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马”

合集下载

白龙马之唐僧的坚定伙伴与无私奉献

白龙马之唐僧的坚定伙伴与无私奉献

白龙马之唐僧的坚定伙伴与无私奉献《白龙马之唐僧的坚定伙伴与无私奉献》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主角之一——唐僧,是取经路上的重要人物,他能够成功取得真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的坚定伙伴——白龙马。

白龙马不仅是唐僧的坚定伙伴,更是一个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分析白龙马为唐僧所做的种种贡献,展现他的坚定伙伴风采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白龙马是唐僧取经途中的重要伙伴,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具备一身过人的本领,能够驮着唐僧和其他三个徒弟西行。

白龙马身躯高大威猛,力大无穷,具备了超凡的承受力和忍耐力。

在取经之路的艰辛中,他不仅背负着四个人,还能应对各种道路险阻,保证了一路上的顺利前行。

这种坚强的体魄和出众的能力使唐僧得以安心坐骑,不用担心交通问题,从而将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和取经的事业中。

其次,白龙马还具备灵敏的洞察力和清晰的判断力。

在经历了迷失、困境和危险的过程中,白龙马能够准确地判断情况,帮助唐僧化解危机,保护他们的安全。

他对各种妖怪的观察和分析都非常敏锐,能够及时找出妖魔的弱点,全力协助唐僧等人解决问题。

他的出色判断力和敏捷反应,使得取经队伍得以在各种险境中平安度过。

最重要的是,白龙马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整个西行的过程中,他时刻以团队的利益为重,无私地为唐僧和同伴保驾护航。

无论是面对凶恶的妖怪,还是遇到艰险的地形,白龙马从未退缩,总是以最大的勇气和决心,保证了取经任务的圆满完成。

他为了唐僧的安全,不计个人得失,时刻保持有力地保护和支持他们,展现出一位真正的坚定伙伴。

白龙马的坚定伙伴精神和无私奉献行为,在整个西游记故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取经的征途中。

他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唐僧完成取经使命,更体现了一个忠诚、勇敢和无私的伙伴形象。

正因为有了白龙马的存在,西行的取经之路才得以顺利前行,唐僧和其他三个徒弟才能够渡过各种险境。

四大名著西游第七章,使徒降服白龙马,读后感

四大名著西游第七章,使徒降服白龙马,读后感

四大名著西游第七章,使徒降服白龙马,读后感学习白龙马的任劳任怨的精神,学习白龙马的兢兢业业的精神,学习白龙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可是和他们一起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岂止他们四个,大家还忘了,还有个你,一直默默奉献的白龙马。

《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却从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取了经后,大家都成了佛,而只有你,从来都只是不求名利。

你何尝不是走那些路,你还要帮他们肩负那么多的行李,你还要驼着唐三藏走那么遥远的路程,一不小心就得被做成清蒸马肉,你是一只可怜的马。

你不是唐僧,你不是孙悟空,你只要一不小心,就成了红烧马蹄。

你爱被人遗忘,可是你从不说什么,你以你那“忍”的性格成就了西天取经的大业。

你是头好马。

你的优点我永远都忘不了,你看,你比老马识途里的马,你更年轻,更漂亮,你比项羽的马更白。

你瞧瞧你,无数女孩心中白马王子的坐骑,大家多么喜欢你的主人。

可是大家还忘了,还忘了你。

你们马一家从来任劳任怨,从来都被人遗忘,大家记得的从来都是你主人的功勋伟业,可是你们呢?却从来只是一个连照片都只能露出半个脊骨的配角。

小白龙,马啊,我要歌颂你,歌颂你的不计报酬,为世界贡献的精神,歌颂你的不为艰险,歌颂像你一样伟大坚强的人!你不是人,可是你有人的七情六欲,你不是被人唾弃的动物,但也不是那些被人赞扬的动物,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过踏实日子的动物。

你不张狂,你不狂傲,只是一直在奉献青春。

大家爱歌颂,可歌颂的只是你的主人。

我们怎么可能会忘了你呢,我们绝对不会忘了你——白龙马,《西游记》因你而精彩,你是吴承恩的精灵,你是《西游记》的精灵,你是众人眼中的精灵!大家有时过分追求于歌颂功名,却忘了那些一直默默的奉献者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西游记》中的白龙马:悲壮与自由的追求

