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合集下载

大熊猫的生态保护

大熊猫的生态保护

大熊猫的生态保护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动物之一,是中国的国宝。

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也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物种。

大熊猫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种珍稀动物,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大熊猫生活在海拔1,200-3,0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

它们主要以竹子为食,偶尔也食用其他植物。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据统计,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约1,864只,濒临灭绝的边缘。

大熊猫受威胁的主要因素包括:1. 栖息地破坏和丧失。

人类活动如砍伐林木、开发建设等,导致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

2. 食物来源减少。

竹子作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其生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竹林面积减少,大熊猫面临严重的食物短缺。

3. 人为干扰。

大熊猫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如游览观光、采集等的干扰,进而影响它们的正常活动。

4. 自然灾害。

大熊猫居住的山区容易遭受地震、山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给它们的生存带来巨大威胁。

政府的保护措施为了挽救这种珍稀物种,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建立了40多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270万公顷,为大熊猫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

2. 开展人工繁育。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地,采取人工繁育的方式,不断增加野外种群数量。

目前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已达600余只。

3. 加强执法监管。

加大对偷猎、乱砍滥伐等破坏大熊猫栖息地的行为的执法力度,切断了非法获取大熊猫的渠道。

4. 开展公众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保护大熊猫的责任感。

5. 开展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开展大熊猫保护的国际合作,共享保护经验,加强力量。

这些有效措施不断推进,使得大熊猫的种群数量逐步恢复,由2003年的1,114只增加到2015年的1,864只,濒危状态有所缓解。

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现状

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现状

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现状如今,据调查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着。

在全球的各个角落,许多的生物群落都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在这里,我对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

因为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所以大熊猫被誉为中国的国宝。

自然,大熊猫的保护是受到很大的重视的。

中外的保护学家们都投身于大熊猫的保护研究中。

现存的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

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

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

那么,现存的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是怎么样的呢?现今,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野外调查近日完成今年的调查,进入冬季调休期,预计明年3月开始新一轮调查。

和前三次不同,此次调查首次采用DNA识别技术,要求大量收集15天以内的新鲜粪便。

待2013年调查完毕后,将公布我国现存野生大熊猫的数量。

据专家估计,国内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接近3000只,远远超过了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统计的1500多只。

目前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将远远超过人们先前的估计。

野生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在濒危食肉动物中居于中上等水平,具有复壮乃至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如果给大熊猫更多的栖息地,大熊猫将有摆脱‘濒危’的可能。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

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1980年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在卧龙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保护区主要以保护和研究大熊猫为主,是大熊猫的人工繁育中心。

1978年,保护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中外科学家采用无线电跟踪等手段,对大熊猫个体生态、种群以及大熊猫主食竹类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而另一个和大熊猫有关的地方则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大熊猫住在哪里

大熊猫住在哪里

大熊猫住在哪里本文目录一览:•1、熊猫主要生活在哪里•2、大熊猫一般住在哪•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4、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5、大熊猫住在哪?熊猫主要生活在哪里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其中大部分分布于四川境内。

据专家研究,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他们生活在距今天800万年前,比我们人类还早。

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与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最后自己活成了“活化石”。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仅有二个亚种。

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大熊猫一般住在哪大熊猫生活在中国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和四川交界的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四川的大小凉山,彼此相隔。

中国有30个小种群,总共1000只左右。

随着人类的保护,大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多。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仅有二个亚种。

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中国四川陕西甘肃山区。

大熊猫的资料介绍三年级单元

大熊猫的资料介绍三年级单元

大熊猫的资料介绍三年级单元第一部分:大熊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全球濒危动物之一。

大熊猫通常被人们称为“熊猫”,它们的身体呈黑白相间的颜色,背部为黑色,腹部为白色,头部有黑眼圈和黑耳朵。

大熊猫有着圆润的身体和圆圆的脸,看起来非常可爱。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中部的山区,它们主要栖息在竹林里,以竹子为食。

大熊猫每天需要吃30-40公斤的竹子,因此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觅食。

大熊猫是夜行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则休息睡觉。

它们通常独居,不会和其他大熊猫住在一起,除非是在交配季节或是母大熊猫和幼崽一起生活。

第二部分: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和威胁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保护动物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的砍伐森林和森林的开发,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也给大熊猫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目前,大熊猫被列为濒危动物,它们的生存状况十分危险。

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和各大动物保护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大熊猫的栖息地周围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禁止砍伐森林和开发土地,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此外,还进行了大熊猫的人工繁殖计划,帮助增加了大熊猫的数量。

这些措施为大熊猫的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大熊猫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它们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大熊猫也常常被中国用来进行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

中国政府经常将大熊猫作为礼物送给其他国家,以展示中国的友好和和平。

此外,大熊猫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与人类的互动也对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游客的涌入和人类的开发活动会对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产生压力,而不恰当的互动也会影响大熊猫的生存。

