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建设中的光纤配线
如何建设接入层光缆网络

如何建设接入层光缆网络随着宽带多媒体业务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已越来越广泛运用于接入网络中。
过去,光缆网络主要是满足传输网络建设需求,接入层光缆需求较少,少量的接入层光缆一般直接从汇聚节点拉出。
随着近年来数据光纤和用户光纤需求的迅速增加,电信运营商在接入层光缆的建设量也随之急剧增加。
如何建设接入层光缆网络,已成为业界广泛讨论的课题。
一、接入层光缆建设原则根据网络分层原则,我们将本地网光缆分为中继层和接入层,接入层光缆是指从本地局用局站到用户设备终端之间的光缆,接入层光缆又分为主干层光缆和配线层光缆。
接入层光缆是各电信运营商重点建设的基础资源,总体上要从网络投资控制、安全性、可扩展性、结构清晰等几方面进行组织建设。
1.适度超前、分步实施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同时快速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
同时由于接入层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接入技术日新月异,在充分考虑投资成本的情况下,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接入层光缆网络规划,并按照规划分步实施。
---(学电脑)2.分层建设根据网络结构清晰的要求,接入层光缆要分为主干层光缆和配线层光缆进行建设。
主干层包括主干层光缆和光交接节点设备,配线层包括配线层光缆、光分配节点和用户终端设施。
主干层光缆建设要根据规划保持相对稳定,配线层光缆建设要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快的特点,要满足这些要求和特点就需分层建设。
3.拓扑结构选择光纤接入层主要有星型、线型和环型三种基本结构。
主干层光缆原则上采用环形拓扑结构,主要是因为用户业务接入的汇集层所承载的业务都需要提供环形保护或双路由保护。
对于农村等业务非密集区,光缆路由不具备成环条件的,主干光缆拓扑可以考虑暂不成环。
配线层光缆主要受成本和路由限制,难于成环组网,常采用树型或星型结构。
对部分需要较高安全性的业务,可以采用环形结构或双路由保护。
根据配线区域内用户及业务分布情况、安全性要求、客观地理条件等因素,灵活采用多个光分配点与单光交接点组网,或多个光分配点通过双光交接点组网的拓扑结构。
接入光缆网的规划方法及场景分析

500 4.08 16700
1000 3.49 24300
3000 2.42 35100
6000 1.92 44200
10000 1.62 52400
– 根据统计分析,直线距离是线路路由长度0.68倍
OLT规划原则
• OLT的规划原则 – OLT节点应定位于汇聚以上网络节点,而不是作为接入设备使用。因此, 对于不同的OLT布局方案,即使整体投资相差不大,也应尽量集中设置 OLT节点。对于OLT节点的布局规划,在同等条件下,应更倾向于OLT集 中部署方案。 – OLT节点部署不应高于现有一般机楼,避免出现大量占用中继光缆纤芯的 情况;也不应低于干光节点,避免出现反向占用主干纤芯,导致纤芯方 向混乱的情况。 – OLT节点应选择机房条件好、管道路由丰富的现有一般机楼或综合接入机 房,原则上不应为OLT节点新建机房。 – 城市地区OLT节点应主要部署在现有的一般机楼。当一般机楼覆盖范围较 大时,可考虑OLT节点下移。下移的OLT节点FTTH终局容量应根据用户 密度覆盖2-4公里,终局容量在2-5万之间。对于用户密度较低的区域(如 城乡结合部),OLT规划容量最低不得低于1万用户。 – 农村地区应依托现有一般机楼、支局所部署OLT节点。由于农村用户分布 以点线形式分布为主,组网方式以FTTB/N为主,OLT节点的覆盖范围应 按照PON系统的最大传送距离进行规划。
主要内容
• 接入光缆网及ODN网层次划分 • 接入光缆网规划思路和原则 – OLT节点规划原则 – 光交接节点规划原则 – 主干光缆结构及配纤原则 • 几种常用的场景分析及新产品介绍
用户光节点规划原则
• 用户光节点定义 – 用户建筑物内的光交接设施,需要单独一条小芯数光缆的 末端光节点 • 用户光节点规划原则:每个建筑物规划为一个用户光节点 – 对于FTTH/O模式,每栋楼算作一个用户光节点(采用分 散分光方式时,多个分光器算作一个用户光节点) – 对于非PON接入用户(如重要政企客户、3G基站等), 每个客户算作一个用户光节点 – 用户光节点的性质
ST、SC、FC、LC光纤接头区别

ST、SC、FC、LC光纤接头区别ST、SC、FC光纤接头是早期不同企业开发形成的标准,使用效果一样,各有优缺点。
ST、SC连接器接头常用于一般网络。
ST头插入后旋转半周有一卡口固定,缺点是容易折断;SC连接头直接插拔,使用很方便,缺点是容易掉出来;FC连接头一般电信网络采用,有一螺帽拧到适配器上,优点是牢靠、防灰尘,缺点是安装时间稍长。
MTRJ 型光纤跳线由两个高精度塑胶成型的连接器和光缆组成。
连接器外部件为精密塑胶件,包含推拉式插拔卡紧机构。
