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简单机械和功(一)【教学目标:】1.掌握杠杆的五要素及其画图,会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其进行分类。
2.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质,并会组装滑轮组。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滑轮的实质【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及杠杆的五要素的画图【教学过程:】一、复习要点1.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__________可绕一___________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力臂是指: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杠杆的分类:动力臂______阻力臂,动力________阻力,为_________杠杆; 动力臂______阻力臂,动力________阻力,为_________杠杆;动力臂______阻力臂,动力________阻力,为_________杠杆。
5.定滑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轮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1、杠杆的五要素:(2013资阳)10.(3分)如下左图,小明在做俯卧撑时可将他视为一个以脚为支点O 的杠杆,如果他的重心在A 点,请在图中画出重力G 和支撑力F 及支撑力的力臂l 。
2、杠杆的平衡条件:(2013德州)19.如图所示,请画出杠杆AB 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 点的最小力F 及其力臂L .3、杠杆的分类:(2013•黑龙江)9.在生产生活中常使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其中一定不能省力的做法是(2013•日照)2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绕法.三、当堂检测1.(2013陕西)14.图-1为揭开井盖的示意图,O 为支点,请在图-1中画出拉力F 的力臂L .2.(2013江苏盐城,第20题)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机械模型。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功功率机械效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功功率机械效率复习课。
本节课主要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相关公式的应用,功率的定义、计算以及功率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机械效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率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如剪刀、锤子、辘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帮助我们做功的。
2. 知识讲解:(1) 功的概念:通过讲解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机械效率的概念: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简单机械和功功功率机械效率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方法3. 功率的概念4. 功率的计算方法5. 机械效率的概念6.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各题1)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F=10N的作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s=5m,求物体所做的功。
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5m/s,运动时间t=2s,求物体的功率。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复习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包括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各种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的省力原理和功的应用。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掌握各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能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功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简单机械的优化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思考它们是如何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的。
2. 知识回顾:回顾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各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功的计算公式和简单机械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优化简单机械的设计。
6. 成果展示:选取小组讨论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2. 各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功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简单机械的优化设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情况中的功:(1)一名学生用5N的力推一辆重20N的小车,推了5m,求学生做的功;(2)一根绳子承担一个重100N的物体,沿斜面上升10m,求绳子做的功。
答案:(1)学生做的功= 5N × 5m = 25J;(2)绳子做的功= 100N × 10m × sin30° = 500J。
苏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教案设计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课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十一章——整理复习课题第一单元复习(一)杠杆课型:复习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结合功的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5. 理解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3.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3.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具学具杠杆、挂图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复习作杠杆的力臂。
1.在图15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 1的力臂和阻力F 2的示意图.仔细观察指名板演动手操作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活动2.如上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 点. 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 的示意图. (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3.如上图所示,O 是杠杆OA 的支点.在图中画出拉力F 1和F 2的力臂l 1和l 2. 4.如下图所示,工人师傅想把一个重800牛的油桶滚上一个台阶,他沿最省力的方向推动油桶.在图中画出这个力F 和它的力臂L (支点O 已在图中给出).5.如上图所示,曲杆AOBC 自重不计,O 为支点,AO=60cm ,OB=40cm ,BC=30cm ,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的力F 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教学设计(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教学设计(含答案解析)一、知识回顾•机械的种类和定义•牛顿第一定律•简单机械与力的关系•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意义二、学习目标•理解并能够应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公式•掌握如何计算简单机械的功和效率•熟练解答与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三、教学内容1.回顾机械的种类和定义2.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简单机械与力的关系3.讲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意义4.教授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公式5.解答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6.进行练习和小组讨论四、教学方法•讲述: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例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和原理•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他们对简单机械和功的理解和应用•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回顾机械的种类和定义•提问:请回顾一下,机械有哪些种类?可以给出一些例子吗?•学生回答:杠杆、轮轴、轮轮组合等。
•解释:回顾了机械的种类和定义后,引入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
