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文档
五寨现代煤化工基地产业发展规划

五寨现代煤化工基地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煤化工,是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1资源辜赋的必然选择,也是山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茶措。
为加快推连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特制定本实能方案。
一、发展思路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科学布局、审慎决策稳妥推进”原则,以晋北、晋中(南)、晋东三大基地为核心以化工园区为载体、重点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巩固传统煤化工,稳步发展煤制烯怪、煤制Z,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合理控制产业规模强化生态红线,加强自主创新,尽快走出一条与石油基不同的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煤基化工发展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
把创新摆在行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煤化工关键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研发,加速创新链条的应用研究、中试、产业化,增强工程化能力,加快核心技术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建设,把创新成果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上。
坚持量水而行。
在水资源许可的地区开展重大煤化工项目建设,要根据可供水资源量的潜力分析和评估,合理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规模,促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枣庄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煤化工的作用及优势,实施 市 间聚集 来 强化 已有 优 势 ,可 以快 速 续 产 业 发 展 滞 后 , 资 源 型 老 工 业 委 、市政府 制定的 枣庄煤化 工产 成 为鲁 南 区域 的重 要 经济 增 长极 ,
地来看, 有的 “ 有煤无水”,有的 有水无煤” 枣庄 既有水、又
型 、 从数量 型 向质 量 型 、从规模 型 国家发改委发布15 号文件 《 30 关于
向效益型、从简单依赖资源开采向 加强煤化工项 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 有煤”,是北方少有的富水区,多
全 面 、协调 、可持续 发展 转变 。
健康发展的通知》,做出了对未编 年平均降水晕在80  ̄2 o 0 " 10毫米之 -
发展 煤化 工 产业 是枣 庄经 济又 制 煤化 工发 展规 划 的地 区 ,暂停 核 间,约是全国年均降水量 的2 , 倍
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煤化工是 准 或备 案煤 化工 项 目。枣庄 于2 0 境内岩马、马河等大中型水库库容 05 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经济 年1月编制完成 《 0 鲁南煤化工基地 均超过13 .亿立方米,正在规划建
主 。近 年来 ,全 市煤 炭 年产 量 维持
来 ,枣庄 市委 、市政府 把发 展 煤化 域 经 济的重 要作 用 工产 业作 为 实现 资源型 城 市转 型 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煤 化工 产业 是 枣庄 对 鲁南 在 3 0 多万 吨 ,在相 当长 的时 间里 00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煤 经 济 带建 设 的有 力推 动 。枣 庄与 鲁 煤 炭 产 业 占枣 庄 经 济 的8 % 0 以上 。 化 工产业正在成为快速崛起 的第一 南 经济 带 中 的其他 城 市 相 比 ,产 业 2世 纪8 年 代 以来 , 由于煤 炭 资源 0 O
某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设计

・
工作 研 究 与理 论 探讨
《 蒙古 煤 炭经 济 》 内
2 1 第 2期 0 0年
为 。应从 遏制审批 不作为做起 , 严把 入 口关 。审批 是政府 的职能行为 , 它在制度 流程上 约束行政 能力 的去 向, 产权是审批 的前提 , 只有产权是 清晰的 , 审 批才不会糊 涂。实现谁 采全 民所有权 的矿, 谁就使
生产 基地 , 实现 循环 型 、 约型 、 模化 、 集 规 园区化 的
发展模 式。
2 工 作过程 、 规划初 期, 目组 多次赴 现 场进 行 调 研, 项 召集 环保 、 地 、 土 水务 、 电力 、 交通 等 当地职 能 部 门和相
关企 业参加 会议, 详细 了解 各行业规 划和企 业发展
工作研 究与理论探讨
《 内蒙古煤炭经济》
21 0 0年第 2期
某 团 化 产 发 规 设 集煤工业展划计
魏 静
006) 5 0 1 ( 北 省 石 油化 工 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 家 庄 河 石 摘 要 : 文 从 三 个方 面 概 括介 绍 了设 计 某集 团煤 化 工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的 流 程及 思 路 , 结 合 实 际 , 出 了规 划 咨 询 项 本 并 提
资源 , 保证煤 炭产业 的有序发展 。 4 推行 垂直监 管, . 遏制权钱 交 易
用后交足全 民的钱 。这 样既可 以减少资 源的浪费 ,
又可以遏制野蛮 和非法 开采。
3 健全 市场 秩序 , 速价格 改革 . 加
煤 矿 生产安 全 问题说 到底 是 旧体 制 的弊端 和 习惯造 成的。煤矿 资源作 为战略性 资源 , 当在 摒 应