《西游记》中的白龙马:悲壮与自由的追求

西游记中的白龙马:悲壮与自由的追求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其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角色都备受关注,但往往被忽视的是他们的坐骑之一——白龙马。

白龙马在故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代表着自由与追求,并通过自己的悲壮经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白龙马的背景介绍白龙马原本是神仙化身成马,在《西游记》中被天庭派遣来监视唐僧师徒。

他原本生活在高山流水之间,拥有自由和不羁的生活。

然而,因为有债务要偿还,他被迫成为唐僧的坐骑。

2. 白龙马的悲壮经历虽然白龙马愿意帮助唐僧去西天取经以还债,但他也渴望自己能够重获自由。

他在整个旅程中始终忠实地执行任务,但也不时传达出对自己悲壮命运的无奈和期望。

在面对妖怪的袭击、恶劣天气和艰苦路途时,白龙马始终坚持追求自由,为唐僧取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 白龙马代表自由与追求虽然白龙马在酷热的西域贡献了很多,在唐僧取经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本身一直渴望能重新回到自己本来的生活状态。

他代表着人们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遭受压制而渴望解放的愿望。

4. 白龙马对唐僧师徒的影响尽管白龙马有着自己想要追寻的目标,但他依然全力支持唐僧师徒完成西天取经使命。

在旅途中,白龙马时刻提醒并保护唐僧等人免受危险侵害,并且通过自己坚定不移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

白龙马的忠诚和勇敢无私,对唐僧师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5. 白龙马的结局在《西游记》故事的最后,白龙马最终获得了自由。

他通过一系列经历和付出,取到了学习人事之道、修正心性的法宝金箍棒,并回归了自己原本的形态。

这不仅是对白龙马个人追求自由的圆满结局,也象征着唐僧等众人成功完成取经任务。

结论白龙马在《西游记》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他代表着自由与追求,在追寻自由的过程中为其他角色提供了支持和鼓舞。

虽然他被牵制于唐僧取经使命之中,但始终保持着坚定而乐观的态度,并最终实现了属于他自己的梦想。

《西游记》中沙僧与白龙马的形象塑造与寓意

《西游记》中沙僧与白龙马的形象塑造与寓意

《西游记》中沙僧与白龙马的形象塑造与寓意《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文学巨作中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其中,沙僧和白龙马作为唐僧取经一行人的重要成员,塑造了深刻的形象,也蕴含了丰富的寓意。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中沙僧与白龙马的形象塑造与寓意。

沙魔功德深:沙僧的形象塑造在《西游记》中,沙僧是唐僧取经一行人的三个徒弟之一,他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忠诚、勤劳、谦逊、低调的角色。

1. 忠诚的形象沙僧一直以来都是唐僧的忠实护卫和支持者。

他愿意为师傅去除一路上的困难和障碍,并对唐僧充满信任和尊敬。

他的忠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成为众人心目中的英雄。

2. 勤奋的形象沙僧的勤奋也是他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在取经的过程中,始终勤奋耐劳,为师傅谋求最大的福祉。

无论是抗击妖精,还是解决各种问题,沙僧总是全力以赴,尽力做到最好。

3. 谦逊的形象沙僧的谦逊是他形象中最闪亮的一面。

尽管沙僧拥有强大的力量和魔法,但他从不炫耀或滥用自己的能力。

相反,他总是谦卑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与其他队友一起,默默无闻地为取经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万甩尾奔千里:白龙马的形象塑造白龙马是《西游记》中另一个重要角色,他是唐僧取经一行人的坐骑,形象塑造了一个勇敢、聪明、忠诚的角色。

1. 勇敢的形象白龙马的勇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妖精,并在危急关头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他的勇敢为取经一行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和支持。

2. 聪明的形象白龙马是一匹聪明的马,他具有灵性,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各种问题。

他经常在关键时刻提出有益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为取经一行人提供重要的帮助。

3. 忠诚的形象白龙马对唐僧始终忠诚不渝。

他愿意与唐僧一同历尽艰辛,同仇敌忾。

尽管他有能力离开,但他选择了留下来,为唐僧提供坚定的支持和保护。

沙僧与白龙马的寓意沙僧和白龙马作为《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不仅塑造了深刻的形象,也蕴含了丰富的寓意。

