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课件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参考PPT

14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生长发育低于正常水平 生长障碍 神经精神发育受限 骨矿物质含量低
15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 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 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母乳+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 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 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 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根据生长情况而定。
16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早产配方奶: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需要喂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 或母乳不足可混合喂养,早产配方奶不超过每日 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适用于人工喂养的 早产儿或母乳不足时混合喂养,作为母乳的补充。
婴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 良高危因素、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人工喂养的 早产儿或作为母乳不足时的补充
22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出生时的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的第 十百分位)而出生后生长迅速者更容易发生成年 慢性疾病,
目前不建议对足月小样儿使用强化营养的配方, 如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或强化母乳喂养,避免过 度追赶生长的弊端。
23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早产儿引入其他食物的年龄有个体差异,与其发 育成熟水平有关。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李鹏程
1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抢救存活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全面改善预 后才是最高境界
高危儿的系统管理和早期干预是NICU工作 的延续
2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尽早识别及处理高危因素,避免不良结局 及早发现体格、运动和智力的发育异常,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PPT课件

▪ 生长障碍 ▪ 神经精神发育受限 ▪ 骨矿物质含量低
13
科学的早产儿喂养体系
喂养策略 喂养方案
院内强化
出院后过渡
母乳+母乳强化剂 母乳+母乳强化剂或 或院内专用配方 出院后专用配方
常规营养
母乳或 足月儿配方
喂养目的 达到宫内生长速率 帮助实现追赶性生长 支持正常生长发育
生长不足的早产儿出院后需要继续强化营养支持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
目录
1
概况
2
出院后营养重要性
3
出院后营养强化时间
4
乳品的选择
5
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辅食添加
2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概念及分类
❖胎龄满28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 分类:
❖低出生体重儿(LBW) 体重<2500克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1000克<体重≤1500克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ELBW) 体重≤1000克
糖尿病、肥胖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 卒中、癌症
8
早期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迟缓 神经预后不良
成年慢性疾病
营养债难以偿还!
早期营养决定生命质量
9
早产儿营养现状
以往的营养支持策略重视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营养,而当其体 重2000g以上、达出院标准时即转为未经强化的母乳或足月 配方奶喂养。但这种营养方案不能填补早产儿生后早期在能 量和蛋白质方面的累积缺失,不能满足追赶性生长的需求。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统计,出生 体重<1000g的早产儿随访至纠正月龄18~22个月,有 40%~69%的体重、身高和头围仍低于同月龄足月儿的第10 百分位,即宫外生长迟缓(EUGR)。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高风险人群,面临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等问题,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在评价早产儿体格生长时,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
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应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
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应根据营养风险程度进行分类。
母乳仍为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续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
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可以采用人乳强化剂(HMF)加入早产母乳或捐赠人乳,以增加人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其营养需求。
强化后人乳中主要营养素含量详见表2.SGA儿童的喂养策略应该根据胎龄而非出生体重来制定,以促进适度生长,特别是线性生长,从而确保良好的神经系统结局,并避免过度喂养,以降低远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对于早产SGA儿童,喂养应考虑到不同胎龄的成熟度来选择适当的喂养方式。
对于胎龄小于34周的SGA早产儿,他们属于高危或中危早产儿,出院后应采用强化人乳或早产儿过渡配方喂养,以促进体格生长适度均衡,尽可能使各项指标达到P10以上,特别是头围和身长的增长,以有利于远期健康。
对于出生体重相似的足月SGA和早产儿,其成熟度、生长轨迹和营养需求有很大差异。
为了避免短期过快的体重增长增加后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不推荐在足月SGA出院后常规使用早产儿配方或早产儿过渡配方促进生长。
2母乳喂养是首选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母乳喂养对于SGA儿童来说非常重要。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PPT课件

