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 621512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X Y 1045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习题一,填空题1、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它包括(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和(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和影响)两层含义。

2、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贸易利益的获取),根本原因是(比较优势)、(规模经济)。

3、保护主义性质的贸易政策主要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4、开放经济体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目标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5、汇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实质是(价格),而且它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间接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经济均衡)。

6、一个开放的国家,政府制定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会带来两种效应,即(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效应。

7、国贸纯理论部分旨在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易的产生、贸易利益的分配),国贸政策理论部分旨在说明(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

8、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共同点在于(研究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二、问答题1、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非常重要?答:①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二战后随着技术创新和制度的不断演进,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人民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开放度,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和发展,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使各国国内市场不断延伸和扩展,分工和交易活动不断广化、深化、细化。

各国经济之间的的相互联系、依赖和影响程度不断加强。

因此,专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的国际经济学应运而生,并且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经济学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②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在一国范围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国际经济学研究在国际格局下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而国际经济学则主要研究国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各国制度、法律、语言、文化、宗教、习俗、货币、汇率、各种人为政策等复杂影响使其与国内经济活动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律,故需要一种不同于国内经济活动的理论解释,这样经济学理论才算完整。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

第一章绪论(一) 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是以〔D.政府〕作为根本的经济单位来划分的。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D 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C人员〕流动最容易〔二〕问答题1.试述国际经济学和国内经济学的关系。

答案提示:〔1〕联络: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活动是相似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相似的;〔2〕最主要的区别是国际经济的民族国家性。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一〕选择题本国消费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消费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拟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拟优势?〔〔c〕A、D〕答案:C〔二〕问答题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奉献有哪些?答案提示:亚当·斯密的主要奉献是:〔1〕鞭挞了重商主义;〔2〕提出了绝对优势之一概念;〔3〕强调国际分工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最重要手段。

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拟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提示:〔1〕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劳动消费率的绝对差异导致的技术程度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2〕比拟优势理论强调,劳动消费率的相对差异导致的技术程度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问答题2.假设A、B两国的消费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展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拟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展国际贸易的动机。

3.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拟优势。

答案提示:假如ax>bx,那么称A国在X消费上具有绝对优势;假如ax/ay>bx/by,那么称A国在X消费上具有比拟优势。

当 ay=by或者ay<by的时候,由ax>bx可以推出ax/ay>bx/by,但是,当ay>by的时候,ax>bx不能保证。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指的是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时价格都相等。

购买力平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的系统记录。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绝对优势原理: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

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用其所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美国进出口是否符合H—O理论所提出的,按照H—O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经过检验计算得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刚好与H—O相反。

因此,人们把这个理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

围绕里昂惕夫之谜,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较另一国没有效率,仍然可以进行双赢的贸易。

第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而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产品。

另一个国家则进行相反的贸易。

有效关税率:也叫有效关税率,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贸易乘数: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对国民经济带来乘数倍的效应。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勒纳在马歇尔的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如果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就能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由逆差变为顺差。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国际经济学作业⼀、名词解释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国(地区)的⽣产商或出⼝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国(地区)市场的⾏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个国家为了进⼝⼀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进⼝量愿意提供的出⼝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率)。

国际收⽀:国际收⽀分为狭义的国际收⽀和⼴义的国际收⽀。

狭义的国际收⽀指⼀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贸易和资本往来⽽引起的国际间资⾦收⽀流动的⾏为。

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和以货币表⽰的资产的转移。

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义的国际收⽀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年)⼀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简答题试画出出⼝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答:出⼝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产品的出⼝规模极⼤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且该国的国民福利⽔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产品X 的出⼝规模极⼤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

由图中的⽆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平低于增长前。

这种情形就成为“出⼝贫困化增长”。

产⽣出⼝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产品的出⼝量中占到相当⼤的⽐重,这样,当其出⼝⼤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幅下跌。

(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幅增长。

西交《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15春满分答案

西交《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15春满分答案

西交《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法是()
A. 竞争性拍卖
B. 固定的受惠
C. 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D. 政府适时分配
?
正确答案:A
2. 美国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来自日本、德国等同类产业的极大挑战,产量下降,工人失业增加。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汽车产业的进口限制措施,主要是出于()方面的考虑。

A. 改善贸易条件
B.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C. 国内利益集团对于贸易政策的影响
D. 扶植幼稚产业
?
正确答案:C
3. 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会()。

