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汽车排放后处理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尾气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尾气处理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汽车尾气处理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汽车、机动车等产生的废气进行治理和处理,达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分类特点从治理技术角度来说,可以将汽车尾气治理技术分类为以下几类:1. 氧化催化器法:主要是通过氧化反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例如将一氧化碳(CO)、不饱和烃(HC)氧化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2. 活性炭吸附法:使用活性炭等材料可以有效地吸附和去除废气中的有机物质。
3. 液体媒介吸收法: 利用一些液体吸收剂与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物理和化学反应,使有害气体被吸收和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4. 氨解脱硝法:主要用于治理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通过氨与NOx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三、产业链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汽车尾气治理行业主要可分为4个环节:1. 净化装置及零部件制造环节2. 汽车厂商环节3. 终端应用与检测环节4. 政府监管环节四、发展历程汽车尾气治理行业起始于1970年代初,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环保意识逐渐兴起以及相关环保法规的出台,行业发展逐渐成熟。
1997年,欧盟对车辆排放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让尾气治理行业在欧洲起步。
五、行业政策文件1. 2013年环保部、国家标准委印发《汽油车尾气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国家标准2. 2017年环保部、财政部、商务部、产业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3. 2018年,国家质检总局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汽车燃油消耗量和新车排放限值》标准。
6、经济环境汽车尾气处理行业在全球环保政策推进的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球排放标准的加强,促进了尾气治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7、社会环境汽车尾气的排放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尤其是在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快治理工作,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汽车拆解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一、国内汽车拆解市场基础逐步夯实,汽车保有量仍将持续增长 . 4 1.近年国内汽车行业继续呈现高速发展势头,年产销量屡创新高 4 2.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汽车存量发展空间大 5 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未来2-3年有望进入较快发展阶段 . 6 1.汽车拆解:通过可用零部件、废金属获得回收受益 (6)2.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有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7)3.目前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稳步发展 (9)4.政策松绑助推行业发展 (11)四、汽车拆解市场空间广阔,未来有望逐步达千亿元 (12)1.中短期的市场依靠黄标车和老旧车的淘汰 (13)2.长期市场依靠存量车的淘汰和正规回收率的提高 (15)五、主要公司分析 (16)六、风险提示 (18)图表目录图表1:2016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800万辆 (4)图表2:2017Q1,全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 (5)图表3: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 (6)图表4:汽车注销、报废、拆解的流转过程 (7)图表5:国内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稳步推进 (9)图表6:2014年起开始报废汽车回收量明显增加 (10)图表7:近年国内的汽车回收量稳中有升,实际回收率依旧偏低11 图表8:近年我国关于汽车拆解出台的系列政策 (12)图表9:正规渠道回收车辆占比只有近一半 (13)图表10:车辆拆解产值中钢铁占比最大,7成左右 (13)图表11:中国黄标车数量2013年约有1300万辆 (15)图表12:中国汽车注销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 (15)图表13:预计2020年汽车回收行业产值将约千亿元 (16)图表14:国内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相关上市公司 (18)一、国内汽车拆解市场基础逐步夯实,汽车保有量仍将持续增长1.近年国内汽车行业继续呈现高速发展势头,年产销量屡创新高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发展与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2017年汽车配件销售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汽车配件销售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10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系 (4)1、行业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二、行业发展概况 (7)1、行业发展历史 (7)2、市场容量 (8)三、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点 (10)1、周期性 (10)2、季节性 (10)3、区域性 (10)四、行业上下游产业链 (10)1、行业产业链 (10)2、上下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11)五、行业壁垒 (11)1、市场网络壁垒 (11)2、品牌授权限制 (12)3、资源整合能力、管理水平 (12)六、行业风险特征 (13)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13)2、产业政策风险 (13)3、市场供需风险 (13)4、行业整合风险 (14)5、产品转型风险 (14)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5)1、有利因素 (15)(1)庞大的市场需求 (15)(2)国家政策扶持 (15)2、不利因素 (16)(1)市场竞争加剧 (16)(2)人才素质不高 (16)(3)缺乏行业标准化 (17)八、行业竞争格局 (17)1、4S店 (17)2、连锁品牌店 (17)3、传统大中型维修厂 (18)4、汽车零配件城 (18)5、汽车维修店 (18)一、行业监管体系1、行业监管体制我国对汽车零配件销售行业的管理,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商务部是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规章制度;负责相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行业的管理与规划等,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
国家商务部主要负责具体相关工作,包括电子商务行业标准、规则和政策的制定,市场运行状态的监管,商品供求体系的建设等。
中国汽车后市场总会和中国汽车零配件销售行业协会是汽车零配件销售行业的自律管理部门。
