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和地域文化的“视觉名片”
基于区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

文化艺术 |基于区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张海粼/文当前社会,城市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城市的面貌也随之改变,部分城市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城市品牌形象。
然而,一些城市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却缺少融入区域特色,盲目借鉴,导致视觉识别的混乱,也模糊了城市的品牌定位和形象,无法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发挥区域文化特色,选择适合自身城市发展的品牌战略,准确地进行品牌形象定位,打造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是城市品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结合相关城市品牌塑造的范例,更加直观阐述区域文化特色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区域文化与城市品牌形象的关系1.1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是指由于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的不同,经长期历史演变过程,导致文化背景产生出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和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包括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强化本地区的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效应,一个文化的存在离不开地方文化的传承性,这样的传承就会产生不同的民俗文化,从而也产生了不一样的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有四个特点:一是区域文化的地域性,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保留了当地的文化印记,这些文化印记不仅包括民风、民俗,也包括语言和价值观念[1]。
二是区域文化的差异性,每个区域的历史渊源不同,它的历史文化脉络也就不同。
区域本身是独立的,在这种区域思想的影响下,区域文化、城市文化以及民族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独特的区域文化也为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长久繁荣作出重要的贡献。
三是区域文化的传承性,每个区域文化都是代代相传的,这些文化印记还会持续不断的流传下去,如文化典籍、古代建筑、民风民俗等,共同构成所属区域文化的独特样貌。
四是区域文化的渗透性,当前区域之间界限被打破,文化在历史演变中不断交流、影响和转化,互融互惠,因此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有其独有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性。
宣传片对城市(地区)形象的传播效果

宣传片对城市(地区)形象的传播效果作者:和晓燕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2期摘要对城市形象宣传片展开探究,分析了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因素,提出了城市形象宣传片对城市的传播效果。
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因素包括城市品牌定位、城市视觉符号、市井人物故事与音频元素的运用,宣传片对城市形象的传播效用表现在塑造城市形象、展现人文历史、吸引外来投资、凸显城市发展。
关键词宣传片;城市形象;传播效果;城市名片;吸引投资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3-0152-02我国为城市形象做广告宣传起始于20 世纪末,1999 年山东省威海市为了发展当地的旅游业,首次以城市为形象拍摄与制作了旅游广告,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
该创作思路的演化历程是从单一的旅游景点宣传变为对城市主体的推介,旅游景点宣传渐渐变成城市形象宣传。
城市形象宣传片将城市人文、历史、经济、特色、民俗等各部门资源进行组合,产生一种整体的冲击力,展现城市形象。
结合红河电视台拍摄制作建州60 年形象宣传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创作过程和最终呈现的传播效果谈点创作感悟。
1 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因素1.1 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形象宣传片强调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与影响震撼力来树立与传播城市形象,概括性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等,可以视为城市的视觉名片。
城市形象宣传片从创作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城市广告宣传片,但与一般广告不同,其内容要丰富很多,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市政严肃性,必须具备更高的艺术唯美表现,具有准确的价值方向,综合城市历史、文化、自然、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发展规划等,精准的品牌定位因素是制作高质量城市形象宣传片不可或缺的因素。
红河电视台在创作形象宣传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时,紧紧锁定绿色红河、人文红河和活力红河三大要素展开创作,定位明确、方向精准,这是全片创作成功的重要基础。
1.2 城市视觉符号城市视觉符号是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精髓,无论是城市建筑、人文景观,其作为该地区特定的视觉符号,是城市整体景观、形象、特征、地域文化的综合浓缩与表现,城市品牌与形象定位之后,应当以视觉符号对复杂多元的城市信息进行归纳与提炼,即哪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人文景观、历史事件等等,由此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城市意象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城市意象一、山城之美重庆因地域而得名“山城”。
重庆的上下分布,使其成为了一座地势陡峭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山水相间的重庆市容,使得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山城之美,就是重庆最直观的城市意象之一。