适用于在电信和数据网络系统中的室内应用。
光纤接口连接器的种类光纤连接器,也就是接入光模块的光纤接头,也有好多种,且相互之间不可以互用。
不是经常接触光纤的人可能会误以为GBIC和SFP模块的光纤连接器是同一种,其实不是的。
SFP模块接LC光纤连接器,而GBIC接的是SC光纤光纤连接器。
下面对网络工程中几种常用的光纤连接器进行详细的说明:①FC型光纤连接器: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
一般在ODF侧采用(配线架上用的最多)②SC型光纤连接器:连接GBIC光模块的连接器,它的外壳呈矩形,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须旋转。
(路由器交换机上用的最多)③ST型光纤连接器:常用于光纤配线架,外壳呈圆形,紧固方式为螺丝扣。
(对于10Base-F连接来说,连接器通常是ST类型。
常用于光纤配线架)④LC型光纤连接器:连接SFP模块的连接器,它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RJ)闩锁机理制成。
(路由器常用)⑤MT-RJ:收发一体的方形光纤连接器,一头双纤收发一体常见的几种光纤线光纤接口大全各种光纤接口类型介绍光纤接头FC 圆型带螺纹(配线架上用的最多)ST 卡接式圆型SC 卡接式方型(路由器交换机上用的最多)PC 微球面研磨抛光APC 呈8度角并做微球面研磨抛光MT-RJ 方型,一头双纤收发一体( 华为8850上有用)光纤模块:一般都支持热插拔,GBIC Giga Bit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使用的光纤接口多为SC或ST型SFP 小型封装GBIC,使用的光纤为LC型使用的光纤:单模: L ,波长1310 单模长距LH 波长1310,1550多模:SM 波长850SX/LH表示可以使用单模或多模光纤在表示尾纤接头的标注中,我们常能见到“FC/PC”,“SC/PC”等,其含义如下λ“/”前面部分表示尾纤的连接器型号λ“SC”接头是标准方型接头,采用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不容易氧化优点。
光纤宽带接入网建设的浅析

接入 网 的 发展 与建 设 直接 关 系到 通信 、 的拓 展 、运 营 I 菁 服务 质量 、 网路 建设 投 资 和 宽带 网的实 现 【前 . ^ 的建 j 接
柏
辉
设 已 向从 铜 缆 向光 纤 模拟 向数 字 化 、 , 从 宽 书化 、 能 化趋 势 智
发 展
光 纤 宽 带接 入 网络 结构 和 选 择
由于 目前 I I D 术 成 熟 有 源 双 星 型结 掏 l C技 如匿 : 现 在 l 在 用户 密度 较大 区域 ( 商业 区 、 宅小 区 ) 住 得到 采用
无 源 双 星 型 结 构 所 采 用 的 P N技 术 不 仅 兼 顾 刮 现 在 投 资 O
c s me s c n mia a a i t , t e e itd ut o r e o o c c p bl y l i h xse
人 网的配 线 和 引 人线 , 因此 大 楼
综 合 布 线 也 应 纳人 接 人 网 建设
1 .单 一 星 型 网 络 结 构
分利用现有 的铜轴 电缆 和双绞线 ,结合 光 纤
媒 质来 实现宽带接入 网。 主题 词 : 光 纤 宽带接 八 网 网络结构 光
坪/ N轴 混合 网 不对称敷 字用户线
Ab t a : sr d T e t lt r o o t a a C S h sn c u e f p i l C e S c n t r n l d s sn l — t r d u l— tr i - ewo k i cu e i ge sa o b e sa n cu i g c ie n p s ;e n rn , w i l d n a t a d a s ̄ a d i g v , hl e te in sr c u e n l d s i g + b i i g h r g tu t r i cu e rn ul n d c b i g n r g + s r la i a l a d i n n t +e dn a C n ie n os r g di
有线通信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应用分析

有线通信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应用分析1. 引言1.1 光纤接入网的定义光纤接入网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通过光纤传输技术实现用户接入到互联网或其他网络的通信系统。
光纤接入网将光纤引入用户家庭或企业建筑内部,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服务。
相比传统的铜线或同轴电缆,光纤接入网具有更大的带宽、更低的传输损耗和更长的传输距离。
