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合集下载

印刷行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

印刷行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

印刷业需要检测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主要工种及生产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一)丝网制版利用照相(感光)方法,用尼龙丝或金属丝制成印板,可提高印板的质量和耐印力。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重铬酸铵、聚乙烯醇。

(二)凹版制版将曝光硬化炭素膜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凹版滚筒表面,在其表面涂上抗蚀膜,用不同浓度酸腐蚀出凹版滚筒。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硫酸、氯化氢或盐酸、甲醛、噪声、乙酸乙酯。

(三)印刷用凹版印刷机等机械设备将各类印板上的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物上,若是印刷彩页则需加入含有溶剂的彩色颜料。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甲酚、噪声、乙酸乙酯。

(四)油墨调配使用计量工具,将配方所需的各种颜料、连接料,用搅拌机制成印刷油墨成品,再使用轧墨机将已配置好的油墨半成品等各种添加剂,轧制成各种印刷专用油墨。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甲酚、乙酸乙酯。

二、常见职业病与多发病
印刷工(激光照排)可罹患慢性苯中毒,制版工可发生慢性咽炎,接触腐蚀性化学制剂可引起粘膜刺激症状及皮肤腐蚀损伤。

平印车间夏季可引起中暑,冬季易引起感冒。

接触铬酸雾可引起铬鼻病或铬皮炎。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

印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印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印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印刷行业是目前职业病多发的行业之一。

印刷行业中的诸多生产环节,从油墨的调制、印刷、洗板、切纸、钉书等环节均可产生多种职业病有害因素,例如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的危害,印刷机械造成的噪声危害或身体损伤等。

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的印刷行业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印刷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机械伤害印刷行业使用机械代替人手,机械的使用节省了人力,但机械本身却潜在种种危害。

如果使用锁。

护罩。

三、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印刷行业,特别是彩印,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油墨、溶剂和各种重金属。

油墨——印刷油墨含多种化学品,经常使用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虽然这些有机溶剂干燥后绝大部分都会挥发掉,但挥发前的溶剂,和挥发后的残留部分,仍会危害人体。

尤其是上墨面积较大、墨层较厚的印刷品,残留的溶剂也较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有毒物质会污染空气、损害人们的健康。

另一个大问题在于油墨中的颜料。

这些颜料颗粒很细小,吸附能力很强,其中含有铅、铬、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均具有一定毒性。

当人体内的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精神障碍、噩梦、失眠、头痛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者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

铅还可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损伤。

铅毒对儿童智力有较大影响。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中毒者早期常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晚期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白血病。

确诊慢性苯中毒的体检方法有二:血常规检验法;骨髓象检查。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中毒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肌肉偶尔跳动、手足发凉及指端出汗、感觉异常(如下肢有蚁走感、电感)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行走困难、肌肉萎缩。

专门检查项目为神经肌电图。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印刷行业较易出现的急性中毒,是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三氯乙烯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全身性疾病。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三篇)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三篇)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行业主要职业病是指某一行业或工种从事特定的劳动活动所导致的工人患病情况。

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主要职业病,接下来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及其防护方法。

1. 矿山行业:主要职业病:矽肺病、尘肺病、噪声性聋等。

矽肺病和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矿石、矿石粉尘等引起的肺部疾病。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尘口罩、加强通风设施、使用湿法作业等。

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导致的耳聋,防护方法包括戴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下作业。

2. 建筑行业:主要职业病: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坠落伤害等。

建筑工人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易患尘肺病,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尘口罩、使用湿法作业、加强通风设施等。

职业性皮肤病是由于接触或吸入有刺激性或有毒性物质引起的皮肤病,防护方法包括正确使用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

坠落伤害是指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可能发生的坠落事故,防护方法包括使用安全带、安装安全护栏等。

3. 化工行业:主要职业病:中毒、烧伤、爆炸等。

化工工人常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易导致中毒。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护面具、使用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

