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新中国历次大阅兵共44页
大阅兵 1950年:英武雄姿大示威

钩沉 大阅兵1950年:英武雄姿大示威◎本刊记者 余玮调150余万兵力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剿匪斗争。
2月,美国宣布继续援助台湾国民党当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陆空海军各兵种部队阅兵仪式,并开启周年性国庆阅兵典礼。
受阅人员史上最多,共有24209人。
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88门,坦克、自行火炮80辆,汽车178辆,军马2899匹,各种队进犯台湾海峡。
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迅即成立,抗新中国的第一年,可谓“新元初始”。
新社会、新政府、新生活、新天地……中国民众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然而,这年的阅兵却是在新中国政权受到严峻考验的氛围中进行的1950年10月1日,参加国庆游行的政府部门队伍钩沉 大阅兵的象征。
首个国庆日,毛泽东在上天安门城楼前似乎做了最坏的打算,半诙谐半认真地对周围的人说:“如果真遇到打炮,那谁也不许跑!这关系到中国领导人的形象。
”毛泽东的这句话五味俱全,耐人寻味。
沉浸在节日气氛的中华儿女还不知道,一个巨大的战争阴霾正向他们笼罩而来,朝鲜战局则自美军仁川登陆后而迅速恶化,新中国的安全受到挑战。
首都北京庆祝国庆一周年阅兵、游行活动,伴随着闪亮在祖国正在解放的边远地区的炮火,在节日之夜腾空升起的礼花中,徐徐落下了帷幕。
就在国庆这一天,毛泽东收到了朝鲜领导人发来的贺电的同时,又收到了请求中国出兵救援的信。
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在中国国庆这一天越过南北朝鲜北纬38°线。
国庆检阅结束之后,毛泽东专家学者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由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而公布于世,在第一个国庆节上首次挂在天安门城楼重檐中间。
由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构成的国徽图案,金红相间,熠熠发光,显得十分庄严、神圣和富丽。
天安门城楼东西墙上横挂着两幅大标语,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一年前开国大典时此处的标语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1953年国庆阅兵详细介绍及资料

1953年国庆阅兵详细介绍及资料十一国庆节快到了,想了解历届国庆阅兵的精彩内容吗?别着急!今天带大家一起回顾1953年国庆阅兵的精彩内容!大家仔细看好了哦!1953年国庆阅兵详细介绍及资料这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5次国庆阅兵。
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朱德总司令乘检阅车检阅部队,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给全国武装部队的命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第5次任国庆阅兵首长,也是最后一次。
阅兵总指挥换人,改由副总参谋长张宗逊担任,这是他惟一一次任国庆阅兵总指挥。
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各种口径的大炮,组成规模庞大的方阵引人注目。
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是苏联制造“卡秋莎”火箭炮。
黄色战马方队首次出现在阅兵式上。
35幅领袖画像分组5个方队的群体方阵,创历次国庆阅兵典礼之最。
共有54个方(梯)队,其中48个地面方队,6个空中梯队。
受阅人员共有10038人。
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144门,坦克、自行火炮67辆,汽车168辆,三轮摩托车165辆,军马770匹,飞机96架。
阅兵式历时65分钟。
首都50余万群众参加庆典和游行。
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周年庆典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有50余万人参加了庆典。
典礼中进行了阅兵式和各界人民的大游行活动。
这次庆典,本是“第四届”国庆节,但此次活动没有再延续前几次“届”的说法。
这天黎明时分,浩浩荡荡的人群,从四面八方走向天安门广场。
晴朗的天,朱红的墙,金色的瓦,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千万面彩旗,衬托着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显得比往日更加庄严和雄伟。
10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庆祝典礼开始。
全场肃立,军乐队高奏国歌,100门礼炮齐鸣28响。
阅兵式开始。
往年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因病情较重需休养,今年的阅兵总指挥改由副总参谋长张宗逊担任,他陪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车检阅整队而立的受阅部队,并向官兵们致以节日的祝贺。
中国工农红军在瑞金的四次阅兵