光纤接入网可以实现高清晰的视频通话、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和快速的网络连接速度,是现代有线通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光纤接入网已经成为未来有线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
通过光纤接入网,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体验,推动了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
1.2 光纤接入网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70年代,光纤技术开始进入通信领域,而光纤接入网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关注。
最初,光纤接入网主要用于长途通信,其高带宽和低损耗的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传输媒介。
由于成本昂贵和技术不够成熟,光纤接入网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光纤接入网开始在通信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电信运营商开始大规模建设光纤接入网,以取代传统的铜线网络,提供更高质量和更稳定的通信服务。
光纤接入网不仅在电话通信领域得到应用,还广泛用于宽带互联网接入和电视信号传输等方面。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需求的增加,光纤接入网逐渐成为主流通信方式。
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光纤网络建设的投入,推动光纤接入网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
光纤接入网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其在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有线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光纤接入网的技术原理、组成部分、应用场景及优势进行综合研究,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和认识光纤接入网的相关知识。
也旨在总结光纤接入网技术在宽带传输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为未来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光纤配线系统如何支持多家运营商接入

光纤配线系统如何支持多家运营商接入2012-10-11 09:30:56近年来,随着我国光纤宽带网络的逐步部署,覆盖率和接入速率都有所提高,在“宽带中国”战略背景下,各大电信运营商目前也都在积极推动“最后一公里”光纤宽带接入工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光纤接入技术和普及率仍有一定差距,普及率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目前的宽带接入服务与用户对高速度低价格的心理预期还有差距,而且在新建楼宇、住宅宽带接入存在排他性,用户常常失去选择运营商服务的权利。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电信配套设施属于业主共同所有,只有业主委员会才可以决定哪家运营商的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鼓励民间资本开展接入网业务试点和用户驻地网业务,促进宽带发展。
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手段,保障企业实现平等接入,用户实现自由选择,推动提高宽带性价比”。
国家政策面也在大力支持光纤带宽的普及。
最近更是进一步明确引入民营资本建设最后一公里,从而避免运营商的重复建设以及网络垄断。
驻地网(驻地网是指通过标准化的用户网络接口接入公用电信网的用户网络设施)的建设和接入必须避免用户被运营商垄断,应引入竞争,提高驻地网资源的配置效率,让用户具有自由选择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的权利和手段。
驻地网的建设应该明确电信运营商、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或其他驻地网运营商公司之间权责的界定,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多家运营商同时接入的工作。
本文就多家运营商共享光纤接入网在技术层面上展开讨论。
