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轮机工程基础2-3
修订版机工业务之学习模块二轮机工程基础.(修订版)

2、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按曲柄存在数目,分三种基本形式
1)曲柄摇杆机构 2)双曲柄机构 3)双摇杆机构
8
国家高职教育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机工业务》课程
(一)、认识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 2、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 B
C
A
D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按曲柄存在数目,分三种基本形式 1)曲柄摇杆机构 2)双曲柄机构 3)双摇杆机构
国家高职教育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机工业务》课程
《机工业务》
国家高职教育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组 《机工业务》子项目组 2013年10月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高职教育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机工业务》课程
模块二
轮机工程基础
知识目标
1.了解《技术制图》及《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熟悉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掌握一般装配图的画法; 能力目标 3.认识常用机构及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和应用; 4 1.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和金属热处理工艺; .能查阅并应用《技术制图》及《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5.能表达典型零件(轴与孔、螺纹等),识读一般装配图; .了解常用热工仪表及量具的种类、用途和特点。 2 3.能简单分析机构运动及故障; 情感目标 4.能判断主要零部件制造材料; 1.严谨细实的工作态度; 5.能正确使用常用热工仪表与量具。 2.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3.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优良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国家高职教育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机工业务》课程
模块二 轮机工程基础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五 认识机械图样 读识典型零件和一般装配图 认识常用机构与机械传动原理 认识轮机主要零部件常用材料 操作轮机常用热工仪表与量具
《轮机工程基础》课程标准

《轮机工程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作用《轮机工程基础》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其知识点是海船船员三管轮适任考试课程《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和《船舶辅机》的组成部分。
采用模块化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轮机工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工程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专业分析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等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表3列出了本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及应培养的岗位能力。
表2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三、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使命感和认同感,树立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根据岗位能力确定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轮机工程基础知识,达到STCW78/10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海船船员二/三管轮提出的与本课程有关的适任标准,提高职业发展能力,为成为船舶管理级轮机员打下基础。
四、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具有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
(4)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环保;执行行业标准和法规,注重技术安全和劳动保护。
(5)与其他成员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善于团队协作。
(6)从学生的学习中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通过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教育学生对待科学要严谨,有理有据。
用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做人做事的态度,做什么事都要严谨认真,促进行为思政教育。
树立民族复兴的责任感,能为国家的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战略尽到自己的职责;培育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知识目标:(1)掌握的静力学基本知识与基本公理。