烧伤和爆炸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设施失效导致的事故,防护方法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用安全设备等。

4. 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静电引起的火灾等。

电子行业工人长期处于电离辐射环境下,易受到辐射伤害。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辐射防护衣、使用防护眼镜等。

静电引起的火灾是由于静电积聚引起的火灾事故,防护方法包括加强静电消除设施、使用防静电材料等。

5. 农业行业:主要职业病:农药中毒、机械伤害等。

农业工人经常接触到农药,易受到农药中毒的危害。

防护方法包括正确使用农药、穿戴防护服装等。

机械伤害是由于农业机械操作不当导致的伤害,防护方法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穿戴安全防护装备等。

总结起来,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主要职业病及其防护措施,但有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适用于多个行业,如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控制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等。

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范本

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范本

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范本印刷行业是一项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行业,而机械化的操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印刷行业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下面是印刷行业常见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范本,供参考。

1. 尘肺病:印刷行业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尘肺病。

印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经常吸入这些粉尘会引发尘肺病,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

为了预防尘肺病,应从源头上控制粉尘的产生,包括清除印刷机上的粉尘积聚、使用有效的排风设备等。

同时,工人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等。

2. 职业性听力损伤:印刷行业的噪音污染比较严重,长期处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容易引发职业性听力损伤。

为了预防职业性听力损伤,应加强对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醒他们注意保护听力。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噪音控制措施,比如隔音设备、降噪耳塞等。

3. 化学物品中毒:印刷行业使用的墨水、溶剂等化学物品含有有毒物质,长时间暴露在化学物品中容易引发中毒。

为了预防中毒,应加强印刷液品质的控制,选择无毒性低的产品。

同时,工作现场应配备充足的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工人接触化学物品时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4. 切割伤:印刷行业操作的机器设备使用刀片、刻刀等锋利器具,不慎操作容易导致切割伤。

为了预防切割伤,应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刀片的锋利度。

在操作机器时应注意切勿使用手指直接接触刀口,尽量采取使用专业工具或手套等防护装备的方式。

5. 肌肉骨骼疾病:长时间重复性的印刷动作容易导致肌肉骨骼负担过重,引发肌肉骨骼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为了预防肌肉骨骼疾病,应实施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合理调整工作姿态,避免过度疲劳。

同时,提供适宜的座椅和工作台,提供必要的休息时间和体育锻炼机会。

6. 热应激和中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容易引发热应激和中暑。

为了预防热应激和中暑,应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如加强工作现场的通风,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印刷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范本

印刷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范本

印刷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范本印刷行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工作人员容易受到职业病的危害。

在这里,我将为您提供一个关于印刷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范本的详细介绍。

一、印刷行业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和特点1. 机械性损伤印刷工作中,常常需要对机器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存在机械伤害的风险。

包括手指夹伤、切割伤、挤压伤等。

特点是发生频率高、伤害严重。

2. 化学性危害印刷行业常用的油墨、溶剂等化学品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损害性。

长期暴露于这些有害气体中,可能引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

3. 物理性危害印刷行业的一些工作环境存在噪音、振动和静电等物理性危害因素。

长期受到这些因素的刺激,会导致听力损害、运动系统疾病等。

4. 生物性危害印刷行业的一些工作环境可能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污染,长期接触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5. 辐射性危害印刷行业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可能会产生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等,长期暴露在这些辐射中,容易引发辐射性疾病。

二、印刷行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 机械安全防护(1)机械设备的保护罩、防护装置应完好无损,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解除或规避安全装置。

(2)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靴、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3)对于定期巡检和保养的机械设备,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相应的维护记录。

2. 化学品安全管理(1)印刷厂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油墨、溶剂等化学品,并妥善保管。