3. 注意喂养时的温度和速度
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策略中,需要注意喂养时的温度和速度。正常情况下,早产儿的饮 食品温度应该在36.8度左右,略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同时还需要根据婴儿的实际体温 来调整。此外,喂养速度也需要适当控制,以免婴儿因进食过快而出现呛咳、窒息等危 险情况。在喂养过程中,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调
2. 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表
早产儿出院后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表是重要的喂养技巧。根据宝宝的体重和出生时间,可以制 定一个适当的喂养计划。建议每两到三小时喂一次,每天大约喂八次。此外,根据宝宝的需要, 可以逐渐增加每次的奶量,以适应其生长发育需要。喂奶时保持宝宝的头部和身体成一条直线, 将奶瓶抬高到合适的角度,使奶汁顺利流出来。此外,夜间可以暂停喂食一次或两次。规律的
202X-XX-XX
目录
01. 早产儿的特点 02. 喂养方式的选择 03. 出院后的营养需求 04. 喂养技巧及注意事项 05.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早产儿的特点
1. 生长迅速
早产儿出院后生长迅速是重要特点。出生后 由于母体供给营养减少,因此孩子的体重不 会增加。不过,一周之后孩子的体重可回到 正常孩子的速度。出生三个月内孩子的身高 每个月平均增与1cm。随着活动增多和长、 肉的积累,宝宝需要的奶的含量日益增加, 母奶由于新生儿胃口改变显得稀薄不足以为 早产儿提供充足的营养,所以父母一定要给 早产儿选择高质量的配方奶,以保证孩子的 营养充足。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需求需要适当控制脂肪、 糖分摄入,以避免肥胖和血糖控制不良等问 题。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但是过 量的摄入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建议在出院后的喂养中,适当控制脂 肪的摄入量,并选择低脂、高不饱和脂肪酸 的食物。同时,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升 高,长期高血糖会对大脑等器官造成损害。 因此,需要控制糖分摄入,避免高糖食品的 摄入。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和喂养ppt课件

母乳仅能提供早产儿所需要蛋白量的1/3和一部分营养 素。
母乳内钙磷含量较低,这些矿物质的不足会刺激破骨细 胞释放骨钙以维持正常血清钙浓度,造成早产儿骨发育 不良和代谢性骨病的危险。
• 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低下,胃容量小,造成喂养困难。 易溢乳、呛奶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胆酸分泌少,对 脂肪消化吸收差,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胎便排出 延迟,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程度重;易发生低血糖 和低蛋白血症。 肝功能不完善:凝血因子不足→颅内出血; 蛋白质 合成不足→低蛋白血症、水肿;肝糖元储备少→低血糖;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黄疸持续时间长、程度重、 →易发生核黄疸
早产儿出院后 的营养和喂养
早产——一个真正的全球性问题
•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 据估计,每年有1500万例早产婴儿,且这一数字仍在上升
• 每年有超过100万例婴儿死于早产并发症
• 低收入国家,平均12%的婴儿出生过早;较高收入国家为9%
WHO. 早产实况报道 第363号. 2013年11月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63/zh/
5
营养管理的重要性
生长迟缓
营养摄入 不足
神经认知 发育障碍
6
早产儿营养的不同阶段及其营养目标
过渡期 目标:
提供能 量,建 立肠道 耐受性
持续提供充足的营养摄入,帮助达到早产儿各阶段不同的生长目标
院内生长期
出院
出院后营养 目标:
达到宫内生长速率
目标: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喂养ppt课件

• 定义 • 消化系统特点 • 喂养方法 • 判断标准 • 护理干预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定义
• 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 胎龄≤28周 出生体重<1000g
•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 胎龄≤32周 出生体重<1500g
• 早产儿 胎龄不满37周,体重<2500g
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
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 • 口腔 • 食管 •胃 •肠 •肝 • 胰腺 • 肠道菌群
• 早产儿因胃肠动力功能差及摄入少而形成 胎粪便少,加之肠蠕动乏力及协调能力差, 易发生粪便滞留、胎粪延迟排出
早期肠道微量喂养的优点:
①促进喂养耐受程度,保证体重增加。 ②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和胃肠动力,促进胃 肠功能及代谢的成熟。 ③减少发生胆汁淤积,减少对光疗的需要。 ④减少并发NEC的机会。 ⑤减少早期周身感染机会。
24h胃残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 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 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大便稀薄,还原物超过2%(乳糖吸收不良) 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 抚触 刺激排便 药物
体位
• 喂奶后竖抱婴儿30分钟 • 进食后将婴儿置于左侧卧位、俯卧位半小
时
非营养性吸吮(NNS)
喂奶延迟
• 动物试验表明,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禁 食3天,就会出现肠黏膜萎缩,肠绒毛变平 以及乳糖酶合成受阻。延迟开奶可能会导 致日后喂养的风险增大(NEC),后续喂养 的安全性降低。
早产儿喂养
• 微量喂养:在肠道营养难以耐受时应积极开始非营 养为目的早期微量喂养(0.5 ml/h,维持5~10天).
• 口腔:孕13周开始有吸允动作,27-28周形 成有节律的非营养性吸允( NNS ),34周 以后建立吸允吞咽模式。
• 食管:呈漏斗状,缺乏腺体,弹力及肌层 不发达,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易发生 胃食管返流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要点PPT课件