(2)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拉伸曲线,掌握轴向拉压和剪切应力与应变计算,掌握虎克定律;(3)了解应力集中的危害和措施,了解机械振动基本知识,掌握机械振动中轮机中的危害及采取措施;(4)掌握常见机构与和通用机械的组成、特点及应用;(5)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塑性变形、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与应用,掌握常用碳钢、合金钢、铸铁和有色金属的牌号、成分、热处理、特点及应用,了解非金属材料在轮机中的应用,掌握轮机工程常见材料;(6)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掌握基本体和组合体的读图、画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轮机常用的立体投影图和展开图,掌握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知识;(7)掌握轮机常用量仪和仪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使用要点;了解轮机常用单位换算。
轮机工程基础

B.杆件横截面上的剪力,其作用线必垂直于杆件的轴线
C.杆件横截面上的扭矩,其力偶矢量必垂直于杆件的轴线
D.杆件横截面上的弯矩,其力偶矢量必垂直于杆件的轴线
【单选】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单选】 不管构件变形怎样复杂,它们常常是由轴向拉压、剪切、_______和_______等基本变形形式所组成。
--------------------------------------------------------------------------------
A.小/效率高
B.大/效率高
C.大/自锁性能好
D.小/自锁性能好
【单选】 设N为两摩擦轮接触面间的法向压力,f为轮面的摩擦系数,F为从动轮的工作圆周力;为保证传动正常须满足______。
--------------------------------------------------------------------------------
A.虚线
B.细实线
C.双点画线
D.粗实线
【单选】 三角胶带传动的张紧轮应装在______。
--------------------------------------------------------------------------------
A.紧边内侧靠近大轮处
B.氰化
C.渗碳
轮机自动化基础讲义

开环控制系统精度不高和适应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从系统输出到输入的 反馈回路。若要提高控制精度,必须把输出量的信息反馈到输入端,通过比较输入 值与输出值,产生偏差信号,该偏差信号以一定的控制规律产生控制作用,逐步减 小以至消除这一偏差,从而实现所要求的控制性能。 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既控制系统的 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影响,即反馈(feedback)。因此,又称为反馈控制。 以液箱水位控制系统为例:
(4)脉冲输入:
1 r (t ) h 0
(0 t h ) (t 0, t h)
r (t ) A sin t (5)正弦输入: 其中,阶跃输入对系统的工作最为不利。 4.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要求
方法:给系统施加阶跃输入,得到系统过渡过程曲线,分析系统过渡过程的各 项性能指标。 采用阶跃输入的原因: (1)信号的阶跃变化在实际中比较常见(近似的阶跃变化) ; (2)阶跃信号的数学处理比较简单; (3)阶跃输入对系统的工作最为不利。 一般说来,对系统品质指标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三个字:稳、准、快。评定 系统过渡过程性能指标的三个方面: (1)稳定性; (2)准确性; (3)快速性。 (1)稳定性:系统受到扰动之后能够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实际控制系统,至少 要求是率减过程或非周期过程,以率减为佳。 评定指标:衰减率 φ,衰减比N (a)定值控制系统:给定值不变,外部扰动发生阶跃变化; (b)随动控制系统:假定外部扰动不变,给定值阶跃变化。 (2)准确性:被控量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评定指标: (a)定值控制系统:最大动态偏差emax;静态偏差Δys (b)随动控制系统:最大动态偏差emax;超调量δ;静态偏差Δys 。 (3)快速性: 评定指标:过渡过程时间 ts——从扰动发生到被控量又重新趋于稳定达到新的 平衡态所需的时间。
天津2012年自考“轮机工程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轮机工程材料课程代码:355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轮机工程材料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重点论述了有关金属材料内部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热处理基本理论和工艺、各类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及船舶动力装置主要机件选材等知识,这些都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有关材料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有关轮机工程材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和训练,并了解轮机管理的现代进展,使考生能进行零件失效分析、配换零件选材及热处理等工作,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了解工程材料的分类和钢铁材料的生产过程,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掌握金属的机械性能。
2、理解合金的构造,掌握合金相图和铁碳合金相图,掌握结晶过程,了解相图的应用。
3、学习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理解钢的表面热处理。
4、掌握钢的分类、牌号、用途和性能特点,掌握动力装置用合金结构钢,理解合金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理解铸铁的分类、牌号、用途和性能特点,理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分类、结构特点和性能。
