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经典励志事迹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1:郑成功是爱国的民族英雄,而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
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
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
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
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
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
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确实是一位爱国大英雄!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2:清顺治十八年,荷兰人军事力量强大,他们还认为郑成功的军队不堪一击。
他告诉士兵们,等到郑成功的军队来了,准备好排枪,一响,中国人只有逃跑了。
鼓起了气,郑成功军队来了,海战开始了。
赫克托号的舰队来迎击郑成功。
郑成功击中了其中的火药库,沉没了。
其他舰都逃跑了,陆战也一样。
郑成功命令回击,荷兰人被打得落花流水,躲进赤嵌城,不出来了,郑成功扬言烧死他们,他们只得投降了。
荷兰人在台湾没地方立足了。
退到了海沙洲的城堡。
等着援军来了。
郑成功不着急打,开始组织人开荒有序地进行。
援军来了,不过几百人。
到这儿一看,郑成功水军旗帜鲜明,兵力强盛。
不是对手,再打,以卵击石。
赶快逃吧,城内的殖民者等都着呢。
没办法,只得投降了。
《郑荷条约》签订了,郑成功收复了台湾。
这是他事业的第二个高峰。
郑成功虽然不到四十,可是这时是顺治十八年,永历帝退到了缅甸。
帝王故事之雍正皇帝分享

帝王故事之雍正皇帝分享【雍正的生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
【雍正的历史故事】继位前清世宗年轻时跟从顾八代、徐元梦等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接近,稍懂佛学。
曾随圣祖巡幸江南,朝佛五台山,秋狝热河(今河北承德),并奉命往祭曲阜孔庙、盛京(今辽宁沈阳)祖陵。
清圣祖亲征噶尔丹,从征掌正红旗大营。
康熙末年,同其他皇子争为储君。
圣祖驾崩后,他在十三皇子胤祥的关心下继承帝位。
又传他在隆科多的关心下夺了抚远大将军胤禵的帝位。
雍正继承帝位毕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篡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尚无定论。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
因为雍正即位,篡改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寻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
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有许多疑点。
政治方面清世宗即位时已四十五岁,加之前此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
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
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
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
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隐秘立储制度。
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
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
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

清朝皇帝雍正-承上康熙、下起乾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前一个朝代是明朝,其主要统治时间是从1644年到1911年,共267年。
清朝统治时期有很多皇帝,其中比较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雍正皇帝。
本文将会介绍清朝皇帝雍正的生平、承续康熙、开启乾隆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贡献。
清朝皇帝雍正的生平雍正帝出生于1678年,原名胤禧,是康熙皇帝的四儿子。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享年51岁,执政13年。
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雍正时期,是清朝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
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政治家,他有很多的政治改革,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
承续康熙-雍正时期雍正继承了父亲康熙的统治,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改革。
雍正即位之后,对清朝的朝政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力求使政治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通过削弱大臣权力、增加官员工资、削减冗员官员、改革税收制度、整顿吏治、禁止私人铸币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雍正时期对五峰山矿山出产的铜资源进行专营,用铜钱代替布币流通,大大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雍正也对文化方面有很大贡献,他号召文人墨客大力创作文字,这也是雍正时期进行的一大文化活动。
