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原理习题

合集下载

电视原理复习题()

电视原理复习题()

一、选择题1、色温是(D)A、光源的温度B、光线的温度C、表示光源的冷热D、表示光源的谱分布2、彩色三要素中包括(B)A、蓝基色B、亮度C、品红色D、照度3、用RGB计色制表示单色光时有负的色系数,这是因为(D)A、这样的单色光不存在B、这样的单色光饱和度太高C、这样的单色光不能由RGB三基色配出来D、这样的单色光要由负系数对应基色的补色配出来4、水平扫描的有效时间的比例可以由(C)反映。

A、行频B、场频C、行逆程系数D、场逆程系数5、均衡脉冲的作用是(B)A、保证场同步期内有行同步B、保证场同步起点的一致C、保证同步信号的电平D、保证场同步的个数6、关于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以下哪一点是错的(C)A、隔行扫描一帧内的扫描行数是整数B、逐行扫描一帧内的扫描行数是整数C、相同场频时,二者带宽相同D、隔行扫描可以节省带宽7、下面的(D)与实现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的兼容无关A、频谱交错B、大面积着色原理C、恒定亮度原理D、三基色原理8、PAL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与NTSC彩色电视制式的色同步信号(D)A、相同B、U分量不同C、V分量不同D、完全不同9、从彩色的处理方式来看,(A)制式的色度信号分辩率最高A、NTSCB、PALC、SECAMD、都差不多10、NTSC彩色电视制式中副载频选择的要求不包括(B)A、实现频谱交错B、减少视频带宽C、尽量在视频较高频率端D、保证色度带宽不超出视频上限11、色同步信号的位置在(C)A、行同步脉冲上B、行消隐信号的前沿C、行消隐信号的后沿D、场消隐信号的后沿12、关于平衡调幅以下哪一种是正确的(C)A、平衡调幅中有载频分量B、平衡调幅波的极性由载频决定C、平衡调幅利于节省功率D、平衡调幅可以用包络检波解调13、彩电色度通道中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的分离采用的是(B)方式。

A、幅度分离B、时间分离C、相位分离D、频率分离14、彩电中行输出变压器的作用是(D)。

A、为显像管提供工作电压B、为小信号供电电路提供直流电压C、为ABL电路、行AFC电路提供控制信号D、A和B和C15、彩电高频头(高频调谐器)的输出信号是(B)。

调频电视基础知识复习题20180703

调频电视基础知识复习题20180703

调频电视复习题一、填空题1、调幅波的最大调制指数是1,调频波的最大调制指数是2500。

2、调频频偏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我国规定,调频广播的最大频偏是±75KH z,电视伴音的最大频偏是±50KHz。

3、我国在调频广播中规定调频预加重时间常数是τ=50μs。

4、我国规定调幅波每个频道的频率间隔是9khz,调频广播的频率间是200khz。

5、VHF和UHF在调频电视中的频率范围和所属频道划分如下:VHF:调频广播频率范围是87—108MHz。

UHF:电视13—68频道频率范围是470——958MHz。

7、在调频广播中,采取预加重的目的是提高调制信号高频段信杂比。

8、地面模拟电视广播方式是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传送到电视发射机,通过将图像信号进行残留边带调幅和将伴音信号进行调频后合成一个电视频道承载在载波信号上,放大后经馈线送到天线发射无线电波。

9、目前国际上采纳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有欧洲DVB-T(数字视频广播)、美国 ATSC (高级电视制式)、日本ISDB-T(综合业务数字广播)、中国DTMB(数字地面多媒体广播),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采用的调制方式是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带宽是 8MHz 。