5、了解船机主要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对材料的要求,掌握其所用材料和热处理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基础课,它是在完成轮机工程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在轮机工程基础与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轮机维护与修理、船舶管理等专业课程之间有承前启后的相互联系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知识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晶体的概念和工程材料的分类。
轮机工程基础试卷7

《轮机工程基础(二三管轮)》一、单项选择题(共100题)1、下列轴承合金中,属于在软基体上分布着硬质点轴承合金理想的结构为________。
Ⅰ.锡基巴氏合金;Ⅱ.铅基巴氏合金;Ⅲ.铅青铜;Ⅳ.锡青铜;Ⅴ.高锡铝合金。
(98353:第八章常用材料) (A-0,B-0,C-0,D-0,错误-0)A.Ⅰ+Ⅱ+ⅣB.Ⅲ+ⅤC.Ⅰ+Ⅱ+ⅢD.Ⅳ+Ⅴ2、白口铸铁件不具有下列________性能。
(98114:第八章常用材料) (A-0,B-0,C-0,D-0,错误-0)A.高强度B.高硬度C.高耐磨性D.高脆性3、合成胶黏剂的应用有________。
Ⅰ.可修理磨损、腐蚀和断裂零件;Ⅱ.可用于安装柴油机的机座、机架、缸体;Ⅲ.可用于安装小型螺旋桨。
(98514:第八章常用材料) (A-0,B-0,C-0,D-0,错误-0)A.Ⅰ+ⅡB.Ⅰ+ⅢC.Ⅱ+ⅢD.Ⅰ+Ⅱ+Ⅲ4、下列________是引起机械振动的内因。
(97261:第二章机械振动) (A-0,B-0,C-0,D-0,错误-0)A.安装精度不够B.构件的刚度C.构件的质量D.构件的质量和刚度5、构件振动的周期为T,频率为f,振幅为A,圆频率为ω,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
(97259:第二章机械振动) (A-0,B-0,C-0,D-0,错误-0)A.ω=2πAB.ω=2πfC.A=2πωD.ω=2πT6、造成机械振动的外因是________。
(97270:第二章机械振动) (A-0,B-0,C-0,D-0,错误-0)A.安装精度不够B.结构中存在间隙C.表面质量不理想D.A+B+C7、下列________不属于机械振动的利用。
(97278:第二章机械振动) (A-0,B-0,C-0,D-0,错误-0)A.振动打桩机B.振动筛C.混凝土振捣器D.弹性联轴器8、可用于生产曲轴的材料是________。
Ⅰ.45或40Cr;Ⅱ.QT700-02;Ⅲ.ZG270-500。
轮机工程基础-适用对象:750KW及以上船舶轮机长大管轮

《轮机工程基础》考试大纲解释适用对象:750kW及以上船舶轮机长/大管轮1.工程热力学1.1 基本概念1.1.1工质的概念及应用1.1.2 热力学系统、外界、边界等概念;热力学系统的分类及相互关系;系统与外界的相互作用1.1.3 热力学平衡态的概念;热力学平衡态与稳态、均匀态的比较;热力学平衡态的判别1.1.4 热力状态参数1.1.4.1 热力状态参数的概念;热力状态参数的特性;热力状态参数的充分与必要条件;1.1.4.2 常见的热力状态参数和基本热力状态参数1.1.5 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的概念和判别;常见的不可逆因素;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1.2 热力学第一定律1.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及内容1.2.2 热量和功1.3. 热力学第二定律1.3.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内容1.3.2 卡诺循环、逆向卡诺循环的原理及意义1.3.3 卡诺定理的内容;卡诺定理的实质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1.4 理想气体1.4.1 理想气体的定义及物理模型1.4.2 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及热力过程1.5 水蒸气1.5.1 水蒸汽的基本概念1.5.2 水的定压汽化过程及其特点1.5.3 水蒸汽的p-v图、T-s图1.5.4 水蒸气的h-s图、基本热力过程1.6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1.6.1 稳定流动基本方程式1.6.2 喷管和扩压管的流动特性及其截面变化规律1.6.3 喷管的流速和质量流量及其影响因素1.6.4 实际应用实例(了解废气涡轮增压器中的喷管部分和扩压管部分等的应用实例)1.6.5 绝热节流的典型特征及各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1.7 压缩机的热力过程1.7.1 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示功图1.7.2 单级活塞式压缩机的耗功量;三种理想压缩过程及在p-v图上的表示1.7.3 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1.7.4 多级压缩的目的;双级压缩的最佳增压比;双级压缩的最佳中间压力;级间冷却1.7.5 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1.8. 气体动力循环1.8.1 内燃机实际循环及理想循环的原理1.8.2 影响循环热效率的主要因素1.8.3 提高循环热效率的途径1.8.4 内燃机循环平均压力和功率1.8.4.1 内燃机循环平均压力及其意义;影响内燃机循环平均压力的主要因素1.8.4.2 内燃机的指示功率、有效功率的概念1.8.5 燃气轮机理想循环1.8.5.1燃气轮机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特点1.8.5.2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的理想循环1.8.5.3燃气轮机理想循环的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燃气轮机理想循环热效率的分析1.9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1.9.1 蒸气压缩制冷的理想循环1.9.2 制冷剂p-h图的特征、应用1.9.3 影响制冷系数的主要因素1.9.3.1影响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的主要因素1.9.3.2制冷量、耗功量、放热量的计算;制冷系数的计算;热泵;供热系数及计算1.10 湿空气1.10.1 湿空气的基本概念(干空气、湿空气、未饱和空气、饱和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相对湿度、含湿量等)1.10.2 湿空气的焓和熵1.10.3 湿空气的h-d图1.10.3.1湿空气h-d图的结构;湿空气h-d图上的定焓线、定含湿量线、定温线、定相对湿度线1.10.3.2根据已知的湿空气状态确定其露点和湿球温度1.10.4 湿空气的典型过程1.10.4.1 湿空气的混合过程、湿空气的加热过程、冷却过程以及在h-d图上的表示1.10.4.2 湿空气的加湿过程(包括喷水加湿和喷蒸汽加湿)以及在h-d图上的表示2.