开启乾隆时代雍正帝去世后,由其第四子胤禛继位,即乾隆帝。
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乾隆的时期。
乾隆即位后,继承了父亲和曾祖父的治理中国的智慧。
在乾隆时期,对经济方面的探索和发展尤为重要,封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人民的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商业活动日益繁荣,贡献了中国振兴经济的巨大力量。
此外,乾隆时期的文化大为繁荣,正是因为乾隆帝一直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并重视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诸多贡献雍正在位期间,先后制定了许多的法规,加强了皇权统治,增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和控制力,为清朝后期的强大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雍正还大力提倡学术研究,推崇科学思想,鼓励人们创新,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增添了勃勃生机。
在军事方面,雍正皇帝也有过非常重要的作为,他组建了新军队,采用了西化制度,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20171207韩永星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延安市人大办韩永星(2017年12月7日)近年来,以清朝历史为背景的宫廷剧是荧屏中比较火热的一大剧类,尤其是改编自著名作家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的《康熙王朝》(陈道明主演)、《雍正王朝》(唐国强主演)和《乾隆王朝》(焦晃主演)作为帝王系列剧,代表了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最高水平,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好评如潮,之后又在央视的其它频道、各省市卫视频道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反复重播,同样受到广泛追捧,经久不衰。
其中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胡玫执导,由二月河、刘和平联合编剧,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长沙电视台共同录制的《雍正王朝》,于1999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创下当年央视播出电视剧最高收视率(16.7%),包揽了该年份所有电视剧奖项大奖(金鹰奖、飞天奖),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的高度评价,成为当年党政机关重点推荐收看的一部电视剧,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我个人之所以对《雍正王朝》给予特别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雍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争议的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褒贬不一,让人不由心生好奇。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但对康乾盛世中间那个承前启后、扭转乾坤的时期——雍正王朝却不甚了解。
而这个时期最为关键的人物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期间,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厉行节俭、惟才是举、奖罚分明、严惩贪官,算得上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然而他却背负了200多年骂名,比如谋父逼母、诛兄屠弟、阴谋篡位等,民间长期流传有“十大罪状”,一些影视作品对此亦有各种版本的夸大演绎,严重影响了后人对一代君王的判断。
作家二月河在小说《雍正皇帝》中通过大量史料,为一代帝王作了无声的辩解,使得现代人对雍正皇帝产生了新的认识。
第二,单就《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十分优秀文艺作品,电视剧中设臵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讲述的很多故事折射了我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比如科场舞弊案的现实版是前些年屡次发生的国家级考试泄题和高考舞弊案;黄河水患的现实版是1998年朱镕基总理严加斥责的长江大堤“豆腐渣工程”;“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改革良策难于施行,隐射的是国家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大将军年羹尧的人生轨迹更是近年来中央查处的一些“大老虎”的不二版本……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因此,观看和品味电视剧《雍正王朝》,对于我们运用历史眼光审视当下,通过故事讲述启迪人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看雍正如何“啃硬骨头”

看雍正如何“啃硬骨头”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4年第10期陈事美现代人如此,古代人亦然,即使皇帝也难脱俗。
雍正皇帝即位后,前任极品老爹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并非和谐盛世,而是一个国库空虚、机构臃肿、腐败成风,流弊丛生的国家。
话说康熙也是难得的有为之君,开疆拓土、平定叛乱,为大清帝国的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属于典型的开拓之君。
然而,康熙晚期,老人政治问题突出,各种积弊重现,社会矛盾尖锐。
