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习病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分析
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ATRA、
A预s后2 ,03长在期APDLF治S可疗达中7的0%应以用上显,著但改仍善有了3患0%者左的 右的患者复发。复发的患者继续使用As2 03 , 或 使A用s抗2 C0D3联33合单使克用隆蒽抗环体类,药如物获及CART2且RAP,CR也检可测
辅助检查分析
血常规呈三系明显减少,需考虑白血病、 再障的可能;骨髓常规确定为急性早幼粒 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NaF轻 抑制,t(1 5;1 7)和融合基因PMDRARa 阳性进一步证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M3 而非M5型。
诊断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依据
贫血、发热、出血三大主症,虽然浸润症 状不明显,但血常规呈三系明显减少、骨 髓常规及融合基因PML-RARa阳性、t(1 5; 1 7)染色体异常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骨髓 以颗粒增多的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在非红系细 胞(NEC)中>30%;以细颗粒为主形态似单核细胞者为变 异型M3(M3v),如不仔细检查血、骨髓涂片,M3v易于 M5b相混,细胞化学染色有鉴别意义,染色体[t(1 5;1 7)]或分子生物学/荧光原位杂交(融合基因PML-RARa 阳性)检查可明确诊断;早幼粒细胞可见特征性的柴捆状 的Auer小体。临床特征为早期易伴有DIC,是早期死亡 的重要原因。1986年王振义教授首先采用ATRA治疗 APL前,主要采用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治疗,但单 用化疗加重DIC、出血加重, 现代APL的治疗采用 ATRA、砷剂、化疗两两组合或三种方法的联合,减少 了早期死亡率,延长了无病生存期。
PML-RARa阴性可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HSCT)或同CRl患者进行缓解后治疗;如 CR2但PCR阳性应采用中、大剂量Ara-C为主的 方案或抗CD3 3单克隆抗体,如反复阳性则异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于不能CR或多 次复发CR的患者a110-HSCT。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诊断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诊断导读:本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诊断,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blasticleukemia,AML)的M3亚型[1],多伴有异常染色体t(15;17)而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临床上除有发热、感染、贫血和浸润等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外,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常是本病的特点,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发生原发性纤溶亢进。
经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R),但体内依然会残存约106~108个微量白血病细胞(MRLC),即微量残留白血病(minimalresiduaidisease,MRD)[2],而这些细胞则是APL复发的根源。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联合测定PML-RARα融合基因进行诊断,即将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学(immunology,I)、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C)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M)相联合的MICM分型技术[3],极大地提高了APL诊断的准确率,并为MRD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本文结合近几年相关学者利用MICM分型技术和D-二聚体检测等在APL上的诊断报道及相应研究成果,对这些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各诊断方法的优劣。
1血细胞形态学在诊断中的应用1.1血象APL的血涂片观察,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多数为(10~30)×109/L。
白细胞计数大多病例在15×109/L以下,明显减少者见于全血细胞减少,但也可有明显增高(M3v型),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也可见少数原粒及其他阶段粒细胞,胞浆易见Auer小体。
1.2骨髓象多数APL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历

入院记录姓名:工作单位:无性别:女职业:农民年龄:45岁入院日期:2010年04月26日09时09分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0年04月26日籍贯: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婚姻:已婚可靠程度:可靠家庭地址:主诉:反复乏力、头晕5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晕,恶心,食欲下降,全身不适病症,伴有高热,最高体温达400C,咳嗽,无咳痰,腹胀,无明显腹痛,无鼻衄、牙龈出血,无便血、血尿。
患者××1012/L, HGB 53g/L,PLT 5×××1012/L, HGB 46g/L,PLT 4××××1012/L,HGB 67g/L,PLT 59××××1012/L,HGB 68g/L,PLT 178×109/L;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目前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科化疗,我科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收住。
