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笔记
08史前考古笔记

第一章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Array第一节与人类起源有关的古猿类化石的发现一、云南开远小龙潭古猿牙齿化石的发现1956-1957年,在云南开远县小龙潭第三纪褐煤层里,两次共发现10猿类,定名为森林古猿开远种。
小龙潭1957腊玛古猿。
上新世的早期,距今约800万年。
二、云南禄丰腊玛古猿头盖骨化石的发现也是目前国内外已知同类标本中最完整的一个。
寻找早期人类祖先的化石和进行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三、湖北建始龙骨洞南方古猿牙齿化石的发现1970年在湖北建始县高坪龙骨洞发现,中。
发现者分辨出有3颗下臼齿,认为与南方古猿纤细型较接近,此外,还在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各收集到1颗下臼齿,目前统称为南方古猿类的化石,大量发现于东非和南非地区,情况复杂,时代持续也相当长,已知从上新世到早更新世,距今大约500—100的一些进步类型可能是或接近于第一阶段的人类。
还有待于更多的发现。
第二节西侯度文化一、石器共发现石制品32砸击和碰砧3尖状器只发现1件,层位与其他石器相同。
这种石器还见于丁村、匼河、蓝田等地,二、哺乳动物化石动物化石除鲤、鳖和鸵鸟外,还有22灭属占47%,绝灭种占100%,属早更新世的动物群。
三、年代据古地磁断代初步测定,年代距今180万年,一、元谋人化石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位于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人相似而又有一定差异,可作为我国首次发现的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
其后,在1967.1971~1975年多次进行了考察和发掘,土层位哺乳动物里,总共发现了几件石器、大量炭屑和29种哺乳动物化石等。
二、石器地层里的石制品7件,其中有石英岩打制较好的4地表,采集到三角型尖状器等10件石制品。
炭屑分布在上下厚约3有两处,与周围黏土的界限清楚。
炭屑常与哺乳动物化石并存。
三、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多为食草类,草本植物的孢粉百分比含量较大(占40%)谱所反映的气候与植物生态环境,当时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环境。
考古笔记_精品文档

考古笔记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活动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现、发掘和研究古代遗址、遗物、文字等,来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
考古学家通过对考古现象的解读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生活方式、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中国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相关研究成果。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考古学发源地——西周文化遗址的发现。
西周是中国历史的一段重要时期,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宫殿遗址,这就是著名的殷墟,也被称为殷墟晚期遗址。
殷墟的发现给我们展示了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为研究西周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中华文明有关的重要考古发现。
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境内,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作,其中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雕塑和经卷等珍贵文物。
这些壁画和雕塑受到了印度和波斯等地文化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此外,还有一处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发源地。
秦始皇陵规模巨大,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坑。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军事壮举。
这些兵马俑以逼真的姿势和精细的工艺闻名于世,为研究秦朝军事制度和军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除了这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考古遗址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考古发现值得我们关注。
例如,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代蜀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成吉思汗陵和吐鲁番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蒙古帝国和西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考研笔记--考古学通论

考研笔记--考古学通论一、概述:《考古学通论》是英国考古学家马丁·卡阿·乔恩斯(Martin Carver)所著的一本介绍考古学基本常识的入门读物。
本书内容广泛,涵盖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同时还探讨了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考古学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二、主要内容:1.考古学的定义和重要性考古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学问,在研究中考古学家通过发掘遗迹,检测、描述、分析和解释物质遗迹和其他信息,以重构历史过程和文化形态。
考古学是人类学、历史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是了解过去文化、制度、习俗、生态等方面的重要渠道。
2.考古学发展史为了了解人类的过去历史,人们很早就开始进行类似考古学的活动。
普遍认为,考古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历史学家赫罗多德和提修司。
但是,考古学真正成为独立的学问是在19世纪,此时考古学家开始将历史背景与具体遗址联系起来研究,并整理出了一套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考古学的基本方法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勘探、发掘、观察和分析。
勘探和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通过勘探和发掘可以寻找和发现遗迹,从而得到更多的信息。
观察是对遗迹进行详细、系统、科学地描述和测量,以获得更多的数据。
分析是考古学家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学术的理论和方法对遗迹进行分析和解读,最终重构过去文化的面貌。
4.考古学的理论考古学的理论包括了很多学科的理论体系,如考古学家的墓葬理论、历史学的文化演化理论、人类学的文化相对主义等。
这些理论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过去的文化、社会、习俗和制度。
最重要的是,考古学的理论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能生搬硬套。
5.考古学和文化保护考古学不仅是了解过去的渠道,还承担着文化保护的责任。
发掘遗迹必须尊重遗址环境,确保遗址的整体性和原有格局不受到破坏。
考古学家还需要根据遗址、遗物的特征和使用情况,决定如何保护和展示。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验笔记整理)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研笔记整理)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第二章——秦始皇陵第三章——秦代官吏与平民墓葬第四章——秦各项统一措施第五章——汉代都城第六章——秦汉地方城邑与长城第七章——汉代帝陵与王侯大墓第八章——汉代官吏与平民墓第九章——秦汉时期农业第十章——秦汉时期工商业第十一章——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和铭刻第十二章——秦汉时期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第十三章——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及同周边地区的联系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秦都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约15km的窑店一带,南临渭河水,北依咸阳塬。
