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 人教新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0、爱心的传递者 人教(新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0、爱心的传递者 人教(新版)

10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1.(展示教材64页图片)师: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请大家看这几幅图,你的感受如何呢?2.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曾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①摔倒了,同学把自己扶起来,自己心里很感动。

②没拿笔,同桌借给自己,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③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付出。

3.师:你又曾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与大家分享一下。

①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

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

②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4.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

】话动二:寻找身边的爱心使者1.师: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教材第65页的《他们在偷懒吗?》2.师: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着的爱心吗?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4.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人教新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人教新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人教新版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重难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教学过程:一、雷锋精神同学们,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助人为乐)下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他。

(出示课件)介绍雷锋生平这就是雷锋做的其中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出示课件:雨中送母子)请一位同学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这个故事。

师:老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去搜集雷锋助人为乐的事了,你们搜集到了吗?你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助人为乐的事呢?生1:雷锋帮大嫂买火车票。

生2:雷锋背残疾人过河。

生3:雷锋为赵家村修桥。

生4:雷锋为战友修补鞋子。

帮助失学儿童,背老人过马路,帮助孤寡老人。

……师:“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

有一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新时代的活雷锋。

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二.身边的爱.时代的进步让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变,但奉献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们看:这是老师和一部分同学搜集到的一些美丽的瞬间(课件出示:美的瞬间。

)接下来,我们就请这些照片的搜集者和亲身经历者来说一说当时发生的事。

(生在讲述时同时说自己获得帮助和帮助人后的心情)这些美丽的瞬间其实都蕴含着同一个字,那就是——爱,是的,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是我们爱心的体现。

(板书:爱心)这些爱心我们用图片把它记录下来了,而更多的爱心行动,爱心的表现是我们来不及用相机捕捉的,但是,我们已经把它记在心里了。

现在,进入我们的“爱心飞扬”现场会,我们坐在一起就敞开心扉地把他们都说出来,让爱心在我们教室里飞扬起来。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学情简述本教学设计是针对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课程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主题为《爱心的传递者》,该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心,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别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关爱他人的态度。

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心。

2.了解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别人。

3.了解爱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发掘自身的爱心特质。

2.用真心、耐心、细心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表达关爱。

3.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到有意识地传递爱心。

3.情感目标1.培养感恩、关爱他人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爱心的定义和重要性2.爱心的体现和传递方式3.爱心的实施和体验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短片,介绍上世纪的爱心传递者——朱自清。

该影片以朱自清的名字来讲述他的人生经历、行为、思想和有关爱心的做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概述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讲述家中是否有爱心故事,班内3-4个学生分享并引导其他同学发言,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与思考。

2. 讲授环节1.讲解爱心的定义和重要性,包括什么是爱心、为什么要有爱心、爱心的价值等。

2.讲述爱心的体现和传递方式,形式可以采取漫画、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形式,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并看到这种美好的情感是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的。

3.通过口述、课件或配合其他辅助手段,给学生讲解爱心的实施和体验,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做法和技能,让学生了解那些精神和文化内涵。

3. 实践环节1.分组活动:老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5-6个人,并分配任务让学生在班内、家庭、社区或其他场所发掘爱心,寻找爱心的案例,或者寻找其他方式让学生互相积极地传递爱心。

2.学生搜集爱心案例的方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采访、绘画等形式,以搜寻到的实际情况为材料,创建一个短小精湛的爱心信息集,以及一份爱心案例的展示册,以便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什么是社会公德,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通过故事情节的呈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内容:故事《爱心的传递者》、学习活动设计。

2. 教学资源:幻灯片或图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等。

3. 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板书、录音设备(非必需)等。

4. 教学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以及适当的座位布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我会提前准备一幅简单而有趣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问学生这幅图片给他们的感觉是什么。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讨论对他人是否关心以及乐于助人的价值。

2. 故事呈现(20分钟)接下来,我将通过故事《爱心的传递者》来引导学生学习社会公德和成为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在讲述故事之前,我会让学生打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找到相应的故事页面。

