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新乡医学院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新乡医学院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

实验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乙酸丁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羧酸酯是一类在工业和商业上用途广泛的化合物。常见制备羧酸酯的方法有:(1)羧酸和醇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酯化反应;(2)酰氯、酸酐和腈的醇解;(3)羧酸盐与卤代烷或硫酸酯的反应。

酸催化的直接酯化是工业和实验室制备羧酸酯最重要的方法,常用的催化剂有硫酸、氯化氢或对甲苯磺酸等质子酸和三氟化硼等路易斯酸以及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等,酸的作用是使羰基质子化从而提高羰基的反应活性。

R

C

OH

O R

C

OH

OH R

C

OR'

O R C

OR'

OH

R

C

O

OH OH R'

R

C OH

OH 2

OR'

H R'OH

H 2O

酯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酸催化的可逆反应。为了使平衡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可使反应物之一的醇或羧酸过量,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也可以把反应中生成的酯或水及时蒸出,或是两者并用。在具体实验中,究竟采用哪一种物料过量,取决于物料来源是否方便,价格是否便宜,产物分离纯化和过量物料分离回收的难易程度。过量多少则取决于具体反应和具体物料的特点。如果所生成的酯的沸点较高,可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能与水形成共沸物的第三组分,把水带出反应体系。常用的带水剂有苯、甲苯、环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它们与水的共沸点低于100 ℃,又容易与水分层。

空间效应对酯化反应有很大的影响,酯化速率随着与羧酸相连的烷基体积的增大以及醇基体积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在α-位上有侧链的脂肪酸和邻位取代芳香酸的酯化反应都很慢,而且产量低。另外,醇的酯化从伯醇到叔醇也逐渐困难。

本实验在浓硫酸的催化下,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酸正丁酯,反应式为: CH 3COOH +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OOCH 2(CH 2)2CH 3 + H 2O

三、试剂

8.5 mL (9 g ,0.15 mol )冰醋酸,7.5 mL (5.5 g ,0.075 mol )正丁醇,1 mL (1.8 g )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蓝色石蕊试纸

四、实验步骤

在5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7.5 mL 正丁醇、8.5 mL 冰醋酸和1 mL 浓硫酸。充分混合,加一粒沸石,装上冷凝管,混合物加热回流2 h 。稍冷,取下冷凝管,改成蒸馏装置,再加一粒沸石蒸馏直至蒸馏瓶内仅剩几毫升液体。馏出液倒入250 mL 锥形瓶或烧杯,浸在冷水或冰浴中冷却,谨慎地小批量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4],直至蓝色石蕊试纸显示酸已完全中和。混合物转入分液漏斗,尽可能除去水层,乙酸丁酯层用10 mL 水洗涤,仔细分去水层,乙酸丁酯用少量硫酸镁干燥后滤入干燥蒸馏瓶,加入沸石,石棉网上加热蒸馏,用已称重的瓶子收集119~125 ℃馏分,产量6~7 g 。乙酸丁酯、冰醋酸和正丁醇的一些物理参数见下表。

乙酸丁酯、冰醋酸、正丁醇的物理参数

M 气味 m.p.(℃) b.p.(℃) 20

4d

20

D

n 水溶性 乙酸丁酯 116.16 果香 -77.9 126.5 0.882 5 1.394 1 不 冰醋酸 60.05 刺激性 16.6 117.9 1.049 3 易 正丁醇

74.12

特殊

-88.9

117.5

0.810

五、思考题

1.制备乙酸丁酯时,加硫酸的目的是什么?增加硫酸量,是否可以增加酯的产量? 2.采取什么方法促进酯化完全?

3.假定制备乙酸丁酯时,省略碱溶液洗涤,将产生什么问题?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CH 3COOH + CH 3CH 2CH 2CH 2 3COOCH 2CH 2CH 2CH 3 + H 2O 2CH 3CH 2CH 2CH 2 3CH 2CH 2CH 2OCH 2CH 2CH 2CH 3 + H 2O CH 3CH 2 CH 2CH 23CH 2CH=CH + H 2O 广东工业大学 学院 专业 班 组、学号 姓名 协作者 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重点学习分水器的使用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反应: 副反应: 为了促使反应向右进行,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浓度或连续地移去产物(酯和水)的方式来达到的。在实验过程中二者兼用。至于是用过量的醇还是用过量的酸,取决于原料来源的难易和操作上是否方便等诸因素。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电热套、蒸馏烧瓶、分水器、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温度计、锥形瓶、分液漏斗、滴管、pH 试纸、小烧杯、洗瓶、铁圈。 五、仪器装置图 (回流反应装置图)

