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8年一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昌平区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卷(共60分)二、填空、简答(本题共8分)7.答案:⑴悠然见南山⑵谁家新燕啄春泥⑶枯藤老树昏鸦⑷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评分:本题5分。
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8. 答案:⑴唐玄奘、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白龙马⑵示例:我最喜欢孙悟空,他敢于大闹天宫,打败十万天兵天将,是一个桀骜不逊、敢作敢当的英雄。
而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等又展示了他机智勇敢、爱憎分明、幽默的一面。
评分:⑴题1分,错1个不得分,名字能代表这个人物即可,如唐僧,猪八戒等。
⑵题2分,故事1分,理由(评价)1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9.答案:中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弊大于利,因此任美琴建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评分:本题2分。
10.答案:(略)评分:本题4分。
看法(可赞同,也可不赞同),1分,结合实际说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
11.答案:②④评分:本题2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12.答案:C评分:本题2分。
13.答案:⑴以:用⑵被:同“披”,穿着⑶臭:气味评分:本题3分,每小题1分。
14.答案: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来和自己相交往(请教)。
⑵背着箱子,拖着鞋,在深山巨谷中行走。
评分:本题共2分,每小题1分。
15.答案:路途艰难老师严厉衣食不足评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记叙文阅读(共11分)16.答案:仇怨——得意——后悔(或者分别与这三个词意思相近的词语)评分:本题3分。
17.答案:春天是美好的,是花团锦簇的。
这里,作者把小男孩比喻成“一朵在春天凋零的山花”,让人看了感觉无限伤感,生动地写出了小男孩被同学欺侮后孤立无助、充满委屈的神情。
评分:本题3分。
18.答案:童年的我对“我的父亲在流汗”这几个字觉得可笑,不理解小男孩在这几个字中寄寓的情感。
而今天,经历劳苦,感同身受,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了“天地间老父亲的无怨无悔,默默流汗”。
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3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3)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4)▲,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6)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7)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8)“▲”,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朱自清《春》)(9)现在常用来表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出自杜甫《望岳》)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南京的世代先民为我们留存了丰富多彩、mí(▲)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岁月的流shì(▲),许多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已固化为珍贵的“文物”。
但还有许多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以迥.(▲)然不同的“活态”形式遗存了下来,甚至有的还倔.(▲)强地存活于我们的生活中。
(1)mí(▲)足珍贵(2)流shì(▲)(3)迥.(▲)然不同(4)倔.(▲)强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安乐园清真小吃制作技艺、刘长兴面点制作技艺等已成为省一级的“舌尖上的非遗”。
B.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丁少华正向全市招募小笑星,准备参加“金陵五月风”少儿汇演。
C.专家认为南京剪纸未来的发展,一条路是原汁原味地传承;另一条是结合时代进行创新。
D.老南京们熟悉的《月亮粑粑》等七首童谣,生动活泼,已被收入秦淮区的“非遗”目录。
4.结合语境,完成填空。
(4分)南京市钟山中学开展“寻找身边的‘非遗’”综合性学习活动,初三(5)班张铭同学和王赫同学积极参与,他们广泛搜集资料,并且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张:我家门口有一家百年老店“老周馄饨店”,他家手工擀出的馄饨皮“薄如蝉翼”,堪称一绝。
2018年丰台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8年初三毕业及统一练习语文试卷2018.05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①简要②朝不保夕D.①简单②朝不保夕(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弓|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
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一、基础?运用(共15分)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 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
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的学习任务。
1 •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的准确性。
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1)~ (4)题。
(共8分)“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
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①(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
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②(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
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
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
2018年大兴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有答案)

2018年大兴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有答案)北京市大兴区2018年初三检测试题语文 1. 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
