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候概况与主要气候特点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12种气候类型及特征

初一地理12种气候类型及特征

初一地理12种气候类型及特征一、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是地球上最潮湿的气候类型之一。

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如亚马逊雨林和刚果雨林。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年降水量非常丰富,常年高温,湿度高,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丰富多样,有大量的热带雨林和热带雨林植物。

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内陆地区,如非洲的大草原和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

它的特点是降水量较少,干旱季节较长,温度较高,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

热带草原气候适宜草原植物的生长,这也是大草原上丰富的草原动物的栖息地。

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沿海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带。

它的特点是降水量非常稀少,几乎没有植被覆盖,气温极高,日夜温差大。

热带沙漠气候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气候类型之一。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如欧洲的英国和日本的东京。

它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宜人,降水均匀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是发达的农业地区。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内陆地区,如蒙古和加拿大的内陆地带。

它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量较少,温差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草原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生长。

六、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沿海地区,如中国的上海和韩国的首尔。

它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多。

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稻米和茶叶等农作物的生长。

七、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意大利的罗马。

它的特点是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降水集中在冬季。

地中海气候适宜葡萄和橄榄等水果的生长,是葡萄酒产区。

八、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内陆地区,如中国的武汉和印度的孟买。

它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干燥,年降水量较多。

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稻米和水果的生长。

十种气候类型及特点

十种气候类型及特点

十种气候类型及特点1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2、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3、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4、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序。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两种形成原因:海陆热力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

-35。

之间的大陆东岸。

6、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

7、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

8、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

-55。

之间的大陆东岸。

9、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

-60。

之间的大陆内部。

10、副极地大陆性气侯形成原因: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

气候特点: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

C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

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

分布规律:分布在50o N或55o N到65o N的地区。

(完整版)全球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表格)

(完整版)全球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表格)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二、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
1、温度带的判断:
2、根据降水特点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南北半球的判断:6、7、8月高温:属于北半球;12、1、2月高温:属于南半球 热带(南北纬30°之间):T 最冷月>15℃: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南北纬30°—40°之间):T 最冷月>0℃: 5、亚热带季风气候、6、地中海气候 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 最冷月>0 7、温带季风气候、8、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北纬60°—90°之间)):T 最热月<15℃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1、苔原气候、
三、各种气候的降水柱状图与气温曲线
1、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

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

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

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

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

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

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

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3、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干燥。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

中国的气候分区与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分区与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分区与气候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分区根据地理位置、降水和温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特点进行划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的气候分区和各个分区的主要气候特点。

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北端的地区,气候类型属于大陆性气候。

这一带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

年平均气温较低,夏季多雨,冬季则非常干燥。

冬季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而夏季可高达30℃左右。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也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且干燥。

这一地区的冬季较长,而夏季短促。

冬天的平均气温可在-10℃到0℃之间,夏天可达30℃以上。

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其他季节相对干燥。

这种气候对于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的限制,也对水资源的利用和调控提出了挑战。

三、黄淮海地区黄淮海地区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带,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分布均匀,四季温差较大。

这一带的冬季平均气温在0℃左右,夏季则达到30℃以上。

黄淮海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

四、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核心区,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一带冬季温和,夏季酷热多雨,春秋季较为温暖。

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夏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

五、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气候类型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雨量充沛。

这一区域的冬季气温在5℃到10℃之间,夏季气温可达25℃以上,降水相对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华南地区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也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渔业。

六、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气候复杂多样,分布有高山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西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高原、山区和盆地交织,这种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西南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极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气候概况与主要气候特点

气候概况与主要气候特点

气候概况与主要气候特点气候是指其中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条件。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可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分析一些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首先,热带雨林气候是指位于赤道地区的热带地区,年降水量丰富、气温高、湿度大的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常见于亚马孙河流域、刚果盆地、新几内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这里的年平均气温较高,达到25℃以上,并且平均每月的降水量较大。

这种气候下,植被茂密,物种多样性丰富。

第二,温带气候是指位于靠近赤道地带和极地地带之间的地区。

这种气候一般可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温带季风气候多见于亚洲东部和美洲东部。

这种气候有四个明显的季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夏季较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第三,寒带气候是指位于地球极地地带的气候。

