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修二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二《专题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一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26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二《专题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一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26人民版PPT课件

三、法国《人权宣言》
课标要求: • 概述《人权宣言》的基本思想,
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 程的意义。
《人权宣言》全文图
《人权宣言》 是法国资产阶级革 命的纲领性文件。
• 《人权宣言》内容:
• ①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 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 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 由、财产、安全和反抗 压迫。
• ②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 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 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 的制定;在法律面前, 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③公民都有言论、著作 和出版的自由。 ④强调国家的最高权力 来自于人民。
2.历史地位、意义
①《权利法案》是近代较早把民主思想渗透 到法律中的历史性文献。
②《权利法案》的颁布,极大地限制了国王 的权力,提高了议会的作用,保障了议会的 立法权,强调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
③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 架形成了.
二、美国《独立宣言》
• 课标:说出《独立宣言》中体 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 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从思想理 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
相同点:都阐述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
平等
不同点:洛克把人权概括成自由权、生命权
和财产权,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法治的 民主要求。 《独立宣言》把人权概括成生存 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适 应了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 民族独立的要求。
历史意义
1)宣告美国诞生; 2)继承了欧美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思 想,集中表达了美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的革命要求; 3)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天赋人权载入法律 文献,使之获得了法律效力;(第一个人权 宣言) 4)开辟了美国民主化道路,而且对法国大 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②对革命的影既响推:动革命的进程也体现

历史:2012届高考复习 第一章《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

历史:2012届高考复习 第一章《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思想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本思想是其深隐层次,民主
是其表显层次。民本的内核贴上民主的标签,正是康有为苦心孤诣创造的民主大厦。这一 思想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加速了中国政治和思想近代化的进程,同 时缩短了中国人与近代民主之间的距离。 — — — — 《关于维新时期康有为民主思想结构的浅析》 材料二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立宪政治的政治文明建设,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政治
(2)国家权力:①民主思想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专制理论则认为权力来自上帝, 神圣不可侵犯。②民主思想主张法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专制理论则主张人 治。
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类别 政治目标 实现方式 康有为、梁启超 君主立宪制 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 运动 把西方民主学说与传 统儒家思想结合 依靠清政府,代表资 产阶级上层利益 民主共和制 暴力革命 利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学说并加以改造借鉴 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关注民生 孙中山
不 同 点
思想武器
依靠力量 产生根源
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同 点
思想来源
根本目的 思想实质 阶级局限
都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都是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宣传的民主都有较大局限性
1.(2010· 陕西文综,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 自由
请回答: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思想的异同。 解析:首先要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弄清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 思想各有哪些观点,再通过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 答案:(1)相同点:①主张用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主张自由、 平等、博爱;③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2)不同点:①手段不同。康有为、梁启超主张改良;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②主张实 行的体制不同。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③作用不同。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在当时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高二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版)

高二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版)
一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二 近代民主理论的形成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02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专题二 走向民主 的历史步伐
一 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 二 实现民主的政治构建 三 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 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03
专题三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专题三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 较量
高二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 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版
)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02.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03.
专题三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04. 专题四 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05.
专题五 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01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专题一 民主与专 制的思想渊源
一 英国革命前的民主“火山” 二 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决战 三 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 四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 五 曲折的民主之路
04
专题四 民主潮流的发展与壮大
专题四 民主潮流 的发展与壮大
一 欧美民主政治的扩大 二 竞争基础上的政党政治 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05
专题五 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专题五 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 英国无产阶级的早期
1
斗争
二 英国工人对民主政治
的追求
2三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3 Nhomakorabea来
四 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的斗争
4
学习与探究之一 探讨民
5
主,践行民主
学习与探究之二 歌唱民

6
感谢聆听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选修2第1讲《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人民版)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选修2第1讲《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人民版)

第1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考点一 洛克与卢梭的民主思想♦理主干1.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理论(1)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对《圣经》提出种种疑问。

