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四大家鱼良种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良种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良种技术操作规程四大家鱼(包括草鱼、鲤鱼、鲫鱼和黑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其良种技术操作规程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四大家鱼良种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选种与繁育1. 优选种源:选择健康、体型匀称、外观良好、肉质鲜美的家鱼亲本作为种鱼,并确保其具有较高的育种指标。

2. 饲养管理:对亲本进行精心饲养管理,确保其营养充足、健康成长,并定期进行疾病防控和疫苗预防,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和生产力。

3. 优选选种:根据亲本的生长速度、体型、肉质等性状指标,选择出优良种鱼,并进行进一步的繁育。

4. 添筋补种:根据需求,对种群进行添筋补种,引入新的优良品种,以保持基因的多样性和改良。

二、季节养殖管理1. 底泥处理:在鱼塘清塘时,及时清除底泥,清除底泥中的腐殖质和有害物质,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水质调控:根据家鱼的生长适温和适养环境需求,调整水体的温度、溶氧、PH值等参数,确保水质良好。

3. 饲料管理:根据家鱼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投喂量,并定期检查鱼塘吃食情况,以及鱼体生长状况,调整饲料的投喂策略。

4. 病害防治:定期检查家鱼群体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病害防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鱼群的损失。

三、生长管理1. 定期清塘:定期对鱼塘进行清塘,清除底泥,清水,消灭病原体,保持鱼塘的整洁。

2. 适时出笼:根据家鱼的生长速度和需求,及时进行出笼,适时收获,以避免超养和过密养殖。

3. 定期测定生长指标:定期测定家鱼的体长、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等生长指标,分析和评估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管理策略。

4. 合理密度养殖:根据鱼塘的面积和水质,合理确定家鱼的密度,避免密度过低或者过高对鱼群生长的影响。

四、疾病防治1. 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提高家鱼的抗病能力,增强其免疫力。

2. 合理免疫: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治措施,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病害监测和防控:定期检查家鱼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病害情况,及时进行疫病监测和防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大家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四大家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S h u i c h a n y u y e所谓的“四大家鱼”,就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是人们常食用的最多的。

本文主要探索“四大家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从养殖时池塘的整理、布局和加强饲养管理以及鱼病的防治等方面入手,探索“四大家鱼”的健康养殖技术,希望为有用的人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食品安全更为重视。

“四大家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最多的鱼类,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要求,在“四大家鱼”养殖过程中需要养殖户积极采取健康的养殖技术,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需求。

一、池塘的环境要求在养殖“四大家鱼”的时候,首先必须保证池塘周围的不存在任何污染,包括医疗废弃物、工业污染等。

另外还需要保证池塘拥有干净的水源,不存在人为的污染和农业污染。

除此之外,池塘应当建设成长方形,还要保证一定的深度、面积,以此给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池塘底部也要有一定的淤泥但不能太多,并且还需要配备齐全的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定期的将池塘的水换成干净的水。

在设置注水和排水渠道的时候,应当将其分开,独立设置,实现单排单灌,这样可以防止交叉污染的现象。

二、池塘的布局为了实现“四大家鱼”的健康养殖,应将鱼塘设置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实现鱼牧结合,例如鱼桑生态链,将鱼塘的周围种植上桑树,用桑叶去养殖蚕,然后用蚕的粪便去喂养鱼。

如此一来,可以利用这种完整的生态链,有效的节约养殖户的成本,提高鱼类的产量,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养殖鸡、鸭和猪时,切勿将其粪便直接排入到鱼塘,要将其发酵之后再按照一定的标准才能投入鱼塘,预防投入过多而导致鱼类死亡。

三、饲养管理可以说鱼类的饲养管理是鱼类养殖的中心环节,因为这个环节不仅关系到鱼类的存活,生长,而且还与实际的产量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包含了投饵、水质监测、成鱼捕捞与运输等,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我们重视,接下来笔者将从科学投饵、水质监测以及成鱼捕捞与运输分别进行阐述。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东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大省,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了重要的渔业养殖基地之一。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尤为重要,是广东省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家鱼是指鲤鱼、草鱼、青鱼和鲈鱼,是广东省渔业产业中最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一、鲤鱼养殖技术和密度鲤鱼是广东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适合在清洁的水体中生长。

