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身免疫性疾病

合集下载

浅谈免疫力对身体的重要性

浅谈免疫力对身体的重要性

浅谈免疫力对身体的重要性中医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正气盛的人,抵抗力强,就不会生病,这里的正气指的就是人体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平衡免疫力可以减伤细菌和病毒带来的侵袭,还能使体内的分泌以及代谢系统保持稳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很多人都会有经常熬夜、疲劳过度、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这些都会导致免疫力降低。

一个人的身体免疫力如果低下,很容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通常表现为容易生病、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等。

所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是当下势在必行的事情。

以下几个是可以增强日常免疫力的几个方法,希望能够给予大家参考。

一、均衡营养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因此想要提高自身体质,就必须要摄入均衡的营养。

注意合理饮食,搭配膳食时,要食用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吃水果和蔬菜,尽可能选择多样化的食物,才能保持我们机体旺盛的活力,抵御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二、物理治疗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如今很多非药物物理治疗都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例如高压电位治疗仪。

人体在电场的包裹下会通过皮肤吸收电子,电子传递到神经,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带动人体九大系统的气血循环,故能达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比如科治好电位治疗仪,就广受用户青睐。

三、经常锻炼现在的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工作,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的锻炼,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

其实,运动对于提高免疫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再忙也要注意锻炼。

总之,对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免疫力,因为只有免疫力提高了,才能对抗病毒。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提高自身免疫力,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

浅谈甲状腺炎分类及诊治注意事项

浅谈甲状腺炎分类及诊治注意事项

浅谈甲状腺炎分类及诊治注意事项作者:吴建明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14期急性甲状腺炎细菌感染所致,所以亦叫“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发病急,会有高热、皮肤发红、甲状腺肿块(触痛强烈)等症状,临床上并不多见。

亚急性甲状腺炎感染病毒或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多发生在30~40岁的女性患者。

发病前1~2星期患者往往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经历,症状包括甲状腺突发肿胀、疼痛、变硬,往往并发耳颞部疼痛,部分患者发生吞咽障碍。

病程历时3个月,患者甲状腺功能通常能够康复至正常水平。

慢性甲状腺炎又叫作桥本病或桥本氏甲状腺炎,在临床上是最为多见的自身免疫类疾病。

临床症状通常包括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嚴重时会压迫食道及呼吸道,造成吞咽和呼吸障碍等。

在病变之初,会出现暂时性甲亢,后期往往演变成永久性甲减。

此病的一大特点是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明显上升。

甲状腺炎由于有较多种类,因此有着不同的临床症状。

同一患者在其病程的不同时期,其症状表现可以为甲亢、甲减或正常。

患者的甲状腺可表现为弥漫性肿大,也可出现甲状腺结节,甚至表现出肿大与结节并存。

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全身反应,如乏力、发热、颈部疼痛等。

检查内容有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等)、甲状腺功能(FT3、TT3、FT4、TT4、TSH)、131摄碘率、甲状腺超声、血常规、血沉等。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通常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如TGAb、TPOAb)明显上升;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明显上升;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通常发生131摄碘率和甲功分离、血沉明显加速(>50毫米/时)。

个性化治疗甲状腺炎种类不同或同种甲状腺炎的各个时期,其治疗方案均不相同。

所以必须综合分析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因类别、年龄、病期、甲状腺大小等多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甲状腺炎亦有感染性炎症与非感染性炎症的区别。

只有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应采取抗生素治疗,其他种类的甲状腺炎都不必使用抗生素,通常采取改善甲功异常、对症治疗即可。

浅谈IL-1、IL-6、IL-10 在类风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浅谈IL-1、IL-6、IL-10 在类风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5期投稿邮箱:zuixinyixue@49·综述·浅谈IL-1、IL-6、IL-10在类风湿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曹爽,张成义(通讯作者)(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00)0 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是因多关节滑膜慢性症,从而导致滑膜纤维母细胞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出现浸润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一种有很高致残率的常见多发病。

近年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研究发现的细胞因子,如IL-1、IL-6、IL-10等为RA 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为为应用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治疗RA 提供了新思路。

因此,本文对白介素类细胞因子IL-1、IL-6、IL-10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IL-1与RA 病机制的关系IL-1是一种由单核细胞或巨核细胞分泌产生的小分子多肽,IL-1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是2种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 ,它们在类风湿血管翳的形成中共同起到“中心犯罪”的作用。

RA 发病过程中,IL-1和TNF-α刺激滑膜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产生并分泌如MMP 在内的炎性介质,从而降低关节内包括蛋白多糖、胶原在内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IL-1和TNF-α还可以协同刺激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使中性粒细胞在滑膜腔内聚集,促进白细胞由血聚集到关节腔内;此外,IL-1 和 TNF-α还可共刺激滑膜巨噬细胞的分化,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从而导致RA 滑膜、软骨的破坏[1-4]。

