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现状及原因

合集下载

动物保护:大熊猫保护现状及措施

动物保护:大熊猫保护现状及措施

动物保护:大熊猫保护现状及措施引言你是否曾经对大熊猫这种稀有而又可爱的动物有所了解?在这个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造成巨大冲击的时代里,对动物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一直是全球关注和关怀的焦点。

然而,大熊猫的保护任务仍然艰巨,必须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确保其生存和繁殖的稳定。

现状稀有的品种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熊种之一。

在野外,它们只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山区生存。

由于破坏森林的人类活动,大熊猫的栖息地不断缩小,使得这一稀有的物种面临严重威胁。

濒临灭绝的威胁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大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

目前估计全球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约为1800只左右。

这个数字令人担忧,因为它表明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仍然非常脆弱。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之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目标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并确保它们能够自由地繁衍生息。

保护栖息地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是另一个重要的措施。

这涉及到限制人类活动和破坏性开发,以确保大熊猫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存。

科学研究与监测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熊猫的生态习性和保护需求,科学研究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研究可以提供有关大熊猫种群数量、分布范围、行为习性以及面临的威胁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保护工作。

提供保护和保育教育保护和保育教育在大熊猫保护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宣传教育,人们可以增加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从而更好地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挑战与展望尽管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大熊猫,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大熊猫的栖息地被破坏和侵占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

此外,由于大熊猫的繁殖能力相对较弱,种群数量的增长也是一个难题。

然而,未来仍然充满了希望。

随着大熊猫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野生大熊猫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野生大熊猫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野生大熊猫的现状与保护措施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然而,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狩猎,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至关重要。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竹林中,这些竹林提供了它们的食物和栖息地。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垦,导致大熊猫的栖息地减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禁止砍伐和开垦,以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

此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森林植树造林行动,以恢复大熊猫的栖息地。

除了保护栖息地,野生大熊猫的繁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由于大熊猫的繁殖能力较低,为了增加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繁育计划。

在保护区内建立了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对大熊猫进行人工繁育。

通过人工授精和保育措施,成功地繁育了许多大熊猫幼崽,并将它们逐渐放归自然保护区。

除了栖息地保护和繁育计划,野生大熊猫还面临非法狩猎的威胁。

大熊猫的皮毛和其他身体部位在黑市上有很高的价值,这导致了非法狩猎的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加强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的执行,并且与其他国家合作,打击野生动物走私活动。

此外,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意识,减少对大熊猫的需求,从而降低了非法狩猎的压力。

然而,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野生大熊猫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疾病等因素都对大熊猫的生存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保护工作,确保大熊猫能够在其自然栖息地中生存和繁衍。

野生大熊猫的现状仍然堪忧,但通过保护栖息地、繁育计划和打击非法狩猎等措施,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保护工作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野生大熊猫的生存,并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星球上繁衍生息。

大熊猫保护方法

大熊猫保护方法

大熊猫保护方法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国宝。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方法,共同努力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保护大熊猫的生存。

首先,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至关重要。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竹林中,对于其生存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政府和环保组织可以加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禁止非法砍伐竹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禁猎区域,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确保其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其次,加强对大熊猫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繁殖习性等,为大熊猫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生存状况得到有效监测和管理。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珍稀动物的代表之一。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大熊猫。

可以通过开展科研合作、开展大熊猫保护项目、加强信息交流等方式,共同保护大熊猫,共同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最后,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大熊猫保护的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大熊猫保护宣传活动、举办大熊猫保护知识讲座、开展大熊猫保护义工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大熊猫保护的行动中来。

总之,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世界上珍稀动物的代表之一,其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大熊猫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大熊猫,让它们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大熊猫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它们能够在竹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繁衍后代,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也能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

关于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对熊猫灭绝的看法_初中作文

关于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对熊猫灭绝的看法_初中作文

关于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对熊猫灭绝的看法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关于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对熊猫灭绝的看法,感谢您的阅读!对于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人们说法不一,我认为熊猫濒临灭绝是物种进化中的必然结果。

对于这种说法,人们必然会反驳我,但是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我有以下几个观点可以支持:一、熊猫的生育方式十分落后,熊猫一般生两胎,可熊猫的行走方式却只能带走一个幼崽,而熊猫没有巢穴,就相当于没有一个家,遇到风吹雨淋,幼崽极易生病,夭折的可能性在一半的基础上又下降了百分之十,十分不利于生存。