西游记中白龙马的赏析

西游记中白龙马的赏析

西游记中白龙马的赏析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其中的白龙马作为孙悟空的坐骑和伙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西游记中的白龙马进行赏析,探讨其形象塑造、象征意义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白龙马,又称白龙驹,乃龙马的一种。

在西游记中,白龙马被菩萨观音赐予孙悟空,成为孙悟空的坐骑和忠实的朋友。

白龙马的形象塑造是经过精心刻画的,它的外貌是以白色的毛发、银白色的鳞片为主要特征,四足矫健有力,体态匀称,显得高贵而神秘。

与普通马匹不同,白龙马具有飞翔的能力,具备迅疾的速度和卓越的耐力,这使得它成为帮助孙悟空四处奔波、斩妖除魔的得力助手。

白龙马不仅在形象上独具特色,更重要的是它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传统的吉祥象征,被视为圣物和神兽。

白龙马身上的龙鳞,象征着自由、尊贵和神秘。

同时,白色象征纯洁和正义,白龙马所代表的意义也与这些价值观相契合。

作为孙悟空的坐骑,白龙马在西游记中承载着帮助正道斗争、传播正义思想的使命。

它不仅从物理上支持孙悟空的冒险旅程,还在精神上鼓励和引导孙悟空走向正确的道路。

白龙马的出场和存在也对西游记的情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行四人为了取得真经,历尽千辛万苦,面对了各种考验和困难。

而白龙马的加入,不仅增添了剧情的趣味和悬念,更重要的是它在关键时刻提供了方便和支持。

白龙马的飞行能力使得孙悟空等人能够迅速穿越长途,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白龙马的存在也为故事增添了强烈的奇幻色彩,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和惊喜。

总结起来,白龙马作为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在形象塑造、象征意义和情节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以华丽的外貌、神秘的能力、高尚的品质,成为了孙悟空的得力助手和忠实伙伴。

白龙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正义价值观相契合。

同时,白龙马的存在为西游记的情节增添了奇幻色彩和悬念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三国演义中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三国演义》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部描绘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历史的小说,它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战争、政治和人物,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代表性文化符号,并解读其象征意义。

一、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冷兵器之一,属于双手大刀的范畴。

它由吕布使用,并在故事中多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龙偃月刀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强大的杀伤力成为了文化符号,并象征着勇气、力量和侠义精神。

青龙偃月刀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文化产品中,如电影、电视剧和游戏等。

二、赤兔马赤兔马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著名文化符号。

它是曹操的座骑,以其卓越的速度和力量而闻名。

赤兔马不仅代表着曹操的战略智慧和统治权力,也象征着军事战斗的勇猛和力量。

在文化中,赤兔马常常被用来比喻出色的能力和优秀的品质。

三、桃园结义《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场景是整个故事的起点,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幕。

桃园结义代表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主角之间的义气和忠诚。

这种兄弟之间的情谊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忠诚和友谊的象征。

四、孔明草船借箭孔明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合作之精彩故事。

这个故事象征着智谋的巧妙运用和智者的胆识。

孔明草船借箭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狡诈智谋的代表,被许多书籍和戏剧作品所引用。

五、火烧赤壁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代表了诸葛亮和周瑜的智谋和策略,也表现出东吴与蜀国的联合抗敌。

火烧赤壁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取得胜利的象征,也被西方文化用来形容小势力能战胜大势力。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丰富多样,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军事战斗和忠诚友谊。

这些符号和象征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符号与象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西游记之白龙马的坚守忠诚

西游记之白龙马的坚守忠诚

西游记之白龙马的坚守忠诚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道德寓意而广为流传。

其中的角色白龙马以其坚守忠诚的品质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白龙马的出现背景、其忠诚的表现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白龙马的出现背景白龙马是孙悟空的坐骑,初次出现在《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天兵天将围攻,被五行山压在下面五百多年。

为了寻找唐僧西天取经,观音菩萨赐予孙悟空一匹神马,即白龙马。

白龙马原本是水神龙王的千年龙马,随着孙悟空一同展开了西天取经之旅。

二、白龙马的忠诚表现白龙马在西游记中展现出了自己一贯的忠诚品质。

首先,白龙马对唐僧的忠诚可见一斑。

无论是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白龙马始终坚定地保护着唐僧。

例如,在遇到妖精和妖魔鬼怪时,白龙马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唐僧的安全。

其次,白龙马对西天取经的忠诚也是非常显著的。

虽然白龙马本身并不是圣贤,但他明白西天取经的重要性,始终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与唐僧同舟共济,不离不弃。

