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

合集下载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次氯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次氯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T-10次氯酸钠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化学品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1.2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1.3化学品别名:-1.4分子式:NaClO2.危险性概述2.1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会引起皮肤烧伤 ,造成严重眼损伤。

对水生物有剧毒,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2.2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1B;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 1。

2.3标签要素2.3.1象形图2.3.2警示词:危险2.4危险信息: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2.5防范说明2.5.1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2.5.2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2.5.3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2.5.4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2.6危害描述2.6.1健康危害腐蚀物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伴有咳嗽、呼吸道阻塞和粘膜损伤。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学校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规则范本

学校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规则范本

学校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规则范本一、前言本文旨在规范学校化学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和师生的健康。

以下是具体的规则和措施。

二、药品管理1.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药品管理部门,负责药品的采购、保存、使用等工作。

2. 所有采购的药品必须合法,并具有相关的资质证明。

3. 药品应在专门的药品储存室或柜中存放,严禁将药品放置在普通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地方。

4. 药品存放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并定期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

5. 药品存放区域应设置标识,明确标示药品名称、规格、保存期限等信息,以便管理和使用。

6. 药品的使用必须经过有关医务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同意,严禁学生私自使用药物。

三、药品使用1. 使用药品前,必须仔细阅读并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操作。

2. 使用药品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3. 使用药品时,应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并保持药品区域的整洁。

4. 使用药品的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混合其他废物。

5. 药品使用过程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如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6. 药品使用后,应做好记录,包括药品名称、使用日期等信息。

四、应急措施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药品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以应对突发事件。

2. 学校应设立急救室,并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以保障师生生命安全。

3. 学校应定期培训相关的教职员工急救知识和技能,做到心理和物质双重支持。

五、后勤保障1. 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药品储存室或柜的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学校应保持和采购充足的急救药品和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3. 学校应定期进行药品库存盘点,确保库存的药品安全和真实可靠。

六、教育宣传1. 学校应定期开展化学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学校应定期组织科普讲座,让师生了解药品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维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以上是学校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规则的范本。

化学品安全使用手册

化学品安全使用手册

化学品安全使用手册概述:化学品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为了确保人员及环境的安全,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手册,包括化学品的正确储存、标记、操作和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第一部分:化学品储存与管理1. 化学品储存环境要求- 温度和湿度控制:某些化学品对温度和湿度极为敏感,应通过恒温恒湿设备进行控制。

- 通风要求:化学品储存区应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有害气体及蒸汽能够迅速排出。

2. 化学品储存设备与器具- 容器选择:根据不同的化学品特性选择储存容器,例如可使用玻璃瓶、塑料桶或密封金属容器。

- 标签和标识:所有储存容器必须清晰地标注化学品名称、危害性标志以及处理要求。

- 分区储存:根据化学品的特性分类储存,不同类别的化学品应分开存放,防止产生反应。

3. 化学品存储操作- 防火、防爆要求:易燃、易爆等化学品应储存在防火、防爆的设施中。

- 避光要求:某些化学品对光线极为敏感,储存时应避光,并根据需要采取防紫外线措施。

第二部分:化学品操作安全1. 个人防护措施-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化学品的特性,佩戴所需的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眼镜、防护服等。

- 紧急救援装备:在操作现场配备紧急救援设备,如安全淋浴器、洗眼器等,以应对事故发生。

2. 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编写: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现场要求编写详细的操作程序,并确保实施前进行培训和演练。

- 禁止操作:禁止在未经培训和授权的情况下,进行不了解或未掌握的化学品操作。

3. 废弃物处理- 分类收集:将废弃的化学品根据类别进行分类收集,防止不同化学品间的不良反应。

- 安全处置: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安全处置,可通过专业机构或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第三部分:应急措施与安全培训1. 应急预案- 应急指挥体制:建立明确的应急指挥体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与职责。

- 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必要的应急物资库,包括紧急救援装备、防护用品及药品等。