的产 业政 策 、 产 规 模、 生 市场 需 求 、 资 风 险 及 回 投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概述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编制依据 (6)第二章发展条件分析 (6)一、煤炭资源 (6)二、水资源 (7)三、交通条件 (8)四、市场条件 (9)五、产业基础条件 (9)六、阜阳市发展煤化工的优劣势分析 (12)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5)一、规划指导思想 (15)二、规划原则 (15)第四章煤化工基地产业布局及产业链构成 (17)一、布局原则 (17)二、产业发展布局 (17)三、产业链构成 (17)四、产品链构成 (21)第五章产业规划目标 (22)一、产业规模的确定 (22)二、产业规划定位 (22)三、规划期限及建设内容 (23)四、规划目标 (23)五、“十一五”发展重点 (24)六、重点项目 (25)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 (26)一、环境容量 (26)二、治理措施 (27)第七章保障措施 (29)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 (29)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9)三、搞好煤化工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工作 (29)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融集建设资金 (30)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引进的力度 (30)六、坚持科技创新,以技术的推广带动煤化产业的发展 (31)七、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 (31)第一章概述一、规划背景(一)全国煤化工发展概况我国煤化工产品多、生产规模较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和电石生产国,也是唯一大规模采用电石法路线生产聚氯乙烯的国家,目前国内传统的碳一化工产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
过去受煤化工技术制约,国内煤化工原料用煤以优质的无烟块煤为主,我国无烟块煤产地集中,运输困难,使无烟块煤价格已高出烟煤一倍以上,且供不应求。
随着煤化工技术发展,采用先进的气化技术,生产合成氨、甲醇、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能源化工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原料煤的来源范围。
大同煤矿集团煤化工的发展方向

采用 新 的合成 甲醇 和 由甲醇合 成 燃料 油 和
近年来 , 受下游化工产 品和车用代用燃料 增
其它化工产 品的分段合成 工艺 , 可使最终产 品 还 丰 富和各种产 品产量 的 比例可调 整 , 容易适应市 场 的需求并获得较 大的产 品销售 利润 。例如 , 虽
然现在 市场汽 、柴油 的价格 已达到每 吨 40 00多
化结构及能源结构 , 促进煤 炭化工行业发 展 的重
要举措 , 符合 国家 以煤代 油的能源政 策 。甲醇燃 料 可部分替代 或全 部替代 汽油 、 油 、 柴 液化 石油 气等燃料 , 其应用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和成熟 。
1 . 3发展下游产 品是未来 甲醇业发展的重要方 向
员均 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一半 以上 。 在煤化工规
适 合于 大吨位 生 产 的直 接液 化工艺 目前 尚没 有
点: 建设规模 比起 费一 托法一 次合成可 以小很 多。 甲醇本身是一种基 础化工原料 , 甲醇作 为原料 用 不仅 可以进一步 合成汽 、 柴油 , 可以合成丙烯 , 还
以及生产 以甲醇为原料的其 它化 工产 品。 以产 所
维普资讯
走 鳓燎矿 嚣 蓐 稻 霸 簋熏 方自
葛晓 东
( 同煤矿集 团公 司, 大 山西 大 同 0 70 ) 303
摘要: 立足 于企业现状 , 着眼未来 , 3个方 面介绍煤化工的发展 方向。 从 关键词 :甲醇 ; 直接液化 ;间接液化 ;焦炉煤 气
维普资讯
生产柴油的利 润高出数倍 。 采用 甲醇 作 为合 成 中间产 品 ,有下 列 的优
只有靠大量进 口才能解决巨大的燃 油供需矛盾 。
()煤可经直 接或间接液化 2 方法转化成 3 种 汽、 柴油 。 煤直 接液化 的操作条件苛刻 , 煤种的 对 依赖性强 。 型的煤 直接液化技术是在 40 氏 典 0摄 度 、5 10个大气压左右将合 适的煤催化加 氢液化 , 产 出的油品芳 烃含量高 , 氮等杂质需要经 过后 硫 续深度 加氢精 制才能达 到 目前石油产 品的等级 。
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一、产业内涵和发展形势(―)产业内涵化工行业分为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以及化学化纤三大类。
其中,基础化工包含化肥、农药、氯碱、有机品、无机品、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日用化学品、塑料制品以及橡胶制品等。
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经过长期发展,大多数产品产能快速增加,传统化工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
技术壁垒较低的纯碱、烧碱、氮肥、尿素、糅料、颜料、通用塑料橡胶等通用型产品国内市场饱和,逐步向国外输出;技术含量较高的特种塑料、橡胶以及细分领域的精细化学品国内自给率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逐年升高。
我国是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国,石化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国产化工产品成本直接受国际价格影响。
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国内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形势下,传统化工产业必然向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领域转型。
以发展精细化、专用化、绿色化高性能产品为方向的新型化工产业应运而生。
相比传统化工领域,新型化工以生产精细化学品为主,生产工艺更复杂, 开发难度更大,产业链条更长,对新兴发展国家有较大难度的技术壁垒,长期来看市场竞争有限,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市场对各种新产品需求将不断涌现,新型化工产业前景良好。
(二)发展形势目前,我国化工产业正处于由初、中级阶段向精细化工阶段过渡时期,传统大宗通用级产品占比将逐渐下降,高端产品将陆续实现突破。
其中,传统精细化工领域的染料、颜料、助剂、农药及其制剂、涂料及其配套原料、染料和农药的配套中间体等,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部分产品向外大量出口;新领域精细化工包括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水处理、造纸、皮革、油田等专用化学品整体市场自给率已经达到80%以上。
“十三五”期间,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10%o氟硅树脂、热塑性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自给率超过了60%。
煤化工企业发展规划

