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文学国别流派梳理

合集下载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

20世纪西方文学史资料

1.冰山风格把无关紧要的素材统统省略,让读者体会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部分,语言更简洁明快,形象更直接有力。

2.迷惘的一代一战中受到创伤的年轻人,经历了战争的恐怖、折磨,厌倦了一切崇高、道德和信念,又无法接受战后的社会,寻求自由,又找不到方向和目标,空虚迷惘,纵酒狂欢。

3.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此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20世纪20年代,它发展并形成了后期象征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代表诗人有爱尔兰诗人叶芝等,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荒原》为其代表作。

4.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流行于欧美各国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韦尔弗的诗集《世界之友》,奥尼尔的戏剧《毛猿》、卡夫卡的小说《城堡》等。

该流派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作家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

表现主义诗歌情绪炽烈,追求力度,抒情方式夸张,常采用浓缩的诗句;戏剧和小说则通常采用象征性手法表现哲理和主题。

5.意识流小说是1915年-1940年间盛行于欧美,后来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它主张直接表现个人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

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成为一种"最纯粹的自我表现形式",形成了意识流文学。

代表作家作品有: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6.存在主义文学旨在宣扬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派别,重要作家有萨特、加缪等。

存在主义文学兴起于30年代,在40、50年代达到全盛。

自考本科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20世纪流派

自考本科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20世纪流派
贝克特
法国
阿达莫夫
法国
热内
法国
品特
英国
阿尔比
美国
新小说派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蜚声于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国家的文学流派
它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
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主张作家毅然站在物外,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任何意义与感情色彩,
摒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段,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这种反对传统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脱胎于“达达主义”
《超现实宣言》中指出“超现实主义的基础就是信仰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法”
“梦幻记录法”“集体写作法”
布勒东
超现实主义创始人、领袖、小说家、理论家《超现实主义宣言》明确指出超现实主义的定义,并阐述理论主张创《超现实主义杂志》为超现实主义做很大贡献
“自动写作法”第一部实验性小说《磁场》,代表作《娜佳》
玛雅可也夫斯基
俄国未来主义代表诗人,发展“阶梯诗”《穿裤子的云》
意识流小说
20世纪20—40年代初,在英国形成,流行欧美
“作家退出小说”让小说人物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的心灵世界
不受客观时间空间限制,以心理时间表现人物思想意识活动和主观感受
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序倒置手法表现人物多层次的意识活动
受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影响
奥尼尔
表现主义戏剧方面代表作家,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毛猿》代表作,《琼斯皇》《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
恰佩克
“捷克斯洛伐克文学中最具世界性的伟大作家”主要贡献是把科幻题材引入变现主义
戏剧《白色病》《母亲》《万能机器人》科幻戏剧,科幻小说《专制工厂》《原子狂想》《鲵鱼之死乱》

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

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

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前期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10多种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植根于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世纪末期以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

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特别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

二战以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主张把文学拉回到“现实”,但就表现生活的异化和人生的迷惘而言,它与前期现代主义一脉相承。

后现代主义主要包括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概况——德国

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概况——德国
托马斯·曼
其作品被称为是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
《魔山》《堕落》
《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落》
《特里斯坦》
《托尼奥.克勒格尔》
托马斯·曼在50多年的创作中,始终怀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心,持守着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品影响深远,《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亨利希·曼
海因里希.伯尔
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被公认为当代德国的歌德和国际文坛巨擘
《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1971)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1974)
《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伯尔全部创作的结晶,被诺贝尔奖评委会誉为“臻于顶峰”之作。《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的发表又引起了强烈反响。由此作家被公认为当代德国的歌德和国际文坛巨擘。他的小说曾多次获国内外文学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艾希
著名诗人
《清点》
战后初年的德国西部文学是一片空白,这时期的文学称为零点文学或废墟文学,艾希的诗《清点》等是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后现代主义文学
二十世纪
1科学知识成为一种“话语”现代最先进的科技无一不与“话语”有关
2 电脑广泛使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应运而生
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全书的叙述者摇摆于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
埃·施特里特马特
著名小说家
《蜜蜂脑袋奥勒》
以日常生活和普通人为题材以表现一代新人的思想风貌,受到大众的好评
康特
著名作家
《大礼堂》
以日常生活和普通人为题材以表现一代新人的思想风貌,受到大众的好评
布鲁因
著名小说家
布鲁因的《布里丹的驴子》
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也成为作家关注的主题
克·沃尔夫

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概况——法国

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概况——法国
流派特征
派别
代表作家
文学地位
代表作品
作品评价或地位、影响、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
二十世纪
1、削平深度,走向平面。
2、颠覆体裁,解构形式
3、元小说与元叙述
4、宇宙意识与迷宫模式
5、话语的膨胀与扭曲



