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经验谈
经验帖 南开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零基础跨专业一战成功!

经验帖| 南开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零基础跨专业一战成功!先简单介绍下个人成绩,本人从6月开始复习,复习时间半年左右,一战南开金融专硕成绩总分400+,其中专业课成绩130+,经济类联考120+,英语二70+,政治60+,初试成绩排名专业前十。
首先说专业课,这门课对于零基础跨考的我难度是最大的,所以我基本全部复习的一半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上。
431包括四本书的内容:货币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理财、投资学,其中前两本属于宏观金融,偏重记忆;后两本属于微观金融,偏重理解计算但也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
四本教材里,公司理财最好使用罗斯的版本,投资学最好使用博迪的版本。
货银我用的是易纲的版本,教材写的很凝练易懂,不啰嗦,但这本书出版较早,稍微有些年代感,也不是特别推荐。
还有张尚学、蒋先玲、米什金的版本,大家自行挑选一个就好。
国金我看的是姜波克的版本,这个教材也不固定,还有很多人复习时候用的马君璐版本,大家也可以参考。
因为近几年南开431初试试卷里涉及国际金融的内容都比较少,所以这本教材我没有特别细读。
大家时间充裕的话国金还是最好也多看一看,因为往年复试题里国金的题比较多。
我的专业课第一轮复习时间大概六月到八月,这段时间强烈建议大家边看书边自己做笔记,不用太着急区分内容的重点和非重点,这阶段复习应力求全面的涵盖到所有知识点,推荐使用框图(首推凯程的框架法)、思维导图的方式去记忆,便于记忆。
第二轮复习时间是八月到九月中旬这个阶段,我宏观金融偶尔翻翻之前的笔记,没有投入太多精力,主要刷了一遍公司理财和投资学课本的课后题,第一遍刷题的过程很痛苦,进度很慢,但一定要认认真真刷完,公司理财和投资学的课后题对于真题有很强的参考价值,需要认真对待。
第三轮是9月中旬到11月中旬,我先看了南开431的真题,这个凯程是有提供的,以及其他学校431真题,感受了一下出题风格,因为南开近几年431真题都没有出现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所以复习也相对有了方向,有了重点。
南开大学经济学研究生院系区别

南开大学经济学研究生院系区别凯程考研晶晶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在备考南开大学经济学专业时都会对其院校设置有一些疑问,南开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分布于经济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院、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
下面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各个学院的特点。
一、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学科专业门类较为齐全,是拥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单位。
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史、国际贸易等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国际商务4个本科专业和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试点班。
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城市经济学等15个学科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
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经济学门类的16个二级学科。
目前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等13个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
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二、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简称“经发院”)成立于1998年,是南开大学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积极谋求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发院依托南开大学学科齐全,学术精良的优势,已建成国内领先的应用经济研究平台,拥有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区域经济985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级的现代物流研究机构,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取得了一系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南开大学科研、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及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2016年南开大学金融学(金融学院)考研录取名单 复试名单 学制

133
金融学 100556888880112 77 71
