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①声源(发声体):正在振动的物体。②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③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声,有些听不见是振动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

④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20000Hz。

2、声音的传播

①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②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都能传声,都可以成为介质。

③声音必须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⑤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

⑥同一种介质中,由于温度不同,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

⑦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3、回声和骨传导

①人耳听声原理:声波引起鼓膜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和大脑。

②回声:向远处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后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③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秒,距离是17米。

④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

⑤要明白双耳效应和回声定位原理。

4、音调

①音调:表示声音高低的物理量,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

②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赫兹Hz)

③乐音:有规则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

④发声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

⑤人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5Hz——1100Hz。

⑥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5、响度和音色

①响度: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亮程度。②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③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即响度越大。

④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⑤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特征决定.

6、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以及声音的利用

①物理学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噪声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③用分贝(符号dB)来描述噪声的强弱,分贝越大,响度越大,危害越大。

④保护听力≤90dB;保证工作学习≤70dB;保证休息睡眠≤50dB。

⑤减弱噪声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⑥声音的利用:声音本身具有能量,听声音能辨别信息。

第二章光现象

1、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①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类: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③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④光在不同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⑤光在不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曲的。

⑥光可在真空中传播,且速度最大为c=3×108m/s(3×105 km/s).

⑦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

⑧小孔成像:要求孔足够小,成倒立实像;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孔的远近有关;像的清晰度与孔的大小有关,孔越大像越模糊。

2、光的反射

①光的反射定律: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在中间)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r=∠i)

②光路的可逆性:任何光路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③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④漫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后的光线是向各个方向.

⑤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

①成像原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说明平面镜只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②虚象原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就是发光点的虚象。

③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和物大小相等;b.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对称) c.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d.像是(等大正立)虚象

④凸面镜具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具有会聚作用,它们都能成像。

4、光的折射

①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②光的折射规律: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在中间)

c.光速大的介质对应的角较大

5、光的色散

①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

②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

③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6、红外线的热辐射作用强,紫外线的杀菌消毒作用强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③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简称主轴

④光心:主光轴上通过其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的点,用O表示。

⑤实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的点,用F表示焦点。

⑥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焦距。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简单应用

①u>2f 物体在2倍焦距外,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②f<u<2f 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投影仪)

③u<f 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④u=2f 物体在2倍焦距上,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⑤u=f 物体在1倍焦距上,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射出。

⑥三条特殊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过焦点的光经过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过光心的光经过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3、眼睛和眼镜

①眼睛的结构和看物体的自动调节功能

a.眼球是全自动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与凸透镜c.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形状

②近视眼及其矫正:折光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③远视眼及其矫正:折光能力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4、显微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②作用:放大非常小的物体

③物镜功能:相当于投影仪(f<u<2f);④目镜功能:相当于普通放大镜

⑤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5、望远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②作用:观测远处的物体

③物镜功能: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照相机);④目镜功能:相当于普通放大镜

⑤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距离有关。

第四章物态变化

1、温度和摄氏温度

①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②摄氏温度的规定:1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摄氏度(0℃);沸水温度为100摄氏度(100℃), 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1等份代表1℃。

③摄氏温度写法和读法:精确值+估计值+单位 98℃ -25℃ 3.6℃ -2.3℃

-3.6℃读作:负三点六摄氏度或零下三点六摄氏度

2、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①相同点:外部结构相同,工作原理相同(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不同点: 量程不同、分度值不同、内部结构不同、用途不同、使用方法不同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①估计被测量液体温度,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

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③稍侯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并且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凹液面)相平

⑤记录数值:精确值+估计值+单位( 28.8℃ 35.4℃)

4、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 b.晶体要继续吸收热量;

③晶体凝固的条件:a.晶体的温度达到凝固点;b.晶体要继续放出热量;

④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⑤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必须继续吸热才能熔化,且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晶体全部熔化后温度才能继续上升;液态晶体的温度达到凝固点时必须继续放热才能凝固,且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液态晶体全部凝固后温度才能继续下降。