传热学2.1 换热过程2.1.1 传热学的基本概念2.1.2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1.2.1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和特点1.2.2 热传递的三个基本过程(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和特点2.1.3 导热2.1.3.1导热的基本概念2.1.3.2导热的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2.1.3.3导热系数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2.1.3.4导热热阻分析2.1.4 对流换热2.1.4.1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2.1.4.2牛顿冷却公式2.1.4.3影响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确定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2.1.4.4对流换热热阻分析;典型的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2.1.5 辐射换热2.1.5辐射换热的基本概念2.1.5热辐射的基本定律2.1.5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本身辐射、投射辐射、吸收辐射、有效辐射;空间热阻、表面热阻;遮热板的作用2.2 传热过程2.2.1三种基本的传热过程(平壁传热、圆筒传热、肋壁传热)2.2.2 强化传热的基本途径2.2.3 削弱传热的基本途径2.2.3.1热绝缘的目的、要求;对热绝缘材料的要求;常用的热绝缘材料;临界热绝缘直径2.2.3.2结合轮机工程中的实例进行分析2.2.4 热交换器2.2.4.1热交换器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2.2.4.2热交换器的技术状态分析2.2.4.3结合轮机工程中的实例进行分析3.理论力学3.1 力学基础3.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刚体、平衡运动等概念;力、力的内外效应、力的三要素;力偶、力偶矩、力偶的基本性质;工程上常见的力和力偶3.1.2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3.1.3 约束和约束反力的概念;常见约束的特点及反力方向3.1.4 分离体、受力分析;受力图及画法3.2 刚体系统的平衡、摩擦3.2.1力系的种类、平面汇交力系;力的投影、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的概念;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3.2.2 力偶系、力偶系的合成;力偶的等效条件3.2.3 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3.2.4 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3.2.5 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3.3 刚体的基本运动3.3.1 速度与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及合成3.3.2 角速度与角加速度基本概念3.3.3 刚体的平动3.3.3.1刚体的直线平动、曲线平动3.3.3.2刚体平动的速度、加速度;刚体平动的特征3.3.4 刚体的定轴转动3.3.4.1 刚体定轴转动的概念;定轴转动方程3.3.4.2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加速度3.3.4.3 定轴转动刚体上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分布规律3.3.4.4 刚体定轴转动的特征3.3.4.5 惯性力的概念及意义3.3.4.6 转动惯量的定义、影响转动惯量大小的因素、转动惯量的意义;飞轮的主要作用3.3.4.7 飞轮的作用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4.机械振动4.1 机械振动及其分类4.1.1 机械振动的概念4.1.2 引起机械振动的内因和外因4.1.3 机械振动的危害4.1.4 机械振动的利用4.1.5 机械振动的分类4.2 自由振动4.2.1 自由振动的概念4.2.2 自由振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圆频率、初相位4.2.3 自由振动的特点4.3 有阻尼受迫振动4.3.1 有阻尼受迫振动的概念4.3.2 有阻尼受迫振动的特点4.3.3 共振的概念,共振的危害4.3.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4.4 振动的利用及消除方法4.4.1 振动的实际利用4.4.2 消振和隔振的措施4.4.3 主动隔振(积极隔振)与被动隔振(消极隔振)4.4.4 联系轮机管理实际说明机械振动的危害、产生原因以及消振和隔振的措施5.材料力学5.1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5.1.1 弹性、弹性变形;塑性、塑性变形5.1.2 衡量构件承载能力的标准5.1.3 载荷、内力和应力5.1.3.1 载荷的概念、常见的载荷、载荷的分类5.1.3.2 内力的概念、内力计算的截面法;应力的概念、正应力、剪应力。
轮机工程基础力学部分:理论力学三加一

画受力图应注意的问题
⒈ 不要漏画力
除重力、电磁力外,物体之间只有通过接触 才有相互机械作用力,要分清研究对象(受
力体)都与周围哪些物体(施力体)相接触,
接触处必有力,力的方向由约束类型而定。
要注意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因此 ⒉ 不要多画力 对于受力体所受的每一个力,都应能明确地
围物体称为约束。
主动力:
促使物体运动或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称为主 动力(如重力、风力、切削力、物体压力、牵引力)。
约束反力:
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叫约束反力.(约束的作用由
力来表示,该力称为约束反力.)