六、实验步骤 (1)加料。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正丁醇、22mL冰醋酸及10滴浓硫酸,摇匀后,加入几粒沸石,再安装好分水器(先从分水器上端小心加水至分水器支管处,然后再放去9~10mL的水,再安装上去),回流冷凝管。 (2)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为止(当水充满时,可以由活塞放出。注意:只要水不回流到反应体系中就不要放水。)。蒸汽回流的高度:超过冷凝管进水口高度2~3cm即可。 (3)冷却(不可以拆卸回流冷凝管)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与分水器中的酯层合并,转入分液漏斗中。 (4)依次用10mL水,10mL10%碳酸钠溶液洗至无酸性(pH=7),再水洗一次,用少许无水硫酸镁干燥。 (5)重蒸(略)。 (6)用一干燥的小烧杯称产品重量(或用量筒量取产品体积)。测其产品折光率。 纯化流程:

实验十: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报告模版

实验十: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羧酸与醇反应制备酯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利用恒沸去水以提高酯化反应收率的方法。 3.学习使用分水器回流去水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式: C H 3C O O H + n-C 4H 9O H C H 3C O O C 4H 9-n + H 2O + 副反应式: n-C 4H 9O H + n-C 4H 9O H 9C 4-n + C H 3C H 2C H C H 2

五、操作流程 7.2m lH O A c, 11.5m ln -C H O H , 2-3d 浓H 2S O 4 水 分水器H 2O C H 3C O O C 4H 9, H O A c, C 4H 9O H , H 2S O 4 0m l 水洗涤 下层(水层) 上层(有机层) H O A c, C 4H 9O H , H 2S O ,H O C H C O O C H , H O A c, C 4H 9O H , H 2S O 4 弃去 %碳酸钠溶液洗涤 下层(水层) 上层(有机层) H 4H 9O H , C H 3C O O N a, N a S O , H O C H C O O C H , C H O H , N a 2C O 3 弃去 下层(水层)上层(有机层 ) 洗涤 H 2O , N a 2C O 3 C H 3C O O C 4H 9, H 2O , C 4H 9O H 水M g S O 4干燥蒸馏 集124℃-126℃馏分称重 测率 六、思考题 1)酯化反应有哪些特点?本实验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提高乙酸正丁酯产率??又如何加快反

乙酸丁酯合成工艺

乙酸丁酯的合成 乙酸丁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烈香蕉似香味,是G B 2 7 6 0 —8 6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大量用于配制香蕉、梨、菠萝、杏、桃及草莓等型香精,乙酸丁酯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溶剂、涂料、医药和香料等工业。现有乙酸丁酯的生产均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由于硫酸的强氧化性导致副反应较多,原料消耗较大,同时后续工序分离困难,腐蚀性强。 近年来,以各种固体酸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较多,所用的方法有:对羟基苯甲酸合成,对甲基苯甲酸催化合成,活性碳固载杂多酸催化合成等工艺设计。这些工艺方法有的可获得较高的转化率、酯收率和酯化选择性,反应温度低,产品无色,反应的催化剂无氧化性,无碳化作用,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时,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不腐蚀设备,减少污染等优点。这些催化剂虽然克服了硫酸催化剂的不足,但有些存在价格较高,有些稳定性差,有些原料回收利用率低等缺点,因此工业化应用效果不理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了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采用此催化剂,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乙酸丁酯。用”c核磁共振光谱表征了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结构;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了不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活性;以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考察r进料量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及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以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丁酯,在反应釜温度1 2 0℃、分馏柱顶部温度9 l ~9 2℃、正丁醇与乙酸摩尔比 1 .O 2、进料量6 0m L /h 的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为9 5 .1 %,达到了采用硫酸催化剂时的水平。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寿命在 5 0 0 h以上,稳定性好,以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丁酯,具有反应时间短、副反应少、对设备无腐蚀、产量高、无三废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1 实验部分 1 .1 反应原料 乙酸:工业品,质量分数大于等于9 9 .0 %正丁醇:工业品,质量分数大于等9 8 .0 %。 1 . 2 催化剂的制备 将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完全混合后,加入固体石蜡,按一定的进料量加入到水相中,调节搅拌速率,控制油珠的均匀程度;升温使油珠固化,过滤、洗涤、干燥反应物料,收集2 0—5 0目的聚合物油珠进行物理结构稳定化处理,得到苯乙烯一二乙烯基苯共聚物树脂;在共聚物树脂中加入催化剂和吸电子基团试剂( 氯) 进行基团化反应,得到基团化共聚物树脂;基团化共聚物树脂中加入磺化剂( S O 或发烟硫酸) 进行磺化反应,得到磺化树脂;洗涤磺化树脂,进行活性基团稳定化处理得到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1 .3 催化剂的表征采用B r u k e r公司Ms l一3 0 0型核磁共振( r ~i R) 仪表征试样的分子结构。 1 .4 实验及分析方法 在1 L四口烧瓶( 反应釜)上安装2 5 mm、高5 0 0 mm的分馏柱,内装3 r a i n×3 r a i n的不锈钢网环填料,分馏柱上装有气相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分水器。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班级:工艺一班 实验组号:1-8 同组姓名 实验时间 撰写实验报告时间:2011 年12 月10 日

