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气候概况
湖北当阳天气预报

湖北当阳天气预报一、引言湖北省当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一座以农业为主的城市。
天气状况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当阳的天气预报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和生产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当阳市的天气预报,帮助大家做好准备。
二、目前天气状况根据最新的天气数据,目前当阳市的天气状况是晴朗。
气温约为25摄氏度,湿度为65%左右,风向为东南风,风力较小。
这样的天气适宜户外活动,室外工作和娱乐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未来一周天气预报1. 星期一预计星期一,天气晴朗。
气温较高,最高气温约为30摄氏度,低温约为22摄氏度。
湿度为70%左右,风向为东南风,风力轻微。
适合进行室外活动,但需要注意防晒和保持水分。
2. 星期二星期二的天气预报也是晴朗。
最高气温约为31摄氏度,最低气温约为23摄氏度,湿度约为75%。
风向为西南风,风力稍大。
建议外出时穿着轻便衣物,防止过热。
3. 星期三星期三的天气预报为晴朗到多云。
最高气温约为29摄氏度,最低气温约为22摄氏度,湿度约为80%。
风向为南风,风力较小。
适宜户外活动,但请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4. 星期四星期四的天气预报为多云。
最高气温约为28摄氏度,最低气温约为21摄氏度,湿度约为85%。
风向为东南风,风力较小。
天气较热,建议减少高强度户外活动,并做好防暑措施。
5. 星期五星期五的天气状况依然多云。
最高气温约为27摄氏度,最低气温约为20摄氏度,湿度约为90%。
风向变化不大,风力依旧较小。
请注意随身携带雨具以应对突发的小雨或阵雨。
6. 星期六星期六的天气预报为多云转阴。
最高气温约为26摄氏度,最低气温约为19摄氏度,湿度约为95%。
风向为东南风,风力依旧较小。
可能会有小雨出现,请做好衣物和健康的保护。
7. 星期日星期日的天气预报为多云到阴。
最高气温约为25摄氏度,最低气温约为18摄氏度,湿度约为90%。
风向为东风,风力稍大。
有小雨的可能性较大,请做好出行准备和驾驶安全措施。
当阳市简介

当阳市简介当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西邻三峡宜昌,东连荆州古城,北通襄樊隆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1988年10月撤县建市。
现辖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现有国土面积2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总人口48.6万人。
当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古为权国,战国时秦始建当阳县,属南郡,建县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有号称“天下四绝”之一的佛教圣地玉泉寺和全国三大关庙之一关陵庙;有闻名天下的长坂坡以及太子桥、当阳桥、锦屏山等三国古迹,有鬼谷洞、孙膑寨、杜甫沟等名人遗迹。
当阳山清水秀,风光迷人。
百宝寨神奇秀丽,有“小桂林”的美誉;月亮河风光迷人,堪称“小青岛”。
全市有AAA级旅游风景区2处。
当阳物藏丰富,特产驰名。
境内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石膏、石英砂、石灰石、高岭土、银、铜等,其中,石膏探明储量8亿吨,石英砂探明储量4亿吨,石灰岩探明储量7788万吨,煤炭探明储量4800万吨,高岭土探明储量5000万吨以上。
双莲鸡、清坪猪、大堰牛、凤凰果等特产驰名中外。
当阳交通发达,经济繁荣。
城区距三峡机场50公里;焦枝铁路、襄石复线、荆宜高速穿境而过,境内有目前湖北省县市级最大的火车站、军民两用大型机场,汉宜、荆当、荷当、窑马公路纵横交错。
2008年,全市实现区域生产总值106.0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7.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5元,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县市前列。
经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建材、能源化工、轻纺和食品四大工业支柱产业,粮食、油料、水产、林果、畜牧、蔬菜六大农业产业,其中,建陶产业被纳入全省52个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
(一)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可比价);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二产业比重比“十五”期末上升11.9个百分点。
完成财政总收入11.6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54倍和3.35倍,年均增长20.6%和27.4%。
当阳基本情况

当阳基本情况当阳市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当阳市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融汇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当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皆有。
构成了“六岗、三平、一分山”的地貌格局。
(一)矿产资源当阳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种有共有7类、20种,其中,铊矿、石膏、玻璃用砂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高岭土等6种矿产已被查明为大型矿床。
这些矿产储量分别如下:石英砂储量4亿吨,占全省储量的60%;高岭土2亿吨,占全省储量的40%;石膏10亿吨;石灰石储量20亿吨。
(二)土地资源全市土地面积215881公顷,其中农用地183306公顷、建设用地21053公顷、交通用地面积1168.4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958.84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0522.02公顷。
当阳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皆有。
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受地形、地貌影响,呈明显的水平及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适应各种作物生长,是发展农林牧生产的较好场所。
(三)水资源当阳有大小河流35条,以沮河、漳河两水系为主干,河流密度为0.243公里。
现有水库126座,蓄水3.85亿立方米。
已建成东风、漳河、五七、百里四大引水灌溉工程,总蓄水、引水、提水能力达4.65亿方。
当阳地下水蕴藏量大,分布广,山地、丘陵、平原均有分布,尤以沮漳河下游河谷平原的冲积层中蕴藏最多,地下水总资源量平均为4.8亿立方米/年,约占宜昌市地下水资源的13%。
(四)农副产品资源当阳农业以粮油、畜禽、林果、蔬菜、水产品生产为主。
目前已经形成以凤凰山现代农业示范园、沮西水产品基地、两河河溶10万亩大蒜基地、漳东水生蔬菜基地、慈化无公害蔬菜基地、荷当路林果基地等5大生态农业示范区。
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达60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2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
宜昌气候报告