秦孝公十三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秦惠文王时期,对咸阳城宫室进行了扩建,后直至秦统一全国前,秦咸阳城从渭河北岸向渭河以南发展,最终形成了秦都咸阳的渭北咸阳城与“渭南”宫室苑囿的格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秦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已开展40多年,已发现战国时代中晚期秦代大量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址和墓地,以咸阳塬上今聂家沟至姬家沟之间的遗址最为密集,宫殿建筑遗址群周围大显墙垣遗存,推断这里应为秦咸阳宫殿遗址,以宫殿建筑遗址群为中心,在其西部发现有制陶、冶铸等官府手工业遗址,东部可能为“兰池”及“兰池宫”遗址所在地,西南部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部发现发掘了大批秦墓,西北部和远郊东南部分布有帝陵区。
宫城城址内发现有西北区、中区和东北区共7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属战国中晚期至秦代,位于亲都咸阳遗址中部地势较高的咸阳塬上。
秦咸阳宫发掘的一、二、三号三处大型建筑遗址中,出土遗物主要包括砖、瓦、瓦当、丝绸等。
“渭南”有秦国的南宫(甘泉宫)、章台、诸庙、阿房宫、上林苑等建筑,其建设始于战国晚。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说明,秦咸阳城的宫殿区安排在都城的高亢之地,宫城宫殿区居东西居中位置,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邻近渭水;秦都咸阳置南宫、北宫是就其方位而言,南、北宫建筑功能不同,秦北宫当为秦咸阳城之王宫或皇宫,亦秦咸阳宫,为都城之宫城,大朝正殿所在,一直作为秦咸阳城的政治中枢,渭南甘泉宫即为南宫,秦王政上台后,甘泉宫取代了作为外交活动场所的章台,并安排太后居住,使之成为太后之宫,因此甘泉宫与咸阳宫才有南、北宫之称,异于西汉长安城的两宫制,秦代都城“两宫制”是初期中央集权封建帝国都城的布局特点之一。
北大考古学导论笔记

考古学导论笔记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的语源与定义二、考古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三、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古学”:如《后汉书》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等。
欧阳修《集古录》十卷。
吕大临著《考古图》十卷。
宋徽宗主编《宣和博古图》“金石学”ARCHEOLOGY希腊文“Αρχαιολογíα”,由“áρχαīоs”和“λóγοs”二字构成,狄奥尼修斯写了一部罗马史,名字就叫《罗马考古》antiquaty 苏联《考古学通论》(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认为:“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人类的过去”。
后来夏鼐的定义也很流行,夏鼐(1984):“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
以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6)说:“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严文明将考古学的定义表达为“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
简单来说,考古学就是利用实物遗存来研究过去历史的一门学问。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的历程一、考古学的萌芽二、近代考古学的发生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1.1845年德贝郡古墓发掘2路易斯安那土墩墓(1850画)误为1784年杰斐逊发掘3.谢里曼(1840年)发掘特洛伊4。
罗塞塔石碑180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uolaSautuola 5.乌尔城兹格拉特神庙(3000BC)1919-1924发掘6。
1879西班牙Saut之女发现7.汤姆森在丹麦国家博物馆(1846),此前(1836)发表“北方古物指南”8.惠勒1944发掘印度南部9。
卡特发掘图坦卡门墓(1922)1、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等外国人在中国的探险。
2、中国政府聘用外国学者或中外合作发掘,包仰韶和周口店。
考古学导论学习笔记

考古学导论学习笔记在学习考古学导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
考古学,它不仅仅是对古老遗迹和文物的发掘,更是对人类过去的追溯和解读,是连接现代与古代的桥梁。
考古学的定义和范畴是我们首先接触到的重要内容。
简单来说,考古学是通过对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进行研究,以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
这些实物资料包罗万象,从古老的建筑遗址、墓葬,到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器皿、装饰品等等。
其范畴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漫长历史时期,地域上则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田野考古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
这就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考古工作者们小心翼翼地在遗址上进行挖掘、测量、记录。
每一层土壤、每一件文物的出土位置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地层的分析,可以判断出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而对文物的细致观察和研究,则能揭示出当时的生产技术、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除了田野考古,还有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比如碳十四测年法、树木年轮测定法等,为确定文物和遗址的年代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考古学中,文物的分类和研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文物按照材质可以分为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等;按照用途则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礼仪用品等。
对于每一类文物,都需要从形制、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比如,一件陶器的形状和装饰风格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交流情况;而青铜器上的铭文,则可能记录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历史学为考古学提供了背景和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考古发现的意义;人类学让我们了解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结构,从而更好地解读古代社会;地质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则为考古学提供了测定年代和分析环境的方法。
可以说,考古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交叉、相互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考古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填补历史的空白,还原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还能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我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
![我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591e75a1c7aa00b52acbe4.png)
中国考古学通论参考书目: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大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1984年出版)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考古学概论》结构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汉考古第五章: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
