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出院健康指导

合集下载

早产儿健康指导

早产儿健康指导

早产儿
日常护理
4、皮肤、脐带护理:保持皮肤干燥,脐带无菌 结扎后,一般在1-7天内脱落,脐带脱落前应注 意局部有无渗血,保持脐部不被尿液,污染,脐 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有脓性 分泌物者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用碘伏消毒, 并保持干燥。
早产儿
用药指导
预防低血糖,按医 嘱给予静推葡萄糖, 维生素及铁的供给
早产儿
危险因素
3、胎儿因素:胎儿窘迫、多胎、 贫血及严重溶血等。 4、其他:胎膜早破,羊水过多 。
早产儿饮食指导来自1.早产儿生后2-4小时后试喂糖
水,以防低血糖的发生、脱水
的发生。吸吮及吞咽功能好的 可直接哺乳。体重低于1500克 者,哺乳间隔时间为1-2小时, 体重高于1500克者,哺乳时间 为2-3小时。
早产儿
康复指导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鼓励母 乳喂养,做好脐部护理及皮肤 护理,按时预防接种
早产儿
➢定义
➢日常护理
➢危险因素
➢用药指导
➢饮食指导
➢康复指导
早产儿
定义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 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 周,出生时体重低于 2500g,身长不到47cm 的 活产新生儿。
早产儿
危险因素
1.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慢性心 肾疾病、感染、滥用药物、外伤或 手术、情绪波动等。 2、胎盘与子宫因素:前置胎盘、 胎盘早剥、子宫畸形等。 。
早产儿
饮食指导
2.哺乳时注意掌握奶头、奶孔 大小、避免呛奶,对吸吮能力 差者,可用滴管喂哺。对既无 吸吮能力,又无吞咽能力者, 可用胃管法。
早产儿
日常护理
1、环境:新生儿室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避 免对流风),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早产儿室 温应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65%。室内 采用湿式清扫,每日定期紫外线消毒,工作人员 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卫生,患有腹泻、皮肤 病及传染病时不得进入新生儿室,母亲患感冒时 应戴口罩。

早产儿出院健康指导

早产儿出院健康指导

早产儿健康指导内容:一.喂养(1)母乳喂养:按需喂养,间隔2-3小时喂养一次。

(2)没有母乳则喂养配方奶:试奶温,查看奶嘴孔大小,以十字孔为宜,断线下滴,观察呼吸、面色、吞咽、是否溢奶。

注意事项:①喂奶后1小时内不要换尿布。

②如有鼻子、口周青紫,拔出奶瓶暂停一下,脸色恢复后再喂。

③如发生呛奶,予右侧半卧位,拍背,呼吸平顺后再喂。

二.日常护理(1) 保暖早产宝宝所在室温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过高注意通风降温,每天至少给房间通风换气20分钟,衣服以宝宝手脚温暖即可。

(2)洗澡洗澡时间最好选择在喂奶前后1小时,关上门窗,避免有风直接吹宝宝,室温在30℃,水温38℃~40℃为宜;洗澡后彻底擦干,防止受凉。

(3)皮肤护理可抱婴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发现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再出现或加重,要及时就诊。

宝宝头、颈、腋窝、会阴臀部皮肤皱褶处应勤洗,保持干燥、清洁以免糜烂。

每次换尿布后特别是大便后应温水洗臀部,软毛巾搽干,涂以熟茶油,保护皮肤,以免尿布疹。

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衣服、尿布应柔软、舒适并保持清洁干燥,衣带不宜过紧。

宝宝口腔黏膜较薄嫩,易擦伤,造成感染,不要纱布擦洗,以免损伤。

保持口腔清洁,清洁口腔用物均为一次性,避免鹅口疮。

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清洁手和乳头。

人工喂养者,每次喂奶后把奶头用清水洗净,煮沸15-20分钟待用。

一般脐带在15天内可以脱落,脐带脱落前避免盆浴,应作脐部护理。

局部用酒精清洗后涂以聚维酮碘溶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如发现局部红肿、有分泌物。