约束反力实际上反映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约束反力特点: ①大小常常是未知的; ②方向总是与约束限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 ③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条直线,分别作 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对象:两个物体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
刚化原理
若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则可将此 受力的变形体视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仍保持不变。
三、约束与约束反力
1.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一个物体的运动受到周围物体的限制时,这些周
同向,则投影为正,反之为负。
y
2)合力投影定理 Rx X
R y Y
Ry Y3
R
F3
Y2
Y1
A
a
O
F1
F2
b Bd c
X1 Rx
X3
X2
x
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 上投影的代数和。
合力的大小: R Rx2 Ry2
x2 y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假想画法
运动件的极限位置
相邻零件
与本装配体有关但不属于本装配体的相邻零部件, 以及运动机件的极限位置,可用双点画线表示。
10
(3) 夸大画法
垫圈厚度夸大画出
薄垫片的厚度、小间隙等可适当夸大画出。
11
(4) 单独画法
在装配图中,当个别零件的某些结构没有表达清楚时,可 以单独画出该零件的视图,同时标明零件和视图的序号及 投影方向。
5
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2) 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6
1)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1 )零件的接触面或配合面,规定只画一条线。对 于非接触面、非配合表面,画两条线。
(2 )当剖切平面通过标准件和实心零件的轴线时, 如螺纹紧固件、键、销、轴、杆等,这些零件按不剖绘制。
(3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邻接时,剖面线的倾斜方 向应相反或间隔不同。但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 向和间隔必须一致。
12
(5) 展开画法
为表达某些重叠关系如多级传动箱,表示齿轮传动顺序和 装配关系时,可以假想把空间轴按传动顺序展开并在平面 上画出剖视图。
13
3. 装配图的尺寸
14
3. 装配图的尺寸
1) 性能(规格)尺寸(特殊尺寸)
表示部件的性能和规格的尺寸。
例如:球阀通孔的直径20,与液体流量有关。
2) 装配尺寸
用机器的需要,装配图中必须注出反映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规格、 安装情况、部件或零件的相对位置、配合要求和机器的总体大小等尺 寸。
3 技术要求 用文字和符号注出机器(或部件)装配、使用等方面
的要求。
4 标题栏、零件序号和明细表 填写机器或部件的图名、图号、
比例、设计单位、制图、审核、日期等。为了生产准备,编制其他技 术文件和管理上的需要,在装配图上按一定格式将零、部件进行编号 并填写明细栏。
齿轮油泵装配图由两个视图表达,主视图采用了全 剖视,表达了齿轮油泵的主要装配关系。左视图沿左 端盖和泵体结合面剖切,并沿进油口轴线取局部剖视, 表达了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19
2) 分析部件的工作原理
从表达传动关系的视图入 手,分析部件的工作原理 。
如图所示,当主动齿 轮逆时针转动,从动齿轮
出油口
进油口
左、右端盖与泵体之间有垫片5密封。 垫片的另一个作用是调整齿轮的轴向间隙。
④ 装拆顺序
部件的结构应利于零件的装拆。 齿轮油泵的装拆顺序: 拆螺钉15 、销钉4 → 左端盖1 → 齿轮轴2→ 螺母13及垫圈12→齿轮11→压盖螺母、压盖 及密封圈→齿轮轴1。
24
4) 分析零件,弄清零件的结构形状
顺序: ★先看主要零件,再看次要零件; ★先看容易分离的零件,再看其它零件; ★先分离零件,再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
⑵ 看零件编号和明细栏,了解零件的名称、 数量和它在图中的位置。