作为光纤驻地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光纤配线系统在网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纤配线系统包括ODF架(适用于机房环境),光缆交接箱(适用于室外),壁挂式光缆交接箱(适用于楼道)。
而目前国内驻地网的光纤化进程,主要依靠以上的光纤配线产品对线路进行分配管理。
多运营商的接入,从根本上说,就是将从不同运营商引入的光纤与来自用户的入户光纤进行一个交叉连接的管理。
接入网--pon技术

接入网--pon技术接入网-PON技术中国电信维护岗位技能认证教材编写小组编制目录第1章 PON拓扑结构 (5)1.1基本拓扑结构 (5)1.2性能比较 (6)第2章 PON的双向传输技术 (8)2. 1 光时分多址(OTDMA) (8)2. 2光波分多址(OWDMA) (8)2. 3光码分多址(OCDMA) (9)2. 4光副载波多址(OSCMA) (9)第3章 PON的双向复用技术 (10)3.1光波分复用(OWDM)技术 (10)3.2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 (11)3.3光码分复用(OCDM)技术 (11)3.4光频分复用(OFDM)技术 (11)3.5光副载波复用(OSCM)技术 (11)3.6光空分复用(OSDM)技术 (12)3.7时间压缩复用(TCM)技术 (12)第4章 PON功能结构 (13)4.1光线路终端(OLT)的功能结构 (13)4.2光网络单元(ONU)的功能结构 (13)4.3光配线网(ODN)的功能结构 (13)4.4操作管理维护功能 (14)4.5光接入网(OAN)基本性能 (14)第5章 PON技术应用 (15)5.1 PON组网应用 (15)5.2 波分复用PON技术应用 (15)5.3 10G PON技术应用 (16)5.4 EPON技术特点及网络结构 (18)5.5 EPON传输原理及帧结构 (20)5.6 EPON光路波长分配 (21)5.7 EPON关键技术 (21)第6章 GPON技术 (24)6.1 两大PON技术:GPON和EPON (24)6.2 GPON与EPON的比较 (24)6.3 为什么选择GPON (26)6.4 GPON网络基本性能参数 (27)6.5 GPON标准协议 (28)6.6 GPON原理 (29)6.7 GPON的基本协议概念- T-CONT (29)6.8 GPON的基本协议概念-DBA (32)6.9 GPON的基本协议概念-Gemport (36)6.10 GPON的基本协议概念-流 (37)6.11 GPON的基本协议概念-Flow control (38)6.12 GPON中的QOS处理 (40)6.13 GPON网络保护方式 (41)第1章 PON拓扑结构1.1基本拓扑结构光接入网(OAN)的拓扑结构取决于光配线网(ODN)的结构。
宽带接入技术(第四章 光纤接入技术)

– 有源节点与PON的结合
FTTH系统架构–PON
(A-PON,E-PON,G-PON)
Usually 10-20 km OLT
// // // // //
//
//
ONU
Optical splitter 1x16 (1x2, 1x8) 1x32 (1x4, 1x8)
//
FTTH系统架构–PON
1550 nm broadcast (if used) 1490 nm data
// // //
(A-PON,E-PON,G-PON)
//
//
//
//
1310 nm data
PON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在光接入网(OAN)中,若光配线网(ODN) 全部由无源器件组成,不包括任何有源节 点,则这种光接入网就是PON。 OLT为光线路终端,它为ODN提供网络接 口并连至一个或多个ODN。 ODN为光配线网,它为OLT和ONU提供传 输手段。 ONU为光网络单元,它为OAN提供用户侧 接口并和ODN相连。
4.2
PON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在光纤用户网的研究中,为了满足用户 对于网络灵活性的要求,1987年英国电信公 司的研究人员最早提出了PON的概念。
由于ATM技术发展及其作为标准传递模式 的地位,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把ATM技术运用 到PON的可能性,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 APON的建议。
本文由tracysherry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4章 光纤接入技术
王 晖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入网建设中的光纤配线
由于光纤接入网在国内只是在近几年才得到大规模应用推广,电信运营商普遍感到比较缺乏光纤接入网的建设经验。
光纤接入网要逐步实现全光化已成为各运营商的共识。
作好配线层光缆建设的规划关系到光纤接入网的网络建设运营成本和将来的效益,建设者在选择传输技术的同时,必须同样注意的建设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作好光纤的配线。
光纤配线在光纤接入网中的位置
