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胃肠道的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胃肠道的影响
首选方法 J 。当监测上肢血压出现困难时 , 有提议使用下肢胭动
脉血压监测生命体征 。但研究表 明, 下肢胭动脉血压 常偏高 。 因此 , 可否用足背动脉代替肱动脉进行血压测量引起广泛关 注。 3 . 2 踝部足背动脉位置表浅 , 有充足的血 流灌 注, 且 易暴露 及操 作 。研究表明, 在同样的血管内压下 , 间接测得 的血压值与肢体周
[ J ] . B l o o d p r e s s mo n i t , 2 0 0 6 , 1 1 ( 1 ) : 2 1— 2 6 . 4 胡 国勋 , 任 晓莉 , 刘妍. 下肢 血压 测量 方 法对 比与研 究 [ J ] . 山西 医药杂志 , 2 0 0 5 , 3 4 ( 4 ) : 3 3 3~ 3 3 4 .
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 文 献
3 . 1 血压是患者生命 体征监测 的重要 指标 之一 , 准确及 时监测 血压对保 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尤其是手术 条件下 1 ~ 5 周
岁d , J L 患者医务工作者是否能及 时、 准确 、 有效 地测量d , J L 血压
显得更为重要 。临床上肱动脉血压即无创血压的监测 , 被公认为
胃肠 喂养 是早产儿重要 的营养供 给方式 , 由于其生 理解剖 工作单位 : 5 2 8 0 0 0 佛山 广 东省佛 山市南海 区南海人 民医院
郭顺 贤: 女, 大专 , 主管护师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1 3
) ) 、 ) \

特点 , 贲 门括约肌松驰 , 胃容量小 , 胃呈水平位 , 幽门括 约肌相 对
组( 均P < 0 . 0 5 ) 。结论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7 2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用经口胃管喂养。用注 射 器 将 乳 液 缓 慢 注 入 ,每 次 管 饲 前 应 先 迟排出[3]。如果长期鼻 饲,不 训 练 吸 吮、吞 咽 功 能,将 导 致 功 能
抽取 胃 中 残 余 奶 量,并 做 好 记 录。 ② 观 察 组 采 用 经 口 饲 或 滴 管 退化,唾液、胃液等消 化 液 分 泌 减 少。 有 研 究 表 明,管 饲 喂 养 会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唐 淑 云 ,魏 春 兰 ,赖 汝 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体重早产儿(VLBWI)体 重 的 影 响。[方 法]将 90 例 VLBWI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每 组 45例,对照组采用经口胃管喂养,观察组采用经口饲或滴管加口胃管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 发 生 情 况 以 及 胎 便 排 尽 时 间、体 重 增长、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胎 便 排 尽 时 间 及 住 院 时 间 短 于 对 照 组,体 重 增 长 高 于 对 照 组 (P<0.05)。[结论]VLBWI出生后早期采取经口饲或滴管加口胃管喂养,能减少 VLBWI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长发育。 关 键 词 :喂 养 方 式 ;极 低 体 重 早 产 儿 ;体 重 ;生 长 发 育

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 年10月-2012 年 5 月 在 我 院 新 生 儿科住院的 VLBWI 90例,男 60例,女 30 例;出 生 10 min至 2 d,胎龄 28周~34周(31.0周±2.0周);体重1 010g~1 499g; 排除患有明显先天性心脏病和严重合并症者。根据入院顺序编
3 讨 论 肠内喂养 对 VLBWI的 存 活 和 正 常 生 长 发 育 至 关 重 要[2]。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的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经我院随访的低出生体重儿90例,其中母乳喂养(母乳组)45例、人工喂养(人工组)45例,对比两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母乳组1月、3月时体重与身高增值均明显高于人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人工喂养,母乳喂养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低出生体重儿在身高与体重方面的快速增长,能够使婴儿的生长发育更为健康,具有广泛提倡普及的价值。

【关键词】喂养方式;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高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上作为高危新生儿,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较高的关注。

在新型代乳品不断开发上市及妇女逐渐追求工作权力的今天,母乳喂养已逐渐出现减少趋势[1]。

因此本文作者对不同喂养方式的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观察,以对比喂养方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经我院随访的低出生体重儿90例,其中男婴47例、女婴43例,胎龄35.82±1.27周,体重2086±134g。

