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出院后喂养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09; 47: 508-510
科学评估三要素
使用校正年龄
掌握生长曲线
定期随访评估
校正年龄(CA, Corrected Age)
例如:早产儿宝宝出生至今已经5个月了,但早产了3个月,因此在评估生长发育状况时,应被视为2个月大,即校正年龄2个月。
Fomon SJ, in Nutrition of Normal Infants 1977Wojcik, KY ET AL. J Am Dieter Assoc 2009O’Connor ET AL., Pediatrics 121;766, 2008
蛋白质
g/100 k cal
钙
mg/100 k cal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
根据出生胎龄,可分为: 早期早产儿:< 32 整周 中期早产儿:32 ~ 34 周 晚期早产儿:34 ~ 36 周 根据出生体重,可分为: 低出生体重儿:< 2500克 极低出生体重儿:< 1500克 超低出生体重儿:< 1000克
早产儿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
铁
钙
钙剂和铁剂不能和奶一起吃,要在两次喂哺中间给予。两者也不能同时服用。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09; 47: 508-510
其他营养素的补充
早产儿/低体重儿生后应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天,3个月后改为400国际单位/天,直至2岁如果使用出院后配方奶粉喂养*,3个月后奶量达到900毫升以上时可不再额外补充,否则应当予以额外给予
出院后配方奶粉
请向临床医师或营养师咨询早产儿宝宝出院后的营养建议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高风险人群,面临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等问题,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在评价早产儿体格生长时,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
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应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
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应根据营养风险程度进行分类。
母乳仍为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续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
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可以采用人乳强化剂(HMF)加入早产母乳或捐赠人乳,以增加人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其营养需求。
强化后人乳中主要营养素含量详见表2.SGA儿童的喂养策略应该根据胎龄而非出生体重来制定,以促进适度生长,特别是线性生长,从而确保良好的神经系统结局,并避免过度喂养,以降低远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对于早产SGA儿童,喂养应考虑到不同胎龄的成熟度来选择适当的喂养方式。
对于胎龄小于34周的SGA早产儿,他们属于高危或中危早产儿,出院后应采用强化人乳或早产儿过渡配方喂养,以促进体格生长适度均衡,尽可能使各项指标达到P10以上,特别是头围和身长的增长,以有利于远期健康。
对于出生体重相似的足月SGA和早产儿,其成熟度、生长轨迹和营养需求有很大差异。
为了避免短期过快的体重增长增加后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不推荐在足月SGA出院后常规使用早产儿配方或早产儿过渡配方促进生长。
2母乳喂养是首选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母乳喂养对于SGA儿童来说非常重要。
早产儿怎么喂养才好 早产儿的喂养方法技巧

早产儿怎么喂养才好早产儿的喂养方法技巧早产儿的喂养方法技巧早出生的宝宝,营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们需要比正常的宝宝获取更多的营养元素才能满足身体所需。
虽然也会通过母乳喂养,或者配合母乳强化剂喂养宝宝,但是也有部分宝宝会在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他们的体重、身高依然是比正常足月出生的宝宝要低。
在早产宝宝喂养方面,母乳是首选,但是母乳有时候也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会额外添加母乳强化剂混和在母乳中喂宝宝食用,当母乳营养逐渐下降的时候,最好的奶粉也要跟着上。
母乳喂养和母乳强化剂的配合。
早产宝宝最好喂母乳,首先蛋白质含量高,宝宝更容易消化,还能补充钠盐,以及有助于宝宝骨骼发育。
宝的体重严重偏轻的话,需要在爱母乳中加入母乳强化剂,这些强化剂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让宝宝的摄入更多的营养元素。
营养充足的早产儿奶粉。
选择一些较好的早产儿奶粉,让宝宝消化吸收好,而且不增加早产宝宝肾脏负担,而且会产生较低的渗透压,还特别添加DHA/ARA,有利于大脑,视网膜发育。
早产儿怎么喂养才好1.早产母乳早产母乳的热卡密度67kcal/100 ml,但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
早产母乳中蛋白质含量高,利于早产儿快速生长的需求;乳清蛋白比例高,利于消化和加速胃排空;脂肪和乳糖量较低,易于吸收;钠盐较高,利于补充早产儿的丢失;钙磷易于吸收,利于骨骼发育。
与配方奶喂养相比,喂母乳后胃排空更快。
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包括激素、肽类、氨基酸、糖蛋白,对小肠的成熟起一定作用。
早产母乳中的乳铁蛋白、溶菌酶、分泌型IgA和干扰素有助于保护早产儿防御包括败血症和脑膜炎在内的感染,对于早产儿这一高危群体非常有益。
母乳喂养可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可能与分泌型IgA对消化道的保护作用和母乳中的低聚糖阻止细菌粘附于宿主的消化道粘膜有关。