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编制:焦鹏审核:徐志全批准:张之达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二OO八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1规划的背景及意义 (2)1.1规划的背景 (2)1.2规划的必要性 (3)1.3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概况 (4)1.4规划项目建设的意义 (5)2规划的依据 (9)3 规划思路及产业发展定位 (10)3.1规划指导思想 (10)3.2规划原则 (10)3.2.1坚持科学发展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则 (10)3.2.2贯彻合理的经济规模,生产技术高起点的原则 (10)3.2.3贯彻资源合理利用,原料生产与深加工并重的原则 (10)3.2.4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原则 (11)3.2.5兼顾生态、保护环境的原则 (11)3.2.6维持水资源总量、生态环境容量,保持可持续利用原则 (11)3.2.7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需求并重的原则 (11)3.3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 (11)4规划产品规模及进度设想 (13)4.1规划项目进度设想 (13)4.22009年~2010年近期规划工程 (13)4.2.1二期220万吨/年捣固焦项目 (13)4.2.2 3×140t/h干熄焦项目 (15)4.2.3 2×10万吨/年粗苯加氢第一期工程 (18)4.2.4 唐山佳华2×10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工程 (21)4.2.5 30万吨/年煤焦油粗加工项目 (23)4.32011年~2015年中期规划工程 (28)4.3.1 唐山佳华2×10万吨/年粗苯加氢第二期工程 (28)4.3.2 70万吨/年焦油粗加工工程 (28)4.3.3 100万吨/年焦油粗加工产品配套40万吨/年深加工工程 (28)4.42016年~2020年远期规划工程 (34)4.4.1 唐山佳华15万吨/年苯胺工程 (34)4.4.2 唐山佳华5万吨/年碳酸二甲脂工程 (43)4.4.4 唐山佳华10万吨/年甲胺工程 (49)5 项目总体布局及建设条件 (56)5.1项目总体布局 (56)5.2建设条件 (56)5.2.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概况 (56)5.2.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概况 (56)5.2.3气象条件 (57)5.2.4交通运输 (58)5.2.5水源、排水 (58)5.2.6电源、电信 (58)5.2.7 供热 (59)5.2.8 环境条件 (59)5.2.9生产辅助设施及生活福利设施 (59)5.2.10排渣 (59)5.2.11场地评价 (59)附: 1、规划煤气、蒸汽消耗量统计2、规划网络图3、项目用地规划图前言本规划是在公司即将形成330万吨/年焦炭产能规模,并迫切需要配套发展后续煤化工产业的情况下而编制的。
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

淮南市煤、水资源丰富,水陆运输条件优越,比邻主流化工市场,煤炭和化工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发展新型煤化工综合要素优势明显,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支撑条件。为了发挥淮南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新型煤化工发展步伐,带动全省化工做大做强,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
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规划总面积94.98km2,新型煤化工基地位于淮河北岸潘集区的四镇一乡(平圩镇、祁集镇、架河镇、高皇镇、古沟乡)。基地南临淮河,周边与大型电厂,煤矿比邻,便利煤、水、电的就近配置。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条件较好,充分发挥淮河黄金水道航运优势。与潘集城区距离较近,可利用其部分配套条件和社会功能,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为了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新型煤化工发展,国家和安徽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纲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等。这些文件为淮南加快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和重大发展机遇。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攻关,我国新型煤化工逐步走向成熟。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相继进入大型化项目示范并取得成功,展现出良好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竞争力。煤制天然气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煤制芳烃工业化实验获得成功,产业化加速推进。这些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在技术集成、工程化水平、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了关键性突破,技术培育基本完成,进入了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我国新型煤化工的突出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将新型煤化工作为结构调整的优先选项,凭借强大资本资源实力,率先成功进行了大型示范项目的建设运行,是现阶段我国新型煤化工的产业先锋和主要推动力。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化水平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当前,各产煤省份和企业高度重视发展新型煤化工,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全力扶持和推动,国家也在对新型煤化工发展进行宏观统筹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文档Municipal coal chem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document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文档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布局和联合重组。