所有病例均为出生时体重﹤2500g,且经过我院随访具有完整、详细的相关资料;排除中途因失去联系或死亡等原因中断随访者、喂养方式混乱无法统计者及无法按要求定期检查者。

所有婴儿家长均了解随访调查内容及意义,均自愿配合调查并服从检查安排。

1.2分组将90例低出生体重儿按照其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母乳组)45例,其中男婴25例、女婴20例,胎龄35.91±1.18周,体重2105±117g;人工喂养(人工组)45例,其中男婴22例、女婴23例,胎龄35.73±1.21周,体重2074±122g。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婴儿的性别构成、胎龄结构及体重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方法及观察指标对所有低出生体重儿在1月、3月时的体重、身高进行测量,并相比出生时体重、身高计算其增值,使用统计学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观察对象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早产儿总共89例,按数字随机表分组。

甲组实施母乳喂养,有28例。

乙组实施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有31例。

丙组实施普通配方奶喂养,有30例。

对比三组喂养效果。

结果:甲组和乙组身长、头围、体质量明显改善,与丙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中乙组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最短,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产儿出院后应将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作为首选喂养方式,促进生长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生长发育;喂养现阶段,医疗技术及药物逐渐改进,使得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相应升高,有关早产儿早期营养及生长发育受到临床重视。

喂养方式不同,直接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并对短期生长、远期发育及健康有重要意义[1]。

此文为研究早产儿有效适宜的喂养方式,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早产儿总共89例作观察对象,设三组对比研究,以下为具体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早产儿总共89例,按数字随机表分组。

甲组28例,出生时胎龄均为(33.45±2.17)周,28-36周;出生体质量均为(2155.46±40.61)g,男女分别17例、11例。

乙组31例,出生时胎龄均为(33.49±2.32)周,28-36周;出生体质量均为(2178.47±42.16)g,男女分别19例、12例。

丙组30例,出生时胎龄均为(33.82±2.22)周,28-36周;出生体质量均为(2193.47±36.34)g,男女分别20例、10例。

纳入标准:①两组均娩出顺利,排除脑出血、窒息、先天畸形和感染等疾病;②研究开始前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获签知情同意书。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研究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研究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研究作者:杨会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究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以及配方奶喂养三种不同的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11例早产儿(出生胎龄0.05),2、3、6月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6月后,观察组早产儿的 Hb与ALP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喂养方式;早产儿;体重;体格发育指标;生化指标近些年来,随着妇产科新生儿救治技术的不断提升,当前世界范围内早产儿的存活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在7%-9%左右,且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采取哪一干扰措施来为早产儿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其身体发育,训临床医疗工作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院就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111例,纳入标准为:出生胎龄0.05)。

早产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已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研究方法观察组采用母乳喂养的方法,即在出生6个月内,全部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不给予其他食物和饮品。

对照组中采取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初始量结合早产儿体重指定,每天控制在5-50ml/kg,若患儿喂养耐受,可根据生命体征变化每天增加喂养10-20m/kg,直至足量喂养;随着患儿的体重增长变化,喂养量逐渐增加至160-180ml/kg;对于采取混合喂养的患儿,可根据母乳量适当降低配方奶比例,至患儿足量喂养即可。

1.3观察指标分别在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时间,记录其体质量、身高、头围等体格指数的数据,以及Hb和ALP等生化指标数据,并对两组早产儿的同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 22.0软件作为工具对两组早产儿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全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85 70投稿邮箱:sjzxyx88@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金娜[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56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例早产儿采用鼻饲奶喂养,观察组78例早产儿采用胃管泵奶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经过不同喂养方式喂养后在出生28d后呼吸功能发育情况和生化指标情况。

统计两组共计156例早产儿的最终喂养结果,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出生28d的早产儿微觉醒指数、呼吸紊乱指数和呼吸暂停次数都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的生化指标高于对照组。

结论对早产儿采用胃管泵奶喂养可以显著改善极低体重早产儿的呼吸状况,早产儿在经过胃管泵奶喂养后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肠内营养得到及时补充,身体免疫力具有明显提升,对促进极低体重早产儿的身体发育具有良好作用,喂养效果获得早产儿家属的认可,显著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质量。