(2)思想内容⎩⎪⎨⎪⎧ ①对《圣经》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批驳了神学家们的 各种神秘的说教。

②明确提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

天赋人权就是自然权利,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们所签订的一种 社会契约。

(3)历史影响⎩⎪⎨⎪⎧①天赋人权理论后经霍布斯与洛克发扬光大,最后 由卢梭等人完成系统化。

②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思想奠定了重要 基础。

2. 洛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在总结英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法治的主张,主张法律至上。

(2)明确主张一切人都应服从法律的统治,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1)主要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依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2)思想主张⎩⎪⎪⎪⎨⎪⎪⎪⎧ ①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不平等的第一个阶段,私有财产权开始确立。

第二个阶段,富人为了保护他们的财产,便联合 起来订立国家契约,被赋予合法权力的国家由此 产生。

在不平等的第三阶段,合法权力转变为专制暴力。

②《社会契约论》在启蒙运动中第一次较系统地阐 述了人民主权论,强调统治者若不履行契约,不 顺从民意,享有主权的人民就有权推翻专制统治,这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对封建专制的理论 依据。

♦引史料 史料一 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

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至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杀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高中历史选修二(课件+练习):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

高中历史选修二(课件+练习):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
一 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
课堂
导 学 导学一 英、法、美三国战斗檄文的区别

(1)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
权至上的原则加以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 栏

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
链 接
的要求。
(3)《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
解析:A、B、D三项都属于《人权宣言》的主要内 容,但B项是A、D两项的主要目的;《权利法案》 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排除C项;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点评:《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法律体现。
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
展。
导学二 《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与洛克天赋人权的异同
栏 目 链 接
例1 《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
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
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段话最能说明独立战争是( )
A.民族独立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反殖民主义斗争 D.小国的反抗斗争
解析: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具有双重性,材料反映了资产阶 级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例2 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 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 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 位。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体现了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B.否定封建专制和特权制度 C.首次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度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选修二 专题一 课件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选修二 专题一 课件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5.阿奎那曾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引入基督 教教义中,他认为,既然自然界最终只有一个权力(大 前提)。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是世俗统治者(小前 提)。那么,君主是神圣的(结论)。这一论断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都是错误的 D.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都是正确的 解析:“自然界最终只有一个权力”是阿奎那的主观臆 想,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上帝是宇宙的主宰,本身就 是错误的;君权是神圣的,是建立在其大前提和小前提 成立的条件下的,由此可知,阿奎那的大前提、小前提 和结论都是错误的。 答案:C
思考:‚阿奎那是中 世纪重要的基督教神 学家,为什么要宣扬 ‘君权神授’思想?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君权神授‚帖经‛连连看(托马斯.阿
奎那)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 王权。
君主权力来源:一切世俗权力来源于上帝的授予; 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 王权与教权关系: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
• 你知道该图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状况有什么 特点? • 教权高于王权
一、“万王之王” (“教权至上论”的盛行)
1、教皇鼓吹教权至上:
(1)教皇尼古拉一世最早提出反对世俗权力干预教会事 务。 (2)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认为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教皇 不仅是教会最高首领,其他方面的地位也应超过世俗国王 或皇帝。 (3)教皇英诺森三世把教皇权力推崇到极点,自称是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4)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了“一圣通谕”,正式规定 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
民 主 与 专 制 的 思 想 渊 源
一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二 近代民主理论的形成
三 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2课件: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2课件: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发表于辛亥革命后,虽然中华民
不 容 《中华 国南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但袁 同 侧 民国临 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当上了临 点 重 时约法》 时大总统,故侧重于防止独裁, 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点
网络构建区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①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由 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 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 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 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网络构建区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 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 阶级民主制度。 ③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 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 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议会斗争,各党 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本党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 经济利益。
人民,题干材料并未体现权力的来源问题。
天赋人权是指生命是平等的,人生下来应该享
B 受平等的权利,1787年宪法规定黑人只按五分 正确
之三折算,其种族歧视明显,没有真正解决人
权问题,违反了天赋人权原则。
网络构建区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方法探究区
C D 答案
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和
各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由此可排除C项。
对题干与题肢进行指导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
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2)逻辑推理法。将题干与题肢提供的四个备选项逐一对照,