2. 安全培训- 安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增强员工对化学品安全使用的认知和意识。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环己酮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环己酮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T-13环己酮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化学品中文名:环己酮1.2化学品英文名:cyclohexanone1.3化学品别名:-1.4分子式:C6H10O2.危险性概述2.1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2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3。

2.3标签要素2.3.1象形图2.3.2警示词:警告2.4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

2.5防范说明2.5.1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2.5.2事故响应: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2.5.3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2.5.4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2.6危害描述2.6.1物理化学危险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6.2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2.6.3环境危害请参阅MSDS第十二部分。

3.成分/组成信息4.急救措施4.1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M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4.2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4.3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4.4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一、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1 易爆和不稳定物质。

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

2 氧化性物质。

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

3 可燃性物质。

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在潮气中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

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

4 有毒物质。

5 腐蚀性物质。

如酸、碱等。

6 放射性物质。

二、化验室试剂存放、使用要求1 易燃易爆试剂应贮于铁柜(壁厚1mm以上)中,柜子的顶部都有通风口。

严禁在化验室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

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柜冰箱除外)。

2 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

这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

3 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

4 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的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

5 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

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

6 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

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辩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7 化学试剂定位放置、用后复位、节约使用,但多余的化学试剂不准倒回原瓶。

安全防护知识化验工作中接触的化学药品,很多是对人体有毒的。

它们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和程度各不相同,有些毒物可有几种途径进入人体,而有些毒物对人体的毒害是慢性的、积累性的,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三、防毒的原则和办法1、必须对实验室的有毒物品强化管理,专人保管,限量发放使用,并妥善处理剩余毒物和残毒物品。

2、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

若必须使用有毒物品时,事先应充分了解其性质,并熟悉注意事项。

3、进行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尽可能密闭化,有回收可能的要回收。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重铬酸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重铬酸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T-20重铬酸钾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化学品中文名:重铬酸钾1.2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Dichromate1.3化学品别名:红矾钾1.4分子式:K2Cr2O72.危险性概述2.1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吞食后有毒。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吸入有剧毒。

有引起过敏、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的风险。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2.2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固体,类别 2;急毒性-口服,类别 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1B;皮肤敏化作用,类别 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1;急毒性-吸入,类别 2;呼吸敏化作用,类别 1;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道刺激,类别 3;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 1B;致癌性,类别 1A;生殖毒性,类别 1B;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 1。

2.3标签要素2.3.1象形图2.3.2警示词:危险2.4危险信息: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吞咽会中毒,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致命,吸入可能导致过敏、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可能致癌,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2.5防范说明2.5.1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献给从事化学的人作者: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化学实验安全通则实验室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问责制度。

所有程度的事故和伤情都应向实验室的管理者和导师汇报。

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内可能发生的危险,并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熟悉安全出口、电闸、水开关、紧急装置(灭火器、防火毯等)的位置,紧急装置用法,紧急事件的应对方法,以及化学试剂的存储、运输和废弃流程。

尽量不要在实验室内单独工作。

如果必须要在实验室单独工作,或必须在深夜工作,一定要通知其他人,并让他们定期查看的工作状态。

1.1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通则使用化学试剂前要仔细阅读标签,以及厂家或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