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煤化工资源得到整体开发,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使煤炭循环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竞争力强、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煤焦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
规划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我市煤炭实际产能、储量、煤种及开发程度确定总量规模。
XX年全市原煤产量2014万吨,焦炭产量230万吨,结合“xxx”规划,根据现有实际产量及外进原料煤情况,目前全市每年可利用原料煤量按2400万吨计,可满足600万吨焦炭的需求量。
在适当挖掘原煤生产潜能、整合周边城市资源的前提下,我市焦炭产能最终目标不宜超过700万吨。
(二)明确发展定位的原则。
我国煤化工布局目前包括三个方面,即传统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煤制大宗化学品。
根据有关资料,在焦化产品中,其中煤焦油所含物质达上万种,已证明可利用的有500多种,能够提取、配制产品约200多种。
国内粗加工仅有七八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不足40种。
因此规划编制对发展目标、产品方案要有准确定位,避免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而全。
(三)阶段任务明确的原则。
我市焦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初具雏形,企业都有强烈发展意识。
为了避免盲目跟进,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引导企业通过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逐步纵向延伸。
建立资源开采、基础产品、精细高端产品、功能性产品的多层次产品结构,最终形成煤化工、建材、电力等多产业配套的发展体系。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想,按照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初步确定我市煤化工产业规划分为近期规划(详细规划)、中长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到2020年只做宏观描述)。
(一)近期规划(XX年-20xx年):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对焦化行业的调控政策,在现有焦化企业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调整布局,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建设工艺技术先进的大型焦炉,实现焦炭总量700万吨规模。
合理利用我市现有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加工转化能力,到20xx年,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200万吨-2400万吨左右。
提高焦炭产品质量,加快现有煤气、煤焦油等焦化副产品的开发利用,规划实施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化工和资源利用项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到“xxx”末期,煤化工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煤化工销售收入等指标要比“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形成初具规模的黑龙江省东部新型煤化工基地。
沿煤炭→焦化→副产品(煤气、煤焦油)→甲醇→粗苯路径,近期产品方案重点将煤气、煤焦油作为主要中间产品,生产甲醇、燃料油,同时开发苯系列产品,生产纯苯、甲苯、二甲苯。
1、宝泰隆公司新建100万吨/年焦炭项目。
2、凯博达公司100万吨/年焦炭改扩建项目。
3、恒煤焦化公司100万吨/年焦炭改扩建项目。
4、宝泰隆公司20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
5、亿达信公司8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
6、圣迈煤化工公司10万吨/年煤焦油制取油品项目。
7、农垦博兴化工公司化肥改扩建项目(年产30万吨尿素、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复合肥)。
8、兴盛化工公司10万吨/年苯乙烯和5万吨苯加氢项目。
9、万昌公司5万吨/年苯加氢项目(二)中长期规划(20xx年-20xx年):依托现有焦化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工艺,打造精品焦炭,发展高精新深加工产品,实现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
依托核心企业,逐步发展精细煤化工产业,通过以甲醇等为中间原料的中、长期项目建设,规划实施一批化产深加工项目,实现化产综合利用的跨越式发展,到20xx年,实现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2600万吨左右。
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煤化工产业比重要有质的提高,并在规划中要有量化的指标,全市煤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120亿元以上,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煤电化基地建设进程中,使我市发展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大型煤化工基地。
中远期发展方向:实现煤化工的精深加工,沿着煤炭→焦化→副产品(煤气、焦油)→甲醇及下游产品→石油替代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合成材料这样一条路径,使甲醇及下游产品、石油替代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成为我市煤化工产业新的核心产品体系,并向煤、电、化、热、建材、铸造等煤基多联产系统发展,建成国内规模较大的新型煤化工多联产基地。
中远期发展核心项目:1、红鲜园区100万吨/年焦炉改造项目。
2、龙洋公司80万吨/年甲醇项目。
3、隆鹏公司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
4、6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
5、3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
6、圣迈公司煤焦油生产清洁燃油项目。