⑥非晶体熔化和凝固: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然后变稀,最后成为液体,熔化过程中吸热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液态非晶体凝固时没有凝固点,在凝固过程中,逐渐变稠、变粘、变硬,最后成为固态,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⑦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5、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②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

③汽化时吸收热量,液化时放出热量(注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④蒸发: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⑤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⑦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气压不同沸点也不同。

6、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②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注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电荷和摩擦起电

①摩擦起电现象: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②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玻璃棒失去电子)

③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橡胶棒得到电子)

④电荷间的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⑤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⑥原子结构: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中性原子:原子核带的正电量等于所有电子带的负电量之和;

⑦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е=1.6×10-19 C

⑧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е的整数倍;电子是带有负电量最小的电荷。

2、验电器、导体和绝缘体

①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②验电器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带电荷的相对多少情况,

而不能精确判断所带电荷量是多少库仑。

③电中和现象: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量为零的现象。

④自由电子:金属内部脱离原子核束缚能自由移动的部分电子。

⑤电荷的定向移动:带电的物体中的电荷通过金属导体向不带电的物体(或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的移动。

⑥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⑦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只有电子可以移动。

3、电流和电路

①电流形成的原因:在电源(即电压)的作用下,大量杂乱无章运动的自由电子受到推动力出现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②电流的方向:物理学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③电路: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电路。

④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把电路实物连接表示出来得图。

⑤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提供能量促使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导线:传输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用电器是否消耗电能的装置(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⑥形成电流的条件: a.电路闭合; b.电源;(二者缺一不可)

⑦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①串联电路:多个用电器首尾相连。并联电路:多个用电器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a、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支路;

b、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开关: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对应的支路;

C、串联电路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用电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5、电流的强弱和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①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单位:安培(安)A

②电流的单位换算:1 A= 103mA =106μA 1 mA=103μA

③电流表:用来精确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符号:

A

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a.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

b.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c.用试触法选择恰当的量程;

d.根据量程确定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e.读数并记录:精确值+估计值+单位;

⑤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 A=I B=I C

⑥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 A=I B+I C

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

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 【导语】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 习情形对学习进行适当调剂,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 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 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以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物理初二上册复习 提纲》,供大家学习参考。 物理初二上册复习提纲篇一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 下的小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 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产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由于本来发出的声 音仍在连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蔼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蔼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 在固体中传播时消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样情形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情势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运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进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 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窄房间声音变大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 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发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 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进程中任何部位产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显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 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样不同,因此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定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 立体声);

(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物理学:是研究自解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环节: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休的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另一物体即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是任意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 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1Km=103 m 1m=10dm=102cm=103mm=106µm=109 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精确值+估计值(1位)+单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应和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一致),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三、速度 1、比较快慢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定义、单位与计算(a m/s = 3.6a km/h )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及时间均无关,只等于二者比值 ②平均速度不能将速度简单求平均值,只能用某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的时间。 第三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v s t vt s t s v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方法 (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