鲤鱼的养殖技术要点包括:选择疫病防控、科学喂养、调控水质等方面。

在养殖密度方面,广东省一般推荐每亩水面放养2000-3000尾鲤鱼,具体密度还要根据水体情况和装备养殖设施等因素进行调整。

鲈鱼是广东省优质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品质。

鲈鱼的养殖技术要点包括:科学管理水质、合理喂食、疫病预防等方面。

广东省一般推荐每立方米水体投放2-4尾鲈鱼,注意密度过高会影响养殖效果。

广东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对于提高渔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农户在进行四大家鱼养殖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情况和自身养殖经验,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管理。

希望广东省的渔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为地方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第二篇示例:广东位于我国南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海产品资源,是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在当地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水产产量,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下面就为您介绍一下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我们来看看广东四大家鱼之一的草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草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属于优质的经济鱼类。

在养殖草鱼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水体,保持养殖水域的水质清洁。

其次要控制水温和饲料的投喂量,保证草鱼的健康成长。

草鱼养殖的密度要根据水域的情况和养殖方法来确定,一般每亩水域可养殖3000-5000尾草鱼。

第三种广东四大家鱼是鲶鱼,它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适应力强,生长迅速。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密度、利润、方法)导语因为唐皇室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

渔业者只得从事其他品种的生产,这就产生了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

下面我们来了解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四大家鱼养殖密度、利润、四大家鱼养殖方法、四大家鱼混养技术的相关内容。

热门标签:猪饲料牛饲料羊饲料鸡饲料日长三斤苦参注射液(专治病毒性拉稀)目录•1、四大家鱼水质管理,四大家鱼养殖方法•2、四大家鱼养殖利润,四大家鱼价格•3、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四大家鱼养殖密度•4、四大家鱼养殖知识全面解读•5、四大家鱼混养技术•6、网箱养殖四大家鱼技术四大家鱼水质管理,四大家鱼养殖方法在淡水养殖四大家鱼生产中,由于内陆池塘一般面积较小,养殖密度大,因此四大家鱼水质管理非常的重要。

如何有效改善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笔者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四大家鱼水质管理,四大家鱼养殖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四大家鱼水质管理1.适时换水: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适时抽出池水20-30厘米,同时加注新水,冲淡水中的有机质。

注意每次换水量不易过大,以保持水中藻相和水环境的稳定,以免环境变化过大,造成对虾应激反应,影响生长。

2.施用沸石粉:沸石粉除了可以降解有机质、减少底质污染外,还可以起到增氧的作用。

用量视水质及底质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每次亩用量为30-50公斤。

...[查看详细]四大家鱼养殖利润,四大家鱼价格近两年,四大家鱼行情连续低迷,只有极少部分养殖户赚到钱,很多人质疑养殖四大家鱼是否还赚钱?其实部分养殖户亏损的原因往往是在于产量跟不上,行情只是一小部分原因。

行情不好也有人赚钱,行情再好也有人赔钱。

以下针对四大家鱼养殖利润,四大家鱼价格做给分析。

四大家鱼养殖利润我们都知道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水土决定生态系统---养殖动物(鱼和虾)和环境动物(细菌和藻类),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和水质属性,而水质属性又由地质属性所决定。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广东四大家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东地处我国南部,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鱼类的养殖,因此广东的鱼养殖业发达。

广东四大家鱼是指黑鱼、鲶鱼、鲫鱼和鲤鱼,它们在广东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介绍广东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及相应的鱼密度。

一、黑鱼养殖技术及密度黑鱼,又称乌鱼,是广东人常见的一种优质食用鱼类。

黑鱼对水质要求高,要求水温在18-25摄氏度,PH值在6.5-8.5之间,溶氧量在5mg/L以上。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黑鱼适合密度较高的养殖方式,一般每亩养殖面积可养殖3000-6000尾黑鱼。

鲫鱼是一种常见的鱼类,适应能力强,适合于各种水域环境。

在鲫鱼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质和水温,保持水质清洁,及时补充氧气。

在密度方面,一般每亩养殖面积可养殖10000-20000尾鲫鱼。

广东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各有特点,但都需要注意水质、水温、饲料投放等方面的管理。

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养殖效益和鱼群的健康成长。

希望广东的鱼养殖业越来越繁荣,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示例:广东作为中国南方沿海省份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水产资源而闻名。