二,熊猫崽的体积十分小,刚出生的熊猫崽仅有人的半个巴掌那么大,十分迷你的幼崽,如同薄玻璃一样,十分易碎,在存活率上从一半变成了三分之一。

三、熊猫的栖息地十分零散,绝大部分都在岛屿上,这样,会导致一种结果近亲繁殖,会导致许多遗传缺陷的出现,不利于繁衍生息,会导致物种的退化,熊猫崽体质降低,会导致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降低,其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四、熊猫位于食物链的中层,不像狮、虎、豹、熊那么强大,极易遭到大型猛兽的猎杀,连成年熊猫都不能自保,何况正在成长期的熊猫崽了,存活率低于百分之二十。

五、熊猫还有一个致命的饮食习惯吃箭竹而且是非箭竹不食,这种食谱单一必然会让熊猫数量随着箭竹的减少而减少,我国熊猫多生活在四川,地震频繁,会破坏箭竹的栖息地,也就破坏了熊猫赖以生存的家园,会让熊猫越来越少,熊猫幼崽存活率不到百分之十。

所以人们才会说大熊猫的繁殖率低,这繁殖率是指从幼崽出生到成年来算的。

综上所述,熊猫是一种幼崽存活率不到百分之十的动物,加上人类小部分的破坏,熊猫已经越来越少,可我却不提倡保护熊猫,原因有一下几点:一、熊猫的数量十分稀少,一个物种对生态调节的能力会随着物种能力的强弱而变化,熊猫对于调节生态平衡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了,熊猫的灭绝,对于生态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二、熊猫的数量十分稀少,也代表着这个物种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所以熊猫灭绝不会导致大型猛兽的食源短缺。

大熊猫为什么濒临灭绝?

大熊猫为什么濒临灭绝?

大熊猫为什么濒临灭绝?大熊猫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动物之一,拥有着“国宝”之称,被誉为和平使者和国家形象的代表。

然而,目前大熊猫已经成为了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那么,大熊猫为什么濒临灭绝呢?一、生境破坏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山区的竹林和森林中。

然而,随着人类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森林被砍伐、城镇和道路的建设等破坏了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被保护的大熊猫野外数量已经达到1864只,但是栖息地的丧失却依然是大熊猫生存的最大威胁。

1. 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森林被清理,大熊猫栖息的面积不断减少。

除此之外,大量的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导致了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

例如,修建公路、铁路、电站等,以及开采煤矿等行业均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了影响。

2. 森林破坏和砍伐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人类的过度开发也导致了大熊猫生存环境的破坏。

森林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而近年来的许多活动威胁了其所居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

伐木、采石和农田的耕种都对大熊猫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二、人类活动影响大熊猫在野外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依靠的是它们自身独有的生态系统,以及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

然而,人类活动对于大熊猫群体的生存和繁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1. 游客扰动随着世界对于大熊猫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熊猫栖息地观览大熊猫。

然而,过度的人类活动扰乱了大熊猫们的生活节奏,甚至破坏了它们的生殖环境。

游客的扰动会引起大熊猫感到紧张,导致熊猫失去控制,反而会因为受到惊吓而呈现攻击性。

2. 猎杀和盗采另外,人类活动的另一种表现是猎杀和盗采大熊猫,这些行为不仅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同时直接损害了其繁殖环境的维持。

一些盗猎者染指大熊猫黄白色的毛皮,还有一些贩子则贪图这种极为珍贵的动物,非法地把大熊猫活体带出国门去卖,甚至还有人直接将大熊猫作为食用野味。

三、繁殖困难大熊猫的繁殖能力较弱,繁殖期仅仅很短暂。

国内大龄熊猫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大龄熊猫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大龄熊猫现状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国内大龄熊猫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其数量、生存环境、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目前情况的分析,旨在加强人们对熊猫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1. 引言熊猫作为中国珍稀动物的代表,具有世界性的知名度。

然而,随着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国内大龄熊猫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报告将对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2. 数量分析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大龄熊猫的数量已经显著减少。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2019年国内大龄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相较于10年前的2744只,减少了32%。

这一数据凸显了国内大龄熊猫的数量下降趋势。

3. 生存环境分析大龄熊猫的生存环境也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发,熊猫的自然栖息地被迫不断缩小。

同时,气候变化也对熊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资源匮乏和灾害频发。

4. 健康状况分析国内大龄熊猫的健康状况也值得关注。

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熊猫常常面临食物不足、疾病传播等问题。

研究表明,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熊猫的食物链受损,从而影响它们的生育能力和体质健康。

5. 保护建议面对国内大龄熊猫现状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确保熊猫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 加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力度,限制开发和砍伐活动;- 积极开展栖息地恢复工作,增加熊猫的生存空间;- 强化监测和保护研究工作,及时掌握熊猫数量和生态状况的变化;- 提高公众对熊猫保护的认识,加强教育宣传的力度;- 推动国际合作,共同保护熊猫种群。