2017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3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主要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 (5)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5)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5)二、行业概况 (9)1、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9)(1)全球汽车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10)(2)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为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的持续动力 (11)(3)汽车产业链配置日益全球化 (11)(4)对汽车综合性能提升的需求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主导力量 (12)2、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13)(1)我国汽车工业整体运行情况 (13)(2)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4)①我国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14)②我国汽车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15)③我国汽车市场的全球地位越来越突出 (16)④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轻量化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17)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17)(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状况 (18)(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21)①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前景广阔,未来将加快重组步伐,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21)②我国自主品牌整车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21)③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将逐步为国内自主零部件企业所掌握 (22)④日益提高的节能环保要求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2)⑤售后市场将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23)三、行业竞争格局 (23)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3)252、行业主要企业 ..................................................................................................26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严格的供应商认证壁垒 (26)(2)规模化生产及资金壁垒 (27)(3)技术水平及人才储备壁垒 (27)(4)精细化管理能力壁垒 (28)4、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28)(1)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28)(2)市场供给状况及变动原因 (28)5、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29)(1)整车市场竞争状况 (29)(2)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人工成本的变化 (30)(3)品牌及产品技术含量 (30)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31)1、有利因素 ..........................................................................................................31(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31)(2)宏观经济增长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31)(3)专业分工为本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1)(4)技术交流及产业转移推动本土零部件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32)(5)自主品牌整车制造企业的崛起,有利于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32)332、不利因素 ..........................................................................................................(1)行业集中度较低 (33)(2)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33)(3)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34)(4)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与整车厂商降价压力双重影响行业利润 (34)五、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35)六、行业经营模式 (35)七、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36)八、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37)1、本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37)2、本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38)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主要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我国对汽车零部件行业采取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其中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宏观管理和政策调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
2017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1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监管部门 (4)2、行业法律法规 (5)3、行业相关政策规划 (6)(1)《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6)(2)《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 (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6)(4)《中国制造2025》 (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 (7)二、行业市场规模 (8)1、我国汽车市场整体规模 (8)2、汽车零部件市场整体规模 (11)3、汽车塑料零部件市场整体规模 (14)三、行业产业链情况 (15)1、上游行业供给 (16)2、下游行业需求 (17)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7)1、有利因素 (17)(1)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17)(2)产业政策大力扶持 (17)(3)全球化采购 (18)2、不利因素 (18)(1)上下游双重挤压 (18)(2)汽车产业存在产能过剩 (19)(3)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 (19)五、行业发展趋势 (19)1、汽配采购全球化 (19)2、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将成投资热点 (20)3、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 (21)六、行业风险特征 (22)1、政策风险 (22)2、市场竞争风险 (22)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3)七、行业竞争态势 (23)一、行业管理1、行业监管部门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已基本形成市场化的竞争格局,由行业参与者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并由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是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审批和管理重大投资项目等。
2004年,发改委发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
2017年我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综合发展图文分析

2017年我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综合
发展图文分析
(2017.07.06)
一、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1、国际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具有产值大、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技术要求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近十年来,全球汽车产量总体维持了增长的态势。
2001 至 2007 年间,全球汽车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4.49%, 2008 至 2009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汽车产量同比分别下降 3.75%和12.38%。
2010 年,伴随着美国和日本市场的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上涨25.75%,达到
7,770.4 万辆。