1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和掌握化工产品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组织全流程实验,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3)学会分析实验流程及实验结果,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二、实验原理 酸与醇反应制备酯,是一类典型的可逆反应: 为提高产品收率,一般采用以下措施: 1、使某一反应物过量; 2、在反应中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 3、使用特殊催化剂 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通常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 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

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三、仪器、试剂与装置 仪器蒸馏装置玻璃磨口仪器、球形冷凝管、分水器、圆底烧瓶(250ml)、温度计(200℃)、锥形瓶(50ml)、烧杯(400ml)、油浴锅、分液漏斗、量筒(10ml、50ml)、电热套、铁架台、铁夹及十字头、铁圈、橡胶水管、天平 试剂正丁醇(23ml,0.25mol)、冰醋酸(16.5ml,0.28mol稍微过量)、KHSO4 1g (催化剂)、NaCl、无水硫酸镁、冰块、沸石、甘油、pH试纸 装置

实验二__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二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 1.学习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在可逆反应中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产率的方法 3.掌握回流分水、液体洗涤及液体干燥等基本操作 5.进一步熟练蒸馏操作 二、实验原理 酯是由酸和醇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的。反应式如下: n C4H9OH CH3COO H CH3COO C4H9n H2O ++ H+ 羧酸与醇在少量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存在下,加热,脱水生成酯。这个反应叫酯化反应。常用的酸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质子酸,也可用固体超强酸及沸石分子筛等。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即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各占一定比例。对于这样的反应,加热和加催化剂,能加速反应,但不能提高产率。而只有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才能提高产率。 本实验中,采用回流分水装置,随时将反应中所生成的水从体系中除去,以使平衡向正方向进行,从而提高产率。 三、实验药品 正丁醇11.5mL(9.3g,0.125mol),冰醋酸7.2mL(7.5g,0.125mol),浓硫酸,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四、实验仪器 圆底烧瓶,分水器,回流冷凝管,分液漏斗,蒸馏头,直形冷凝管,接引管,锥形瓶。 五、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11.5mL正丁醇,7.2mL冰醋酸和3~4滴浓硫酸[1]。混合均匀后投入2粒沸石;安装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在分水器加水至侧管处,再放掉3~3.5mL 水(即水面距侧管3mm),并标记水层界面;加热回流,记下第一滴回流液滴下的时间,并 控制冷凝管中的液滴流速为1~2d/s。当分水器中水层界面不 再上升,表示反应基本完成(约需40分钟),停止回流[2]。 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把分水器中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 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水洗 涤,分去水层。酯层用10mL10%碳酸钠溶液洗涤,分去水层。 将酯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分去水层。将酯层倒入小锥形 瓶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倒入干燥的30mL蒸馏烧瓶中(注意不 要把硫酸镁倒进去!),加入2粒沸石,安装好蒸馏装置,加 热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称重馏分,记录实际产量并 计算产率。 纯乙酸正丁酯是无色液体,沸点126.5℃,d420 0.882。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六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及折光率测定(06,11,11) 一 实验目的 1、 认识酯化反应原理,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共沸蒸馏分水法的原理和分水器(油水分离器)的使用。 3、 学习有机物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 酸与醇反应制备酯,是一类典型的可逆反应: Reaction: Side reaction:CH 3COOH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OOCH 2CH 2CH 2CH 3+H 2O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H 2CH 2CH 2O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CH 2 为提高产品收率,一般采用以下措施: 1.使某一反应物过量; 2.在反应中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 3.使用特殊催化剂 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在实验室中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 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三 实验内容 1.乙酸正丁酯粗品的制备; 2.乙酸正丁酯的精制; 3.乙酸正丁酯折光率的测定。

五、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11.5mL正丁醇和7.2m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混合均匀,投入沸石,然后安装分水器及回流冷凝管,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水略低于支管口,记下预先所加水的体积。在石棉网上加热回流,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回流液滴逐渐进入分水器,控制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的高度,不致于使水溢入圆底烧瓶内。约40min后不再有水生成,表示反应完毕。停止加热。 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将分水器中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分出水层,酯层仍然留在分液漏斗中。量取分出水的总体积,减去预加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水量。把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与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合并。分别用10mL水、10mL10%碳酸钠液、10mL水洗涤反应液,用10mL 10%的碳酸钠洗涤,检验是否仍呈酸性(如仍呈酸性怎么办?),分去水层。将酯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分去水层。 将酯层倒入小锥形瓶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倾入干燥的30mL蒸馏烧瓶中(注意不要把硫酸镁倒进去!)加入1-2粒沸石,安装好蒸馏装置,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 产品称重后测定折射率。前后馏分倒入指定的回收瓶中。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冰醋酸在低温时凝结成冰状固体(熔点16.6℃)。取用时可温水浴加热使其熔化后量取。注意不要触及皮肤,防止烫伤。 2、在加入反应物之前,仪器必须干燥。(为什么?) 3、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只需少量即可。也可用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 4、当酯化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可连续蒸出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和水的三元共沸物(恒沸点90.7℃),其回流液组成为:上层三者分别为86%、11%、3%,下层为19%、2%、97%。故分水时也不要分去太多的水,而以能让上层液溢流回圆底烧瓶继续反应为宜。 5、本实验中不能用无水氯化钙为干燥剂,因为它与产品能形成络合物而影响产率。 6、根据分出的总水量(注意扣去预先加到分水器的水量),可以粗略的估计酯化反应完成的纯度。 7、产物的纯度也可用气相色谱检查。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为固定液。柱温和检测温度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共11页word资料