基本来说,康熙一朝进步是进步了,但也是按表走的,转了一圈几乎又重回原点。
作为守成之君,雍正改革的难度更加复杂,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雍正每日上朝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
尽管矛盾多多,但雍正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即位时,正好是人到中年的45岁,思想性格成熟,行事稳健。
雍正在养心殿自书鸡汤励志,“惟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由此可见,雍正“一人治天下”的高度集权思想已经形成,接下来就是铁腕改革,机构重组、财政改革、税赋改革、民族治理等等,一场敢于“啃硬骨头”的大仗正式拉开序幕。
啃硬骨头之“治腐惩贪”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雍正接手的大清家底只有80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16亿人民币。
国库的空虚实乃被上下大小官员蛀虫掏空,雍正不仅要向钱看、向厚赚,还要惩治“老虎苍蝇”贪污犯。
熟谙官场潜规则的雍正真正祭出了杀手锏。
第一招便是派出中央巡视组,中央巡视组属雍正直接领导。
巡视组人员皆为省部级,深得雍正信任,为官清廉且改革意识强烈。
巡视组每查处一官,就地免职,从巡视组中挑选一人接任。
雍正还有更狠的,贪官必须连坐,防止赃款转移,什么儿子外甥大侄子,一律不放过。
雍正的另一招便是设立中央审计署,名曰“会考府”。
独立的中央审计署,专门审查各部院与地方的钱粮奏销。
以往部委吃拿卡要,地方行贿销窟窿,但在中央审计署这里全部玩不转。
谁亏空的窟窿谁赔偿,严重者抄家杀头。
户部亏空250万两,历任尚书、侍郎等全部被追讨。
即使是雍正的十二弟同样不能免责,被逼得上大街变卖家产。
雍正让后世仰望的六大历史功绩

雍正让后世仰望的六大历史功绩雍正让后世仰望的六大历史功绩雍正,清朝继康熙帝之后的皇帝,他是康熙帝的第四子,名叫爱新觉罗胤禛,提到雍正,人们所想到的就是这是一个抄家皇帝,最后累死在御桌上,就好像除此之外,雍正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人们对他的评价那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成为一个争议颇大的一代帝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雍正让后世仰望的六大历史功绩,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整顿吏治康熙往年吏治松散,贪污丛生,官员腐化堕落,国库空虚;在这样一个虚假繁荣的背后,雍正早已看在眼里。
雍正一即位,便着手整治,要求文官不贪墨,武官不克扣军饷,为此还专门成立会考府,对财政进行审计。
制度上防止了腐化等现象出项的空间2、建立军机处原来清朝军事上的工作主要有议政处来决议,平时国家行政事务则由内阁处理,雍正则在议政处和内阁以外建立了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5—7人,共商军国大事,进步在朝决议计划功率。
可是军机处权利过大,位置在内阁之上,使得内阁原有的拟旨及其批驳皇帝错误决议等权利形同虚设,雍正大权独揽。
3、完善密折准则添加能够上奏折人的数量,高峰时曾达1200人,扩大了信息的来历,奏折只需通过奏事处直接抵达雍正手中,并能够直接下发到奏事人手中,一起也强化了皇权。
4、改土归流改动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土司、头人准则,对此中心没有任免权。
改土归流准则在全国的'推行,改动了这种状况。
流即为流官,由朝廷派遣,有任期,故而加强中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5、滩丁入地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都是土地和人丁分头交税,雍正将人头税摊到土地税中,这么就免除了困苦老百姓没有土地还仍然缴纳人头税的不公平局面,减轻了封建税负及人身依服,一起客观上刺激了人员的添加。
6、废弃贱籍所谓贱民即在民籍以外,不属于士农工商之列,不能读书,不能参与科举考试,生生世世为奴。
雍正废弃贱籍是一件功劳。
雍正四十五岁即位,在位一十三年,终身努力变革弊政,在王公大臣、地主富豪、文人墨客的谴责与责难下,锐意进取,勤政为民,煞费苦心,雍正功劳不可没。
雍正帝反腐的历史故事

雍正帝反腐的历史故事 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都可称为社会发展快,百业兴旺的盛世,这与他们勤政护民的政策分不开,其中雍正帝反贪的决策便起到很⼤作⽤。
⼩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雍正帝反腐措施 后世说起清朝最好的时代,想到的⼀定是康乾盛世。
但实际上在康熙和乾隆之间的雍正,也是创造这个盛世不可缺少的帝王。
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便是雍正的作⽤了。
康熙早些年雷厉风⾏,是⼀个开拓之君,但是随着年龄⽼去,渐渐宽容对待亲信⾂⼦。
也正是因为这样,康熙末年贪污腐败严重。
康熙虽然知道情况,但是却有⼼⽆⼒,于是只能交给继任者。
康熙为何在⼀众皇⼦中选中雍正,正是因为他在当王爷的时候就是冷⾯王爷,丝毫不给⾯⼦。
康熙相信,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振作⼤清。
康熙的选择没有错,雍正帝⼀上位就⼤⼒整治官场贪污的风⽓。
在他的治理下,肃清风⽓, 雍正帝⾸先就派遣⼀批清正能⼲的钦差下到地⽅,查办贪官污吏。
这些钦差全都是中央官员和直属中央的官员,尽量避免与地⽅官员有牵扯和利益关系。
除此之外还抽调⼀批州县候补官员辅助钦差,⼀旦查明贪官污吏,即从中抽调同级官员接任。
如此继任官员就不会为前任打掩护,杜绝“前腐后继”的歪风。
除了派⼯作⼈员下到地⽅,雍正帝还在中央成⽴独⽴的监察审计机关。
⼯作内容就是负责审核中央各部钱粮奏销,杜绝地⽅给中央各部官员好处费,⽽掩盖亏空的事实。
最⼤的杀⼿锏,就是⼀反到底,根本不讲⼈情。
前代有贪污官员被查明之后,很多选择在治罪之前畏罪⾃杀,以谋得帝王垂帘,放掉⾃⼰的⼦⼥。
到了雍正这⼉根本不起作⽤,管你有没有⾃杀,⼀旦被查明贪污的事实,就⽴刻抄家问罪。
不仅本家⼦弟,亲戚⼦弟的家也不放过,避免财产转移。
雍正帝曾下诏说过:“丝毫看不得向⽇情⾯,务必严加议处。
追到⽔尽⼭穷处,毕竟叫他⼦孙做个穷⼈,⽅符朕意。
”个⼈认为这句话说的⼗分正确。
不仅是在惩治贪官污吏⽅⾯,雍正个⼈治国讲究务实风⽓,对于那种虚假马屁最看不过。