步骤二: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简单机械与力的关系•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静止时,合力为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为零。
•讲述: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效果。
•解释:通过这些例子,解释简单机械和力的关系,例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步骤三:讲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意义•讲述:简单机械可以减少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讲述:简单机械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家庭、农业和工业等。
•提问:你认为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步骤四:教授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公式•讲解:分别介绍杠杆、轮轴和轮轮组合的原理和公式。
•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例如如何计算杠杆的力矩、轮轴的力比等。
步骤五:解答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提供一些与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小孩用力拉绳子,绳子上拉着一个物体,物体被拉起降低绳子时,小孩为什么会感到难以拉起?步骤六:练习和小组讨论•分发练习题,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答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2.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3.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4.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2. 掌握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模型;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剪刀、钳子、电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的工作原理;2. 知识点讲解: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杠杆的力臂长度,计算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剪刀的力臂长度,计算一个斜面的机械效率等;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简单机械和功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功:W = F × s × cosθ功率:P = W / t机械效率:η = W_有用 / W_总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计算一个剪刀的力臂长度;2. 计算题:计算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 计算题:计算一个杠杆的力臂长度;4. 计算题:计算一个斜面的机械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学生存在困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辅导;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机械装置,提高机械效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一、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1. 杠杆:杠杆是一种能够绕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硬棒。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复习简单机械和功的相关知识。
内容包括:1. 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2.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的单位,以及功的应用。
3.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率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掌握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功。
3. 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功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和功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模型。
2. 学具:计算器、纸张、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思考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如杠杆、滑轮、斜面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观察和记录相关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讲解: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解释功的应用。
5. 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所做的功。
6. 讲解:讲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解释功率的应用。
7. 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所做的功率。
六、板书设计1. 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
2.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a. 一块重20N的物体,通过一根杠杆提升10cm,杠杆长度为20cm,杠杆的力臂为10cm。
b. 一块重10N的物体,通过一个滑轮提升20cm,滑轮的半径为10cm。
c. 一块重5N的物体,通过一个斜面提升10cm,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6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1 苏科版 教案

指导 1.会画杠杆的力臂,正确判断阻力的方向.
2.明确动、定滑轮的作用.
3.正确把握功和功率的概念.
4.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 学 程 序 设 计学生活动
练习 ①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
②这些简单机械分别是物理学中所说的那类机械?
一、杆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3.杠杆的分类:
4.(1)省力杠杆: l1>l2 F1<F2
5.(2)费力杠杆: l1<l2 F1>F2
6.(3)等臂杠杆: l1 = l2 F1 = F2
7.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8.[例]中考指导书P75例1、例2、例3
9.(复习练习)P781、2、3、4、15、16、18、19、20、22、25
②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2.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F1×l1 = F2×l2
实验探究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为研究方便,应该选用一根什么样的杠杆?
②实验时,应将杠杆的那一点挂起装到支架上?为什么?
③应使杠杆在什么位置平衡?为什么?
④实验前,怎样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教
学
过
程
7.(3)v绳= nv物
8.若通过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前进,则用摩擦力代替G物
9.(复习练习)中考指导书P7817、23
10.
二.学生巩固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11.6简单机械和功复习
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和功
一、教学目标:
知道杠杆五要素,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辨别与作用,知道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绕线方法,理解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会用相关公式计算它们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做功的条件的判断及应用,功率的计算,滑轮的绕线方法和计算机械效率。
三、基本知识点温故与典型例题解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的平衡条件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原理。
2.通常我们可以把杠杆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下列常用的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
①镊子②铡刀③理发剪刀④天平⑤剪修树木的剪刀⑥起子⑦钓鱼杆
⑧火钳⑨汽车上的刹车闸⑩撬棒
例2、作出图中F1与F2的力臂,并标明L1和L2
滑轮类型实质使用中的优点使用中的缺点
定滑轮
动滑轮
4.n这一参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轮组在绕绳时,我们可以根据n这个数的奇偶性来确定绕绳的起点:n为奇数时,起点选在_____________;n为偶数时,起点选在_____________。
(方便认识绕线的小技巧,让学生了解一下)
5.当用滑轮组提升重为G的物体,在不计动滑轮重和绳重,以及绳和
滑轮之间摩擦时,拉力F=___________;如果考虑动滑轮重,那么拉
力F=___________。
例3、请画出用图中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最省力的情况下绳子
的绕法,并填写绳自由端拉力F与物重G之间的关系(不计
滑轮重、绳重及内部摩擦).
