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说课稿 推荐

合集下载

《认识有机化学》 说课稿

《认识有机化学》 说课稿

《认识有机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有机化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的开篇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为后续深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材通过对有机物特点的讨论,引导学生从组成、结构等方面去认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然后,教材引入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繁多的有机化合物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等,对有机化合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有机化学的系统知识和研究方法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在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逐步建立起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掌握有机物的特点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能够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有机化学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对有机物特点和分类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有机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机物的特点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2、教学难点(1)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对其性质的影响。

《醛》 说课稿

《醛》 说课稿

《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醛”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物质。

醛类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甲醛用于制作福尔马林、乙醛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醇氧化的产物,也是羧酸的前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醛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酯类等其他有机化合物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烃、醇等有机化合物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

但对于醛的结构和性质,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有机化学中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醛的定义、结构特点和常见醛的物理性质。

(2)理解醛的化学性质,包括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能够书写醛与相关试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醛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结构推测性质,从性质反推结构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醛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验探究。

2、教学难点(1)醛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机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醛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醛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高中高三《有机合成》化学说课稿说课稿

高中高三《有机合成》化学说课稿说课稿

高中高三《有机合成》化学说课稿说课稿[编辑推荐]下面是__()为各位老师准备的《有机合成》化学说课稿__相信只有在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上才能传授更多更完善的只是给学生,欢迎老师们参考__的说课稿!高中高三《有机合成》化学说课稿一、新课程标准要求⑴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服务于人类的桥,是有机化学研究的中心,是化学工作者改造世界、创造未来最重要的手段。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前两章及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基础之上熟练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础知识,同时对本节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要有初步掌握。

本节课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合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学习本模块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及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心理的期待群体中的个体差异三、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学习逆合成基本原则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有机物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②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物的合成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新物质的不断合成是有机化学具有特殊的科学魅力,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的教育。

②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③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化学主人翁的身份体会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人教版有机合成说课稿

人教版有机合成说课稿

人教版有机合成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在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机合成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不仅涉及到基础的化学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有机合成单元,旨在通过对有机合成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的演示,使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常见反应类型及其机理,能够识别和书写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有机合成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让他们认识到有机合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本次说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合成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首先明确有机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强调其在新药开发、材料制造等领域的关键作用。

2. 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类型:介绍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并通过实例讲解它们的机理和特点。

3.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讲解如何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路线,包括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试剂和催化剂等。

4. 有机合成实验操作:通过演示和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次说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有机合成的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有机合成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合成过程和策略。

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有机合成的过程,加深对反应机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有机合成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合成材料,引起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兴趣。

高三化学有机物说课稿模板

高三化学有机物说课稿模板

高三化学有机物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就高三化学中的有机物部分进行说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3. 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三、教学难点1.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尤其是复杂有机物的命名。

2. 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特别是反应条件和产物的预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2. 利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如塑料、橡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有机物的主题。

2. 讲授新知:系统讲解有机物的分类、命名规则,以及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有机反应,如酯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分析其反应机理和条件。

4.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有机物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有机物结构和反应的理解。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尝试进行分类和命名。

七、板书设计1. 有机物的分类2. 命名规则3. 常见有机化合物4. 有机反应类型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同时,我也会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有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

《有机化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

《有机化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有机化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有机化学基础》一等奖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程志平,来自浙江省台州中学,我说课的主题是《酚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我将从思考、实践、反思三方面完成说课。

一、我的思考环绕着本课题,我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1.教学价值①学科知识的建构价值《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常见几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酚》作为重要的一类有机物,它的出现可以完善有机物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

②学科方法的发展价值酚继醇之后出现,同官能团性质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不仅取决于孤立基团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为以后复杂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这是酚教学的最大价值。

③学科认知的情感价值酚可以造福人类,酚的不当使用也会污染环境,如何解决?关键还是靠化学本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酚》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的知识。

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芳香烃和醇,掌握了苯环和羟基的性质。

能力基础:学生已了解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思想,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潜在困难: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比较片面,大部分同学对于基团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不清楚;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酚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并能准确书写相应方程式;了解苯酚的常见用途;知道酚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结构预测性质,用实验探究性质的过程,认识苯酚的性质;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了解苯酚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对比分析、类比迁移、归纳总结等方法,形成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

有机化学说课

有机化学说课

《有机化学》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采矿系教师刘海霞.我为大家说《有机化学》这门课,以下我分别从八个方面对这门课进行阐述: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团队;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六、教学过程;七、教材;八、课程建设目标。

一、课程设置《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先修课是无机化学,这门课要为学生学习煤化学专业基础课和化工工艺学、煤化工工艺学等专业课,以及从事化工生产和管理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团队我们这个团队有4个人组成,其中3人具有硕士学位,一人具有学士学位。

