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合集下载

国内外直线电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国内外直线电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国内外直线电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一、直线电机技术的发展直线电机是一种能够直接产生直线运动的电机,它是融合了电磁学、力学和控制理论的高新技术产品。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直线电机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这样的背景下,直线电机技术的发展也迅速走向成熟,实现了快速、精密、高效的直线运动控制。

1. 直线电机技术的起源直线电机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工业生产需要更高效的动力传动设备,传统的旋转电机在直线运动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由此,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能够直接产生直线运动的电机,而直线电机应运而生。

2. 直线电机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磁悬浮直线电机技术开始初露头角,但由于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限制,当时的直线电机技术仍处于萌芽阶段。

随着硬磁材料和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直线电机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

3. 直线电机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在国际上,直线电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欧美国家在直线电机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其在航空航天、高铁、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而在亚洲地区,日本和韩国也在直线电机技术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

二、直线电机技术的应用直线电机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动力传动技术,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特定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1. 工业自动化领域在工业生产中,直线电机技术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直线运动控制,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激光切割设备、半导体生产设备等领域。

直线电机可以实现电磁直接驱动,避免了传统传动系统中的机械传动链路和间隙,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定位精度。

2. 航空航天领域直线电机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直线电机可以实现对姿态控制器的精确调整,提高了卫星的姿态控制精度和灵活性。

在航空器的起落架和飞行控制系统中,直线电机也可以实现更加稳定和精密的动力传递。

电机的发展简史

电机的发展简史

电机的发展简史一、电机的起源和初步发展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1800年,奥斯丁·尼高勒斯·沃尔塔发明了第一台化学电池,这为电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31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一发现成为电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832年,法拉第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电磁感应电机,标志着电机的初步发展。

二、电机的关键技术突破随着电机的初步发展,人们开始探索提升电机性能的关键技术。

1856年,法国科学家塞巴斯蒂安·阿尔梅克发明了可调速电机,使得电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1873年,法国工程师波尔·沙尔兰发明了交流电机,突破了直流电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电机的效率和稳定性。

1888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旋转磁场原理,为三相交流电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电机的应用领域扩展随着电机技术的不断突破,电机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

19世纪末,电机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机械驱动,如纺织、制造业等。

20世纪初,电机进一步应用于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电动船等。

20世纪中叶,电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电机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医疗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机在电动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电机的性能提升和创新电机的性能提升一直是电机发展的重要方向。

20世纪初,直流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20世纪中叶,交流电机的效率和控制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0世纪末,高速电机、超导电机等新型电机应运而生,极大地拓展了电机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电机开始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五、电机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电机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电机需要更高的能源效率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背景简介

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背景简介

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背景简介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是电气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电机设计、制造、运行控制以及电器设备的设计、生产和维护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一、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的历史发展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电力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形式,电机和电器设备也随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20世纪初,随着交流电机的出现,电机与电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电机与电器技术已经融入了微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二、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扎实: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需要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如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电子技术等,同时还需要了解机械工程、热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2. 实践性强: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需要具备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电机和电器设备的制造、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3. 综合性高: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性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

三、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电子技术基础等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课程。

2.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工程等与电机和电器设备相关的专业课程。

3. 实验与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各种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4. 跨学科课程: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变化,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还需要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机械工程、热力学、计算机科学等。

电机发展史

电机发展史

电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直流电机2交流电机3控制电机4特种电机、电动机作为最主要的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商务和办公设备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如电冰箱,空调,DVD等)中,都大量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电动机。

据资料显示,在所有动力资源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电动机。

同样,我国生产的电能中有百分之六十是用于电动机的。

电动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电气时代,电动机的调速控制一般采用模拟法,对电动机的简单控制应用比较多。

简单控制是指对电动机进行启动,制动,正反转控制和顺序控制。

这类控制可通过继电器,可编程控制器和开关元件来实现。

还有一类控制叫复杂控制,是指对电动机的转速,转角,转矩,电压,电流,功率等物理量进行控制。

[13]1直流电动机控制的发展历史常用的控制直流电动机有以下几种:第一,最初的直流调速系统是采用恒定的直流电压向直流电动机电枢供电,通过改变电枢回路中的电阻来实现调速。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设备制造方便,价格低廉。

但缺点是效率低、机械特性软、不能在较宽范围内平滑调速,所以目前极少采用。

第二,三十年代末,出现了发电机-电动机(也称为旋转变流组),配合采用磁放大器、电机扩大机、闸流管等控制器件,可获得优良的调速性能,如有较宽的调速范围(十比一至数十比一)、较小的转速变化率和调速平滑等,特别是当电动机减速时,可以通过发电机非常容易地将电动机轴上的飞轮惯量反馈给电网,这样,一方面可得到平滑的制动特性,另一方面又可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效率。