10、与模拟发射系统相比,数字发射系统有许多不同。

例如:发射机的输出功率定义,模拟发射机的标称功率为图像峰值功率,数字发射机的标称功率为图像平均功率。

11、数字电视中采用的关键技术有信源编码技术、传输复用技术、信道编码技术、调制。

12、信道编码的目的提高传输信号在信道中的抗干扰能力。

13、提高带肩比有两种方法:功率回退和非线性校正。

目前主要采用非线性校正来提高功放线性指标。

14、影响数字电视最终接收效果的直接指标是误码率BER 。

15、尽管较差的BER 表示信号品质较差,但BER指标只具有参考价值,并不完全表征网络设备状况,问题可能是由瞬间干扰或突发噪声引起。

16、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三个过程是:抽样、量化、编码。

《广播电视概论》习题与答案

《广播电视概论》习题与答案

《广播电视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广播电视: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大众传播媒介。

2. 电视台:是制作和播放电视节目的机构,包括新闻、教育、娱乐等多种类型的节目。

3. 广播电台:是制作和播放广播节目的机构,包括新闻、音乐、故事等多种类型的节目。

4. 电视信号: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的电视图像和声音信息。

5. 广播信号: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的广播声音信息。

二、填空题1. 广播电视是利用____和____两种技术手段,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网络向广大地区或特定受众传送声音和图像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

答案:无线电技术;电视技术2. 我国第一家电视台——____于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答案: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3.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能够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引导舆论。

答案: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4. 数字音频广播(DAB)与传统的模拟调频广播相比,具有____、____、____等优点。

答案: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频道资源利用率高5.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我国广播电视必须坚持____、____、____的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答案:党性原则;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广播电视的特点?A. 广泛性B. 即时性C. 选择性D. 互动性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电视信号的类型?A. 模拟信号B. 数字信号C. 音频信号D. 视频信号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广播节目的类型?A. 新闻B. 音乐C. 电影D. 体育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电视节目的类型?A. 新闻B. 电视剧C. 广告D. 体育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A. 地面波B. 卫星波C. 有线电视D. 光纤波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广播电视的功能包括哪些?()A. 新闻传播B. 文化教育C. 娱乐休闲D. 商业广告E. 政治宣传答案:ABCDE2.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包括哪些?()A. 地面波B. 卫星波C. 有线电视D. 光纤波E. 无线电波答案:ABCDE3. 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包括哪些?()A. 前期策划B. 拍摄录制C. 后期编辑D. 播出E. 销售答案:ABCD4. 广播节目的制作过程包括哪些?()A. 选题策划B. 录音制作C. 后期编辑D. 播出E. 销售答案:ABCD5.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A. 新闻传播B. 文化教育C. 娱乐休闲D. 商业广告E. 政治宣传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只有地面波。

功能原理练习题

功能原理练习题

功能原理练习题功能原理是指某一事物或者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它是对事物或系统内部运作机制的解释,通过了解功能原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些功能原理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对各种功能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1. 电视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电视遥控器通过红外线技术实现与电视之间的通信。

遥控器通过按键输入发送红外信号,电视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码,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换台、调节音量等。

电视遥控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信号发送和接收、解码和执行。

2. 手机中的加速度计是如何工作的?手机中的加速度计是一种微电机,在三个轴向上具有微小的质量块。

当手机发生加速度变化时,质量块也会受力产生微小位移。

加速度计通过检测质量块的位移来测量手机的加速度。

这种技术在游戏、导航和运动追踪等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请解释一下汽车刹车系统的原理。

汽车刹车系统是通过刹车踏板对制动器施加力来减速或停车的。

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液会通过刹车管路传递至各个轮子的制动器。

制动器中的制动片夹紧刹车盘,摩擦力使车轮减速或停止旋转。

刹车系统的原理基于液压传动和摩擦制动的工作原理。

4. 请解释一下空调的工作原理。

空调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结为制冷和加热两个过程。

制冷过程中,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室内热量,然后被压缩机压缩送至冷凝器,通过散热的方式将热量释放到室外。

