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预防医学课程作业及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的比即为A、率B、相对比C、频率D、构成比E、频数正确答案:B2.当第二类错误β由0.2变到0.3时,则第一类错误α是A、以上都不对B、不确定C、增大D、减小E、不变化正确答案:D3.下列资料何为定性资料?A、体重(kg)B、血型(B.坐高指数(%,坐高/身高)C、血红蛋白(g/L)D、O、AB)E、白细胞计数(个/L)正确答案:D4.冠心病第一级预防的目的是A、减少人群总体的行为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髙危个体,防止其发展为疾病B、降低复发事件危险及减少介人治疗?C、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D、积极治疗高危个体,防止其发展为疾病E、积极治疗以降低其风险正确答案:A5.某中学毕业班近视眼发生情况如下班级 1 2 3 4 5 6 人数 6057 30 55 57 52 近视眼人数 14 9 10 15 7 21 应选用:A、直方图B、普通线图C、多边图D、构成图E、直条图正确答案:E6.下列哪项不是计算RR值的参数A、暴露组的死亡率B、非暴露组的发病率C、非暴露组的死亡率D、病例和对照组的暴露率E、暴露组的发病率正确答案:D7.以下哪项属于二级预防措施A、良好的生活方式B、预防接种C、康复工作D、防止复发转移E、定期体检正确答案:E8.从流行病学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内容来看,下列哪个说法更全面:A、研究和评价管理传染源的措施B、研究和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C、研究和评价提高人群免疫力的措施D、研究和评价临床治疗的措施E、研究和评价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正确答案:B9.健康促进的核心是A、社会干预B、认知改变C、组织改变D、增权E、教育正确答案:D10.病例对照研究中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不包括A、对照组中的发病率B、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 0C、预期的该因素的效应强度ORD、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E、希望达到的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正确答案:A11.统计上称小概率事件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A、>0.10B、<0.50C、≤0.05D、=0.05E、>0.05正确答案:C12.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不能确证病因B、要实施干预措施C、属于观察法D、要设立对照组E、属于回顾性研究正确答案:B1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u的范围是A、-∞到+1.645B、–1.645到+1.645C、–1.282到+1.282D、∞到+1.282E、-1.96到+1.96正确答案:B14.影响粉尘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粉尘的浓度、荷电性和形状B、粉尘的浓度,分散度和比重C、粉尘的化学组成、浓度和硬度D、粉尘的化学组成、浓度和分散度E、粉尘的分散度、比重和硬度正确答案:D15.以下属于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是A、行为生活方式B、环境理化因素C、机体因素D、以上都是E、生物因素正确答案:D16.假定家庭关系不和的女性高校教师有较高的心理疾病发生率,如用病例对照研究来检验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A、没有心理疾病的女高校教师B、家庭关系和睦的女高校教师C、不是高校教师的女性D、没有心理疾病的女高校教师的丈夫E、家庭关系和睦的心理正常的女高校教师正确答案:A17.现况研究调查对象的选择原则是A、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健康人群B、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人群C、从人群中选择暴露与非暴露某因素者D、从人群中选择有某病与无某病者E、从医院和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患某病的人正确答案:D18.现况调查中计算样本量需要了解的参数不包括以下哪项A、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B、第一类错误的概率C、容许误差D、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E、个体之间的差异正确答案:D19.病人的年龄分布是A、频率指标B、绝对数C、相对比指标D、构成指标E、动态数列正确答案:D20.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A、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B、每次接触量C、接触方式D、接触浓度(强度)E、接触机会正确答案:A21.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A、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也称五早措施B、传染病疑似病人不需进行疫情报告C、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方式可以采用电话、口头或填卡D、出院传染病人应登记造册,并定期随访E、食物中毒为我军应做疫情报告的疾病正确答案:B2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组的错误做法是A、在同一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中选择其他病例B、在病例的邻居、亲戚中选择不患该病的人C、在社区人群中选择不患该病的人D、在同一科室选择病因相关的其他病例E、在多个医疗机构中选择其他病例正确答案:D2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A、抽样调查B、对比分析C、普查D、统计分析E、人群筛查正确答案:B24.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A、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C、分母不宜过小D、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E、资料应具备可比性正确答案:C25.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A、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B、男性多于女性C、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D、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E、青春期发病率高正确答案:B26.检查9个人的血型,其中A型2人,B型3人,O型3人,AB型1人。