这种气候下,寒冷且干燥是主要特点。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就是典型的寒带气候区。

这里的温度通常低于0℃,气温的年际变化也很小。

降水量相对较少,主要以降雪为主。

由于寒带气候下物种多数无法存活,寒带地区通常植被稀疏。

第四,高原气候是指位于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常见于一些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降水量少。

这些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变化大,在同一地区还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如山地气候、雨林气候等。

第五,沙漠气候是指降水量非常稀少的气候类型。

沙漠通常分为热沙漠和寒沙漠两种。

热沙漠气候常见于撒哈拉、阿拉伯半岛等地,年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气温高,白天炎热,夜晚寒冷。

寒沙漠气候则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等地,较低的气温导致此区域的水分冻结,形成冻结的沙丘。

综上所述,地球上的气候种类繁多,每一种气候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通过了解和研究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对各地区的影响,为人们的生活和决策提供参考。

各气候特点的描述

各气候特点的描述

各气候特点的描述一、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是指年均温高且变化不大,降水量丰富且分布均匀的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逊雨林和刚果雨林等地。

1. 温度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的年均气温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气温变化较小。

白天和夜晚的温差也较小。

2. 降水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的降水量非常丰富,通常每年超过2000毫米。

降水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

3. 湿度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的湿度非常高,通常在80%以上。

由于高温和丰富的降水,热带雨林地区的空气湿度很大。

4. 植被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生长着茂密的热带雨林植被,包括高大的树木、藤蔓和丰富的植物物种。

5. 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热带动植物和动物。

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指位于温带地区的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西北美洲和东亚地区。

1. 温度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的温度变化较小,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年均温度通常在10-20摄氏度之间。

2. 降水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的降水量较为充沛,分布相对均匀。

降水主要以雨水形式出现,冬季降水量较大。

3. 季风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常受到季风影响,冬季风带来湿润的气流,夏季风则带来凉爽的海洋气流。

4. 植被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的植被丰富多样,包括常绿树木和阔叶树木等。

森林覆盖率较高。

5. 海洋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受到海洋影响较大,海洋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气温变化较为缓和。

三、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是指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一种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

1. 温度特点:地中海气候地区的温度较为温暖,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年均温度通常在15-25摄氏度之间。

2. 降水特点:地中海气候地区的降水量较为充沛,冬季降水较多,夏季较少。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气候是地球表面上一定时期内的大气状态,由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湿度等因素组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气候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我国气候知识点。

一、我国气候带及特点1. 热带气候我国南海诸岛及台湾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高温多雨,夏天多热带季风影响,气温高,降雨充沛。

而冬季则多受到冬季季风影响,气温适中,降水较少。

2. 亚热带气候我国南部、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适宜的降水,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3. 温带气候我国东北部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春季风沙天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而中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4. 寒带气候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寒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而严寒,降雪丰富,冰雪天气较为明显。

5. 藏区高原气候我国西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阳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较低,夏季短而凉爽,冬季冰雪覆盖。

二、我国气候的季风特点季风是指一定季节内,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

1. 东亚季风中国东部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大陆季风。

夏天冷暖空气交汇,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为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利于农作物生长。

冬季则受到大陆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没有降水。

2. 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影响印度次大陆和中国西南地区,夏季为南亚季风,冬季为逆季风。

夏季受孟加拉湾季风的影响,带来了大量的降水,而冬季则由于印度次大陆的高压势力带来了干燥的天气。

3. 西风季风中国西北地区受西风季风的影响,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气温高,降水充沛。

而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低,降水较少。

三、我国气候变化及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了重大影响,加剧了自然灾害,而我国的气候变化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气候概况与主要气候特点6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发生严重干旱,下半月,东北地区出现几次降水过程,部分地区旱情缓和或缓解;湖南、湖北等局地出现暴雨洪涝,灾情较重。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月内,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了高温天气。