加热过程中,制冷剂通过改变流动方向,吸热、压缩释放热量,从而将热量传递到室内。

空调的工作原理借助制冷剂在不同状态下吸热和释热的特性实现空调效果。

5. 解释一下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

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是指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数字系统来处理和存储数据。

二进制数字系统只使用两个符号0和1,通过对0和1的组合表示各种数据和指令。

计算机内部的逻辑电路是基于二进制的操作和处理原理而设计的,这种原理使计算机能以高速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

通过以上功能原理练习题,我们对电视遥控器、手机加速度计、汽车刹车系统、空调和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10数字电视复习题(含答案)

2010数字电视复习题(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1.像素;像素: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一个像素通常被视为图像的最小的完整采样。

图象帧;图像帧——就是影像动画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

一帧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帧就形成动画。

扫描通过电子束、无线电波等的左右移动在屏幕上显示出画面或图形Ds即耦合电荷设备(CCDs),它是一种特殊半导体器件,上面有很多一样的感光元件,每个感光元件叫一个像素3.逐行扫描它是指显示屏显示图像进行扫描时,从屏幕左上角的第一行开始逐行进行,每一帧图像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整个图像扫描一次完成。

4.隔行扫描隔行扫描就是每一帧被分割为两场,每一场包含了一帧中所有的奇数扫描行或者偶数扫描行,通常是先扫描奇数行得到第一场,然后扫描偶数行得到第二场。

奇数场;5.偶数场。

视频采用两个交换显示的垂直扫描场构成每一帧画面,这叫做交错扫描场。

交错视频的帧由两个场构成,其中一个扫描帧的全部奇数场,称为奇场或上场;另一个扫描帧的全部偶数场,称为偶场或下场。

6.单色光单色光,单一频率(或波长)的光。

不能产生色散。

7.复合光。

光线中包含不同频率的光,则为复合光。

8.谱色光按频率和颜色综合考虑可分为谱色光(Spectrum Color)和非谱色光。

谱色光主要是指波长从780nm到380nm,而颜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各种单色光。

9.绝对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的物体,是一种理想的模型10.色温,和被测辐射色度相同的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

11. C 光源:A光源加另一组特定的戴维斯-吉伯逊液体滤光器(C型D-G液体滤光器),以产生相关色温6774K的辐射,光色相当于有云的天空光。

12.D光源即模拟典型日光的标准照明体D65,目前CIE还没有推荐相应的标准光源。

现在研制的三种模拟D65人造光源分别为:带滤光器的高压氙弧灯、带滤光器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色温大约为6504K。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1. 什么是电视?电视是一种通过电子技术将声音和图像传输到接收设备上的传播媒介。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娱乐和其他活动中的电子设备。

2. 电视是如何工作的?电视的工作原理涉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输入设备、传输设备和接收设备。

相关信号从输入设备(如摄像机或电视信号源)传输到发送器,发送器将信号转化为高频电磁波并传输到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中的电视机将电磁波转化为可视的图像和可听的声音。

3. 输入设备是什么?输入设备是能够把声音和图像转变为电子信号的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摄像机、麦克风和其他外部设备。

4. 传输设备是什么?传输设备是通过传输电磁波将输入设备生成的信号传送到接收设备的设备。

常见的传输设备包括电视信号发送器和电磁波传输介质,如卫星、无线电波或有线电缆。

5. 接收设备是什么?接收设备是能够接收传输设备传来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图像和可听声音的设备。

电视机是最常见的接收设备。

6. 电视的图像是如何生成的?电视的图像是通过将连续的静态图像(称为帧)以高速播放来实现的。

电视机通过扫描一系列的水平线来构建图像,分别将每一行的像素逐一点亮,从而形成完整的图像。

7. 电视的声音是如何生成的?电视的声音是通过电视机内部的扬声器或外部声音系统来生成的。

音频信号被接收设备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信号。

8. 电视的显示技术有哪些?目前常见的电视显示技术包括液晶显示技术(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等离子技术等。