《预防医学》课程试卷答案-卫生学部分

《预防医学》课程试卷答案-卫生学部分

---------------------------------------------------------------最新资料推荐------------------------------------------------------ 《预防医学》课程试卷答案-卫生学部分一、卫生学部分简述大气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答案: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一)、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因素 1. 生活炉灶和烹调油烟-能够产生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特殊地区烟尘中含有高氟和高砷。

2. 室内人类的活动3. 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甲醛、苯、铅、汞和射线等4. 室内生物性污染细菌、霉菌和病毒5. 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

(二)、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排入大气包括:① 燃料的燃烧,主要是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烧煤可排出烟尘和二氧化硫;烧石油可排出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

② 生产过程排出的烟尘和废气。

以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造纸厂、水泥厂等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

③ 生产企业发生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泄漏事件引起的大气污染。

2. 采用液体燃料的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比如,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其中汽车排出有害尾气距呼吸带最近,而能被人直接吸入,其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合物、1 / 15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碳氢化合物)、醛类、铅尘等等,已经成为大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二、什么叫生物转化,并简述有害物质在体内发生生物转化的意义和方式;答案: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毒物,有的直接作用于靶部位而产生毒效应,并可以原形排出体外,但多数有害物质吸收后须经过生物转化,即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称为生物转化,也称为代谢转化。

预防医学课程试卷标准答案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2003 年级临床医学专业 A 卷/B 卷生物转化的意义:有害物质在体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脂溶性较强的有害物质获得极性基团,增加极性或水溶性,而有利于毒物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降低或消除其毒性。

预防医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为了探索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用A、理论流行病学B、遗传流行病学C、描述流行病学D、移民流行病学E、血清流行病学正确答案:D2.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二代发病率E、死亡率正确答案:C3.某学者为探讨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选取了120例该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使用标准疗法的对照组,随访观察时,观察者与患者均不知道两组接受的措施,一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60名患者中有40人有效,对照组60名中有20人有效,经统计学检查,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结果推出的结论为:A、资料不足,尚不能下结论B、该药对该疾病有效C、该药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低于标准疗法的疗效D、标准疗法无效E、该药对该疾病无效正确答案:A4.某市乙脑发病率为1/万,该市历年来乙脑发病率一般波动在(0.8〜1.1)/万。

判断该市1983年乙脑的流行强度属于A、流行B、暴发C、长期变异D、大流行E、散发正确答案:E5.热射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A、机体蓄热导致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B、头部受强热辐射直接照射致脑组织水肿C、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D、外周血管扩张致脑供血不足E、机体脱水后补充大量淡水正确答案:A6.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A、容易出现失访偏倚B、相对于队列研究,样本含量要求很大C、相对于试验研究,不容易产生医德问题D、回忆信息时,易出现信息偏倚E、不能分析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正确答案:D7.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B、侧重研究传染病的流性特征和防治措施C、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D、只研究疾病的防治措施E、侧重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正确答案:C8.属于交叉设计对照和自身对照共同缺点的为A、仅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B、仅适用于病程长且病情稳定的疾病C、组间可比性差D、需要样本量大E、都能做自身前后比较正确答案:B9.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患者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这样在人群中A、该病的发病率、患病率都会升高B、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C、该病的发病率会降低D、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E、该病的发病率会上升正确答案:B10.预防医学的第一次变革使下述哪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明显改变:A、地方病B、心脏病C、肿瘤D、传染病E、意外死亡正确答案:D11.男,45岁。

预防医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6题,每题1分,共106分)1.列哪项不是WHO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 )A、克服紧张压力B、戒烟限酒C、合理膳食D、心理平衡E、适量运动正确答案:A2.膳食中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 )A、动物肝、肾、牛奶B、粮谷类C、绿叶菜D、酱菜类E、干豆、花生正确答案:A3.某分析1990~2000年冠心病患病率的变动趋势,常选用A、对数线图B、直方图C、构成比图D、线图E、直条图正确答案:D4.关于总体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B、总体里的观察单位是同质的C、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常常需要由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E、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正确答案:C5.总体内各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是影响( )大小的因素。