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差,食欲、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
否认输血及血制品史。
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疫区居住史。
生活规律,无粉尘、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
月经史:14,3-5/28-30,2010年04月18日。
既往色暗红,量中等,无痛经。
婚育史:已婚,育有1子2女,现爱人和孩子身体安康,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P80次/分,R20次/分,BP110/60mmHg,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楚,步入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瘀点、瘀斑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
眼睑无浮肿,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习病历

住院病历主诉:发热、面色苍白、齿龈出血1周现病史:患者2017年7月19日无诱因出现发热,Tmax 37.5℃,咳白色黏痰,每日10余口,不伴畏寒、寒战、盗汗,无咽痛、咯血、胸痛,无腹痛、腹泻,无皮疹、关节痛等;同时出现皮肤苍白、乏力、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体位性头晕、黑矇,无昏睡、意识障碍等。
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并出现齿龈出血,无鼻衄、皮肤瘀斑、便血、黑便、血尿、关节积血等。
7月24日查血常规WBC 1.1×109/L,NEUT 0.1×109/L,HGB 59g/L,MCV 99.4fl,PLT 49×109/L。
RET 43.9×109/L,RET% 2.78%。
便常规:OB阴性;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肝肾功:ALT 7U/L,TBil/DBil 11.9/5.1 umol/L,Cr 55umol/L,LDH 212 U/L;凝血:PT 10.2s,APTT 25.88s,Fbg 2.257g/L,D-Dimer 3.37mg/L FEU,FDP 23.51ug/ml;补体C3 0.88g/L,C4 0.23g/L;胸部X线大致正常。
予“升白针”治疗1次,患者仍有发热、乏力, 2017年7月26日就诊于我院急诊,完善血常规:WBC 1.21×109/L,NEUT 0.28×109/L,HGB 56g/L,MCV 103.8fl,PLT 27×109/L;肝肾功大致同前,PCT<0.5ng/ml。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早幼粒细胞可见柴束样Auer’s小体,血小板少见。
中性杆状核8%,中性分叶核10%,淋巴细胞72%。
考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泰能1g q8h,云南白药口服。
7月27日复查血常规:WBC 1.87×109/L,NEUT 0.72×109/L,HGB 59g/L,PLT 10×109/L;凝血:PT 15.5s,APTT 28.4s,Fbg 1.40g/L,D-Dimer 43.49mg/L FEU。
儿血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个案护理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个案护理XXX,女,13岁,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入院时间2016-10-15。
入院评估:诊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主诉:反复头晕、乏力1月余。
现病史:患儿1月余前出现运动、劳累后头晕、乏力,头晕呈非天旋地转样,无伴呕吐、视物模糊,持续约10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
1周前患儿出现腹痛,呈阵发性疼痛,稍剧,伴呕吐胃内容物,面色苍白,无伴腹泻,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查(10-9)血常规:WBC6.47*109∕L,N33.4%,L%45.3%,MONO%16.7%,RBC1.81*101^∕L,Hb53g∕L,HCT18.72%,PLT220*109∕L,遂拟“”“贫血腹痛查因”收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入院后即予输注浓缩红细胞、禁食、制酸、补液等治疗,腹痛、呕吐等症状好转,(Io-Il)复查血常规:WBC3.66**109∕L,N34.7%,L%45.6%,MONO%19.4%,RBC2.51*101^1,Hb72g∕L,HCT21.7%,MCV86.5fl,MCH28.7pg,RET%0.33%,PLΓ161*109∕Lo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骨髓常规提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FAB,M5b),地贫基因监测:基因缺失(3.7型),α∙地贫2基因杂合子(∙α∕αα)。
现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收入中山二院儿科血液病区。
患儿自起病以来,无牙龈肿痛,无牙龈出血、鼻出血,无发热、畏寒,无心悸、胸闷,无咳嗽、气促,近两日无腹痛、呕吐,大小便正常,精神、胃纳、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质可,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有输血史。
个人史:GlPl,足月顺产,出生体重约3kg,出生后无窒息、抢救史。
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
按期接种疫苗。
月经初潮在11岁半,月经周期为25-28天,月经规律,持续约5-6天,无痛经史,量中,色鲜红,无血块,上次月经为2016-10-01。
粗颗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分析

髓 检 查 , 误 了早 期 治 疗 。 只 要 临 床 医 生 详 细 询 问 病 史 , 过 延 通
临 床 症 状 和 体 征 , 分 应 用有 关 辅 助检 查 和 重 视 实 验 室 的周 围 充
血 涂 片 及 骨髓 检 查 , 般 是 不 难诊 断 的l 。 一 3 ]
2 讨 论
11 一 般 资 料 .
