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非物质文化创造活动的产物和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表达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审美习俗、庆祝活动和有关的手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含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传统的延续。
第一,中国昆曲。
昆曲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门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昆曲的音乐以古典雅致、清新脱俗为特点,演员的唱腔婉转动听,动作细腻优美。
观赏昆曲时,可以欣赏到传统的编曲和乐器演奏,以及演员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表演。
同时,昆曲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法国巴黎芭蕾舞剧。
芭蕾舞是一种以优雅的动作和精湛的技艺为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
巴黎芭蕾舞剧以其高超的舞技、精湛的编排和精美的舞台效果闻名于世。
观赏巴黎芭蕾舞剧,可以欣赏到舞者们优美的舞姿、优雅的旋转和完美的身体控制。
舞剧的表演通常配以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使观众沉浸于一个梦幻般的舞蹈世界中。
巴黎芭蕾舞剧展示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印度古典舞蹈。
印度古典舞蹈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历史背景。
印度古典舞蹈包括巴拉坎纳特纳蒂亚姆、卡塔克等多个传统舞蹈形式。
观赏印度古典舞蹈,可以感受到舞者们的激情和表演的神秘感。
舞蹈的动作和手势富有象征意义,展示了印度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宗教信仰。
第四,日本传统茶道。
茶道是一种日本传统的文化活动,强调礼仪、和谐和内心的平静。
观赏茶道表演,可以欣赏到茶艺师傅们熟练的动作和精美的茶具。
茶道注重细节和平衡,整个过程流畅而优美。
茶道展示了日本的精确性和对细节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尊重。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独特魅力。
通过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表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宋代陈肠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榜上有名。
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4、蒙古长调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作文小小讲解员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作文小小讲解员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小讲解员,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
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历史。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特色。
西湖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潭印月”了。
这个景点是由三个相连的小岛组成的,每个小岛上都有一座古建筑。
当月亮升起时,月光会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景点,比如断桥残雪、雷峰夕照等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非常值得一看。
除了自然风光之外,西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
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节庆活动,比如西湖音乐节、龙井茶文化节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西湖的文化内涵,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意义。
西湖作为中国的一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湖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好了,今天的小小讲解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更好地了解西湖这个美丽的地方。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杭州旅游的话,一定要去西湖看看哦!。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课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01
民族文化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
历史和文化传统,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02
文化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
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互动交流
鼓励参与者在活动中提问、交流心得,加深对非遗项目的了解和认 识。
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的意义与影响
传承非遗文化
通过亲身体验,让参与者了解 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 涵,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
增强文化自信
让参与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 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 自豪感。
促进文化旅游
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吸引游 客,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地方经济带来收益。
社会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
0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案例分析
剪纸艺术
总结词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张上进行创作,形成各种图 案和形象。
详细描述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深 受广大民众喜爱。剪纸作品通常以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为主题,反映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国家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的相关法律法规,为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 规和规章,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管理。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

随着针灸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认识并接受这一独特 的医疗技术。
针灸的国际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医疗领域,还对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 影响,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
03 针灸的技术与手法
针具与材料
针具
针灸所使用的针具通常由金属制成,包括不锈钢、金、银等材质,以保证针的 强度和耐用性。根据不同的治疗需要,针的长度、粗细和形状都有所不同。
针灸实践是培养专业针灸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助 于针灸学的发展和推广。
如何进行针灸实践
学习理论知识
01
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针法等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阅读
书籍、参加课程等方式进行学习。
掌握操作技能
02
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针灸技能,可以通过
模拟练习、实习等方式进行练习。
遵守诊疗规范
03
在针灸实践中,应遵守诊疗规范和伦理原则,确保患者安全和
权益。
针灸实践的体验分享
缓解病痛
许多人在接受针灸治疗后,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病痛得到缓 解。
身心放松
针灸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睡眠质 量。
感受非遗魅力
通过针灸实践,可以深入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 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国际传播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针灸界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针灸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06 针灸的实践与体验
针灸实践的重要性
传承非遗文化
针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 传承这一独特的医学文化。
促进身心健康
针灸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缓解病痛, 提高生活质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蜀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讲解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标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术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蒙古族呼麦贵州侗族大歌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10年(2项)京剧中医针灸2011年(1项)中国皮影戏[1]2013年(1项)2珠算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
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
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李渔昆曲创作的代表作是《风筝误》,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韩世勋的书生,他父母早亡,借住在父亲生前的朋友戚天衮家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一、民间文学(一)桐城歌申报单位:安庆市桐城市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桐城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同时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三大类组成。
具体类别可分为传说、风土、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儿歌等。
早在明代以前桐城时兴歌(情歌)就流布于湖北黄梅一带和江浙吴语地区。
以其独特的七言五句式体式、委婉凝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等艺术特色,广为传唱,乃至刊布成帙(《明代杂曲集》及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均收录桐城歌),不仅成为安徽歌谣盛行时期的主要本土民歌,而且还影响到‚湘、鄂、赣以及浙西地区‛等更大空间,历史上形成了一种范围广泛的‚桐城歌谣文化带‛,尤其对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因性孕育与塑造作用。
桐城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很多专家学者撰文给予高度评价,国家屡次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亦作了充分肯定与介绍。
20世纪50年代搜集了大量桐城歌原生态音乐资料,80至90年代相继整理出版《桐城歌谣》、《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先后举办六届桐城歌演唱会。
桐城歌是中国歌谣发展史上值得注视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尚有很多原生态歌谣资料有待发掘,不少濒临失传的桐城歌曲调和吟唱表演形式,需要及时抢救与保护。
发掘、保护、研究桐城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
二、传统音乐(一)当涂民歌申报单位:马鞍山市当涂县当涂民歌起源和流传很早,据记载,在明末清初就有民歌的演唱。
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口头上创作了大量的民歌,干什么农活就唱什么歌。
这些民歌曲词优美,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方整,节奏轻盈明快,以其清越、悠扬、婉转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解放后,当涂民歌逐渐兴旺和繁荣起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当涂民歌不仅数量多,而且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当涂民歌分布较广,由于地域差异较大,分平原、圩区、丘陵山区,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 简单理解
花样剪纸 湖北大鼓 木雕和石雕 二胡
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 生产方式,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 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生态环境
形式与空间
秦腔
辩证地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
• 是“陈旧落后的东西”还是“先进的东 西”?