初二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①声源(发声体):正在振动的物体。②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③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声,有些听不见是振动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 ④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20000Hz。 2、声音的传播 ①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②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都能传声,都可以成为介质。 ③声音必须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⑤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 ⑥同一种介质中,由于温度不同,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 ⑦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3、回声和骨传导 ①人耳听声原理:声波引起鼓膜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和大脑。 ②回声:向远处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后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③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秒,距离是17米。 ④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 ⑤要明白双耳效应和回声定位原理。 4、音调 ①音调:表示声音高低的物理量,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 ②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赫兹Hz) ③乐音:有规则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 ④发声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 ⑤人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5Hz——1100Hz。 ⑥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5、响度和音色 ①响度: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亮程度。②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③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即响度越大。 ④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⑤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特征决定. 6、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以及声音的利用 ①物理学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噪声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③用分贝(符号dB)来描述噪声的强弱,分贝越大,响度越大,危害越大。 ④保护听力≤90dB;保证工作学习≤70dB;保证休息睡眠≤50dB。 ⑤减弱噪声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⑥声音的利用:声音本身具有能量,听声音能辨别信息。 第二章光现象 1、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①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类: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③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④光在不同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⑤光在不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是曲的。 ⑥光可在真空中传播,且速度最大为c=3×108m/s(3×105 km/s). ⑦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 ⑧小孔成像:要求孔足够小,成倒立实像;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孔的远近有关;像的清晰度与孔的大小有关,孔越大像越模糊。 2、光的反射 ①光的反射定律: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在中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知识点复习需要一个高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导语】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xx搜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 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 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 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噪声源包括以下几种: ①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最突出,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拥有量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②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不但直接对生产者带来危害,对附近周围的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元凶。 ③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钻机、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的噪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4、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雾,白气,露珠) 6、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7、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干冰升华)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长度的测量结果一定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放正紧靠——视线正对——注意估读——带好单位 4、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法避免。 5、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 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千克kg 三、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公式: ρ=m/v ρ——密度——千克/米3(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米3(m3)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纳米技术、锂离子电池、硅太阳能电池、记忆合金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选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运动的相对性)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公式:v=s/t 2、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离在17米以上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三、乐音与噪声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4、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感到的响度就越弱。 5、音色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必须要做到五道: 〔1〕.正确识别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刻度尺沿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读数时,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注: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防止,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防止。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拟物体运动的快 这样,在比拟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 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 t ,变形可得: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 3 m 1dm=0.1m=10 -1 m 1cm=0.01m=10 -2 m 1mm=0.001m=10 -3 m 1μm =0.000001m=10 -6 m1nm=0.000000001m=10 -9 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3)代替法. 7.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物体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符号s ②秒表续数: 5、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及传播: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及介质的种类 和温度有关。V 固> V 液 > 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及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频率低于20Hz。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及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及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d回声定位.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现像:①激光准直。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v = 3×108m/s = 3×105km/s及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最快。 v 气>v 液 >v 固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常见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月、镜中花、水中的倒影、 三、平面镜成像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及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2.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长度 ①基本单位:米(m) ②其他单位及换算: 千米(km)1km=1000m=103m 分米(dm)1dm=0.1m=10-1m 厘米(cm)1cm=0.01m=10-2m 毫米(mm)1mm=0.001m=10-3m 微米(μm)1μm=0.000 001m=10-6m 纳米(nm)1nm=0.000 000 001m=10-9m (2)时间 ①基本单位:秒(s) ②其他单位及换算: 小时(h)1h=3600s 分(min)1min=60s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常用:有刻度尺、卷尺等 精确度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刻度尺的使用: 先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分度值决定刻度尺的精确度。 ①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②放: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与被测边平行; 一般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也可以从任意刻度值开始测量。 ③读:视线与刻度线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数字和单位。

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 (2)普通钟表测量方法:t2-t1 (3)停表的使用: 归零-启动-停止-读数 大表盘:一周30s,分度值0.1s;小表盘:一周15min,分度值0.5min 4、误差 (1)误差由于受到所使用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而产生,不能消除; (2)错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能够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一切物体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 2、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果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以同样快慢、同一方向运动,相对于对方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顿发声就停顿。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构造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区分乐器或区分人。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那么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的的位置和间隔.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①激光准直。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的。④小孔成像。⑤影子的形成。⑥排纵队看齐。3.光速:C=3×108m/s=3×105km/s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v气>v液>v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 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 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 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 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 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 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提纲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m,课桌的高度约0.75m。 (2)长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dm、cm、mm、um, (3)单位换算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m=106um;1um=10-6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刻度尺: (一)使用前:做到三观察。 (1)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在哪?是否磨损。 (2)观察它的量程。 (3)观察它的分度值多少。分度值越小,准确度越高。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最小刻 度决定。 (二)使用时:做到五对。 (1)选对: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对:尺的位置应放正,不能歪斜,其刻度线应 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应与物体的开始 端对准,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任选一点作 为零刻度线,读数时:结果应减去所任选 零刻度线以前的部分。 (3)看对: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读对:读数时,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 (5)记对:记录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 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 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 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棉线法、滚动法。 5、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 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 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 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 么。如:256.346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 度值就是1cm。 34.567dm所用的刻度 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二、时间 1、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秒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秒表的使用方法:三按 一按:表针启动;二按:表针停止;三按:表针归零。 三、误差与错误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