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特征与对策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特征与对策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特征与对策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历程、特征与对策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产品,较好地反映和体现了旅游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于讴歌党的光辉奋斗历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加快中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后劲、进一步促进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根据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批示精神,国家旅游局在《关于推进发展红色旅游工作意见的报告》中,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 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目前,这项工作已得到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作。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基本历程

红色旅游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密不可分。它由此孕育兴起,并受其推动而加速发展。

(一)红色旅游的萌芽阶段

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的阵地,如嘉兴、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作为革命教育基地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由于这种形象和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就有组织地前往参观学习,主要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多数情况是由公家支付费用,接待也是按照政治教育的模式操作;参观者不是一般旅游者的身份,也不愿被冠以“旅游者”的称呼;接待单位不是按照旅游的概念去经营,更明显的是政治任务或事业接待,甚至不计投入和产出,开支大多由国家拨款。这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甚至目前仍有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采取这种接待方式。显然,对于这类的参观学习,是不能以旅游的标准去衡量的,也不能称之为“红色旅游”,充其量它只是红色旅游的初期阶段。这个时间段在全国是不统一的。

(二)红色旅游的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旅游快速崛起。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和参观点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一些地方,凭借多年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开始探索采用旅游接待的方式经营。他们所依托的旅游资源、接待条件、组织机构,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和“原有的”,发展旅游所必需的“六要素”大致配套,加上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这些地方比经济条件类似的其他地方获得了不少发展的先机。在这个阶段,率先由参观教育转变为“红色旅游”的,并不是最为知名和重要的革命圣地,而是相对级别较低的一些纪念地、参观点,后者所受的体制和级别限制相对较弱,比较容易进行运作体制的变革,即由事业接待、政治接待向旅游接待、旅游经营转变。

(三)红色旅游的加快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各种旅游资源都被纳入研究开发的视线,红色旅游也面临着空前有利的大环境。尤其是这一时期,隔几年一次的重大纪念活动,如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庆祝建国50周年等,为红色旅游注入了排浪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国家宣传机构为主导,各种媒体以很大的提前量、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形成了对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的空前宣传;政府财政拨款对革命文物、遗址的投资维修,对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交通条件、城市环境的大规模投资改造,使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举办的纪念活动、文艺演出,以及各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形成了创历史纪录的参观接待高峰,滚滚不尽的客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红色旅游”的口号和称谓就此产生。这一时期,红色旅游明显登上了新的台阶,当地政府也看到了其发展潜力,坚定和增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和信心。

(四)红色旅游的市场化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受人均GDP突破800美元、黄金周等因素的影响,大众旅游和假日旅游蓬勃发展,带火了不少旅游温冷地带,促红了很多个性化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也明显受益。这说明,除了在革命纪念日“走红”以外,红色旅游平时也有它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很多地方把红色旅游列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一大优势。例如,井冈山在研究当地旅游业定位和形象时,就提出“一红一绿”的战略发展思路,红就是红色旅游,绿就是秀美山水和绿色生态。延安、

遵义、西柏坡等地也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当地旅游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特色。2001年,一些革命圣地、纪念地发起成立了区域性的红色旅游协作组织,2002年,在浙江嘉兴召开了红色旅游产品推介会、红色旅游论坛,这说明红色旅游已被纳入了旅游发展的范畴,也和其他旅游产品一样,正在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实现了从事业接待向旅游接待的跨越。当然,对于相当一部分革命纪念地来说,由于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社会性、政治性,不可能对所有人员都实行旅游接待,在特定的时段,一定的人群仍然实行政治接待,但是从主体的、常规的经营方式来讲,已跟以前有了很大不同,更多地带有旅游接待的特点,成为旅游产品、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现在尚未建立针对红色旅游接待和经营的专项统计体系,加上我国的革命纪念地、参观点、遗址遗迹众多,革命历史文物划分为若干等级,截至目前,对于红色旅游的接待单位、接待人数、接待收入没有一项确切的数字;估计以发展红色旅游为特色的城市有几十个,各类红色旅游接待点数以万计;每个红色旅游接待点接待规模差距较大,小的数以千人计,中型的数以万计,大型的几乎就是一个旅游城市(如延安、井冈山)全部的接待人数,如果遇到大的纪念周年,接待人数可能要达到数百万人,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对于红色旅游产品是不宜低估的,何况还有更宝贵的政治和社会效益。

二、红色旅游的主要特征

红色旅游最基本的特征是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但同时也是旅游产品的一种类型,它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红色旅游是受党政部门鼓励和扶持的

革命圣地和纪念地本身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事迹,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可以深入发掘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般旅游产品所不具备的一个明显特点。正是由于它担负着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务,才能享受政府专门的拨款,定期进行维护、维修;新闻媒体的义务宣传报道,也有助于塑造较好的旅游整体形象;有关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可以保证起码的客流量。这是一般旅游景点所不具有的一些优势。最近,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发展计划部门的财力支持,得到了宣传部门的舆论扶持。可以相信,通过鼓励和扶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既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致富百姓,造福一方,反过来也可以说明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巨大促进作用。