实验六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及折光率测定(06,11,11)一实验目的 1、认识酯化反应原理,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 2、掌握共沸蒸馏分水法的原理和分水器(油水分离器)的使用。 3、学习有机物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酸与醇反应制备酯,是一类典型的可逆反应: 为提高产品收率,一般采用以下措施: 1.使某一反应物过量; 2.在反应中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 3.使用特殊催化剂 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在实验室中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 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三实验内容 1.乙酸正丁酯粗品的制备; 2.乙酸正丁酯的精制; 3.乙酸正丁酯折光率的测定。 四、物理常数

五、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11.5mL正丁醇和7.2m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混合均匀,投入沸石,然后安装分水器及回流冷凝管,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水略低于支管口,记下预先所加水的体积。在石棉网上加热回流,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回流液滴逐渐进入分水器,控制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的高度,不致于使水溢入圆底烧瓶内。约40min后不再有水生成,表示反应完毕。停止加热。 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将分水器中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分出水层,酯层仍然留在分液漏斗中。量取分出水的总体积,减去预加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水量。把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与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合并。分别用10mL水、10mL10%碳酸钠液、10mL水洗涤反应液,用10mL 10%的碳酸钠洗涤,检验是否仍呈酸性(如仍呈酸性怎么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2

1.高浓度醋酸在低温时凝结成冰状固体(熔点16.6℃)。取用时可温水浴热使其熔化后量取。注意不要碰到皮肤,防止烫伤。 2.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只需少量即可。也可用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 3.当酯化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可连续蒸出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和水的三元共沸物(恒沸点90.7℃),其回流液组成为:上层三者分别为86%、11%、3%,下层为19%、2%、97%。故分水时也不要分去太多的水, 而以能让上层液溢流回圆底烧瓶继续反应为宜。 4.碱洗时注意分液漏斗要放气,否则二氧化碳的压力增大会使溶液冲出来。 5.本实验中不能用无水氯化钙为干燥剂,因为它与产品能形成络合物而影 响产率. 1、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产物,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共沸点都比原料的沸点低,故可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将其蒸出。这些共沸物的组成和沸点如下:最低共沸物是三元共沸物,其共沸点为70.2℃,二元共沸物的共沸点为70.4℃和71.8℃,三者很接近。蒸出来的可能是二元组成和三元组成的混合物。加过量48%的乙醇,一方面使乙酸转化率提高,另一方面可使产物乙酸乙酯大部分蒸出或全部蒸出反应体系,进一步促进乙酸的转化,即在保证产物以共沸物蒸出时,反应瓶中,仍然是乙醇过量。 2、本实验的关键问题是1.控制酯化反应的温度和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在120℃左右。温度过低,酯化反应不完全;温度过高(>140℃),易发生醇脱水和氧化等副反应,故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3,要正确控制滴加速度,滴加速度过快,会使大量乙醇来不及发生反应而被蒸出,同时也造成反应混合物温度下降,导致反应速度减慢,从而影响产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新乡医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

实验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乙酸丁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羧酸酯是一类在工业和商业上用途广泛的化合物。常见制备羧酸酯的方法有:(1)羧酸和醇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酯化反应;(2)酰氯、酸酐和腈的醇解;(3)羧酸盐与卤代烷或硫酸酯的反应。 酸催化的直接酯化是工业和实验室制备羧酸酯最重要的方法,常用的催化剂有硫酸、氯化氢或对甲苯磺酸等质子酸和三氟化硼等路易斯酸以及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等,酸的作用是使羰基质子化从而提高羰基的反应活性。 R C OH O R C OH OH R C OR' O R C OR' OH R C O OH OH R' R C OH OH 2 OR' H R'OH H 2O 酯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酸催化的可逆反应。为了使平衡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可使反应物之一的醇或羧酸过量,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也可以把反应中生成的酯或水及时蒸出,或是两者并用。在具体实验中,究竟采用哪一种物料过量,取决于物料来源是否方便,价格是否便宜,产物分离纯化和过量物料分离回收的难易程度。过量多少则取决于具体反应和具体物料的特点。如果所生成的酯的沸点较高,可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能与水形成共沸物的第三组分,把水带出反应体系。常用的带水剂有苯、甲苯、环已烷、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它们与水的共沸点低于100 ℃,又容易与水分层。 空间效应对酯化反应有很大的影响,酯化速率随着与羧酸相连的烷基体积的增大以及醇基体积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在α-位上有侧链的脂肪酸和邻位取代芳香酸的酯化反应都很慢,而且产量低。另外,醇的酯化从伯醇到叔醇也逐渐困难。 本实验在浓硫酸的催化下,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酸正丁酯,反应式为: CH 3COOH +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OOCH 2(CH 2)2CH 3 + H 2O