早产母乳中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和牛磺酸,是成熟母乳的1.5~2倍,促进早产儿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PPT课件

3. 注意喂养时的温度和速度
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策略中,需要注意喂养时的温度和速度。正常情况下,早产儿的饮 食品温度应该在36.8度左右,略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同时还需要根据婴儿的实际体温 来调整。此外,喂养速度也需要适当控制,以免婴儿因进食过快而出现呛咳、窒息等危 险情况。在喂养过程中,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调
2. 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表
早产儿出院后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表是重要的喂养技巧。根据宝宝的体重和出生时间,可以制 定一个适当的喂养计划。建议每两到三小时喂一次,每天大约喂八次。此外,根据宝宝的需要, 可以逐渐增加每次的奶量,以适应其生长发育需要。喂奶时保持宝宝的头部和身体成一条直线, 将奶瓶抬高到合适的角度,使奶汁顺利流出来。此外,夜间可以暂停喂食一次或两次。规律的
202X-XX-XX
目录
01. 早产儿的特点 02. 喂养方式的选择 03. 出院后的营养需求 04. 喂养技巧及注意事项 05.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早产儿的特点
1. 生长迅速
早产儿出院后生长迅速是重要特点。出生后 由于母体供给营养减少,因此孩子的体重不 会增加。不过,一周之后孩子的体重可回到 正常孩子的速度。出生三个月内孩子的身高 每个月平均增与1cm。随着活动增多和长、 肉的积累,宝宝需要的奶的含量日益增加, 母奶由于新生儿胃口改变显得稀薄不足以为 早产儿提供充足的营养,所以父母一定要给 早产儿选择高质量的配方奶,以保证孩子的 营养充足。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需求需要适当控制脂肪、 糖分摄入,以避免肥胖和血糖控制不良等问 题。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但是过 量的摄入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建议在出院后的喂养中,适当控制脂 肪的摄入量,并选择低脂、高不饱和脂肪酸 的食物。同时,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升 高,长期高血糖会对大脑等器官造成损害。 因此,需要控制糖分摄入,避免高糖食品的 摄入。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早产儿即出生时孕龄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其发育不完全,自身抵抗力较弱,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一、保持早产儿的温暖1.应尽量让早产儿与母亲保持皮肤接触,进行“袋式护理”,将婴儿放置在母亲的胸前,让母亲用双手捧住婴儿。
2.确保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3.使用保温设备,如保温箱或温带,保持婴儿体温稳定。
二、合理喂养1.初期使用经过咨询的医生或护士推荐的人工奶或乳汁进行喂养,可以使用尿管、鼻胃管等途径进食。
2.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的健康和营养均衡。
3.喂养间隔约2-3小时,每天喂养次数不少于8次。
4.对于不能进食自己的早产儿,可以采取胃管喂养或经口喂药的方式。
三、保持早产儿的卫生1.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但避免风力过大。
3.定期更换婴儿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洁净。
四、注意早产儿的睡眠和休息1.提供安静的环境,避免干扰婴儿的睡眠。
2.进行规律的作息安排,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3.让婴儿多进行体力活动,促进其身体发育。
五、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1.定期带婴儿到医院进行体检和复查,包括测体重、测身高、查体等。
2.如有发现身体异常或疾病,请及时就医。
六、注意早产儿的心理健康1.给予婴儿关爱和呵护,增强其安全感。
2.和婴儿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3.避免长时间的孤独,尽量让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陪伴。
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照顾1.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态,避免传染疾病。
2.家庭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3.给予婴儿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培养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八、定期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1.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早产儿的管理措施。
2.参加相关的学习班或小组,了解更多关于早产儿管理的知识。
以上是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家长和照护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发育。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早产儿是指孕期不足37周的婴儿,而低出生体重儿则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出院后喂养需要特别注意,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系统也相对较弱。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帮助父母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过程中保持宝宝的健康。
