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汽车运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提高汽车平均技术速度的途径 ① 提高汽车的性能和技术状况。 ② 加快公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③ 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和操作技能。 此外,采用合理的运输组织和改进交通管理等,也是提高汽车平 均技术速度的有效途径。
9/66
3 汽车运用效率指标及影响因素
3.4 汽车行程和装载能力的利用
• 除提高汽车的时间和速度的利用程度外,提高汽车的 运用效率,还应提高汽车的行程和装载能力的利用。
p 18
汽车行程利用率 • 汽车的行程利用指标通常用行程利用率来表示。 • 行程利用率是指企业统计期内车辆的重车行程占车辆总 行程的百分比。
• 总行程是指车辆在统计期内所行驶的全部里程; • 重车行程是指车辆载有客、货( 不论是否满载)时行驶的里程; • 而车辆未载客、货时的行程为空车行程。
10/66
评价指标 1 • 平均技术速度
企业统计期内按纯运行时间计算的汽车平均速度。
p 17
• 营运速度
企业统计期内按出车时间计算的车辆平均速度。
8/66
3 汽车运用效率指标及影响因素
评价指标 2 • 运送速度
企业统计期内货(客)车在运输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平均车日行程
企业在统计期内平均每个工作车日所行驶的里程。
4 汽车使用价值分析
本节所对应书本页码范围:
38/66
4 汽车使用价值分析
4.1 价值分析的作用
• 通过对汽车进行价值分析,可以把汽车的使用性能、 寿命周期费用与汽车的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汽车在 使用过程中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p 19
汽车的价值
• 提高汽车价值并不是单纯地强调降低寿命周期费用,也不是片面 提高使用性能,而是要求 提高使用性能与寿命周期费用的比值。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3、3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3、3、2车辆利用单项评价指标2、行程利用评价3、速度利用评价(1)技术速度(2)营运速度(3)运送速度(4)总车时利用率4、装载能力利用评价3、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完好率(2)车辆平均技术等级(3)车辆二级维护实施率(4)维护返工率(5)车辆新度系数(6)小修频率(7)轮胎翻新率3、4 汽车运输生产率载货汽车货运生产率3、5汽车运输成本3、5、1汽车运输成本概念3、5、2汽车运输成本计算3、5、3降低运输成本的意义和途径课堂教学安排(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学生活动复习5’新课70’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介绍讲解据图片讲解总结5’作业1、汽车车身包括哪些部分?2、车门车窗常见的类型有哪些?3、指出4个车身内外部装饰件。
4、汽车电气设备用的原理和方法是哪些?3、3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3、3、2车辆利用单项评价指标2、行程利用评价汽车的行程利用指标通常用行程利用率()来表示。
行程利用率是指在统计期内车辆载货(客)行程占车辆总行程的百分比,即:统计期内的空车行程(km)。
影响行程利用率的因素主要有:客货源的分布及组织工作、运输的计划调度工作以及车辆对不同运输对象的适应能力等。
3、速度利用评价提高汽车的时间利用率,可以增加汽车实际工作和运行的时间。
但在相同的运行时间和运输条件下,汽车的运输生产量大小,取决于汽车的速度快慢。
因此,充分发挥汽车的速度性能,提高运输速度,是提高汽车运用效率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汽车速度利用的指标主要有汽车的技术速度、营运速度、运送速度和平均车日行程等四项指标。
(1)技术速度汽车技术速度Vr是指车辆在行驶时间内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里程 L包括与交通管制有关的短暂停歇时间在内的车辆行驶时间(h)。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汽车利用程度是指车辆投入使用的时间和里程数与总可用时间和总可走里程的比例。
对于个人汽车所有者来说,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代表着车辆的使用效率越高,相关的投资回报也会更高。
对于企业来说,车辆利用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评价汽车利用程度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1.车辆使用时间比例车辆使用时间比例是指车辆投入使用的时间与总可用时间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停放时间、维修时间、使用时间等来计算车辆使用时间比例。
较高的使用时间比例代表着车辆的可用时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车辆投入使用的时间越长,代表着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
2.平均日行驶里程平均日行驶里程是指车辆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的平均值。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每天的行驶里程来计算平均日行驶里程。
较高的平均日行驶里程代表着车辆的行驶频率高,车辆的使用时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
3.车辆闲置率车辆闲置率是指车辆空闲时间与总可用时间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停放时间来计算车辆闲置率。
较低的车辆闲置率代表着车辆的可用时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
4.车辆利用率车辆利用率是指车辆实际运输货物或人员的里程数与车辆总行驶里程数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的运输里程和车辆总行驶里程来计算车辆利用率。
较高的车辆利用率代表着车辆的实际利用程度高,车辆的利用效率越高。
5.车辆装载率车辆装载率是指车辆实际装载货物或人员的重量与车辆最大可装载重量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的装载重量和车辆最大可装载重量来计算车辆装载率。
较高的车辆装载率代表着车辆的装载效率高,车辆的利用程度越高。
6.车辆空载率车辆空载率是指车辆空驶或无货载运输的里程数与车辆总行驶里程数的比例。
可以通过统计车辆的空驶或无货载运输里程和车辆总行驶里程来计算车辆空载率。
较低的车辆空载率代表着车辆的空驶或无货载程度低,车辆的利用效率越高。
7.客运车辆座位利用率对于客运车辆,座位利用率是指车辆实际使用座位数与车辆总座位数的比例。
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1. 引言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购买汽车时,性能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汽车性能并作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2. 动力性能评价指标动力性能是衡量汽车动力输出能力的指标,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加速性能、最高速度和燃油经济性。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动力性能评价指标:2.1 最大马力和最大扭矩最大马力和最大扭矩是反映发动机输出能力的重要指标。