(二)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有一定限定条件

红色旅游的吸引物主要是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文物和旧址,以房舍、器械、用具、陵园和遗迹等为主,虽然史料价值很高,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凭借,有的堪称全国第一或唯一,但由于当时斗争的艰苦卓绝、革命者生活的艰苦朴素,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一般比较简陋,就其外观来说与故宫、秦皇兵马俑、乐山大佛等文物古迹相比,可展现、可参观、可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影响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有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因素,有娱乐身心、放松自我的因素,也有求新、求异、求乐的因素,还有交通距离远近、旅游花费多少的因素。这些红色旅游的景点一般都处在交通比较偏远、经济比较落后、服务接待设施不大配套的地区,对于不少旅游者来说,尤其是在纪念日前后的一段时间,确实存在进出困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在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到哪儿旅游完全是由旅游者自由和自主作出的,因此,红色旅游虽然有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并不一定表现出绝对性的优势,这是应清醒面对的现实。当然,红色旅游依托的旅游资源是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与一般的历史文物古迹有所不同,它与今天的现实生活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绝大多数中老年国内旅游者都了解一些那个时期的历史,容易从中找到共鸣和呼应,这是红色旅游发展的有利因素,可以借机多做文章,以更好地吸引旅游者。

(三)红色旅游深度和规模开发面临的困难

把革命纪念地、革命圣地、革命参观点纳入旅游的范畴来发展,就决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按旅游经济规律办事。这其中虽有党政部门的扶持和导向,但毕竟跟组织参观、单纯的革命传统教

育有明显的区别,它虽然包括有组织的参观学习,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吸引力,吸引大众旅游者自觉地前往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除了极少数规模较大、革命传统文化积淀较厚的以外,绝大多数红色旅游吸引物都是以零散的、单体的遗址、故居、纪念碑、陵墓、纪念馆的形式出现,所反映的革命文化的内涵也是片段的、单一的,很难开发出成规模的、有深度、有连续性的旅游产品;由于它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展示、讲解及关联性产品的开发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像其它产品那样容易地体现出参与性、娱乐性;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平日所受革命传统教育较少,与中老年人相比对中国革命史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对红色旅游缺乏应有的共鸣和向往,这是研究客源层次时应予注意的。

(四)红色旅游以观光产品为主体

从各地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来看,虽然有体验式的特种旅游产品,如“重走长征路”等,但绝大多数都是观光式的,例如,“战地重游”、“英雄城市游”、“伟人故里游”等,至于参观一个纪念碑、纪念馆、故居会址等,就更是如此了。除非是井冈山、延安这样的革命圣地,这种奔走式的游览方式,旅游者一般难以停留很长时间,一般的参观点也就是半小时或一两个小时;加上近年来各地交通条件有所改善,旅游的可进入性明显提高,也缩短了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另外,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很多地方是免收门票,即使收费也定价不高。上述因素决定了红色旅游的收入水平不会太高。

(五)红色旅游的客源消长有明显的规律性

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因素调节,例如,宣传促销的因素、旅游淡旺季的影响,而有较大纪念活动的时段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因此,旅游客源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运动,整体状态有一定的规律性,也是可以预见的。一般5年一个小高潮,10年一个中高潮,50和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大高潮。在一年之中,接待高潮则主要集中在三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把握这一规律,有助于做好平时工作,提高高峰时段的接待容量和接待质量,延长旅游高峰时段。

三、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几项建议

当前,中央领导批示加快红色旅游发展,并责成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共同研究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为中国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涉及许多问题,有对旅游市场运行规律的把握,也有自身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抓好红色旅游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加快由事业接待型向旅游产业型转变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公益性等方面的原因,红色旅游场所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管理机构、运作机构体制不顺的问题,表现为旅游产业仍不同程度地带有事业接待型特点,或政企不分,或企事不分。这种管理体制、运营方式,是由其特殊的政治功能所决定的,也是历史长期发展形成的。从表面上看保持这种体制是工作性质使然,也似乎比一般文物类旅游点、文化类旅游点要有层次,实际上有了这个“事业接待”的招牌,可以得到一般旅游点所没有的各种“实惠”,例如,政府拨款的维护、人员工资的包干、党政部门的宣传与组织客源等等。但是,如不实行管理与接待的分工、事业接待与旅游经营的分家,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就不能与市场经济接轨,跟不上全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中国旅游发展的整体来看,后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开放之初所经历的由事业接待型向创汇产业型的转变。对于红色旅游来说,固然有其特殊性,但既然要列为众多旅游产品之一,就应尊重和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当然,这并不是说就要全盘取消“政治接待”、“事业接待”、教育基地的功能,而是要在运作方式上实行适当的分离,起码管理部门与接待机构要分离、政治接待与旅游接待要分离。这就如同普通旅游景点要承担一定的公务接待一样,并不能因此而影响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经营。

(二)根据市场需求树立当地旅游形象

旅游经济是最需要讲求市场经济规则的。一个地方的旅游要保持对客源的充分吸引,关键是有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地区的旅游形象。旅游形象是对一个地区主要旅游产品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必须遵循市场需求的导向原则,而不能有什么