6. 结论国内大龄熊猫的现状令人担忧,数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健康状况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熊猫种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加强栖息地保护、加强研究和监测、加强教育宣传。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确保国内大龄熊猫能够在未来长期生存和繁衍。

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

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

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碎化、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熊猫正面临严重的濒危威胁。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大熊猫成为濒危物种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1.栖息地破碎化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中国的竹林中,它们对于竹子的依赖度很高。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业活动的扩张,大熊猫的栖息地面临破碎化和丧失。

竹林的破坏导致了大熊猫食物来源的减少,使它们更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高海拔地区的冰川融化,影响了大熊猫从事繁殖活动的季节和地点。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条件也增加了大熊猫的死亡风险,例如干旱和洪水。

3.繁殖困难大熊猫繁殖能力极低,雌性大熊猫一年只能产下一到两个幼崽,且在野外幼崽的存活率非常低。

此外,大熊猫对于繁育环境的要求极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竹林面积和稻田生态系统。

栖息地的破碎和气候变化使得大熊猫的繁殖变得更加困难,威胁到它们的种群生存。

4.非法狩猎和盗猎尽管大熊猫受到法律保护,但非法狩猎和盗猎活动仍然存在。

大熊猫的皮毛和肉体被非法贸易和收藏。

这些非法行为进一步削弱了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使它们处于濒危状态。

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1.生物多样性维护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大熊猫在其栖息地中起到重要的生态角色。

通过保护大熊猫,我们同时保护了它们所生活的森林和其他物种。

维护大熊猫的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平衡,促进整体的生态可持续性。

2.文化和旅游价值大熊猫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广泛用于艺术、文学和传统医学。

它们也是中国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保护大熊猫有助于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并为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

3.教育意义大熊猫是一个受人们喜爱的物种,通过它们的保护,我们可以向公众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说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

说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

说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大熊猫是濒危物种的原因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保育物种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大熊猫正面临着严重的濒危威胁。

本文将探讨大熊猫为何成为濒危物种的原因,并讨论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一、栖息地丧失与碎片化大熊猫栖息在中国中部地区的竹林中,它们依赖于竹子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大熊猫的栖息地面临着丧失和碎片化的问题。

森林砍伐、土地开发和农业扩张导致大片大熊猫栖息地被破坏和分离,限制了它们的活动范围和食物供应。

二、食物短缺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但竹子的生长周期较长,且提供的能量有限。

由于森林的破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大熊猫的食物供应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威胁。

一些研究表明,由于竹子的减少和食物稀缺,大熊猫不得不寻找其他食物来源,甚至出现了食物不足的情况。

三、繁殖困难大熊猫的繁殖速度非常缓慢,雌性大熊猫每两年才会怀孕一次,并且往往只有一个幼崽。

由于栖息地丢失和食物短缺的影响,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此外,由于环境压力和基因多样性的减少,大熊猫的繁殖成功率也较低,导致物种的数量无法有效地增加。

四、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的长期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非法狩猎、森林砍伐、土地开发和旅游开发等活动,给大熊猫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带来了剧烈的变化。

噪音、污染、交通等人类干扰也对大熊猫的生存产生了负面影响。

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大熊猫的生存状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竹子生长地和大熊猫栖息地的海拔范围发生变化,竹子生长的季节和区域也发生了改变。

这对大熊猫的食物供应和生存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和世界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保护大熊猫不仅仅是为了守护一个物种的生存,更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熊猫是竹林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它们的存在保证了竹子等植物的自然更新和繁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974~1989年,大熊猫的栖息地已消失了一半。

目前,它仅分布在我国34个县。

据调查,大熊猫野生数量仅1000余只,且被分割成20多个孤立的小种群。

世界各国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约为120多只。

熊猫的种群数量少,导致大熊猫寻求配偶机会少,近亲繁殖多。

加上繁殖和哺育的艰难,幼仔成活率很低。

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在适应环境、繁殖和抵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日益低下。

大熊猫是古代动物的孑遗。

更新世晚期,地球气候转冷,当时的剑齿象、剑齿虎、猛犸、巨貘等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大熊猫在高山深谷中留存下来,数量本来就较少;另外由于大熊猫食性特别,以竹子为主食,所以每当竹子周期性开花枯死时,大熊猫就会大量减少。

1975~1976年的冬天,岷山、邛崃山的大熊猫,因为竹子发生大面积开花枯萎,竟饿死了138只!这样的事件会造成熊猫种群数量的明显下降。

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日益缩小,环境极其恶化,栖息地已退到高山深谷的尽头,无路可退。

