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湖泊湿地的演变及恢复与保护浅析

合集下载

银川市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探析

银川市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探析
21 0 0年第 5期
宁夏农林科技
6 9
银 川市湿地 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探析
郭 淑 兰
( 川 市 湿地 管理 办公 室 , 夏 银 川 70 0 ) 银 宁 50 I
摘 要: 论述 了城 市湿 地 系统 的 重要 性 , 分析 了湖 泊湿 地 的 服 务 功 能 , 出 5条合 理 开 发 利 用湿 地 资 源 的建 议 。 提
低龄化 , 个体小型化 , 生物 多样性在减少 。 些地方将大量工农业 有
废 水 、 活 污 水 排入 湿地 , 湿地 成 为 废 水 的 承 泄 区 , 生 使 造成 水 质 变
湖泊湿地的水源一是汛期收集的雨水 ,这些径流有 7 .% 46 集中在
汛 期 涌入 湿地 , 果没 有 湿地 对 径 流 的 调 剂 削洪 功 能 , 给 银 川 如 将 平原 的生 态 安全 带来 威 胁 。二 是 通过 黄 河 补 水 。正 常 年份 平 水 期 较 长 , 贮 水 量 主 要服 务于 工 农 业 用 水 、 活 用 水和 生 态 用水 等 。 所 生
银 川 市 自古 有 “ 上 江 南 ” 美誉 , 有 “ 十 二 连 湖 ” 说 。 塞 的 具 七 之 现 有 湿 地 面积 47万 公 顷 之 多 , 泊 近 2 0块 。 湖 泊 湿 地 分 布 密 . 湖 0 度 之 大 、 围 之广 、 量之 多在 西 部 干旱 半 干 旱 地 区少 见 。 是 多 范 数 但 年 来 由于 环 境 污 染 、 目开 发 等 原 因 , 银 川 的 湿 地 资 源 遭 到 不 盲 使 同 程度 地 破 坏 , 因而 保 护 和 合理 开 发 湿 地 资 源 已 引起 广 泛 关 注 。
将湿地看作是 无用的荒地 , 以很少过问和管理 ; 所 还有的地方 当 需要扩 大耕地和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时 ,首先考虑的对象是湿地 ,

谈银川城市湿地退化特征及原因

谈银川城市湿地退化特征及原因
第4 0卷 第 2期
2 0 1 4 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 I ARCHI T EC T URE
Vo 1 . 4 0 No . 2
J a n . 2 01 4
・20 7・

园 林
・绿 化
・a i :  ̄l l : k ・
文章编号 : 1 0 0 9 பைடு நூலகம் 6 8 2 5 【 2 0 1 4 ) 0 2 ・ 0 2 0 7 — 0 3
退化的主要原 因, 对银 川城 市生态规划和“ 两宜城市 ” 建 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城市 湿地 , 退化特征 , 原 因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 1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湿地( We t l a n d s ) 作 为地球重要 的 自然生态 系统 之一 , 是 人类 银川湖沼资源的存在得益于黄河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必然性 。
. 3 演变规律 节分 明; 湿地斑块数量众多 , 分布呈湖群特征 ; 湿地分布差异性 大 , 1 银' i I I 有着两 千 多年 的黄 河水 灌溉 历 史 , 湖 沼 面积 也 曾达 到 生态功能明显 ; 生物多样性丰富 , 是鸟类水禽的重要迁徙路线 。 1 . 1 形 成原 因
谈 银 川 城 市 湿 地 退 化 特 征 及 原 因★



陈 宙 颖
7 5 0 0 2 1 )
(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宁夏 银川
要: 为 了研 究银 川城 市湿地退 化特 征 , 详细分析 了银川城市 湿地 的形成 原 因, 分 布特点 , 演变规 律 , 探 讨 了导致 银J I l 城 市湿地
l 6万 h m 。新 中国成立初期 , 由于大量 的建 设排 水沟 渠 , 许多 浅 水湖沼疏干 , 但是银川 的湖 沼资源 仍 旧丰富 , 仅湖泊 面积 就达 近 银川是典 型的断陷盆 地型沉 积平 原 , 南起 青铜 峡 , 北 至石 嘴 m 。2 0世纪 5 0年代 ~ 9 0年代末期 , 受 到农 业开发 , 围湖 造 山, 总面积近 9 6 0 0 k m 。银' i t I 地貌类 型复 杂特殊 , 白西 向东分 为 7万 h 田、 改湖造塘 、 城市建设等诸多 因素影 响 , 银川 城市湿 地面积急 剧 贺兰 山地 、 洪积扇前倾斜平原 、 洪 积冲积平 原 、 黄 河冲积 湖沼平 原 部分湖? 自 严重萎缩 。其 中, 1 9 5 8年银 川城 市湿地 面积下 降 等, 总体 呈现西部 、 南部较 高 , 北部 、 东部 较低 , 略 向西南一东北 方 减少 , 到1 . 6万 h m ; 1 9 8 1年仅存 约 1 . 1 万h m 。进 入 2 1世纪 以来 , 国 向倾斜 。