7、煤沥青制中间相碳微珠--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8、七煤集团10万吨/年粗苯及10万吨/年炭黑项目。
9、60万吨烯烃项目。
通过近期和中远期规划的实施,立足于煤炭转化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支撑,最终形成具有市场潜力、有竞争力的四条化工产业链。
一是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
以大型捣固焦生产为基础,实现煤焦油、焦炉气等副产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重点发展针状焦、煤焦油苯品、酚、萘等深加工品。
二是甲醇-碳化工产业链。
采用甲醇制二甲醚、羰基合成制醋酸等新技术,重点发展二甲醚、醋酸、醋酐、醋酸乙烯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
三是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产业链。
着力抓好骨干氮肥企业合成氨生产原料本地化,重点发展合成氨、尿素及其下游精深加工产品。
四是甲醇-烯烃产业链。
在远期规划中,适时引进先进技术,以甲醇为原料,发展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丁辛醇等下游加工产品。
(一)确定焦炭产能总量规模。
结合市场需求、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到“xxx”末期,规划我市焦炭产能在700万吨左右,以此为依据,规划我市煤焦化产业特别是下游产品的发展方向。
(二)加快企业重组改造进程,淘汰落后产能。
鼓励现有煤化工企业按产业链组建联合集团。
加快宝泰隆公司60万吨/年干熄焦工艺改造项目、吉伟公司60万吨/年焦炉改造项目建设进程;推进凯博达公司100万吨/年焦炉改造项目尽快开工。
按照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到“xxx”末期彻底淘汰、关闭落后产能,实现我市焦化产业的提档升级。
(三)实施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宝泰隆新建100万吨/年焦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宝泰隆公司煤焦产业化项目实施,具体包括:新建360万吨/年洗煤项目、新建20万吨/年甲醇项目、新建2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项目。
(四)建设完善煤化工产业园区。
对已初具规模的机电厂工业园区、红鲜焦化园区、中心河焦化园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规划。
测定环境容量,完善配套设施,规范企业规模,确定企业户数。
重点做好现有焦化企业污染治理工作,限期实现达标排放。
(五)做好煤化工接续项目前期谋划,促进下游产品开发。
围绕总的发展目标,加快有发展前景、效益好的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我市煤化工产业。
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紧密联系,提早做好煤化工接续项目前期谋划工作,尽早开展相关前期工作,针对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储备一批切实可行的煤化工项目,在条件成熟时予以发布,并与企业对接。
分期分批分层次的进行建设,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的有序发展。
五、加快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煤化工产业具有投资量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周密组织,稳步推进。
要按照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用地指标、环境容量和资源配置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
对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进行统一协调,加快规划项目实施。
严格控制规划布局之外的新建项目建设,提高准入门槛,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二)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优惠政策制定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技术,支持骨干煤化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
(三)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煤化工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煤化工企业要积极采用清洁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增加对煤矸石、焦炉气、煤焦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的投入,力争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尽”,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积极利用国家和省有关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煤炭和煤化工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提高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进一步调整煤炭供应结构,切实保障我市煤化工产业发展需求。
一是重点煤化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将来的原料煤资源需求,做好统筹规划。
既要努力保证电煤供应,又要优化配置煤种结构,为煤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煤炭企业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努力减少煤炭外流。
今后市内煤炭企业不再向市外项目出具供煤承诺。
(五)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运用银企联手、银团贷款等方式,确保重点煤化工项目建设。
支持煤化工企业通过股票、企业债券、信托资金、金融租赁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加快推进煤化工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境外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我市煤化工产业的投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