同时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构成极大的威胁。

大熊猫的一个世代大约5年,种群增长很慢,即使在绝对的保护条件下,种群的恢复也要几十年。

很多人将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命运归咎于它吃竹子的食性和生不
足月的幼仔。

但是,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潘文石教授认为:大熊猫身为食肉动物而主要靠吃竹子为生,这是生物界一个独特的例子。

如果大熊猫不是吃竹子,恐怕早已灭绝了。

过去曾经发生过竹子大面积开
花的“险情”,当时人们以为大熊猫都要被饿死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座山有不同的气候带,生长着各种竹子。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很广,覆盖了好几个气候带,能吃的竹子不止一种。

发生竹子开花的卧龙保护区储量最大的两种竹子是拐棍竹和冷箭竹,它们之间的分界线的海拔高度是2600米,而大熊猫的活动范围是1500~3300米,这当中有四五种竹子。

冷箭竹开花了,但其他竹子没有开花,大熊猫可以吃别的竹子。

即便是只有一种竹子,大熊猫也不会被饿死,因为大熊猫的消耗量是竹子每年长出地面部分的百分之二,而竹子开花顶多影响85%的竹子,成活的部分足够养活大熊猫了,更何况还有根本
没开花的竹子。

刚出生的大熊猫幼仔像只老鼠,每只有100~200克,仅母亲体重的千分之一左右。

它又聋又瞎,看起来就像是没有在“娘肚子”里发育完全的“早产儿”。

这是不是就说明大熊猫的生殖能力退化了呢?
其实,这是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面临的生理压力所决定的。

母大熊猫在生仔时有一个穴居和禁食时期。

它如何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怀孕,并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的呢?靠的是消耗体内的脂肪。

脂肪先要不解为脂肪酸才能被吸收,但脂肪酸的分子量太大,不可能通过母体胎盘中的微血管渗透给胎儿,胎儿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

于是,母大熊猫只能消耗自身的蛋白质:将蛋白质转变成为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就可以透过胎盘使胎儿生存下来。

但是,母大熊猫自身的蛋白质有限,消耗过多会危及自身的性命。

因此,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便选择了这
样的方式:生下一个没有成熟的幼仔,成天抱着它喂奶。

这就解决了营养代谢上的一个压力:脂肪水解成为脂肪酸,溶解到血液中并到达乳腺,变成乳汁,这样幼仔就可以获得“妈妈”积存的脂肪了。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选择这样一种生育的方式是正常的。

它虽然不完善、不完美,但可以使大熊猫活下来。

这就是生存。

从哲学的意义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物种会永居于地球上,它总是会改变的,总会被新的物种替代,大熊猫也不例外。

但大熊猫还没有到最后的阶段,它选择吃竹子,选择生“小仔”,恰恰是成功的。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几十万年的事实证明,吃竹子和生不足月的幼仔都是它适应自然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它走向灭绝的原因。

人类不断砍伐森林,大面积破坏它的栖息地才是对大熊猫生存的最大威胁。

是人类破坏了它生存的整个基础和社会结构。

1998年长江水灾后,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停止对森林
的采伐,这对大熊猫的生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福音。

一旦没有了人类的干扰,这个物种就会通过它自己的能力来逐渐恢复种群,恢复的速度甚至会比我们想象的快。

它们的生存需要稳定的栖息地。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

但是,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

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

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颁,导致种群分割,亲繁殖,物种退化。

再加上主食竹
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

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还有一个观点是大熊猫本身也属于相对比较古老特殊的物种,已渐渐不能适应现在的环境,即使没有人类,若干年后其也会被大自然淘汰,之前人类的活动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过程,现在人类的保护是的熊猫数量恢复正常,令我们欣慰,但有少量学者争论人类对一些濒危动物的保护是否违反了生物进化的规则。

大熊猫数量少有这么几个原因:1.大熊猫的居住地被人为破坏.2.大熊猫的主要事物-竹,大面积开花苦死.3.大熊猫的宝宝出生率和存活率低.4.大熊猫不能做长途迁徙,对居住地依赖性强.5.大熊猫皮值钱,被
偷猎. 1、森林采伐。

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

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 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年)。

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的31,450平方千米,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921.52平方千米,减少面积达17528.48平方千米,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捕捉过多。

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数量仍然很少,迄今已逾60余年,且尚未恢复。

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
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
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
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

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3、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近些年来,几乎没有发生;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

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平方千米(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平方千米。

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

据潘文石等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0.54%,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

7、大熊猫净生殖率为1.06740002,一生才生几个后代,一般每两年才繁衍一次,一胎只会生两只小大熊猫,而且雌熊猫没有精力全部养活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