每种技术都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9. 电视信号是如何被传输的?电视信号可以通过各种介质传输,如有线电缆、无线电波或卫星。

不同的传输方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号质量和传输距离。

10. 电视在信息传播和娱乐方面的作用是什么?电视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还是一种重要的娱乐工具。

通过电视,人们可以观看新闻、体育比赛、电影、纪录片等不同类型的节目,丰富自己的知识并获得娱乐享受。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第二章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电视传像基本原理要点分析2.1 假设某电视系统扫描参数为Z=9行时,取α=0.2,β=1/9,画出隔行扫描光栅形成图。

要与行场扫描电流波形图相对应。

解:本题是针对传统的CRT显示器扫描光栅形成而言的,它的电子束在屏幕上的扫描轨迹与其在偏转线圈中通入的扫描电流密切相关。

而新型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屏等则不在此列。

当Z=9时,在隔行扫描中,每场为4.5行。

因为α=0.2 为简单计,设T H=1S T Ht=0.8S T Hr=0.2S T F=9S T V=4.5S 。

又因为β=1/9 则T Vr=0.5S T Vt=4S画出两场行、场扫描波形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行、场扫描波形图根据上述波形图中的时间关系,可分别画出第一场、第二场、及隔行扫描光栅图,如图二、三、四所示。

应注意以下几点:1. 行扫描正程轨迹是一条由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的直线,而行扫描逆程轨迹则是一条由右上向左下略微倾斜的直线。

因为α=0.2 因此,在行扫描正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若为4的话,则在行扫描逆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为1。

画图时要注意此比例。

2. 第一场正程结束时,行扫描刚好完成4行的扫描,因此其逆程应从屏幕的左下角开始。

由于场扫描逆程期是0.5s,行扫描正程有0.8s,,因此在场扫描逆程期只进行完第5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5/8,如图一中aa’。

画图时要注意第一场逆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上方水平方向上的5/8处。

如图二中A’点所示。

图中,行逆程轨迹用黑虚线表示,场逆程轨迹用红虚线表示。

3. 第二场正程从第5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5/8处开始,如图三中A’点,而第二场正程结束点应是第9行正程的5/8处,图一中b点。

画图时要注意第二场正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下方水平方向上的5/8处,如图三中B点。

4. 第二场逆程期间包含了第9行(时间上的行)正程剩余的3/8(0.3s)及其逆程。

电视机原理复习题

电视机原理复习题
A.无光栅 B.有光栅无图像 C.水平一条亮线 D.垂直—条亮线
三、判断题
行输出电路出现故障后将会引起无光栅现象。( X )
2、行、场消隐信号分别出现在行、场扫描的正程期间。( X )
3、同步分离电路出现故障后,会造成行、场不同步现象。( T )
4、电视机中 AGC 电路的作用就是使中放和高放级的增益始终保持不变。( X )
A.场扫描电路 B.伴音电路 C.开关电源 D. A与C
2、某电视机出现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故障原因是( B )。
A.电源 B.高频头 C.行扫描电路 D.显像管及附属电路
3、电视机图象中放AFT移相电路对38MHz信号的相移量是( C )。
A:180度; B:270度; C:90度; D:45度;
16、在电视机中放幅频特性曲线中,需要吸收的两个频率点是( D )。
A.30 MHz/31.5 MHz B.31.5 MHz/38 MHz C.38 MHz/39.5 MHz D.30 MHz/39.5 MHz
17、某电视机出现“三无”现象,与此故障有关的电路是( A )。
A.电源 B.高频头 C.伴音电路 D.解码器
13、我国目前采用的图像中频为 38 MHZ 。
14、电视视频信号中的消隐信号电平应处于 75% 高度上。
15、我国电视频道中VHF频段包含 12 个频道。
16、显像管内部结构中,发射电子束的是 电子枪 。
17、在电视机中,对第二伴音信号的解调方式为 包络解调 。
11、一台电视机出现开机烧保险现象,故障的可能原因是( B )。
A.消磁电阻开路 B.电源整流管短路 C.行输出短路 D.电源启动电阻开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电磁辐射与可见光的范围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