• 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辩证地考察
“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 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 一读骚经一肃然”。
离骚碑
◆ 体量绝,高14.8米,底宽 17米,高于号称“天下第 一碑”的泰山唐玄宗手书 《纪泰山铭》碑1.5米,宽 于其3米;
◆文辞绝,上刻《离骚》全 文,2490字,是我国古典 史上最辉煌的长篇巨作;
◆书法绝,临摹毛泽东魏体 手书的《离骚》全文。
皮影戏
木偶戏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川江号子
捏糖人手工技艺入选名录
能否查找
你自己比较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 被收录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
四、中国的人类口头与
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赏析
中国无形文化遗产艺术节在巴黎举办
例2 川剧变脸
DVD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看完川剧后曾叮 嘱过,变脸是国家机密,不能随便泄露。
1987年,文化部正式发文,将川剧变脸艺 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 唯一一项国家机密。
彭登怀
1994年,会变9 张脸,马来西 亚演出时一名 电缆商开出了 100万马币(时 约325万元币)
王道正
1987年夏的日本东京 2002年的日本东京
扩散到海外的争论
彭登怀:认为:海外学习“变脸”是一个非常可喜的 现 象,“大可不必紧张”。
蓝光临:川剧表演艺术家认为,“变脸”应得到保护 李平(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长、上海市戏曲学
会副会长)认为:“变脸”这门艺术不应该扩散到海外。 陈智林: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认为是借变脸炒作
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 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 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业品和文化场所。 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 言;如扎巴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活动 (2)表演艺术;如昆曲(3) 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如韩国端午祭(4)有 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如中国剪纸 。
失败! 耻辱! 糊涂!
认同! 分享! 骄傲!
中国的端午节
湖北的端午节
上世纪50年代, 武汉市广邀楚学 专家,多方筹款, 在东湖建成近10 个纪念屈原的景 点,使得东湖成 为中国最具规模 的屈原纪念中心。
行吟阁
• “行吟阁”取自《楚辞·渔 父》:“行吟泽畔”。
• 展示屈原流放汉口的历程 • 郭沫若题名 • 像高3.6米 • 叶剑英1979年4月题词道:
建于1992年7月
江陵端午祭
端午节传入韩国 已有上千年历史, 其“端午文化”, 特别是江陵端午 祭,已经加入了 当地山川气息和 人文追求。
• 神服 • 神鼓 • 神刀 • 神剑 • 神杖 • 铜镜 • 神杆 • 神旗 • 神箭 • 神偶
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
• 源流关系 • 差别 • 意见的差异
服饰织染
确认民族身份
☆“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 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 形式是证明其世界上的存在的最有效手段。
☆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 构成了人类精神的财富
例子1:中韩的端午节之争
起因:2005年韩国抢先申报 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学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杂技与竞技
民间美术 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31项 72项 41项 92项 46项 17项 51项 89项 9项 70项
太极拳(河北永年杨 氏太极拳、河南焦作 陈氏太极拳)
少林功夫(河南登封)
东北二人转
陕西秦腔
武强木版年画
一、什么是无形文化遗产
有形遗产/物质文化遗产
1972年巴黎《世界文化及自然 遗产保护公约》,陆续确立了 700余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正方形:人类创造 圆圈:大自然 圆形:全世界
无形文化遗产/传统民间文化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 了关于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建议。
传统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 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 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 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 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 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 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它艺术。除此之外,还包 括传统形式的联络和信息。
• 辫子、缠脚、风水迷信等 • 龙灯、踩高跷、皮影戏等
二、为什么要保护无形文化遗产
审历科美史学艺传认术承识价价值值
如1970丧贵年失州代经文民现全省社化口民表社在济世族(黔风会多旅仅界头间演会布南开传样水游和存还文文艺习性依州统开发6通文谐学学术俗0的族贵0用发历化价价严0)定8多法重0值值县种0威0音多胁种寨,语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和中 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 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 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你们的意见?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
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 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增进民族自信心和凝聚 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 远的意义。”
三、无形文化遗产的级别
五级体系
世界级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1、世界级
2001年5月第一批:19项
昆曲
2003年11月第二批:28项 2005年11月第三批:43项
古琴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 蒙古族长调
2、国家级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 无形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
圆形:循环,永不消失 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空间性 鱼纹:隐含“文”字,又鱼生于水,寓 意中国无形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 传 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 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 无形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