(2)严禁私拉乱接电源,严格使用防爆电器设备。

(3)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操作流程、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要求操作人员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4)对于有挥发性的有害化学品,要进行合理的通风设施的设计,保证操作场所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3. 物理因素防护(1)在工作场所设置低噪音、低振动的设备,减少噪音、振动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2)根据静电危害的特点,采取适当的防静电措施,如设立接地装置,使用防静电服装等。

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

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

印刷行业常见职业危害以预防印刷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及机械设备的行业,因此存在一些职业危害。

以下是印刷行业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方法:1. 化学物质危害:印刷涂料、溶剂、油墨等化学物质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苯、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脏等都有一定损害。

预防方法:- 合理使用和储存化学品,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

- 戴合适的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噪音危害:印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预防方法:- 在噪音源处设置隔音设备。

- 工作现场应符合国家噪音标准。

- 工人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 尘埃危害: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纸屑、墨粉、粉尘等会引起工作环境的粉尘污染,对工人的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危害。

预防方法:- 定期清理印刷机设备和工作场所,确保无尘环境。

- 配备合适的防护面具、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工人的尘肺病病例。

4. 机械设备伤害:印刷行业广泛使用各类机械设备,如切纸机、印刷机等,操作不慎可能造成手指夹伤、断指等伤害。

预防方法:-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 配备安全防护装置,如切纸机上安装断电装置,一旦发现手指进入刀口,立即停机。

-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安全可靠。

5. 超负荷工作及工作强度大:印刷行业常常存在工期紧张、工作量大的情况,导致工人疲劳、压力大,容易引发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方法:-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时,避免超负荷工作。

- 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提供休息和休假机会。

- 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培训,帮助工人管理压力。

6. 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监视电脑屏幕:印刷行业工作大部分都需要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容易导致颈椎病、眼疲劳等问题。

印刷生产安全危险因素

印刷生产安全危险因素

印刷生产安全危险因素印刷生产是一项涉及多种工艺和设备的复杂工作,同时也伴随着许多安全危险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印刷生产安全危险因素:1. 机械伤害:印刷生产中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例如印刷机、裁切机等,这些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切割、挤压、旋转等危险部件。

工作人员不正确操作或者疏忽大意时可能会发生机械伤害。

2. 化学危害: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油墨、溶剂等化学物质,可能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和蒸汽。

如果工人没有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3. 火灾危险:印刷生产中使用的油墨和溶剂易燃,当与火源或高温接触时容易引发火灾。

此外,机器设备的电气线路也可能存在电火灾危险。

4. 误触电危险:印刷设备的电气线路可能暴露在工作环境中,如果工人不正确操作或者触摸带有电流的零件,有可能会发生电击事故。

5. 高处坠落:印刷设备中的一些部件需要进行维护和清理,这可能需要工人攀爬到较高的位置。

如果没有正确的安全措施,工人可能会从高处坠落,导致严重伤害。

6. 职业病危害:长时间接触强烈噪音和长时间连续的重复动作可能导致工人患上职业性听力损害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为了确保印刷生产过程的安全,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并且能够正确遵守相关工作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

2.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安全眼镜、手套、耳塞、安全鞋等,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免受危险因素的伤害。

3. 建立紧急预案:制定并演练火灾、化学泄漏等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确保工人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4. 定期维护设备:确保印刷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减少机械故障和事故发生的风险。

5. 加强通风设施: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中有害气体和蒸汽得到有效清除。

6. 控制火源和电气风险:及时修复电器线路故障,严格控制火源,定期进行火灾安全培训。

7. 提供安全警示标识:在印刷生产现场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识,以提醒工人注意危险区域和注意事项。

印刷业的主要危害及其预防方法(三篇)

印刷业的主要危害及其预防方法(三篇)

印刷业的主要危害及其预防方法印刷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和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环境污染,以及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等。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健康,印刷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讨论印刷业的主要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印刷业的主要危害1. 化学危害:印刷业中使用了许多化学物质,如油墨、溶剂、化学染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油墨和溶剂中的有机溶剂可能会导致皮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中毒。