最后,白龙马对友情的忠诚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与孙悟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无论是在草原,还是在妖洞,他们彼此鼓励,相互扶持。

白龙马始终忠于友情,与孙悟空一起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共同追求目标。

三、白龙马的忠诚给我们的启示白龙马的忠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忠诚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忠诚往往被人们所珍视。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忠诚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

而白龙马对唐僧和友情的坚守,让我们明白忠诚的重要性,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追求和珍惜忠诚。

其次,忠诚是一种信仰和责任。

白龙马对西天取经的忠诚并非只是对一个人的忠诚,更是对信仰和责任的忠诚。

正如唐僧所代表的信仰,白龙马对之坚定不移,这给我们敲响了信念和担当的钟声。

最后,忠诚是一种情感的体现。

白龙马在与孙悟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各种困难。

四大名著情节不合理的例子

四大名著情节不合理的例子

四大名著情节不合理的例子《四大名著情节不合理之处的趣谈》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那是杠杠的,可是嘛,就像再好的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里面有些情节仔细琢磨起来还真有点让人忍不住吐槽。

先说说《水浒传》。

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嘿,听着就特别带劲。

可是呢,这柳树再小,好歹也是个扎根在土里多年的树啊。

就这么被鲁智深连根拔起,这得多大的神力啊。

按照正常逻辑,除非这地面是松松垮垮的沙地,否则光靠人力,哪能这么轻松就把树连根拔起?这鲁智深怕不是有什么超凡入圣的内功,反正我是难以想象现实中有人能有这等本事。

还有那些好汉们的饭量,像武松在景阳冈前喝酒吃肉,那酒量和饭量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虽说他是个大汉,但那一顿能吃下几斤牛肉,喝个十八大碗酒,这是不是有点太过夸张了?感觉就像是为了凸显他们的豪爽气概,把人的食量都给文艺性“放大”了好几倍。

再看《三国演义》。

诸葛亮可是智慧的化身。

但是他借东风这个情节就有点玄幻了。

他能算出什么时候起东风,这太玄乎了。

在那个时候可没有天气预报啊,就靠着观星象啥的就能把东风算得那么准?感觉他已经不是单纯的谋士了,都有点像未卜先知的神仙了。

还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这几道关卡,每一关都有将领守着啊,难道那些将领都那么弱不禁风?关羽再勇猛也得有个限度吧,一路从头打到尾,还能毫发无损地去找刘备,这就像是游戏里开了无敌挂一路通关似的。

《西游记》那就更不用说了。

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这筋斗云可真方便。

但是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时候,沿途那么多妖魔鬼怪要吃唐僧肉。

那些妖怪就不能悄悄用个什么法宝或者什么法术把唐僧直接偷到洞府里吗?非得和孙悟空正面刚,结果每次都是孙悟空搬救兵,把妖怪收服。

而且唐僧也很奇怪,被抓那么多次,被绑在妖怪洞里还老是能优哉游哉地等徒弟来救。

他就不能想点办法逃脱一下,哪怕使个小计拖延下时间也好啊。

《红楼梦》里也有一些情节。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时候,看到那些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啥的,那算得上是剧透了整个家族命运的“神来之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名著中的“马”日前,曾经看过一段打油诗,说的是,《红楼梦》: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西游记》:耍不耍,唐僧骑着白龙马;《三国演义》:打不打,五虎关张赵黄马;《水浒传》:傻不傻,好汉枉做朝廷马。

这四句打油诗都说到一个“马”字。

不难看出,《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四大名著中包含许多与“马”有关的事情。

适逢蛇年即将过去,马年即将到来,今天就说说四大名著中有关的“马”的趣闻轶事。

中国的四大名著全称“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据说是上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四部名著的时候定名为四大名著,从此定名便延续了下来。

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这四部名著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拍案叫绝。

其中有许多关于“马”的趣闻更是脍炙人口,为人们津津乐道。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在一起读西厢的精彩剧照。

一、古典名著《红楼梦》中“马”的逸闻趣事在《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章中,说的是贾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薛蟠打死。

贾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应天府的门子阻其发签,说出了让贾雨村惊出一身冷汗的“护官符”上之“雪”,即“薛”字。

