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传统古建筑的概况研究

合集下载

中原福塔简介200字

中原福塔简介200字

中原福塔简介200字
中原福塔是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一座古建筑,也是郑州市
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福塔位于中原路与农科路交叉口,始建于1997年,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而兴建的。

福塔高达153米,是
中国目前最高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纯砖结构塔。

福塔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技术,塔身由
红砖砌筑而成,外观呈八角形,整体造型庄重大气。

塔内共有十层,每层都设有观景台,游客可以登塔俯瞰郑州市区的美景。

福塔不仅具有观光和旅游功能,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塔内设有展览厅,展示了郑州市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福塔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中原福塔作为郑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
的魅力,也体现了郑州市的发展和进步。

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更是中原地区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无论是游客还是居民,都
可以在福塔中感受到郑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郑州古建筑文化二七塔

郑州古建筑文化二七塔

-
T感H谢A聆NK听S
NEXT
郑州古建筑文化二七塔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文化需求的增加,二七塔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不 仅会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文化地标,也会成为一个更加活跃的文化交流平台和教育基地。 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在这里学习到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和 伟大精神 总之,郑州二七塔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文化的瑰宝,更是一个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综合性文化载体。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纪念 ,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呼唤
郑州古建筑文化二七塔
除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外,二七塔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 游客前来参观游览,领略这座古建筑的独特魅力。此外,二七塔还是一个重要的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前来参观学习,了解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和意义
总之,郑州二七塔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它不仅是中国工人 运动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也是代表中国工人运动历史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同时,它 还是一个旅游胜地和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七塔的建筑工艺也十分精湛,它采用了古代传统建筑工艺和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手法 ,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坚固、美观。此外,二七塔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是 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不仅是一座纪念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纪念建筑,更是一座代表中国工人运动历史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0XX
郑州古建筑 文化二七塔

郑州古建筑文化二七塔
目录
郑州古建筑文化二七塔
郑州二七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钱塘路中段82号,是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纪念建筑 。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塔双层仿古建筑,高63米,共14层。从1951年开始建设, 到1952年11月29日落成,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

河南郑州名胜古迹

河南郑州名胜古迹

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有藏品11.6万余件,一级品259件。

大部分藏品是在河南省发掘出土的文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价值,如新郑裴李岗出土的椭圆形四足石磨盘和圆柱状石磨棒,是距今约8000年前的谷物加工工具,为裴李岗文化的典型器物;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兽面乳钉纹铜方鼎,通高1米,是商代前期大型礼器;新郑市出土的春秋时代莲鹤方壶,通高1.26米;淅川县出土的“王子午”铜鼎有铭文84字,是研究楚文化的标准器物。

重要藏品还有战国时代的龙凤纹铜鉴,坐人漆绘灯,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陶建筑明器,北朝的刘根造像碑,隋代的白瓷围棋盘,唐代的三彩马、三彩俑,宋金时代的钧瓷器和乐舞砖俑等。

《河南古代文化之光》是省博物馆最大、内容最充实的展览,展览文物有1000多件,均属馆藏文物精品。

此外,它还有《河南古代玉器》、《河南古代建筑》、《楚国青铜器》、《明清工艺珍品》、《天地经纬》(古代天文学发展)几个主题展览。

郑州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前身是郑州市文物陈列馆,是河南省成立最早,也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地市级博物馆。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郑州博物馆文物藏品主要有历代铜器、陶瓷器、石刻、货币、书画、画像砖及革命文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商周青铜器和唐宋石刻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多年来,郑州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致力于郑州地区历史文物的收藏保护、陈列展示、社会宣传等,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基地。

郑州博物馆原址位于碧沙岗公园北伐军阵亡将士烈士祠内,建成于1999年的新馆位于郑州市绿城广场、嵩山南路西侧,占地14.8亩,建筑面积8337平方米,总投资近4千万元,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博物馆建筑造型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基础,外立面装饰乳钉纹铜挂板,顶部配以银灰色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融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是郑州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之一。

二七广场二七广场是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区,是中原地区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圈。

浅析郑州城隍庙

浅析郑州城隍庙

AppreciatION 鉴赏郑州城隍庙全称是“郑州城隍灵佑侯庙”,位于郑州市商城路东段路北,祭祀对象为城隍神纪信。

据《县志·郑县城及四关图》所示,郑州城隍庙东西宽50米,南北长130米,面积为6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亩。

郑州城隍庙建于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重修,明清以来屡有修葺。

郑州城隍庙在州治东,洪武二年敕封灵佑侯。

有御碑文,见《艺文志》。

弘治十四年,知州石纯浅析郑州城隍庙王会波郑州城隍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大门、仪门、戏楼、大殿、后寝宫等组成,是郑州市区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

该庙的建筑风格、造型艺术和雕刻装饰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具有浓厚的中原地方特征。