1.母乳喂养优先:母乳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来说是最好的食物。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能提供宝宝所需要的免疫保护因子。
尽量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如果宝宝无法立即吸吮,可以尝试使用乳汁采集器收集母乳,然后通过医院提供的管道给宝宝喂食。
同时,妈妈要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来促进母乳产量。
2.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需要比足月婴儿更多的热量和营养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通常,医生会推荐在喂奶中添加高能量配方奶粉或膳食补充剂。
确保宝宝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他们独特的营养需求。
根据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在准确称量和计算后喂养宝宝。
3.坚持规律喂养: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可能需要更小更频繁的进食,因为他们的胃容量较小。
起初,每次喂食量可能只有几毫升,但随着宝宝的成长,喂食量会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宝宝的能量需求,夜间喂食也很重要。
确保与婴儿医生或营养师一起制定喂食计划,并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调整。
4.睡前喂饱:在孩子睡觉之前喂饱他们尤为重要。
给予宝宝充足的食物和热量,可以使他们在夜间有更长的睡眠时间。
这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发育和恢复,同时也可以让父母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
5.喂养环境: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一个温暖、安静、舒适的喂养环境。
避免刺激宝宝,确保喂食时间专心致志。
确保你和宝宝的胸背部分贴服,让宝宝感受到安全和亲近的感觉。
6.加强卫生:由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比足月婴儿更容易感染。
因此,喂养前务必洗手,确保餐具和奶瓶清洁。
避免将奶瓶放在嘴里,减少传播细菌的可能性。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即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在出院后需要特别的喂养关注和建议。
由于他们在母体内发育时间不足或未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这些婴儿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照顾来保证他们的健康和发育。
喂养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建议如下:1.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最佳的食物,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可以帮助婴儿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生长发育。
尽量鼓励母亲提供乳汁,如果母亲无法产生足够的乳汁,可以尝试使用乳房泵来刺激乳腺。
如果没有足够的母乳供应,可以考虑使用婴儿配方奶粉。
2.频繁而小量地喂养: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胃容量较小,所以需要更频繁但是量更小的喂养。
通常每天需要喂养8-12次,每次喂养的量根据婴儿的体重和健康状况而定。
刚出生的早产儿可能需要通过管饲来喂养,但随着他们的生长和发育,可以逐渐过渡到吸吮乳汁。
3.定时喂养和观察:为了保持婴儿的稳定营养供应和促进生长,建议按照固定的时间表来喂养。
同时,观察婴儿的饥饿和饱腹信号,例如舔唇、张口和吮吸手指等。
这样可以确保婴儿在正确的时间和适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
7.提供安静和舒适的喂养环境: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神经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刺激。
为了促进婴儿吃饭时的舒适感和集中精力,提供一个安静、温暖和舒适的喂养环境。
避免嘈杂声音和刺激性物品。
8.家庭支持和婴儿关爱: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家庭成员可以参与婴儿的喂养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照顾。
定期带婴儿接受儿科医生和营养师的检查,并遵循他们的建议。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ppt课件

ppt课件
12
三、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 的喂养特点
SGA生后的营养支持与预后密切相关,如延续宫 内的营养不良状态,则追赶生长不足,可致体格生 长 和神经系统发育落后;如果营养过剩,追赶生长过 快, 则增加成年期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ppt课件
13
ppt课件
5
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
ppt课件
6
(一)乳类选择
1、人乳:世界卫生组织等积极倡导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人乳喂养, 首选亲生母亲母乳,其次为捐赠人乳
2.强化人乳:胎龄<34周、出生体重< 2 000 g的早产儿,采用人乳强化 剂(human milk fortifier,HMF)
ppt课件
14
2.首选母乳喂养