产品就打什么招牌。因此,红色旅游在当地旅游资源中占什么位置,应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给予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如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旅游资源密集、丰富、成片的地区,可以把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主打形象。但那些红色旅游资源相对零星、单一,只有区域性影响的地方,就不一定要把红色旅游作为当地旅游的“主打”形象,而要考虑当地什么旅游资源最富吸引力、最适应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如果当地没有拳头性的旅游产品,就应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寻求依托,将红色旅游的宣传促销纳入其中,而不是一味坚持独树一帜、唯我独尊,因为产品的吸引力是由游客自己来评判的,而不单纯是报刊媒体的舆论评判与引导。

(三)加强探索红色旅游促销的路子

红色旅游的宣传促销有一些有利条件,关键是找好依托、抓住机遇、顺势而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评价资源品味和吸引力,有的红色旅游产品是全国性的,有的只是区域性的,片面夸大它的影响力也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作为一个旅游产品向外推广时,除了考虑纪念日前后有组织的客源层,还要考虑平日普通的旅游者,需要对主要客源市场进行广泛深度的开发。要发挥革命圣地、纪念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借助宣传、新闻、文化等部门的力量,宣传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要抓住每年纪念日前夕开展纪念或庆祝活动的机会,通过邀请记者采访、媒体宣传、举办文艺活动等,推销红色旅游产品;要加强对特定客源层的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红色旅游产品,有重点地吸引研究那段历史的人员、老年群体、大中小学生,保证日常客流量;要加强对旅游消费市场需求趋势的研究,把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售量。

(四)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为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应在传统的参观教育活动基础上,努力体现红色旅游的“旅游”特色和旅游接待的专业化水平。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如可采用声光电结合的半景画、全景画等;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除了组织对实物、遗址的参观外,也可以安排定时的影视、歌舞专场;要考虑适当增加参与性内容,策划当年革命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吸引旅游者参与和体验;在导游讲解方面,除注意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外,还应尽量丰富解说内容,寓教于乐,使旅游者有多方面的收获。

(五)提高红色旅游接待的软硬件水平

一般来说,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由于有政府拨款的扶持,基础设施、接待条件在同一地区中属于比较好的,但由于很多单位属于差额拨款,或者是自负盈亏,建设与维护资金仍明显不足,加上受传统的建设、展示观念的影响,除了展示物本身的保护、维护以外,其他配套设施、服务条件都比较缺乏或档次不高。在这一方面,不仅与发达国家的一些纪念地相比,显得展示场馆简陋拥挤、展示手段落后、配套服务条件较差,即使与国内较高档次的旅游景区(点)相比,也普遍存在接待设施档次不高或配套不够的问题,给人的感觉是这些参观点似乎就应不讲究接待档次和水平。实际上这是一种思维的误区,如果这些地方有较高档次或水准的停车场、旅游厕所、景点指示牌、游客中心、旅游商亭,则可更好地衬托出昔日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红色旅游的景点应该加强接待服务的硬件建设,除了保持和强调讲解的准确、严肃、认真外,接待服务的其他方面也要提高水平,也要加强对员工队伍服务素质的培训。

(六)努力增加红色旅游的收入产出水平

提高红色旅游的产出水平,除维持较充足的客源以外,关键是走集约化的旅游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系列的旅游餐饮、旅游商品和旅游娱乐,为旅游者开辟广阔的消费空间。其中,最根本的是突出革命特色、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这是强化市场竞争力、增强“卖点”的精髓。要加强特色旅游餐饮、食品系列的开发,例如,当年井冈山红军的红米饭、南瓜汤,延安八路军的餐饮,在引导旅游者全方位体验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旅游收入;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加强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如井冈山的土酒、茶叶、竹器制品,延安的大红枣、农民画,研究制作多种类的音像制品和图书;要根据当地历史题材和民间歌舞题材,创作、演出一些剧目、歌舞,放映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发展有特色的旅游娱乐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深化红色旅游的产品开发,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也有利于大幅度增加旅游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社会就业。

(七)搞好与其他旅游产品的线路组合

除了为数不多的革命圣地有大量的红色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旅游者停留较长时间以外,其他红色旅游产品则不具备这个优势。从旅游者选择出游的规律看,除了专门研究或组织参观以外,一般不可能游遍周围的红色旅游产品,而是选择最有吸引力的看点、最为便捷的旅游线路。因此,把辖区内的红色旅游产品编成一条线路,只适于特殊时段、个别群体,而对于大多数旅游者、平常多数时候则是不适宜的,这是发展红色旅游应注意的一个问题。为了切实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在线路上相互关联的一些旅游产品,而不要拘泥于纯粹的“红色系列”,要通过发掘、利用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包括观光的、度假的、休闲的、专项的旅游产品,组成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将红色旅游产品融入这些产品序列之中,不但不会降低红色旅游产品的影响,反而会充分挖掘和发挥红色旅游产品的作用。

中国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动下,红色旅游一定能够在提升档次和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不仅可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中国旅游产品的结构,也一定能更好地发挥政治思想、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一、主题策划

