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_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7:考察近代历史遗迹》优课教学设计_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考察,来印证近代某些相关的史实,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历史,寻找历史痕迹,并加以印证史实。
过程与方法:体验实地考察、资料收集与甄别、信息提取与组合等探究过程;掌握几种历史资料的收集途径,如互联网、图书馆、方志馆、实地考察、访谈相关历史人物或单位等;学会对资料进行甄别分类,如区别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甄别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等;利用史料中的有效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表述和再现历史。
教师结合课程资源的特征以家乡安庆的地方史为依托确定切实可行的考察对象,整合相关资源将考察对象分为四大主题:天平天国英王府;安庆内军械所;百花亭、玉琳路、德宽路、程良路;独秀陵园。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这些历史遗迹进行考察和探究,了解它们曾经对本地区乃至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动员和宣讲。教师在资源开发和内容预设的基础之上,宏观地向学生介绍本节活动课的主题、活动内容,重点介绍其意义与价值,同时宣讲与本课相关的资源储备情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展开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动主题,逻辑缜密地表述历史和现实,形成活动成果。
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维度,以不同的形式、风格,将活动的成果展现出来。可以写出考察报告,设计成手抄报、编成故事等。这些活动既能提升学生的组织、表述能力,又能在各组之间、每个学生之间实现成果的共享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文物意识,并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文化内涵,提升家国情怀。
遗迹是凝固的历史,承载和记录了许多历史信息。走近近代的历史遗迹,去发现历史、感受历史、印证历史是这节活动课的设计理念所在。它使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了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它使教与学的过程打破了固定教室的限制,走近了社区、社会;另一方面,它打破了课堂的时限,使本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同时,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实施者。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上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课件 (共25张PPT)

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北京题写馆名"八七会议会址"。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01年
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六、武汉会战
• 1938年6至10月,抗战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在经历了敌我双 方无数次斗智斗勇的大小战役后,虽然以武汉沦陷结束。但中国军人的铁血 精神彻底摧毁了日寇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也迫使敌人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 防守,中国军人用牺牲换来了战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是抗日战真的重要转 折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有关近代反抗与斗争的历史遗迹。 • 2、走访与活动相关的老人或名人的后代,了解相关的逸闻趣事,写成报道。
• 活动延伸:
• 在这次活动课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把“时事报道”文稿,分组分类编制 图文并茂的“考查近代历史遗迹”时事快报。让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 同时,享受这一活动带来的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具有日本住宅式建筑特征,见证了新四军军部在武汉诞生的 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红巷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1927年8月,毛泽东离开武汉后到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界地区的秋收 起义,并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位于武汉市武昌红巷13号(原 黉巷13号)。由坐南朝北依次排列的4栋房屋组成,一、二、四栋为灰墙黑瓦的平房,第三栋为2 层楼房。这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主办的一所培养农民干部的学校,全称为"中国 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农讲所学员来自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等十多个省,共 800余人。讲习所旧址于1963年辟为纪念馆对外开放,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了馆名。现展出有总 队部、常委办公室、教务处、大教室、大操场等复原陈列及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是一节活动课,通过实地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近代历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近代历史遗迹的定义、意义、种类和分布;如何进行实地考察;考察近代历史遗迹的方法和技巧;近代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近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实地考察近代历史遗迹的机会较少,对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定义、意义、种类和分布,掌握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近代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历史遗迹的定义、意义、种类和分布;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有效地的实地考察,提取和分析遗迹信息,提出保护和建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掌握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地考察指南、历史遗迹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近代历史遗迹的资料,了解其背景和特点。
2.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近代历史遗迹的定义、意义、种类和分布,激发学生的兴趣。
3.知识讲解:讲解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地的实地考察。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实地考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地考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知识和技巧。
6.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实地考察的成果,分享考察心得和收获。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是一节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的真实存在,增强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近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限,对于实地考察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地考察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近代历史遗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分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近代历史遗迹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收集近代历史遗迹的相关资料,了解遗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实地考察: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遗迹进行分析。
4.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5.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历史价值。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对近代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
7.课后作业:学生撰写实地考察报告,对近代历史遗迹进行深入的分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共24张PPT)

《探秘大华纱厂的前世今生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大华纱厂,建于1935年,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 的现代棉纺织企业。70多年来,大华纱厂以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贡献, 在近代中国工业文明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成为西安乃至陕西近代工业文
三、脚踏实地,展望未来路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优化反思
1.本课的优点是:1、能够深入挖掘遗迹内容,将内涵与概念进行了大量的资料 整合,教师自己将知识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梳理清楚,使知识中的重点内容 更加清晰化、层次化。在尽可能将复杂的概念,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用深 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加以运用;2、课程导入部分精炼,且能起到引发学 生兴趣,尽快进入本课内容的作用;3、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情感态度价值 观上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精神与 心怀天下的责任意识;4、注重对学生活动的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思考,使学生能 够以更多样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中;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涵;5、将历史发展的脉 络、历史事件与国际国内背景、时代发展坐标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是就事论 事,而是引领学生进入宏大的历史结构当中,构建“大历史”的思维与历史感 觉。
辛亥革命至 一战后
短暂的春天
1.辛亥革命奖 励发展实业 2.帝国主义放 松了对中国经 济的掠夺
二、感受细节,重走来时路
石凤祥
二、感受细节,重走来时路
二、感受细节,重走来时路
1、一座充满生机的工厂
这时的大华纱厂主要生 产设备均由国外进口,其 生产线在当时中国处于领 先地位,拥有自动布机320 台,职工760人,生产规模 为纱锭12000枚。
缺点:1、虽然有教学立意,但是不够明确;2、学生活动还可以更加有效, 更多样形式展现;3、课堂的灵活度不够,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 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发挥、阐释的能力还不够;4、对新教材的改变没有 敏锐的意识,没有将课文落实到本单元、本册书中的具体位置,知识和概念的 落实还是要继续加强不仅是应该把一节课讲好,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形成有系统的、规范的,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共21张PPT)

A、社会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制度
C、一个中国
D、和平统一
二、掌握方法 形成认识
1、统一的条件:
请结合史实分析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
统
经济基础: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并逐步发展.