贝克特
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纳之死》《无名的人》
《等待戈多》《啊!美好的日子》
《等待戈多》情节结构荒诞不经、重复循环,震动了法国剧坛,从而推动着贝克特的戏剧创作走向全盛,表现了西方文学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
尤金·尤奈斯库
与贝克特齐名、“不朽者”
《秃头歌女》《上课》《椅子》《未来在鸡蛋中》《新房子》《屠杀游戏》《提皮箱的人》《赴死者处旅行》《犀牛》
是荒诞派戏剧长盛不衰的象征,《犀牛》一方面揭示了现实的荒诞与人性的异化,另一方面影射了法西斯主义在一个国家的形成过程
马丁·杜·伽尔
1881-1958
法国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
代表作《蒂搏一家》
写了两代人三个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承托尔斯泰,也吸收了意识流小说的技巧,小说中表达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安德烈·纪德
1869-1951
法国著名作家
小说《地粮》
鼓吹离经叛道,主张凭本能享受生活。
《背德者》
确立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飞行家作家
代表作《夜航》
文学流派
时期
流派特征
时段
代表作家
文学地位
代表作品
作品评价或地位、影响、特征






二十世纪

20世纪上半期各国文学概况

20世纪上半期各国文学概况

(二)诗歌
美国现代诗歌的基本主题,主要是表现现代社会人心灵上的压抑感 和不安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怀疑主义、对宁静的精神状态的向往。 “意象派”是美国现代诗的开端,强调语言的凝练与意向的鲜明, 反对空泛的抒情和陈腐的说教,追求“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 庞德创作了长达两万三千多行的鸿篇巨制《诗章》,成为美国现代 派诗歌运动真正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目录
五、美国文学 六、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及大洋洲文学 七、拉美文学 八、亚非文学
一、法国文学
特点:大师辈出,思潮迭起,流 派纷呈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 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
(一)现实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
1.传统现实主义小说 多为多卷体长篇小说,即“长河小说”,以 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如:法郎士《当代史话》
八、亚非文学
(一)日本文学 在吸收西方文学的基础上发 展 二战前,主流为自然主义、 “唯美派” “白桦派”“新 思潮派” 二战后,主流为无产阶级文 学和“新感觉派”,作品众 多,其中《蟹工船》被誉为 无产阶级文学中最成功的作 品。“新感觉派”代表作家 川端康成成就突出。
(二)印度文学 20世纪上半叶的印度充满了民 族的苦难与屈辱,印度文学是 在民族运动中崛起和发展的, 代表作家泰戈尔。
主要指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文学。 在这一时期,德语小说继承了德国文学重视哲理的特点,并加
强了批判精神,反法西斯的主题成为其最强音。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延续 亨利希·曼代表作《臣仆》塑造了赫斯林怯 懦残忍、欺软怕硬的形象,在他身上概括了 君主制的崇拜者和沙文主义分子的典型特征,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掠夺性,描绘了德国 法西斯的狰狞面目。 (二)表现主义关注现实,反叛病态的时代 特拉克尔《孤独者的秋天》、魏德金德《春 醒》

二十世纪有关外国文学的详细讲解

二十世纪有关外国文学的详细讲解
年出版了他的文艺评论集《走向新小说》,其中《未来小说的道 路》和《自然、人道主义与悲剧》这两篇文章,被认为是法国新 小说派的理论纲领。在《未来小说的道路中》,作者一开头就借 用娜塔丽·萨洛特的一句话作为自己论述的核心命题:“小说被 贬为次要的艺术只是因为它固守过时的技巧。”他接着说道,小 说艺术正在衰落 ,20世纪已过了大半,今天唯一流行的仍然还 是巴尔扎克的小说观念,这便是世界文坛的现状。为此,他主张 舍弃传统,从小说观念和小说技巧方面努力革新与开拓。作者提 出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就引起激烈的争论,整个评论界几乎异口 同声的反对,许多怀有善意的读者也纷纷提出异议,即使是知交 也都有所保留,认为罗伯-格里耶的理论行之过远,操之过急。
代表作品有: 《米兰弄堂》(1954)、 《时间表》 (1956)、《变》(1957)、《度》(1960) 等。
除了上述四位主要作家外,还有许多作家五六十年 代发表了大量“新小说”作品。其中克洛德·奥利埃的 作品有《导演》(1959)、《罗朗的失败》(1967)等; 让·里卡尔杜的作品有《夺取君士坦丁》(1965)、《新 小说理论》(1967)等;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有 《琴声如诉》等。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第 二讲
玛纳斯电大 : 贾贵本 2019年7月20日
2020/2/7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1
第四章 :新小说派
一,新小说派概述
1, 新小说派文学在2O世纪5O年代兴起,6O年代 曾掀起一阵浪潮。新小说又称“反传统小说”,它拒绝 过去小说的一切传统写法,没有情节,没有主题,没有 任何社会倾向。这一流派的重要作家有罗伯·格里耶、 娜塔丽·莎洛特、米歇尔-布托尔等。
2020/2/7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10