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 ~5题。
① 学习书法先从开始,再学习,最后是。
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② 一幅优查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
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
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
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尤、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③ 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i)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章法布局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
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
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年北京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doc

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题目一、基础、运用(共26分)⒈为下面句子加标点断句,然后连同标点一并用楷书规范工整地抄写在后面的格子里。
(4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马克吐温曾评价说:十九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便是美国盲聋社会改革家、作家海伦凯勒的著名自传体散文。
海伦凯勒在婴儿时期就失去了听觉和视觉,经历了痛苦和彷徨,在良师的帮助下,她完成了比正常人都A (精彩精采)的蜕变B (tu shu ),最终从哈佛大学毕业,将毕生精力投入为残疾人谋取福利等社会事业中。
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令人心潮澎湃C (b i p i)的,文中没有愁云惨淡,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而强烈的情感。
海伦凯勒用自己的经历为我们上了宝贵的三节课:首先要学会接受苦难,只有坚强才是将人们从痛苦中解脱的唯一途径;其次是勇于直面挑战,最大的成就感甲来源自名利,乙在无数次失败后突破自己的极限;最后是用爱拥抱生活,黑暗尽头一定有光明存在,丙饱受磨难,丁应该充满仁慈地对待世界。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都能受到海伦凯勒的D (激厉激励),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用更平和、开放和勇敢的心态面对人生。
(1)文段中A E五处,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选填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精彩蜕变(shu ) 澎湃(b i) 激厉B. 精采蜕变(shu ) 澎湃(b i) 激励C. 精彩蜕变(tu ) 澎湃(p i) 激励D. 精采蜕变(tu ) 澎湃(p i) 激厉(2)文段中甲丁四个横线处选填关联词语比较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是而是即使也B.不但而且因为所以C.既又即使也D.不是而是虽然也3.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北京地铁的建设速度和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仅2014年一年就新建了四段轨道交通线,新增通车里程总计62公里。
2018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千年变换,变的是物,不变的是情。
注:①《xx》《xx》原指战国时xx两首xx的乐曲,现泛指xx深奥的艺术。
答:
5.本节目内容异彩纷呈,题目《经典咏流传》也很有特点,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说说对这一题目的理解。(2分)
1.(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字xx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xx(l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竖B.xx(l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竖
C .xx(yu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D. xx(yu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2)请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2分)
从矮墙到高墙,许多生活的情趣消失了。
④只有在一些远离xx的地方,墙、门、锁还属于象征意味。墙体长年风侵雨蚀,已经矮到双手一撑可以跳入;门是两扇不太相称的杉木条钉在一起,白日通常大开,夜里拢到一块意味着关门;而锁,老化得不行,像是虎符那般两片拼在一起,任何一个小孩找条铁丝,就可以打开。贫富大致相等,牲畜不过多一头少一头,居家无太多秘密可言。日子像xx后的xx敞开着,没有提防。外人在村里走,被目光指证着陌生的身份,眼神里没有疑意,一种让人陌生的xx在眼前荡漾着。xx密集的人群的xx肯定有些xx萎缩了、消失了。人来到一个反省的方位,满腹心事,看到了有些隔膜变得厚重起来——住宅里每一扇铁门都沉重无比。花上千元购置一扇铁门,让人疑窦重重。即便住入顶层,防护的铁栅栏也不可简省。我们郁积在内心的恐慌,有时就是借助这种坚硬的钢铁,稍稍化解。每一户的成员进门后,无一不是急促地扣门,“砰”的瞬间与外边切断联系。没有木质门缓缓移动的亲切,生活的从容气息,从合拢门扇的动作里缓缓释放出来。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届初中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 届九年级语文 5 月综合练习(一模)试题1.本试卷共 10 页,共 26 道小题,其中1、 2、 6 小题为选择题,请将答案正确考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区域内。
2.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生3.试卷所有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请使用 2B 铅笔填涂,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知 4.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一、基础 ?运用(共 15 分)“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它给家中后人们树立了价值准则。
为了弘扬家风文化,同学们以“中国家风文化”为主题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
以下是他们搜集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 6 题。
【材料一】1.对以上同学们搜集的以“家和万事兴”为内容的四幅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图 1是草书。
其特点是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体势连绵,笔画省略,结构简便。