•对远期心血管健康的有利影响
23
添加母乳强化剂
•用于纯母乳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强化母乳,补充不足。 •国外推荐母乳喂养的部分早产儿使用 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 化剂以确保满足预期的营养需求。 •添加时间:当极低出生体重儿耐受 100ml/kg的母乳喂养之后,母乳加母 乳强化剂是低体重早产儿的最佳选择
24
不吃 不哭 不动 体温不升 体重不增 黄疸不退
21
希望今后我们可以共同努力 迎接每一个新生命 谢谢观看
22
母乳的优点
•较好的胃肠道耐受性,接受母乳的早产儿 能够较快的达到全肠道喂养和需要较少的 肠外营养。
•提供免疫物质,减少感染机会。
•有阳性过敏家族史的婴儿中较低的过敏性 疾病的发生率。
•改善神经发育:与喂养其它饮食的早产儿 相较,喂养自己母亲母乳或人乳库的早产 儿在18个月时有较高的发育评分7,5岁时较 高的IQ评分。
10
喂养时应注意
•奶液的温度
• 保持奶液的温度38— 40度,人乳不可经高 温浸泡或煮沸,以免 使人乳中脂肪酶变性, 破坏溶菌酶,乳清蛋 白和IGg.。也不能使 用微波炉解冻。先温 室解冻再用温热水 40—50度加热即喂养。
• 吸吮乳头无力可选择 奶瓶或小汤勺喂养
• 选择稍软的奶头和慢 的流速。轻柔的唤醒 宝宝,使之处于觉醒 状态。用奶瓶喂养时, 将奶液充满整个奶嘴, 避免空气随着吞咽的 时候进入胃内引起腹 胀,导致呕吐误吸
• 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 体重<1000g的婴儿 • 出生体重越轻,越不成
出生后的体重
• 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周 的“生理性体重减轻” 可下降10%---15%,超低 体重儿的体重下降可 增加到20%,一周后, 早产儿体重开始恢复 正常,至2—3周末恢 复到出生时体重。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ppt课件