A、抽样误差B、样本均数C、中位数D、可信区间正确答案:A6.下列哪种运动形式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A、100m短跑竞赛B、4*100米接递赛C、骑自行车D、篮球赛E、静坐正确答案:C7.味觉异常可由哪种无机盐不足引起( )A、锌B、钙C、碘D、铁E、砸正确答案:A8.次生环境是指( )A、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没有人为作用影响B、无生物活动所形成的环境C、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D、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受到动物的活动影响E、某些元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环境正确答案:C9.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是“0、1、6”,“0”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多少小时内A、24小时B、8小时C、48小时D、72小时E、12小时正确答案:A10.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A、基本健康行为B、保健行为C、戒除不良嗜好D、避开环境危害行为E、预警行为正确答案:E1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有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统计推断D、造反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E、整理分析、计算均数、标准误、标准差正确答案:A12.易引起白血病的生产性毒物是A、苯胺B、汞C、苯D、硝基苯E、甲苯正确答案:C1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A、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B、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C、需要设立对照组D、属于描述性研究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正确答案:D14.常用消毒剂是( )A、CaCl₂B、Ca(OCl)ClC、Al2(SO4)₃D、Ca(OH)₂正确答案:B15.描述病程短而病死率低的疾病频率,最好用A、调整死亡率B、发病率C、病死率D、死亡率E、患病率正确答案:B16.χ2检验适用于比较( )A、两个率差别的显著性B、多个率差别的显著性C、两个或多个构成比差别的显著性D、以上都可以E、以上都错正确答案:D17.下列不属于营养素的是( )A、无机盐B、脂肪C、有机盐D、碳水化合物E、蛋白质正确答案:C18.一般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首选()A、二甲双胍B、格列本脲C、阿卡波糖D、罗格列酮E、瑞格列奈正确答案:A19.下述哪项属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急性危害A、米糠油事件B、尘肺C、痛痛病事件D、水俣病事件E、伦敦烟雾事件正确答案:E20.致病行为模式是指A、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B、恐病、瞒病行为C、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D、对健康有危害的个人偏好行为E、直接危害自身并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正确答案:A21.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型脑炎、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B、半对数线图C、圆图D、线图E、条图正确答案:E22.以下对临床预防服务叙述最准确的是( )A、-种基层卫生服务B、在临床场所实施第三级预防服务C、在临床场所实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结合的服务D、在社区中实施的治疗服务E、-种临床治疗服务正确答案:C23.7名食物中毒患者的潜伏期(小时)分别为3、6、4、5、9、15、7,则其中位数为:A、6.0B、5.5C、8.0D、7.0正确答案:A24.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D、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一般水平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25.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A、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B、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C、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D、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E、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正确答案:E26.水俣病是-种由甲基汞引起的( )A、神经系统疾病B、内分泌系统疾病C、血液系统疾病D、泌尿系统疾病E、消化系统疾病正确答案:A27.SOAP格式中S是指( )A、就诊者的主观资料B、就诊者的客观资料C、健康问题的评估D、健康问题的处置计划E、健康问题的治疗正确答案:A28.可以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指标是A、率B、绝对增长量C、定基比和环比D、构成比E、相对比正确答案:A29.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A、年龄、性别和种族分布B、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分布C、国家、地区和城乡分布D、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E、职业、家庭和环境分布正确答案:D30.下列不属于高血压易患人群的是A、肥胖B、喜吃腌菜等食品C、经常进行体育锻炼D、长期过量饮酒E、父母或兄弟中有一人是高血压病人正确答案:C31.对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应用抗氧化剂B、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体检C、低温保存食物D、食用前彻底加热E、宰过程中严格遵守卫生要求正确答案:A32.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是A、蔬菜、水果B、豆类及其制品C、谷类D、肉类及其制品E、植物油类正确答案:D33.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A、死亡率B、二代发病率C、患病率D、罹患率E、发病率正确答案:C34.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A、4月7日B、5月31日C、4月31日D、5月7日正确答案:B3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摄入大豆和坚果类A、20g~35gB、45g~50gC、10g~20gD、35g~45gE、25g~35g正确答案:E36.下列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A、老年人发病率高B、常见病、多发病C、缺乏明确病因D、潜伏时间长,发病隐匿E、患病后都能够治愈正确答案:E37.传染源是指A、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动物和人B、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和水C、带有病原体的节肢动物D、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和血制品E、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正确答案:A38.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不包括A、健康人群B、慢性病康复期人群C、慢性病早期人群D、亚健康人群E、急性期病人正确答案:E39.应用一种筛选乳腺癌的试验,检查经活检证实患有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和未患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检查结果患乳腺癌组中有900名得出阳性结果,未患乳腺癌组中有100名阳性。