湿地退化与保护措施分析

湿地退化与保护措施分析

湿地退化与保护措施分析湿地是指受水环境影响的广泛地域,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沿海区等,这些地域中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物种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湿地正面临不断加剧的退化问题。

本文将分析湿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等。

首先,人类活动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底泥开采、造成湿地水位下降的灌溉系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等,都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湿地退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等气候变化因素,可能导致湿地植被变化、水位波动和水质恶化。

此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它们捕食和竞争本地物种,破坏湿地生态平衡。

为了应对湿地退化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了解湿地的更新和回复能力,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制定和执行湿地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确保湿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湿地资源。

国际间的湿地保护组织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湿地生态系统的问题。

同时,应加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知和关注度。

保护湿地的措施还包括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湿地的恢复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来实现,包括固定湿地水位、人工湿地重建和湿地植被的修复等。

此外,湿地的重建也可以通过引进和培育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物种来实现。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湿地恢复其生态功能,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此外,加强湿地教育和公众参与也是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湿地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此外,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共同参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社区参与,形成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总结中可以提到,湿地退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福祉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湖泊(初六)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湖泊(初六)

湖泊(初六)76.图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

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读图13,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

(2分)(2)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5分)(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4分)(4)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4分)7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和右图分别为美国局部示意图和纳米比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中的死亡谷都是降水少的极度干旱地区,周围寸草不生。

其中美国的死亡谷在地质时期曾为一个大湖泊,后因冰川消退,逐渐干涸。

(1)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左图死亡谷地区由湖泊转变为干谷的过程。

(2)据图文材料,说出左图中死亡谷的地貌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3)比较美国死亡谷和纳米比亚死亡谷降水少成因的异同点。

7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昂盖淖尔,汉语名为“黄旗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是内蒙古高原中南部一内陆封闭湖泊,其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流域面积约4500平方千米。

该湖泊处于东亚季风影响边缘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生态环境脆弱,为强碱性半咸水湖,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霸王河、泉玉林河和磨子山河等。

材料二昂盖淖尔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昂盖淖尔系第三纪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四周环绕低山、丘陵、台地,湖畔曾是平阔的草原,水草丰美,是蒙古族世代繁衍生息的乐土。

历史上,昂盖淖尔所产的鲫鱼享有“官村鲫鱼”(官村即土贵乌拉的旧称)之盛名。

然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昂盖淖尔湖区的不断萎缩,盐碱度逐年增高,鱼类濒临绝迹,2006年昂盖淖尔干涸,成为季节性湖泊。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银川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银川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银川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24•【字号】银政办发[2010]136号•【施行日期】2010.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银川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银政办发〔2010〕13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按照市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现将市湿地办《银川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情况报告》转发给你们,请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保护湿地工作,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银川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情况报告一、我市湿地资源概况银川湿地位于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宁夏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和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密度大、范围广、数量多,在西部干旱地区少见。

我市湿地类型主要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渠沟等人工湿地4个类型。

进入21世纪以来,市委、政府确立了“生态优先”方略,努力打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营造“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良好环境。

几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科学编制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建设项目,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保护湿地的行政规章,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合理、完整的湿地保护体系,从而使得全市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生态得到恢复,湿地自然景观得以重现,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全市湿地面积5万多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占52%。

全市有自然湖泊近200个,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有20多个。

我市湿地共有湿地野生动物6纲23目49科153种和66个亚种,占自治区湿地野生动物种类总数的86.1%。

特别是水禽资源丰富,全市有湿地水鸟有159种,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

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评估报告

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评估报告

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评估报告一、引言湖泊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以及人类生活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评估湖泊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的成效,本报告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对近年来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湖泊湿地保护现状当前,湖泊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湖泊湿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包括湖泊开垦、水体污染等。