实验六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2CH 3CH 2CH 2CH 2 3CH 2CH 2CH 2OCH 2CH 2CH 2CH 3 + H 2O CH 3COOH + CH 3CH 2CH 2CH 23COOCH 2CH 2CH 2CH 3 + H 2O CH 3CH 2 CH 2CH 23CH 2CH=CH + H 2O 实验六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酯化反应原理,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 2、掌握共沸蒸馏分水法的原理和分水器(油水分离器)的使用。 3、学习有机物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 掌握共沸蒸馏分水法的原理和分水器(油水分离器)的使用。 2、难点:掌握共沸蒸馏分水法的原理和分水器(油水分离器)的使用。 三、实验学时 4学时 四、实验原理 酸与醇反应制备酯,是一类典型的可逆反应: 反应: 副反应: 为提高产品收率,一般采用以下措施: 1、使某一反应物过量; 2、在反应中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 3、使用特殊催化剂 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在实验室中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 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五、仪器、试剂与装置 仪器 蒸馏装置玻璃磨口仪器、球形冷凝管、分水器、圆底烧瓶(50ml )、温度计(150℃)、锥形瓶(50ml )、烧杯(400ml )、电热套、分液漏斗、量筒(10ml 、50ml )、电热套、铁架台、铁夹及十字头、铁圈、橡胶水管、天平 试剂 正丁醇(11.5ml)、冰醋酸(7.2ml )、浓硫酸、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冰块、沸石、甘油、pH 试纸 装置

乙酸丁酯的合成与精制实验报告

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乙酸丁酯的合成及精制 学生姓名毛书林 学号1043084006 实验组号 2 - 12 组员毛书林高雅琴尤乾坤 指导教师费德君 2013年11月2日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和掌握化工产品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组织全流程实验,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3)学会分析实验流程及实验结果,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二、实验原理 2.1乙酸丁酯的合成 乙酸乙酯主要是通过乙酸与正丁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可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的合成路线如下: 本实验则是以硫酸氢钾为催化剂,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同时,为提高转化率,我们在实验中采取不断将生成水分移除。 2.2乙酸丁酯的精制 合成的乙酸丁酯粗产品中,除了酯以外,还含有少量水、催化剂及未反应完的丁醇和乙酸,也还可能有副产物等,故需要进行分离提纯。分离提纯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本实验我们采取了依次用饱和氯化钙,饱和碳酸钠,饱和氯化钠溶液清洗的方法出去副产物,调节PH。同时最后根据沸点的差异,利用蒸馏的方法获得比较纯的乙酸丁酯。 2.3实验流程图

2.4 物性常数 1、主要反应物、产物的物理常数 2、正丁醇、乙酸正丁酯和水形成的几种恒沸化合物: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1、仪器与试剂 仪器:圆底烧瓶(250ml)1个、分水器1支、精馏柱、直形冷凝管1支、蒸馏头1只、温度计1只、接收管1支、分液漏斗1支、移液管1支、滴定管(碱式)、锥形瓶、量筒(100ml)、滤纸、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设备:磁力搅拌加热套1台、气相色谱仪、天平试剂:正丁醇、冰醋酸、硫酸氢钾、饱和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饱和氯化钙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沸石、棉花、pH 试纸。

试验7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实验2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实验目的] (1)了解缩合反应,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合成方法。 (2)学习萃取原理及操作(分液漏斗的使用)。 (3)学习干燥原理及操作。 (4)熟悉分水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 反应: CH3COOH n-C4H9OH +CH3COO C4H9+H2O 药品:正丁醇,冰醋酸,浓硫酸,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实验步骤] 在50mL圆底烧瓶上装上分水器,在分水器的两个口上分别装上回流冷凝器和温度计,在分水器放水口一侧预先加入一定量的水(略低于支管口),并做好记号。 向反应瓶中加入11.5mL(0.109mol)正丁醇和7.2mL(0.122mmol)冰醋酸,再滴入3滴浓硫酸,混合均匀,加沸石2粒。开始加热,在800C左右加热15min,后提高温度使反应处于回流状态约25min,当看不到水珠穿行时,表示反应完毕。与此同时,要不断地从分水器放水口放出反应生成的水,以保持原水位不变,并记录放水量(约2.25m1)。 冷却后将分水器中的液体全部倒回反应瓶中,在分液漏斗中将水层分出,用10mL10%碳酸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使有机层pH等于7,再用10mL水洗1次,分去水层,有机层倒入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中,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常压蒸馏产品,收集124—126℃之间的馏分,产率约68%一75%。 乙酸正丁酯(n—butyl acetate)的沸点为126.3℃。 [注意事项] (1)滴加浓硫酸时,要边加边摇,以免局部碳化,必要时可用冷水冷却。 (2)本实验利用形成的共沸混合物将生成的水去除。共沸物的沸点为:乙酸正丁酯— 水沸点90.7 o C,正丁醇—水沸点93℃,乙酸正丁酯—正丁醇沸点117.6℃,乙酸正丁酯—正丁醇—水沸点90.7℃ [思考题] (1)本实验根据什么原理将水分出? (2)分水的目的是什么? (3)本实验中如果控制不好反应条件,会发生什么副反应?