但发电机、电动机调速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增加两台与调速电动机相当的旋转电机和一些辅助励磁设备,因而体积大,维修困难等。

第三,自出现汞弧变流器后,利用汞弧变流器代替上述发电机、电动机系统,使调速性能指标又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它的系统快速响应性是发电机、电动机系统不能比拟的。

机电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代趋势

机电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代趋势

机电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代趋势摘要:机电工程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从古代机械发明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化工程的崛起。

本文总结了机电工程的发展历史、发展阶段和关键技术领域,强调了其在传感器技术、电力系统、机器人技术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随着智能化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机电工程正迈向一个更智能、可持续和数字化的未来。

本文还探讨了绿色机电工程、数字化制造和人工智能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发展历史;智能化工程;可持续能源引言机电工程作为一门跨领域的工程学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塑造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见证了科技的不断进步,从古代的机械到现代的智能化系统,机电工程一直在推动着创新和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机电工程的历史演变、发展阶段、关键技术和未来趋势,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

随着智能化和可持续性的崭露头角,机电工程正处于激动人心的时刻,为构建更智能、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

一、机电工程的发展历史(一)古代机械与发明机电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机械装置来简化工作和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古希腊的阿基米德设计了杠杆和滑轮系统,这些原始机械为后来的工程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古代中国的发明,如水力和风力机械,也为机电工程的演进提供了启发。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工程机电工程的关键转折点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化生产的兴起彻底改变了生产方式。

这一时期见证了机械工程的大规模发展,包括纺织机械、矿山机械和蒸汽火车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三)现代机电工程的起步与发展20世纪初,电力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促成了现代机电工程的诞生。

电力工程的发展使电能的分配和应用变得更加广泛,而电子工程则催生了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和计算机技术。

国内电机的发展历史论文

国内电机的发展历史论文

国内电机的发展历史论文中国电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

在那个时代,中国对于电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水泵、风扇、空调和其他家用电器上。

而电机的生产主要依赖于进口和一些小规模的本地制造厂家。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电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电机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限制,中国仍然需要大量地进口电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机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内厂家开始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与国外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的高效节能电机。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电机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电机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机生产国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

中国的电机产品也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渐获得了认可和市场份额。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电机行业将继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中国电机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电机作为重要的工业设备,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电机的发展和创新带动了整个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在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中国电机行业不仅需要继续追求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电机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智能电机的研发和应用。

智能电机结合了传感器、控制系统和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自主诊断和智能化运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也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可能。

同时,中国电机企业正在加大对新能源电机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致力于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电机产品的发展,为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利用贡献力量。

中国电机行业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合作研发项目,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机企业还应加强品牌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永磁电机发展历史

永磁电机发展历史

永磁电机发展历史
永磁电机是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在当时,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但是其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大,且效率低下。

为了寻求更加高效、紧凑和轻量化的动力装置,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运用电力技术制造新型的发动机。

1831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一发现引起了当时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随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探索这个领域,探讨电磁现象与机械动力的关系,并尝试制造出一种能够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

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学理论的逐渐完善,永磁电机开始逐渐走向商用化和工业化。

1909年,德国发明家贝赫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永磁同步电动机,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永磁电机的发展和应用。

20世纪50年代以后,永磁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尤其是强磁性永磁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为永磁电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机的精度和控制方式也得到大幅提升,永磁同步电机、直驱永磁同步电机等一系列新型永磁电机陆续问世,各个领
域都开始广泛应用。

随着永磁材料科技的飞速发展,永磁电机的性能和效率也得到了极大
提升。

如今,永磁电机已经成为了工业、交通、家电等领域中最为重
要的动力装置之一,其应用之广泛和作用之重要都不可低估。

总结来看,永磁电机的发展历史始终坚持不断创新和技术提升的原则,不断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迎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在未来,随着永磁材
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磁电机也必将继续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简述电机的发展历程总结

简述电机的发展历程总结

简述电机的发展历程总结电机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述电机的发展历程,并回顾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1. 静电机的诞生电机起源于静电现象的研究,最早的静电机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的荷兰科学家冯·格拉夫(von Guericke)的气动机。

这种通过摩擦产生电荷差异的装置为后来电机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 电磁现象和初期电动机19世纪初,奥斯特和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电磁理论为电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和奥斯特的电磁旋转定律为电机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后不久,电机的初期模型和实验装置被创建出来。