必须去医院就诊;(4)注意预防感染除专门照看宝宝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房间,更不要把宝宝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摸抱等。

妈妈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洗净双手并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上述护理人员如患感染性疾病时应立即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三.观察宝宝如果出现下面迹象要去医院1.宝宝呼吸改变:出现呼吸急促,超过60次/分,口鼻周围或者全身皮肤青紫色。

早产儿患者健康教育

早产儿患者健康教育

早产儿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二)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室温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体温维持在36~37℃。

2.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观察新生儿吃奶后腹部及大便情况。

喂奶宜取半卧位或坐位,奶嘴孔以奶瓶倒置奶液间断流下为宜,喂养时奶瓶呈斜位,使奶嘴孔内充满奶液,以免吸入空气或吸奶无效。

喂完后轻拍背部驱气,并给与侧卧或头偏向一侧。

3.预防感染,接触宝宝前需洗手。

房间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但需防止对流风。

不带宝宝到人多的场合及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家人感冒时应避免接触宝宝或戴口罩。

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应用温热毛巾清洗奶头,人工喂养者奶具用后及时煮沸消毒。

4.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温水浴一次。

沐浴时室温26~28℃,水温38~40℃,动作轻柔且快速,沐浴完迅速用浴巾擦干,防止感冒。

5.婴儿抚触最好在沐浴后进行,10~15分钟。

6.亲子关系的建立,促进感情的增长和智力发育。

7.定期复查并按时完成各项预防接种。

8.不适随诊,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1)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者上升到38℃以上,采取措施后,效果仍不好者;
(2)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颜面青紫;
(3)吃奶骤减、面色蜡黄、哭声微弱;
(4)腹胀、呕吐;
(5)痉挛抽蓄。

早产儿的健康教育

早产儿的健康教育

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早产儿是指在孕期不满37周的胎儿出生。

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发育不彻底,他们在出生后面临着许多健康问题和挑战。

为了确保早产儿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他们需要接受特殊的健康教育和照应。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一、早产儿的健康问题早产儿由于出生时身体未彻底发育,因此他们往往面临着以下健康问题:1. 呼吸系统问题:早产儿的肺部未充分发育,容易浮现呼吸难点和呼吸道感染。

2. 消化系统问题: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彻底成熟,容易浮现消化不良和吸收问题。

3. 免疫系统问题: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感染疾病。

4. 神经系统问题: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彻底,可能浮现运动障碍、认知问题等。

5. 发育问题:早产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特殊的发育监测和康复训练。

二、早产儿的健康教育内容为了确保早产儿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他们的家庭和医护人员需要提供以下健康教育内容:1. 喂养指导:早产儿的喂养需要特殊注意,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

家庭和医护人员需要提供正确的喂养姿式和频率,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2. 预防感染:由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家庭和医护人员需要教育家长如何预防感染,包括勤洗手、避免人群拥挤、定期接种疫苗等。

3. 呼吸训练:早产儿可能会面临呼吸难点的问题,家庭和医护人员需要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呼吸训练,包括正确的体位、呼吸操等。

4. 发育监测和康复训练:早产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家庭和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发育监测,并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匡助早产儿克服发育障碍。

5. 心理支持:早产儿的家庭可能会面临压力和焦虑,家庭和医护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包括情绪管理、家庭支持组织的介绍等。

三、早产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早产儿的健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个体化教育: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和健康问题,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指导,确保家长能够理解和应用。

2. 多媒体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图片等,向家长展示正确的喂养姿式、呼吸训练方法等,增强教育效果。

早产产妇出院后管理方案

早产产妇出院后管理方案

早产产妇出院后管理方案
1. 产后恢复
-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适当锻炼,如散步、做产后操等,有助于身体恢复。

- 定期产后检查,监测母体健康状况。

2. 母乳喂养
-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对早产儿具有重要的营养和免疫保护作用。

