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实践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实践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实践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和方法进行空间测量的技术。

它通过摄影机捕捉目标物体的影像,并利用影像的几何关系和摄影测量原理,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和尺度等信息。

在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摄影测量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相机和几何关系,将目标物体的特征影像转化为几何参数。

摄影测量主要包括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两个方面。

内方位元素是指摄影机的内部参数,包括焦距、主点位置等。

这些参数需要在摄影前进行精确的标定,以确保影像的准确性。

外方位元素是指摄影测量的外部参数,主要包括摄影机的位置和姿态。

通过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摄影机与控制点的相对方位关系,可以计算出摄影机的外方位元素。

二、摄影测量的实践应用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相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摄影测量成为了现代摄影测量技术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数字相机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摄影测量工作。

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调查等领域,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测绘效率和数据质量。

2.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兴技术。

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和惯性导航系统的无人机,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高精度测绘。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快速、灵活、低成本等优点,在土地资源调查、自然灾害评估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摄影测量在地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在地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集地表特征的影像信息,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和地质构造的监测。

同时,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影像,进行地质演化的研究和预测。

4.摄影测量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文物的三维重建和形状监测,可以实现文物的虚拟展示和保护。

此外,还可以通过文物的影像和几何信息,进行文物的鉴定和复原。

测绘技术中的摄影测量原理和应用

测绘技术中的摄影测量原理和应用

测绘技术中的摄影测量原理和应用摄影测量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测绘技术,其原理和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摄影测量的原理和应用,并分析其在测绘技术中的重要性。

一、摄影测量原理摄影测量的原理是通过摄影机对地面进行拍摄,利用摄影测量仪器来测量影像中各个点的坐标和高程等信息。

摄影测量的主要原理有摄影几何原理和立体视觉原理。

1. 摄影几何原理摄影几何原理是摄影测量的基础,也是理解摄影测量原理的关键。

它涉及到摄影机的内外参数以及相对运动关系。

内参数指的是摄影机的焦距、主点位置等,外参数指的是摄影平面和地面之间的空间关系。

利用几何原理,可以通过测量相片上的已知点来确定摄影机的内外参数,从而计算出待测点的坐标。

2. 立体视觉原理立体视觉原理是摄影测量中的另一个重要原理,它借助于人眼的双眼视觉来实现深度感知。

在摄影测量中,通过同时拍摄同一区域的两幅影像,然后利用双目视差原理来确定点的深度信息。

通过比对两幅影像中同一点在像片上的坐标位置,可以计算出该点的深度。

二、摄影测量应用摄影测量在测绘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地形测量、城市三维建模、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1.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摄影测量的主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地面进行空中摄影测量,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形信息,并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

这对于山区、森林等地形复杂的地区尤为重要,可以为地质勘探、水利规划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2. 城市三维建模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的精细化管理越来越重要。

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建筑物的立面、屋顶以及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城市规划、灾害防控等方面,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监测摄影测量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获取大范围的影像数据,可以对环境变化进行监测。

例如,在森林植被覆盖的监测中,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定量分析植被的覆盖率、密度等指标,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通过摄影设备获取图像数据,并通过特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对图像的几何特征进行测量与分析,能够获得空间位置、形状与尺寸等信息。

摄影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基于光学投影与几何关系,它主要包括摄影测量机、图像点的坐标测量、空三坐标计算、地形表层模型生成等步骤。

其中,摄影测量机是将现实空间中的物体通过摄影设备投影到影像信息平面上的关键装置。

图像点的坐标测量则是通过测量摄影机与物体之间的几何关系,将影像中点的位置转化为地理坐标。

而空三坐标计算则是利用图像测量技术,通过对多幅影像进行分析和比对,计算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三维坐标。

最后,地形表层模型的生成则是基于获取的三维坐标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建模算法,构建起具有真实地理地貌的模型。

二、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1. 地质勘探在地质勘探中,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借助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获取大片地区的影像数据,通过对地表特征、地貌、构造和岩性等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定位矿产资源、划定勘探区域,为矿产勘探提供决策依据。

2.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通过航空相机或无人机获取城市全景影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提供城市规划所需的基础地理数据,如道路网络、土地利用、建筑物分布等。