患 者 , , O岁 , 发 热 , 痛 , 昏 , 女 1 因 咽 头 四肢 酸
痛 无 力 , 星 期 后 到 振 太 乡 卫 生 院 就 诊 。 诊 断 为 上 呼 吸 道 感 一 染 , 疗 5d 病 情 无 好 转 , 者转 到 镇 沅 县 保 健 站 诊 治 , 上 治 后 患 以 呼 吸 道感 染治 疗 , 予 口服感 冒片 、 心 莲 片 各 2片 , 给 穿 3次 / , 天 柴 胡 注 射 液 2mL, 肉注 射 , 肌 2次 / , d后 病 情 无 减 轻 。 患 天 4 者于 19 9 6年 1 o月 2 5日来 本 院 内门 诊 就 医 , 断 为 贫 血 , 引 诊 未 起 临 床 医生 重 视 , 辅 助检 查 , 患者 开 了抗 贫 血 药 , 无 给 消炎 止 痛
肠 道 症 状 _ ] 所 以不 易 引起 临 床 医 生 的 重 视 , 易误 诊 , 文 l , 容 本 对 1 粗 颗 粒 型急 性 早 幼 粒 细 胞 白血 病 分 析 报 道 如 下 。 例
1 临床 资料
如 , 熟 红 细胞 大小 不 等 , 央 染 色 区扩 大 , 态 无 明 显 异 常 。 成 中 形 巨核 细 胞 系 列 : 涂 片 未 见 巨 核 细 胞 , 小 板 分 布 明 显 减 低 。 全 血 过 氧化 酶 染 色 阳性 。非特 异 性 酯 酶 染 色 病 变 细胞 呈 阳性 , 氟 加 化 钠 抑 试 验 呈 阴 性 。血 象 : 细 胞 分 布 无 明 显 减 低 , 态 无 明 白 形 显 异常 。成 熟 红 细 胞 大 小 不 等 , 中央 浅染 区 扩 大 , 类 】 O 分 D 个 见 到 2 晚 幼 红 细胞 。血 小 板 分 布 明 显 减 低 。 个
急性白血病病例分析5

2013-2014年度案例分析作业患者男,18岁,于2014年01月17日以“发热待查”为主诉平诊步行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无发热、恶心、呕吐,未在意。
7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咽喉肿痛、流涕,涕中带血丝,未测体温,无咳嗽。
自行口服“甘草片”后效差3天前患者发现左侧颈部肿大,伴轻度压痛,肿大呈进行性加重,未予处理。
1天前患者为进一步治疗至新郑市中医院测体温39℃,查白细胞138.3×109/L,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26×109/L,中性粒细胞32.4%,淋巴细胞56.1%。
B超示: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
为进一步诊断来我院,急查血象示:白细胞160.8×109/L,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10×109/L,中性粒细胞5.4%,淋巴细胞89.7%,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我院,查骨髓象示: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占95.6%,成熟淋巴细胞占 4.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淋巴细胞恶性增生。
患者发病以来食欲欠佳,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精神欠佳,体重下降30斤,体位自主,贫血面容,全身皮肤黏膜出现红色针尖大小出血点,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右侧13×11mm,左侧13×11mm,质硬,活动度差,伴轻度压痛。
体温:38.5℃脉搏:9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06/64mmHg1. 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急性白血病2. 该患者的主要护理措施是什么1 饮食护理:给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同时有利于毒素排泄。
2 对症治疗:遵医嘱应用止吐药,减轻肠胃反应;应用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及止痛药,保护静脉,应用化疗药物注意静脉的穿刺成功。
3 生活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4%碳酸氧钠漱口;化疗期间让患者多饮水,减轻药物对黏膜的损伤;化疗期间不要使用牙刷,用棉签轻轻擦洗口腔牙齿;发生口腔炎时要做好口腔护理,根据病情选用有效药物;给予无刺激性流食。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

图1(100×);
治疗前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占50%以上。
图2(1000x):治疗前骨髓象,粒系极度增生,异常早幼粒细胞占80%,红系受抑制,巨核细胞未见。
异常的早幼粒细胞胞浆及胞核上布满粗大的嗜天青颗粒。
图3(1000X):POX染色,异常的早幼粒细胞
呈强阳性反应。
图4(1000x):
左非特异性酯
酶染色,异常的
早幼粒细胞呈
强阳性反应。
右
加氟化钠抑制
后仍呈强阳性
反应。
图5:治疗后骨
髓象,左(100x)
骨髓增生活跃,
有核细胞占5%
左右;右
(1000x)可见
巨核细胞。
图6(1000×):
治疗后骨髓象,
粒系以晚幼杆
状核及分叶核
粒细胞为主,红
系增生活跃。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病历主诉:发热、面色苍白、齿龈出血1 周现病史:患者2017年7月19日无诱因出现发热,Tmax 37.5℃,咳白色黏痰,每日10 余口,不伴畏寒、寒战、盗汗,无咽痛、咯血、胸痛,无腹痛、腹泻,无皮疹、关节痛等;同时出现皮肤苍白、乏力、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体位性头晕、黑矇,无昏睡、意识障碍等。
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并出现齿龈出血,无鼻衄、皮肤瘀斑、便血、黑便、血尿、关节积血等。
7 月24 日查血常规WBC1 .1 ×109/L,NEUT 0.1 ×109/L,HGB 59g/L,MCV 99.4fl,PLT 49 × 109/L 。