- 如有困难,寻求专业人员指导,学习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

- 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有助于促进泌乳。

3. 新生儿护理
- 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药和检查。

-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预防感染。

- 观察婴儿状况,如呼吸、皮肤颜色等,及时就医。

4. 心理健康
- 接受早产的事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寻求情感支持。

-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5. 生活安排
-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分配家务。

-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适时恢复工作或其他活动。

6. 定期随访
- 按时复诊,接受婴儿发育评估。

- 及时解决哺乳、喂养等困难。

- 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支持。

早产产妇需要全面的生理和心理护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

定期就医随访,遵循医嘱,有助于母婴的健康发育。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制定本规范。

一、定义范围ﻫ(一)早产儿就是指胎龄<37周出生得新生儿,就是新生儿死亡发生得重点人群,也就是易发生远期健康问题得高危人群。

本规范将早产儿分为:1、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得早产儿. ﻫ2、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得早产儿。

ﻫ (二)早产儿保健就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早产儿提供得医疗保健服务.(三)早产儿专案管理就是指按照本规范要求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与指导等综合管理。

(四)一般情况下,评价生长发育时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月龄。

小于28周出生得早产儿,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月龄。

二、工作职责ﻫ(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ﻫ1、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早产儿救治与保健服务能力。

制订辖区内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ﻫ2、建立健全辖区内早产儿会诊、转诊网络体系,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ﻫ 3、组织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得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

4、建立健全辖区内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早产儿保健信息得收集、上报工作.5、组织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二)妇幼保健机构ﻫ 1、组织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得早产儿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2、组织开展辖区内早产儿医疗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 ﻫ3、负责指导与开展本辖区早产儿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适宜得健康教育材料。

ﻫ4、负责早产儿保健相关信息得管理工作。

ﻫ5、结合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针对早产儿死亡开展评审.6、按当地儿童保健分级服务规定,提供与本级职责与能力相适应得早产儿保健服务。

ﻫ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早产儿得登记、转诊及信息上报工作。

新生儿科健康宣教

新生儿科健康宣教

新生儿科健康宣教早产儿健康宣教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暖: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保持室温在22~24℃,湿度在50%~60%。

2.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因此需要定期消毒房间,接触早产儿前应洗手,减少探视,并加强皮肤、脐部护理。

3.合理喂养:早产儿器官发育不健全,吞咽功能弱,胃容量小,容易呕吐,因此需要正确哺乳,按需喂养,定时测量体重,了解患儿增长情况。

4.预防窒息:早产儿呛奶易吐奶,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弱,易出现呼吸暂停,因此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吸吮能力,选择合适的喂养方法,每次喂养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喂养后轻拍背部,并给予右侧卧位。

5.母亲的心理指导:母亲在授乳期间需要保持心情舒畅、愉快,防止过度疲劳,给予合理营养及饮食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生活规律,定时排空乳房,保证乳腺分泌。

6.母乳喂养:早产儿母乳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比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早产儿母亲的奶更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

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婴儿。

7.正确更换尿布:选择柔软、刺激性小、吸水性好的尿布,勤换尿布,每次排便后用清水冲洗,以防臀炎。

8.洗澡的方法:早产儿体温稳定,一般情况好,应每日沐浴一次,水温40℃,室温27℃,用中性肥皂。

沐浴室应注意皮肤褶皱处及臀部、外阴部的清洁,洗后擦干、扑粉。

9.婴儿抚触:抚触可以促进智力发育,减少哭闹,可以更好的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低,需要进行成分输血来补充红细胞和红细胞生成前体细胞,以及保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3、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孕期定期产前检查,了解母亲和父亲的血型,避免同种免疫反应;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血型鉴定和胆红素检测,及时治疗黄疸和溶血病;对于高危儿童,进行临床监测和预防性治疗。

小儿科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小儿科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新生儿黄疸住院健康指导心理指导向患儿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解释病情,让家长能认识到新生儿黄疸形成的原因,告知家长经过蓝光照射等治疗,绝大部分患儿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