2. 噪音危害:在印刷业中,印刷机和其他设备会产生噪音。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对工人的听力造成损害。

3. 机械伤害:印刷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切纸机、压印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或没有进行保养,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受伤,例如手指夹伤或刀片割伤。

4. 尘埃危害:在印刷过程中,纸张和其他材料会产生大量的尘埃。

长期吸入这些尘埃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5. 心理压力:印刷业具有高度的工作压力和时间压力,特别是在高峰期。

高强度的工作和不断的时间压力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焦虑、抑郁甚至心理疾病。

二、印刷业的预防措施1. 使用安全的化学物质:印刷业应该使用无害或低毒的油墨、溶剂和化学染料。

工作人员需要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面罩和护目镜,以防止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化学物质。

2. 控制噪音:印刷设备应该安装隔音设备,以减少噪音的产生。

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耳塞或耳罩来保护听力。

3. 保持机械设备的安全和维护:机械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避免意外伤害。

操作人员应该接受足够的培训,了解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4. 控制尘埃:印刷设备和工作区域应该配置排风系统和过滤器,以减少尘埃的产生和扩散。

工作人员应该佩戴合适的口罩,避免吸入尘埃。

5. 提供心理支持:印刷业应该关注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咨询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
素及防护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印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印刷行业是目前职业病多发的行业之一。

印刷行业中的诸多生产环节,从油墨的调制、印刷、洗板、切纸、钉书等环节均可产生多种职业病有害因素,例如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的危害,印刷机械造成的噪声危害或身体损伤等。

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的印刷行业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印刷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机械伤害
印刷行业使用机械代替人手,机械的使用节省了人力,但机械本身却潜在种种危害。

如果使用不正确,会酿成意外,导致工人肢体受损,甚至死亡。

平台印刷机可能造成的伤害:较易发生工人身体被移动中的印刷板夹住。

往复式印版必须要有防护装置。

这种装置最好与印刷机的传动装置互锁。

油墨辊和输送臂都应该加上护罩。

在对印刷机进行加油润滑等保养工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和挂上警告牌,然后才进行维修保养。

压印机自动走纸的压印机通常没有防护装置因此工人需特别注意防护。

手工走纸的压印机则须安装安全解扣装置,以防万一工人的手放在正在闭合的压版之间时,压印机的离合器可以自动脱开机器立即停止。

安全解扣装置必须正确调整,并妥善保养。

切纸机切纸机是印刷工业所用机器中最危险的机器之一,极易发生工人手臂、手指等部位被切的事故。

现代化的切纸机一般都装有电眼式护罩。

它的操作原理是一条或多条光线在操作员与机械危险部份之空间处形成屏幕,当人体触及危险区域时,光线会被手臂遮断,连锁装置启动切纸刀等机件,便会立刻
停止运作。

订书机书本订装一般可分为数个工序:书蕊配贴、缝合或黏合、修整及包封面。

其中,订书机须加上安全装置;黏合机一般附有圆锯,须装设护罩;同时,盛装黏结剂的罐子会散发出气味难闻的蒸汽,需要安排局部抽风系统排走,防止工友吸入体内。

二、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则主要有特异性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两种,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就是特异性作用的一种。

一般听力损伤要经历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听力障碍等阶段。

长时间接触较强的噪声先会感觉耳鸣、听力下降,但离开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可完全恢复。

之后会出现听力下降明显,需要十几小时甚至二十几小时才能恢复。

这时,如果继续接触噪声形成不能完全恢复或不能恢复的听力障碍,就是噪声性耳聋。

另外,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很多人还会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疲倦、乏力、心情烦躁、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消化不良等;也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比如,女性有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