129
金融学 100556888880106 77 64
127
金融学 100556888880111 79 65
124
金融学 100556888880113 78 67
123
金融学 100556888880108 76 72
125
金融学 100556888880122 75 67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预祝大家考研顺利,考研成功!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 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 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 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 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2016 年南开大学金融学(金融学院)考研录取名单 复试名单 学 制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除精算学以外的专业实行以 2 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精算学是 3 年 专硕:2 年
2016 年录取情况
复试专业
考生编号
复
初试各科成绩及总 试
分
成
绩
录取 成绩
是否拟录取
政外 业 业 总分
治 语务1务2
金融学 100556333311213 70 83 136 122 411 84 82.74 拟录取
少数民族 87 300
骨干计划 138 422 单独考试 125 415 单独考试 132 409 单独考试 140 408 单独考试 139 407 单独考试 139 407 单独考试 129 402 单独考试 128 400 单独考试 139 392 单独考试 131 390 单独考试 126 389 单独考试 123 389 单独考试 132 386 单独考试 127 383 单独考试 127 382 单独考试 133 380 单独考试 122 364 单独考试 129 361 单独考试 123 353 单独考试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导师涂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导师涂红姓名:涂红所在单位:金融学系毕业院校:南开大学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风险投资、财富管理招生专业:金融学现任校内外职务: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个人简历: 2008年至今南开大学金融系副教授2005-2008年南开大学金融系讲师2008年美国东北亚经济论坛(NEAEF)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青年领导者培训项目协调人2007、2009年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主讲课程与研究生指导:本科生课程:国际金融学、个人理财、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导论指导金融学硕士和金融硕士科研课题:1.主持: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坛议题课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天津市政府委托项目,2012 2.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研究”之子课题“中国的内外失衡与调整战略”,2010 3.主持:后危机时代的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基于东亚金融体系特质的研究,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2010 4.主持:金融结构变迁下的系统性风险与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南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2010 5.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加快发展风险投资研究——跨国模式差异性的原因与绩效分析”(08CJY062),2008 6.主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与风险资本市场发展,JCMS资助国际研究项目,2007-2009 7.主持:中欧-欧洲研究中心(ESCP)项目“欧洲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子课题:“欧盟与美国风险资本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绩效与福利分析”,2007 8.主持:南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中国金融国际化中的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研究”(NKC06018),2006 9.主持:南开大学文科青年基金研究项目“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再研究——制度变迁的视角”(06QN011),2006主要著作: 1.译著:双语教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第十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0 2.