光纤配线主要完成光纤进局后光纤的连接和终接后单芯光纤到各光通信设备中光路的连接与分配,以及光缆分纤配线(线路调度)。
光纤配线产品可完成光缆的固定、分纤缓冲、环绕预留、夹持定位、接地保护、固定接头保护以及光纤的分配、组合、调度等。
目前光纤接入网的传输系统,基本上不直接提供大量的100M Ethernet接口,因此,实际上是采用共缆分纤的光纤直连方式实现100Mb/s的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的大量使用,对配线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常见的配线产品有: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箱、光缆分线箱等。
光纤配线架是用于外线光缆与光通信设备的连接,并具有外线光缆的固定、分纤缓冲、熔接、接地保护以及光纤的分配、组合、调度等功能的现代通信设备。
光缆交接箱是用于光纤接入网中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节点处的接口设备,可以实现光纤的熔接、分配以及调度等功能,可采用落地和架空安装方式。
光缆分线箱是用于光纤环路终端的配线分线设备,可以提供光纤的熔接、终端、配线及分线功能。
目前有一种基于光纤级的交叉连接(FXC),可以理解为具有交叉能力的光配线架(ODF),或称为智能光配线架,是OXC的初级阶段,有一定市场需求,缺点是设备本身独立组网能力差。
光缆配线系统的最新进展
光纤数字综合配线架
光纤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电缆配线和光纤配线的比例在不断改变,光纤配线逐渐取代电缆配线。
光纤数字综合配线架将数字配线架和光纤配线架合为一体,具有光纤配线和数字配线综合功能,各自的容量可以由用户确定,所以它非常适合光纤化进程的灵活性要求。
智能型光纤配线架(IODF)
智能型光纤配线架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光传输及测试技术于一体,并与传统的ODF 架完美结合的高技术系统。
主要通过各种智能化模块实时采集所监测光纤的光功率变化值,并上报各级网管中心。
当发现告警时迅速发出告警信息,及时准确排除光缆线路故障,从而有效地压缩了障碍历时;同时,也可以预报传输系统物理线路的故障隐患,通过统计分析光缆性能,为管
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具体体现如下:
1.具有光功率计的功能,可以监测传输系统的收光功率值,可反映光功率的变化,定位故障光缆段。
2.直观反映传输系统的光功率状况,及时发出声光告警,及早发现光缆物理线路的故障隐患,变被动维护为主动维护。
3.具有传输资源的管理功能,提供机房设备包括IODF架上各端子及相应路由的全面管理。
由武汉邮科院研制生产的“密集波分复用环境下的光配线架”,除具备常规光配线架所有功能外还具备对光接点的功率监测与显示功能;此外,这种新型ODF还提供与本地光通信设备网管系统的标准接口,可以在网管系统上设置光路由地址表。
南京普天开发的集中监控系统和工频电流监测系统,使配线架的任何故障都处于监视之中,甚至在出现故障时具有呼叫BP机的功能。
为了更智能化地管理配线架,配合智能化配线架的应用,某些厂商还开发了更多的系统管理软件,能够让用户对每条链路进行设置,确定该链路在发生变化时是否发出SNMP告警或呼叫,确保接收至关重要的链路告警。
这些系统管理软件甚至实现记录集合点、管理配线架到配线架布线、光纤配线架和光缆以及网络交换设备的整体功能。
光纤端接技术的进步
光纤端接技术的发展(比如熔接技术取代压接技术)使得光纤在布线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因而光纤配线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现场免熔接技术可使平均每芯光纤端接小于1分钟,而采用免打线快接式配线架可降低工具成本和维护成本。
采用了这些新技术,接线板,设备架以及跳接箱都可以设计成允许固有线路的改进以及最少的线路交叉,并且容易利用每一个独立部件,适于测试、便于设备的移动、增加和改变。
基于PCB的配线技术
随着光接口技术的发展,业界已逐渐确立在电气PCB(印制电路板)上实现光配线技术、光印制线路板技术、光表面安装技术以及光、光器件和电器件同一的模块化设计、安装技术,这样一来,提高了配线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避免了人工配线对工艺要求高和容易降低线路质量的问题。
带状光缆的使用
主干光缆的纤芯只要在各光交接箱终端并配线,就可以方便灵活地组网,但过多的光纤跳接可能引起线路指标劣化以及增大投资。
为保证纤芯的灵活调度和保护投资,在工程实施中可将主干光缆纤芯带规划为共享纤芯、独享纤芯和直通纤芯3种类型并分别使用纤芯带,这样配线起来就非常方便,维护也简单。
OADM和OXC
目前,光纤接入网大多通过光纤配线架来实现到城域网的接入,这种手工配置方式在大规模
的光传送网中,严重影响了业务的指配时间、对网络业务模式和故障的响应时间,增大了运营开销;虽然解决了对带宽的需求,但它没有发挥出光复用技术的联网优势。