A. 保持不变
B. 增加
C. 减少
D. 无法确定
?
正确答案:B
4. 以下那种情况表明甲国是劳动丰裕型的国家()。

A. 甲国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
B. 甲国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的劳动量只有80个单位
C. 甲国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劳动总量是8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60个单位
D. 甲国劳动总量是10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100个单位,而乙国劳动总量是60个单位、资本总量是75个单位
?
正确答案:C
5. 要素密集度可借助于()来说明。

A. 社会无差异曲线
B. 需求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提示:以“艾奇沃思箱”分析)
2、当PL/PK=1/2时,X和Y的最优产量为多少?
此时X与Y的相对价格P=PX/PY为多少?
计算题2 (选作)
假定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为以下方程: (X-1)2 +Y2 =100
X>0, Y>0 1、求X的供给曲线? 2、假定该国居民对X、Y两种产品的无差异曲 线为U=XY,求X的需求曲线?均衡价格为多 少? 3、求X的过剩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1)P=4,Q∈(0,L/ax);(2)P<4,
Q=0; (3) P>4,Q= L/ax
计算题1(选作)
厂商以现有资源L=100、K=200两种要素生产
两种产品X、Y,在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两 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X=LK,Y=(100-L)(200-K),
1、当确定生产X=1000时,Y的最优产量为多
有效保护率
A国是一小国,其某一制成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为1000,国内生产时中间投入品成本500,假 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关税。 (1)如果对中间投入品不征收关税,求该制成品 的有效保护率。 (2)如果对中间投入品征收20%的关税,求该制 成品的有效保护率。 (3)如果对中间投入品征收40%的关税,求该制 成品的有效保护率。
量Q=60 外国的均衡价格P=1,数量Q=60 2)本国过剩需求:Q=80-40P 外国过剩供给:Q=-40+40P 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P=3/2,数量Q=120
计算题
2、A、B两国生产X和Y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如下表。
产品 粮食X A国 1∕ 5 B国 1
服装Y
1
1∕ 3
1、关税的净福利效应=e-(b+d)=3×6-
(2×2/2+2×2/2)=14 2、50-P-(P-10)=26,P=17,Qd=33,Qs=7 配额的净福利效应= c-(b+d)= 2×5(2×2/2+2×2/2)=6 3、略
第二章 计算题
1、本国对小麦的需求曲线为D=100-20P,供
给曲线为S=20+20P,外国的小麦需求曲线为 D*=80-20P,供给曲线为S*=40+20P 1)求封闭条件下两国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求开放条件下的国际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1)封闭条件下,本国的均衡价格P=2,数
X=50-P,供给曲线为:X=P-10,征收关税前, 国际市场均衡价格Pw=15。 1、征收关税5之后(从价税),国际市场均衡价 格下降到12,求该国征收关税后的净福利效应。 2、当政府不实行关税而实施进口配额26,国 际市场均衡价格依然下降到12,求该国的净福 利效应(假设配额租金全部由政府通过拍卖进 口许可证的形式获得)。 3、当国内收入增长使国内需求曲线增长到Y=X+60,重新计算以上1、2题的结果。
B两国将怎样安排生产。 2)假定开放后A国用1个X换1个Y,A、B两国的贸易 利益分别为多少?
产品
粮食X
服装Y
国内交换 价格
国际交换价 格
贸易利益
A国
1∕ 8
1/4
X/Y=2/1
X/Y= 1/1
0.5Y
B国
1
1∕ 2
X/Y=1/2
X/Y=1/1
0.5X
第三章 作业
美国劳动工会要求政府限制从不发达国家进口
厂商成本函数为TC=Q3-20Q2+150Q(假设国内 外厂商的成本函数相同)。 1、求封闭条件下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以及国内厂商的数量。 2、开放条件下,厂商面临更大的需求,需求 函数变为P=2000-0.5Q,求此时厂商的均衡产 量和均衡价格,以及国内外厂商的总数量。
解:1、P=1000-Q AC=Q2-20Q+150,AC’1
作业2、X和Y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和A、
B两国的要素禀赋如下表 (1)分析X和Y的要素密集度 (2)分析A、B两国将分别出口何种产品
要素密集度 劳动 资本 要素禀赋 劳动 X 3 2 A国 12 Y 2 4 B国 30
资本
48
60
(1)kx=2/3;ky=4/2,; (2)A国资本丰富,将出口Y,B国将出口X。 (3)假定开放后两个进行国际贸易,最终形成国
第一章 作业
案例分析
泰国香米一直是享誉全球的优质大米,多年来保持世
界大米出口第一的位置,泰国也因此而获得了东南亚 粮仓的美誉。 不过2012年,泰国的大米出口不敌印度和越南。主要 原因是泰国出台高价收购大米的政策(高于市场价 30%) ,目的是为提高农民收入。泰国国库已经大量囤 积高价收购的大米,而同时印度、越南却在大量低价 出售,直接拉低了国际大米的价格,使得泰国大米失 去竞争力。泰国也因此失去了维持半个多世纪的第一 大米出口国称号。
1
X/Y=5/1 X/Y=5/1
X/Y=5/3 X/Y=5/6
2Y 5Y
B国
1
1∕ 3
X/Y=1/3 X/Y=2/6
X/Y=5/3 X/Y=5/6
4X 3X
3、A、B两国生产单位X和Y两种产品的劳动投入如下
表。
产品 粮食X A国 1∕ 8 B国 1