实验二__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二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在可逆反应中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产率的方法 3.掌握回流分水、液体洗涤及液体干燥等基本操作 5.进一步熟练蒸馏操作 二、实验原理 酯是由酸和醇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的。反应式如下: H+ n C4H9OH CH3COO H CH3COO C4H9n H2O ++ 羧酸与醇在少量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存在下,加热,脱水生成酯。这个反应叫酯化反应。常用的酸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质子酸,也可用固体超强酸及沸石分子筛等。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即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各占一定比例。对于这样的反应,加热和加催化剂,能加速反应,但不能提高产率。而只有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才能提高产率。 本实验中,采用回流分水装置,随时将反应中所生成的水从体系中除去,以使平衡向正方向进行,从而提高产率。 三、实验药品 正丁醇11.5mL(9.3g,0.125mol),冰醋酸7.2mL(7.5g,0.125mol),浓硫酸,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四、实验仪器 圆底烧瓶,分水器,回流冷凝管,分液漏斗,蒸馏头,直形冷凝管,接引管,锥形瓶。五、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11.5mL正丁醇,7.2mL冰醋酸和3~4滴浓硫酸[1]。混合均匀后投入2粒沸石;安装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在分水器加水至侧管处,再放掉3~3.5mL 水(即水面距侧管3mm),并标记水层界面;加热回流,记下第一滴回流液滴下的时间,并控制冷凝管中的液滴流速为1~2d/s。当分水器中水层界面不 再上升,表示反应基本完成(约需40分钟),停止回流[2]。 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把分水器中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 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水洗 涤,分去水层。酯层用10mL10%碳酸钠溶液洗涤,分去水层。 将酯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分去水层。将酯层倒入小锥形 瓶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倒入干燥的30mL蒸馏烧瓶中(注意不 要把硫酸镁倒进去!),加入2粒沸石,安装好蒸馏装置,加 热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称重馏分,记录实际产量并 计算产率。 纯乙酸正丁酯是无色液体,沸点126.5℃,d420 0.882。

乙酸丁酯的制备

乙酸丁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熟悉乙酸正丁酯反应原理,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 2、掌握回流和蒸馏操作; 3、掌握洗涤和萃取操作。 [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酸催化直接酯化制备乙酸正丁酯: 酯化反应一般要用酸进行催化,本实验采用硫酸。为使化学平衡有利于酯的生成,本实验采用乙酸过量的方法。 二、仪器和试剂: 100 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25 mL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烧杯、锥形瓶、滴管、温度计、电子天平。 正丁醇、乙醇、浓硫酸、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三、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烧瓶中,装入正丁醇(9.2 ml,0.1 mol)和冰醋酸(12 ml,0.2 mol),并小心加入3~4滴浓硫酸。混合均匀,投入沸石,然后安装分水器及回流冷凝管,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水略低于支管口。在石棉网上加热回流,反应一段时间后把水逐渐分去,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的高度。约40 min后不再有水生成,表示反应完毕。停止加热,记录分出的水量。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把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 10%的碳酸钠洗涤,分去水层。将酯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分去水层。将酯层倒入小锥形瓶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倒入干燥的25 ml蒸馏烧瓶中(注意不要把硫酸镁倒进去!)加入沸石,安装好蒸馏装置,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前后馏分倒入指定的回收瓶中。 纯乙酸正丁酯是无色液体,沸点126.5℃,折射率1.3951。

回流分水装置 四、注意事项 1、浓硫酸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只需少量。 2、本实验利用恒沸混合物除去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正丁醇、乙酸正丁酯和水形成以下几种恒沸混合物:含水的恒沸混合物冷凝为液体时,分为两层,上层为含少量水的酯和醇,下层主要是水。 [思考题] 1、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实验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提高产品产量的? 2、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中,除产品乙酸正丁酯外,还有什么杂质?怎样将其除掉?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II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与折 光率的测定 姓名:张玉 学号:1108110191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化工113 实验日期:5/10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与折光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1.通过乙酸正丁酯的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了解酯化反应的操 作及原理。 2.进一步熟悉分水器的使用。 3.学习折光率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 反应原理

主要药品 正丁醇 7.4g 9.2ml (0.1mol) 冰醋酸(用分水器) 6g 5.8ml (0.1mol)浓硫酸 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9.2ml正丁醇和5.8ml冰醋酸,再加入2至3滴浓硫酸,充分振荡,加入2粒沸石,瓶口安装分水器,分水器上装回流冷凝管,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8ml容积的水。在石棉网上加热回流,反应一定时间后把水逐渐除去,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高度。约40min后不再有水生成,表示反应完毕。停止加热,记录分出的水量,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把分水器中分出的脂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脂层用10%碳酸钠溶液10ml洗涤至没有酸性。分去水层,将脂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分去水层。将脂层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带入干燥的30ml蒸馏烧瓶中,加 。C~126。C的入沸石,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收集115 馏分。