数百年来,虽屡遭兵燹、火灾及人为破坏,但后经多次营建修葺,基本上保留了历史原貌,因此弥足珍贵。

1AppreciatION 鉴赏粹重修。

嘉靖六年,知州刘汝輗重修。

隆庆四年,知州李时选重修。

康熙三十年,知州陈一魁重修。

康熙五十三年,知州张鋐重修。

乾隆五年,知州张钺重修。

光绪十六年,知州吴荣棨重修。

(郑州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乾隆郑州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下面,我以郑州城隍庙相关的专著和论著为依据,通过对郑州城隍庙的论述,由此引出笔者对郑州城隍庙价值的认识和看法。

一、郑州城隍的由来城隍之名,始见于《周易》卷四《泰》卦有“城复于隍,勿用师”(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说文》:“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许慎:《说文解字》,九州出版社,2001年)在中国文化中,城隍是城池守护神,其前身是水庸神,为《周宫》八神之一。

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神的庙宇。

城隍神,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只有县以上层级的城市才设有城隍庙。

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全国各地大量修建城隍庙,郑州城隍庙在此背景下而修建。

二七塔调研报告结果

二七塔调研报告结果

二七塔调研报告结果根据对二七塔的调研结果,以下是我们的总结和分析:1. 建筑及历史背景:- 二七塔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是一座古老的佛塔。

- 塔高占地面积,主体结构建筑总高度为70.7米,是亚洲最高的砖塔之一。

- 塔身共有13层,层层相叠,外观精美,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 塔内有一个螺旋楼梯,游客可以登顶欣赏周围的美景。

2. 游客来源及规模:- 调研显示,二七塔的游客主要来自国内,尤其是附近省市的居民。

- 游客规模在节假日和周末最为集中,平时的参观人数相对较少。

- 对于外国游客而言,二七塔作为河南省的一处知名景点,吸引力较大。

3. 游客体验和评价:- 大部分游客对二七塔的保存状态和景观设计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 游客普遍认为塔内的导览和解说服务还有待提升,以提供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 一些建议是增加音频导览设备的使用,并提供多语种的信息。

- 游客也希望在登顶后能够欣赏到更广阔的景色,因此提出了修复塔周围古建筑物的建议。

4. 交通配套和便利设施:- 二七塔的交通便利性较好,周围有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

- 塔周围设有停车场和餐饮服务点,但游客对停车场数量的需求还没有完全满足。

- 游客在调研中提到,增加公共厕所以及坐椅等设施会让他们的参观体验更加舒适。

5. 营销和宣传:- 目前,二七塔的宣传形式主要是通过旅游书刊、网络平台和景区官方网站进行。

- 游客表示,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推广信息,包括旅游线路、特色活动和附近的其他景点介绍。

- 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旅游套餐和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

综上所述,二七塔是一座吸引力较大的景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建议加强导览和解说服务,修复周边古建筑物,并提供更多的交通便利设施和便利设施。

此外,加强宣传和营销,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和合作机会,可以进一步吸引游客。

河南省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及其意义

河南省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及其意义

河南省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及其意义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郑州古城墙是郑州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遗产之一。

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本文将介绍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及其历史意义。

一、郑州古城墙的建造郑州古城墙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左右。

当时,北魏孝文帝为了巩固中原地区的统治,下令修建了郑州城的城墙。

城墙共分为东西南北四段,长12.7公里,高6米,宽4.6米。

城墙由青石、夯土和黄土夯筑而成,城门设置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城门口还设有箭楼和栅栏门,保卫城门的守卫可以随时放倒攻击城门的敌人。

从公元5世纪至公元10世纪,郑州城的城墙屡遭攻打。

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经攻破郑州古城墙。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州城的城墙一直在不断地扩建和加固。

到了明清时期,郑州城的城墙已经扩建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城墙的总长度已达36公里,高12米,宽近10米。

城墙坐落在黄河北岸,围绕着老城区,成为了郑州城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二、郑州古城墙的历史意义郑州古城墙是中原地区最著名的古城墙之一,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韵味。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为古代中国城市的防御工事,城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现代城市的城墙高楼大厦。

郑州城的城墙不仅修建了1200多年,还采取了多种技艺结合的方式,是中国城墙修建的代表之一。

其次,郑州古城墙是中国城墙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城墙上的烽火台、箭楼、守卫洞、守卫房等遗址都是城墙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了解古代防御工事的最好途径之一。

在城墙遗址内可以看到当时的兵器和城墙部件,了解古代防御体系的组成结构,还可以通过文物重点展览品看到古代郑州城的城市规划图和历史文化的变迁。

再次,郑州古城墙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郑州古城墙承载了郑州历史文化的沧桑与变迁,是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城墙遗址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文化气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郑州地区民居建筑文化遗产研究