在所有的化学试剂容器上标注名称及危险信息。

使用危险化学试剂时,不要超过实验设计量。

使用化学药品前,要确保有合适的防护,并经过专业的训练。

确保足够的通风。

使用易挥发或有毒物质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完成。

规范地、有目的地使用危险化学试剂及一切实验设备。

加入危险化学试剂前,必须检查设备或容器有无破损。

不能使用已损坏的设备。

在使用用于个人防护的装备和仪器前,要检查其完整性及功能性。

故障的实验设备须标记“暂停使用”,以防其他人在维修完成前误用。

1.2个人防护通则实验室内避免直接接触任何化学品。

确保手部、面部及便服(包括鞋子)不要沾上化学试剂。

切勿闻、吸入或品尝危险化学试剂。

做完实验后要用香皂和水仔细洗手。

禁止在使用危险化学试剂的实验室内吸烟、饮水、进食和化妆。

切勿用嘴吸移液管,应使用洗耳球或其他相关设备。

离开实验室前,将受污染的实验服和手套处理掉。

1.3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维护与清理化学实验室要进行日常的维护与清理。

保持地板的清洁和干燥。

所有过道、走廊和楼梯上都不得有洒落的化学试剂。

楼梯和走廊不得用于存放物品。

确保所有的工作区域(尤其是工作台上)整洁有序。

通往紧急装置、公用设施控制器、安全淋浴、洗眼器和安全出口的通道必须畅通。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一、目录1.实验过程中的人身保护2.实验室用电安全3.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4.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5.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6.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7.实验室消防安全8.实验室其它方面的安全9.紧急应变程序附录: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暂行)二、内容1、实验过程的人身保护化学实验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认真考虑人身防护(包括实验者和来访者)措施,化学实验室均需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

预防:实验过程中必须穿实验服,不可穿已有污染的实验服进入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实验服应该经常清洗(但不应带到普通洗衣店或家中洗涤);所有涉及挥发性药品(包括刺激性药品)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一般情况下,通风橱内不应放置大件设备,不可堆放试剂或其他杂物;操作过程中不可将头伸进通风橱,反应过程中应尽量使橱门放得较低;实验过程中尽量不要带隐形眼镜;提倡在实验过程中都佩戴防护眼镜,至少在进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实验操作以及可能产生对眼部有冲击危险的实验过程中佩戴防护眼镜,同时还必须考虑来自邻近其他实验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某些易溅、易爆的实验,应设法在实验装置与操作者之间安装透明防护板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进行所有化学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应根据实际进行的操作选择对手能起到防腐、防渗或防烫等作用的手套;为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扩散,应注意佩戴防护手套,操作过程中接触日常物品(如:电话、门把手、笔等)时应脱下手套;任何人不得在实验室穿拖鞋,实验过程中长发应当束起。

2、实验室用电安全危害:被电击会导致伤害,甚至死亡;短路有可能导致爆炸和火灾;电弧或电火花会点燃易燃物或者引爆具有爆炸性的材料;电器过载会令机器损坏、短路或者燃烧。

预防:导电体必须用绝缘材料封护或隔离起来,防止触电;经常检查电线、插头或插座,一旦发现损毁要立即更换;切勿用湿手或站在潮湿的地板上启动电源开关、触摸电器用具;电炉、高压灭菌锅等用电设备在使用中,使用人员不得离开;电器用具要保持在清洁、干燥和良好的情况下使用,清理电器用具前要将电源切断;修理或安装电器设备时应先切断电源;非电器施工专业人员,切勿擅自拆、改电器线路;实验室禁止私拉电线;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通过转接头连接过多的电器;不要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如有特殊需要必须与学校主管部门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无机部分【返回第一页】硫化氢(一)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有臭蛋气味的可燃气体。

易溶于水。

自然点:246℃,爆炸极限;4.3-46%。

硫化氢很少用于生产,一般作为化学反应或蛋白质自然分解产物而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

凡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均产生硫化氢。

含硫石油开采和提炼、人造丝、鞣革等生产过程都有硫化氢产出。

(二)毒性硫化氢是强烈的刺激神经的毒物,可引起窒息。

对粘膜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10mg/m3(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鼻烟部灼热感,咳、胸闷、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或出现昏迷。

暴露于1000mg/m3以上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瞬间内呼吸停止但心脏可仍搏动数分钟。

眼睛接触:出现畏光、流泪、眼刺疼(浓度为16-32mg/m3以上时)。

暴露于200-300mg/m3时,还可有眼睑痉挛、视力模糊等症状。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可致嗅觉减退。