不能单纯为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更不能把红色旅游从整个旅游业中孤立出来,还是要立足旅游业的全局,按照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

1、红色与绿色(生态旅游)相映

红绿相映,凸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好花还需绿叶配,如果撇开旅游本身休闲的规律,只谈红色的教育意义,这个产品本身就是不完善的,市场号召力也有局限性。

把小寨村对面的老园山纳入旅游区,以老园山的特色自然景观策划绿色生态旅游项目,就使整个项目的产品,形成勒一个满足游客需要的综合系统构架,使旅游吸引力达到最大化水平。

2、红色与彩色(民族风情)互动

多数红色景点所处的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以民族风情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强市场吸引力。

民族风情旅游是指以民族风俗文化为载体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以展示、宣传多彩的民族文化,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民族文化涵盖的内容广博而庞杂,包括有民族聚居地、民族歌舞、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民族饮食业、民族影视艺术等形式。

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的不发达,并不意味着文化资源的匮乏,相反很多地区拥有富集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对红色旅游的意义在于,民族风情旅游所吸引的旅游市场范围是很广阔的,而民族旅游和红色旅游在空间上的重叠,也为红色旅游增加了内容和魅力。

3 、红色与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融会

红色景区本身就具有其历史意义,但是结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能更突出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及赢得外来文化的尊重。

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是不足以吸引旅游者、不能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历史文化资源考究、发掘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这使得历史文化吸引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来说,不易提炼出鲜明的旅游形象,因此,通过专业的旅游策划,对旅游产品进行精心包装,使之有一个统一的宣传口径,将极大的促进市场的开发。

做好历史文化旅游的四大要点:

1.对历史文化吸引物的开发、管理、筹资与营销应该专业化;

2.防止文化吸引物供应过剩,建立文化产业内部合作的机制,避开主要竞争对手的锋芒,挖掘自身独特的优势;

3.广泛运用网络、信息、虚拟、多媒体等高新技术;

4.不断采取新的手段来适应游客体验不断变化的特点。

红色景区本身就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但是如果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好,更能突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赢得外来文化的尊重。

红色旅游与古色旅游的结合有两种形式。其一,复合型。比如北京郊区的卢沟桥,本身是红色事件的发生地,同时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古燕京八景之一,这个就可以作为一个点来开发;其二,综合型。以南昌为例,既有八一南昌起义的纪念地,也有四大名阁之一的滕王阁,但两者的空间点并不重合,开发的思路就可以用一条线的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

4、红色与时尚(自驾车)结盟

自驾车运动是近期国内兴起的一项有挑战性的时尚运动,自驾车的车主多为城市中高收入者,向往田野,向往自由,是一群有爱心和不畏艰苦的性情中人,自驾车到老区去,不仅有风景,也收获了给予的快乐,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

自驾车旅游在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仍然是一个特种旅游的范畴,它的市场群体更多的是一些喜爱探险、崇尚自然的人。而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所处的地区基本处于一种原始的未开发状态,很少受到外来者的“干扰”,这种气氛正契合了自驾车旅游者寻求僻静和开拓新旅游点的心理。

怎样策划一些适合自驾车旅游者的红色产品?

怎样配套一些适应自驾车旅游者特殊需求的基础设施?

如何针对这个细分市场开展营销工作?

5、红色向质朴(乡村旅游)回归

乡村旅游的休闲性是很多城市居民向往的感觉,让孩子体会乡村的味道也是很多城市父母的愿望。老区的乡村比起商业化的城市郊区型乡村来说,更具有原汁原味的滋味。

二、影响城市历史文化景点商业开发的主要因素

1、游客来源因素

影响要素本地游客外地游客

游憩方式休闲、娱乐参观、考察、朝圣

季节性较弱,收益稳定较强

游玩时间较灵活较固定、较短

游玩频率较高低

个人消费额较低、主要集中于餐饮休闲较高、主要集中于门票和纪念品

景点内商业业态小型、经济型餐饮休闲为主纪念品零售为主

周边商业业态餐饮休闲为主的城市型商业业态住宿、休闲、娱乐为主

对周边地价的带动相对较弱相对较强

3、景点的历史文化因素

影响要素历史文化遗存类民风民俗类宗教类

游玩时间较短较长较长

游玩频率较低较高较高,特别是本地游客

个人消费额门票消费以外较低门票消费以外较高门票消费以外较高

景点内商业业态较单一丰富较丰富

周边商业业态主题性较强,种类较单一参与性较强,种类丰富主题性强,种类单一

对周边地价带动较强强较弱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近些年来,红色旅游的异军突起,对中国的旅游市场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使老区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更加鲜明,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得到更好地整合。发展红色旅游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及现状进行梳理的同时,提出了红色旅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红色旅游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Abstract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the " Red Tourist" developed so fast and made a great change in China’s tourist market. Through the“Red Tourist”,We can offectivety protect and make use of revolutionary historic cutural heritage and make tourist brand, and combine enviromental resources with historic resources of human. Developing the "Red Tourist"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olopment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 condition of China’s “Red Tourist”and bring up some problems, and then propose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the Red Trip; Status; Problem; Development Strategy