由装配图的标题栏可知,该部件名称为齿轮油泵,是 安装在油路中的一种供油装置。由明细栏和外形尺寸可 知它由15个零件组成,结构不太复杂。
17
18
⑶ 分析视图,弄清各个视图的名称、所采 用的表达方法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及视 图间的投影关系。
25
① 根据剖面线的方向和间隔的不同,及视图 间的投影关系等区分形体。
② 看零件编号,分离不剖零件。
③ 看尺寸,综合考虑零件的功用、加工、装 配等情况,然后确定零件的形状。
④ 形状不能确定的部分,要根据零件的功用 及结构常识确定。
26
如: 泵体
根据剖面线的方向及 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在 主、左视图中★ 左、右端盖与泵体? 用螺钉连接,用销钉准确定位。
★ 齿轮轴的轴向定位? 靠齿轮端面与左、右端盖内侧面接触而定位。
★ 齿轮11在轴上的定位? 用螺母和键在轴向和径向固定、定位。
23
③ 密封装置
为了防止漏油及灰尘、水分进入泵体内影响齿轮传动, 在主动齿轮轴的伸出端设有密封装置,靠压盖螺母和压 盖将密封圈压紧密封。
3
2)装配图的作用
填料压 紧盖 填料9、1110
填料垫8
扳手13 阀杆12
螺母7 螺柱6
阀盖2
阀体1 阀芯4 密封圈3 调整垫5
装配图是用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 装配图表达了一部机器或部 件的工作原理、性能要求和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等、是机器或部件进 行装配、调整、使用和维修时所必需的技术文件。
4
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及影响其性能的重要相对位置
尺寸。
例如:球阀的阀体与阀盖的配合尺寸50
H11 h11
3) 外形尺寸
部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4) 安装尺寸
将部件安装到机座上所需要的尺寸。
例如:球阀两侧管接头尺寸M36×2。
15
16
4. 读装配图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1) 概括了解
⑴ 看标题栏并参阅有关资料,了解部件的 名称、用途和使用性能。
顺时针转动时,齿轮啮合
区右边的压力降低,油池
中的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
从进油口进入泵腔内。随
着齿轮的转动,齿槽中的
油不断沿箭头方向被轮齿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带到左边,高压油从出油
口送到输油系统。
20
3) 分析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和部件结构
分析部件的装配关系,要弄清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连 接固定方式等。 ① 配合关系
可根据图中配合尺寸的配合代号,判别零件的配合制、配 合种类及轴、孔的公差等级等。
齿轮油泵有主动齿轮轴系和从动齿轮轴系两条装配线。
21
端 盖 上 轴孔与轴左视图 的 配 合 尺 寸
齿 顶 与 泵体内壁主视图主视图 的 配 合 尺 寸
22
② 连接和固定方式 弄清零件之间用什么方式连接,零件是如何固定、定
三、一般装配图的读图方法及步骤
1. 装配图的内容和作用 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3. 装配图的尺寸 4. 读装配图
1
1. 装配图的内容和作用
1)装配图的内容 2)装配图的作用
2
1)装配图的内容
1 一组视图 正确、清晰和简便地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
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和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等。
2 必要的尺寸 根据装配图拆画零件图以及装备、检验、安装、使
7
2)装配图的简化画法
倒角、退 在装配图中零件的倒角、圆 刀槽不画 角、凹坑、凸台、沟槽、滚花、 刻线及其他细节可不画出。
滚动轴承 简化画法
滚动轴承、螺栓联接等可采用 简化画法。
圆角不画
8
3) 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1)沿零件结合面的剖切画法
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绘出其图形,以表 达装配体内部零件间的装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