服装Y
1/4
1∕ 2
1)A、B两国在那种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开放后A,
产品。 从工会利益的角度,这个政策是否合理? 从国家利益看是否合理?
答:从工会利益看,这样做是合理的,因为美国是资本丰裕的国
家,劳动稀缺,所以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使得美国劳动密集 型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导致其工人收入水平下降,因此抵制从不 发达国家进口产品是符合工会利益的。 但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由于限制进口会提高国内该产品的 价格,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并且限制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 的合理配置,降低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总产出和福利(如前分析, 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能够提高总产出和各国福利)。因此从 整个国家的角度就未必是合理的。就像以前我们国家为了保护国 内的一些垄断行业比如汽车行业的发展而限制进口,也导致我们 国家以前汽车价格较高,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现在我们国家的电 信行业也是高度垄断,本来我们的电话费还可以更低的,我们的 网络速度还可以更快的。
解:2/1=(Kx+10+△Ky)/(Lx+△Ly) 1/1=(Ky-
△Ky)/(Ly-△Ly) 2/1=Kx/Lx 1/1= Ky/ Ly 得:△Ly=△Ky=10, 即该国将减少10个Y的生产,增加5个X的生产。
第六章 计算题(P88)
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总需求函数为P=1000-Q,
案例分析: 1、泰国农民为什么贫穷? 2、政府提高大米收购价格能够促使农民增加
收入吗?说明理由。 3、结合我国实际,提高农民收入政府可以采 取哪些措施?
答:1、农民收入低的原因:首先,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与工
业品相比价格上涨较慢;其次,农业利润率低,难以吸引资本流 入,因而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第三,农业生产分散,难以形成规 模效应。 2、提高大米收购价格在短期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相当于财政 对农民的补贴。但由于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充足,泰国农产品 价格提高,需求量会大幅下降,导致泰国政府大量囤积,因此政 府长期高价收购国内农产品不可持续,因而长期不能让农民增收。 3、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1)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民 增收 ,2)加大农业投入,对农产品实施最低价格保护措施,避 免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实施鼓励资金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加 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3)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对农民技 术培训,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财政贷款贴息支持农产品深加工,提 高农产品附加值;5)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强农村剩余劳动 力向城镇转移。
际均衡价格为Px/Py=1,求要素价格均等化后 的要素价格:ω/r=PL/PK
(提示:ω=PX· LX=Py· LY; MP MP
r=PX· KX=PY· KY) MP MP
3、计算题
A国生产商品X的要素投入为2个K和1个L,生
产商品Y的要素投入为1个K和1个L 。当该国 资本增加10单位时,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计算 该国X和Y商品产量的变化。
外部规模经济:指单个厂商的规模收益不变,厂商所在行业的平


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马歇尔外部性来源于: 1、基础设施和中间投入品等规模报酬递增的共享。生产要素的 不可分割性,专业供应商共享和销售渠道,市场规模的扩大,前 向后向产业关联,完整上下游产业链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的下降, 产业集聚,顾客共享,供货商节约运输成本。 2、劳动力市场共享。人力资本积累、分工和专业化,产业内部 的劳动力流动。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也能促使知识技术管理水 平的交流和提高;劳动者易得,工作容易找,吸引劳动者聚集。 3、知识外溢(技术外溢、干中学,知识积累与技术进步,生产技 术在整个产业内的扩散,使得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 这些都能实现规模报酬递增。
解:(1)(1000×30%-500-500)/(1000-
500)=60% (2)(1000×30%-500 ×20%- 500)/(1000500)=40% (3)(1000×30%- 500 ×40%- 500)/(1000500)=20%
第七章 计算题
A国是一个大国,其国内X商品的需求曲线为:
厂商数量:(1000-50.01)/9.9=95.96=96
2、 P=2000-0.5Q AC=Q2-20Q+150,AC’=2Q-20;
2Q-20=-0.5,Q=9.75,P=50.06
厂商数量:(1000-50.06)/9.75=97.4=98
第六章 分析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