红色旅游的发展对策以及今后发展思路

红色旅游的发展对策以及今后发展思路 (一)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奋斗目标根据盐、同旅游源资禀赋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应坚持“政府指导, 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发展战略,着眼于改善基础设施,着眼于完善旅游 配套设施,着眼于开拓一级客源市场,集中力量建设精品景区,走典型引 路、滚动发展,渐成规模的路子。 (二)加快红色旅游景区规划编制争取资金,加快红色旅游景区规划编制,指导完善相关设施,增强红色旅游的参与性,达到寓教于乐的 目的。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以规划指导开发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各种旅游资源,杜绝盲目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的现象, 防止急功近利和一哄而上,要突出革命历史、大漠风光、草原风景等独特 优势,着力在新、秀、特、古、美等方面做文章,重点打造精品名牌,提 升整体形象。 (三)积极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为了进一步保护革命历史遗址,科学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纪念园旅游功能,提高纪念园 对外知名度,增加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经济、社会效益,2009年计划实施 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二期工程。争取资金,在纪念园建设边区一条街和回 汉支队驻地旧址、高崾岘炮楼、《王贵与李香香》文化墙等项目啊,进一步 丰富纪念馆的旅游内容,完善功能,提升品位。 同心红军西征纪念园完善设施,争取资金增设“斯诺展览馆”,积极创建国家3A级景区,并将盐池县、同心县旅游纳入全市旅游大规划中,全 力打造宁夏东大门旅游形象。 (四)加大红色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继续加大对两处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宣传促销,将红色旅游活动开展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等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紧密 结合起来,促使红色旅游接待再上新台阶。 同时,积极利用新闻媒体、旅行社、旅游网站和各类活动,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宣传,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底蕴,将红色旅游景点同各知名 景点连成一线,积极开拓客源市场。 (五)加快红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依托老区红色旅游文化,开发制作反映红色旅游基地为题材的红色纪念品,使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

7作品示例:小岗村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营销策略

小岗村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营销策略 摘要: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态势很好,但作为一种专项旅游来进行产业开发,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尚未系统进行市场营销分析和策略研究。本文通过对小岗村的实地调研,从发展农业红色旅游的角度,分析了小岗村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小岗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红色旅游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而发挥红色旅游的经济、政治等多重功能,以实现小岗村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岗村;红色旅游;营销策略 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它是由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孕育衍化而成,并在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类型,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模式。相对于其它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更多是以参观游览红色景观为主要内容,以接受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它具有游客市场较为固定,以公费旅游为主,产品捆绑式销售等特点。借助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综合化,走政府主导加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是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开发的主要红色旅游地的发展模式[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率先实行了“大包干”,促使农民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从而形成了“大包干”精神。2004年,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党支部书记,任职的近6年来,发展了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沈浩精神。小岗村以二者为依托,发展农业红色旅游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分析了小岗村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发展现状 (一)小岗村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04年,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全体党员、民众进行新的创业,小岗村又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2008年9月30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是小岗村红色旅游的主要文化内涵 (二)小岗旅游资源 小岗村在凤阳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凤阳县文化旅游局、凤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精心策划、量身打造,大力发展小岗

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转载请注明 一.红色旅游的意义2004年以来,红色旅游项目在我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蓬勃升起。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外在形式,以其所具有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目的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游客学习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增加旅游阅历;同时红色旅游也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更是有助于打破老区封闭格局,加快开发开放,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造就秀美山川。 二.红色旅游的现状 1.红色旅游景区多为橱窗展示类,展品多为革命时期的文件和工作、生活等有纪念意义的用品。旅游活动形式较单一,普遍缺少娱乐性和消遣性,对旅客吸引力不足,旅客参与程度极为有限。红色旅游旨在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及革命历史,但是由于形式单一、死板,最终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且游客群单一,多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群体,其消费购买能力有限,影响红色旅游地区的受益效果。 2. 很多红色旅游的景区开发,脱离了红色景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过于专注突出其政治色彩和以往的政治因素。这使游客难免会产生脱

离感,难以融入其中。应在景区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到,要把当地的历史、文化融入景区的建设,使景区拥有浓重的文化氛围。这样不仅丰富了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也对当地文化、艺术的传承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3.红色旅游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个景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景区是否能够拥有大量客源以及良好口碑的决定因素。红色旅游景区多在甘肃、延安等较为偏远的山区,交通的便捷和通讯的顺畅,便成为了这些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必要条件。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一大“瓶颈”,直接影响到了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快、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任务尤为重要和紧迫。 三.如何保持红色旅游长远发展 1.多方合作,规范红色旅游产业格局。在全国红色旅游兴起的大势下,各地方应该将自己区域内的红色旅游发展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联系起来,做到整体的统筹规划,避免各地方红色旅游景区的雷同发展,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强竞争力。使各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特色,和特立品牌,获得长远发展。 2.丰富红色旅游内涵。目前,我国国内的红色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内容单一、乏味,景区观赏价值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促使经济效益低,不能有效地带动当地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想要改变红色旅游景区的现状,就要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要在景区建设中更多的体现当地历史、文化价值,着重突出当地特色、民俗,促进多元化游客类型的形成,提高景区的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3.加强红色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 光山是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是大别山革命的重要发祥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也是红25军长征的决策地。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我县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红色景区有: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徐畈革命旧址群,尤太忠、万海峰将军旧居,花山寨会议旧址,殷区起义纪念地,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2010年河南省将我县邓颖超祖居推荐到全国二期红色景区名录之中。开发利用好光山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打造光山红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光山红色旅游服务于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光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业,紧紧抓住“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理念,围绕“千里跃进、红色摇篮”的红色品牌主题,准确定位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红色景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拓宽红色旅游产业市场,加强红色景区旅游业服务管理,使光山红色旅游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呈现出良性增长的发展态势。光山发展红色旅游业的思维超前,善于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接头续尾”完整展现红色文化