中国工农红军在瑞金的四次阅兵作者:杨艳华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19年第3期说起阅兵,人们往往会想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威武雄壮的开国大典阅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次国庆阅兵以及2015年的9·3大阅兵。
这些阅兵,无一例外地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成就,起到了壮军威鼓士气的作用。
然而,人们可能还不太清楚,中国工农红军在80多年前的红都瑞金也曾进行过四次阅兵,而且这四次阅兵与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阅兵工农红军在红都瑞金的第一次阅兵,是在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当天进行的。
由于这次大会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因此人们往往将1931年11月7日大会在瑞金举行的各项活动称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而阅兵则是“开国大典”中重要的一项活动。
那么,这次阅兵是什么时候确定举行,阅兵的情形又是如何呢?随着中国苏维埃运动蓬勃发展,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决定召开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一苏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经过几番周折和四次延期,一苏大会最终确定于1931年11月7日在中央苏区召开,但没有确定具体地点。
1931年的9月,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9月28日,红军总部由永丰龙岗迁驻瑞金县东北的叶坪村。
瑞金位于赣闽交界处,早在1927年8月下旬,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部队经过瑞金,并取得了壬田战役的胜利,帮助瑞金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为瑞金播下了革命火种。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时,曾两次途经瑞金,给瑞金革命以极大的影响。
1931年8月,邓小平出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纠正了肃反扩大化问题,瑞金呈现出良好的政治生态。
当中共苏区中央局迁驻瑞金时,看到当地的大好形势,决定红军总部留驻瑞金“居中指挥”。
新中国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的十三次国庆阅兵

新中国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的十三次国庆阅兵新中国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的十三次国庆阅兵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
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将天安门广场举行。
中国国庆阅兵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高度关注。
阅兵,是对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检阅,其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都举行过阅兵。
在我国,阅兵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成功后,“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各部落首领纷纷前来会盟,声势浩大。
大禹阅兵,其意决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平息水患,更是为了威慑诸侯,巩固政权。
当今世界各国,在举行国家庆典时,一般都要举行阅兵活动。
阅兵仪式大体上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二是分列式。
阅兵式是指首长或贵宾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检阅部队。
分列式是指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首长或贵宾的检阅。
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为止,一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军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全军官兵崭新的精神风貌,对于展示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意志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1949年国庆阅兵:开国大典中的最美乐章1949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举行阅兵式。
中共中央极为重视这次阅兵,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参谋长唐延杰为阅兵指挥部主任、副主任。
开国大典阅兵,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至今,我国的国庆阅兵程序和内容没有大的改变,仅在受阅的方队、人员以及武器装备的种类、规模、数量上有所增减和变化。
第二次:1950年国庆阅兵:特殊形式的战争动员令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然以武力阻碍中国的统一大业,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1950年国庆节前夕,战争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1999年国庆阅兵

1999年国庆阅兵作者:徐立臣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09年第10期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
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
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三军部队,也是20世纪最后一次国庆大阅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值得记上一笔。
中央决定1999年国庆大阅兵当历史迈入20世纪之末,即将进入新世纪时,世界军事发生了重大变革,高技术战争,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
为了打赢现代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央军委适时调整了军事指导方针,军队建设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尤其是在武器装备建设上成果显著。
国庆阅兵,能够充分展示军队建设的新成就。
因此,在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举行国庆大阅兵,是全党全军全民的共同期待。
因此,中央决定,要在建国50周年时搞国庆大阅兵,并且指示,搞好50周年庆典活动,政治意义十分重大。
国庆阅兵,是重大政治任务,一定要“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指挥”。
要通过这次活动,向世界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表达中国人民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的坚定信心。
这次阅兵,要“超历史水平,创世界一流”。
中央军委指出,担负这一光荣任务的全体指战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攻克一道道难关,圆满完成国庆阅兵任务。
筹备阅兵工作动手早对于这次国庆阅兵,中央军委很早就开始筹备了。
军队的有关部门在1998年底即开始筹划。
具体担负这次阅兵任务的是北京军区。
不久,北京军区即成立了阅兵总指挥部,由军区司令员李新良任阅兵总指挥。
但国庆阅兵,不是北京军区一个军区能够包下来的,实际上,解放军总部有关部门和各军兵种都参与到这次阅兵的筹备工作中来,已经变成了全军的一次统一行动。
你不了解的中国大阅兵