RET 43.9×109/L ,RET% 2.78%。
便常规:OB阴性;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肝肾功:ALT 7U/L,TBil/DBil 11.9/5.1 umol/L,Cr 55umol/L,LDH 212 U/L ;凝血:PT 10.2s,APTT 25.88s,Fbg 2.257g/L,D-Dimer 3.37mg/L FEU,FDP 23.51ug/ml ;补体C3 0.88g/L,C4 0.23g/L ;胸部X 线大致正常。
予“升白针”治疗1 次,患者仍有发热、乏力,2017 年7 月26 日就诊于我院急诊,完善血常规:WBC 1.21×109/L ,NEUT 0.28×109/L,HGB 56g/L,MCV 103.8fl ,PLT 27×109/L ;肝肾功大致同前,PCT<0.5ng/ml 。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早幼粒细胞可见柴束样Auer's 小体,血小板少见。
中性杆状核8%↑,中性分叶核10%↓,淋巴细胞72%↑。
考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泰能1g q8h,云南白药口服。
7月27日复查血常规:WBC1 .87 ×109/L,NEUT 0.72×109/L,HGB 59g/L,PLT 10×109/L ;凝血:PT 15.5s ,APTT2 8.4s ,Fbg 1.40g/L ,D-Dimer 43.49mg/L FEU 。
行骨穿涂片失败,送骨髓活检。
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起病以来精神萎靡,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2008 年患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抗凝治疗后痊愈。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青霉素过敏。
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否认咯血史。
循环系统:否认发绀、心前区疼痛、下肢水肿史。
消化系统:否认纳差、吞咽困难、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呕血、黑便、便血、黄疸史。
泌尿生殖系统:否认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血尿、脓尿、颜面浮肿史。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否认库欣面容、肥胖、多毛,否认性功能减退史。
肌肉与骨骼系统:否认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否认肌痛、肌肉萎缩、肥大史。
神经系统:否认情绪、性格改变,否认癫痫、意识障碍、肢体运动感觉异常、尿便出汗障碍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
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无烟酒不良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有1 子,配偶及子体健。
月经史:初潮14岁,行经天数5天,月经周期30天,末次月经2017年7月3 日,经量正常。
家族史:父母体健。
否认家族中血液系统疾病史,否认家族性精神病、肿瘤病、遗传性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T 37.8 ℃ P 130 次/ 分RR14 次/ 分BP 90/62mmHg SpO2 98% (RA)一般情况:青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神清语利,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皮肤、黏膜:皮肤苍白,无黑棘皮征,未见水肿、出血点、皮疹、皮下结节或肿块、疤痕,未见肝掌、蜘蛛痣,无杵状指/ 趾、反甲。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部及其器官:颅骨无畸形、压痛。
头发浓密。
睑结膜苍白。
巩膜无黄染,角膜无云翳、白斑;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调节反射、辐辏反射灵敏。
眼球各向运动不受限,未见眼球震颤,粗测视力、视野正常。
耳廓外形正常,外耳道通畅。
乳突无压痛,粗测听力正常。
外形正常,鼻翼无扇动,鼻道通畅,鼻中隔无偏,副鼻窦区无压痛。
口唇苍白,牙龈出血,局部血痂形成,舌形态正常。
悬雍垂居中,双侧扁桃体未见。
咽后壁无充血,腭咽弓、腭舌弓对称。
颈部:颈部居中,无偏斜。
未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静脉无充盈。
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皮肤未见水肿、疤痕、静脉曲张,未及皮下气肿、压痛。
肋间隙无增宽。
双乳对称,无异常发育。
肺脏:呼吸运动对称,胸式呼吸为主。
RR14次/分,节律规整。
双侧胸廓扩张度对称。
双肺叩诊清音,肝浊音界位于右MCL第5 肋间。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胸膜摩擦音,语音共振对称。
心脏: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无异常搏动。
心前区及各瓣膜区未及震颤。
心率130 次/ 分,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附加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周围血管:双侧颈、桡、股、足背动脉搏动对称,脉率130 次/分,未扪及短绌脉、重搏脉、水冲脉、奇脉。
未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股动脉未闻及枪击音及Duroziez 双重杂音。
腹部: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皮疹、色素沉着、疤痕、疝及包块;未见胃肠型、蠕动波;未见异常血管搏动。