实现光网络自动重新配置,自动建立光通道连接、缩短业务的指配时间、加快故障响应时间、建立等级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增值服务,是接入光网络的发展目标。
随着DWDM逐渐向网络边缘的推进,有朝一日,接入网也将逐步采用以波长为单位进行上下路和交叉连接的光分插复用设备(OADM)和光交叉连接设备(OXC),实现光交换和光路由,光纤配线设备的功能将融合到OADM和OXC中并最终被取代。
光缆配线方式的选用
总原则
光缆路由的选择以及芯数的取定都要以城市整体发展建设规划为指导、以业务需求预测和用户分布为基础来进行。
光纤接入网的网络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配线方式的选择。
受接入节点的业务类别、范围大小、节点位置远近以及区域经济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光纤接入网的网络结构会有所不同;所以,接入网的建设一般是先建设主干光缆网,确定主干网络的网络结构,然后根据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发展配线网。
有业务需求时才建设配线网络,并就近接入主干网。
业务预测的准确性对光缆规划的可操作性影响较大。
但由于光缆的服务年限较长,而业务预测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因此在进行用户光缆线路网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用户光缆线路配线法,以达到预期目的。
在选择用户光缆配线法时还应考虑主干光缆的长期稳定性、配线光缆的灵活性,以及整体网络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配线系统的选择需考虑中远期需求,保证能够灵活方便地上下光纤,这样将来业务发展时可采用增加模块的方式扩容容量。
选用策略
在用户分散和需求稳定的区域,或对要求保密性较强的专线用户,可考虑采用直接配线法。
例如,在用户光缆线路网建设初期,因光缆价格高、高速宽带业务需求量小且用户分散等原因,目标局至远端节点可采用直接配线法进行小范围内的用户光缆线路网建设。
另外,电话系统在今后长时间内仍是有效的通信工具,电话业务量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比较稳定的;这时设计由交换局至各建筑物干线采用光缆直接配线方式具有布线方式简单、经济的优势。
在用户数相对不稳定的地域,或用户较少、用户所在地相对较为分散时采用部分复接配线,可以提高配线光缆芯线利用率和节省投资。
在用户发展缓慢、密度均匀的地区,可以采用补助配线。
为了提高配线网的灵活性和通融性,应推广交接配线方式。
环型交接配线法无论在通融性还是可靠性方面都是较好的,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择。
这种网络结构主要在大中城市业务量发展较快、种类繁多、用户密集,可组成含多个局(所)的环型接入网结构中使用。
在城市郊区或小城镇,由于用户密度较低,业务种类简单,在接入网建设的初期,用户业务需求暂时不太明朗,很难作出准确的业务预测,大规模的光缆网络建设可能会使投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发挥效益,因此可对确有业务需求的用户以及适宜光纤接入的地区采用光纤到大楼、
光纤到小区的方式进行建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自愈环的方式提高网路的安全性。
这种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基本不划分主干和配线光缆,而是根据明确的用户需求决定光缆的路由和芯数。
因此初期宜采用星型或树型结构,待以后业务和用户发展起来时再逐步建立环型混合网。
受环境和安装因素影响,接入网配线直接关系到网络的稳定性,因而,配线问题成为增强网络强壮性的重要问题。
随着光接入网的大规模建设,光缆配线问题越来越引起建设者的重视。
从提高通融性、使用率、稳定性出发,光纤接入网建设中主推固定配线区的交接配线法。
同时,要根据需要综合采用各种配线技术,提高接入网的整体效益;例如,交接区内允许分纤设备复接有利于发挥原有光纤的作用或解决急需。
随着光纤接入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光纤配线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应跟踪光纤配线系统的新发展,适时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配线系统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以利于接入网向全光网络、光配线向光交叉连接的平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