人对噪声的最大容忍程度约为120至140分贝。

我国现行有关噪声的规定:在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噪声水平不能超过 85分贝。

但有研究表明,若要保障工人的正常听觉,每天8小时工作期间,工人听到的噪声最好不超过80分贝及16千赫——印刷机台的操作工人对此应该深有体会。

三、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
印刷行业,特别是彩印,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油墨、溶剂和各种重金属。

油墨——印刷油墨含多种化学品,经常使用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虽然这些有机溶剂干燥后绝大部分都会挥发掉,但挥发前的溶剂,和挥发后的残留部分,仍会危害人体。

尤其是上墨面积较大、墨层较厚的印刷品,残留的溶剂也较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有毒物质会污染空气、损害人们的健康。

另一个大问题在于油墨中的颜料。

这些颜料颗粒很细小,吸附能力很强,其中含有铅、铬、镉、汞等重金属元素,均具有一定毒性。

当人体内的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精神障碍、噩梦、失眠、头痛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者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

铅还可通过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损伤。

铅毒对儿童智力有较大影响。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中毒者早期常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晚期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白血病。

确诊慢性苯中毒的体检方法有二:血常规检验法;骨髓象检查。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中毒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肌肉偶尔跳动、手足发凉及指端出汗、感觉异常(如下肢有蚁走感、电感)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行走困难、肌肉萎缩。

专门检查项目为神经肌电图。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印刷行业较易出现的急性中毒,是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三氯乙烯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全身性疾病。

少数接触者出现严重的变应性皮肤疾患。

接触反应: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三氯乙烯后出现头昏、头痛、乏力、颜面潮红、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等表现,一般在脱离接触后 24 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轻度中毒可有:心悸、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轻度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嗜睡状态或朦胧状态)、三叉神经
损害和轻度肝或肾损害等。

重度中毒:中毒者出现谵妄状态或昏迷、有两对以上脑神经损害和度肝或肾功能损害。

接触高浓度、大剂量三氯乙烯时,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而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发生心室纤颤而猝死。

由于三氯乙烯中毒有时潜伏期较长,一旦出现接触反应,必须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以防病情发展。

汽油中毒——印刷行业中较易出现接触汽油蒸气或液体导致全身性中毒的案例。

急性中毒者以神经或精神症状为主,而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慢性中毒者主要表现的症状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悸、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重症者会出现:脑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能力丧失等;精神病(类精神分裂症);周围神经病所致肢体瘫痪。

因此,凡从事汽油作业工人均应
进行就业前体检,汽油作业工人每 1~2 年应体检一次,包括内科、神经及皮肤检查,疑有周围神经病者应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

职业禁忌——各种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或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皮肤疾病或手掌角化;妇女妊娠哺乳期应暂时脱离接触。

根据调资料分析,发生职业性慢性溶剂汽油中毒的工龄一般在 15 年以上。

但因个体差异、空气中汽油浓度、生产环境及个人防护等情况不同,发病工龄可以较短。

预防措施:
虽然印刷行业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但采取适当和严格的措施,能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1) 安装完善的通风排毒防护设备。

为了降低清洗剂的挥发力度,车间内温度不能太高,应安装空调保持恒温。

在使用清洗剂的过程中,尽量盖好盖子,防止挥发。

沾有清洗剂的布碎要妥善处理,尽可能减少它的挥发度。

(2) 尽量使用低毒和无毒的清洗剂代替天那水、白电油、洗板水等。

(3) 印刷工人自己要加强安全自我防护。

在进厂前,参加职业性健康体检,避免工伤和职业病。

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掌握预防职业中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印刷工人在有毒有害作业岗位工作时,坚持佩戴手套和有效的防毒口罩,使用口罩时如有不适,及时向厂方反应,要求更换。

不直接用手接触化学品。

对清洗剂避免嗅闻。

(5) 不在车间饮水和进食,不把生活用具放在车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加班。

(6) 开机生产过程中,要保持戴好耳塞。

开机前先检查各保险关卡是否正常。

来自: 职业卫生评价()
详细出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