译著:双语教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第九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3.独著:《发展中大国的贸易自由化、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 主要论文: 1.“中国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基于分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14.6 2.“多元化经营是保持银行业盈利必经之路”,《金融博览》,2012.3.“金融危机中的人民币汇率外部性与大国经济合作”,《学习与探索》,2011.14.Determinants of the Venture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1, ISTP5.“设立东北亚银行简要报告”,研究报告,2010.36.“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工作论文,2009.127.“金融危机与东北亚合作与开发银行”,工作论文,2009.128.“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轨”,《学习与探索》,2009(3)9.“从固定汇率锚退出后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中国货币市场》,2009(2) 10.“国际贸易形势与中国的对策”,《中国报道》,2009.1 11.New Evidence on the Volatility Spillover between Chinese and Major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 A Causality-in-varianceApproach’, co-authored with Liu Cheng and Chen Sichong, The Empirical Economics Letters, November 2008 12.“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演进与金融开放”,《南开学报》增刊,2008 13."贸易自由化、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基于不同国家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南开学报》2006.5,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10全文转载。
南开大学金融专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推荐

南开大学金融专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推荐南开大学金融学科源远流长。
2015年,南开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金融学院,并将原经济学院金融系、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并入金融学院。
可以说,南开大学的金融专业很强。
一、南开大学金融专硕_初试考试科目金融专硕都考四门,其中三门是公共课。
金融专硕公共课的区别体现在英语分“英语一”和“英语二”,数学分“数三”和“396”。
南开大学初试考:英语二和396经济类联考。
相对于英语一,英语二容易一些,所以适合英语水平较为一般的考生。
南开大学之前考“395经济类联考”,为南开大学自命题科目,全国仅南开大学一家院校考。
估计是觉得单独命题太麻烦,所以2019年考研,南开大学改成“396经济类联考”(全国有十一所高校金融专硕考396)。
相对于数三来说,“396经济类联考”对数学要求低,所以自认为数学基础一般的考生推荐选择包括“396经济类联考”的院校,具体为:人大、外经贸、首经贸、南开、吉林大学、上海财大(财富管理方向)、同济大学(只招在职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金融系)、湖南大学、南京大学(商学院为非全日制,工程管理学院招全日制)。
二、南开大学金融专硕_专业课参考书南开大学金融专硕不指定参考书,结合考试大纲、历年真题以及考上的考生经验分享,可参照以下教材复习备考: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如下章节非常重要:第2章(金融体系概览)、4-6章(关于利率)、第三篇(金融机构8-12)、第四篇(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实施13-16)、第19章(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第23章(货币政策理论)、第24章(理性预期对于货币政策的意义)、第25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本书虽然介绍了不少宏观经济学基础,但宏观经济学基础最好是找一本宏观经济学教材,如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奚君羊《国际金融学》,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南开大学金融专硕较少考国际金融,所以不建议考生花很多时间在国际金融学习上。
南开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复习辅导资料及考研导师分数线信息

南开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复习辅导资料及考研导师分数线信息南开大学金融硕士属于专业硕士,专业课考试科目包括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和金融学综合,主要研究方向有公司金融、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和现代银行管理几个方向。