《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
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
Archaeology.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笔记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考古学概论》结构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
《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
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
Archaeology.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考古学概论》结构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
《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
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
Archaeology.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我们认为夏鼐先生的表述是准确的。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1、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遗存、文物),是物质的遗存。
这是考古学与狭义的历史学的最大区别。
狭义的历史学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而考古学主要研究的是实物资料。
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犹如车的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2、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的特点: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应该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地加工的。
如果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是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的。
如:石块、古脊椎动物(二)文物知识: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可称为遗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物”,翻译成英文是“Cultural Relics”。
1、文物的定义: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一切有形的物质遗存。
2、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必须具备的条件:(1)受保护的文物必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具体到文物个体,不一定同时具备三方面的价值,但必须具备某一方面的价值。
历史价值:指对研究、认识历史具有帮助。
如西周的青铜器利簋,记载了周武王克商的时间(“武王克商,惟甲子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延安窑洞毛主席故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陕北的艰苦卓越的岁月,是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的一页。
如:西周利簋艺术价值: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如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中“马踏飞燕”青铜雕塑,天马行空,极富想象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中国古代精美的陶瓷器、青铜器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如商代早期郑州商代遗址中发现的原始瓷片,把中国瓷器产生的历史由东汉提前到商代。
1986年甘肃天水市郊放马滩西汉文景时期古墓中发现古纸,纸上绘有地图,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张实例,纠正了《后汉书》关于造纸术起源于东汉宦官蔡伦的误记,把中国造纸起源提前200年。
这些都具有科学价值。
文物价值的大小是决定文物等级或是否属于文物的重要方面。
(2)受保护的文物必须具有代表性。
我国土地辽阔,历史悠久,因此文物众多,而我国的财力有限,只能根据我们的国力,(忍痛割爱)在众多文物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保护。
如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经重点发掘的遗址有几十处之多,但国家重点保护,在遗址上建博物馆的也只有半坡、大河村等几处,大多数遗址在考古活动后进行了回填。
郑州西山古城遗址,属仰韶文化晚期,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城址,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已经回填。
即使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由于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这些文物有的也受到一定的损害。
如南京六朝古墓,巩义北宋皇陵,都在田野农田之内,损害相当厉害。
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似乎是一对矛盾,怎样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郑州商城遗址城墙的损坏,徐州东汉采石厂的损毁. 为经济建设的发展只好以损害文物为代价。
但文物是不可再生,损坏了就不可再恢复了。
在文物保护方面我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认识观念和经费的投入。
(3)受保护的文物必须具有广泛性。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应当是我国各时代、各民族、各地区和各个领域的代表性文物,要具有广泛性。
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尊重、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物保护。
3、文物(遗存)的分类与分级管理:(1)文物的分类:文物(遗存)通常可分为可移动文物(遗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遗迹)两大类。
可移动文物(遗物)指形体较小而可以移动的遗存,如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和装饰品等器物;不可移动文物(遗迹)指形体较大而固定而不可移动的遗存,如宫殿、住宅、寺庙、作坊、矿井、都市、城堡、坟墓等建筑和设施。
(2)文物的分级管理:①可移动的文物,称馆藏文物,收藏保存在博物馆、纪念馆和科研机构中,分珍贵文物与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一、二、三级文物。
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 一级文物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二级文物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三级文物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