于是,贾雨村听了门子之计,竟然徇私枉法,乱判此案。

那么,是什么样的“护官符”能让贵为一府之尊的贾雨村惊出一身冷汗呢?原来,“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这个门子拿出的私单上就写着“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无疑是一张当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名单,而这个薛家才排在第四位,可见,坐在第一把交椅的贾家是何等的显赫一时!“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指的就是《红楼梦》里的荣、宁两府,即荣国府和宁国府。

但是,这里所说的“堂”并非玉做的堂,“马”更非金做的马。

那么,玉堂金马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原来,两宋时期的“玉堂金马”代指“翰林院”,因此,人们习惯把金堂玉马比作是翰林世家。

《汉书‧公孙弘传》中说:“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汉书‧李寻传》中也说:“过随众贤待诏,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北宋文坛大家欧阳修的《会老堂口号》诗中云:“金堂玉马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

”历史上浙江海宁陈氏为海内第一望族,就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也有人以“金堂玉马”称海宁陈家一门辉煌。

由此可见,以“金堂玉马”来比喻富贵豪奢的贾府可谓是名副其实。

说起来,《红楼梦》就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兴衰作为全书的中心线索,而“护官符”暗示了这一情节结构。

书中通过门子之口介绍说:“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

”结果也正如这个门子所说,在鼎盛时期,四大家族都如日中天,盛极一时。

但是,后来贾家被查抄之后,日益败落,其他三家也就跟着走向没落。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张彰显四大家族权势和豪富的“护官符”,无疑揭露封建政治的腐败和整个社会的黑暗,以及锦衣玉食的宁荣二府、脂浓粉香的大观园,原来只不过是吞噬无数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的罪恶渊薮;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提示了历经千年的封建社会必然灭亡,封建贵族阶级必然倒台的历史规律。

二、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马”的逸闻趣事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是《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坐骑。

据《曹瞒传》记载,时人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仅仅为了赤兔马就背叛杀死了自己的义父丁原。

同时,《三国志》记载中吕布数十骑破张燕万余精兵,赤兔马同样是功不可没。

据《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记载:“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

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

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赤兔马送给了他。

吕布得了赤兔马之后便杀了自己的义父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又做了他的义子。

后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一仗让赤兔马更加神威远播。

于是,赤兔马和方天画戟就成了吕布的金色名片和代表形象。

但在白门楼一战,吕布不慎被曹操部下所擒。

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马也就归了曹操所有。

也许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一章中,曹操为了俘获关羽之心,收服关羽为己所用,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将赤兔马馈赠给了关羽。

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兄长刘备。

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和金色名片。

当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

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后来,人们时常非议“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认为反复无常的吕布配不上忠心耿耿的赤兔马;而忠心耿耿的关羽才能配不上忠心耿耿的赤兔马,“人中关羽,马中赤兔”这八个字才是实至名归。

2、马跃檀溪“马跃檀溪”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一章中所说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匹马名叫“的卢‟,曾是刘备在荆州刘表处获得的坐骑。

一次刘备遇难,骑的卢马逃跑,危急之时落入檀溪中,刘备着急地对的卢马说:“的卢,今天遇到大难,你一定要帮忙呀!”于是,的卢一跃而起,跳过有数丈之宽的檀溪,驮着刘备逃出险境。

也就是这一跳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虽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但在魏蜀吴三国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和影响更因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

其实,这匹马原为刘表手下降将张武所有,后来张武造反,恰巧走投无路的刘备此时以同为皇室宗亲的身份与刘表认了亲戚并投靠刘表。

于是,便主动请缨亲征讨伐张武。

待到短兵相接之时,刘备望见张武坐骑“极其雄骏”,大为赞赏赞曰:“此必千里马也!”在他身边的赵云自然领会了主公的意图,便挺枪而出,“不三回合”,便斩将夺马。

等到凯旋班师,刘表见了这匹马,也禁不住赞不绝口。

刘备正愁无一报答刘表,于是欲将此马送给刘表。

不料,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

”还说“张武骑此马而亡”就是证明,吓得刘表赶紧找借口还给了刘备,于是这匹战马又跟随了刘备。

当刘表的幕宾伊籍将此马“妨主”的消息透露给了刘备时,刘备却不以为然。

后来蔡瑁欲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又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马却是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便来到了檀溪边上。

