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讲义及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震动的物体叫声源(也叫发声体)。

★详解:人说话、唱歌是声带震动产生的,机器的轰鸣声是机器震动产生的,流水产生的“哗哗”声是水的震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所以说,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震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详解:震动停止,声源不再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马上消失,声音会通过某种介质传

播出去。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为

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像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交谈。

★详解: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会通过某种媒介(介质)传播出去,但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有损

耗,这就决定了声音传播的远近。不同介质,声音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速度快,气体中慢。

2.声音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速度叫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声音的距离叫声速),公式是:v=S/t,单位是:m/s。

★详解:声波传播中,也伴随能量的传播(人之所以能听见声音是因为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

膜震动;居民楼道声控灯,是因为人走路声音传给声控电路,接通电路,灯亮)。

3.注意: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见下表(1)。

例题: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人是靠发声的。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2.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中传播速度最大。

3.在装满水的极长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传播过去的?

4.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A. 叮咚的鼓声。

B. 哗哗的流水声。

C. 轰隆的鞭炮声。

D. 悦耳的歌声。

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C.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6、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

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7、同学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在敲击音叉时,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却看不见音叉的振动。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

考点三、回声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回声。

★详解: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在0.1s 以上,人才能分辨出原声和反射回来的

声音。

★详解:距离很近的两个人说话,听不见回声;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

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3.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进行距离测量。

★详解:声呐探测仪可以测量海底深度,利用回声可以测量人与山之间的距离等。例如: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并测得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6s,则海底的深度为:1450m/s×3s=4350m。

考点四、人耳的构造与听声原理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听声原理: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详解: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出现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3.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比空气传声效果更好。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一定相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由此可以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叫双耳效应。

★详解:听见立体声,就是利用双耳效应,欣赏不同方位,不同强度,不同乐音的音乐。

例题:

1.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A.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不利于声音的传播。

B. 眼里的空气比较稀薄。

C. 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使得原声加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关于深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很快。

B.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生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

C. 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就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

D. 声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

3.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都被装修成了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防止声音发声震动。

B. 减弱回声。

C. 增强回声。

D. 为了装饰剧场。

考点五、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三个方面。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决定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详解: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Hz),振动物体形体越大音调越低。例如:歌唱家分高、中、低音是以音调衡量的,人紧张时候的尖叫音调很高,大提琴比小提琴的音调低很多等等。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就是声音大小。振幅决定响度,物体震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

★详解: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也就是震动幅度)决定声音的强弱,振幅越大声音越大(响度越大)。例如:某个人是个“大嗓门”就是他的响度强,说话声音大;“震耳欲聋”说的也是响度高;说“悄悄话”说的是响度低等等。

3.音色: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的不同,发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声音,这就是音色。

★详解:音色是发声体所独有的,所以,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例如:“听其声,辩其人”,“这个人的声音好听”等,指的都是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是声音特性的三个独立方面。

考点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 之间,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和人不同。

★详解: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等。

例题:

1、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他们就

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 音调越来越高。

C. 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 音调越来越高。

2、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他们发声( )

A.音量不够B.频率不够C.响度不够D.音色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