历史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历史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西方:民主思想源远流长,希腊最早出现民主思想;中国:“民本思想”源头久远(孟子最早),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流露出对民本思想的朦胧追求(顾炎武、黄宗羲等)第一节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课前需知〙专制:专制是一种政体形式,与民主相对,指统治者拥有无限的权利,可以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

专制主义:指维护专制统治的学说或理论。

理解:1)专制与民主相对,指最高统治者拥有无限的权利,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实行独裁的学说或理论。

2)从历史角度看,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不同国体)都曾出现过专制主义。

中世纪(公元476—1453):西欧的封建时期特点:1)经济上:土地所有制分散的;2)政治上:权利分散,国王一定程度上受教皇与贵族的制约。

〘知识点汇总〙一、“万王之王”——教权至上1、背景:中世纪时期,欧洲是基督教的世界,教权至上论流行。

2、目的: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

3、过程(各教皇鼓吹教权至上)1)尼古拉一世:最早提出反对世俗权利干预教会事物,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2)格里高利七世:○1进一步鼓吹教权至上论,认为罗马天主教是基督耶稣的第一位门徒彼得创立的;○2教皇是彼得继承人,其权利直接来自上帝;○3教皇不仅是教会内部宗教事物的最高首领,而且在其他任何方面也超过世俗皇帝。

3)英诺森三世:把教皇的权利推崇到了极点,彼得治理的不仅是教会而是全世界,自称“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4)卜泥法斯八世:1302年发布“一圣通谕”,正式规定教会权利高于一切世俗权利。

※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被称为“神学界之王”〗二君主专制的加强—君权与教权之间的争夺权力的斗争1、背景:1)国王的权利(世俗权利)受到教会的严重威胁;2)民族国家的形成;3)西欧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是贵族和市民阶层开始对教会不满。