IL-1β是IL-1家族中的亚型之一,在RA 病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IL-1β是一种分泌型兴奋因子,它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影响炎症过程,进而抑制骨和软骨的修复[5-8]。

2 IL-6与RA 发病机制的关系RA 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滑膜血管出现增生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这些炎性细胞刺激释放IL-6等促炎介质,继而导致关节内结构破坏。

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的疾病。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即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视为外来抗原,并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

自身免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皮疹、发热等,与关节炎的症状相似。

但是,自身免疫病不仅仅是关节问题,还可以影响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肌肉、皮肤、眼睛、肾脏等。

自身免疫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目前,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预防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等也是预防自身免疫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自身免疫病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管理,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浅谈转录调控因子c-Ju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浅谈转录调控因子c-Ju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浅谈转录调控因子c-Ju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徐冬梅;叶晓霞【期刊名称】《科技信息》【年(卷),期】2013(0)36【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yk)在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这可能是SLE致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Syk在T细胞中的表达受环腺苷酸反应元件调节因子(CREM-α)的调控,但在SLE患者体内这一机制失衡。

最新的研究表明,SLE患者T 细胞中具有较高的c-Jun基底水平和激活时所需的磷酸化水平,SLE体内Syk的转录调控因子可能为c-Jun。

本文主要讨论c-Jun可能在SLE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为SLE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总页数】2页(P271-272)【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c-Jun【作者】徐冬梅;叶晓霞【作者单位】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1【相关文献】1.转录因子 c-Jun 调控成骨细胞 Mepe 基因表达的研究 [J], 张娟娟;刘宗霞;孙岩2.转录因子c-fos/c-jun调控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的表达 [J], 唐培娟;王长磊;宫春梅;唐培倩;郝建忠3.转录因子c-fos/c-jun调控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的表达 [J], 唐培娟;王长磊;宫春梅;唐培倩;郝建忠;4.转录因子c-Jun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基因2表达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笑;罗兴才;王佐广;吴琼;辛毅;刘洁琳;刘雅;魏永祥5.转录因子c-Jun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J], 吴琼;刘洁琳;刘雅;辛毅;曾荣;程文立;王佐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

从五脏痹浅谈系统性硬化症作者:邓天野高明利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年第01期【摘要】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主,常累及内脏器官(血管、肺脏、消化道、肾脏、心脏等),发病机理不明。

现通过五脏痹病因病机及证候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系统性硬化症的联系,发现系统性硬化症的基本病机为阳气亏虚,邪毒阻络,为今后诊治系统性硬化症开阔新思绪。

【关键词】五脏痹;系统性硬化症;病因;证候系统性硬化癥(systemic sclerosis,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主,常累及血管、肺脏、消化道、肾脏、心脏等内脏器官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

中医学对本病并无明确记载,依其临床表现属“皮痹”范畴。

五脏痹首见于《黄帝内经》,详细记载了其病因及证候,其中证候的记载与SSc合并多系统损害症状多有相似。

本文从两者证候着手,浅谈五脏痹与SSc的联系,为今后临床辨证论治SSc提供新思绪,也为五脏痹理论提供有力依据。

1 五脏痹与SSc的病因病机1.1 五脏痹的病因病机1.1.1 外邪入侵《素问·痹论篇》云:“痹者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五脏痹形成多由五体痹经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五脏,正邪交争,脏器功能受损转化而来;而初期多为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致使卫气营血失职,形成五体痹[2]。

1.1.2 内伤因素内伤因素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

在内营气无法入脉调和五脏六腑,在外卫气无法循皮肤分肉之间固护体表,使机体易感风寒湿外邪,致气血逆乱,内生气滞、痰瘀等病理产物,最终形成五脏痹。

痰瘀气滞作为主要病理产物,若人体调养不当,痰瘀内生,气机运行不畅,痰瘀与外邪互结,使气血经络阻滞,形成五脏痹。

可见无论外因或内因五脏痹的产生,终与瘀血有关。

其次情志不遂,气机郁滞,伤及五脏,也会致痹。

五脏多以静为本,藏而不泄;若情志不安,七情过用,躁动不安,劳逸失衡,故精神颓废,气机逆乱,内生痰瘀,外邪侵入,遂发五脏痹。

浅谈“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浅谈“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浅谈“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徐青【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19)001【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燥证;辛润法;干燥综合征【作者】徐青【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卫生院,江苏金坛21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2.8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干燥性角结膜炎、口干燥症和伴发结缔组织病变为其特征,本病目前西医尚无根治之法。

中医根据本病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症状,一般将其归入“燥证”范畴。

遵从“阴虚者必燥”及“肾苦燥、肝苦急”的理论,以往医家认为本病以肝肾阴虚证为多见[1,2],其治疗宗“燥者濡之”之旨而以补益肝肾、滋阴生津为大法,常投以一贯煎、六味地黄丸等滋阴方剂,临床对部分干燥综合征确有缓解作用,但对某些病例疗效尚不理想[3],可见治疗本病不能拘泥于滋润一法。