它不仅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制定城市发展规划,还可以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和评估。

它可以帮助农业部门监测农田面积、作物覆盖情况,并提供精准的农业管理和决策支持。

同时,它还可以监测城市用地的变化,评估土地利用效益,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4. 灾害监测在灾害监测方面,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利用遥感影像,对地震、洪水、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评估。

它可以通过对灾害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分析,识别受灾区域的范围与程度,并为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情报支持。

浅谈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浅谈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浅谈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摄影测量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

人们可以从像片及其它各种类型影像中获得所研究物体的大量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

由于现代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影测量的科学领域更加广大了,甚至可以说,只要物体能够被摄成影像,都可以使用摄影测量技术,以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该了解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以便更好的适应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

2 摄影测量的几个基本概念摄影中心:投影射线所会聚的点,就是指摄影机的镜头。

方位元素:在航测中,用以确定摄影瞬间摄影中心、像片与地面相关位置的数据。

根据作用不同,航摄像片的方位元素又分为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中心与像片平面相关位置的数据。

内方位元素的作用是确定或恢复摄影光束形状的要素,包括3个数据(,,),在摄影机检定时可以提供,所以在航测应用中,内方位元素一般均为已知数据。

外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光束在空间的位置及其姿态的数据。

外方位元素共有6个:其中3个用来确定摄影光束在空间的位置,称为直线元素;另外3个用来确定摄影光束在空间中的姿态,称为角元素。

直线元素:通常指摄影中心在地面坐标系中的3个空间坐标值(,,)。

角元素:用来描述摄影光束在空间某位置的姿态,是摄影光束绕着三个坐标轴的旋转角度值()。

立体像对:从两相邻摄站对同一地区所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像片,分别为左影像、右影像。

同名像点:同一地物点在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上的构像。

3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摄影测量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摄影,在航空摄影测量里,研究对象反射的光线经摄影机镜头在底片上感光而成像,根据光线沿直线传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摄影成像的过程中,地面点、摄影中心、像点这三个点是在一条直线上的。

在航片中,我们可以量测到像点在像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求得相应地面点的坐标(,,)。

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中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中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中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技术是现代测绘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它利用摄影测量原理,通过获取图像信息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用于地图制作、地形测量、三维建模等方面。

本文将从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角度来介绍它在测绘中的重要性和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摄影测量技术的核心是摄影测量原理,即通过对图像进行测量获得目标在真实世界中的坐标。

摄影测量的基本过程包括航空摄影、地面控制、平差处理等步骤。

在航空摄影中,相机通过拍摄地面上的影像获取目标信息。

地面控制是指通过测量一些已知地理点的坐标,确定图像上对应点的坐标,从而建立图像与地理坐标系统之间的联系。

平差处理是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消除误差,恢复目标的真实坐标。

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地图制作中,摄影测量技术可以用于快速高效地制作地形图、土地利用图、道路交通图等各种类型的地图。

通过航空摄影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辅助制图人员进行地物提取和分类,提高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

其次,在地形测量中,摄影测量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地表的三维地形信息。

通过对航空摄影影像的测量,可以得到地物的高程、坡度等信息,为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等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此外,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三维建模领域。

通过对航空摄影影像的处理,可以获取建筑物、景观等复杂场景的三维模型,为虚拟现实、游戏制作等提供数据支持。

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降低成本。

传统的地面测量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大大节省测量成本和时间。

此外,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应对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测绘需求,如高山、沙漠等地区的测绘工作。

通过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可以在不进入危险区域的情况下获取目标区域的测量数据,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当然,摄影测量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航空摄影需要采用专门的设备和飞行器,成本较高。

测绘技术中的摄影测量方法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摄影测量方法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摄影测量方法详解摄影测量是测绘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利用摄影测量仪器来获取图像,并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几何关系,得出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摄影测量方法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