山城之美,不仅仅是景观的美丽,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
重庆人自古以来生活在山水之间,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都被自然环境所影响。
在重庆的老城区,小巷纵横,错落有致,巴渝建筑古朴典雅,街市喧嚣,古人遗风一直延续至今。
山城之美也体现在重庆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上。
重庆人热情豪放、坦诚待人,与山水一脉相承的性格特质也深深地烙印在了重庆人的灵魂中。
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大节日活动中,重庆人总是充满热情,激情洋溢,单纯而真诚。
这种独特的山城风情成为了重庆城市意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出了重庆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二、火锅文化重庆火锅,作为重庆的特色饮食文化,成为了重庆城市意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庆火锅以其麻辣浓香、讲究刀功火候而闻名于世,成为了重庆的一张名片。
重庆火锅文化反映了重庆人的食欲与生活方式,更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
火锅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
重庆火锅代表了重庆人的大胃能力和敢于尝鲜的精神。
重庆火锅融合了川菜的麻辣与火候,将很多食材的美味汇聚于一锅之中。
这种坚持原汁原味、讲究火候的文化自信,也深深地嵌入了重庆人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工作之余还是节假日的聚餐,重庆人总是乐此不疲地享受火锅带来的美食盛宴。
火锅文化的魅力还在于其包容性和交流性。
重庆火锅不分贵贱,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职业阶层,是重庆人最为喜欢的聚餐方式。
在火锅的魔力下,人们可以忘却烦恼,畅饮畅聊,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种文化交流和包容的特质也成为了重庆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重庆这座城市的文化包容和人文魅力。
三、长江之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而重庆,正是这条大江的发源地,因而拥有着丰富的长江文化。
中国城市宣传片的传播现状及问题

中国城市宣传片的传播现状及问题摘要:城市宣传片有利于提高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按照传播五要素对城市宣传片进行分析, 发现传播受众是影响传播效果的核心因素。
中国城市宣传片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但仍存在传播主体理念偏差、传播内容缺乏特色和传播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 导致其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 中国城市宣传片应该从传播受众的角度出发, 运用多维度的认同传播策略、典型性的品牌传播策略和多元化的联合传播策略, 以引起受众共鸣、强化受众记忆、扩大受众群体, 从而获得最理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城市宣传片; 传播受众; 传播策略;城市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对外展现良好的城市形象, 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 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
城市形象的展示一般采用口号、标识和宣传片等, 其中宣传片以其生动的视听艺术和全面立体的表现形式, 成为城市形象建立和推广的主要手段。
城市宣传片就是利用影视的表现手法, 有重点、有秩序、有针对性地对城市形象进行品牌定位和特色描述的创意广告。
高质量的城市宣传片是城市的视觉名片, 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炼的影视语言, 展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 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从而达到宣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为国家形象的分支,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看法或观念的集合。
这种看法或观念通常是主观性的, 会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
因此, 本文将从大众传播的主要环节对中国城市宣传片进行分析, 探讨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其现存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传播策略, 为中国城市宣传片更好的传播提供借鉴。
一、城市宣传片的传播五要素1948年, 美国传播学先驱Harold Lasswell提出传播领域的五大要素:传播主体 (Who) 、传播内容 (Says What) 、传播渠道 (In Which Channel) 、传播受众 (To Whom) 和传播效果 (With What Effect) 。
浅谈如何在新闻报道中融入地域文化——以福建为例

浅谈如何在新闻报道中融入地域文化——以福建为例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进步的软实力和硬支撑,推动地域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而且也能对相关行业、领域发展带来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代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文化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在进行地方新闻报道中也更加关注文地域化的融入。
基于此,本文从地域文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入手,对地域文化的体现方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在新闻报道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路径,以期提升新闻报道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新闻报道;地域文化;融入措施前言:在各类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行业内部竞争愈加激烈。
地方新闻媒体为了更好地获得当地受众,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地方特色,从而形成特色竞争力。