最大马力表示单位时间内发动机所能输出的功率,最大扭矩则表示发动机转矩的峰值。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最大马力和最大扭矩意味着更好的加速性能。
2.2 加速性能加速性能是指汽车从静止加速到某一速度所需的时间。
常见的加速性能指标包括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和百米加速时间。
较短的加速时间意味着更快的响应和加速能力。
2.3 最高车速最高车速是指汽车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一般来说,较高的最高车速代表着更强大的动力输出和更好的性能表现。
2.4 燃油经济性燃油经济性是衡量汽车在行驶时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更低的燃油消耗意味着更高的燃油经济性,这对于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营成本非常重要。
3. 操控性能评价指标操控性能是衡量汽车操纵灵活性和稳定性的指标,对驾驶体验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操控性能评价指标:3.1 转向灵活度转向灵活度是指汽车转向时所需的力和角度。
较低的转向力和角度能够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驾驶体验。
3.2 制动性能制动性能是衡量汽车制动效果的指标,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
良好的制动性能可以使汽车在紧急情况下更快停下来,并避免危险。
3.3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对汽车的操控性能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较好的悬挂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路面贴合性和稳定性,同时能够减少驾驶员和乘客的颠簸感。
4. 安全性能评价指标安全性能是汽车购买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安全性能评价指标:4.1 主动安全系统主动安全系统包括刹车辅助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1.车辆行驶里程:车辆行驶里程是衡量汽车使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它
反映了汽车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
行驶里程越高,说明汽
车的使用频率越高,利用程度越高。
2.平均车速:平均车速是衡量汽车行驶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较高的
平均车速意味着车辆的空转时间较少,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汽车,提高汽车
的使用效率。
3.车辆闲置时间:车辆闲置时间是指车辆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停放状态
的时间,包括工作时段以外的时间和无法被安排工作的时间。
较短的车辆
闲置时间表示车辆得到了高效利用。
4.车辆单日行驶时间:车辆单日行驶时间是指车辆每天行驶的总时间。
较长的单日行驶时间意味着车辆每天得到了充分利用,发挥了最大效能。
5.燃料消耗量:燃料消耗量是衡量汽车节能程度的重要指标。
较少的
燃料消耗量表示汽车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燃料,减少能源浪费,具有更好的
节能效果。
6.CO2排放量:CO2排放量是衡量汽车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之一、
较低的CO2排放量意味着汽车的利用程度较高,对环境的负担较少。
7.车辆使用范围:车辆使用范围包括所行驶的地理区域、使用于哪些
行业和服务等。
广泛的车辆使用范围意味着汽车得到了更广泛的利用,具
有更高的利用程度。
综上所述,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是评估汽车使用频率、使用时长、
使用范围以及节能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衡量可以帮助评
估汽车的使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利用程度提供依据。
车辆利用评价指标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杭州生活 的豆丁关于几个问题 的声明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 1、买文档优惠方法:如果有支付宝账户的 话,请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费用7折,请 先把要买的文档的链接发信息到我的豆丁, 然后我们联系,一般4个小时之内会联系你, 最多24小时之内能解决。我的豆丁用户名 是 “杭州生活”,网址: /douhello • 我的豆丁里面的文档质量还是非常不错滴 哦。
三、车辆维护和小修费用定额
车辆每行驶一定里程,维护和小修耗用的工时和物料费用的限额。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四、车辆大修间隔里程定额
新车到大修,或大修到大修之间所行驶里程的限额。 五、发动机大修间隔里程定额 新发动机到大修,或大修到大修之间所使用的里程的限额。 六、车辆大修费用定额
车辆大修费用定额是指车辆大修所耗工时和物料费用的限额。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三、运输量 汽车运输的运输量是指汽车运输完成的运量 和周转量,亦称产量。 由运量和周转量两种指标评价。
2006年1月
汽车使用技术
1.1.2车辆利用单项指标
动力利用 指标
时间利用 指标
车辆利用 单项指标
速度利用 指标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一、概述
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 能力。其各项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汽车的运用效率和使用方 便性,以便于择优选用。
常用的汽车使用性能指标见表1-6
表1-6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1)
表1-6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2)
二、评价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
2 评价指标 (1)比载质量
比载质量
汽车装载质量(t/m3 车厢容积
)
(2)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货物容积质量(t/m3 ) 车厢容积(m3 ) 额定载质量
以上两个评价指标,表征了汽车结构对各 种货物需要的适应能力,它表明某车型装何种货 物能够装满车厢,或充分的利用汽车的全部装载 能力。
紧凑性是评价汽车外形尺寸合理利 用的指标,它影响汽车的操纵轻便性、 机动性、在受约束的条件下的通过性及 停车面积等。
5 乘客舒适性
汽车乘客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座 位的结构。座椅的结构参数主要是座位的宽 度和深度、靠背高度和倾角以及座椅上乘客 的上下自由空间。