天津考研网针对每年的报考录取人数以及相关的导师信息都整理出了详细的内容。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Y282M165025100金融(专业学位) 01公司金融02融资租赁03股权投资04现代银行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5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
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强军计划和国防生报考。
咨询电话:23500916。
经济学院专业硕士(含各个专业学位)只面向非应届招生,招生名额共计为:Y160M0,招生名额单列,不含在经济学院计划录取的Y282M165中。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为我校自命题科目。
南开大学金融硕士院(系、所) 专业 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经济学院(2014年) 金融硕士 26772经济学院(2013年) 金融硕士 26870经济学院(2012年) 金融硕士 15763经济学院(2011年) 金融硕士 7255注:1、统计人数只包含统考类考生人数,不含推荐免试生数2、个别专业录取人数大于报考人数是调剂的原因南开大学金融硕士近几年的报考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这几年专硕逐渐走俏有很大关系。
2011年报考人数仅为72人,录取55人,而到了2014年报考人数267人,录取人数为72人,2013年报考人数为268人,录取人数为70人。
天津考研网多年辅导经验分析显示,作为首战的研友在专业课复习开始,迫切需要目标院校报考专业的学长指导。
《考研专业课导学》视频是由与天津考研网签约的资深硕博团队免费为广大研友倾力打造的独家权威专业课复习启动阶段指导视频,通过深度解析目标专业、制定合理复习计划、剖析考试科目重点等方面的指导使得研友对考试科目有总体的认识,对复习有清晰的思路,对考试有宏观的把握。
2016年南开大学金融工程考研 参考书目 招生目录 考研笔记 内部资料

2016年南开大学金融工程考研参考书目招生目录考研笔记内部资料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
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
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
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考研经验

研途宝考研/zykzl?fromcode=982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考研经验更好的背后是不忘初心的坚持,更是方得始终的收获,研途宝小编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于坚持。
一、英语单词书。
找一本真题后面跟单词的,暑假开始看真题,你用铅笔做,多做几遍,做完了对着把本大的看。
至少看三遍呀,多了不限。
考前一两个月的时候找一本好一点的作文书,背背模板,我是背的研途宝考研班的模板,自己改了一下。
我英语一个模拟题也没有做,因为模拟题的质量都不好,你也不用看,愿意看就是真题。
二、数学我先把课本看得熟熟的。
课后题挨个做,做好了为止。
注意的是你不要看答案,不会的时候画上圈。
等第二次看得时候有的自然会了,这时候在看或者商量,必须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我是报了研途宝的考研辅导班,其实都一样。
把辅导班的笔记看了很多遍。
然后到了十一月份就看真题讲解,注意每次都要自己看着表做,把握好时间,就想上了考场然后做完一遍后,她的后面还有分类的,你在分着类看有利于归类把握每类题的出题思路,注意真题做至少三遍,我没有做模拟题,但是大家可以去做做。
三、政治我是学理科的,政治一窍不通。
我十一开始看讲义,仔细看,因为我们毕竟是理科生,看了三遍后期又看了任汝芬和肖秀荣的四套题,都背过或者读熟了也可以到时答题的时候占变的都写上了。
写干净一点满了就可以了。
四、专业课书目:高鸿业的西经,看很多遍懂了理论,重在理解。
金胜才的课后习题笔记2本,金胜才的历年经济学真题2本,注意这两本书很厚,不要全看,因为有的题答案不好。
你自己选一下,概念题南开不考,你也要选着看,里面北大的题目重点看,他们有的时候会考。
重点看市场失灵和流派总需求总供给各种市场结构和模型{ ISLM四种市场(计算)},真题和答案也要重点看,把握出题目的思路,有的时候也会有重复的题目。
作息时间表:每天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回宿舍,十一点睡觉,中午在教室趴着睡一个小时}开始背英语,八点之前吃晚饭回到教室开始看数学,第一学期基本上光看数学了,到了10.1早晨分一大部分时间你给政治,注意数学是大头,暑假过后你也要注意专业课,但是英语一定不要挂了研途宝考研/zykzl?fromcode=9820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高鸿业的必须看3 -4次仔细的看,第一次看透了,以后就省事了课后题不用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经验谈今天距离2014年考研结束已经几个月了,那段记忆已经逐渐模糊,结果早已尘埃落定,痛定思痛,还是写点文字记录下逝去的那段岁月,写点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告往后的日子。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PS:本人一战复旦金融,二战南开,下面只是个人的一些失败教训,拜请各位多多指教!专业课14年专业课为简答8道(5x8=40分),计算5道(70分),论述2道(40分),题量非常大,题型分值与13年基本一样。