你不了解的中国大阅兵作者:暂无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5年第5期文/魏岳江今年,中国将迎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届时,中国将根据惯例并参照各国作法,在北京举行阅兵式,这将是新中国历史上国庆节以外的首个国家级大阅兵。
阅兵是古今中外一种隆重的军事仪式,起源很早。
据记载,公元前的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的活动。
18世纪以后,在西欧等国广泛普及阅兵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军统帅如斯大林、艾森豪威尔、丘吉尔、戴高乐等,都很重视阅兵。
当时,美国将领巴顿接管同德军作战失利的第二军,经过检阅,发现了该军士气低落、纪律松散,就着手进行整顿,使该军提高了战斗力。
1945年6月24日,苏军曾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胜利大检阅,显示了当时苏军的强大威力。
现代阅兵分为哪两种方式?一般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
阅兵式是指首长或贵宾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分列式是指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首长或贵宾的检阅。
古代什么时候开始阅兵?我国阅兵源于春秋时期,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
如在齐桓公六年8月(公元前680年),曾举行“大阅”。
“大阅者何?阅兵车也。
”最初的阅兵形式跟现在大不一样,最高统治者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
各国有趣的阅兵式每年的1月26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国王大道上都会举行“共和日”阅兵仪式,并展示大量新型武器和先进的技术装备。
印度民众要想“亲密接触”这些高新武器装备,必须要购票才能一睹芳容。
受阅的队伍简直就是在大街上漫步,还有士兵离开队伍与警戒线外的民众握手聊天。
阅兵场外的观众席上,更是像在看一场露天演唱会。
中国阅兵式中的数字年代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
1954年国庆阅兵,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1956年,第8次国庆阅兵。
新中国前几次大阅兵中惟一一次冒大雨阅兵。
1984年国庆阅兵

1984年国庆阅兵作者:黎煦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09年第10期在新中国历次阅兵中,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给人们的印象也很深。
但是,人们也许不知道这次国庆阅兵背后的许多故事。
对是否搞这次阅兵一开始有争议自从1959年我国国庆阅兵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再没有搞过国庆阅兵。
到1984年,时间已经过去了25年。
这25年中,我国国庆阅兵是个空白。
出现这种空白,是有原因的。
1960年,我国处于困难时期。
党中央、毛泽东出于勤俭建国的考虑,决定今后不再年年搞国庆阅兵,每年的国庆活动不再搞典礼,采取群众活动等其它方式进行。
国庆典礼还是要搞,但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办法。
这个意见,当时在党内和军内得到广泛赞成。
1964年,我国已经从三年困难时期走了出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城乡一派繁荣景象。
这一年,又恰逢建国15周年,是“小庆”之年。
有人提出,是否在“小庆”之年也搞阅兵。
但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不赞成这样做,他们认为,“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全国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不适宜搞大型的庆典活动。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阅兵被扣上了形式主义的帽子,连军队内部的阅兵活动也被取消了。
在动乱之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包括1969年、1979年这两个“大庆”之年的国庆都没有搞阅兵活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4年。
对于这种现象,党内外看法不同。
党内军内一直有许多入主张还是要在“小庆”和“大庆”之年搞国庆阅兵,认为这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检阅,是扬国威、振士气之举。
但也有人认为,阅兵是搞形式主义;阅兵搞的分列式,是从苏联搬来的搞国庆阅兵,要花很多钱,是浪费,不赞成搞国庆阅兵。
邓小平对阅兵的看法则十分明确。
早在1981年3月10日,他就说了这样一段话:不能说检阅式、分列式是形式主义,它对部队作风培养有实际意义,通过阅兵式把军队摆一摆给大家看,也可以密切军民关系,对加强军队训练也有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回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回放作者:东方来源:《决策与信息》2009年第09期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它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国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
阅兵通常是在国家重大节日或大型军事演习中进行,一般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
阅兵式是指首长或贵宾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分列式是指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首长或贵宾的检阅。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
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举行过5次较有影响的阅兵;新中国成立后,共举行过13次国庆大阅兵,2009年首次举行了海上大阅兵。
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共举行的19次大阅兵见证了中国军队历史变革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前我军5次大阅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与我军最早的阅兵式瑞金在江西省南部,是30年代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首府。
为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城北6公里的叶坪村,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
参加检阅的部队主要是: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军的代表,红军随营学校,警卫部队代表等。
参加阅兵式的有毛泽东、朱德、项英、任弼时等领导同志。
●中央苏区庆“五一”与红军大阅兵1933年“五一”节,中国共产党在瑞金组织了盛大庆祝会,主会场有4万多人。
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红军第一军团正规部队列队参加了这一重大活动。
●红军成立纪念日阅兵式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南昌起义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每年8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
当年8月1日,举行庆祝“八一”大会,进行了阅兵式。
项英、朱德等检阅长达600多米的红军指战员队列。
●八路军南下支队在延安举行阅兵式1944年10月中旬,时驻在延安东南45公里的南泥湾屯垦练兵的第359旅接受战斗任务后,主力5000余人由旅长王震率领,迅速从南泥湾、金盆湾一线向延安城郊集结待命。
出征前举行了阅兵式。
●西苑机场阅兵式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由住了10个月的西柏坡出发向北平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