因此,人们也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与大熊猫的互动和观赏,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

第四部分: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和未来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和各大动物保护组织需要继续努力。

大熊猫课件

大熊猫课件

大熊猫的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将大熊猫及 其栖息地保护起来,防止人为
破坏。
迁地保护
将大熊猫种群分散到不同的保 护区中,以避免过度依赖有限 的自然资源。
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狩 猎、贩卖、走私大熊猫等行为 进行严厉打击。
科研支持
开展大熊猫科研项目,了解其 生态习性、繁殖、疾病防治等 方面的问题,为保护工作提供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大熊猫的栖息地环境恶化,食物减少,影响其生存。
地震等自然灾害
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破坏大熊猫的栖息地,影响其生存。
其他原因
疾病
疾病可能影响大熊猫的生存,如传染性 疾病可能导致大熊猫数量减少。
VS
遗传因素
大熊猫的繁殖能力较低,幼崽数量较少, 遗传多样性较低,可能影响其适应环境的 能力。
大熊猫的故事
保护家园
一只大熊猫发现了一个伐木工在砍树,它勇 敢地冲上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献爱心
一只大熊猫在路边捡到了一个受伤的小鸟, 它细心照顾,最终帮助小鸟康复了。
感谢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看
THANKS
06
大熊猫的趣闻轶事
大熊猫的趣闻
贪吃熊猫
有一只大熊猫因为太贪吃,肚子竟然被撑破了。
爱睡觉的熊猫
还有一只大熊猫因为太爱睡觉,错过了交配季节 。
爬树高手
另外一只大熊猫非常善于爬树,甚至能够抓住树 上的小鸟。
大熊猫的传说
神兽白熊
古代有传说称大熊猫为神兽白熊,是吉祥的 象征。
熊猫仙子
还有传说称大熊猫是熊猫仙子,为了保护森 林而降临人间。
文化价值
中国的国宝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具有极高 的文化价值,代表了中国的形象

读《你不知道的大熊猫》有感

读《你不知道的大熊猫》有感

读《你不知道的大熊猫》有感【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引言1.介绍《你不知道的大熊猫》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

2.阐述大熊猫的濒危状况和保护意义。

二、大熊猫的独特之处1.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树懒、吃竹子、小部分时间在洞里睡觉。

2.大熊猫的可爱形象:黑白两色的毛色、圆脸、黑眼圈等。

3.大熊猫的生存状况: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大熊猫的生存面临威胁。

三、大熊猫的保护现状1.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2.保护措施:人工繁殖大熊猫、加强管理和监测等。

3.国际合作:大熊猫保护项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四、结论1.大熊猫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3.继续关注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为保护地球上的珍稀物种贡献力量。

篇1正文大熊猫是一种濒危动物,因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可爱的形象和重要的生态地位而备受关注。

最近,读完《你不知道的大熊猫》这本书后,我对大熊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书是由一位环保专家所写,旨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它们生活在高山密林中,喜欢在树上爬来爬去,吃竹子,小部分时间在洞里睡觉。

大熊猫的毛色以黑白两色为主,圆脸、黑眼圈等特征使它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可爱动物。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大熊猫的生存面临威胁。

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并加强了人工繁殖和监测管理。

同时,大熊猫保护项目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要保护大熊猫,仅仅依靠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继续关注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为保护地球上的珍稀物种贡献力量。

篇2 目录一、引言1.介绍《你不知道的大熊猫》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及保护保育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及保护保育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及保护保育祁峰(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号)摘要: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不食肉”食肉类动物,也是一种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动物。

但由于进入了进化的末端,并遭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成为“濒临物种”,一度几近灭绝。

近年来,由于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我国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种群显著恢复,成为物种保护保育的典范。

本文对大熊猫作了一个一般性的介绍,简要介绍了大熊猫的基本信息、生存现状、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保育措施及成就,最后对大熊猫的前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熊猫、灭绝、保护、退化1 简介大熊猫,拉丁文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中称为Giant Panda,中文别称很多,如花猫,花熊,竹熊,食铁兽,大猫熊,黑白猫等,古称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我国有时单列一科为大熊猫科。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

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分明,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

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其体长120~180cm;尾长10~20cm,白色;肩高一般为65~70cm;体重60~125kg,雄性体型体重均大于雌性。

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一节腕骨特化形成。

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

此外,曾多次发现白色和棕色大熊猫。

大熊猫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

巢域面积为3.9~6.4平方千米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

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区域内,雌体间的活动区域不重叠。

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

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大熊猫头圆而体硕似熊,有两个标志性的“黑眼圈”,性格温顺,憨态可掬,十分惹人喜爱,再加上数量很少,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喻为“国宝”。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大熊猫,是中国珍稀的国宝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动物之一。