一、摄影测量的原理摄影测量的原理基于几何光学和投影几何的基本原理。

摄影测量使用的主要仪器是摄影测量相机,其工作原理与普通照相机相似,但在设计上更注重几何精度和光学性能。

摄影测量相机通过快门控制曝光时间,通过光圈控制进光量,通过调整焦距控制景深范围。

通过在控制好这些参数的前提下,将地面上的物体投影到感光面上形成影像。

二、摄影测量的应用1. 地图制图摄影测量在地图制图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通过拍摄大范围的影像,并通过对影像的几何校正和特征提取,制作出具有真实地貌和地物信息的地图。

这种制图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制图效率,还能够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土地管理摄影测量可以用于土地管理中的土地监测、土地权益调查等工作。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影像进行对比,可以监测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并为土地规划和土地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摄影测量还可以用于土地权益调查中,通过对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确定土地的使用权、变更情况等信息。

3. 遥感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可以为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地表覆盖进行分类和量化,进而推测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此外,摄影测量还可以通过获取地表高程信息,为洪水预警和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三、摄影测量的发展趋势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以下是摄影测量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高分辨率影像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物信息,能够满足更精确的测绘需求。

随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卫星摄影测量技术的进步,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和处理将变得更加容易和普及。

2. 三维建模传统的摄影测量主要是二维影像的测量和处理,而随着激光雷达等三维测量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逐渐向三维建模发展。

测绘技术的摄影测量原理及应用解析

测绘技术的摄影测量原理及应用解析

测绘技术的摄影测量原理及应用解析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摄影机和测绘仪器相结合,利用影像数据实现三维空间测量的技术。

它具有高效、准确和全面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城市建设、资源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从摄影测量的原理、基本流程以及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摄影测量的原理摄影测量的原理基于光线传播和立体视觉的原理。

通过在飞行器上安装摄影机,首先进行飞行任务,并拍摄一系列相连的航摄影像。

然后,利用测绘仪器对这些影像进行加密分析,确定影像中各点的位置和高程信息。

最后,通过三角化方法计算得出影像中不同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摄影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摄影机的内外参数、摄影时间、大地坐标系等。

其中,摄影机参数是指摄影机的焦距、光圈等内部特性,这些参数将影响到影像的质量。

而摄影时间则是指飞行器拍摄影像的时间,不同的时间对应的光线条件也会影响影像质量。

此外,大地坐标系是摄影测量的重要参考系统,通过地面控制点进行精确对位,以建立影像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准确联系。

二、摄影测量的基本流程摄影测量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航摄计划、航摄任务执行、影像密调和三维空间坐标计算四个步骤。

首先,航摄计划是指根据实际需求和地理条件,制定一套合理的航线和摄影参数,包括航向、航高、重叠度等。

然后,在实际执行航摄任务时,需确保飞行器运行平稳、影像连续拍摄,以获得准确的影像数据。

第三步是影像密调,主要包括影像扫描、像点匹配和特征点提取等过程。

影像扫描是将飞机上的胶片或数码照片转化成数字影像的过程,通过高精度的扫描仪将影像转化为数字数据。

然后,进行像点匹配,即通过计算机算法将不同影像中对应的像点进行配对,以确定其坐标关系。

最后,进行特征点提取,提取像素、纹理等特征,辅助进行坐标计算。

最后一步是三维空间坐标计算。

通过三角化原理,根据影像中不同影像点的位置和光线传播关系,结合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计算得到影像中不同点的三维坐标。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摄影测量仪器来获取和处理图像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面上物体的测量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它结合了摄影测量原理、光学测量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成为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三维建模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1.1 光学测量原理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基于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

当光线通过镜头和光学系统进入摄像机时,通过光电转换器件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进而生成图像。

光学测量原理的关键在于摄像机和镜头的光学参数,如焦距、主点和畸变等。

了解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图像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1.2 空间定位原理摄影测量技术在测量时需要确定摄像机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即摄影测量定位。

这一过程依赖于地面上已知点的坐标和摄像机上的标志点,通过测量和计算相机和地面点的几何关系,进而确定摄影测量定位。

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GPS和惯性导航系统等先进技术来获取相机的实时位置和姿态。

1.3 数字图像处理原理摄影测量技术的另一个关键原理是数字图像处理。

通过对图像进行数字化、滤波、增强、配准以及特征提取等一系列操作,可以从图像中提取出各种信息,如地物形状、颜色和纹理等。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还可以扩展其应用领域,如目标识别、变形分析等。