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

有些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的电磁波。

2. 光源(本身发光)、景物(吸收和反射光)和主观:人眼的视觉效果的关系。

自然界的不同景物,在日光照射下,由于反射了可见光谱中的不同成分而吸收其余部分,从而引起人眼的不同彩色的感觉。

一般来讲,某一景物的彩色,是该景物在特定光源照射下所反射的一定可见光谱成分,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效果。

3. 标准白光源有几种?NTSC制和PAL制采用的标准白光源是什么?标准光源A,标准光源C,E白。

NTSC和PAL制式采用的是C白。

4. 何谓视觉光谱光效率?把任意波长光的光谱光效能与Km之比称为光谱光效率。

5. 人眼的明视觉和暗视觉的含义明视觉过程主要是有锥体细胞完成的,它既产生明暗感觉又产生彩色感觉。

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度时,就只有杆体细胞起作用,于是人眼分辨不出光谱中各种颜色,结果使整个光谱带只反映明暗程度不同的灰色带。

6. 彩色三要素是什么?色调,亮度,饱和度。

7. 眼睛的视觉范围是多少,对比度的概念是什么?在适当的平均亮度下,能分辨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为1000:1,在平均亮度很低时,这个比值只有10:1。

对比度:C=Lmax/Lmin8. 什么是人眼的分辨力?人眼的分辨力是指人在观看景物人眼对景物细节的分辨能力。

9. 影响分辨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被观察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

(2)照明强度。

(3)景物相对对比度。

(4)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速度。

10. 人眼的视觉惰性与闪烁感觉当光消失后,视亮度也并不瞬时消失,而是按近似指数函数的规律逐渐减少。

人眼的这种特性称为视觉惰性。

如果人眼受周期性光脉冲照射,则当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会产生一明一暗的闪烁感觉。

11. 三基色原理如果适当选择3种基色,将它们按不同比例进行合成,就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彩色感觉,合成彩色的亮度由3个基色的亮度之和决定,而色度由3个基色分量的比例决定。

3个基色必须互相独立。

12. RGB计色制、RGB色度图以(R)、(G)、(B)为单位量,用配色方程进行彩色量度和计算的系统称为RGB计色制13. 分布色系数、相对色系数(表中的数值的理解)三色系数的相对值称为相对色系数.R G B(红、绿、蓝) 三种颜色的光量在某点素之颜色中所占的比例,叫三色系数.而三色系数ER、EG、EB 的总和为1. 分布色系数指,配出辐射功率为1瓦的谱色光所需要的[R],[G],[B]的数量14. XYZ计色制由于RGB色度图对有些颜色出现负坐标,即说明三基色系数中有的为负,这样就不能由相加混出所需颜色。

为此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另一种计色系统,即XYZ计色制。

XYZ计色制所选的三基色单位量分别为(X)、(Y)、(Z),它并不代表实际彩色,也不能通过物理三基色相混合而得到,只能由计算求得,故常称(X)、(Y)、(Z)为计算三基色。

15. 显像三基色为什么不能选择标准光谱的三基色[R]、[G]、[B]?其一是所选三基色在混色时,应获得尽可能多的彩色,即在色度图中,由显像三基色所构成的三角形尽可能大;另一方面基色的亮度应足够大。

第二章1.为什么要采用隔行扫描而不采用逐行扫描?早期生产的电视机场扫描频率只有50赫兹,如果不采用隔行扫描,会产生严重的图像闪烁,让人无法接受,采用隔行扫描两个方面产生对冲,让人感觉图像不闪烁。