然后,我会以生动的方式叙述故事,并利用幻灯片或图片等辅助工具来展示故事情节。

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会提醒学生仔细听,留意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道德冲突。

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讲述完故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我会给予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们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认为故事中的谁是一个爱心的传递者?你们对爱心有什么理解?”等。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观点。

4. 认识重点与遗憾(15分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带领学生总结他们认为是故事中的爱心的传递者的特点和行为,将重点整理到教学板书上。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冲突,并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正确的决策。

5. 分组表演与分享(30分钟)接下来,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或角色编写一个小短剧,并准备相应的道具和服装。

每个小组将在课堂上表演他们的小短剧。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传递者》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传递者》教案

《爱心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2.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小笑脸。

2.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雷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师:同学们,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啊,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希望同学们学完后.都能做“爱心的传递者”。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课件出示公益献血活动.抗震救灾活动、给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奉献爱心的图片)师: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观看图片.分享感想。

3.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了什么样的帮助?4.学生在班级内跟同学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5.师:听了大家的讲述,我能感受到大家在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动和感激之情。

那大家有没有主动帮助过别人呢?6.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7.全班投票,评选“爱心大使”,给帮助别人最多的同学送上小笑脸。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激发孩子们的爱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的经历,使学生学会感恩和奉献。

]三、自主行动,传承雷锋精神1.师:刚才,我们把小笑脸送给了爱心大使。

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6页的-组图片,它展现了雷锋权权“雨中送母子”的事迹,你还知道雷锋权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2.学生积极发言。

3.教师课件出示雷锋事迹。

4.学生代表发言,讲述雷锋事迹,并且倡议同学们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观念。

但他们对于如何具体地去关爱他人,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传递过程,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影响周围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道具:如爱心卡片、贴纸等。

4.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关于一个孩子如何关爱身边的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是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如互相帮助、关心弱势群体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课题: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他人对我们的关系,积极营造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

能力目标:能够从细节处发现和感受他人的爱心。

知识目标: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能从细节处发现关爱,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重点: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

难点: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爱的奉献》。

2.小小分享会:1) 你从这首歌当中听懂了什么?2)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你愿意献出这点爱吗?讲授新课【我们都有爱心】:1.寻找微尘:什么是“微尘”?“微尘”在哪里?2.“微尘”简介。

3.总结:“微尘”是一个个热爱公益、传递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尘”,我们每个人都是“微尘”。

4.过渡语: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些细如“微尘”的爱心了吗?5.爱心小镜头:1) 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2)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

6.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曾对他人伸出援手。

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分享爱心故事:通过“微尘”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生活处处有关爱和温暖,并鼓励学生也成为一粒“微尘”,贡献自己爱的力量。

阅读角:7.他们在偷懒吗?1) 他们在偷懒吗?2)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8.小小分享会:你也曾经得到过这样不着痕迹的关爱吗?或者你也曾经这样不着痕迹地关爱别人?还是你曾见到别人这样不找痕迹地关爱别人?是怎样的故事呢?9.小提示: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细节处体验和感受他人的关爱。

XXX精神永流传】1.提问:你认识他吗?2.XXX故事:雨中送母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但对于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遇到需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起学生对爱心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的传递者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重难点: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过程:
一、雷锋精神
同学们,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雷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助人为乐)下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他。

(出示课件)介绍雷锋生平
这就是雷锋做的其中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出示课件:雨中送母子)
请一位同学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这个故事。

师:老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去搜集雷锋助人为乐的事了,你们搜集到了吗?
你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助人为乐的事呢?
生1:雷锋帮大嫂买火车票。

生2:雷锋背残疾人过河。

生3:雷锋为赵家村修桥。

生4:雷锋为战友修补鞋子。

帮助失学儿童,背老人过马路,帮助孤寡老人。

……
师:“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

有一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新时代的活雷锋。

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
二.身边的爱
.时代的进步让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变,但奉献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们看:这是老师和一部分同学搜集到的一些美丽的瞬间(课件出示:美的瞬间。