3. 电机的商业化应用到了19世纪中叶,电机开始得到商业化应用。

英国工程师简·韦特(James Watt)的蒸汽机配备了电动机,用于带动机械设备,使其工作更加高效。

电机在纺织、采矿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普及,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4. 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竞争20世纪初,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开始竞相发展。

直流电机由托马斯·爱迪生等人改进和推广,而交流电机则是尼古拉·特斯拉等科学家的成果。

交流电机以其高效、稳定且适应性强的特点逐渐取代了直流电机,并成为现代电机的主导技术。

5. 电机的现代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从家庭电器到交通工具,从工业生产到科学研究,电机几乎无处不在。

电机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改善,它是现代科技与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总结和展望: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电机经历了从静电机到电磁机,再到交流电机的发展过程。

电机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世界因此变得更加便利和先进。

然而,随着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电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电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满足人类对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个人观点和理解:电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电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在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方面,电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开始,到现在21世纪10年代,电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近200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直流电机到现在大热的超声电机,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电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在电机方面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100年,但研究发展速度很快,很多企业和高校也都有自己新的研究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短。

未来,相信电机的应用和发展将会更加环保,更加智能。

关键词:电机、历史、发展、中国电机发展、未来1、电机的简介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电机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等类型。

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为机械能,用来驱动各种用途的生产机械。

在自然界各种能源中,电能具有大规模集中生产、远距离经济传输、智能化自动控制的突出特点,它不但成为人类生产和活动的主要能源,而且对近代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此相呼应,作为电能生产、传输、使用和电能特性变化的核心装备,电机在现代社会所有行业和部门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纵观电机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要求不断提高,结构类型不断增多,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

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超导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推动,电机发展更是呈现出勃勃生机,其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2、电机的历史2.1直流电机发展史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1821 年 9 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久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机1822年,法国的阿拉戈.盖.吕萨克发明电磁铁,即用电流通过绕线的方法使其中铁块磁化。

1829年,美国电学家亨利对斯特金电磁铁装置进行了一些革新,绝缘导线代替裸铜导线,就大大提高了把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能力。

1826年德国G.S.欧姆提出电路实验定律――欧姆定律。

1831 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之后不久,他又利用电磁感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同年夏天,亨利对法拉第的电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装置(振荡电动机)1832年,斯特金发明了换向器,据此对亨利的振荡电动机进行了改进,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运动的旋转电动机1832年,法国A.H.皮克西在巴黎公开了一台永久磁铁型旋转式交流发电机,如图5所示。

一年后,他在发电机上安装整流子,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同年,俄籍德国人H.F.E.楞次提出“电动机-发电机”原理――楞次定律,证明发电机和电动机是可逆的。

1845年,英国的惠斯通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这是增强发电机输出功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1854年,丹麦的赫尔特发明了自激式电机。

1857年,英国的惠斯通发明自激电磁铁型发电机。

1860年,意大利的巴奇诺蒂(A.Pacinotti)发明了齿状电枢。

1865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帕其努悌发明了环状发电机电枢。

1866年西门子的创始人维尔纳 .冯.西门子( W.vonSiemens,1816~1892)制成直流自激、并激式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Z.T.Gr omme,1826~1901)将T形电枢绕组改为环形电枢绕组,发明了直流发电机,被人们誉为“发电机之父”。

1873年,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研究发电机的工程师阿特涅用“鼓卷”的方式制成了性能更好的发电机。

西门子公司由于阿特涅的这项发明而益发驰名。

于是,德国以西门子公司为核心,大力研制各种发电机,着手研究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于是西门子公司制成了世界电车。

但当时的电动机全是直流电机,只限于驱动电车1873年,英国詹· 麦克斯韦完成了经典电磁理论基础《电和磁》 ; 电机绕组发展为鼓型绕组,直流电机具备了现代直流电机的基本型式1880年,爱迪生观察到用叠片铁芯可以减少温升和能耗1880年,霍普金森确立了磁路的欧姆定律。

1882年,人们就把目光转向交流电机。

美国的戈登制造出了输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吨的两相式巨型发电机。

1891年,阿诺尔德(Arnold)建立直流电枢绕组理论。

2.2交流电机发展史1824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单向交流发电机。

1876年,出现了原始型式的同步发电机和变压器1882 — 1885年,匈牙利工程师代里等3人首创变压器。

1884年,闭合磁路的变压器制成,并推广使用1886年特斯拉(N.Tesla,1856~1943)也制成两相绕线式交流异步电动机模型,1888年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动机。

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又称感应电动机,这种电动机结构简单,使用交流电,无需整流,无火花,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家庭电器中,交流电动机通常用三相交流供电。