产生的历史进程,把红色旅游的文章做的很深、很细,实现了做大做精做旺红色旅游业的目的。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以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旅游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多次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掌握和澄清了全县红色旅游 资源的底子,为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 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筹资征收了徐畈革命旧址群房屋50余间,邓颖超 祖居房屋30余间,王大湾会议会址房屋150余间。 近几年,利用上级文物保护经费和多方筹集资金维修了王大湾会议会址、徐畈革命旧址群、邓颖超祖居、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尤太忠、万海峰 将军旧居等,并征集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分别进行了陈列布展。红色旅游资 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争取了国家红色旅游政策和项目的支持 自2005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不懈努力将王大湾会议会址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家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确定的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争取到国家、省配套资金和老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红色旅游就是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对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与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面临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层次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统筹规划,游客单一、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要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发展,就要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关键词: 中国红色旅游旅游旅游文化 一、红色旅游的含义。 红色旅游,就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外在形式,以其所具有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与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与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目的的旅游活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红色旅游就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而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红色旅游“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就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就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就是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就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 三、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单一、死板,吸引力不足。 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居多,这种形式既不生动又不活泼,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共鸣及互动,旅游者参与程度极为有限。尽管从内容上瞧,这些红色旅游旨在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及革命历史,就是高尚而积极的。但就是由于形式单一、死板,最终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影响红色旅游的效果。且红色旅游虽然承载着宣扬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但它毕竟就是一种旅游形式,因此,除了突出其“红色” 的特点外,还应注重它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的一般特征,即娱乐性与消遣性,而只有充分利用更多有效而多样化的形式加强游客在红色旅游中的参与性,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才能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 很多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肤浅,未能将红色旅游的内涵与精髓深度发掘,脱离了红色景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过于凸显其政治色彩,旅游活动面狭窄、活动内容浅表。因此,很难让游客融入其中。有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因为地理位置、知名度与开发程度等原因,一直存在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浪费了资源。目前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项目中缺乏“精品项目”与“亮点项目”,难以“留住”游客。此外,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特点不明显,旅游景区内或周边被一些大型现代化建筑物环绕,破坏了“红色”景观,使旅游景区整体风格不协调。 3、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伴随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而来的还有红色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交通与通讯的畅通与发达就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

红色旅游课程论文

论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班级:建筑(本)201301 学号:20138132 作者:高启耀 摘要:红色旅游是旅游业的一支新芽。在国家政策引导、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近年来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作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宏观的总结论述一下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展望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与发展背景 红色旅游是指依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形成的革命历史遗存和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等资源而开展的一种特色专题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依托红色资源而存在的,这些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将红色和旅游结合起来,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它不仅在旅游行业上实现了创新,而且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青少年一代而言,红色旅游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将为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1999年江西

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1年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2003年4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江西视察时指出: 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红色旅游打造成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2004年1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由江西发起,北京、上海、福建、河北、广东、陕西七省市共同参与签订了《七省市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推出发展红色旅游的新举措。2004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在理论版头条发表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的文章!。2004年12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这表明国家将要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2005 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2月22日颁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红色旅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5 年,被确定为“红色旅游发展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推动,全国掀起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大潮。例如,四川省斥资40亿,全方位包装广安小平故里和以巴中、达州等地为主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两个板块和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四川的一条线路。福建省把杭古田会址红色旅游开发确定为全省8个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此外,上海、江苏、福建、河南、广西、贵州、甘肃等地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加大投入,在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各自的特色!