B.图 2是篆书。
中锋运笔,圆起圆收;提笔运转,粗细一致;弧画运笔,搭接无痕。
C.图 3 是楷书。
其优点是本着实用的目的,力求运笔快捷,省时省力,易于辨认。
D.图 4 是隶书。
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
【材料二】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
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
傅以渐收到家人来书后回复:"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
家人看后,自感惭愧,是啊,总不至于穴居吧,为此事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的确有失颜面。
于是主动让出三尺。
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同样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这就是三尺巷又名六尺巷的故事。
至今仍然被天下人传为佳话。
2. 下面是几个同学对家书的分析,请你指出错误的一项。
(2分)A.“修”本义是“改造”,如:修心,改造心灵。
这里是“撰写”的意思。
B.当年,指过去某一时间,在这里读作当.dānɡ年。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39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古诗理解(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0题(8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1页8.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2017.04一(28分)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4分)(南北朝·刘勰)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翩.▲然(2)惟妙惟肖.▲(3)斑lán▲(4)一fù▲对联3.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6)▲,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9)随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有些导演将网络文学的改编转向了经典文学的改编。
他们表示,改编一定要加入现代的流行元素,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文学价值。
其实,他们真正的用意是迎合大众胃口,提高收视率,这真是“▲,▲”。
(用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句子回答)班级开展“小说欣赏”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历史与英雄】4.子豪同学在稿纸上写了几句话:①《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水浒传》应该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作。
②历史与英雄是两个永恒的话题,它们在历代文人的妙笔之下,流淌出许多灿烂的篇章.....。
③其.后的《隋唐演义》又加入新意,既有线索、形象,又能看到才子..佳人的小说踪影。
④因为中国文人对历史有特殊的嗜好..,以史为题材的小说都能将英雄表现得极为个性..。
下列对上述几句话中的相关内容分析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②句中的“灿烂的篇章”是偏正短语。
B.第③句中“其”是代词,“才子”是副词。
C.第○4句中的“嗜好”“个性”为贬词褒用。
D.四句话衔接最紧密的排序应为④①②③。
5.梦妍同学读完《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将其中一小段改成了下面剧本。
袁博同学想出演剧本中的“镇关西”,但他不知道“镇关西”当时是怎么样的心理活动,于是,你走上前对他说:“▲。
”(2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剧本片段)鲁提辖郑屠!镇关西提辖恕罪!提辖请坐。
鲁提辖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镇关西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镇关西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
【人情与世态】6.“人情与世态”多反映在凡人的故事里,即所谓的“人情小说”。
下列对“人情小说”的相关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2分)A.《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B.《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C.《家》《春》《秋》—短篇小说—鲁迅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作家7.老舍的《骆驼祥子》可谓是“描摹世态,见其炎凉”。
露承同学搜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4分)【材料一】2017年1月22日,由北京市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北京曲剧经典《骆驼祥子》在天桥剧场隆重上演。
作为北京(2017)第三届天桥小年文化庙会暨老舍京味文化节的重头剧目,北京曲剧经典《骆驼祥子》再现舞台,受到京城观众的热烈欢迎。
据悉,本次演出是北京曲剧《骆驼祥子》首次在小年庙会期间亮相,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孙东兴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上演《骆驼祥子》,一是为了纪念老舍先生原著创作发表80周年,二是▲。
【材料二】某地区初中生阅读的调查表Array(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25字,2分)▲(2)结合材料二内容,为材料一中“《骆驼祥子》上演的原因”补充一条理由。
(2分)▲二(38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
(14分)【古诗阅读】辋川①六言(其五)〔唐〕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8.作者为什么要写“颜回”和“五柳先生”?请结合前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3分)▲【古文阅读】登扫叶楼记①〔清〕管同②四望③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
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相携以往。
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
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④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
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
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⑤,顾⑥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选自《因寄轩文集》)[注释] ①扫叶楼:南京市清凉山名胜之一。
②管同: 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