一
政治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诸侯国数目不
成 为
断减少,实现了局部统一
时
理论基础: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的一部分。据此回答3——6题:
3、“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此诗叙 述的重大事件是 A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康熙帝统一台湾
C、刘铭传保卫台湾
D、刘永福坚守台湾
4、1895年是整个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耻辱年,
这一年 B
A、英国侵略者入侵台湾
B、日本侵略者入侵台湾
C、台湾淡水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D、法国侵略者入侵台湾
②1997年7月、1999年12月,运用一国两制原则, 我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主权,大大推进了 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不和则不立”,我相信这个政府不可能永久地维持
半奴隶制半自由制的局面。我并不希望联邦分裂,也不希望房子倒 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完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 将完全变成另一种东西……这两者必舍其一。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的
是 (B )
A、南北经济的发展
B、大运河的开凿
C、北方民族融合。
D、人民渴望统一
2、1990年德国重新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D
A、苏联放弃了对民主德国的控制 B、东欧巨变发生 C、西方国家对民主德国的和平演变 D、联邦德国国力强大,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
2.《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教学设计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走进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山路及其沿途存在的近代历史遗迹,初步了解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一条街道、一个建筑、一座铜像等等,都可以是重要的史料,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史料进行研读,活化近代史。
(二)过程与方法:采访历史遗迹所在地的“讲述人”,培养观察分析历史的事物、搜索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会实地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积累记录、拍摄等搜集历史资料的经验。
学生课堂上汇报考察结果,锻炼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参观考察活动中对历史文物有进一步认识,唤起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学生在走访近代历史遗迹的过程中,更爱河北区、更爱天津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考察中山路近代历史遗迹具体的活动形式、组织以及课堂的呈现方式。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已经学习过了近代史的这段知识,对即将考察的中山路近代历史遗迹所涉及的大多数历史事件或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可以提出有质量的采访问题并展开深入的思考。
但教师是借班上课,对班级和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太了解。
在组织考察活动中需要与各方面建立密切的联系,将学生的活动力与良好的组织形式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教师:(1)备资料:查阅了文献资料,一方面是关于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另一方面是关于中山路近代历史遗迹的。
(2)备走访地:对于中山路近代历史遗迹,进行筛选,亲自走访,为学生的考察打前站。
目的:一是让自己对这些近代历史遗迹进行深入的了解。
二是:可以在学生进行走访之前进行更准确的提示、指导。
(3)备学生:积极的和班主任取得了联系,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
(4)备材料:联系落实记录采访工作设备和场地。
2、学生:(1)查阅与中山路相关的历史资料,确定走访地点,并与可能对走访活动提供帮助的部门取得联系,力争走访顺利。
(2)成立考察小组,每组参与走访2—3人,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长与教师成立微信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活动课:探索近代历史遗迹——探索福州市长乐近代化(共61张PPT)

1936年长乐电影院
交通工具更新
• 30年代相继出现 板车、自行车、四轮 车(俗称老鼠拖尾), 可载人,又可运货。 过江、过河乘渡船, 城关、坑田、营前和 潭头等处设有码头, 有小火轮通往福州各 地,人们可在这些地 方乘船、载运货物。
旧式交通工具
于1916年在附近创办圣教医院
信仰变化;更多人信奉基督教
中正公园和民众教育馆
民国24年(1935),县政府设民众教育馆,编有《首石周刊》、《通 俗抗战民歌》等刊物、专辑。民国32年8月1日,由县立图书馆改办, 原职业补习学校移并,成立县立民众教育馆,设址原郑氏支祠,下 设总务、生计、教导、艺术4组(民国35年并为教导、总务两个组), 附设图书室、运动场等,开展戏剧、音乐、电影、读书、体育、农 事、妇女运动、图书选购借阅等活动。民国33年县境沦陷后停办。 光复后,仅有馆长、干事各1人。民国38年,全馆只1人,图书仅 650册。
探索长乐近代化
所谓近代化,即是长乐人民向西方 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一近代化的背景
• 想理解长乐近代化这一概念,需对长乐旧 有的社会有全面的了解才行,我将以图片 形式去呈现那一历史,从政治,经济,教 育等去介绍。长乐是人文之区,鱼米之乡, 名胜古迹众多。
1设县吴航--千年古城
1909从进修校遥望长乐全城
1916年北门一带
同治版舆图中长乐县城
县衙门
三峰塔
1936年三峰塔
奎桥与西关桥
街道
八角亭
2渔米之乡
•
男耕女织
渔业
商业旺市
1935年营前新码头
3统治工具--军队
以冷兵器为主
在三江口一带进行水师操演
圆山水寨
炮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了解徐特立故居建筑特色
学习徐特立的故事
教学难点:感悟特立精神
在长沙县的东南方有一个钟灵毓秀的小镇,这里有风景秀美的印山湖、乌川湖、每年春夏之际的万亩油菜花五福稻田艺术吸引了数万游客来此参观,不过,江背镇的魅力不但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的人文情怀。在近代历史上,在特立这个小村庄,出了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他就是(徐特立)
2、学生上台对着视频讲解。
总结:听了第一组同学的介绍,我们对徐特立故居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左边是徐特立事迹陈列室,右边是故居的生活区,那么下面有请第二组同学来给我们展示你们的考察成果。
(二)、徐老生平:
1、组长介绍:(由组长带领学生上台)我们这组收集的是徐老的生平简介,下面由我们给大家汇报徐老光辉的一生。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精神呢?
