数,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采取措施,从而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厂的正常运行。

2. 住宅安全监测:在居民区内,火灾的发生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录一、背景介绍 (1)1.1项目背景 (1)1.2国内森林防火现状 (2)1.3建设依据 (3)二、建设方案 (4)2.1系统概况 (4)2.2功能特点 (5)2.3产品信息 (7)三、系统优势 (9)四、平台软件 (10)4.1视频监控 (10)4.2录像管理 (10)4.3数据转发 (11)4.4语音功能 (11)4.5报警管理 (11)4.6电子地图 (12)4.7权限管理 (12)4.8安全管理 (12)4.9系统管理 (12)4.10报表管理 (14)4.11Web配置及监控 (14)五、监测设备 (14)5.1颗粒物传感器 (15)5.2风速传感器 (15)5.3配置参数 (16)一、背景介绍1.1项目背景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且全球森林从1990年到2000年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而我国的森林资源更是匮乏,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

森林资源如此匮乏,却往往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饱受森林火灾的致命侵害,大火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烧毁大面积的森林和大量的林副产品,破坏林分结构和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失调,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洪水泛滥或水源枯竭......所以,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不容忽视的任务。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破坏时间短,扑灭困难大等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所以,是否是火灾还在萌芽状态时就立即扑灭它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扑救是否及时则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火情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为此国内外都在为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而努力。

为了有效控制森林火灾,提高火情预警准确率,降低劳动等成本以及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有必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建立高科技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对森林环境、火情监测的解决方案。

通过远程数据监测系统可以对森林颗粒物、风速、温湿度以及预警防火等级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管理。

项目的全面实施,可将全国大部分重点林区建立一套先进且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真正实现有效宣传、提前预警、精确定位、科学调度、及时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林火损失。

1.2 国内森林防火现状(1)地面巡护地面巡护,主要任务是宣传群众,控制人为火源,深入瞭望台观测的死角进行巡逻。

对来往人员及车辆,野外生产和生活用火进行检查和监督。

存在的不足是巡护面积小、视野狭窄、确定着火位置时,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需用各种交通工具费用及人员工资费用,只能用视频监测方法来弥补。

(2)瞭望台监测瞭望台监测,是通过瞭望台来观测林火的发生,确定火灾发生的地点,报告火情,它的优点是覆盖面较大、效果较好。

存在的不足是无生活条件的偏远林区不能设瞭望台;它的观察效果受地形地势的限制,覆盖面小,有死角和空白,观察不到,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积的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瞭望是一种依靠瞭望员的经验来观测的方法,准确率低,误差大。

另外瞭望员人身安全受雷电、野生动物、森林脑炎等的威胁。

(3)航空巡护航空巡护,是利用巡护飞机进行林火的探测。

它的优点是巡护视野宽、机动性大、速度快同时对火场周围及火势发展能做到全面观察,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但也存在着不足:夜间、大风天气、阴天能见度较低时难以起飞,同时巡视受航线、时间的限制,而且观察范围小,只能一天一次对某一林区进行观察,如错过观察时机,当日的森林火灾也观察不到,容易酿成大灾,固定飞行费用2000元/小时,成本高,租用飞机费用昂贵,飞行费用严重不足,这就需要用定点视频监测来弥补其不足。

(4)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球静止卫星、低轨卫星探测林火。

能够发现热点,监测火场蔓延的情况、及时提供火场信息,用遥感手段制作森林火险预报,用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

它探测范围广、搜集数据快、能得到连续性资料,反映火的动态变化,而且收集资料不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影像真切。

存在的不足:NOAA-A VHRR准确率低,需要地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核实,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火情核实十分重要。

当热点达到3个像素时,火已基本成灾。

这些监测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寻求一种更高效、更智能的监测方式,更好的完善森林防火工程。