不同的地域文化展现突出了不同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生态、民俗、传统和习惯等文明现象,如福建的八闽风姿、闽都风情等,展现出了独特的地域生命力,将其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可以突出新闻报道特色,提升舆论宣传影响力与市场核心竞争力。
为此,新闻行业应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关注,并深入思考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新闻报道中。
一、将地域文化融入对新闻报道的深层次原因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后,不同的文化内容会对新闻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报道的风格方面。
目前,从全国各地新闻报道的思想理念与实践方面而言,整体来看,北方地区相对严谨,南方地区相对开放。
而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新闻报道历来更注重地域性、艺术性、历史性和文化性。
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拥有众多河流,且交通便利。
作为处于入海口的福建省,汇聚了众多河流,是重要的沿海城市,经济发达,使得地区思想文化更加开阔,进而对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是,福建地处山地和丘陵地区,物产丰富,地域文化繁荣,在多种文化影响下,使得福建新闻报道逐渐具备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如:中国新闻网福州记者刘可耕发布的《福州地铁工地挖出2000多年前闽越王城宫殿遗址》中,记者首先对福建福州地铁1号线施工中意外挖掘出的大量古代建筑遗物进一步佐证了闽越王城遗址在福州之说进行了报道,之后通过现场福州市考古队副研究员、考古现场领队张勇的现场接受采访再次证明,这些建筑遗物年代在西汉到唐五代之间,其中西汉时期的遗物尤为珍贵。
川渝美食纪录片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分析——以《川味》为例

川渝美食纪录片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分析—以《川味》为例◎彭雨昕,刘 芳[摘要]地域文化形象在地方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地域文化建构已成为各地域间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关键。
美食类纪录片通过多样化的视听语言,为观众提供具有直观性和广泛性的视听体验。
文章以川渝美食纪录片为研究对象,选取川渝美食纪录片《川味》为主要案例,探究川渝美食纪录片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策略。
研究发现,川渝美食纪录片主要围绕民俗节庆、民生风貌、特色饮食风味三个方面来实现饮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同构。
文章提出川渝美食纪录片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策略:激发味蕾的画面语言,视觉化塑造美食味觉想象;鲜活方言同期声与配乐,听觉化再现本地风土人情;以人物故事为切入点,故事化诠释美食文化内涵。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构;川渝美食纪录片;视听语言;《川味》美食纪录片通过多样化的视听语言,为观众提供具有直观性和广泛性的视听体验。
川渝美食纪录片《川味》以川渝美食为叙事主题,从川渝名菜到民间风味,多视角记录川渝地区的美食与独特的饮食文化。
文章通过对川渝美食纪录片《川味》进行研究,探究川渝美食纪录片《川味》中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策略,总结其在视听创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美食纪录片在地域文化建构方面的实践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一、地域文化形象研究概述地域文化形象涵盖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城市精神、生活状态,并能体现该区域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等文化现状[1]。
地域文化形象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固的特征,难以被改变,成为某一地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2]。
例如:提到重庆,人们下意识地想到火锅、雾都和解放碑;提到四川,人们下意识地想到川菜和熊猫。
地域文化形象的传播方式众多,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民俗表演、特色美食、特色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等进行传播。
例如:大量游客被张家界高空玻璃桥这一特色建筑吸引,使张家界的旅游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川渝地区在川菜美食的加持下,成为热门的打卡地。
地域文化背景下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

地域文化背景下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品牌形象设计成为各地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域文化作为城市品牌的灵魂,对城市品牌形象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滦州作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其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为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机遇。