广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业省份之一,海水和淡水养殖资源丰富,其中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备受关注。

四大家鱼,指的是鲫鱼、草鱼、鲤鱼和鳙鱼,这四种家鱼在广东省被广泛养殖,产量也居全国前列。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四种家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我们来说说鲫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鲫鱼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家鱼品种,适应性强,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所以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在广东省,鲫鱼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选址、水源、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等方面。

选址应选择水质清澈、水源充足的地方,保持水质清洁。

饲料要根据鲫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合理配置,保证其健康的生长。

关于密度,一般来说,每亩水面积可以养殖3000-5000尾鲫鱼,密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鱼的生长发育。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在四大家鱼养殖中,包括鲫鱼、鳙鱼、草鱼和鳜鱼,要想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需要遵守一定的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以下是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

1.选址:鲫鱼适应性强,适合在水质清洁、水深适中、土质疏松、水草丰盛、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

养殖场地应选在水资源充足、呈低水位、水流平缓的湖泊、水库、池塘或人工鱼池。

2.池塘准备:在选好的场地上,应清除杂草、污泥,将废弃物清理干净。

进行淤泥清淤,并进行土壤松动、肥沃处理,改善水质和鱼苗的生长环境。

3.鱼苗放养:放养前,鱼苗要进行分选,大小相当,健康无病害。

放养时要注意平均密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避免鱼类产生竞争或饵料过剩现象。

4.饲料喂养:鲫鱼适应性强,喂养方式多样。

养殖初期可采用人工饵料喂养,后期也可以适量添加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等天然饵料。

注意合理搭配饵料,提供充足的营养。

5.水质管理:鲫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水体要保持清洁、透明,定期清理淤泥,控制藻类繁殖。

监测水质参数,及时调节PH值、溶解氧等指标,保持合适的养殖环境。

6.疫病防治:鲫鱼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病虫侵害。

定期检查鱼体健康情况,注意防治常见的疫病,如糠秕病、白点病等。

合理选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1.选址:鳙鱼适应性广,适宜在水质清洁、水深适中、水温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养殖场地应选在水体流动性好、水质稳定、富含氧气的河流、湖泊或人工鱼池。

2.鱼苗放养:鳙鱼的放养要根据养殖规模,控制放养时间和数量。

鱼苗放养前要经过疫病检疫,保证健康无病害。

放养时要注意分散放养,避免集中生长。

3.水质管理:鳙鱼对水质要求较高,要保持水体清洁、流动性好,维持适宜的水温、溶解氧和PH值。

定期清理浮游生物和底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4.饲料喂养:鳙鱼是肉食性鱼类,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合理搭配优质饲料,定量定时喂养,注意控制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保持饲料的新鲜度。

5.疫病防治:鳙鱼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病虫的侵害。

四大家鱼育苗技术共26页文档

四大家鱼育苗技术共26页文档
• 投饵:因鱼而异。施肥:鲢、鳙鱼必施。 • 流水:冲水。巡塘: 高温季节
六、亲鱼催熟
• 在催产前发现亲鱼性腺成熟差,不能如 期催产,需催熟。注射激素使之发育成 熟。
• 方法:注射LRH-A,0.2-0.5ug/Kg,或脑垂 体, 0.5mg/Kg。
第三节、人工催产
一、催产原理:
生态条件– 感觉器官—神经中枢—下丘
• 受精卵孵化时应注意事项
• 1、溶氧和充气 鱼卵在孵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氧气供 给。因为孵化容器中卵的密度很大,一定要保持一定氧气 供给。充氧量大一点,但也不能过大,过大会破坏卵膜, 影响孵化率。
• 2、水流调节 漂流性卵在环道中孵化时,在一定水流条 件下,卵漂浮在水面孵化。但水流过速时,导致卵、初孵 仔鱼易粘附于内环的纱窗上,尤其是仔鱼逆水游泳时会耗 费过多能量。
脑– 脑垂体– 性腺—产卵、产精
LRH
FSH
性激素
LH
二、催产前准备
• 产卵池(图) • 催产工具(图) • 催产剂 • 催产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催产的季节是5月上中旬至6月中 旬。华南地区约提早一个月。华北是5月底至6月底。东北 地区是至7月上旬。
• 催产温度(催产水温18℃~30℃,以22℃~28℃最
自然产卵、受精 经注射催情剂后,亲鱼 受激素作用,产生生理反应,出现雄鱼追逐雌 鱼的兴奋现象,这就是发情。发情达到高峰时, 往往雄鱼头顶雌鱼腹部,使雌鱼侧卧水面,腹 部和尾部激烈收缩运动,卵球即一涌而出,同 时雄鱼紧贴雌鱼腹部而排精。有时可看到雌雄 鱼扭在一起,产卵排精。
效应时间
• 亲鱼注射完最后一针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所 需的时间叫效应时间(effective time)。
半干法授精是将精液挤出或用吸管吸出, 用0.3%~0.5%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倒在卵上 ,按干法授精方法进行。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夏花培育技术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夏花培育技术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夏花培育技术一、池塘育苗条件:培育夏花鱼苗池塘,水源丰富、池塘面积1―2亩为宜,水深1―1.5米,池塘形状东西走向为好,进入的排水设备完整、池底平坦、池埂坚固、结实不漏水。