“阴虚生燥,燥胜则干”,干燥综合征因有口眼干燥等表现,故阴虚液燥是本病的主要病理,但仅从病因辨证方面即反映了本病的主要特点。

并非所有燥证都责之于阴虚液燥,临床上不乏有因气虚、阳虚或湿阻、血瘀以及风胜等致燥的病例,故其治疗远非单纯“滋润”所宜。

诚如喻昌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中所言:“若但以润治燥,不求病情,不适病所,犹未免失于粗疏耳。

”气能生津化液,气顺则津液流通,且津血同源,可见燥之所成,也与气血失调有关。

干燥综合征总的病理特征是津液输布失常、络阻气结[4],故治疗尚需注意调畅气血。

凡津液凝滞、输布失常致燥者,应升之、散之、流之,利气行血,布散津液以润燥,而此等药效又非“辛味”莫属。

其实以辛味治燥,古代早已有之。

古人在治疗虚损津亏病证时,常于甘凉濡润药中参以辛味之品,如麦门冬汤中用半夏,炙甘草汤中配桂枝、生姜等,亦即以辛味药治疗某些燥证,实辟治燥之又一途径。

以辛味治燥,其导源于《素问·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之论,乃指辛味药能通过行气促使气化作用,使津液敷布,而达到润燥生津之目的,此即所谓“辛润”之说[5~7]。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文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以作交流。

标签:关节炎;类风湿;护理1前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同时还可损害心、肺、肾、神经等内脏器官,我国的患病率为0.32% ~0.36%。

RA主要累及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病情多呈慢性且反复发作,病情发展和转归个体差异性大,如不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病情会逐渐加重,致残率高,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

2护理措施2.1病情观察。

(1)了解关节疼痛的部位,患者对疼痛性质的描述,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的程度,有无畸形及晨僵的程度。

(2)注意关节外的表现,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消化道出血、头疼、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应尽早给予适当的护理。

2.2 饮食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因关节疼痛、活动减少、常年服药等因素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造成营养及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饮食调养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饮食喜好,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但应避免辛辣刺激、冷硬的食物。

也可根据患者病情而有所选择,对于服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有水肿或血压高并发症时,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有贫血者,注意多摄入含铁高的食物等。

2.3用药护理。

(1)非甾体消炎药种类很多,大多都安全有效。

但是,也有一些副作用,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血、耳鸣等不良反应。

此外,还可以引起钠水潴留,诱发和加重心衰。

开始用药后应定期监测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发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

因此,在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可同时给质子泵抑制剂、米索前列醇、H2拮抗剂预防消化溃疡。

(2)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骨质疏松或骨折史的患者应接受抗骨吸收治疗,比如雌激素替代治疗,服用二磷酸盐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PART 04
流行现状
在美国,目前正在经历一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流行。 (1)过去50年来,自身免疫性疾病增加了300% (2)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了五千万到七千五百万美国人 (3)是慢性病的第三大原因(除心脏病和癌症外)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病率约为0.3%-0.5%,男女比例 约为1:4,估计患者人数为400~650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病率为70/10万,男女比例约为1: 10,年轻女性为高发人群,估计患者人数约为100万;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近390万; 干燥综合症的发病率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相当
浅谈自身免疫性疾病
---- 傅慧 2019年9月
目录
1、什么是自身 免疫性疾病?
2、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病因
3、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特点
4、流行现状
PART 01
什么是 自身免疫性疾病?
什么是免疫?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什么是自身免疫?
机体免疫系统对 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
为什么会患有 自身免疫性疾病?
触发因素: 1、自身抗原的出现 2、免疫调节异常 3、交叉抗原 4、遗传因素
PART 0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1.多数病因不明,常呈自发性或特发性; 2.多数病程较长,多呈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过程; 3.某些具有遗传倾向; 4.多数疾病女性多于男性; 5.多数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抗核抗体或其它自身抗体
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短时的自身免疫应答 是普遍存在的通常不引起 持续性损伤。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什么是自身免 疫性疾病?
由自身免疫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 引起的疾病。
涉及的科室: 风湿免疫科、皮肤 科、骨科、神经内 科、呼吸内科、妇 产科、血液科、肾 内科、消化科、内 分泌科等
PART 0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
由于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 的改变,自身免疫病发病率也逐年 上升。我国已有100多种自身免疫 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是慢性迁延 不愈,最终万,且数 量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自身抗体诊断市场现状
目前,中国自身免疫诊断产品的市场 容量约为2~2.5亿元人民币/年,其中欧蒙 公司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而且自免 类疾病诊断市场的检测容量预计每年增长 幅度为20%-25%。5年内,风湿病诊断市 场随着医师队伍的加强会有很大的发展, 市场容量应在5~6.5亿元人民币/年。未来 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