其次,湖泊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

此外,湖泊湿地保护项目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限制了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

三、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评估1. 湖泊湿地生态功能恢复评估湖泊湿地的生态功能恢复是保护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对多个湖泊湿地的调查和监测,发现保护措施的实施使得湖泊湿地的水体质量得到改善,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所增强。

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也逐渐恢复,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增加。

然而,湖泊湿地的恢复速度仍然较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2. 湖泊湿地保护区管理评估湖泊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对于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各个保护区的管理评估发现,部分湖泊湿地保护区的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保护区内的资源得到充分保护。

然而,在一些地方,管理机构的能力有限,导致湖泊湿地的保护存在一定的障碍。

3. 湖泊湿地保护政策评估湖泊湿地保护政策对于保护工作的推进起到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通过对现有湖泊湿地保护政策的评估,发现政策体系相对薄弱,不同层级之间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此外,一些地方在政策执行上存在偏差,导致保护工作的效果有所减弱。

四、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分析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湖泊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少数濒危物种数量有所增加。

然而,整体来看,湖泊湿地的生态功能仍有待恢复,管理和政策推进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五、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提升建议1. 强化保护意识加强湖泊湿地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湖泊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其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银川平原黄河滩涂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

一、植物多样性分析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水生植物、沼泽植物、湿地植物、以及部分干地植物。

通过对该地区植被的调查和采样分析,发现植被种类繁多,包括睡莲、香蒲、菰、芦苇、藨草等水生植物,以及芦荡、香蒲沼泽、苔藓等沼泽植物,还有苇莼、水青岛、茭白等湿地植物,以及柽柳、梭梭等适应干旱生境的植物。

水生植物以及湿地植物的种类最为丰富,其植物多样性在黄河滩涂具有很高的特色。

通过对植物样本的采集和鉴定,发现这些植物在形态、生态特征、适应性等方面展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

水生植物的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和向外释放氧气;沼泽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湿地植物的茎秆柔韧,能够适应水位的变化;干地植物则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盐能力。

这些不同的特征使得这些植物能够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进而维护着银川平原黄河滩涂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银川平原黄河滩涂的土壤类型主要以泥质土壤和沙质土壤为主,其中泥质土壤更为广泛。

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黄河滩涂土壤样本的采集和实验分析,发现这些土壤的理化性质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

首先是土壤的质地和容重。

由于黄河滩涂地区常年被黄河泛滥,土壤中泥沙含量较高,因此土壤质地粗糙,容重较大。

其次是土壤的水分含量和透气性。

由于地处于黄河滩涂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高,同时由于泥沙含量较大,土壤的透气性较差,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最后是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

黄河滩涂土壤中蕴含了丰富的养分,例如氮、磷、钾等,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银川河套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湿地之一

银川河套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湿地之一

银川河套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湿地之一银川市位于中国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而银川河套则是该市的骄傲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湿地之一,银川河套以其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银川河套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地理特征银川河套是指位于宁夏平原上的一个大片河谷地区,其主要地理特征为丰富的河流和湖泊。

这片河套地区的主要河流包括黄河的支流、淘汰河、芦花河等。

这些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复杂而壮观的水系。

河套地区的湖泊数量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贺兰山南麓的贺兰湖、硒都湖、碱泉湖等。

这些湖泊以其清澈的湖水和丰富的水生植物而闻名,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二、生态环境银川河套是一个生态环境极为丰富的地区。

这里拥有广袤的湿地和湖泊,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据统计,这片地区栖息着上千种鸟类、鱼类、昆虫等生物。

这里的湿地以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上各种水生植被繁茂,给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和足够的食物来源。

因此,银川河套成为了众多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候鸟和观鸟爱好者。

三、经济意义银川河套地区不仅仅以其自然景观而闻名,它还对当地经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银川河套地区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这里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同时也是畜牧业发展的理想场所。

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银川河套地区的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这里独特的湿地景观,并且参与一系列的生态体验活动。

这带动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最后,银川河套地区还致力于保护和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