计算题的地位非常高,重中之重,偏数理!教材教材只看了:微观:范里安,平狄克,宏观:曼昆,多恩布什,还有中大的图解微观。
高鸿业的宏观翻了一下,基本没怎样看,而多恩布什的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感觉多的书章节内容编排比较凌乱,很多都有讲到,但很多又不深入。
重点看的就是范里安,平狄克和曼昆,而根据13年10月南开给的考纲就是根据范里安和曼昆来的,个人觉得范里安的就是适合计算,因为它本来在数理和图解这两方面写得很不错,而平狄克的适合简答和论述,曼昆的数理不强,但它各方面都写得不错,唯一的就是在宏观流派上不突出。
个人觉得二战这次教材都看得不错,完整的看了两三遍以上吧,后来做题的时候又不断的翻,尤其是宏观看了很多遍。
书还是要不断反复的看的,隔久了不看就会生疏,书上的几乎每一个图解都要理解透彻,都要亲自的动手画出来,今年的简答题就考到了两个图解,因为临近考试书本就放下了,隔久没看有些生疏了,导致考试的时候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就是记不清,在考试的时候含含糊糊,结果浪费了时间又没画出来,很可惜,这是个大教训!两道简答就10分啊……所以,课本是要一直看的,到了后期要结合真题看,要不断的总结,会出简答题的一定要做好笔记,把主要的观点归纳总结出来,这样就方便临考前查阅,不用捧着厚厚的砖头毫无重点的看。
今年的简答题都不偏,都见过,都在这几本书上,考前一两个钟又把之前做的笔记拿出来看了一下,下午考试真的就考到了。
书要不断反复的看,不断的总结,才会不断的理解透彻,还有考试前两三周一定不能把课本丢一边了,这时候看书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要有重点的看,要一看到这个知识点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看书的时候图啊,推理啊,原理啊都要动笔写写画画,不要光看,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还有,高的书虽然写的很烂,很多东西都不深入,也不全面,但还是南开这几年指定的参考书,还是值得琢磨下的,对简答和论述有一定的帮助,中国人编的书比较适合考试。
多恩布什的宏观没时间还是不必去看了,投入了但产出不大,性价比不高,考研的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宝贵有限,要用最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产出才是王道。
还有南开之前指定的斯蒂格利茨我也没看过,论坛上都说这个不用去看,有时间的话看看后面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就好了。
习题真题由于这次二战的时间非常紧,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导致书是看了好几遍,教材后面的简答计算也做了一些,还做了下厦大的计算题,因为当时也有想报厦大的,但金圣才的那两本西经考研真题详解的计算没怎么做,计算题的训练难度和强度远远不够,还是只停留在一些基础简单的计算题上,而且做题熟练程度不够,后来真题也没有完整的做完,只做到了07、06年的真题,05年以前的没做,真题做的遍数太少,做题的速度没有上来,真的发觉自己做题太欠缺了,尤其是计算题。
导致在考场上被计算题直接卡住了,题量大,难度大,做起题来很不顺手,从开始考试到结束一直在写都没写完,后面的两道大论述题只瞄了一下题目,只字未写,40分啊,考到最后泪水都快出来了,二战悲惨的收场。
失魂落魄走出考场,想想一路辛酸的走来,突然就像噩梦一般把原来所有的努力和梦想通通扼杀掉,不禁悲上心头,已经无语凝噎。
其实考试的时候我不应死抠在计算题上了,没什么把握的先跳过了,可以先把后面论述题先做了,回过头来再去啃不会的计算题。
还有,考试的时候简答题不要写得长篇大论了,一定要控制好时间,要直击要害,紧扣题目,条理清晰,要点正确齐全,点到为止,简洁一些就行了,不要啰啰嗦嗦,因为一道简答现在才5分,在这一部分浪费了时间很不值得。
第一部分简答题答得好不好,快不快,也可以反映出你的专业基本功,对课本的熟练掌握程度、理解透彻程度。
答题的时候,写字速度一定要快,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就行,不必慢吞吞的写得那么漂亮,时间真的不允许!针对南开这两年计算题比重之大,难度之大,一定要在计算题上面下足功夫,金圣才的计算和真题上所有的题目都要好好做,另外平新乔的十八讲有时间的话也要争取做做。
数学因为从一战结束到去年九月中,过了大半年了,数学的很多东西都忘掉了,而且觉得一战时候又很多东西理解不到位,决定又重新先过一遍高数、线代、概率的课本,这时候把所有的知识点又捡回来了,又重新理解了一遍,不再感到那么陌生了,可是等我把课本都过完,都至少是国庆了,然后才开始李永乐的全书。
所以进度非常慢,比别人落后了不少,后来全书是过了两遍,还看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把上面的题也做了。
感觉李永乐的辅导讲义还是不错的,做完了基本上把线代的所有题型和解题思路都掌握了。
来了两遍全书就立马上真题了,这时候已经到了十二月,时间非常紧,整个人都绷紧了,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加快进度,可是其他三科还很多内容没看,这样就进入了倒数的30天,压力非常的大。
九月中刚开始的时候中午还回去午休到两点多,到了十一月中左右干脆就不回了,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在图书馆趴半个多钟左右,趴完洗个脸又打起精神来继续投入战斗。
倒数的30天里基本上就是在做真题,做完历年真题几乎没什么时间做什么400题啊,还有其他满天飞的各种模拟题,这样就差不多到了上考场了。
不过当时考前还挺自信的,数学的大题除了高数的那道证明题经常想不到之外,其他的基本上也没什么大问题,当时就想大不了这道题不要了,考场上能做多少就多少,把其他的做好就行了。
所以数学又是一个败笔,真题和模拟题做得不够,真题没有做它个三几遍,没有总结好,模拟题又做得少,都没做多少套,没有把解题速度提高上来,结果可想而知。