西方文学流派简介

西方文学流派简介

西方文学流派简介西方文学源远流长,孕育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西方文学流派,让读者对西方文学的多样性有所了解。

1. 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是指受古希腊罗马文学影响的文学流派。

在古典主义文学中,作者追求对称、规则和秩序,强调理性和稳定。

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希腊的史诗《奥德赛》和古罗马的史诗《埃涅阿斯纪》。

古典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有莎士比亚、米尔顿等。

2.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品通常充满了对自然、爱情和人类内心世界的热情表达。

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雪莱、拜伦和柯勒律治等。

其中《弗兰肯斯坦》和《唐璜》等作品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3.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生活的底层。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狄更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

他们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人类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

4.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的延伸,更加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自然主义文学的作品通常描写人类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强调遗传和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有埃米尔·左拉、斯蒂芬·克莱恩和杰克·伦敦等。

5.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流派,它以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为特点。

现代主义作品通常采用非线性叙事、流派交融和意识流等技巧,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现实的多重性。

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有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塞缪尔·贝克特等。

6.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对大故事的怀疑和对个体经验的重视,对语言和符号的游戏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作品通常以多重叙事、断裂的时间和空间结构、模仿和拼贴等手法呈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下)三大板块,众多流派20世纪上半叶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20世纪下半叶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Realism)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20世纪现实主义主要流派:长河小说——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心理小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

2、现代主义文学modernism是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美文坛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

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酝酿期;1910年至1930年:现代主义的高峰期;1930-1950年:现代主义的衰落期;(1)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尖锐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及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我的对立。

),着重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

现代主义文学实现了写作主题从世界向人、从客观向主观、从外向内的转变,人、主体、自我、内心成了现代文学的中心。

(2)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A.象征性。

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B.荒诞性。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C.意识流。

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挖掘人的潜意识,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3)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意象主义——庞德《在地铁车站》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3、后现代主义文学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1)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特点:A.主体消失。

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B.深度消失。

现代主义艺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c.历史感消失。

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D.距离消失。

现代主义艺术中,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

由于主体的消失,后现代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刺激人的感官,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

(2)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A.多元化;B.破坏性;C.平面化、冷漠性;D.零度写作;E.不确定性。

(3)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存在主义文学——萨特《禁闭》;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黑色幽默——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垮掉的一代——金斯堡《嚎叫》;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新小说——罗伯·格里耶《橡皮》。

三、20世纪文学的主要特点1、非理性主义:以非理性反对现代文明,对抗宗教理性、科学理性、政治理性和经济理性,把传统的理性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思想送上非理性主义的断头台。

2、反传统倾向:反对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信仰。

3、内倾倾向: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作形而上的探索,挖掘人的潜意识、原始本能、性本能等非理性的一面。

4、危机意识:异化感、荒诞感、孤独感。

5、创新意识:重视叙述技巧的形式主义,运用象征隐喻、神话结构等。

6、悲观意识:是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20世纪作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探索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极少的作家将非理性支配下的混乱无序的世界作为人生理想去追求。

其悲观主义和危机意识蕴藏着对人类处境及命运的理性思考,有着对更高意义上的理性追求,对于更深刻的人道与人性的回归。

如艾略特对基督教信仰的皈依,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西绪福斯式的行动,荒诞派的“等待戈多”等。

第一章 20世纪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文学特点20世纪现实主义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作家们接受了前辈大师的批判精神,又吸收了现代主义各种文学思潮的新手法。

比起现代主义的蓬勃发展,有衰落之势。

相对于19世纪现实主义,20世纪现实主义的批判性和揭露性有所减弱。

人道主义思想依然是作家们批判社会的有力武器。

创造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化、主观化的倾向。

淡化情节故事和对外在物质世界的描写,转向主观内心的探索。

有些作家既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作家,又被认为是现代主义作家。

长篇小说繁荣,出现了史诗性的多卷本“长河小说”。

以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为线索,广泛地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盛衰荣枯的变迁,内容宏大,具有史诗气魄。

如《约翰·克里斯多夫》《卢贡-马卡尔家族》《布登勃洛克一家》《蒂博一家》《静静的顿河》。

许多作家深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创作了大量反映无产阶级生活及其斗争的作品,尤其在前苏联,殴美也出现了红色的30年代”,一些作家倾向于或同情社会主义。

战争文学和反法西斯文学也成为重要的题材,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思想是重要的主题。

第二节罗曼·罗兰一、作者简介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

创作了《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亨德尔传》《甘地传》),歌颂艺术家与庸俗的社会和腐朽的文艺进行斗争的坚强毅力,宣扬威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精神。