6.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重运动员举着
杠铃原地不动
A
B 行人手提物品在水
平地面上匀速走动
C 妇女手推童车在水 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D
人在推木箱时累得出 汗也没有把木箱推动
功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
功率是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我们还可以用P=_______来计算功率。
例4、东风牌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60m ,所用时间为20s ,若此时卡车所受的牵引力为5000N ,则这段时间内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J ,牵引力的功率是 __W 。
例5、在图中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了解做功的条件:F 和S 的关系)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____________,最终算得的机械
效率η__1(“〈”、“〉”或“=”)。
对于滑轮组而言,在提升重物时,其机械效率η=_________;若在水平面拖拉物体时,其机械效率η=_________。
例6、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⑴若工人用250N 的力恰好能将重400N 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2m ,该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 J .
⑵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⑶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 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 ,拉力F 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 J .
(10~20分钟,回顾、复习本章内容)
三、本章检测:(10-15分钟完成,剩下10分钟讲评)
一、填空
G
F
1、俗话说“小小秤砣压千斤”,这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只要秤砣对秤杆作用的力臂比所挂物对秤杆作用的力臂__________(选填“大得多”或“小得多”),那么“小小秤砣压千斤”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如图3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将重400N的木箱匀速向上提升,不计摩擦和
滑轮重,在此过程中,工人用的拉力为___N,木箱的重力势能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不计绳重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
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F甲_____F乙
η甲_____η乙(选填“>”、“<”或“=”)
4、小强利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0N的物体A在3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
动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 f = 600N,小强所用拉力F = 250 N,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
5、某工人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把重240N的物体提高1m,所用的拉力为150N,则该工人克
服重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_ J,总功为____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
二、选择题
()6、下列器具中,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7、一位初三的同学,从教学楼的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
A.3W B.30W C.300W D.3000W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做功快B.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C.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高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
()9、利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估测物G的重,当杠杆平已知衡时,力F大小为5牛,则物G的重
A. 大于5牛
B. 小于5牛
C. 等于5牛
D. 无法确定http:// /
三、作图题http:// /
F甲
G
F乙
G
甲乙
图1
图3
·
·
图3
图11
小明的实验记录 较小提升速度
绳端拉 力(N )
钩码重 (N )
机械 效率
较大提升速度 探究结果
10 4.2
79.4%
4.2
10
物理量 控制因素
79.4%
探究结果
79.4%
绳端拉 力(N ) 钩码重 (N ) 机械 效率 大致相同的 提升速度 小华的实验记录
10 4.2 15
6.0
物理量
控制因素 10、如图2所示,试画出作用在杠杆A 端使杠杆在图 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并画出该力的力臂。
11、按照要求画出图12中所示滑轮组的穿绳情况。
(滑轮重和摩擦不计)
甲图:F =1/4G 乙图:F =1/2G http:// /
四、实验与探究
12、小明和小华运用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
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1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2 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猜想3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都有关; 猜想4 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小明和小华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1)请帮助小华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他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他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
五、计算与应用:
13、如图2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N 的拉力在20s 内将重为480N 的物体匀速提高2m ,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重;
(2)绳自由端的速度的大小;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当匀速提升600N 重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11.A.12 图2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