二、投放夏花苗准备:鱼苗下塘前15―20天进行池塘清理消毒,最好是晴天进行,先将池塘水排干,清除淤泥和杂草等。

池溏消毒可用生石灰、茶籽饼、漂白粉等。

生石灰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灰75公斤,池底有8―10厘米的浅水,将石灰用打谷桶加水溶化并搅均匀泼洒次日,若有被杀死的野杂鱼必须捞净,并除尽池底表层淤泥,提高消毒效益。

对有些难以排干的池塘,或排干没有水源灌水的鱼塘,水深1米,每亩用茶饼90―100公斤,以同样的方法加水搅均匀后立即泼洒。

这种方法清塘7―10天后,用活鱼放入小网箱在池塘中试水检查,池塘毒性过后,才可以放养鱼苗茶饼“清塘”:因茶籽饼含有皂角甙,对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及螺蛳等有毒杀作用,但对病原体细菌则无效果。

使用方法是:先将茶籽饼粉碎,再用温水泡24小时,才加水调均匀,泼洒全池,浅水消毒,每1亩要用25―30公斤即可,如水深1米每亩要用茶籽饼90―100公斤,清塘10天即可放鱼苗。

漂白粉清塘: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加水后分解为次氯酸和氯化钙,其次氯酸分解中释放出初生态氧,具有较强杀毒作用。

水深1米的池塘,每亩用漂白粉12.5―15公斤加水溶化后搅均匀,泼洒全池,清塘后5天可以放鱼苗。

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藤精2克加水稀释后,泼洒全池,7―8天药性消失即可放鱼苗。

然后适当的加入新水,鱼苗饲料,每亩可以加施发酵过的猪牛粪75公斤。

三、投放鱼苗:夏花鱼苗体质软弱,鱼苗池塘水位要浅(约30―50厘米)每亩可投放10万尾左右。

放鱼苗时间最好选择晴天上午,有风时应在风头上风处放苗,因夏花体弱,运输和放苗操作都要十分小心,外地购进夏花,到达目的地,要把装夏花塑料袋放进池塘中浸泡20分钟左右,待袋内和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慢慢把塑料袋把开给鱼苗放进池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养殖食用水产品过程中的生产环境要求;养殖设施;苗种质量;水产品引进准则;饲料、肥料、渔药的使用准则;养殖技术规范等技术环节。

本规范适用于池塘养殖食用水产品。

二、技术要求
1.生产环境要求
①产地选择:产地必须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

②土壤:凡未经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的土壤,只要能保水均可开发利用。

③水:水源丰富,水量充足,随时可满足增养殖用水。

上游及附近无危及水产品增养殖的污染源,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江、河、湖、水库、工厂余热水等均可作为渔业用水。

2.养殖设施
①池塘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

池子方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既可使塘埂受到风浪冲击的面
积减少,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有利于池水增氧。

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

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

沙土或沙壤土应土质松软,可适当加大坡度,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②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完善,通常采用沟渠。

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

各个池塘的进、排水沟渠要独立设置。

不得从相邻池塘进水或将水排入相邻池塘。

③池塘应具备防漏、防逃、过滤等设施。

④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

3.苗种质量
用以养殖的水产品苗种、亲本(或后备亲本)必须体格健壮,无疫病。

常规养殖的苗种质量的鉴定与识别,可参照各类鱼苗、鱼种、亲鱼的国家质量标准。

4.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准则
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包括亲本的引进和养殖用的苗种引进;引进包括国内各省市地区之间的流动及境外品种的引入。