除了早期改善喂养进 程、减少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和医院感染 之外,也对降低日后糖尿病、肥胖、高血 压、高血脂、 哮喘和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 显示,未追赶生长的SGA更出现神经系统不良结 局,而母乳喂养是重要的保护因素之一。要对SGA 母亲进行 泌乳支持和科学的喂养指导,尽可能母乳喂养至1岁以上。
达到P25一P50,小于胎龄儿>P10,再参考个体增长速 率 的情况,注意避免体重/身长>P90。
ppt课件
10
(三)半固体食物和固体食物引入
一般为校正月龄4~6个月,胎龄小的早产儿发育成熟较差,引 入时间相对延迟。引入方法可参照 2009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 员会和中华医学会 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撰写的“婴幼儿喂养建 议。进食技能的培养是逐步的过程,要根据 早产儿的发育成熟度, 适时锻炼咀嚼功能和口腔运 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阶段
• 稳定生长期:建立全肠道营养,弥补在早期适应期的生长不足
第三阶段
• 出院后喂养:提供持续的最佳营养支持,追赶性生长(目标)
科学的早产儿喂养体系
院内完成
喂养策略 喂养方案 喂养目的 院内强化 母乳+强化剂
出院后进行
出院后过渡 母乳+强化剂 常规营养 母乳
或早产儿配方
达到宫内生长速率
或出院后配方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出院后喂养指导
李昕
什么是早产/低出生 体重儿
如何界定?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相关概念
• 早产儿:胎龄<37周的新生儿 •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的新生儿 • 低出生体重儿可以是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
早产儿出生总数 前十位国家排名 ——《早产儿全球行动报告
1.印度 6.美国
• 垫子的重要性
5.喂奶过程中注意事项
• 出院初期多需要30-40分钟 • 间断式喂食方式:每吸食1分钟→将奶瓶抽出口腔→ 让宝宝顺气呼吸约10秒钟→再继续喂食 • 进食过程中入睡或吸吮动作停止:转动奶头刺激吸吮 • 喂奶后采用正确姿势,注意轻拍背排气
奶后拍背排气的几种方式
6.如何转奶——配方奶之间的转换
喂养效果的评估
充分利用生长曲线
如何运用生长曲线进行评估?
• 早产儿本身的生长曲线至 少应该维持和标准生长曲 线呈平行趋势, 否则要考虑是否有摄入奶 量不足或营养以外的其他 原因存在
• 注意身高别体重的指标, 反映生长的匀称程度
• 早产儿出院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 体重增长 校正月龄 <3个月 20∼30克/日 3∼6个月 15克/日 6∼9个月 10克/日
帮助实现追赶性生长
或普通婴儿配方
支持正常生长发育
生长不足的早产儿出院后需要继续强化营养支持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 策略
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1.正确选择乳品
• 母乳
• 母乳和母乳强化剂 • 早产儿配方奶
偏低能量密度 人乳 高能量密度
•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 婴儿配方奶
牛乳
普通量密度
1.正确选择乳品
3.多长时间喂养一次? (矫正胎龄)
• 三个月以内按需喂养
• 母乳喂养:间隔2-3小时 • 配方奶喂养:间隔3-4小时 • 6-7月:每天1次辅食,奶4-6次 • 7-9月:每天2次辅食,奶3-4次 • 10-12月:每天2-3次固体食物,奶2-3次
• 三个月到六个月以后要培养孩子的进食的规律
4.喂奶前的准备工作
1.吐奶及呛奶
• 摆体位,清口鼻、拍后背、助呼吸、去医院
• 1.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 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 2.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 出的奶、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 后用小棉棒清理鼻孔。 • 3.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 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身体前倾4560度,用力拍打背部4-5次,使其能咳出。 • 4.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因疼痛而 哭,或按压胸廓、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 让氧气吸入肺。 • 5.在以上过程中,应同时送往医院诊治。
母乳不足或无母乳
出生体重>1800克所有生长 参数均达到相当胎龄的第25 73千卡/100毫升的出院后配 方奶(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母乳充足
半量强化的母乳
百分位
纠正月龄4-6个月 且所有生长参数均达到相当 月龄的第25百分位
67千卡/100毫升(婴儿配方
奶)Leabharlann 母乳2.出院后初期该如何喂养?
• 出院后前3天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变 • 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理想每日哺乳量: 每1千克体重150-180毫升 • 出院后还要继续使用母乳强化剂一段时间,但剂量减 半。 • 6个月以内主张母乳喂养 • 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的情况下,要求800毫升母乳 • 1周岁以后奶量渐减,但是提倡也在500毫升左右
• 生长发育低于正常水平 • 生长障碍 • 神经精神发育受限 • 骨矿物质含量低
宫外生长迟缓
出生后的体重、身高或头围 低于同胎龄的第10百分位。
早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
生长发育迟缓 神经系统落后 成年慢性疾病
早期营养决定生命质量
喂养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重视早产儿的喂养?