河北、浙江、广东等省局地遭受风雹或雷暴袭击。

1.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月降水量,除西藏西部外,南方地区普遍在100毫米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大部及广西北部、云南南部等地一般有200~300毫米,局部地区达480毫米;北方地区除华北东部及山东北部有100~200毫米外,其余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其中东北北部、西北大部及内蒙古中东部为10~50毫米,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东部等地不足10毫米(见图1)。

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西藏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的部分地区偏多5成至1倍,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吉林东北部、新疆东部、浙江大部、福建大部及广东沿海地区等地一般偏少5~9成(见图2)。

图 1 2004年6月全国降水量图(毫米)图2 2004年6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2. 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新疆东部、广东东部沿海等地偏高,其中内蒙古东部和吉林、黑龙江大部偏高2~4℃;河北南部以及四川盆地、云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偏低1~2℃;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见图3)。

3.大部地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月日照时数,东北、西北、华北大部、华南南部及西藏西部在200小时以上,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及黑龙江大部超过300小时;四川盆地大部、重庆西部、贵州东北部为70~100小时;全国其余地区为100~200小时。

与常年同期相比,内蒙古中部、华北大部、山东西北部及西藏、四川的局部地区偏少50~100小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华南中南部等地偏多50~100小时;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见图4)。

二、气候影响评价本月出现的主要气候事件有:上半月东北等地发生严重干旱,下半月部分地区旱情缓和或缓解;湖南、湖北等地局地遭受暴雨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河北、浙江图3 2004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图(摄氏度)图4 2004年6月全国日照时数距平图(小时)广东等省局地遭受冰雹或雷暴袭击。

1.东北发生百年一遇严重干旱1月1日~6月16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降水持续偏少,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相比,偏少5~8成。

其中5月21日~6月16日上述地区基本无降水。

与此同期气温偏高。

温高雨少,导致干旱加剧、蔓延(见图5)。

由于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致使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春夏初连旱,其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强度达到100年一遇的严重指标。

6月17~30日,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降水量一般有20~1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100毫米。

降水有效地缓解了上述地区的旱情,但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吉林局部由于降水量一般不足20毫米,旱情仍然维持。

持续已久的干旱严重影响了上述地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人畜饮水。

据反映,黑龙江省有136.2万公顷作物受旱;77座水库干涸;74.8万人和39.9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另外,甘肃、陕西、山西、广西、广东等省区也发生了不同程度干旱。

2.湖南等省局地遭受暴雨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6月,南方大部地区多次出现大雨、暴雨天气,局部地区还出现了大暴雨(见表1)。

其中,下半月西南东部、江淮、江南等地局地强降水天气较多。

强降水或连续降水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使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一定损失,并给交通运输带来一定的影响。

初步统计,22~28日,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因暴雨洪涝造成至少40人死亡,图5 2004年6月16日全国气候旱涝分布图24人失踪,伤病者达3000多人,紧急转移安置12.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4.3亿元,其中湖南、湖北受灾严重。

27~30日,四川省成都市因遭受近7年来最大暴雨,致使成都火车站近20趟列车和数万名游客受阻,市内30余条街道部分地段积水或被淹。

27日,广西凌云县由于降水发生山体滑坡,造成7人死亡、2人重伤。

30日,四川宜宾市因特大山体滑坡,造成6人死亡,7人失踪。

3.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月内,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了2~10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河北、湖北、四川、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部分地区还出现了38~40℃的酷热天气。

与常年同期相比,陕西中部、重庆东部、江西南部、广东北部等地高温日数偏多3~5天(见图6)。

部分地区月高温日数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大值(见表2)。

高温酷热天气使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一些地方中暑和各类因高温诱发的疾病人数明显增多;部站点 日最大雨量(毫米)站点 日最大雨量(毫米)吉首(湘) 236.5 沅陵(湘) 222.9 融安(桂) 192.9 岳阳(湘) 183.3 桂林(桂) 147.3 石门(湘) 140.7 南京(苏) 167.5 常州(苏) 154.9 南通(苏) 137.8 嘉鱼(鄂) 126.5 合肥(皖) 124.2 安化(湘) 123.5 黄山(皖) 118.5 泰宁(闽) 116.3 广昌(赣) 115.7 桑植(湘) 113.7 武汉(鄂) 107.8 酉阳(渝) 107.7 万州(渝) 106.3 芜湖(皖) 106.2 南宁(桂) 104.8 济南(鲁)104.7 英山(鄂)102.2表1 2004年6月全国出现大暴雨的站点及雨量图6 2004年6月全国高温天数距平分布图(天)分城市出现供电紧张的局面。