它们生
活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1500米至4000米的高山森林中,这里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

这些高山森林不仅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竹子作为食物,还为它们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大熊猫喜欢在竹林中觅食和休息,它们擅长攀爬树木,可以在树上找到安全感。

然而,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大
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和破碎化。

森林的砍伐、土地的开发以及大熊猫生存环境的恶化,都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中国政府和各种保护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们积极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努力扩大大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活环境的影响。

同时,人们也在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呼吁大家一起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保护这些珍贵的动物。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的宝贝。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大熊猫的生
活环境出一份力,让它们能够在自己的家园里安居乐业,继续繁衍后代,让这个美丽的物种永远存在于地球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资金如何用于大熊猫的保护
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大熊猫处境的严峻,所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大熊猫进行保护。
1.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在立法方面已作了大量工作,先后制定了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多种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规定:"国家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大熊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而且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也有明确规定,为了有效的打击和制裁不法分子猎杀和走私大熊猫的违法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7年通过的刑法补充案进一步强调,对走私、捕杀大熊猫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罚款和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有关专家对大熊猫所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内分泌学等方面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生不育。
大熊猫性喜独居,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其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在野外,公兽们往往须通过残酷的斗殴竞争,最后的胜利者才能获得雌兽的亲睐。如果一个小,并降低交配后的受孕率。
2.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中国政府自1963年以来,在秦岭、岷山、大相岭、小相岭等6大山系,先后建立了14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对大熊猫密集的地区和栖息地实施有效的保护。在保护区内,坚持常年巡逻检查,抢救生病和挨饿的大熊猫,制止和惩处危害大熊猫的犯罪行为。同时进行治山治水,恢复植被,防治各种自然灾害,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野外生息的干扰,为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_大熊猫是“草食动物”吗?
大熊猫以竹类为主食,从食性看似乎应该划入“草食动物”之列。然而以其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物种进化的观点来分类,它们却是道道地地的肉食动物。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你看,如此可爱的大熊猫竟与虎豹豺狼等猛兽同属一个大家族。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们为了生存,食性和习性必须适应环境。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适应了低营养、低消化率的竹类,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草的“肉食动物”。事实上,在肉食动物家族的进化史中,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食性的“大有人在”。与大熊猫血缘非常接近的熊类,不是也变成了荤素不论的“杂食动物”了吗?
_ _
(图2--正在吃竹子的大熊猫)(图3--成都大熊猫基地实验室)
_大熊猫的世界影响
一百多年以来,西方世界从1869年法国神父戴维在中国发现大熊猫开始,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哈克尼斯夫人把大熊猫"苏琳"带到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以及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以大熊猫作为国礼相送--世界性的熊猫热,越来越高涨、大熊猫开始名扬全球,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一位苏联动物学家如此赞美道:“大熊猫是野生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货真价实的瑰宝,非常美丽的、标新立异的、令人惊叹的动物。”
大熊猫的野外栖息地被严重地隔绝成小块地域,偏偏他们又必须独占很大面积的领土才能保证生存,所以在小块的栖息地内,能容纳的大熊猫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一个种群太小,不可避免会导致近亲繁殖,降低遗传多样性,造成遗传性能、生育能力、生存能力的全面退化。
人工繁育大熊猫,可以减低野外天敌和疾病的危害、保障营养供给、消除恶劣气候的侵袭。此外,还可以大大提高大熊猫的繁殖能力:通过合理配对,可有意地避免近亲繁殖,改良繁殖和遗传机能;通过人工授精,可以增加配种机会,提高配种怀孕率;通过对母仔的精心看护和充足的营养供给,提高幼仔成活率,尤其是双胞胎成活率,并促进其正常发育,也有利于母兽身体健康,使其迅速恢复体力,为下一次生育作好准备。多年的实践证明,大熊猫人工繁育、移地保护是拯救大熊猫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_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如何?
大熊猫在几百万年间由盛而衰,以至濒临绝灭境地。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环境的恶化以外,也有自身生育繁殖能力方面的问题。
大熊猫产仔多数为单胎,即使产下双胎也往往只能抚养其中一只。大熊猫幼仔非常脆弱,很易因缺乏营养、患病、气候恶劣或遭遇天敌而夭折。
大熊猫母兽在怀孕和哺乳期内很少采食,并由于独自哺乳带养幼仔而极尽劳苦,体力极度衰竭,对其健康和寿命影响极大。在哺乳期结束后,母兽还要继续抚养儿女,教会他们采食和生存的各种本领。在这种情况下,母兽自会本能地“克制”自己,不再发情,暂停生育,直到儿女长大成“人”,远走高飞。
_大熊猫是面临濒危的珍贵稀有动物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但是,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颁,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