光疗指导解释使用黄疸治疗箱的重要性,利用蓝光光谱进行体外照射治疗的目的、作用及蓝光箱的使用方法。

间接胆红素在蓝光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然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在使用治疗箱时,患儿需裸体放在蓝光箱内,注意戴好眼罩及穿好尿裤防止滑脱,家属要将墨镜戴好,防止损伤眼睛。

光疗时需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副作用: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喂养指导向家长宣教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姿势,指导正确的挤奶手法及如何保持泌乳,鼓励产妇耐心喂哺新生儿。

指导家长早喂养,多次少量喂奶,因为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另外还有增加喂奶次数,如果喂奶次数少,肠蠕动减慢,胎粪排除延迟,胆红素会吸收增加。

指导家长添加糖水,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儿小便次数,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

对母乳性黄疸患儿,可根据患儿病情,暂停母乳,改为人工喂养,停母乳期间要注意维持泌乳及排空乳房。

疾病指导指导家长识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指导家长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部位,程度,判断黄疸进展情况,以便协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黄疸观察方法:①在白天日光或白色日光下观察: 用手指压眉心、胸骨、鼻尖、肚脐旁或双腿,一般正常皮肤压下去后方可呈白色,若有黄疸时,手指放开皮肤会转黄,继而恢复原来肤色。

指导家长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脐部是否有分泌物,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指导家长行新生儿游泳及抚触新生儿游泳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健康指导内容:
一.喂养
(1)母乳喂养:按需喂养,间隔2-3小时喂养一次。

(2)没有母乳则喂养配方奶:试奶温,查看奶嘴孔大小,以十字孔为宜,断线下滴,观察呼吸、面色、吞咽、是否溢奶。

注意事项:
①喂奶后1小时内不要换尿布。

②如有鼻子、口周青紫,拔出奶瓶暂停一下,脸色恢复后再喂。

③如发生呛奶,予右侧半卧位,拍背,呼吸平顺后再喂。

二.日常护理
(1) 保暖早产宝宝所在室温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过高注意通风降温,每天至少给房间通风换气20分钟,衣服以宝宝手脚温暖即可。

(2)洗澡洗澡时间最好选择在喂奶前后1小时,关上门窗,避免有风直接吹宝宝,室温在30℃,水温38℃~40℃为宜;洗澡后彻底擦干,防止受凉。

(3)皮肤护理可抱婴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发现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再出现或加重,要及时就诊。

宝宝头、颈、腋窝、会阴臀部皮肤皱褶处应勤洗,保持干燥、清洁以免糜烂。

每次换尿布后特别是大便后应温水洗臀部,软毛巾搽干,涂以熟茶油,保护皮肤,以免尿布疹。

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衣服、尿布应柔软、舒适并保持清洁干燥,衣带不宜过紧。

宝宝口腔黏膜较薄嫩,易擦伤,造成感染,不要纱布擦洗,以免损伤。

保持口腔清洁,清洁口腔用物均为一次性,避免鹅口疮。

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清洁手和乳头。

人工喂养者,每次喂奶后把奶头用清水洗净,煮沸15-20分钟待用。

一般脐带在15天内可以脱落,脐带脱落前避免盆浴,应作脐部护理。

局部用酒精清洗后涂以聚维酮碘溶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如发现局部红肿、有分泌物。

必须去医院就诊;
(4)注意预防感染除专门照看宝宝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房间,更不要把宝宝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摸抱等。

妈妈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洗净双手并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上述护理人员如患感染性疾病时应立即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三.观察宝宝如果出现下面迹象要去医院
1.宝宝呼吸改变:出现呼吸急促,超过60次/分,口鼻周围或者全身皮肤青紫
色。

2.吃奶减少,或者拒奶
3.活动能力变差,反应迟钝或不做反应。

4.肤色比平时苍白。

5.情绪变化较大,容易烦躁不安。

6.瞌睡或者呕吐比较严重或反复发作。

7.排便习惯改变,腹泻超过一天,小便量减少或颜色变深。

8.没有过多包裹的情况下,体温超过3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