表2 2004年6月极端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纪录的地点站点月极端最高气温(℃)站点月极端最高气温(℃)奉节(渝)39.6 连县(粤)39.4镇安(陕)39.0 漳平(闽)38.7广州(粤)38.9 河源(粤)38.6佛冈(粤)38.4 赣州(赣)38.4信宜(粤)38.3 连平(粤)38.3高要(粤)37.9 梧州(桂)37.7芷江(湘)37.3 邵武(闽)37.3寻乌(赣)37.1 深圳(粤)36.9瓦房店(辽)36.7 上川岛(粤)35.4三穗(黔)35.3 大连(辽)35.34.河北、山东等局地出现冰雹6月份,局地风雹天气比较频繁。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300多个县(市)次降了冰雹,山东局地还遭受龙卷风袭击。

其中河北、山东、陕西、河南等省局地受灾较重。

如24~26日,山东省8市26县(市、区)的遭受暴风雨和冰雹袭击,死亡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4万公顷;倒塌房屋400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11.6亿元。

24日,河北省4个市16个县遭受冰雹袭击,造成8.8万公顷农田受灾;2000多间房屋毁坏,直接经济损失达3.3亿元。

另外,月内,浙江、广东、云南、河北、新疆等省区局地遭受雷暴袭击,造成至少30人死亡,其中,26日浙江省台州市一次雷击致死17人。

5. 城市气候与空气质量状况6月份空气自洁能力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较强,其中在西北地区东部和南部、江淮、西南西部、华南南部等地明显好于常年同期;仅新疆中部、内蒙东部、吉林东部、辽宁等局部地区稍差(见图7)。

(注:空气自洁能力指大气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主要与通风量、雨洗有关。

)(朱蓉 提供)去年同期相比,华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变化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东北和华北地区多数城市的气候条件的变化对改善空气质量状况有益(见图8)。

(张永山 提供)6.江南早稻气候影响评估利用江南双季稻生长评估模型得出,6月份江南大部地区早稻处于抽穗-成熟期,抽穗期较常年提前7天左右。

该月稻区气候条件除赣中南等地较差外,其余大部地区基本正常。

对全生育期来说,江南早稻前期的气候条件较好,后期接近常年,部分地区较差;预计大部分地区早稻产量与常年相当。

(廖要明 提供)三、下月预评估1.7月,东北西部、西北东部降水可能偏少,部分地区的干旱可能会持续或发展,请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抗旱工作。

2.7月份为我国各地暴雨多发期。

据预测,东北东部、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淮东部、华南东部和长江上游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上图7 2004年6月全国空气自洁能力等级分布图 -30-25-20-15-10-5051015202530西宁太原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郑州武汉长沙连云港南京南通合肥苏州上海杭州宁波南昌拉萨昆明重庆福州厦门广州汕头南宁桂林珠海深圳湛江海口城市名称A P I 日均值变化图8 2004年6月气候条件变化对API 的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述地区在加强防汛的同时,也要注意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7月份,热带风暴或台风活动将会增多,沿海地区要随时做好防御工作。

4.我国大部地区7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高温天气发生频率较高,公众应注意防暑降温。

2004年6月全国主要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干旱日最高气温大于38℃的地区洪涝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站点局地冰雹局地雷暴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300多个县(市)次降了冰雹,其中河北、山东、陕西、河南等省局地受灾较重。

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发生严重干旱,6月17~30日,上述地区多次出现降雨过程,旱情得到有效地缓和或缓解。

地出现雷暴,造成至少30人死亡。

38~℃的酷热天气,山西、新疆等局40℃。

南方局部出现暴雨洪涝、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气温和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

主班:宋艳玲副班:王有民签发:叶殿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