江西省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概要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本科生中期论文题目: 研究 学生姓名:王云峰 指导教师:武传表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学号 : 三班四号 20071112010047 日期:二 O 一 0年十月 _ 月二十一 __日 _ 摘要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中, 红色旅游有着特殊的意义。红色旅游可以增加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历史情结, 进而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本文通过以江西省红色旅游为例, 分析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绵薄之力。关键词:红色旅游策略问题爱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daily life, which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red tourism. Red tourism can increase the people's patriotic sentiment, to improve the people's revolutionary history complex, thus promoting the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In this paper, Jiangxi red tourism, for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our country play a humble red.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红色旅游是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对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面临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层次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统筹规划,游客单一、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要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发展,就要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关键词:中国红色旅游旅游旅游文化 一、红色旅游的含义。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外在形式,以其所具有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目的的旅游活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红色旅游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而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 三、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单一、死板,吸引力不足。 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居多,这种形式既不生动又不活泼,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共鸣及互动,旅游者参与程度极为有限。尽管从内容上看,这些红色旅游旨在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及革命历史,是高尚而积极的。但是由于形式单一、死板,最终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影响红色旅游的效果。且红色旅游虽然承载着宣扬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但它毕竟是一种旅游形式,因此,除了突出其“红色” 的特点外,还应注重它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的一般特征,即娱乐性和消遣性,而只有充分利用更多有效而多样化的形式加强游客在红色旅游中的参与性,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才能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 很多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肤浅,未能将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精髓深度发掘,脱离了红色景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过于凸显其政治色彩,旅游活动面狭窄、活动内容浅表。因此,很难让游客融入其中。有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因为地理位置、知名度和开发程度等原因,一直存在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浪费了资源。目前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项目中缺乏“精品项目”和“亮点项目”,难以“留住”游客。此外,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特点不明显,旅游景区内或周边被一些大型现代化建筑物环绕,破坏了“红色”景观,使旅游景区整体风格不协调。 3.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活动,近年来迅速成为新的旅游热点。然而,不管是在理论界还是在旅游实践领域,都缺乏对红色旅游发展原因和原理的深层次探索。因此,对红色旅游动力机制相关理论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深层次地了解红 色旅游动力要素作用的内在原理和机制,极大地丰富红色旅游相关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红色旅游开发建设。红色旅游动力机制成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策和建议以及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产品和市场开发、区域合作等。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中国 1999年,江西省首次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4年1月,由江西发起并联合七省市签订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的《郑州宣言》;同年,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关注开始与日俱增,相关学术研究也逐渐升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应用研究也日渐丰富,为红色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关于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深入开展,红色旅游市场需求逐渐向个性化、体验化和多样化方面发展(何烈孝等,2011)。在红色旅游的发展走向研究上, 张娟认为在“红色”圣地发展的初级阶段, 可以优先发展“红色旅游”, 并留出足够时间培育“绿色”旅游市场;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开发、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张颢(2007)认为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欠缺、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发展不稳定等问题。此外,红色旅游发展的水平空间差异明显,资源开发存在一拥而上的现象;行政区划壁垒阻碍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区位条件欠佳,可进入性差;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旅游产品功能单一,综合功能不强,客源市场狭窄等也是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中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国有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关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学术研究分为全国范围红色旅游研究和地方红色旅游研究,尤以后者较为丰富,侧重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研究范围涵盖中国若干重要的红色旅游省份和城市,如湖南、山东、江西、陕西、临沂、韶山、南昌、长株潭、泛珠三角、“红三角”等省市和地区。 地方红色旅游研究以红色旅游重点省份湖南、山东、江西居多。湖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特征与对策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历程、特征与对策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产品,较好地反映和体现了旅游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于讴歌党的光辉奋斗历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加快中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后劲、进一步促进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根据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批示精神,国家旅游局在《关于推进发展红色旅游工作意见的报告》中,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 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目前,这项工作已得到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作。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基本历程 红色旅游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密不可分。它由此孕育兴起,并受其推动而加速发展。 (一)红色旅游的萌芽阶段 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的阵地,如嘉兴、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作为革命教育基地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由于这种形象和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就有组织地前往参观学习,主要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多数情况是由公家支付费用,接待也是按照政治教育的模式操作;参观者不是一般旅游者的身份,也不愿被冠以“旅游者”的称呼;接待单位不是按照旅游的概念去经营,更明显的是政治任务或事业接待,甚至不计投入和产出,开支大多由国家拨款。这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甚至目前仍有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采取这种接待方式。显然,对于这类的参观学习,是不能以旅游的标准去衡量的,也不能称之为“红色旅游”,充其量它只是红色旅游的初期阶段。这个时间段在全国是不统一的。 (二)红色旅游的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旅游快速崛起。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和参观点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一些地方,凭借多年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开始探索采用旅游接待的方式经营。他们所依托的旅游资源、接待条件、组织机构,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和“原有的”,发展旅游所必需的“六要素”大致配套,加上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这些地方比经济条件类似的其他地方获得了不少发展的先机。在这个阶段,率先由参观教育转变为“红色旅游”的,并不是最为知名和重要的革命圣地,而是相对级别较低的一些纪念地、参观点,后者所受的体制和级别限制相对较弱,比较容易进行运作体制的变革,即由事业接待、政治接待向旅游接待、旅游经营转变。 (三)红色旅游的加快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各种旅游资源都被纳入研究开发的视线,红色旅游也面临着空前有利的大环境。尤其是这一时期,隔几年一次的重大纪念活动,如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庆祝建国50周年等,为红色旅游注入了排浪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国家宣传机构为主导,各种媒体以很大的提前量、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形成了对革命圣地、纪念地、参观点的空前宣传;政府财政拨款对革命文物、遗址的投资维修,对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交通条件、城市环境的大规模投资改造,使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举办的纪念活动、文艺演出,以及各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形成了创历史纪录的参观接待高峰,滚滚不尽的客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红色旅游”的口号和称谓就此产生。这一时期,红色旅游明显登上了新的台阶,当地政府也看到了其发展潜力,坚定和增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和信心。 (四)红色旅游的市场化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受人均GDP突破800美元、黄金周等因素的影响,大众旅游和假日旅游蓬勃发展,带火了不少旅游温冷地带,促红了很多个性化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也明显受益。这说明,除了在革命纪念日“走红”以外,红色旅游平时也有它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很多地方把红色旅游列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一大优势。例如,井冈山在研究当地旅游业定位和形象时,就提出“一红一绿”的战略发展思路,红就是红色旅游,绿就是秀美山水和绿色生态。延安、