接下来,我们就请这些照片的搜集者和亲身经历者来说一说当时发生的事。

(生在讲述时同时说自己获得帮助和帮助人后的心情)
这些美丽的瞬间其实都蕴含着同一个字,那就是——爱,是的,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是我们爱心的体现。

(板书:爱心)这些爱心我们用图片把它记录下来了,而更多的爱心行动,爱心的表现是我们来不及用相机捕捉的,但是,我们已经把它记在心里了。

现在,进入我们的“爱心飞扬”现场会,我们坐在一起就敞开心扉地把他们都说出来,让爱心在我们教室里飞扬起来。

生1:有一-次我生病了,老师送我上医院。

我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生2:我摔倒了,同学连忙扶我起来,我感受到了同学的爱。

生3:每天早上,妈妈为我做好早餐,送我上学,这是妈妈对我的爱。

生4:妈妈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

生5:同学生病了,我帮她值日。

生6:奶奶总是给邻居阿婆送上一些自家种的蔬菜。

生7: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与同学嬉戏,走到了马路中间去,有一位陌生的伯伯提醒我,要走在路边才安全,我体会到了陌生伯伯的爱。

生8:有一次忘了带钥匙了,放学回家时爸爸妈妈又不在家,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叫我先去他家然后再打电话给我的妈妈。

(遇到合适题材相机进行情境表演)
主持人: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着急,焦虑)那你得到帮助的时候心情又如何呢?(很开心,很感谢帮助我的人)那你帮助别人后的
心情呢?(我帮助别人后感到很快乐,因为我帮别人解决了困难,分担了烦恼)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是啊,我们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这就是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刚刚,小嘉宾们都谈论得特别兴奋,你们的这些事迹也都很感人,世界会因你们而美丽,因你们而变得更加精彩。

谢谢你们!
同学们,其实爱不分大小,一个真诚的微笑是爱,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是爱,一句友好的问候也是爱。

爱随处都有,爱就在身边。

三.用心之爱
在这么多的关爱中,有些爱显而易见,有些爱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65,看阅读角的故事,边听录音朗读,边思考:他们真的在偷懒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文中的实习老师为什么会认为他们是在偷懒呢?
师:他们的爱隐藏得多深啊!这是一种无声的爱,这种爱特别地用心,他们真是有心人。

孩子们,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爱!我们以后也做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好好去发现好好去体会身边那些用心的爱吧!
四.爱心在行动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就让我们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传递我们的关爱。

来看看我们的同龄人是怎么做的?播放视频《敬老院献爱心》
视频中的小朋友她做了什么?我们要向她学习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填写学习记录卡)
师:刚才视频中的小朋友说了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指要像对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对待其他的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其他的孩子。

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在社会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关爱、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1:我们可以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献书本和衣物。

生2:我觉得残疾人需要关爱。

生3:我认为老年人也需要关爱给他们泡杯茶,陪他们说说话,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

师:残疾人,老人,小孩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包括灾区的人民,贫困山区的人们,他们都需要人们的关爱。

为了更好地关爱他们,人们成立了很多公益机构,这些公益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比如红十字会,爱心基金会等。

(出示课件)这些就是红十字会,爱心基金会组织的一些献爱心的活动。

我们都在爱心中成长,我们要把爱的种子撒播到每一个角落,我们要把爱的幸福带到每个人身上,因为我们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传递)
五.爱心传递
师:生活需要有爱心,但爱心更需要传递,请看视频《爱心传递》看了这个视频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1、这世界上有爱心的人真不少,我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2、爱心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爱心感染别人,让他们也拥有爱心
4、得到帮助的人会感到很温暖,付出帮助的人会很快乐
5、爱心是阳光,能给人们心灵带来光明
6、爱心像接力棒,一个一个传递下去……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是的,人间处处皆爱心,(板书:画心),爱心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爱心可以感染别人,爱心就像接力棒,可以一个一个传递下去,请欣赏歌曲《把爱传递》。

六.课堂总结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都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把爱心传递下去。

板书:
10爱心的传递者
爱心
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