2、目的:争夺统治权,强化君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 1 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能力探究
真题链接
第5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能力探究
第6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1.基督教专制理论:中世纪的欧洲是基督教的世界,教权 至上是主流思想,认为世俗权力均来源于上帝,教权高于世俗 权力,教皇英诺森三世自称“万王之王”;中世纪的“神学界 之王”阿奎那对教权至上作了系统的阐述。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1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一、内容概述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主要讲述欧洲专制思想和近代 西方民主理论的形成及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中外走向 民主的历史步伐、欧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西方民主 潮流的发展与壮大、中外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 斗争。
第14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4.法国《人权宣言》 :它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文献,并作 为 1791 年宪法的序言。 它以天赋人权为依据, 宣称人们生来就 是自由平等的,规定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提出了“主权在 民”,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华, 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
第15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二)实现民主的政治构建 1.英国:议会制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象征,英国的议会被称 为“议会之母”。 《权利法案》后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 ,议 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英国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1832 年 议会改革后,下院成为议会的中心。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 治,行政权逐渐由英王向责任内阁转移。
第16页
第2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二、复习建议 1.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概念、名词、术语较多,理解起 来有一定的难度,从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考点分布看,命题多 集中在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中外民主发展状况比较和法国大革 命等方面,题型仍然是非选择题,且为选做。因涉及的理论问 题较多,难度相对较大,但出题的角度比较独特,材料较新颖, 很能突现新课标的理念、思路和方向,这些值得我们高考备考 注意。
第22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典例 1】 (2012· 德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 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 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英]詹姆士· 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 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 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 ——洛克《政府论》
第3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欧美日民主政治的扩大与发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很大, 竞争基础上的政党政治也是欧美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使我们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不易,因此本专题内容与时事联系最为密切,近几年来的高考 命题就主要集中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从题型上说仍是以非选 择题为主,重点是把西方的民主政治与当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联系起来。
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主要就是因为它从质 上贯彻了卢梭主义的人民主权观念,而这种民主实践最核心的 部分,便是对 ‘平等’原则的落实。„„以至于到后来连反民 主的独裁者都不得不通过公民投票之类的程式来攫取权 力„„”。
第25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或理论? (2)结合史实,分析上述两种思想各自在当时的影响。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原则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主政治实践与英 国相比有什么特点?
第27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答案]
(1)基本思想:材料一认为君权神授;材料二认为
社会契约和天赋人权。 (2)影响: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 果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 材料二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 依据,进而使社会制度适应生产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 展。
第7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2.君主专制理论:英王享利八世进行了宗教改革,通过了 《至尊法案》 ,君主专制形成,宣扬“君权神授”。斯图亚特王 朝的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王权至上”和“君权神授”思想, 引发了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
第8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二)近代民主理论的形成 1.斯宾诺莎:发表《神学政治论》 ,提出了天赋人权思想, 后经霍布斯和洛克发扬光大,最后由卢梭系统化,为西方资产 阶级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 2.洛克:出版了《政府论》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卢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行者,写了《社会契约论》 , 提出了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主张。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一)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 1. 从思想走向法律的民主: 民主思想理论蓬勃发展是近代 民主进程的一个特征,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人人生而平等思 想是其主流。 通过民主运动的推动和传播, 民主理论变成法律, 如英国的《权利法案》 、美国的《独立宣言》 、法国的《人权宣 言》都体现了民主思想。
第9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1.明清之际 (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主张“法治”。 (2)顾炎武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10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2.民权思想的启蒙 (1)康有为: 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 自立之权、 人人平等” 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 (2)梁启超: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与君主专制是对立的,君 主专制是中国落后的原因, 抨击专制集权, 鼓吹资产阶级民主。 (3)谭嗣同: 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万恶之源, 提出“废君权, 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的主张。
第13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2. 《权利法案》 :1689 年通过,是为了限制王权,提高议 会权力,从征税权、立法权、军权、选举权等方面,强调了“议 会至上”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形成。 3.美国的《独立宣言》 :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通过了 杰斐逊等人起草的 《独立宣言》 , 表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 想,宣告了北美的独立,第一次把天赋人权写入法律,不仅开 辟了美国民主化道路,对法国大革命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 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力来改变它 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美国 1776 年《独立宣言》
第30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材料二
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 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众意 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 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 十五条修正案(1870 年)
第23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材料三
自然状态有一种为人人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
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 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 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洛克《政府论》
第24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材料四
《世界文明史》指出,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
第28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3)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强调了人的生存权。 (4)深受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影响;法国人民经过长期曲折 的斗争,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第29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典例 2】 材料一
(2012· 潍坊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
第11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4)严复:吸收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 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君民关系是契约 关系。 3.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 民权、 民生的三民主义,民权思想是其核心,“五权宪法”原则是民 权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12页
第26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点拨]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活动。第 (1)问
关键信息:詹姆士· 斯图亚特《神权》以及其对于法律与国王的 关系的论述,说明材料一宣传君主专制思想,而材料二体现了 洛克启蒙思想,是社会契约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詹姆士 其言论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最终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 发,而启蒙思想家洛克的思想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确 立统治具有积极的影响。第(3)问根据材料得出结论。第(4)问特 点根据材料从思想来源、斗争过程、政治体制等各方面归结。
第19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2. 选举和投票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手段, 但不能完全反 映社会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的特殊利益,于是便产生了许多利 益集团。美国的利益集团与政府和国会形成一个三角关系,被 称为“政党的补充”或“院外集团”。
第20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四)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1.维新派:19 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学东渐, 一些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并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举行了著名的公 车上书,提出了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四项主张,使资产阶 级思想潮流发展为政治实践。各地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报纸, 组织学会、开办学堂等方式宣传维新变法。1898 年 6 月,光绪 帝下《定国是诏》 ,变法开始,持续了 103 天,最后因慈禧血腥 镇压而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