红色旅游的目的与意义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与意义 摘要: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也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发展红色旅游对于满足旅游者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市场有积极作用。同时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努力改进落后文化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活动,随其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及深远的政治影响。本文通过从红色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意义、红色旅游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浅谈红色旅游发展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对红色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红色旅游;目的;现状;意义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是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活动[1]。红色旅游所凭借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长征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时期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它们作为全国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丰富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我国从20世纪60、70年代初期开始。就开展了一些具有红色旅游性质的瞻仰革命圣地,参观革命先烈遗址遗迹的活动。8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一些重点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旅游设施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一些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重大节庆活动和纪念活动。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规模。1999年江西省首次提出了红色旅游这个概念,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红色旅游开始走俏市场,成为旅游的新亮点。 二、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活动。近年来,每逢重大节假日,大量游客前往红色旅游景区参观游览。红色旅游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并带动贸工、农、交通、电信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1、各级政府重视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 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要求,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把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寓教育于旅游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把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摘要:根据江西近年红色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明确将红色旅游与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的指导思想,遵循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的全面启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协同互动等红色旅游发展的五项原则;确立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的总体发展目标;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地区联动、市场导向下的多色互动等五大发展战略;按照“一个龙头、两个集散中心、三个支点、六大区域、三大协作区”的总体布局,采取重点建设十大经典景区,办好一个“红博会”、举办系列高峰论坛、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建好一批教育基地、做好一个总体规划等促进红色旅游深度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是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 关键词: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参观游览的主题旅游活动。开展红色旅游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革命传统、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决策。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好江西红色旅游对于繁荣旅游经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

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江西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红色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和红色旅游发展原则,确立红色旅游发展战略思路和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红色旅游强省的必然要求。 战略原是一个军事术语,它的本意是研究战争中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对战争全局及其各个局部的关系作出系统的科学的判断,从而对战争及其各个阶段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作出的部署。在产业经营中运用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产业打算如何实现它的任务和目标。战略是贯穿于一个产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决策或经营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及其指导下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谋划。[1] 江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其实就是一个区域的特殊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所谓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以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从关系到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重点以及为实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的总称。从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特性上分析,它是有关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总体性的设计和谋划;从其内容上来分析,它主要包括确立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产业发展措施[2]。本文在宏观层面系统探讨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问题,以期为全国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作一有借鉴意义的探索。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品位高,体量规模大,赋存形式多,实际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

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会宁红色旅游考察侧记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梁旺兵 红色旅游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和维系社会和谐精神纽带、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动力、培育和谐社会文明道德的作用。 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以“红色”为内涵,以旅游为形式,把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祖国的大好河山融为一体,赋予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通过对会宁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进行考察,从中感悟到:红色旅游文化,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和纽带、动力、培育作用。 一、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概况 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主要由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会师园)、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桃花山)组成。 著名的会师楼始建于嘉靖年间,大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此,将这一座破旧低矮的门洞建成了一座凯旋门。1986年在文庙大成殿红军会师旧址前面空地上建成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这座三塔环抱的会师楼仿佛像人们讲述着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悲壮,向人们证明着红军会师的光辉。除此之外,会宁县抓住200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宁胜利会师70周年及全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积极争取红色旅游政策倾斜项目,修缮革命遗址遗迹,兴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布展,使纪念馆成为立体全面的参观地点。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位于国道312线南侧,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北麓、桃花山新区东面,占地36公顷,与会宁城内“会师园”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2011年10月24日14:16 来源: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74 许汉琴 摘要: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发展红色旅游为改善老区面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其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宽筹资渠道,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注重旅游产品的组合、活化及其营销;重视社区参与,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是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红色旅游,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策略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继承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红色旅游开发的重点。 据悉,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已获批准,因此,有关部门将2011年定为红色旅游年。目前全国各地都借助“十二五”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获批的难得机遇,大力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和景区,红色旅游景区数量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政府和旅游景区经营者思考。由于红色旅游产品承担着教育功能、政治功能重任,其经营方式和经营目的与其他的旅游产品是不同的。但它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它就要与其他旅游产品竞争才能生存,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红色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为红色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和政府必须正确认识红色旅游产品的功能和属性。 一、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现实意义 发展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红色旅游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各类世界组织都关注贫困问题,“减贫旅游”(PPT)的概念在国际上盛行,就是用旅游的办法来减轻贫困,使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改善,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所以发展红色旅游意义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