ppt课件
12
三、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 的喂养特点
SGA生后的营养支持与预后密切相关,如延续宫 内的营养不良状态,则追赶生长不足,可致体格生 长 和神经系统发育落后;如果营养过剩,追赶生长过 快, 则增加成年期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ppt课件
13
ppt课件
5
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
ppt课件
6
(一)乳类选择
1、人乳:世界卫生组织等积极倡导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人乳喂养, 首选亲生母亲母乳,其次为捐赠人乳
2.强化人乳:胎龄<34周、出生体重< 2 000 g的早产儿,采用人乳强化 剂(human milk fortifier,HMF)
ppt课件
14
2.首选母乳喂养
除了早期改善喂养进 程、减少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和医院感染 之外,也对降低日后糖尿病、肥胖、高血 压、高血脂、 哮喘和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 显示,未追赶生长的SGA更出现神经系统不良结 局,而母乳喂养是重要的保护因素之一。要对SGA 母亲进行 泌乳支持和科学的喂养指导,尽可能母乳喂养至1岁以上。
达到P25一P50,小于胎龄儿>P10,再参考个体增长速 率 的情况,注意避免体重/身长>P90。
ppt课件
10
(三)半固体食物和固体食物引入
一般为校正月龄4~6个月,胎龄小的早产儿发育成熟较差,引 入时间相对延迟。引入方法可参照 2009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 员会和中华医学会 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撰写的“婴幼儿喂养建 议。进食技能的培养是逐步的过程,要根据 早产儿的发育成熟度, 适时锻炼咀嚼功能和口腔运 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11
(四)其他营养素补充
1.维生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1 000 U/d,3月龄 后改为400 U/d,直至2岁(2008年《中华儿科杂 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 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 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 性 佝偻病防治建议”)2010年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ESPGHAN)推荐 早产儿 维生素A摄人量1 332~3 330 U/(kg·d),出院后 可按下限补充。
3.早产儿配方premature formulas, PF):适用于胎龄<34周、出生体 重<2 000 g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应用
4.早产儿过渡配方premature transition formulas, PTF),或早产儿 出院后配方(postdischarge formulas, PDF),: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 儿 或出院后早产儿
2.矿物质早产儿生后2—4周需开始补充元素铁2 mg/(kg·d), 直至校正年龄1 岁。钙推荐摄入量70~ 120 mg/(kg·d),磷35—75 mg/(kg·d)。
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对早产儿 神经发育有重要作用,尤其二十 二碳六烯酸(DHA) 和花生四烯酸(ARA),两者应在早产儿喂养时进行补充。母 乳喂养是获得LC—PUFA的最佳途径,早产母乳中DHA高于足月母乳,但受母亲 膳食影响较大。
5.婴儿配方
6.其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7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8
(二)个体化喂养方案
1.根据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评估选择喂养方 案[3’51(表3)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9
2.强化营养的时间和乳类转换
强化营养是指 出院后采用强化人乳、早产儿配方或早产儿 过渡配 方喂养的方法,主要对象是中危、高危的早产儿,强 化营养的时间有个体差异。一般来说,中危、生长速率满意 的早产儿需强化喂养至校正月龄3个月左 右;而高危、并发症 较多和有宫内外生长迟缓的早产 需强化的时间较长,可至校 正月龄6个月左右, 个别早产儿可至1岁。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3
追赶生长比较满意:体格发育指标包括体重、身长 和头 围等,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 25百 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
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 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 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 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人、无 严重疾病因素影响, 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 1—2年内追赶上同年 龄的婴幼儿。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 院后喂养建议的解读
儿科一区 黄妍 2016-5-16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适用范围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 员会、中华医学
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和新生儿学组共同 撰写本建议,目标人群是出院后至校正年龄1 岁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旨在促进早产、低 出生体重儿系统化管理,规范个体化喂养指导, 进一步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13
1.根据胎龄制定喂养策略
SGA与同胎龄 AGA营养需求相似。因此SGA的喂养策略应主要根据 胎龄而不是出生体重,既要促进适度生长,尤其 线性生长,以保证良好 的神经系统结局,同时又要避 免过度喂养,以降低远期代谢综合征的风 险。
为避 免短期过快的体重增长增加后期代谢综合征的风 险,不推荐在 足月 SGA出院后常规使用早产儿配方 或早产儿过渡配方促进生长。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5
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6
(一)乳类选择
1、人乳:世界卫生组织等积极倡导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人乳喂养, 首选亲生母亲母乳,其次为捐赠人乳
2.强化人乳:胎龄<34周、出生体重< 2 000 g的早产儿,采用人乳强化 剂(human milk fortifier,HMF)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4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
早产儿 出院前应进行喂养和生长的评估,根据出生胎龄、出 生 体重、喂养状况、生长评估以及并发症将营养风险 的程度分为高危 (high risk,HR)、中危(moderate risk,MR)和低危(10w risk,LR)三类 H1(表1),这是出院后个体化营养指导的基础。
达到P25一P50,小于胎龄儿>P10,再参考个体增长速 率 的情况,注意避免体重/身长>P90。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10
(三)半固体食物和固体食物引入
一般为校正月龄4~6个月,胎龄小的早产儿发育成熟较差,引入时间相对延迟。引 入方法可参照 2009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 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 组撰写的“婴幼儿喂养建 议。进食技能的培养是逐步的过程,要根据 早产儿的发育成熟 度,适时锻炼咀嚼功能和口腔运 动能力。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2
一、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 年龄。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 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 早产儿追赶生长:生理情况下,婴儿在既定轨道上生 长,受遗传、营养和环境等多因素调控。在生长发育过程 中,如果受到某些病理因素如营养不良或疾病等影响,会 导致生长迟缓,偏离正常轨迹。一旦去除阻碍因素,则生 长加快,并迅速接近或。影响早产儿追赶生长的因素包 括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程度、住院期间的营养和出院前 的生长状况等。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12
三、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的喂 养特点
SGA生后的营养支持与预后密切相关,如延续宫内 的营养不良状态,则追赶生长不足,可致体格生 长和 神经系统发育落后;如果营养过剩,追赶生长过 快, 则增加成年期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