《约翰.克里斯朵夫》(1904-1912):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

为他赢得了1915 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母与子》(1921-1933)。

二、代表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

描写一个音乐家个人奋斗的一生,一个现实社会的叛逆者,一个人生意义的探索者,一个富有艺术献身精神的创造者,一个个人反抗的英雄,一个信奉“精神独立”的知识分子。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出生(莱茵河音乐世家,父亲酗酒、母亲做佣人,贫困与耻辱的环境)——成长(祖父的关怀、大师的鼓励、奥多的友谊、弥娜的初恋、两次失恋——挣扎(舅舅的鼓励)——漂泊(流浪巴黎)——奋斗与成功:友谊(奥里维与雅葛利娜)、爱情(安多纳德、阿娜、葛拉齐亚)、“孩子”(乔治)——死亡。

描写了19世纪末的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民族史、艺术史。

描写了战争笼罩欧洲上空的严重威胁。

描写了为艺术而不屈不饶的追求。

让小说传播思想,变成讴歌英雄的交响乐、评论总汇和回忆录,小说不再是叙事作品,而是奔放的抒情和各种各样的思想汇编。

让情感成为小说的基本素材。

三、艺术特点1、长河小说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的流动,小说应该反映人生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态。

这类小说往往通过一两个人物的一生经历(或一两个家族的盛衰)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多卷本小说描写集中,容量庞大,发展脉络清楚,一气呵成,结构完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的规模。

2、音乐小说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具有交响乐一样的气概、结构和色彩,采用了四个乐章的结构表现主人公心灵发展的不同阶段。

小说各卷分为序曲(第一章童年、青年和反抗)、发展部(第二章在巴黎的成熟和斗争)、高潮和结尾(第三章成功和平静)等四个乐章,对应主人公的人生成长经历。

用音乐般的乐符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感受。

3、成长小说源于德语词“Bildungsroman”,可归为“教育小说”(Erziehungsroman),描绘青年时代的主人公如何成长,它所世界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从而确定自我人格和生存方式。

往往是一个关于英雄诞生、成长的故事,一个个人反抗整个社会(拜伦式的英雄)、经历曲折人生、成为真正的英雄的故事。

成长小说一个重要的分支是“艺术家成长小说”,即“表现小说家或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艺术使命,并把握住他的艺术技巧的经历。

”4、心理小说重点描写人物的意识活动,使用内心独白手法,有时是直接引语,有时是间接引语,或间接自由引语,多层次地展示了人物复杂的思绪和情感。

第三节劳伦斯二代表作品《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故事内容取材于劳伦斯的早年生活),被誉为“第一部弗洛伊德式的英语小说”。

莫瑞尔太太婚姻不幸,把全部的爱转移到自己的小儿子保罗身上。

保罗在母亲那里获得了自己的恋人米丽安和克拉拉无法给与的感情需求。

只有当母亲死后,他的心灵才获得真正的解脱。

这种产生在母亲与儿子之间的特殊感情关系是所谓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

小说揭示了一个畸形的家庭关系:丈夫不是妻子的情人,父子间互为情敌,而母与子则互为情人;通过保罗一家人的生活企图说明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恶性循环的事实:男人毁了女人,女人又毁了儿子们,儿子们重又毁了自己的女人。

在这个恶性循环的事实背后,隐含了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矛盾冲突。

小说集中探究了人性的变异与心灵的扭曲,以此来批判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天性的摧残,在心理探索的过程中,表现了社会批判,文化批判的思想。

劳伦斯极力再现的是人的非理性心理——即人的无意识活动、人在现实中的苦闷的心理状态、不受传统道德束缚的性欲望以及不可抑制的本能。

他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一种文化创造,是对人的独特理解的方式。

劳伦斯在小说中大胆探索了有关性的心理问题,以及建立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可能性、具有更为明显的将现实批判与心理探索合而为一的特征。

三艺术特点1、充分运用象征、意象。

人物、故事和物象都有某种象征寓意,有神话象征、景物象征、事件象征。

用象征手法表现人的心理情绪,用自然物象和景致来暗示人的某种心灵隐秘,借以沟通物我之间的交流,表达人的心灵在自然力启迪下的某种顿悟、反响和心态、情绪与意识的细微变化。

劳伦斯用大量意象代替人物思想, 并且充分运用它们的表现作用。

花、月亮、颜色、黑暗、自然景物等都是他赖以刻画人物晦涩难解、变幻莫测的情感的强有力的象征媒介。

2、运用大量的心理分析,内心独白。

心理分析小说可以视为一种概念,其内涵因认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泛指以心理分析为特征的小说。

这类小说人物不多,与以往现实主义那种注重写人物命运和故事不同,它主要刻画人物心理的戏剧性变化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客观外在叙述,而是转向了内在主观情感的展现,着墨于人物心理的情绪和感情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