关键词:不同喂养方式;早产儿体重;奶粉喂养;影响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5.041本文引用格式:金娜.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70-71.·临床研究·0 引言本文通过在早产儿中采用鼻饲奶喂养和胃管泵奶喂养并进行研究,将早产儿在胃管泵奶喂养下的喂养效果进行推广,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状况,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喂养知识[1],为早产儿提供更好的喂养方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研究证明具有应用价值,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6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早产儿中,男婴47例,女婴31例,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33.1±1.09)周;对照组78例早产儿中,男婴47例,女婴31例,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33.3±1.01)周,将观察组中78例早产儿与对照组中78例早产儿的喂养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纠正胎龄6个月的 体格发育的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纠正胎龄6个月的  体格发育的影响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纠正胎龄6个月的体格发育的影响作者:朱贤斌司晨鸿来源:《中外医疗》2019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纠正胎龄6个月的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以2014年1月—2018年6月为时限,方便择取该院8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母乳喂养,22例)、B组(早产儿配方奶喂养,22例)、C组(普通婴儿配方奶喂养,22例)、D组(母乳喂养+早产儿配方奶喂养,22例),比较观察4组早产儿追赶生长指标,评价喂养耐受性。

结果 D组早产儿不同纠正胎龄月份的体重、身长、头围均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早产儿;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体格发育;追赶生长;耐受性[中图分类号] R722;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8(c)-0050-03[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eding methods on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preterm infants with 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 of 6 month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8, 88 preterm infants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breastfeeding, 22 cases), group B (premature infant formula feeding, 22 cases), Group C (normal infant formula feeding, 22 cases), group D (breast feeding + premature infant formula feeding, 22 cases), compare the catching growth indicators of 4 groups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evaluate feeding tolerance. Results The body weight, h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 of preterm infants in group 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B and C (P[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Breastfeeding; Formula feeding; Physical development; Catch-up growth; Tolerance早產儿指胎龄未满37足周的活产婴儿,在产科临床并不少见,数据统计占全部新生儿的6%~8%[1]。

强化母乳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影响的Meta分析

强化母乳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影响的Meta分析

强化母乳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影响的Meta分析蒋雪明;刘一心;林艳【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目的:评价强化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的早期生长情况,与非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进行生长速率的比较。

方法按照Cochrane图书馆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查阅会议记录、专题论文集、综述和检出文献等相关资料。

收集关于强化母乳喂养早产儿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 WMD)及其95%CI表示。

结果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强化母乳喂养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显著大于未强化母乳喂养早产儿,两组身长增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体重:WMD=2.41,95%CI:1.01~3.82,P<0.001;身长:WMD=0.04,95%CI:-0.10~0.17,P=0.58;头围:WMD=0.12,95%CI:0.11~0.13,P <0.001);比较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两组早期体重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体重:WMD=-1.28,95%CI:-3.62~1.06,P=0.28;身长:WMD=-0.05,95%CI:-0.27~0.18,P=0.68;头围:WMD=-0.01,95%CI:-0.06~0.04,P=0.73)。

结论强化母乳喂养能较好地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可作为首选的喂养方式。

【总页数】4页(P173-176)【作者】蒋雪明;刘一心;林艳【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51803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518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4.4【相关文献】1.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J], 王杰三;陈志君;赖春华;杨冰岩2.强化母乳和母乳加早产儿配方奶隔顿喂养在早产儿喂养方面的对比研究 [J], 任文静;高建莉;高铭泽3.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的可行性分析 [J], 蒋俊玉4.母乳强化剂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多中心研究 [J], 范颖5.母乳喂养联合母乳强化剂对极低体重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 [J], 汪志萍;李凌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5T17:06:14.0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曾红[导读] 现阶段,医疗技术及药物逐渐改进,使得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相应升高,有关早产儿早期营养及生长发育受到临床重视。

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 638506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观察对象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早产儿总共89例,按数字随机表分组。

甲组实施母乳喂养,有28例。

乙组实施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有31例。

丙组实施普通配方奶喂养,有30例。

对比三组喂养效果。

结果:甲组和乙组身长、头围、体质量明显改善,与丙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中乙组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最短,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产儿出院后应将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作为首选喂养方式,促进生长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生长发育;喂养
现阶段,医疗技术及药物逐渐改进,使得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相应升高,有关早产儿早期营养及生长发育受到临床重视。

喂养方式不同,直接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并对短期生长、远期发育及健康有重要意义[1]。