2.隔行扫描的优缺点:隔行扫描的行扫描频率为逐行扫描时的一半,因而电视信号的频谱及传送该信号的信道带宽亦为逐行扫描的一半。

这样采用了隔行扫描后,在图像质量下降不多的情况下,信道利用率提高了一倍。

由于信道带宽的减小,使系统及设备的复杂性与成本也相应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早期的电视制式均采用隔行扫描的原因。

但隔行扫描也会带来许多缺点,如会产生行间闪烁效应、出现并行现象及出现垂直边沿锯齿化现象等不良效应。

3.为什么隔行扫描存在着视在并行?如果被传送图像中的运动物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足够大的速度分量,并且每经过一场时间运动物体刚好向下移动一行距离,则后一场传送的细节将与前一场相同。

所以当视线随运动物体移动时,看起来像是变成了一行。

4.为什么隔行扫描存在着锯齿化现象?当图像中的运动物体沿水平方向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垂直边沿因隔行分场传送,会发生在相邻场光栅中左右错开的“锯齿化”现象。

5.均衡脉冲的作用?为使频率提高后的行同步脉冲的平均电平不变,在脉冲间隔为H/2的情况下将脉冲的宽度减小为原来的1/2。

6.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图像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复合同步脉冲。

7.凯尔系数(有效行系数)垂直分辨率由电视制式的扫描线数决定.PAL制式表示1帧有效扫描线为625线,平均1个场有20线垂直消隐时间,因此,实际画面只出现585TVL(如图表).另外,由于CCTV采用的是逐行扫描方式,因此分辨率下降.其比例被称为凯尔系数,隔行扫描的实际分解力要乘上一个隔行扫描系数也就是凯尔系数8.恒亮度原理、高频混合原理和大面积着色原理重现图像的亮度就只由传送亮度信息的亮度信号决定。

在接收端所恢复的3个基色信号也就只包含较低的频率分量,它们的高频部分都用同一亮度信号的高频部分来补充。

从人眼对亮度细节和色调的分辨力不同出发,彩色电视系统在传送彩色景物时,可以只传送一个粗线条的彩色图像,并配以亮度细节。

9.黑白全电视信号的频谱第三章1.彩色电视信号为什么要采用(B-Y)、(R-Y)信号,而不采用R、G、B信号传输?选用色差信号的优点:(1)兼容效果好当选用Y、R-Y、B-Y三种信号时,Y仅代表被传送景物的亮度,而不含色度。

而且,当所传送的图像为黑白图片时,色差信号为零,因为任何黑白图片仅有亮度明暗的层次变化,因此它们的三基色信号总是相等的。

色差信号只表示色度不表示亮度,而且三色差信号对亮度的贡献为零。

所以,色差信号的失真不会影响亮度。

因此,黑白电视机只接收彩色电视台中的Y信号,其效果与收看黑白电视台的节目一样。

(2)能够实现恒定亮度原理所谓恒定亮度原理,是指被摄景物的亮度在传输系统是线性的前提下,均保持恒定,即与色差信号失真与否无关,只与亮度信号本身的大小有关。

(3)有利于高频混合由于传送亮度信号占有全部视频带宽0--6MHz,而传送色度信号只利用较窄的频带0--1.3MHz。

因此,电视接收机所恢复的三个基色信号就只包含较低的频率成分,反应在画面上,只表示出大面积的彩色轮廓;而图像彩色的细节,即高频成分则由亮度信号来补充。

这就是说,由亮度出显示出一幅高清晰度的黑白图像,再由色度信号在这幅黑白图像上进行大面积的低清晰度着色。

2.色同步信号的作用是什么?基本构成是什么?在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解调过程中,为了使解调端能通过同步检波正确的解出色差信号,调制端除送出色度副载波外,还要提供能反映被解调制副载波频率和相位信息的信号,以便解调端产生符合要求的基准副载波,这一信号称为色同步信号。