肠鸣音约5 次/ 分,音调正常。
腹主动脉、双肾动脉、髂动脉未闻及杂音。
腹部九象限叩诊鼓音。
肝、肾区无精品叩击痛。
膀胱无充盈。
移动性浊音(- )。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未扪及肿物、包块。
肝、脾肋下未及,Murphy 征(- )。
麦氏点无压痛。
双输尿管点无压痛。
外生殖器:未查。
直肠肛门:未查。
肌肉骨骼: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侧凸、后凸畸形,直接及间接叩痛(- ),各棘突无压痛。
四肢关节无红肿、压痛、畸形,活动正常。
肌肉无萎缩、肥大、震颤。
四肢肌力正常。
神经系统:痛觉、触觉、关节位置觉存在。
共济运动及步态正常。
腹壁反射存在,肱二、三头肌反射、桡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引出。
Hoffman 征、Babinski 征(- )。
颈项强直(- ),Kernig 征、Brudzinski 征(- )。
辅助检查2017年7月27日入室血气:pH 7.448 ,pCO2 30.7mmH,g pO2 108.0mmH,g cHCO3-(P)c20.9mmol/L ,cLac 2.8mmol/L病历摘要XX,女,31岁,因“发热、面色苍白、齿龈出血1 周”入院。
患者2017年7 月19 日无诱因出现发热,Tmax 37.5 ℃,咳白色黏痰,每日10 余口,不伴畏寒、寒战、盗汗,无咽痛、咯血、胸痛,无腹痛、腹泻,无皮疹、关节痛等;同时出现皮肤苍白、乏力、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体位性头晕、黑矇,无昏睡、意识障碍等。
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并出现齿龈出血,无鼻衄、皮肤瘀斑、便血、黑便、血尿、关节积血等。
7 月24 日查血常规WBC 1.1× 109/L,NEUT 0.1 × 109/L,HGB 59g/L,MCV 99.4fl,PLT 49×109/L。
RET 43.9 × 109/L ,RET%2 .78%。
便常规:OB阴性;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肝肾功:ALT 7U/L,TBil/DBil 11.9/5.1 umol/L,Cr 55umol/L,LDH 212 U/L;凝血:PT 10.2s,APTT 25.88s,Fbg 2.257g/L,D-Dimer 3.37mg/L FEU,FDP 23.51ug/ml ;补体C3 0.88g/L,C4 0.23g/L ;胸部X 线大致正常。
予“升白针” 治疗1次,患者仍有发热、乏力,2017 年7月26日就诊于我院急诊,完善血常规:WBC 1.21×109/L ,NEUT 0.28×109/L ,HGB 56g/L,MCV 103.8fl ,PLT 27 ×109/L ;肝肾功大致同前,PCT<0.5ng/ml 。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早幼粒细胞可见柴束样Auer's小体,血小板少见。
中性杆状核8%↑,中性分叶核10%↓,淋巴细胞72%↑。
考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泰能1g q8h,云南白药口服。
7 月27 日复查血常规:WBC 1.87 × 109/L,NEUT 0.72 × 109/L,HGB59g/L,PLT 10 × 109/L ;凝血:PT 15.5s ,APTT 28.4s ,Fbg 1.40g/L ,D-Dimer 43.49mg/L FEU。
行骨穿涂片失败,送骨髓活检。
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起病以来精神萎靡,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2008 年患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青霉素过敏。
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殊。
查体:T 37.8℃ P 130次/分RR14次/分BP 90/62mmHgS pO2 98%(RA)。
皮肤、口唇苍白。
未见皮肤瘀点、瘀斑。
双肺呼吸音粗。
心脏查体(- )。
腹部查体(- )。
神经查体(- )。
入院诊断: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待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能性大肺部感染待除外医师签名:拟诊讨论一、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急性病程;2、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白黏痰,皮肤苍白、乏力、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体位性头晕,牙龈出血;3、既往史:产后静脉窦血栓;4、查体:T 37.8℃ P 130 次/分RR14 次/分BP 90/62mmHg SpO2 98%(RA)。
皮肤、口唇苍白。
未见皮肤瘀点、瘀斑。
双肺呼吸音粗。
心脏查体(- )。
腹部查体(- )。
神经查体(- )。
5、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87× 109/L,NEUT 0.72 ×109/L,HGB 59g/L,PLT 10 ×109/L ;血生化无明显异常;凝血PT 15.5s ,APTT2 8.4s ,Fbg 1.40g/L ,D-Dimer 43.49mg/L FEU。
RET4 3.9 ×109/L ,RET%2 .78%。
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早幼粒细胞可见柴束样Auer's小体,血小板少见。
中性杆状核8%↑,中性分叶核10%↓,淋巴细胞72%↑。
二、拟诊讨论患者青年女性,病程一周。
临床主要表现为血三系减低:1)贫血:皮肤苍白、乏力、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体位性头晕,HGB 59g/L,血常规提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