1.3建设依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法》《视频安防监测系统技术要求》(GA/T367-01)《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6677-96)《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安部令第12号《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GJ232.90.92)《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森林资源非空间数据》DF01-1110《林业数字矢量基础地理数据标准》DF01-1311《林业政策法规数据标准》DF01-1410《林业文献资料数据标准》DF01-143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0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1988年3月《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198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全国森林防火“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200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128号)二、建设方案2.1系统概况系统架构我国现阶段的森林火灾防范大多采取人工、纸媒的宣传教育和传统的防火指挥手段(由森林防火指挥部安排护林员或其它人员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野外火源进行人工巡查和管理、日常工作防范以护林员进入林区巡护为主、建立灭火扑救队等措施),一直未建立科学先进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与日益繁重的防火任务和火灾日趋增多的形势不相适应,常常因为防扑火手段落后而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大大增加了火灾的损失。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防火扑火工作的需要,采用新的现代化的林火管理技术,提高组织指挥决策水平,确保发生火情后,能迅速报警,科学调度指挥,最快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林火损失的“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森林防火(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自助研发的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高科技联网系统。

该系统以森林防火软件平台为核心,在指挥中心就能够实现对各个林区防火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前端视频监控点设定在林区的制高点,通过传输网络与指挥中心网络点对点联接。

在监测到有火灾信号时,系统会及时将前端实时画面传递到主站指挥中心。

设备实现多维一体化,除了可以实现火灾监控以外,还可以测风速、颗粒物、温湿度、预警防火等级等环境数据。

该监控系统主要由警示终端、监控终端、视频采集终端、数据监测及传输、服务器、监控管理软件、PC端、手机客户端等组成。

2.2功能特点通过系统建设,本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人员、车辆经过时触发语音侦测系统,发出语音及红、蓝、黄、白四色智能警灯警示,且每个季节自动定时交换语音播报内容;2.监控指挥屏幕墙可以实时显示前端采集点的图像,图像中同时包括相关数字信息如坐标、时间等;3.每个站点支持的4G高清视频采集、录音、高清夜视摄录一体机具备自动水平扫描、自动巡航、360度螺旋扫描、夜间模式扫描等多种扫描模式,通过现有设置的监测点,实现整个林区监视范围的全覆盖;4.所有视频图像进行全程录像存储,并可以对以往的历史图像进行查询和回放;5.预装电脑桌面、手持终端软件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数据可实时无线传输至指挥中心统一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省、市、县级联网;6.采用林火精确定位技术,具有预置位、运行轨迹编辑、实时回显位置信息功能;7.火情识别报警:当监控摄像机扑捉到林火时,系统具有的火情识别功能,可及时告警并联动报警录像,提醒值班人员察看显示画面,及早发现火情及火点位置;8.监测参数:支持环境监测PM2.5、PM10、风速、温度、湿度和预警防火等级,当测得数据符合林火特征时,系统发生报警,及时让防火值班人员掌握林区火灾隐患,及时制定灾害扑救方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护,使火灾隐患消亡在萌芽状态;9.系统安全性高,采用人员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功能和审核功能等方式对不同的角色设置相应权限,保证系统安全可靠;10.查询:采用时间流设计,可由时间、日期、前端采集点完成资料检索;11. GIS管理系统: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实现地图基本操作功能,通过当前火点的位置、风速、温度、湿度等信息动态推演火灾蔓延的方向、面积、速度及强度,为扑火指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分析预报,森林防火工作的动态管理,为防火扑火提供直观的规划和决策支持;12.辅助决策功能:GIS信息系统提供最近扑火队前往火情点最短路径以及通往现场的主要道路和通行能力,提供防火隔离带的位置及赶赴火场的时间等重要信息。

13.带GPS定位、防盗系统,画面实时显示定位坐标,设备损坏、被盗时可及时发送报警至终端;14.火灾定位:利用前端采集系统中的数字云台,在地理信息系统里将每一个监控点进行地址编码,同时将每一个监控点的坐标直接绑定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地理信息系统一旦接收到特定编码的数字云台回传的位置数据,通过建立特定的位置转换数学模型,实现定位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