暴露于100mg/m3以上浓度时可能引起肺部损害。

(五)火灾和爆炸本品极易燃,严禁明火、火花和吸烟。

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具有爆炸性。

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

生产场所应有防爆装置。

(六)化学反应性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盐,对铁等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

与氧化剂反应很剧烈,易起火或爆炸。

(七)人身防护吸入: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氧气呼吸器或有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戴化学防护镜。

(八)急救吸入:救护者应佩戴好供氧呼吸器,将患者安全地移至新鲜空气处。

如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硫化氢剧毒,不宜进行口对口呼吸,以压胸法为宜,应坚持2小时以上。

眼睛: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1-3%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患眼。

(九)储藏和运输防火、冷藏、密闭。

(十)安全和处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密闭、通风、排毒。

处理污水池、纸浆池时应先查清该处是否有硫化氢气体存在。

如果存在,应先进行局部通风换气之后再进行工作。

含硫化氢的废气排放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返回第一页】氨(一)理化性状无色气体,具有很刺激性臭味。

蒸气密度:0.6,沸点:-33.35℃,自燃点:651.22℃,易溶于水。

在醇中溶解中等。

爆炸极限:16~25%。

(二)毒性高浓度时,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30mg/m3(三)短期过量暴露吸入:大量吸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胸闷、呼吸困难,出现紫绀,严重者发生肺水肿、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500ppm浓度下,五分钟可死亡。

眼睛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致灼伤。

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氨气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五)火灾和爆炸氨或空气与氨混合物遇火能爆炸,遇热放出氨和氮及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

本品可燃,应严禁烟火和吸烟。

着火时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六)人体防护:吸入: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带呼吸器。

眼睛: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穿戴工作服、手套。

(七)急救:吸入: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维护呼吸、循环功能。

眼睛: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

皮肤: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

误服者给饮牛奶。

一切患者应请医师协同处理。

(八)泄漏处理要点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溶解,然后抽排,室内通风。

【返回第一页】二氧化硫(一)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气体,有刺激性臭味。

密度:2.3,沸点:-10℃。

用于制造硫酸、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漂白纸浆、精炼石油等。

(二)毒性属中等毒类。

本品易被粘膜的润湿表面所吸收而生成亚硫酸,一部分进而氧化为硫酸。

因此它对呼吸道及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15 mg/m3(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引起咳嗽、鼻、咽喉部烧灼样痛,声音嘶哑甚至呼吸短促。

吸入极高浓度时,可立即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眼睛接触:可引起流泪、畏光、眼灼疼。

液体二氧化硫溅入眼内可立即引起角膜浑浊,造成班翳(yi翳子:眼角膜上的所生屏蔽视线的白斑)。

皮肤接触:液体沾染皮肤,造成皮肤灼伤、起泡、肿胀、坏死。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硫,可有头昏、头痛、无力、干咳、恶心、失眠、嗅觉和味觉减退等症状。

长期接触者还可引起肺气肿,牙齿酸蚀症和慢性鼻炎等。

(五)火灾和爆炸本品不燃,也不助燃。

(六)化学反应性本品溶于水成为酸。

潮湿二氧化硫具有强腐蚀性,能腐蚀金属。

但干燥时,其腐蚀作用不大。

(七)人身防护吸入: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戴防酸手套,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吸入: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温、安静,必要时吸氧。

眼睛: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九)储藏和运输储于钢瓶。

包装号为1。

(十)安全和处理生产使用本品过程需要密闭,并加强通风。

发生泄漏时应迅速撤离现场,戴供气式呼吸器,将损漏钢瓶转移至安全场所。

工业废气中的本品应设法回收及综合利用。

【返回第一页】二氧化氮(一)理化性状和用途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常温下与四氧化二氮混合存在,高温下是二氧化氮。

密度:1.58,用于生产硝酸、苦味酸、消化纤维等。

(二)毒性属中等毒类。

有很强的氧化作用。

急性中毒主要引起肺水肿,可致死亡。

最高容许浓度:15 mg/m3(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暴露于70mg/m3浓度时产生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咽喉痛、咳嗽;暴露于140mg/m3浓度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暴露于220~290mg/m3 浓度时可致肺水肿;吸入146mg/m3很快死亡。