实验记录数据 第一滴馏分的温度:80。C

。C 最高温度:122。C 恒定温度:118 前馏分质量:2.92g 终馏分质量:6.26g 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分水器时,分水次数切勿过多,否则会把尚未分层的上 浮有机液体放掉。 2.蒸馏的仪器必须干燥。

1465026134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前言 .................................. ................................................... 1.1乙酸正丁酯的简介 (1) 1.2乙酸正丁酯的性质 (1) 1.3乙酸正丁酯的用途 (2) 1.4羧酸酯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2) 1.5对环境的影响 (3) 第二章实验容 (3) 2.1 仪器及试剂 (4) 2.1.1仪器 ............................................................................................. ... .. (4) 2.1.2 试剂 ............................................................................................ .... . (4) 2.2实验容 (5) 2.3 乙酸正丁酯性能测试方法 (6)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9)

第三章总结 ................................................................................................... .. (10) 参考文献 ................................................................................................... (11)

3_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3_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酯类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带分水器的回流冷凝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 +H +CHCOOH CHOH+CHCOOCHHO3493492 1、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 2、利用可逆平衡反应制备有机化合物,提高产物的产率通常有两种方法: 1)使某一种反应物过量,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 选择哪一种反应物过量,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应考虑反应物的价格 〈2〉是否有利于产物的分离纯化 〈3〉是否容易回收再利用 2)及时将反应过程中的产物之一或全部分出反应体系 副反应 +H 2+CHOHHO49CHOCH24949 三、药品用量及理论产量的计算 药品:正丁醇 13.6ml (11.1g,0.15mol) 乙酸 9.5 ml (9.9g,0.165mol)

浓硫酸,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乙酸正丁酯的理论产量:0.15×116.16?17.4 (g) 生成水的理论量: 0.15×18.02 ? 2.7(g)约2.7 ml 四、物理常数 1、主要反应物、产物的物理常数 化合物分子量密度熔沸溶解度 点点 60.15 1.0492 16.6 117.9 乙酸任意混溶 74.12 0.8098 -89.53 117.25 7.920 正丁醇 116.16 0.8825 -77.9 126.5 0.7 乙酸正丁酯 2、正丁醇、乙酸正丁酯和水形成的几种恒沸化合物: 沸点组成的质量分数/% 恒沸化合物 /? 乙酸正正丁醇水 丁酯 乙酸正丁酯-水 90.7 72.9 27.1 二元正丁醇-水 93.0 55.5 44.5 乙酸正丁酯-正丁醇 117.6 32.8 67.2 三元乙酸正丁酯-正丁醇-水 90.7 63.0 8.0 29.0 五、反应装置及实验操作 1、带分水器的回流冷凝装置

有机化学实验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五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1、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巩固回流、蒸馏和分液等操作。 2、实验原理 羧酸酯是一类在工业和商业上用途广泛的混合物。可由羧酸和醇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酯化来进行制备,或采用酰氯、酸酐和腈的醇解,有时也可以利用羧酸盐与卤代烷或硫酸酯的反应。酸催化的直接酯化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酸催化剂有硫酸、氯化氢和对甲苯磺酸等。本次实验利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 3、仪器: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圆底烧瓶、分水器、分液漏斗、加热套。 4、试剂:冰醋酸(7.2 mL,0.0125 moL)、正丁醇(11.5 mL,0.019 moL)、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5、装置图 6、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加料。在50 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7.5 mL冰醋酸和11.5 mL正丁醇,在摇动下慢慢加入4-5滴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加入2-3粒沸石。 (2)分水操作。装上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分水器上有皮筋做记号低于支管口