在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塑造出具有独特特色和吸引力的城市品牌形象,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滦州城市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对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滦州地域文化的特点,探讨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为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滦州城市品牌形象的建设和宣传,提升滦州城市的整体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地域文化背景下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相关问题,为滦州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思路。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地域文化背景下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相关问题,从而为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品牌的影响机制,探讨地域文化在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二是明确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如何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品牌形象;三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运用地域文化的方式;四是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关于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建议和展望,为地方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助力滦州城市品牌形象的提升和传播。
1.3 研究意义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城市品牌建设:通过深入研究地域文化对滦州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挖掘城市的独特文化底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品牌形象,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浅谈地域文化在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浅谈地域文化在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中的意义1. 引言1.1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地域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特殊历史背景的文化形态,它承载了特定地区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念,是一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域文化是地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地区形象的重要代表。
通过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激发地方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地域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文化承载着特定地区的历史记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艺术表现,是当地居民认识和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弘扬地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提升人们的精神层面和生活品质。
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社会和精神意义,是地方发展和民族传统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对于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增强地域发展后劲、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1.2 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的意义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展示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环境之中,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参观者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还具有教育和启发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的作用,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景观设计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升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
通过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特色博物馆景观设计对于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地域文化的生动展示和传播载体,有助于加强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塑造地域文化的品牌形象,推动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城市和地域文化的“视觉名片”
用影像打造城市和地域文化的“视觉名片” 电视宣传片作为一种电视传播的形式和传媒手段,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像的震撼力来树立城市形象,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在重大主题活动(如北京奥运会、文化艺术节)的内容告知与宣传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称作一个城市或地域文化宣传的“视觉名片”。
电视宣传片是一种介于广告和专题片之间的电视作品样式,长度一般在5〜10分钟,比广告要长,比电视专题片又略短,它一方面要让影像画面有广告般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一方面又要有散文化的结构来支撑整部作品,能在较短时间内传递饱和的信息量,并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感受。
因此,电视宣传片的这种“视觉名片”也就有了“广告化的影像+散文化的叙述”的创作特点。
广告化的影像:视觉的冲击与震撼在影像创作中,广告对画面的要求非常高,广告时间短,镜头少,要求在每一个画面中都有饱和的信息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宣传片的创作中,会使用一些不同的创作方法,来强调画面,以达到广告画面般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航拍画面的使用――超常视角带来的视觉震撼。
航拍画面的视角在影视拍摄中被称为“超常视角”,会给观众带来平时所无