郑州地区民居建筑文化遗产研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月 第20卷第1期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20No.1Feb.2019 [收稿日期]2018-10-18[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ZD-098);郑州轻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3BSJJ070);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8-966);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ZZJH-603、2019-ZZJH-606)[作者简介]宗迅(1977—),男,河南省洛阳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与城市科学、环境设计与建筑环境心理。

引用格式:宗迅,王瑶瑶,高慧丽.郑州地区民居建筑文化遗产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1):82-89.中图分类号:TU98;F299.2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12文章编号:1009-3729(2019)01-0082-08郑州地区民居建筑文化遗产研究StudyonculturalheritageofresidentialbuildingsinZhengzhouarea关键词:郑州地区民居建筑;文化遗产;合院;窑洞宗迅1,王瑶瑶1,2,高慧丽1,3ZONGXun,WANGYaoyao,GAOHuili1.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郑州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03.郑州宜家家居有限公司设计部,河南郑州450000摘要:郑州地区的民居建筑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相邻县市与西部、南部偏远地区,以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

按照建筑类型与平面布局方式划分,郑州地区的民居建筑大致有结构严谨的合院与楼院、窑洞、窑房结合的民居三种类型。

梁园归纳总结

梁园归纳总结

梁园归纳总结梁园,又称郑州梁园,是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的一处历史文化名胜区。

这里是古都洛阳的遗址,曾是北魏帝国的都城。

如今,梁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韵味,还可以领略到河南的民俗风情。

下面,我将对梁园进行归纳总结,以展示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给我们带来的独特魅力。

一、梁园的历史文化遗产梁园作为北魏帝国的都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有众多历史建筑,如乾陵、白马寺和玄妙观等。

乾陵是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宏的陵墓,是中国墓志铭艺术的一大瑰宝。

白马寺则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宫寺,是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玄妙观则是道教文化的代表,被誉为“北国道教第一名观”。

这些历史建筑向我们展示了梁园作为北魏都城的荣耀历史,也彰显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梁园的建筑风格梁园的建筑风格独特而迷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古代寺庙和宫殿建筑风格。

建筑群的风格简洁优雅,富有庄严肃穆之美。

古老的石雕和彩绘装饰,给建筑增添了艺术氛围。

此外,梁园还有许多园林景观,如化粪池、湖泊和花园,让人们在欣赏历史建筑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三、梁园的民俗文化梁园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里有传统的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展示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情。

梁园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陶瓷、刺绣和木雕等,这些艺术品展示着梁园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梁园还有丰富的美食,如烩面、油馍、烧饼等,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当地的独特风味。

四、梁园的自然景观梁园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陶醉。

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湖泊和风景如画的山峦。

梁园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拥有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在这里,人们可以进行徒步旅行、郊游和野外探险,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总之,梁园是一处既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又拥有独特建筑风格和美丽自然景观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传统古建筑的概况研究
[摘要]在中部崛起,河南实行文化强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拥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大省,宣传、展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认识河南了解河南,从而带动河南的经济发展,促进河南的崛起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而郑州城隍庙不仅保留了明清时期建筑的典型特征,同时又别具特色,是一组典型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

具有中原地区民族化、地域化建筑特征内涵的郑州城隍庙建筑传达着中原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代表了明清时期古建筑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传统文化对人们居住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能反映出当时当地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情况。

[关键词]古建筑传统城隍庙郑州
郑州城隍庙建于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是目前河南省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之一。

数百年来,虽屡遭兵战、火灾及人为破坏,后经多次营建修葺,基本上保留了历史原貌,因此弥足珍贵。

传统建筑艺术是地方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代民间建筑装饰匠人聪明才智和精湛技术的结晶。

郑州城隍庙建筑艺术是河南地区极具艺术价值的城隍庙建筑代表作品,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

郑州城隍庙不仅保留了明清时期建筑的典型特征,同时又别具特色,是一组典型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

现存城隍庙占地近四千平方米,其规格形制与整体布局和衙属建筑很相近。

中国古代建筑群布局的主流形式是采用沿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局的方式。

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建筑,采用严格对称的手法,主轴两侧次要轴线上的各建筑,采用大致对称而可灵活变通的手法。

郑州城隍庙的建筑物排列也是如此,它采用了中心对称的传统手法:中轴线上均是主体建筑,东西两侧建筑对称排列。

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均于高台之上建,分别处于不同的平面,使得整个院落的建筑布局高低起伏、疏朗有秩。

郑州城隍庙建筑体现出古代匠师精湛的美学造诣,尽管现存主轴及两侧建筑有部分缺失。

中轴线上的建筑不仅本体构造设计精美,而且整体建筑群在空间变化、整体轮廓上表现出强烈的节奏和韵律。

建筑与建筑之间也相互衬托、相互对比,还体现出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之美。

城隍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山门、仪门、戏楼、大殿、拜殿、寝殿、前院东西厢房、中院厢房和后院厢房等,其中戏楼、大殿、后院厢房最具特色。