宜昌市气候分析报告一、前言宜昌市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东部与江汉平原相连,是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全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除少数高山地区外,冬冷夏热,秋温高于春温,冬干夏湿,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十分明显。
北部山脉的天然屏障作用,导致全市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由于全市地形复杂多样,不仅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也导致气象灾害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局地性和突发性。
如干旱、洪涝频繁;暴雨、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等对飞行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冬春夏时有发生。
本文所用气象资料是宜昌市气象台197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
宜昌市气象台位于宜昌市东山之巅,拔海高度134.3米,北纬32°42′,东经111°18′。
二、气温表1宜昌市城区年、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月要素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气温4.9 6.7 10.7 17.2 21.7 25.2 27.7 27.4 23.1 18.0 12.4 7.2 16.8极端最高21.0 25.4 31.0 35.7 38.0 39.9 40.4 40.2 39.2 32.9 29.8 23.8 40.4出现年份1996 1996 2000 1988 1982 1974 1971 1972 1995 1987 1979 1989 1971出现日期02 14 27 30 23 17 26 25 03 02 01 03 26/7极端最低-9.8 -4.1 -0.1 0.4 10.2 14.7 18.4 17.9 11.7 3.7 -0.9 -5.3 -9.8出现年份1977 2年1992 1972 1983 1987 1992 2年1982 1986 2年1991 1977出现日期30 2天2天 1 2 8 6 2天27 29 2天29 30/11、平均气温分析表1可以看出宜昌市气温具有以下特点:宜昌市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6.8℃,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从2月份至6月份气温以每月4-6℃的速度急剧上升,其中3-4月气温升高最大,达5℃以上,7月份达到最高;从8月底至12月初开始以每月4-6℃急剧下降,其中10-11月降幅最大,达到5.8℃,全年3-6月、9-12月气温的月变化较大,而冬季(12-次年2月)、盛夏(6-8月)气温月变化较小,在1.5-2.5℃之间;秋季9-11月平均气温明显高于春温。
美丽家乡在当阳

我美丽的家乡——当阳我的家乡当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处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西邻三峡宜昌,东连荆州古城,北通襄樊隆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1988年撤县建市,辖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面积2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总人口48.6万人,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风景区。
当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建县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玉泉寺始建于汉末,在中国佛教界有重要的影响。
位于城东的长坂坡,为三国时期重要战场。
绿林山系西汉末年绿林起义的根据地。
两河镇境内的麦城,距城区20余公里,关羽失守荆州后曾退守此地。
当阳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
境内有号称“天下四绝”之一的佛教圣地玉泉寺和全国三大关庙之一关陵庙;有世人倾心、闻名遐迩的长坂坡、太子桥、锦屏山等三国古迹;有鬼谷洞、孙膑寨、杜甫沟等名人遗迹;有翠绿的玉泉山、神奇的百宝寨、美丽的月亮河等奇山秀水、风景名胜。
打造了三大旅游文化品牌:一是三国文化,以关公文化为主(关陵、三国文化园、长坂坡、坝陵桥、显圣处等);二是佛教文化(“天下丛林四绝”之一的玉泉寺等);三是山水文化(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玉泉山、百宝寨风景区、月亮河旅游度假区等)。
玉泉寺、关陵跻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关陵入选“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并建成AAA 级景区。
当阳山清水秀,风光迷人。
百宝寨神奇秀丽,有“小桂林”的美誉;月亮河风光迷人,堪称“小青岛”。
全市有AAA 级旅游风景区2处。
“天下丛林四绝”之一的玉泉寺,玉泉山风景名胜区三国文化园,长坂坡古战场遗址,百宝寨旅游风景区,月亮河旅游度假区,“天下三大关庙”关陵等。
当阳气候宜人。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兼有南北过渡的特点。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4℃。
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宜于农耕。
当阳经济繁荣。
1988年,当阳成为湖北省第一个财政收入亿元县市。
1992年以来,连续十年跻身“湖北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列,并率先跨入“湖北省小康县市”和“湖北省综合经济效益十佳县(市)”行列。
当阳市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措施