预防医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6题,每题1分,共106分)1.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内陆沿海B、山区平原C、农村城市D、成年男性发病率成年女性E、老年人发病率最高正确答案:B2.在抽样调查中,使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条件为A、目标人群的患病率高B、采用随机抽样技术C、随意选择样本D、样本足够大E、样本足够大并且采用随机抽样技术正确答案:E3.风疹病毒已被证实可( )A、致白血病B、致畸胎C、致痛痛病D、致肺癌E、急性中毒正确答案:B4.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发生源时,该污染物( )A、室内浓度往往是低于室外浓度B、室内浓度往往是与室外浓度相等C、室内浓度往往是高于室外浓度D、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浓度无关E、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其他污染物浓度有关正确答案:C5.女性,56岁,口服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6.0mmol/L,2h血糖8.6mol/L,诊断为( )A、正常血糖B、空腹血糖损害C、糖耐量异常D、1型糖尿病E、2型糖尿病正确答案:C6.临床场所日常诊疗5A戒烟法不包括A、询问吸烟情况B、劝阻吸烟C、评估戒烟意愿D、让患者自行尝试戒烟E、安排随访正确答案:D7.膳食中维生素B的主要来源是( )A、动物肝、肾、牛奶B、粮谷类C、绿叶菜D、酱菜类E、干豆、花生正确答案:B8.在驾驶员、接线员、银行出纳员等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此病属于( )A、工伤B、职业特征C、工作有关疾病D、非职业性疾病E、职业病正确答案:C9.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戒烟药物包括A、肾上腺索B、吗啡贴片C、阿司匹林D、尼古丁贴片E、阿托品正确答案:D10.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A、总例数大于40B、理论数大于5C、实际数均大于l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E、总例数小于40正确答案:D11.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A、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B、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C、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D、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E、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正确答案:B12.下列哪项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A、体内铅蓄积B、肥胖C、吸烟D、遗传E、饮酒正确答案:A13.医院开设戒烟门诊,提供行为咨询和药物帮助吸烟者戒烟,这属于A、促成因素B、倾向因素C、增权因素D、易感因素E、强化因素正确答案:A14.第三级预防又称为A、临床前期预防B、根本性预防C、临床预防D、三早预防E、病因预防正确答案:C15.统计工作的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是( )A、设计B、搜集资料C、调查资料D、分析资料E、整理资料正确答案:A16.两样本均数比较,经假设检验,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完整word版)《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完整word版)《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一、 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 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E .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 .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 .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 .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 .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 .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 .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 .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 .预防性卫生服务 B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 .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 A .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 .承认其社会属性 C .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 .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 A .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 .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 .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 B .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 .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 .卫生服务 E .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 A .预防为主 B .中西医并重 C .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 .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 .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 .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 .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 .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 .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 .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

参考答案绪论一、选择题:单选:1、C 2、C 3、B 4、B 5、E 6、C 7、A 8、B 9、D 10、B 11、C多选:1、ABCD 2、ABCDE 3、ABCD 4、ABCDE二、名词解释:1、二级与预防的定义:即疾病的“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达到疾病的早期预防,促进康复,维护健康。

三、论述题1、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有:(1)环境与健康:研究环境中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利用环境中有利因素促进健康,消除不利因素,保护健康,如清洁的大气、水、土壤等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受污染的空气如二氧化硫污染可刺激眼和呼吸道,可引起酸雨。

(2)食物和健康: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对机体健康的作用,如何达到平衡膳食满足机体健康的需要,防止营养性的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等。

(3)流行病学研究: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

(4)卫生统计: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分析数据必不可少的手段,研究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时,用统计学的方法才能根据样本的一些统计特征正确推断出总体的情况。

(5)毒理学: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损害机制,可为制定卫生标准和预防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如大气质量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药物的毒性作用等都依据毒理学的研究结果制定。

2、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用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促使临床工作成为范围更广泛的独立专业。

医师的职责扩大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工作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社区人群,从临床治疗期扩大到预防、康复、保健。