这里有着丰富的回族文化和民俗风情,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当地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市湖泊湿地的演变及恢复与保护浅析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JournalofAgri.andFores.Sei.&Teeh.2011,52(03):43—4443银川市湖泊湿地的演变及恢复与保护浅析汪淑萍(宁夏银川市绿化养护管理站,宁夏银川750001)摘要:由于古黄河冲刷与引黄古渠涨水等原因造就了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银川市拥有了丰富的水资源.但受到气候干旱,围湖造田,改湖建塘,城市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湖泊面积骤减.随着"生态立市",打造"塞上湖城"的规3t,j,银川市又呈现出"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景象.但"湖城"持续性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问题,需要加强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使湖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尽收眼底.关键词:湖泊湿地;历史演变;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2011)03—0043-02从地理位置看,银川这座城市的西,北,东面都是沙漠盘踞,年降水量仅200mm,蒸发量却达1600mm,应该是一座干燥之城.然而,银川市却是一个被水包围的城市,所以历史上称银川为"水抱城".1丰富水资源的形成原因地处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银川市,怎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呢?究其原因是黄河与古渠造就了湖泊湿地,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一方面,古黄河冲刷银川I平原时,河床曾多次来回摆动,留下来的许多故道便形成了湖泊湿地;另一方面,由于古代的灌溉系统并不太完善,渠道沟沟岔岔,星罗棋布,遇涨洪水时往往渠水泛滥成灾,导致渠道旁的低洼地带形成积水湖泊.不过近代新修了一些排水沟,渠与沟不但把湖泊湿地串联起来,而且还能为湖泊湿地及时补水,泄洪,构成了网格状的流动水系,正是这流动的水系借助于黄河水的连绵不息,将年蒸发量巨大却又降水稀少的银川滋育成了"美丽的湖城".2"湖城"湿地的历史演变2.1湖群密布(七十二连湖)新中国成立初期,银川平原湖群密布,仅湖泊面积就有6.7万hm2.在广袤的银川平原上,不仅有许多咸水湖,还有很多的淡水湖.与毫无生气的咸水湖截然不同,所有的淡水湖皆是生机盎然,长满茂密的芦苇,菖蒲.说起银川之湖,听老人讲,实乃城中有湖,湖中有城,连绵不断,大小七十二座,湖湖相通,南至青铜峡,北达平罗,有大小西湖,北塔湖,宝湖,三丁湖,官湖,高台寺湖,金波湖,连湖,鸣翠湖,鹤泉湖,化燕湖,清水湖等.站在贺兰山滚钟口向东眺望,大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2.2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湖泊逐渐萎缩,"湖城"的雅号成为过去20世纪5O年代至上世纪末,受到天气干旱,围湖造田,改湖建塘,城市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银川市湿地急剧减少, 部分湖泊逐渐萎缩,至20世纪50年代,七十二连湖仅剩宝湖, 西湖,银湖伸山公园)及现在湖滨街位置的湖滨湖.到了20世纪8O年代,银川的湖泊所剩无几了.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银川I市就有30%的湿地完全消失,"七十二连湖"的壮美景象仅成了老银川人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2.321世纪初——抓住机遇.重新打造"塞上湖城"靓丽名片21世纪初,银川I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立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大面积实施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努力打造"塞上湖城"靓丽名片.如今银川市的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有包括河床,河漫滩,沙洲在内的河流湿地,有湖泊,沼泽湿地,还有稻田,鱼塘,沟渠,水库等人工湿地.根据土地详查数据,银川I市现有湿地4.7万hmz(这个数字不包含稻田和鱼塘湿地),大约占银川平原土地面积的17%,排名全国第3位,西部第1位.目前,银川市湖泊湿地面积逐步扩大,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塞上湖城"的特色日益突出.时至今日,再登上滚钟口眺望银川,除了可以看到高楼林立,道路成网外,那星罗棋布,如繁星点点的大小湖泊又洒落在凤城周围.随着园林城市目标的实现,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大小西湖),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鸣翠湖),宝湖公园,艾伊河观光水域等集湿地保护,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项目相继落成,初步形成了城市水环境生态圈,"七十二连湖"的绰约风姿重新展现在市民眼前.如今,随着大银川建设的不断推进,"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景象已是银川I百姓津津乐道的佳话."