城隍庙的两侧各有一具雄狮立卧在高高基座上。

经过扇形青石踏跺,就是高大壮丽的山门。

城隍庙的山门面阔三间,悬山式建筑,屋面覆以绿色琉璃瓦,檐下施七踩三昂斗拱,雕梁画栋,显得简素古朴。

再进去就是仪门,仪门前有一个10米见方的小广场,每逢庙会,这里便是各种民间民俗文艺活动的场所。

仪门,古代又称二门、过庭,郑州城隍庙的仪门,属于硬山式建筑。

屋面覆盖以灰瓦,正脊两端置有造型生动,光彩夺目的巨口龙形兽状鸱吻。

中部置立体透雕的宝瓶和二龙戏珠,正脊下部,有三组浮雕人物,神像置中,两侧各有一对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骑士,做追逐相斗状。

戏楼,又称乐楼。

巍巍耸立于高台之上,显得高大壮观。

郑州城隍庙的戏楼是举行歌舞、戏曲、杂技演出的地方。

戏楼为歇山式高台楼阁,高约15米。

主楼居中,左右两侧配以歇山式边楼,主辅两楼上下错落,翼角重叠,倍显小巧玲珑。

这座戏楼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更是古建中的精品。

主楼前后有抱厦,前抱
厦为两根呈八角形石柱支撑的平面,石柱上镌刻清雍正年间楹联:“传出幽明报应彰天道,演来生死轮回醒世人。

”砖砌台基的周围配以透雕石栏杆、精致的榄窗,和高阁互相衬托,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蓝绿色琉璃瓦覆盖在屋顶,正脊中间置狮子宝瓶,两端有鸱吻装饰,浮雕行龙、彩凤、荷花等装饰脊两面。

主楼檐下施三彩斗拱,并有风铃悬挂在四角飞檐,风吹铃响,别有一番情趣。

整个戏楼建筑精巧玲珑,造型别致,充分体现了中原地区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

郑州城隍庙里的戏楼,是专门为城隍神建造的。

人们在此祭祀城隍神。

自明朝以来,至今已有数百年,人们一年几次给城隍唱大戏,城隍庙也自然形成了传统庙会的中心,戏曲表演的舞台。

与戏楼后相距约26米左右是青砖碧瓦、朱漆门窗的大殿,这也是城隍庙的主体建筑。

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角飞檐挑起,绿色琉璃瓦覆盖屋面,九条屋脊上是黄绿花式琉璃,犹如镶上一圈金边,使大殿显得更为灿烂光华,瑰丽典雅。

大殿正中立一雄狮,脊驮火焰宝瓶,两侧配以龙、凤、狮等脊兽,正脊两端设有身插宝剑的鸱吻。

正脊两侧有行龙、舞凤、牡丹、人物故事等图案。

垂脊和戗脊也均饰有仙人走兽,以及花卉卷草等纹饰。

檐下施重昂五彩斗拱,斗拱之间拱眼板上,绘制有二十四孝和八仙过海彩画。

大殿前后,均装有四扇六抹隔扇门和双交四椀菱花格眼榄窗。

殿内塑有城隍塑像,四周的墙壁上有各时代城隍的传奇故事壁画,壁画构图严谨,绘制精细。

殿前砌有月台,置有焚香炉。

后寝宫,由两部分组成,即:拜厦和寝殿,中间有地沟相隔,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式建筑。

拜厦,面阔五间,进深四架橼,卷棚顶。

屋面以绿色琉璃瓦覆盖。

寝殿有大型鸱吻装饰正脊两端,垂脊上也有石榴、花卉、仙人走兽等图案装饰。

脊筒两面浮雕双龙戏珠、凤戏牡丹。

两山为宽厚的木质博风,并有雕刻的悬鱼、惹草灯做搭配。

前后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拱眼板上塑有彩塑浮雕,如哪吒闹海、鲤鱼跳龙门、龙虎相斗、玉兔捣药、狮子滚绣球、喜鹊登梅、凤戏牡丹、松鹤延年等。

殿前的明、次间,均装修有六抹隔扇和双交四椀菱花格眼窗。

后寝宫的建筑彩绘颜色艳丽,造型精美,题材内容更是丰富,显示出民间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

结束语
挖掘河南省的地域建筑特色,找出具有代表中原文化的建筑风格特点,并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今后城镇化建设的大趋势下,在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实践中,有利于避免城市形象的单调和类同,可以突出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的地域文化特点。

参考文献
[1] 刘雨寒.建筑文化传统小议[J] 福建建筑,2003.
[2] 李演.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3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立项号:2011B4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