因此医师也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指导病人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指导他们合理营养,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2)在预防保健方面,树立预防疾病的意识,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宣传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当好防病知识的宣传者,保健知识的指导者。

预防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两样本均数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判断()。

A、两样本均数是否相等B、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有多大C、两总体均数是否相等D、两总体均数差别有多大E、两总体均数与样本均数的差别有多大正确答案:C2、根据频数表所画的直方图,如果其峰向数据小的一侧偏移的分布称为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D、二项分布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3、均数的标准误大小,叙述正确的是A、与σ的大小成正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反比B、与σ的大小成正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反比C、与σ的大小成反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正比D、与σ的大小成正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正比E、与σ的大小成反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正比正确答案:B4、下列有关传染病传播途径说法正确的是A、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人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B、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到侵人宿主的方式C、指病原体侵人新的宿主的方式D、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到环境中的方式E、指病原体感染易感宿主的所有方式和途径正确答案:A5、以下哪项不属于现况调查的目的:A、检出病原携带者B、描述疾病的地区分布C、检出现症患者D、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E、评价药物的疗效正确答案:E6、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人员红细胞数(万/mm2),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14.1,标准差为42.8,求得的区间(414.1-1.96×42.8,414.1+1.96×42.8),称为红细胞数的A、90%正常值范围B、95%置信区间C、99%正常值范围D、99%置信区间E、95%正常值范围正确答案:E7、不适于现况调查的疾病是A、血吸虫病B、冠心病C、高血压病D、结核病E、甲型病毒性肝炎正确答案:E8、室内氡主要来自()A、房屋地基及建筑材料B、家用电器C、家用化学品D、燃料的燃烧E、吸烟正确答案:A9、下列哪一项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联系A、家族遗传B、青春期发病增加C、深井水D、河流下游多发E、男性患者多正确答案:B10、关于吸烟,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烟草生产和消费均占全球1/3以上B、可导致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脂中的胆固醇与血液中的蛋白结合形成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可以从组织中提取胆固醇将其转运至肝脏,在肝脏中结合胆汁酸排出体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预防医学课程作业一1.课程名称:预防医学2.适用专业:08级护理学(专科)3.选用教材:《预防医学》(黄吉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三版)绪言至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公害病#是指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经过政府认定的一类地区性环境污染性疾病。

2.自净作用#少量的污染物一时性进入环境可经过各种自然过程而消除或减少,而使环境复原的功能3.温室效应#指地球表面大气中的CO2、CH4、N2O和CFC5等气体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温度增加的现象。

4.生物富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尤其是向生物体内转移往往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5.矽肺#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吸人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6.气质即通常所说的脾气,是个人在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的情感体验特点的综合。

7.职业外伤系指职业人群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受外部物理或化学性等因素的直接作用,而导致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8.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指以社会心理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

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2.三级预防3.环境指在特定的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其影响可以使现时或远期的。

5.生物圈指地球表层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立体空间,其范围包括海平面以下11km 至海平面以上10km包括其中的生物、地壳、海洋、大气层7.食物链在生态环境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从而形成以食物形式进行物质转移的连锁关系8.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部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9.生态系统指生物与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联系共同10.蓄积11.生物转化12.自然灾害13.地球化学性疾病14.碘缺乏病指机休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

15.地方性氟病是生活在高氟地区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1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的现象18.远期危害19.不良建筑物综合征22.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23.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

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24.健康监护25.农药中毒27.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夏季室外通风温度计2℃或2℃以上的作业28.职业性耳聋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预防为主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

2.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3.预防医学的发展可分成几个时期?4.按物质属性怎样划分环境要素?5.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什么?6.怎样预防碘缺乏病?7.形成高氟地区的类型有哪几种?8.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哪些?9.自净作用的途径有哪些?10.二氧化硫有哪些危害?11.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是什么?12.生活饮用水的检验指标包括哪些内容?1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是什么?14.铅、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分别是什么?15.哪些职业和工种容易发生苯中毒?三、论述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关系2.试述影响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因素。

3.21世纪公共卫生问题及预防医学的任务。

4.试述影响居民健康的社会因素。

5.地方性氟病防治方法。

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7.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8.噪声与人体健康。

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预防医学课程作业二第三章至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膳食纤维#营养学上,把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称为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