6 最大续驶里程
汽车的最大续驶里程,是指油箱加满 后能连续行驶的最大里程。
——汽车运用效率及运输成本
汽车运用效率:是衡量汽车使用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
参数。它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定义,而是与很多 结构因素有关。
汽车运输成本:是衡量汽车使用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
标。同样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定义,而是与很多 结构因素有关。
汽车运用效率与其结构的关系
汽车运输成本与其结构的关系
三、容载量
1 定义
容载量就是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数量或乘坐旅 客的人数。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 、货物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有关。
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性能和评价指标是决定其质量和实用性的重要因素。
下面将介绍汽车主要的性能和评价指标。
首先是汽车的动力性能。
汽车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加速性能、最高车速和爬坡能力。
加速性能是指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加速反应能力,通常用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来评价。
最高车速则是指汽车能够达到的最高速度。
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爬坡时不丢力,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能力。
这些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汽车的驾驶舒适感和操控性。
接下来是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主要包括综合工况油耗和百公里油耗。
综合工况油耗是指在实际道路行驶中,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综合油耗情况。
百公里油耗则是指每行驶100公里所需要的平均油耗量。
燃油经济性是评价一款汽车的重要指标,对于车主来说,较低的油耗意味着较低的运营成本。
第三个是汽车的悬挂系统和操控性。
汽车悬挂系统主要包括悬挂系统减震能力和悬挂系统调节性能。
减震能力是指汽车在不同路况下,减少车身震动和提供舒适悬挂效果的能力。
而悬挂系统调节性能则是指根据路况和驾驶条件,能够自动或手动调整悬挂系统刚度和高度的能力。
悬挂系统和操控性是评价一款汽车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然后是汽车的安全性能。
汽车的安全性能主要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备预防事故的能力,如自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等。
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时,提供保护车内人员安全的能力,如安全气囊、车身结构等。
安全性能是消费者选购汽车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关系到人身安全。
最后是汽车的智能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
智能科技应用主要包括车载导航、远程控制、语音识别等功能。
这些智能科技的应用,提升了汽车的驾驶便利性和舒适性,也增加了汽车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汽车的性能和评价指标包括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悬挂系统和操控性、安全性能以及智能科技应用等方面。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对这些指标进行选择和权衡,以确保购买到满意的汽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的完好率是指车辆的完好车日占总车日的百分比。
(2)车辆平均技术等级
车辆平均技术等级是指所有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平均等级。
(3)车辆二级维护实施率
车辆二级维护实施率是指实际完成的二级维护车辆数与按维护周期应完成的二级维护车辆数之比。
(4)维护返工率
维护返工率是车辆维护出厂之后,返工辆次占维护竣工总辆次的百分比。
一个运次的载运量:
周转量分别为:
LL-平均到一个运次的载重行程
2.总生产率
载货汽车总生产率指平均每总车时汽车所完成的货运量或周转量,用于评价汽车在企业在册时间的生产效率和运用效果。
在统计期平均每一总车时,车辆在线路上的实际工作车时
3.5汽车运输成本
3.5.1汽车运输成本概念
汽车运输成本是指以货币的形式来反映汽车运输企业一定运输工作量所支付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10项。
3.5汽车运输成本
3.5.1汽车运输成本概念
3.5.2汽车运输成本计算
3.5.3降低运输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课堂教学安排(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容及步骤
学生活动
复习5’
新课70’
介绍讲解
据图片讲解
介绍讲解
据图片讲解
介绍讲解
据图片讲解
介绍讲解
介绍讲解
据图片讲解
介绍讲解
介绍讲解
据图片讲解
介绍讲解
据图片讲解
3.5.2汽车运输成本计算
汽车运输的全部费用,按照与车辆运行的关系,可分为变动费用 、固定费用 和装卸费用 三项,其中装卸费常实行单独核算,故汽车运输费用包括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3.5.3降低运输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课题序号
3-2
授课班级
17汽修(2)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讲练,讨论
授课章节
名称
§3-2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使用教具
教材,多媒体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熟悉汽车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
技能目标:理解熟悉汽车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
情感目标: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汽车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
3.3.2车辆利用单项评价指标
2.行程利用评价
3.速度利用评价
(1)技术速度
(2)营运速度
(3)运送速度
(4)总车时利用率
4.装载能力利用评价
3.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完好率
(2)车辆平均技术等级
(3)车辆二级维护实施率
(4)维护返工率
(5)车辆新度系数
(6)小修频率
(7)轮胎翻新率
3.4汽车运输生产率载货汽车货运生产率
介绍讲解
据图片讲解
介绍讲解
据图片讲解
总结5’
作业
1、汽车车身包括哪些部分?