随着各主要经济体刺激方案的退出, 2011 年起全球
汽车产量增速有所回落,但新兴工业化国家对于汽车普及化消费的需求仍将成为全球汽车产量增长的持续动力。
2012 年、 2013 年、2014 年和 2015 年全球汽车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产量分别达到
8,422.17 万辆、 8,724.98 万辆、 8,750.70 万辆和 9,068.30 万辆,同比增长 5.22%、 3.60%、 0.29%和 3.63%。
1997 年-2015 年全球汽车产量增长情况
自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汽车需求增长的地理分布特征出现重要转变,由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转到了日益活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汽车制造业中心也正从欧美逐渐亚洲、南美等新兴市场转移,世界汽车制造业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
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

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
发展态势图文分析
(2017.08.05)
一、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1、专业化分工导致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分离
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生产过程中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呈现出全球性配置的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整车制造商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和采购策略,并最终导致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剥离出来、独立面对市场的形势。
整车制造商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剥离提高了彼此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整车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介入程度亦越来越深。
2、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呈金字塔型分布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按其供应商地位可分为三个级别:
I、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货,双方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
一级供应商不仅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应总成及模块,还与整车制造商相互参与对方的研发和设计,属于整车制造过程中参与度最高的供应商。
II、二级供应商主要向一级供应商提供配套,二级供应商大都生产专业性较强的总成系统及模块拆分零部件,该层次龙头企业部分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III、三级供应商处于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底层,研发能力较弱、规模较小,产品较为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
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分析

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综合发
展态势图文分析
(2017.08.08)
一、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转向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汽车零部件中采用了大量精密压铸件,因此汽车行业的需求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压铸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汽车节能环保性能的愈发重视,汽车产业呈现了以铝代钢、以铝代铁的趋势。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中铝合金压铸件市场整体呈现持续发展趋势,预计汽车行业中铝合金压铸件的用量将在 2025 年上涨 50%。
全球汽车用铝合金压铸件趋势(万吨)
1、汽车制造业发展概况
过去五年,全球汽车市场进入稳步增长的上升通道,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从 2011 年的 8,004.51 万辆、 7,792.69 万辆上升至2015 的 9,068.31 万辆、 8,967.80万辆。
随着新兴市场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全球汽车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汽车排放后处理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主要法规和政策 (4)
1、行业管理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二、行业发展概况 (6)
1、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6)
2、汽车零配件行业发展现状 (7)
(1)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 (7)
(2)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8)
3、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的问题 (9)
(1)产业规模大,行业集中度低,缺乏规模效应 (9)
(2)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核心部件研发能力弱 (10)
(3)国产零部件主要用于自主品牌汽车,且市场占有率低 (10)
4、行业发展趋势 (11)
(1)市场潜力巨大,迎重大发展机遇 (11)
(2)生产研发技术革新,产业链地位升级 (12)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12)
三、行业进入壁垒 (13)
1、资金壁垒 (13)
2、技术壁垒 (13)
3、市场壁垒 (14)
4、人才壁垒 (14)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5)
1、有利因素 (15)
(1)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15)
(2)国内需求持续增长 (15)
(3)产业政策扶持 (16)
(4)行业兼并重组加剧 (16)
2、不利因素 (17)
(1)核心技术缺失 (17)
(2)缺乏规模效应,议价能力弱 (17)
五、行业风险特征 (18)
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18)
2、政策风险 (18)
3、市场风险 (19)
六、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19)
1、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2、广西科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
3、哈尔滨艾瑞排放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
一、行业管理体制、主要法规和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
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
在汽车行业领域,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拟定行业的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等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拟定汽车零部件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负责实施,拟定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各省级分会,其基本职能为产业调研及政策研究,制定汽车工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及项目论证,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专业培训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是汽车制造业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支持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汽车消费、规范行业管理的政策法规。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政策导向集中在五个方面:鼓励零部件制造企业利用金融工具,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零部件制造厂商融入跨国汽车集团全球采购体系;鼓励零部件行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我国零部件产业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