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伊籍的卢妨主的劝告,一边疯狂地抽打着的卢一边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马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

从此之后,刘备更加不相信“的卢妨主”的预言了,对这匹救命的宝马无限珍爱。

后来出兵入蜀之际因见庞统坐骑老弱,为了显示自己对庞统的重视而将自己珍爱的宝马的卢赠送给了庞统。

谁知庞统无福消受,刚骑上的卢便被敌人当作刘备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从此以后的卢马也失去了踪迹。

三、古典名著《水浒传》中“马”的逸闻趣事1、踢雪乌骓马在《水浒传》中梁山泊五虎上将呼延灼因善用两条钢鞭,故称为“双鞭呼延灼”。

他位列是一百单八将中老八。

而《水浒传》中有两匹名马,一匹是“照夜玉狮子”,原是史文恭坐骑,后为宋江所拥有;另一匹就是呼延灼所骑乘的“踢雪乌骓”。

这里先说说踢雪乌骓马。

呼延灼是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并州太原,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伐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

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

在梁山排座次时,坐第八把交椅。

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应“天威星”,为梁山第八名好汉,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之第四员。

梁山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王庆、田虎、方腊,多建功勋。

班师回朝后,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

后来率领大军,打败了金兀术四太子,大军一直杀至淮西,最后呼延灼阵亡殉国。

呼延灼,以其惯用兵器“双鞭”闻名天下,有万夫不当之勇。

登场于小说第五十四回。

当时,梁山军队攻陷了高唐州,一时震惊朝野,太尉高俅向宋徽宗赵佶推荐呼延灼为征寇大将,于是,宋徽宗召见呼延灼,因其一表非凡而龙颜大喜,御赐了一匹踢雪乌骓马给呼延灼坐骑。

呼延灼引荐陈州团练使“百胜将”韩滔及颍州团练使“天目将”彭玘为正副先锋,共同讨伐梁山。

在《水浒传》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一章中,对呼延灼的装束作了这样的描写:“这呼延灼却是冲天角铁幞头,销金黄罗抹额,七星打钉皂罗袍,乌油对嵌铠甲,骑一匹御赐踢雪乌骓,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

真似呼延赞。

”与梁山军队接战后,呼延灼先后与林冲、扈三娘及孙立交锋,均不分胜负,然而副将彭玘却为扈三娘所擒,于是呼延灼与韩滔以“连环马”大胜宋江,又请来炮手“轰天炮”凌振助战,令梁山军队几度陷于苦战。

可惜后来晁盖、宋江等先行诱擒凌振,吴用又使汤隆、时迁及乐和用计,请来“金枪手”徐宁,教授梁山军队使用钩镰枪,大破“连环马”,结果韩滔遭擒,官军败阵。

呼延灼独力不支,就只身逃往青州地面,投奔知府慕容彦达,以图伺机卷土重来,不料投身青州途中又被盗走了踢雪乌骓,令呼延灼锐气尽失。

来到青州后,慕容知府请呼延灼助其将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的贼寇剿尽,方肯替其向朝廷保奏免罪。

呼延灼于几场战役中大败周通、李忠、孔明等人,又与鲁智深、杨志交手,不分胜负,双方僵持不下。

后来孔亮到梁山请宋江引军来援,吴用设计先擒呼延灼,最后呼延灼于陷坑中被活捉,在宋江的好言相劝之下,正式归顺梁山,重获踢雪乌骓马,成为梁山马军的一员重要将领。

说起来,乌骓马最早出自于《西汉演义》中楚霸王项羽的坐骑,此马在项羽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骏马。

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乌骓背长腰短而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这样的马有个十分响亮的名号,叫做“踢云乌骓”。

项羽骑着这匹宝马,巨鹿之战,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力战六十多员秦将,项羽枪未点地,马未倒退半步,曾经身经百战无有败绩,“数年以来,乌骓所向无敌,尝一日行千里。

”但是,令人可叹的是,后来乌骓宝马随项羽死在乌江。

就在项羽的最后一次大战中,当时“遂命小卒牵马渡江。

那马咆哮跳跃,回顾霸王,恋恋不欲上船,项羽见马留连不舍,遂涕泣不能言。

众军士揽辔牵马上船,那马长嘶数声,望大江波心一跃,不知所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