2、车门车窗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3、指出4个车身外部装饰件。
4、汽车电气设备用的原理和方法是哪些?
3.3 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3.3.2车辆利用单项评价指标
2.行程利用评价
汽车的行程利用指标通常用行程利用率()来表示。行程利用率是指在统计期车辆载货(客)行程占车辆总行程的百分比,即:
(5)车辆新度系数
车辆新度系数是综合评价运输单位车辆新旧程度的指标。为车辆固定资产净值与车辆固定资产原值之比。车辆固定资产原值是指购置车辆支付的费用。车辆固定资产净值是指车辆原值减去累计折旧费的余额。
(6)小修频率
小修频率是指每千车公里发生小修的次数(不包括各级维护作业的小修)。
(7)轮胎翻新率
轮胎翻新率是指在统计期经过翻新的报废轮胎数占全部报废轮胎数的百分比。
—统计期车辆载货(客)行程总长度(km);
—统计期的空车行程(km)。
影响行程利用率的因素主要有:客货源的分布及组织工作、运输的计划调度工作以及车辆对不同运输对象的适应能力等。
3.速度利用评价
提高汽车的时间利用率,可以增加汽车实际工作和运行的时间。但在相同的运行时间和运输条件下,汽车的运输生产量大小,取决于汽车的速度快慢。因此,充分发挥汽车的速度性能,提高运输速度,是提高汽车运用效率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汽车速度利用的指标主要有汽车的技术速度、营运速度、运送速度和平均车日行程等四项指标。
(1)技术速度
汽车技术速度Vr是指车辆在行驶时间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里程
L—车辆在行驶时间的总行程(km);
Tr —包括与交通管制有关的短暂停歇时间在的车辆行驶时间(h)。
影响平均技术速度的因素主要有:车辆的结构性能、道路与交通状况、驾驶技术水平、气候条件及运输组织等。
(2)营运速度
汽车的营运速度是指车辆在工作车时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汽车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
更新、补
充、删节
容
课外作业
复习P59-66,预习P66-70P72,,9
教学后记
运用生活的例子来讲解课堂的容,使学生易于理解。运用书本的理论说明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兴趣较浓。
情感目标
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授课主要容或板书设计
3.3汽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3.4 汽车运输生产率
汽车运输生产率是单位时间运输汽车所完成的产量。单位时间可以采用年、月、日、小时等不同统计时间;产量可采用货(客)运量或周转量、出租汽车客运的收费里程或收费停歇时间等。
载货汽车货运生产率
1.工作生产率
载货汽车工作生产率指平均每工作车时汽车所完成的货运量或周转量,用以评价汽车在工作时间的生产效率。
对全部车辆在工作车日的总车时利用率为:
4.装载能力利用评价
汽车装载能力利用的评价通常采用车辆的吨(座)位利用率和实载率两个指标来表示。
(1)吨(座)位利用率
吨(座)位利用率是指统计期,车辆实际完成的运输周转量与汽车额定吨(座)位所能完成的周转量之比。它反映了车辆额定吨(座)位的利用程度,
3.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Ts --车辆在线路上的停歇车时。
营运速度反映车辆在出车时间有效运转的快慢。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出车时间利用率和车辆的技术速度。
出车时间是车辆自出库到回车库所用的时间,出车时间按其用途分为纯运行时间和停歇时间
(3)运送速度
汽车的运送速度是指企业计算期货物(旅客)在运输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Tc —完成一个运次的工作车时,(客货在途时间)。
运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辆的运用效率及运输组织工作的水平。其影响因素除汽车的技术速度外,还有货物装卸效率和客运组织工作水平,也就是出车时间利用情计期工作车日车辆在路线上的工作车时与总车时的比值,它用来表示平均一个工作车日的24小时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出车工作,故又称为昼夜时间利用系数。对单个车辆在一个工作日的总车时利用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