色同步信号由8~12 个周期的副载波组成3.U、V信号,I、Q信号,(B-Y)、(R-Y)信号的区别是什么?U=k1(B-Y),V=k2(R-Y)。

[QI]=[cos33 sin33-sin33 cos33][Uv];4.NTSC制为什么要用I、Q,而不采用(B-Y)、(R-Y)信号?由于色差信号的理论频带为1.5MHZ,如果色度信号以双边带方式传送,则对于每帧扫描525行、视频带宽为4.2MHZ 的制式来讲,亮度,色度信号的频带重叠过宽,相互干扰将很严重。

如果色度信号以不对称边带方式传送,则正交同步检波将不能完善的解调分离作用,从而造成两个解调色差信号之间的相互串扰。

为了避免这种串扰,有必要进一步压缩色差信号的频带。

5.如图在NTSC制中为什么U信号要旋转33°?因为在NTSC制式中,边带是不对称的。

6.解释I为什么要采用残边带传输?该调制方法既比双边带调制节省频谱,又比单边带易于解调7.彩色的副载频如何选择?选择1/2行频。

8.NTSC编、解码方框图9.为什么PAL制色度信号采用u(t)和v(t)信号,而不需要采用I(t)和Q(t)信号?PAL制由于克服了NTSC制的相位敏感性,允许以不对称边带方式传送色度信号,因此步采用Q,I色差信号。

10.叙述PAL制逐行倒相补偿相位失真原理。

当矢量逆时针旋转时,彩色变化的顺序是品-红-黄-绿-青-蓝-品。

现在如果将色度信号中的v分量倒相,则各个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彩色变化的顺序为品-蓝-青-绿-黄-红-品。

这两种情况下的彩色相序相反。

在发送端周期性地改变彩色相序而在接收端采用措施,就可以减少传输误差带来的影响11.画出PAL制逐行倒相色度信号的频谱结构。

12.PAL制色度信号的副载频为什么要取f sc= (n-1/4)f H的值?为了使Y信号频谱既与u信号频谱错开,又与v信号频谱错开,最好是将整数倍行频的Y频谱线插到u信号和v信号频谱线的中间。

13.PAL制副载波的如何选择?6.5MHz14.PAL制副载波为什么要加25Hz的偏置?这一措施对改善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的以场频为间隔的副频谱线之间的交错情况起重要作用,是进一步减少亮色相互干扰的有效措施。

15.画出PAL制副载波不加25Hz和加25Hz的干扰光点样图,并说明加25Hz后的效果。

16.为什么PAL制副载波加25Hz后能改善副载波对图像的干扰效果?加了25HZ偏置,由同一场光点连成的斜线的移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了。

由逐场向右移d/8变成了左移3d/8;由逐场向上移1行变为了逐场向下移3行。

于是,综合移动方向变成自右上方到左下方,而且移动速度加快了。

从主观效果来看,移动速度快的斜线结构的可见度比移动慢的低,因而25HZ偏置改善了兼容性。

17.为什么PAL制副载波要采用f sc=283.7516f H,而不采用f sc=283.75f H?加上了25HZ的偏置频率。

18.叙述PAL制色度信号分离的原理。

NTSC制的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频谱以最大间距错开,可以用简单的电路实现亮色分离。

下图是用一根延迟时间为TH 的延迟线构成的亮色分离电路。

由于亮度信号的主频谱是以行频为间隔的,因此进入色度通道的亮度信号为:式中m取m1至mn正整数求和,而m1fH至mnfH为色度通道范围,显然经延时后的亮度信号Yd(t)与延时前的亮度信号Y(t)相等,而延时后的色度信号ed(t)与延时前的色度信号ec(t)相位相反,即 Yd(t)=Y(t-TH)=Y(t) 而延时后的色度信号ed(t)=ec(t-TH) = -ec(t) 于是相减端 [Y(t)+ec(t)]-[Yd(t)+ed(t)]=2ec(t)相加端 [Y(t)+ec(t)]+[Yd(t)+ed(t)]=2Y(t)即相减端分离出色度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