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走近特立故居。
三、展示活动目的:
1、培养观察分析;历史事物、搜索历史信息的水平。
2、学会实地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积累记录、拍摄等搜集历史资料的经验。
3、通过观察考察活动,使学生对历史文物有进一步理解,唤起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评分表
小组
得分(总分5分,记整数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特立颂——人民之光(节选)》
2、教师总结:荡气回肠、声情并茂,令人回味无穷,这是我听过的最精彩的朗诵了。
(五)特立与五美
1、组长介绍:通过刚刚第二组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五美学校以前是徐特立爷爷创办的,今天我们组员将带着大家一起探寻五美中学里徐特立爷爷的足迹。
2、学生展示。
3、教师总结:感谢第五组同学的分享,相信我们对五美中学有了一个更新的了解,也相信学校里还有更多的关于徐特立爷爷的精神文化在传承,咱们下课再去平时熟悉的校园,深深体会和感悟一番。
展示各小组评分情况:(在黑板上展示)
六、知识考察
通过以上五个小组的介绍,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在我们眼前了,你们对徐老的了解有多深呢?我们进入一个小游戏,知识大抢答:以小组为单位,在听到题目后快速的站起来回答你所知道的答案,站起来人数最多且回答准确的小组加一分。
(教师随机出6-8个题)
七、感悟精神:
2、(教师总结:)第一个故事虽然仅仅表现了徐老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小方面,但是我们由此能够看出他的这种舍己为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李曼同学富有激情的给我们介绍了徐老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和对学生的包容关爱之情。
(四)、朗诵:
1、组长介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伟大的教育家,革命家徐特立先生逝世距今已是五十载,下面,我们组给大家朗诵一首《特立颂》,来缅怀其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2、(教师总结:)感谢第二组同学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徐老光辉的一生,咱们对他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一个坚强的,献身于革命事业、献身于教育的老人身上会有哪些故事呢?由哪个小组负责收集了徐老的故事的?
(三)、人物故事:
1、组长介绍:我们通过翻阅书籍、查阅电脑资料等,收集了徐老很多的小故事,有断指反帝、留法老学生、温柔的诗教、白手起家办学校等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大家都有所了解、今天我们给大家表演徐老爷爷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片段。
我们先来看看有的学生是怎么说的?(展示视频)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总结得分情况,评选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八、总结
五美中学是一条生命饱满的长河,它从一百多年前的源头出发,寄托着伟人的理想和光辉,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师徐、精业、进取、创新”在人生的长河里,希望五美精神,特立精神能与大家常伴一生。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走进特立故居小组成果展示
4、通过汇报考察结果,锻炼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水平。
四、探究方法:
1、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5-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通过走访故居、校园,阅读书籍查找资料,拜访当地老人等形式获取历史信息;
2、整理后通过PPT课件、视频、讲述故事等形式表现考察结果。
3、每组组长对除自己组外的其他小组评分,满分为5分,加上老师的其他考察,最后总分优胜的小组获得故居参观集体照一张。
五、成果展示:
之前,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参观了徐特立故居,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一些资料,现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一)、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同学来展示你们的考察成果:
1、组长介绍:我们组的考察成果是:走进故居。本部分分成了两个部分,我们全组成员用视频对徐特立故居的左边陈列室实行介绍,然后由我现场给大家解说一下故居的右半部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全方位理解到了徐特立爷爷艰苦卓绝的一生,作为一个革命家,他深入农村,伟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自己;作为一个教育家,他为中国革命培养出了大批人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下面我们谈论一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了徐特立的相关故事后,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哪些精神,又能够为止做些什么?按照给出的格式填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