凡属一、二级藏品的文物均为珍贵文物,三级藏品中需定为珍贵文物的,应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一级文物:一、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及其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二、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三、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四、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著名起义领袖的代表性文物.五、反映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六、反映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代表性文物.七、反映历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历代著名工匠的代表性文物.八、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宗教信仰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九、中国古旧图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善本.十、反映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和杰出领袖人物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的代表性文物.十一、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及其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领袖人物、著名烈士的代表性文物. 十二、反映有关中国各党派、团体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爱国侨胞及其它社会知名人士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十三、其它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内外代表性文物 .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供参考)一、玉器——时代确切,质地优良,遗存稀少,在艺术上和工艺上有特色或有研究价值的;有确切出土地点款识或其他重要特征,可作为断代标准的;具有明显地方特点能代表一个地区或作坊的;能反映某一时代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有关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代表作.二、陶器——能代表某一文化类型,其造型特殊,器形完整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标准的;三彩中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而器形完整的.三、瓷器——时代确切,遗存稀少,在艺术上或工艺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有年款或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标准的;造型、纹饰、釉色等能反映时代独创风格和浓郁民族色彩的;有文献记载的名瓷、历代著名窑别的代表作;元、明、清时期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民窑瓷;著名工匠的代表作.四、铜器——造型、纹饰精美,能代表一个时期工艺铸造技术水平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依据;铭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书法艺术优美;传世稀少并在工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的.五、金银器——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工艺水平高超,造型或纹饰十分精美的.六、石刻砖瓦——时代较早,有代表性的石刻;刻有年款或物主铭记可作为断代依据的造像碑;能直接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神态生动、造型优美的石雕;技法精巧、内容丰富的画像石;有重要史料价值或艺术价值的碑刻墓志;文字或纹饰精美、历史价值重大的砖瓦.七、书法绘画——元代以前比较完整的书画;唐以前艺术水平较高、首尾齐全有年款的写本;宋以前经卷中有作者或纪年且书法水平较高的;宋、元时代有名款或虽无名款而艺术水平极高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历代名人手迹;明清以来重要艺术流派或著名画家的精品。
八、甲骨--所记内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龟甲、兽骨完整的;所刻文字精美或具有特点,对甲骨能起断代作用的.九、符牌印章——文字精美、质料珍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很高艺术价值的玺印、封泥和符牌;明、清篆刻中主要流派或主要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历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印章.十、货币——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且存世数量极少的或成套的货币以及钱范和钞版;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民政权发行的货币中的珍品.十一、牙雕——时代确切、遗存稀少,在雕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典型反映民族工艺特点和工艺发展史的;各个时期著名工匠或艺术家的代表作.十二、竹雕——时代确切,在竹雕工艺史上有独特风格或特征的;款识准确,可作为断代标准的;制作精巧、工艺水平极高的;著名工匠或艺术家的代表作.十三、漆器——款识准确,遗存稀少,能代表某一历史时期典型漆工艺品种的;造型、纹饰、雕工、色调、工艺水平高而完整无缺的;著名工匠的代表作.十四、珐琅——款识准确,遗存稀少,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造型、纹饰、釉色、掐丝等工艺水平高而又完好的.十五、织绣——遗存稀少,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早期实物或实物印痕;时代较早,有准确的纪年及产地的;基本保持原色能代表一个历史时代工艺技术水平的;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历代名人使用、保存下来的精品;著名工艺家的代表作十六、古籍善本——宋、金、元旧刻;宋、元旧抄;明及明以前稿本和著名学者或藏书家抄本;明、清著名学者或藏书家批校题跋;及明刻、清抄中内容、版本、印刷技术上有特色或具有其他特点的稿本.十七、碑帖拓本——元代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整张拓片和罕见的拓本;早期初拓精本、多字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传极少的清代或近代拓本.十八、武器——在重要战役(包括起义中)使用的、具有重要历史情节、数量稀少的武器;能代表一个历史阶段军械水平的武器;历代名人使用过的武器十九、宣传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或由中共中央、地方党政组织印发、内容重要、数量稀少的传单、标语、宣传画、捷报、号外等.二十、证物——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政策,数量稀少,与各地区、各党派团体有直接关系,具有特殊历史情节的旗帜、印章、证件等.二十一、文件——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文件原件;重要文件原件不存在的存世稀少的早期翻印件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早期翻印件;反映各党派团体的有关重要会议,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件.二十二、名人遗物——已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各党派团体领导人、著名爱国侨胞、社会知名人士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手稿、信札、题词、题字、签署件;或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生活用品.注:二、三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可依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类推.②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型与分级保护:A、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型:包括:1、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2、石窟寺、3、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4、石刻及其它、5、古遗址、6、古墓葬等六类;B、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划分为:a、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c、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公布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批共234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