③四望:山名。
④挹:牵孔,这里指接连。
⑤差远流俗:尚能远离流俗。
⑥顾:却,反而。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 乃未始一/至焉B. 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C. 落木/齐下D. 盖/远则其至必难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是.楼起于岑山之巅▲(2)艳若.绮绣▲(3)虽乡.之所谓奇胜▲(4)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语及,因相携以往。
▲12.登上扫叶楼后,作者写景的顺序由▲到▲。
而后,作者获得了怎样的感悟?(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话回答)(3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2分)幸福的醒客周国平中国的屈原,希腊的赫拉克利特,都早已把思想者喻为醒着的人,也有人将其喻为醒客,而把不思想的人喻为昏睡或烂醉之徒。
众人皆醉,惟我独醒,这诚然是痛苦的。
但是,做一个醒客,自有其清醒中的幸福。
而幸福与满足是两回事,不满足的人是醒着的人,他比满足的人幸福,在这不满足之中,醒客展开了对意义的寻求,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世界,且不满足的人更追求快乐的品质。
人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人能思想。
思想是人之为人的高级属性,思想的快乐是享受人的高级属性的快乐。
一个人一旦深尝到这种快乐,再也改不掉思想的习惯,他就成了一个醒客,从此以后,他在自己身上就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这又是一种幸福。
在醒客的快乐中,一项莫大的快乐是阅读人文经典。
人类精神始终在追求某些永恒的价值,这种追求已经形成为一个伟大的传统○1,而人文经典则是这个传统的主要载体。
这个载体里有丰富的内容,能带给人们巨大的影响。
人文经典像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
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至深土壤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能够在不同时代的个人的心灵中抽出新芽。
卡尔维诺列举经典作品的特征,有两点最为精辟: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阅读经典之妙趣,正在于发现和重温的双重喜悦。
思想离不开传统。
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
数学家陈景润,为了学习“歌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清晨三点起床学习,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中;马克思写《资本论》,研读过一千五百多种著作。
他们之所以成为醒客,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别人的精神传统中去,成为其中积极的一员。
所以,阅读经典是成为真正醒客的必由之路。
不过,走在这条路上,未必总是艰难跋涉,也完全可以轻松漫步。
林语堂曾经戏言:大师带学生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沙龙里,抽着大烟斗闲聊,烟雾缭绕中就把学生熏陶出来了。
一本本书正像是一个个沙龙,让你听大师们聊天,并且逐渐加入他们的聊天,在快乐阅读中成为一个幸福的醒客。
阅读经典,就是在今天成为一个醒客,就是今天的醒客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醒客对话。
这时候你会发现,存在着一个醒客的世界,这个世界超越于历史的变迁和人间的喧哗而长存,把一切时代的思想者联结成一个整体。
走进经典的世界,与伟大的醒客们为伍,尽兴品尝思想的快乐吧。
(选自周国平《生命的品质》,有删改)[注释] ①传统: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13.作者围绕“幸福的醒客”,表达了自己什么主张..?(2分)▲14.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分)人文经典像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
▲15.阅读第四段,按要求答题。
(6分)(1)请简要分析第四段的论证思路。
(3分)▲(2)结合下列某一本名著内容,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是成为真正醒客的必由之路”的理解。
(3分)《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16.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醒客是幸福的。
(2分)▲(三)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17—20题。
(12分)【材料一】生机丰子恺去年除夕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木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
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第一次遭的是旱灾。
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当时因为我的别寓里没有水仙花盆,我特为跑到磁器店去买一只纯白的磁盘来供养它,可是不到一个月,盆与花就要别离。
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去过阴历年,预期在缘缘堂住一个多月,希望把这水仙花带回去。
如何带法?颇费踌躇。
工人阿毛提议:“盘儿不要它,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了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
”我通过了。
水仙就与盘暂别,坐在饼干箱里旅行。
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
三天之后,阿毛突然说起,我猛然觉悟,找寻它的下落,原来被人当作饼干,搁在石灰甏上。
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
阿毛说:“不要紧。
”立刻把它供养在家里旧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
幸而果然不要紧,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
第二次遭的是水灾。
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很美丽的雨花台石子。
有一天早晨,孩子们说石子里统是灰尘,他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把石子倒在另一脸盆里,掇到墙角的太阳光中,给它们一一洗刷。
看的人越聚越多,女孩子最热心。
她们把石子照形状分类,照色彩分类,照花纹分类;然后品评其好坏……直到晚上,阿毛在墙角发见了石子的图案,叫道:“咦,水仙花哪里去了?”东寻西找,发见它横卧在花台边上的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
自晨至晚,浸了十来小时,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说:“不要紧。
”再用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过了几天,竟然又开始发绿了。
第三次遭的是冻灾。
水仙花在缘缘堂里住了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