二、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2.1 地图制图摄影测量技术在地图制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大范围的图像数据,再经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几何校正等步骤,可以制作出高精度的地图。

这对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资源调查等领域的决策和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三维建模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可以通过三维重建算法生成真实世界的三维模型。

三维建模在游戏开发、虚拟现实、仿真训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逼真的体验和可视化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24T15:54:17.3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刘晓晓[导读] 摄影测量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广西测绘职业技术学校南宁市建政路5号 530023
1 引言
摄影测量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

人们可以从像片及其它各种类型影像中获得所研究物体的大量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

由于现代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影测量的科学领域更加广大了,甚至可以说,只要物体能够被摄成影像,都可以使用摄影测量技术,以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该了解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以便更好的适应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

2 摄影测量的几个基本概念
摄影中心:投影射线所会聚的点,就是指摄影机的镜头。

方位元素:在航测中,用以确定摄影瞬间摄影中心、像片与地面相关位置的数据。

根据作用不同,航摄像片的方位元素又分为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中心与像片平面相关位置的数据。

内方位元素的作用是确定或恢复摄影光束形状的要素,包括3个数据(,,),在摄影机检定时可以提供,所以在航测应用中,内方位元素一般均为已知数据。

外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光束在空间的位置及其姿态的数据。

外方位元素共有6个:其中3个用来确定摄影光束在空间的位置,称为直线元素;另外3个用来确定摄影光束在空间中的姿态,称为角元素。

直线元素:通常指摄影中心在地面坐标系中的3个空间坐标值(,,)。

角元素:用来描述摄影光束在空间某位置的姿态,是摄影光束绕着三个坐标轴的旋转角度值()。

立体像对:从两相邻摄站对同一地区所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像片,分别为左影像、右影像。

同名像点:同一地物点在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上的构像。

3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摄影测量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摄影,在航空摄影测量里,研究对象反射的光线经摄影机镜头在底片上感光而成像,根据光线沿直线传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摄影成像的过程中,地面点、摄影中心、像点这三个点是在一条直线上的。

在航片中,我们可以量测到像点在像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求得相应地面点的坐标(,,)。

根据三点共线的原理,某一像点与其相应的地面点和摄影中心三点应满足以下公式:
上式就是摄影测量中的最基本的公示,称为共线条件方程。

在共线条件方程里,是内方位元素,是已知的数据,我们可将共线条件方程看做是由三部分数据构成:像点坐标(,),对应的地面点坐标(,,),外方位元素(,,,)。

我们可以利用其中任意的两部分数据求解第三部分数据,这也是摄影测量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

4 摄影测量的应用 4.1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就是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的工作。

在这里的地面控制点,不仅需要实测出地面控制点的坐标(,,),而且还要量测出其在航片上对应的像点的像平面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一个地面控制点的坐标数据可以列出两个方程式,为了解求6个外方位元素,至少需要6个方程式,那么至少需要3个地面控制点,列出6个方程式,解求6个外方位元素。

在实际作业中,我们通常是在像片测绘面积的四个角上各布设一个地面控制点,通过多余观测,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计算出6个外方位元素。

求出了6个外方位元素,就能恢复航摄像片与地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4.2 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
空间前方交会是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

先根据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分别确定立体像对左右两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从而就恢复了左右两张像片与地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将两张像片置于摄影时的位置,显然,此时在左右两张像片上成像的两条同名光线必然交于地面点上。

即可以利用左右两张像片上同名像点的像平面坐标(,)、(,)和共线条件方程共列出4个方程式,从而可以求出地面点的坐标(,,)。

4.3 其他应用
基于以上两个工作,可以延伸出摄影测量的其他应用,如:
1、立体测图
2、电算加密
3、制作正射影像 5 总结
摄影测量的应用范围很宽,除了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以外,还可用于航天、文物考古、医学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测量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它对国家基本图更新与其现实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而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摄影测量必将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我们来说,为了更好的应对形势,就需要了解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我们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打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德仁,周月琴,金为铣. 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M].测绘出版社,2001:12-91.
[2]孙家柄. 遥感原理方法与应用[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04-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