法感受到的视觉体验,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望长城》、《再说长江》等大型纪录片都大量使用航拍,央视拍摄过的《飞越神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空中看江苏》都是全部采用航拍视角拍摄。
宣传片特别偏爱航拍画面。
《金陵畅想》在宏大的交响乐演出的推进下,大量航拍的画面贯穿全片:低空拍摄南京的城市建筑、紫金山、玄武湖、中山陵……不仅视角开阔,有着俯瞰的舒展,而且带有较强的画面动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水韵江苏》,以航拍集中展现了江苏境内长江段建成的数座长江大桥,形成画面积累效果,用航拍拍摄标志性建筑,展现了江苏大地的物华天宝和辉煌的建设成就。
航拍一般是利用直升飞机、超轻型伞翼飞机、热气球、飞艇, 甚至遥控飞机等航空器在飞行中拍摄的运动画面,容易和配乐形成声画相应的旋律,所以,在宣传片的拍摄中常采用航拍作为表现手段。
精心组织拍摄的画面构图美、情感美和纪实美的交融。
为了让宣传片有广告画面的表现力,拍摄上与纪录片、专题片所呈现的纪实美学的风格有所不同,不是简单地对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再现,而是强调了影像的“表现”,强调画面的审美意味,注重影像的画面造型,从构图、影像、光线上精心组织画面。
如张艺谋执导的成都的城市宣传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中,杜甫草堂、戏台、都江堰等地拍摄的镜头和现代的成
都街景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拍摄的《水韵江苏》中,戴着学士帽的大学生迎着镜头欢快走来,在秦淮河中划桨的皮划艇运动员、在明代的古城墙下疾驰而过的自行车运动员……这些画面都是编导精心组织拍摄的,追求的不是
一种纪实的真实感,而是要表现出一座城市的古老与现代、安宁与动律的对比和交映,这些精心组织拍摄的画面,追求艺术的真实,而非生活的真实,形成强烈的构图美。
宣传片作为一种表现性很强的类型,除了客观的画面拍摄,
还可以使用一些带有创作者浓烈主观感情色彩的写意画面,比如在《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里,透过杜甫草堂圆形的门洞,一座蜿蜒小桥伸向浓浓的绿意深处,一个红衣女子的背影
翩然进入,又如梦般地淡出,这是片中的叙述者对成都的梦幻的想象与追忆,有强烈的写意性。
除了精心设计的画面,还有一些是纪实拍摄时抓拍到的和从一些纪实的影像资料中挑选出来的画面,这些画面往往比较生动、有较好的细节和情节性,和航拍画面表现出的气势、规模等宏大叙述不同,这些抓拍、抢拍的纪实画面也有着精心设计的那些唯美的画面所不具有的真实性、生动性。
散文化的表述:形散而神聚
在表现城市或地域文化的宣传片中,多为散点式的呈现,其结构方式借鉴了专题片的形式,采用散文化的结构方式,形成形散而神聚的叙述特点。
以人物的主观视点和人物的行动作为线索和结构——《成
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我奶奶跟我说过,成都,是一个你去了就不想回来的地方,她现在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就让我把成都拍回去,给她看看。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
市》以第一人称叙事,用一个外来者的视角来打量他眼中的成都,片
中还设置了“奶奶”和“小谭”一虚一实两个人物,
“奶奶”是作为成都记忆的形象化符号存在,“小谭”是作为现在成都的代言者和“我”的对话者出现。
整个影片是“我”在“小谭”的陪同下对成都方方面面的
游历,叙述不断地以“我”和手持的DV摄像机所代表的主观视角和客观的画面交替展现。
在杜甫草堂:“这是奶奶记忆中的草堂,我猜想她年轻时一定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梦”,画面上一个新世纪的孩子以慢速镜头牵着风筝在草堂奔跑,风筝就是梦的视觉呈现,语言和影像将历史和现实充满情感地融合了起来。
通过“小谭”的话:“成都是一座被水滋养的地方”,引发了
“我”对“两千多年的都江古堰流淌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的感
叹,再从历史跳跃到现代,通过“我”的讲述,将成都这座古老与现代并存的美丽城市的气质和风韵展现开来,“在这个城市,我每天都能感受到生命质感的气息”、“这个城市充满着节奏感,那动与静的变换真让我有些着迷”。
一方面,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本身就是散文化的语言,而主观视角以讲述者“我”的感受,
来替代电视机前观众的感受,“我”作为叙述者也就是替代观众在体验、在欣赏、在感觉
这种叙述视角的特点是视点具体,不易空泛,就像一个朋友坐在你的面前,向你娓娓道来他对一座城市的印象和体验,通过“我”的见闻和游历,把它的方方面面串联和衔接起来,自然流
畅,通篇形成统一的语境,充满感性和情感色彩,对观众而言,容易产生贴近性、亲和力和亲切感,所以是一种非常好的表达方式。
以客观视角和意象符号构成叙述线索和结构——《水韵江
苏》。
第一人称、主观视角追求的是亲切和贴近,而客观视角往往追求的是比较宏大和开阔的叙述风格。
客观视角也被称作“全
知视角”,这种叙述方式的优点是比较自由和灵活,但缺点是容
易空泛和概念化,为了避免在创作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叙述中往往会以一个意象化的符号作为切入点和贯穿作品的线索,这样会把叙事点落到一个比较具体的视觉形象上,避免空泛,同时,一个好的符号贯穿在一部作品中,就成了衔接和统领的“神”。
《水韵江苏》就是以“水”作为贯穿全片的一个意象化的符号,从现实的“水”:江苏是唯一兼具“江河湖海”四种水域特征的省份,长江、太湖、运河、秦淮河等所代表的不同的意义,以及由水而延伸出的水乡之韵、舟楫之利、远航之先、文化之脉等方面,进而上升到交流和沟通,上升到“世界上的水是相通的”这样一个面对世界的姿态的命题,将“水”的象征性、符号性和意象性挖掘出来,整部片子讲述了江苏的地理、人文、科技、教育
等方方面面,却又紧紧围绕着“水”、围绕着这个贯穿的意象,
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以音乐的节奏来作为线索和结构《金陵畅想》。
除了以
上两种叙述特点外,还有一种是完全以音乐作为贯穿的线索,全片没有解说词,完全依靠音乐的节奏和段落来组织作品,因为宣
传片的一大功能是展示,所以“音乐+画面”就成了一种赏心悦目的形式。
南京电视台拍摄的《金陵畅想》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构方式,
画面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在开阔的广场上演出的交响乐队演奏的画面,另一部分就是南京市不同方面的画面展示。
画面根据音乐来配合剪辑,由于音乐形成了一个贯穿性的主题,它以展现为最终目的,展示性强、情感性强,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作为展现城市风采和地域文化的“视觉名片”,电视宣传片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电视宣传片也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掌握了这些创作特点和创作方法,就可以拍出更有风格,更美、更精致的电视宣传片,就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更多精彩的“视觉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