早产儿合理喂养的重要性
• 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发育落后、 感染性疾病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
• 建议用替换顿数的方法 • 每增加一顿新配方(减少一顿老配方)观察12天,了解有无不良反应如呕吐、腹泻、便秘 • 如反应良好,则按此步骤继续增加
7.喂养易犯错误
• 常见误区:怕饿坏不停喂、怕吵醒不敢喂 • 对早产儿来讲,要注意喂养适宜浓度的高营养、 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如乳类,而不是米汤、稀 饭 • 冲调配方奶并不是越浓越好 • 2岁以内不宜食用鲜牛奶
• 可以通过改善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降低其死亡率,尤 其喂养的干预措施能改善其近远期预后,对于降低这 一高危人群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有重要影响。
——WHO《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 2011》
早产儿喂养的方法
建立科学的早产儿喂养体系
早产儿喂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早期适应期:肠内或肠外营养,防止营养缺乏
• • • • • 掌握喂奶姿势 奶具注意煮沸消毒,奶粉注意现配现用 安静、舒适的环境 鼓励母亲夜间哺乳 无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授乳都需注意乳汁流出速度
• 母乳喂养:手指掐住乳晕周围以减慢乳汁的流速 • 人工喂养:要注意奶嘴的大小
母乳喂养的 几种授乳姿势
• 授予母乳时一定注意 双侧交替喂养 • 保持婴儿的头、颈部 和身体成一线,吸吮、 吞咽就会比较顺当 • 让婴儿整个身体靠母 亲,而不是母亲的身 体往前倾向婴儿
》
2.中国
3.尼日利亚 4.巴基斯坦 5.印度尼西亚
7.孟加拉
8.菲律宾 9.刚果 10.巴西
早产儿出院时存在 的问题
为什么早产儿值得更多关注?
早产儿出院时存在的问题
• 大多数小早产儿尚未成熟 • 营养物质的累积欠缺 • 对蛋白质和能量关注较多,对矿物质、铁、和维 生素D关注较少
早产儿出院时存在的问题
• 身高增长 >0.8厘米/周 或 ≥25百分位 • 头围增长 校正月龄 <3个月 >0.5厘米/周 3∼6 个月 >0.25厘米/周
谢谢临听
2016.10 ∙ 天津
中心妇产科医院及天津早产儿相关微信公众号
2.排便困难
• 主要发生于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原因:
• • • • 配方乳成分所致:络蛋白、棕榈油、钙 早产儿肠末稍神经对粪便刺激敏感度下降 奶量不足 外科性疾病
• 应对方法:
• 按摩肛门,刺激排便 • 石蜡油、甘油(开塞露)、肥皂、凡士林润滑 • 更换乳品配方:不含棕榈油
3.排气、腹泻、皮疹 • 多为喂养不耐受表现,尤其是牛乳蛋白不 耐受及乳糖不耐受 • 建议母乳喂养,或换用深度水解或部分水 解奶粉 • 肠道益生菌的使用:双歧杆菌、酪酸梭菌 等 • 室温不宜过高,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 用品
早产儿喂养的常见 问题
吐奶、便秘、排气、腹泻、皮疹
1.吐奶及呛奶
• 原因:食管和胃的结构基础所致,吃奶后容易发 生,吃奶过程中宝宝吞下较多空气 • 食道反流、吞咽不协调 • 预防方法:奶后拍背 • 发生呛奶时立即将孩子侧卧位,擦出口中奶液, 拍背,观察呼吸情况 • 严重呛奶危害严重,需急救(憋气不呼吸或脸色 变暗)
8.早产儿如何正确添加辅食? (矫正胎龄)
• 一般鼓励6个月以后 • 辅食并不是主要能量来源,目的是引入不同质地、不 同口味的食物 • 先添一种食物,观察三到五天,观察孩子有没有过敏 反应,比如腹泻、皮疹、呕吐 • 每过3-5天添加一种新的食物
8.早产儿如何正确添加辅食?
• 辅食添加先后顺序: • 第一类:谷类的食物(这个最不容易导致孩子过敏) • 第二类:蔬菜泥或水果泥 • 第三类:动物性食物(如鱼泥、蛋黄、肉泥、肝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