此文为研究早产儿有效适宜的喂养方式,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早产儿总共89例作观察对象,设三组对比研究,以下为具体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早产儿总共89例,按数字随机表分组。

甲组28例,出生时胎龄均为(33.45±
2.17)周,28-36周;出生体质量均为(2155.46±40.61)g,男女分别17例、11例。

乙组31例,出生时胎龄均为(3
3.49±2.32)周,28-36周;出生体质量均为(2178.47±42.16)g,男女分别19例、12例。

丙组30例,出生时胎龄均为(33.82±2.22)周,28-36周;出生体质量均为(2193.47±36.34)g,男女分别20例、10例。

纳入标准:①两组均娩出顺利,排除脑出血、窒息、先天畸形和感染等疾病;
②研究开始前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获签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标准。

两组胎龄、体质量和性别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甲组实施母乳喂养,乙组实施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丙组实施普通配方奶喂养。

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1岁和3岁测定三组身长、头围、体质量,组间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用(%)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生长发育指标
甲组出生后3个月身长(63.23±7.31)cm,头围(38.52±2.71)cm,体质量(3.88±1.70)kg;1岁身长(76.71±4.93)cm,头围(47.31±3.47)cm,体质量(10.03±1.56)kg;3岁身长(95.66±3.59)cm,头围(51.57±4.87)cm,体质量(15.44±2.44)kg。

乙组出生后3个月身长(69.89±4.61)cm,头围(39.67±3.21)cm,体质量(4.05±1.82)kg;1岁身长(78.53±4.72)cm,头围(47.96±3.34)cm,体质量(10.89±1.92)kg;3岁身长(95.79±3.51)cm,头围(51.87±4.12)cm,体质量(15.62±2.80)kg。

丙组出生后3个月身长(58.17±7.64)cm,头围(35.85±2.42)cm,体质量(3.51±2.91)kg;1岁身长(66.13±5.05)cm,头围(40.27±3.43)cm,体质量(8.36±2.04)kg;3岁身长(86.71±3.77)cm,头围(46.99±4.74)cm,体质量(12.33±3.17)kg。

甲组和乙组身长、头围、体质量明显改善,与丙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和乙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
甲组恢复时间(9.13±2.32)d,乙组恢复时间(7.11±2.14)d,丙组恢复时间(11.35±2.91)d。

乙组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较短,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大量数据资料显示,我国早产儿生长发育迟缓几率较高,营养状况不及欧美等国家,令人堪忧。

婴幼儿在身体健康状态下,可按特定轨道自然生长和发育,一旦患有疾病或营养不良,偏离既定轨道,导致生长迟缓[2];当去除不良因素后,其生长速度加快,呈追赶性生长,逐渐步入正常轨道。

分析指出,追赶性生长最佳时间为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年,特别是前6个月。

胎儿期最后3个月为胎儿进行营养物质储备的时期,早产儿出生未足月,储备营养水平低,加上各种不利因素,大多数生长迟缓[3]。

为尽快弥补早产儿营养问题,出院后必须给予其营养补充,加快其追赶性生长,缩短恢复正常生长发育的时间。

36周之内早产儿缺乏协调有效的吮吸及吞咽,此时给予肠道喂养,常常会加重小儿NEC等病情;而长时间肠外营养又不利于胃肠道发育,易产生胆汁淤积、血管栓塞和败血症等并发症。

有研究发现,早期喂养通过刺激胃肠道,可增强胃肠道活动,使其分泌激素,促进肠动力,加快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功能成熟及发育[4];增强消化功能及肠道免疫,促进肠蠕动,尽快使其排出胆红素,避免肝肠循环吸收,减少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配方奶是肠内营养最佳替代品,添加特殊营养素,热卡和蛋白质较高,同时含有DHA等营养素,促进视觉及神经系统发育,加快智力发育及生长发育速度。

此文设分组研究,甲组(母乳喂养)和乙组(早产儿配方奶)身长、头围、体质量明显改善,优于丙组(普通配方奶);三组中乙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最短,(7.11±2.14)d,可见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体重恢复,加快其生长发育,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萍,赵泽宇.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5):663-664.
[2] 胡婉珊,徐德乐,黄蔚.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04):47-48.
[3] 彭嘉恒,杨冰岩,赖春华,王维琼,陈小兰,陈少波,杨春晖.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7):23+25.
[4] 唐凤姣.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27):2870-28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