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又尽收人们的眼底.3"湖城"湿地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3.1湖泊湿地生态形势仍很严峻目前银川市湖泊湿地退化状况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湖泊湿地水资源平衡是恢复与保护的关键和难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湿地旅游业的发展也给湖泊湿地保护带来新的压力;湿地水质污染加重,湖泊呈现富营养化发展趋势等问题Et益突出;湿地水资源缺乏,部分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任务仍然很重.3.2湖泊湿地监测和管理能力薄弱银川市湖泊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没有形成信息共享,联合行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同时,银川市对湖泊收稿日期:2010—12—2044汪淑萍银川市湖泊湿地的演变及恢复与保护浅析52卷O3期湿地的基础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技术跟不上,开发利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专业人员奇缺,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信息交流,管护能力等十分薄弱.3.3对保护湖泊湿地的认识不足,且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过度开发,利用,使湖泊湿地水生生物资源衰退,部分水域呈现生态荒漠化趋势.保护湖泊湿地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公众对湖泊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认识参差不齐,对湖泊湿地保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由于湖泊湿地分布分散, 权属复杂,所以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缺乏对湿地综合协调和合理利用的管理机制.鸣翠湖,黄沙古渡受到人为威胁,阅海的芦苇逐年消退,宝湖每年需要补34次水才能保持水位,以及湖泊湿地周边少数农户的乱垦乱牧,导致水土流失,沙漠扩大,种种迹象表明,银川市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4恢复和保护"湖城"湿地的具体措施4.1科学规划,形成规模性水系通过退田退塘,还湖蓄水,湖泊连通,调控水位,植被恢复和栖息地修复等措施,恢复,治理,保护湖泊湿地.白2002年以来,银川市湖泊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工作已经有序展开.经过科学规划,2003—2005年,在鸣翠湖,阅海和黄河湿地实施了国家重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4年,集防洪,排水,生态,景观,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爱伊河工程竣工,连通了七子湖,宝湖,北塔湖等湖泊湿地,成为银川市区重要的湿地生态带和风景线;2005年,阅海和西湖连通工程竣工,第二排水沟,四二干沟,银新干沟等城市主要排水,排洪沟道进行清淤治理;2009年,宏大的黄河湿地公园工程开工,同时实施了银川市东南水系建设,连接了银子湖,章子湖等10多个湖泊;2010年,银川西北部水系整治工程开工建设,王家湖, 李家湖,罗家湖等湖泊湿地加入"大家庭".4.2建立湖滨植被带,恢复和改善鸟类栖息地环境.维持湿地生态环境平衡在重点湖泊湿地建立湖滨植被带,既有利于降解污染,保护湖泊水质,发挥湿地功能,又可形成湿地景观带,给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之地.在湖边水位较浅的区域,采取无性繁殖的方法种植本地芦苇,引进试验推广芦竹,恢复芦苇截污区;在水位相对较深的区域,种植莲,菱,荸荠,慈菇等浮水植物.通过恢复和改善栖息地环境,增加鸟类种群和数量,使南来北往迁徙停留和栖息的野生鸟类种群数量逐步增加.4.3实行补水机制,保证湿地水资源平衡对目前萎缩退化严重的部分湿地,采取开挖引水道补水,蓄水,设置进水闸,出水闸,调节闸来调节控制湿地所需要的基本水位,水量;还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 补充湖泊湿地水量.对"中水"回用管道覆盖范围内的城市湖泊如海宝湖,丽景湖,西大湖,金波湖,兴庆湖等,制定优惠政策和机制,鼓励利用处理后的达标水,以保持湖泊湿地水量平衡. 4.4加强水质污染防治和水质净化工作,保证湖泊湿地水质由于农药,化肥的残留物通过农田退水进入湖泊湿地,以及水循环不完善等,致使湖泊水体有富营养化趋势;城市中的一些湖泊也受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的影响.为此,首先要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其次,发展生态农业,防止湖泊湿地水体富营养化. 还可采取净化生物法和生化处理法相结合的方法,生态处理法(PBB法),生态型人工湿地污染处理系统等污水净化技术净化水质.4.5加强科研开发.解决湿地恢复保护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坚持"科学管理,因地制宜"的方针,以国家和地方有关科研机构为依托,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开展湿地规划,监测与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加大科研开发能力,解决好湖泊湿地富氧化,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等技术问题,对湖泊湿地生态退化,盐渍化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4.6杜绝湿地生态环境人为破坏的现象目前,银川市湖泊湿地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湖泊湿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加强教育,使保护湿地成为周边村民和游客的自觉行为,让千顷蒲苇吐翠,万只水鸟飞鸣, 水盛鱼肥,瓜果飘香的美丽"湖城银川",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责任编辑:褚庆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