有关于雍正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有关于雍正的历史事件介绍

有关于雍正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有关于雍正的历史事件介绍清代雍正时期,上承康熙,下启乾隆,是“康乾盛世”的重要阶段。
康熙时期忙于开疆拓土,稳固统治,绝大部分制度沿旧明朝,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有关于雍正的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雍正雍正,为清朝雍正皇帝的年号,从1723年(雍正元年)至1735年(雍正十三年),前后共十三年,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清朝显示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的年号,雍正帝出生于公元1678年。
生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由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抚养。
与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为同母兄弟。
师从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
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驾崩。
胤禛登基,时年45岁。
公元1735年10月08日,胤禛驾崩,享年58岁。
雍正巩固帝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即位后,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不想放过政敌胤禩等人,胤禩等人也不甘心失败,所以双方的斗争在雍正帝继位后延续下来,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
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
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
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帝在雍正二年(1724年)春以前,对政敌的打击尚有所节制,这是因为政权还不太巩固,不便太刺激对方。
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青海平叛胜利,雍正政权的力量增强了,随即加紧惩治胤禩一伙。
四月,对胤禩本人声罪致讨,说他“肆行悖乱,干犯法纪,朕虽欲包容宽宥,而国宪具在,亦无可如何,当与诸大臣共正其罪”。
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 阿其那”(意为待宰的鱼),胤禟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 塞思黑”(意为讨厌的人)。
皇十子胤礻我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祯(胤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后来受圈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正皇帝经典励志事迹
1. 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
2. 雍正,清朝皇帝中一个悲催的存在。
3. 他的历史名声远远不如父亲和儿子,更多是被当做一个阴暗的皇帝:阴谋篡位,残害兄弟,性格暴戾,暴毙成迷……
4.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他是史上最勤快的皇帝,他道行高深,说段子的能力更加高深。
5. 在专业人士眼中,雍正的勤政是出了名的。
有学者赞誉:“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他不仅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即使放眼世界,也没有几个可以媲美。
6. 他事必躬亲,康熙之时,可以上奏的官员仅一百多人,他开放到两千多人,每天从各省送来奏折少则二三十,多则五六十,日日都要批到深夜,只睡四个小时。
在位12年8个月,他的批语集结成册,竟有100多万字。
7. 打开奏折,他与帝国一千多位官员探讨政务,合上奏折,他在大殿的龙椅上看夜色浓重,作诗一首:“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
”如此奋发,到乾隆即位之时,国库已存银超过5000万两。
8. “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是他自题自勉的一生写照。
9. 在继位之前,四阿哥胤禛只是个和蔼可亲、人畜无害的雍亲王。
雍亲王不显山不露水的熬了十几年,在那之前,他看起来是天下第一闲人,因为他深知自己毫无优势,在嫡庶、长幼、学识、人望、才干……无论哪一项上,都有更为突出的皇子。
10. 于是他终日吟诗作赋:“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
吴儿调凤曲,越女按鸾萧。
道许山僧访,棋将野叟招。
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
”
11. 他喜欢参禅礼佛,还一不小心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悟皇帝,许下了“十年兴国,十年兴教”的大愿。
做了皇帝以后,他还时常在皇宫里打佛七,在他手里悟道的就有十余人。
12. 由于雍正学佛有成,所以他行事干净利落,传达情感也不含糊。
13. 别的皇帝批奏章是办公事,雍正却连批奏章都要挥洒性情。
14. 替大臣写序文,他会说:“序文书成,斟酌几字,添了数句,写来赐你,不要笑哂拙笔。
”
15. 奏折脏了,他批:“此朕几案上所污,恐汝恐惧,特谕。
”
16. 讥笑大臣,他批:“你是神仙么?似此无知狂诈之言,岂可在君父之前率意胡说的!”
17. 挖苦讽刺,他批:“知人则哲,为帝其难之。
朕这样平常皇帝,如何用得起你这样人!”
18. 雍正一生足不出北京,不像爸爸康熙和儿子乾隆一样,该出巡打猎就出巡打猎,该微服私访就微服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