英语英语感觉还挺自信的,感觉基础还不错,上大三时候就把六级过了,而且感觉一战时候不止考60分这个水平,都是考差了的,所以就没太在意英语。
开始的时候每天主要就是背新东方的考研单词,这个每天也花了两个小时,然后就是做做张剑的阅读理解。
这样一直到了十一月,这时候才开始做张剑的历年真题,单词还是每天照往常一样反复的背。
每天早上一到图书馆,把单词书拿出来一看就是两个小时,看完单词都将近10点了,直接影响了上午数学的时间,窃以为只要把单词搞定了阅读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每天花这个时间还是值得的,到了最后我才认识到我这个方法是不科学的,直接拖累到数学,但是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再回去。
早上背英语单词绝对不能占据数学太多的时间,早上来到最多只能花一个小时,到了八点半以后要进入数学了,最迟最迟不能超过九点,这样上午数学才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
背单词占用了一个钟的正式时间外只能利用其他零散的时间了,这并不是说单词不重要了,而是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而且单词是要一直坚持背的,记得滚瓜烂熟,还要懂它的用法,一个单词派生出的各种形式都要会。
个人感觉早上刚开始这一个小时内状态不是很好,还没完全进入学习状态的,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背背单词背背作文比较好。
到了十一月后才开始专攻历年真题,后来才发现晚了,因为英语真题是要反复多做的,把其中的规律找出来,培养那种正确的解题思维。
真题一战的时候也做过,但到了去年十一月什么印象也没有了,重新再做感觉做得还比较理想的,4篇阅读理解基本上都在30分以上的,做完后每一篇的每个句子、每道题都认真的分析理解过,还把它翻译出来,所以真题这样一遍下来花的时间也不少。
到了十二月就开始背张剑的热点作文50篇,后来又看了何凯文的作文,但是很少动手写,这样就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写的真的太少了,作文水平也没多大提高,没有亲自动手练真的很难有质的提高,直接导致考场上慢吞吞一点一点的挤,真的很后悔当初偷懒没有坚持每天练一篇,作文这东西真的是讲究熟能生巧。
到了最后也没多少天做模拟题了,总的来说还是模拟真枪实战太少了,没有找好实战那种感觉。
平时不流汗,战时多流血!考研多不得半点侥幸心理。
政治政治是过完国庆才开始看的,看了一遍考试大纲,然后相应地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后来没有时间做完,只做了一部分,然后就开始看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这本书感觉还不错,很多都总结归纳出来了,不用像大纲一样什么都得看,到了十二月中这时候就上20天20题,还有肖秀荣的终极预测4套题,每天还必须得背,每天花的时间还是不少的,其他的模拟题有买了但都没做,个人感觉自己在选择题方面很欠缺,也是缺乏训练的恶果。
今年考完后来对了下答案,选择题最多只有三十几分,但实际上可能就三十分左右,多项选择好多不确定,所以考试的时候选择题花的时间也不少,前面三道分析题还写得满满的,特别是中间那两道考前也背到了,所以当时特别兴奋,洋洋洒洒地写得不留一点空白,但又悲剧的是没有控制好时间,搞到后面两道分析题加起来就不到二十分钟,看了题目就狂写,最后草草的吹了一下就悲催的收场了。
所以今年在选择题上又栽了跟头,还有考试时间又没把握好,到了后面模拟题特别是选择题还是要多做,至少要保证有40分以上。
考试前一两个星期也没好好调整好作息时间,仍然是半夜12点多甚至1点才睡,早上七点多起来,考试前一晚还看书看得很晚,感觉还是很多东西没看,其实一个原因还是不够自信和淡定,过多的担心,搞到有点紧张,差不多1点才睡,然后早上6点多就醒来了,就睡了5,6个小时,本来睡眠质量就不好。
起来后洗漱穿衣吃过早餐后就匆忙的打车去考场,因为怕突然在外面酒店住不习惯反而影响睡眠就没在外面订酒店,去到考场差不多八点黑压压的考研大军已经在等候着进考场了,几乎每个人都还在拿着肖四和20题还有其他的各种资料争分夺秒地背,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题的地方,都想多拿几分,这种略显紧张的气氛在当年高考都未曾有的。
上午经过三个钟的紧张考试,感觉政治还差强人意,至少70分以上问题不大。
吃完午饭又没地方休息,只能随便找个地方趴一阵子,接着看英语作文,一点半左右就进考场,想不到下午英语完全没状态,做起题来什么感觉都没有,阅读看了很久都选不出答案,当时都不知什么回事,头越做越晕,一直克制着自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考完英语走出考场的时候心情糟糕透了,心里想着这次连过单科线都有危险,意味着所有的努力都泡汤了,坐公交回去的路上只有音乐才能缓解下此时悲伤的心情。
回去到一下车看着无边的大海听着海浪拍岸的声音,更感悲伤……晚上都不想看数学和专业课了,不过还是看到十点多,很累,就早点睡了。
第二天早上数学又做得不顺利,下午专业课被计算题卡住了,最后做着做着泪水都差点流出来了,一阵心酸顿时涌上心头,还是咬着牙写到最后考试结束铃响才封上试卷袋……这条路走得太艰难了!这里我想说的是,考试前一两个星期就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不要熬夜,每天按照考试的时间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确保考试当天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考试时候一定要严格把控好时间,科学安排做题顺序,还要懂得舍弃!考试那两天脑力运动强度大,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考试的中午最好能找个地方休息一会,确保下午的考试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