2.低脂膳食因机体脂肪本酶分泌减少,对脂肪的分解消化能力减弱,或因病情需要而减少膳食中各种类型脂肪摄入量的膳食称为低脂膳食,又称限脂膳食或少油膳食。

3.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痛风是与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营养代谢疾病。

5.食品腐败变质是食物霉,微生物和其他因素综合作用,使食品成分,感官性状发生变化降低或丧失其食用价值。

6.完全胃肠外营养#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全部采用静脉内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入,就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

7.食品添加剂#系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天然物质。

1.营养机体摄取外界食物来满足机体说需要的生物学过程2.营养素指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1.营养素供给量2.蛋白质消化率3.蛋白质生物学价值4.必需脂肪酸6、基础代谢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代谢。

即在无任何体力活动及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情况下,用以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生命活动的的能量消耗。

7、食物特殊动力作用8、合理膳食10、社会支持11、健康12、亚健康状态13、婴儿死亡率14、出生率15、减寿人年数16、健康期望寿命17、健康危险因素18、评价年龄19、增长年龄20、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二、简答题1、蛋白质生理功能是什么?2、蛋白质主要食物来源是什么?。

3、脂类怎样分类?4、碳水化合物怎样分类?5、维生素有哪些共同特点?6、维生素A、D缺乏分别会导致什么后果?7、维生素E、C的生理功能各是什么?8、维生素B1、B2的理化特点是什么?9、哪些因素影响钙、铁消化吸收?10、钙缺乏会导致哪些后果?11、锌有哪些生理功能?12、蔬菜水果的营养特点是什么?13、营养调查包括哪些内容?14、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的问题?15、家庭类型有哪些?16、性格分哪些类型?17、怎样倡导促进健康行为?三、论述题1、烹调加工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

2、目前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4、食物中毒的特点和分类。

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6、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

7、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8、人口数量过多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9、卫生资源与健康。

10、气质与健康。

11、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特点。

12、危害健康行为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预防医学课程作业三第六章至第九章一、名词解释1.等级资料等级资料是按事物的等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资料,也称半定量资料。

这类资料变量值间不仅有类别的不同,且不同组间也有顺序、等级或量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又无法精确量化。

2.样本#样本是根据研究目的从研究总体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3.非参数检验是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参数检验共同构成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

参数检验是在总体分布形式已知的情况下,对总体分布的参数如均值、方差等进行推断的方法4.发病率是表示某特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出现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5.筛检#是通过简便快速、安全经济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在健康人群中将那些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鉴别开来。

6.真实性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

7.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又称率比(rate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u)的比值。

8、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1.人畜共患疾病是由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互相关联,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消灭#即在局限的区域内病症的发病率为零或者是没有发生感染。

而最高的等级为消灭或根除,指的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将一种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作为一个物种彻底消灭。

3.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4.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又称母婴传播。

5.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阻止残疾、促进康复、延长寿命而采取的及时而合理的治疗措施。

6.疾病监测疾病监测又称流行病学监测,是指疾病监测机构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等资料,并将有关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到有关单位,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与对策,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的目的。

7.潜在减寿年数是指某年龄组人群因某病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8.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地区相对稳定无需自外地输入传染源就经常发生的疾病。

1.初级卫生保健2.社区3.总体5.概率6.误差7.系统误差8.抽样误差9.随机测量误差10.数值变量资料11.分类变量资料12.变异系数13.医学参考值14.标准误15.相对数16.率的标准化17.现况研究18.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的现象。

24.疾病监测二、简答题1.什么叫地方病?典型地方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度标准和分型标准;3.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有哪些内容?4.卫生法律规范有哪些分类?5.目前我国有哪几部卫生法律?6.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有那些内容?7.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什么?8.集中趋势指标包括哪些?9.离散趋势指标包括哪些?10.检验假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1.相对数的常用指标有哪些?12.应用标准化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3.行×列表卡方检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4.统计表制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5.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哪些?16.抽样方法包括哪些?17.什么是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18.对法定报告传染病人的管理措施有哪些?19.非传染性疾病的可能致病因素有哪些?三、论述题1.全球卫生政策。

2.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3.初级卫生保健八项工作任务。

4.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5.检验假设的意义和一般步骤。

6.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

7.常用统计图及其适用范围。

8.疾病的三间分布。

9.临床预防措施。

10.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