眼睛接触:刺激眼睛。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氮能引起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五)火灾和爆炸本品不然,但可助燃,不可与助燃物质放在一起。

(六)化学反应性本品为强氧化剂,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反应剧烈。

(七)人身防护吸入:如气体浓度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带化学防护镜。

皮肤:使用防酸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

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吸入: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密切观察24小时以上。

观察期间应静卧休息,适当保温、镇静。

观察到48小时时仍无肺水肿方可活动。

眼睛:被污染时可用水冲洗。

(九)储藏和运输阴凉处储藏。

包装号为1(不锈钢包装),运输时防震。

(十)安全和处理产生二氧化氮的过程要密闭,通风排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

含二氧化氮的废气排放前要经过处理,遵守环境保护法。

【返回第一页】硫酸(一)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

密度:1.8,熔点10.4℃,沸点: 280℃。

用于制造硫酸铵、磷酸、硫酸铝合成药物、合成染料、合成洗涤剂合金属酸洗剂。

(二)毒性属中等毒类。

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最高容许浓度:2 mg/m3(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

眼睛接触: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穿孔。

皮肤接触:局部刺痛,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

口服:误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唇、口腔、咽部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肠,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胃肠道穿孔。

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接触硫酸雾者,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等症状。

(五)火灾和爆炸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

着火时立刻用干粉、泡沫灭火等方法。

(六)化学反应性本品为强氧化剂,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

(七)人身防护吸入:硫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

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

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吸入: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

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

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

注:所有患者应请医生或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九)储藏和运输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质分开。

包装号为5(甲)、8(甲)(十)。

(十)安全和处理注意对硫酸雾的控制,加强通风排气。

车间内要有方便的冲洗器具。

注:在稀释酸时决不可将水注入酸中,只能将酸注入水中。

【返回第一页】氯(一)理化性状和用途黄绿色气体或(在压力下)琥珀色液体,有辛辣气味,易溶于水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密度:2.5,能沿地面扩散。

用于生成氯化物、农药、致冷剂、漂白剂。

还用来清洁水质、污水消毒、食品处理。

(二)毒性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

最高允许浓度:1.0 mg/m3 (0.34ppm)(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严重刺激鼻、喉和上呼吸道。

症状包括:鼻部发痒(0.2ppm)、咽喉干燥、咳嗽和呼吸困难(1.0ppm)。

呼吸短促、头痛(超过1.33ppm),强烈窒息、胸痛和呕吐(超过30ppm)。

严重暴露导致:支气管炎、肺水肿、死亡(超过1000ppm)。

眼睛接触: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气体导致刺痛、灼伤感并流泪。

液体导致灼伤,永久性伤害可能失明。

皮肤接触:对皮肤有严重刺激,高浓度气体导致皮肤灼伤、渴感、腹部痉挛、恶心。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影响呼吸道,刺激鼻部,腐蚀牙齿珐琅质。

(五)火灾和爆炸氯能助然,因此具有严重着火危险,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氯气能聚集在地层区域。

(六)化学反应性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与下列物质能起剧烈反应:许多可燃性物质及包裹水在内的其他化学物质;与碳氢化合物、某些金属粉末、含氮化合物猛烈反应;当水存在时,能腐蚀大多数金属。

(七)人身防护吸入: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带化学防溅护目镜。

如需要还要戴用防毒面罩。

皮肤: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

合适的材料是聚氯乙烯。

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吸入:救护前应确保自己安全。

脱离生产线或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避免口对口接触。

如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使用心肺复苏术。

可由受过训练的人给氧。

眼睛:使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30分钟,勿使污水进入未受伤的眼睛。

皮肤: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在流水下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口服:用水充分清洗口腔,给患者饮水约250毫升,不可催吐,如呕吐发生应漱口并重复给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