当阳市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措施摘要:本文根据当阳市气象观测数据、农业气象灾情资料,首先对当阳市暴雨洪涝、冰雹、干旱、大风、低温冻害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气象服务措施,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当阳市;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影响;气象服务引言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广大气象工作者以及相关学者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我国许多学者针对局部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效[1]。
当阳市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地处湖北省中部,境内地貌复杂多样,丘陵、山地、平原均有,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当阳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整体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当阳市农业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出现频繁,特别是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冻害、高温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危害较大。
虽说我国许多学者均对地方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防御措施展开了研究,但是当阳市农业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较少。
所以本文主要对当阳市暴雨洪涝、干旱、霜冻、冰雹、大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气象服务措施,为今后更好的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提供科学指导。
1当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1.1暴雨洪涝当阳市年降水丰富,一年四季都可能会出现降水天气,暴雨天气主要集中于5—9月份,特别是夏季(6-8月),暴雨天气占年暴雨总数的80%以上。
暴雨天气经常会引发洪涝以及其他地质灾害,淹没农田、冲毁水利设施等,轻则使得当阳市农作物产量大幅减少,严重情况下还毁坏农田,给农业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失。
例如2016年7月18-19日,当阳市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造成水稻受淹、苞谷倒伏、房屋进水、房屋倒塌或受损,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5430万元,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6604公顷,成灾面积1456公顷,绝收面积468公顷。
又如2020年6月12日,当阳市遭受暴雨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造成该市10个镇(处)78500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95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200万元、基础设施损失1100万元,家庭财产损失300万元。
当阳发展历程简介

当阳发展历程简介
当阳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以下是当阳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早在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时,当阳地区就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西汉时期,当阳成为一个繁荣的县城,附近的水利系统也得到了发展。
2. 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当阳是交通要冲和商业中心。
当阳港成为了长江的重要航运港口,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游客。
3. 近代:19世纪时,当阳成为湖北的重要县城之一。
随着近
代工业的兴起,当阳开始注重工商业的发展。
煤矿和钢铁等行业相继兴起,为当阳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4. 现代:改革开放以后,当阳迅速发展。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促进了当阳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5. 景观建设:为了提升当阳的城市形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景观建设。
如修建了当阳大桥、开发了当阳湖等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6. 教育和文化:当阳也注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市内有多所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传统节日和艺术表演等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不断推动经济、城市和文化的发展,当阳逐渐成为了湖北省重要的城市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遇。
当阳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市土地资源面积为205426.98公顷(折2054.3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175603.8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65112.8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1.7%;园地5299.21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58%;林地78813.49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8.37%;水面26378.2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5.1%;城镇、村庄、独立工矿和特殊用地12330.5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交通用地1122.44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0.55%;水利设施用地6607.31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2%;未利用土地9762.8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8.5%。
当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由于地势起伏程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且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均有分布。
山地多在海拔500米以上,土地利用以林地居多,耕地次之。
农业以水、旱粮食作物为主,兼有果、茶特等多种经济作物;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以粮、油生产为主,兼有果、茶、牧等多种经济作物;海拔在100米以下的东南平原地区,是当阳粮、棉、油生产基地。
该地区集镇较多,交通方便,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
全市地形复杂多样,不仅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及土地利用方式,而且经过人们长期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技术规程》划分,当阳土地利用类型分为7个一级类型,32个二级类型。
全市农用土地利用率达到85.5%。
2.矿产资源当阳地下资源,经地质、石油、建材、燃化部门多次勘探,已知矿产有:煤、铁、铜、铅、锌、钴、银、铊、镉、硫铁矿、石膏、玻璃用石英砂、高岭土、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方解石、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等7大类20余种。
(1)能源矿产无烟煤分布在育溪镇、庙前镇,按矿区划分为10个矿区,分别是:三连湾勘探区、二相湾井田、漳河勘探区漳河井田、乌龙桥勘探区、漳河勘探区黄土岗井田、荆当煤田漳河东井田、庙前窑湾煤矿区、三连湾北勘探区牯牛堡矿区、庙前石马煤矿区、上交盐寺煤矿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阳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融汇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各地气温差异小,春秋两季较短,无霜期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当阳市气象局多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主要气候特征如下:年平均气温16.4℃,一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15.6℃,七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40.9℃;历年平均降雨量996.8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无霜其中270天;每年5--10月为汛期,洪水多集中在7--9月。
雨热同季,全市降水以锋面水为主;年平均降水量981毫米,降水东南少,西北多,全市深受季风影响,各年的季风强弱,冬夏季风的时间长短不同造成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
据近五年(1998-2002年)气象资料统计,该地区全年以静风频率为13%,常年主导风向为NW风,频率为16%,次主导风向为WNW风,频率为15%,年平均风速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