1889年,多利沃-多布罗沃利斯基提出了三相制并制成鼠笼式交流异步电动机。

1890年,德国人米夏埃尔· 冯· 多里沃一多勃鲁沃尔斯基制成一架三相电流变压器。

1902年瑞典工程师丹尼尔森首先提出同步电动机构想。

2.3直线电动机从1930 年到1940 年期间,直线电机进入了实验研究阶段,从1940 年到1955 年期间,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在实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实验应用工作。

1945 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电力牵引飞机弹射器,它的试验成功,使直线电动机可靠性好等优点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随后,美国利用直线电机制成的、用作抽汲钾、钠等液态金属的电磁泵,为的是核动力中的需要。

1954 年,英国皇家飞机制造公司利用双边扁平型直流直线电机制成了发射导弹的装置,其速度可达1600km/h。

在这个阶段中,尤需值得一提的是,直线电机作为高速列车的驱动装置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并计划予以实施。

在1840 年到1955 年是直线电机探索实验和部分实验应用时代,直线电机在这一时代始终未能得到真正的应用。

自1955 年以来,直线电机进入了全面的开发阶段。

磁铁型、动圈型等直线电机的成功给开发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这期间,以英国莱思韦特教授为首的一些人在强调直线电动机基础研究的情况下,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在此期间,另一类不用外部转换装置而能产生振荡运动的直线振荡电机也产生了。

1962 年West 和Jayawant 设计了作为铁磁谐振器的单相直线电动机。

到1965 年以后,随着控制技术和材料性能的显著提高,应用直线电机的实用设备被逐步开发出来。

例如采用直线电机的MHD 泵、自动绘图仪、磁头定位驱动装置,电唱机、缝纫机、空气压缩机、输送装置等。

从1971 年始到目前的这个阶段,直线电机终于进入了独立的应用时代,在这个时代,各类直线电机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制成了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装置和产品,例如直线电机驱动的钢管输送机、运煤机、起重机、空压机、冲压机、拉伸机、各种电动门、电动窗、电动编织机等等。

特别可喜的是利用直线电机驱动的磁悬浮列车,其速度已超500km/h,接近了航空的飞行速度。

在这个时期,直线电机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直线电机在历史发展中多次起落的分析,从而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系统与旋转电机展开竞争,在旋转电机无能为力的地方寻找自己的位置。

例如直线电机应用于磁浮列车,液态金属的输送和搅拌,电子缝纫机和磁头定位装置,直线电机冲压机等等。

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人和不少著名电气企业均在研究和开发直线电机产品,例如美国的西屋(Westinghouse)公司、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公司、英国、法国、瑞典、特别是日本,其人员之多和范围之广是世界首屈的。

总体来说,蒸汽机启动了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电机又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时代转变;推动了新一代高性能电机驱动系统与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3、中国电机发展史中国电机的生产和应用起步很晚,但发展迅速,中国大功率电机的生产和应用可以追溯到文革时期。

1949年全国总装机184.83万千瓦,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电机修理厂。

1958年上海电机厂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

在卫星、雷达等应用场合,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就生产了力矩电机,就生产了环形力矩电机。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的实施,80年代我国电机发展很迅速。

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就已经基本掌握,这与交流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相比,难度要低得多。

而我国直线电机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

国内开展直线电机应用研究的单位主要有:中科院电工所、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太原工业大学、焦作矿业学院等。

主要成果有工厂行车、电磁锤、冲压机、摩擦压力机、磁分选机、玻璃搅拌、拉伸机、送料机、粒子加速器、邮政分拣机、矿山运输系统、计算机磁盘定位系统、自动绘图仪、直线电机驱动遥控(电动)窗帘机、直线电机驱动门、炒茶机等,我国直线电机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国外相比,其推广应用方面尚存在很大差距。

90年代至今,我国的大功率电机已在重工业上应用很广,技术相对成熟。

1999年中科院电工所与东方电机厂合作用蒸发冷却改装成功李家峡400MW 水轮发电机的4 号发电机。

我国小功率电机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在家电业和汽车工业取得了很多成功。

我国中小型电机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300多家,生产的电机产品有300多个系列.近l 500个品种。

然而中小电机至今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电机行业亟需重新整合、优胜劣汰,这已成为电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此外,许多境外企业也纷纷到中国投建独资和合资企业。

显然,这些境外公司在收购和新建工厂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由于企业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出口外销,使我国电机出口量大增。

无疑,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外资企业的进入,促进了电机行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2007-2013年,我国步进电机制造行业发展较好,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波及导致行业衰退之外,行业产销规模总体上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

一方面,我国步进电机制造行业的技术发展迅速,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国产品种的竞争力在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步进电机制造行业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的步进电机制造行业也因此有着较好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