教师结构合理,团队年轻有活力。

三、课程目标素质目标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化学反应的整体轮廓,一定的分析与推理能力,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反应的基本规律、重要的有机反应和有机化学研究方法。

理解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烯烃顺反异构命名中的次序规则;σ键、П键的成键特点及特性,不对称烯烃的加成规律等。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课程重点:有机化学概述、有机化合物、立体异构三大模块。

2.难点: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烯烃顺反异构体的Z/E命名法、共轭二烯烃的双烯合成芳香烃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等3.解决难点的办法:教学中要根据有机化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利用课件,利用实验讨论交流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由认知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块组成。

考核方式:考试成绩= [ 理论考试(50%)+实践考试(30%)+平时表现(20%)]实践考核方式:实践考试 = 预习报告(20%)+实践操作(40%)+ 实验报告(40%)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教学方法1.通过实验引入有机化学理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45《有机化学》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45《有机化学》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45《有机化学》第一课时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课程概述1.1 课程标准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的教学大纲,本课时旨在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以及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材分析《有机化学》选修五教材从结构、性质、反应等方面对有机化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并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情分析高中生在学习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后,对化学学科已有一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3. 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3.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2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糖、蛋白质、脂肪等),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知识讲解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及研究意义;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讲解系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3.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介绍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加成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搜集资料 寻求对策 交流沟通
• 多种教学方 法,例:项 目驱动法

理论联系 实际职业
能力
• 实验实训实 习动手能力
专题讨论,项目研究 网络资源
实验、实训、实习
课堂讲授、黑板板书 多媒体课件、动画
理论考核
30%
实习考核
30%
实验课考核
20%
100%
实训考核
20%
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有机化学, 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26
实验实训基地
有机化学 实验室
开放实验 室
安邦电化
利安科技
洁丽莱日 化
27
硕士生2名 本科3名
教授1名 副教授2名 讲师1名 实验师1名
校内专任教师4名 ,校外兼职教师1名
职称、学历、 专兼职恰当
学生评价 同行评价
有兴趣 有信心 有帮助 有必要
符合目标 定位准确 方法有效 资源充分
特色 思路
实验项
1
熔点和温度计的校正
2
蒸馏及沸点的3测定
3
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验及去除
4
醇和酚的性质
5
正丁醚的制备
6
乙酸乙酯的制备
7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8
醛和酮的性质
9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10
己二酸的制备
11
乙酰苯胺的制备
12
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
13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课时 2 2 2 2 4 4 6 2 2 4 4 4 6
参考书: 袁红兰主编,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刘用成主编,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5
网络资源
建立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等发布到校园网上,学生 可随时上网自主学习。
利用现有网络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上现有的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和数 据库网站,让学生查阅有关课程学习资料,了解国内外 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以拓宽学习思路,培养自学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
考核课程
实践 理论
实验 实训 实习
有机实 验微型

绿色化 学实验
绿色有机化 学
End
Thanks!
课程设计
重点与难点
课程位置
认识实习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化工原理
有机化学
化学检验工 有机综合实训 化工设备基础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有机综合实训
前导平行课程
后继课程
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作依据
前导、平行、后续 课程衔接照应
侧重考工考级 技能证书
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适 应岗位工作需要
实习48 理论84 实训96 实验44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重点
命名、结构、理化 性质、相互转化
难点
理化性质综 合运用
要点 系统性、
整体性
组织与情境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
教学手段
被动灌输
主动学习
教为 不教
理论为主
加强实践
师生距离
沟通零距 离
• 课堂讲授重 点难点
• 课后答疑解 惑要点
预习、复 作业(分 习(学习 析、解决、
能力) 提出问题)
《有机化学》 说课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卢卫平
说课
Organic Chemistry
Business Fields
说课 内容
1 课程对象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等
2 开课时间
学时、学分
第2、3学期,64+64=128学时 理论84+实践44=128;8个学分
3 课程定位
专业基础课程
多学科 理论支撑
理论与实践并 重
名称 1. 绪论 2. 烷烃 环烷烃 3. 烯烃 炔烃 4. 二烯烃 5. 芳香烃 6. 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 7. 对映异构 8. 卤代烃 9. 醇 酚 醚 10.醛 酮 醌 11.羧酸及其衍生物 12. 含氮有机物 13. 杂环化合物 14. 碳水化合物 15. 氨基酸 蛋白质 核酸
学时 4 6 6 4 6 自学 自学 4 6 8 8 6 6 6 6
专业 基础课
技能证书工作 岗位
认识自然改造 自然
素质目标 • 现代社会必备:实事求是、爱岗敬 业、团队合作、环保、创新、可持 续发展
知识目标 • 结构、命名、理化性质、转化规律、 合成、提取、分离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 • 运用有机化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获取知识、继续学习。
理念与思路
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