0.5 cm左右,预先加水至皮筋处。进行加热回流,反应中产物和原料会形成共沸物被蒸出分水器,控制回流速度1-2滴/秒。并随时查看分水器,及时分离出被带入的水,保持分水器中两液相界面的高度。高度不再变化,说明不再有水生成,表示反应已经完全(保持回流30 min,如果不到30 min两液相界面高度即不变,也要回流30 min,如果30 min两液相界面仍然变化,则直到两液相界面不变为止)。停止加热,记录分出的水量。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 mL水洗涤,收集有机相继续用10 mL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至中性,上层有机相再用10 mL水洗涤少量无机盐,收集最后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3)蒸馏操作。将粗产品得到的乙酸正丁酯加入50 mL干燥的单口瓶中,常压蒸馏。 (4)收集产品并称重。收集124-126 ℃的馏分,记录体积,计算产率。 7、实验数据处理要求 (1)实验过程中接出的水的体积。 (2)得到的产品体积。 (3)在实验报告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计算反应理论上应生成乙酸正丁酯和水的体积,写出计算过程。并计算本次实验的收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酯的合成反应和机理,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 2.掌握在可逆反应中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产率的方法。 3.掌握回流分水、液体洗涤及液体干燥等基本操作;掌握共沸蒸馏分水法的原理和分水器(油水分离器)的使用。 4.学习利用分水器进行共沸蒸馏装置的搭装和使用,进一步掌握简单蒸馏操作。 二、产品特性及用途 乙酸正丁酯:英文名:butyl acetate,结构式CH3COOC4H9,分子量116.16。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味,沸点126℃,凝固点-77.9℃,相对密度0.8825,折射率1.3951,闪点33℃,在水中的溶解度288.16K时为0.8%(质量),293.16K时为1.0%(质量)。水在乙酸正丁酯中293.16K时的溶解度为1.86%(质量)。乙酸正丁酯易溶于松脂、酯胶、苯并呋喃树脂、达马树脂、榄香酯、乳香、贝壳衫脂、马尼拉橡胶、杜仲胶、甘酞树脂等天然树脂,以及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氯化橡胶等合成树脂,也能溶于钙镁锌等金属的树脂酸盐。 化学性质:乙酸正丁酯加碱水解,生成乙酸和正丁醇。能与乙醇、甲醇进行酯交换,与AlCl3形成加合物。此外,在光照下,能发生氯化反应,可得到1-氯取代物和4-氯取代物。 毒性、安全、储存及运输:乙酸正丁酯易燃,操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为0.95 mg/L。由于乙酸正丁酯在常温时就易燃,所以严禁与炸药类物质一起运输。火灾时宜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乙酸正丁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吸入会刺激肺胞粘膜,引起肺气肿,造成支气管炎,如经口进入人体内会刺激消化系统,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充血,造成肠膜淤血。操作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操作人员要备防护用具,如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用药物治疗。 乙酸正丁酯的用途:1、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硝化纤维清漆中,在人造革、织物及塑料加工过程中用作溶剂,也用于香料工业。 2、GB2760一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作为香料,大量用于配制香蕉、梨、菠萝、杏、桃及草莓、浆果等型香精。亦可用作天然胶和合成树脂等的溶剂。 3、偶用于果香型香精中,主要取其扩散力好的性能,更适宜作头香香料使用,但用量宜少,以免单独突出而影响效果。可大量用于如杏子、香蕉、桃子、生梨、凤梨、悬钩子、草莓等食用香精中。 4、优良的有机溶剂,对醋酸丁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氯化橡胶、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许多天然树脂如栲胶、马尼拉胶、达玛树脂等均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广泛应用于硝化纤维清漆中,在人造革、织物及塑料加工过程中用作溶剂,在各种石油加工和制药过程中用作萃取剂,也用于香料复配及杏、香蕉、梨、菠萝等各种香味剂的成分。 5、用于火棉胶、硝化纤维、清漆、人造革、医药、塑料及香料工业中.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能够溶解松香、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氯化橡胶、杜仲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6、用作分析试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及溶剂。 三、实验原理 主反应:CH3COOH + CH3CH2CH2CH2 3 COOCH2CH2CH2CH3 + H2O

乙酸丁酯的合成与精制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乙酸丁酯的合成与精制组员: 日期:

CH 3COOH +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OOCH 2CH 2CH 2CH 3 + H 2O 浓H 2SO 4 2CH 3CH 2CH 2CH 2OH CH 3CH 2CH 2CH 2 CH 2CH 2CH 3 + H 2O 浓H 2SO 4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H 2CH=CH + H 2O 浓H 2SO 4乙酸丁酯的合成与精制 一.实验知识背景 1、简介 乙酸丁酯,又名乙酸-2-甲基丙脂,英文名isobutyl acetate ,无色有果香气味的液体,分子式为C6H12O2,相对分子量111.16,沸点(101.3kPa )126.114℃,熔点-73.5℃,相对密度0.8807,折光率为1.3941,燃点为421℃,乙酸丁酯微溶于水,能与醇、醚等一般有机溶剂混溶,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乙酸和丁醇。 乙酸丁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塑料、涂料等工业。它是化工、军工、医药等行业的主要溶剂,特别是清漆、人造革、塑料等物质的良好溶剂。此外,它还是制造油漆、飞机漆的主要原料,可用于香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防腐防霉剂和药物的合成工业中。乙酸正丁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乙酸丁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工业上大多数采用浓硫酸催化酯化乙酸丁酯,但该法存在反应时间长、副反应多、后处理困难、产品损失大、设备腐蚀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和三废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开发催化活性高和环保型的催化剂如固体酸催化剂代替浓硫酸势在必行。 4、传统实验原理 反应: 副反应:为了促使反应向右进行,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浓度或连续地移去产物(酯和水)的方式来达到的。在实验过程中二者兼用。至于是用过量的醇还是用过量的酸,取决于原料来源的难易和操作上是否方便等诸因素。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