无论从境内外引进用以养殖的水产品,都必须得到市水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并须经过市级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查询及备案后,方可进行。

引入后的鱼种,必须先在封闭的环境下暂养一个月以上,该期间必须随时接受有关部门对引入的鱼种进行健康状况及生长情况的检测及查询。

经确认许可后方可开放养殖。

引进的苗种必须具有不污染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等特性。

凡擅自违规引进及由此发生疫情传播和破坏生态环境者,除令其赔偿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应根据其情节轻重,由执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饲料使用准则
①饲料质量:无论使用单一饲料或配合饲料,其质量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饲料卫生标准。

不得使用霉变、受农药或其他有害物质污染或变质的饲料。

②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的矿物质、维生素和油脂,其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

添加量应符合专业(行业)或地方标准规定的值或标准中推荐值。

为防治疾病或促进生长目的而选用抗生素类及其它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者,其原药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见下表)。

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
饲料生产企业所选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必须是已取得批准文号的正式产品。

其品种参照农业部公布的目录。

6.肥料使用准则
①养殖水体施用肥料是补充水体无机营养盐类,提高水体生产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施用不当(指过量),又可造成养殖水体的水质恶化并污染环境,造成天然水分子体的富营养化。

施肥主要用于池塘养殖,针对的养殖对象主要为鲢、鳙、鲤、鲫、罗非鱼等。

②肥料的种类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

允许使用的肥料可参照DB31/T253.1—2000安全卫生优质水产品养殖操作技术规程之规定。

③肥料施用方法及数量控制:可参照《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长江下游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SC/T1016.5—1995。

7.渔药的使用准则
①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号的鱼药。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鱼药,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防治。

②为了规范水产养殖用药,建议使用农业部渔业局发布的常用渔药品种。

③禁止使用无“三证”渔药;高毒、高残留渔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渔药。

禁用渔药品种见下表:
主要禁用药物和限制使用药物
8.养殖技术规范
①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池塘修整:鱼种放养前,清除过多的池底淤泥(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保持10—20厘米)。

修整塌方和渗漏的池埂。

消毒除害:苗种放养前7—10天,每公顷用生石灰1125—1500公斤或含氯量30%以上漂白粉60—75公斤,全池泼洒。

清除不利于水产苗种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寄主。

消毒药物还可选用其它含氯消毒剂、氧化剂等,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应用。

严禁使用残留期长,对人畜有毒害的药品。

②常规鱼养殖的放养模式:可参照《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长江下游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SC/T1016.5—1995
③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可参照水产行业标准《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SC/T1008—94
④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主要是做好水环境管理与投饲管理。

养殖过程中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换水、开启增氧机、使用水
质保护剂、使用有益细菌制剂等),控制池内各项水质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控制饲料使用量,以防水质恶化。

使用鲜活饵料应作病毒检测,无检测条件可熟化后投喂。

具体管理措施亦可参照《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长江下游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SC/T1016.5—1995
⑤鱼病防治及疫病管理:水生动物增养殖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鱼病防治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生态环境: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应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水质、气象、生物及社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对已经建成的养殖场可采用理化(清淤泥、洒石灰、调PH、加注新水或换水、开增氧机、使用水质改良剂或地质改良剂)、生物(光和细菌、动植物混养)等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增强机体抗病力:可通过加强及改进饲养管理;采取人工免疫;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等手段来增强养殖对象的机体抗病力。

控制和消灭病原体:通过彻底清塘、机体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消灭陆生终末寄主及带有病原体的陆生动物、消灭池中中间寄主等措施,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建立检疫制度:强化疾病检测,建立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疫病发生。

⑥养殖污水的处理:养殖用水需经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处理后方可排放。

绝不允许将养殖后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造成环境水域的污染。

物理处理法有:栅栏、筛网、沉淀、气浮、过滤、紫外线等。

生物处理法有:好氧性生物处理(生物膜法、活性淤泥法)、厌氧性生物处理(消化池、化粪池)、水生生物脱氮处理(丝状藻类、水生维管束等)
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调节PH)、混凝法(去除悬浮物、胶体)、氧化还原法(空气法、氧气法、臭氧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