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共66页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课件-十七世纪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意大利、西班 牙等国家政治经济 的衰落,也阻碍了 其文学的发展,代 表贵族趣味远离现 实的巴洛克文学在 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十七世纪文学背景
德国发生了残酷的 内战三十年战争,战后 国内经济萧条,也使德 国的文学发展落后于别 的国家,只有后半叶出 现的格里美豪森的小说 《痴儿历险记》较有影 响,被认为代表了“德 国十七世纪文学的高 峰”。
——夏多布里昂
莫里哀
莫里哀生于巴黎宫 廷室内陈设商家庭。成 年后放弃遗产继承权。 创立“光耀剧团”。后 在外省飘流十多年,积 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 影响的喜剧。
莫里哀
莫里哀共创作30部剧作,早期作品有滑稽剧与情节 喜剧《冒失鬼》和《情敌》;中期以《可笑的女才子》 (从外省回到巴黎后写的第一个剧本 )、《太太学堂》和 《丈夫学堂》为代表作;创作全盛时期的作品最著名的 有《伪君子》、《堂·璜》和《吝啬鬼》;创作晚期有 作品《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抱病写成 的最后一部作 品《无病呻吟》等。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政治上,主张国家统 一,拥护中央王权,歌 颂贤明君主;
哲学上崇尚理性原则, 宣扬公民义务,克制个 人情欲;
艺术上,模仿古代文 学,追求艺术完美,戏 剧上恪守“三一律”。
何谓“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关于戏剧结构的创作原则,指 剧作中的动作(情节)、时间、地点三个一致性。
动作一致:要求情节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时间一致:要求剧情发展必须限制在24小时(一天) 之内 地点一致:要求全部剧情只能在同一个场景里演出
《安德洛玛刻》
《安德洛玛刻》是标准 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 古希腊史诗和悲剧;
歌颂具有高度理性和 自我克制精神的特洛伊英 雄之妻安德洛玛刻;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PPT课件

40
41
42
43
44
45
14
高乃依一共写了三 十多部剧本,主要 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 斯》、《西拿》和 《波利厄克特》, 其中以《熙德》(Le Cid)最负盛名,被 看作是古典主义悲 剧的奠基之作。 《熙德》上演轰动 了巴黎。
《熙德》剧照
15
让·拉辛(Jean Racine 1639- 1699)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 期最重要的悲剧家,其创作 代表了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 成就。
也不收回赐予:谁最能接受 他温和的约束,谁就侍奉得最好: 他威灵显赫,命千万天使奔跑, 赶过陆地和海洋,不稍停留:---只站着待命的人,也是在侍奉。"
27
28
简介
莫里哀(Moliere),他曾享受
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
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
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
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
Bunyan 1628-1688),他坚
持文学创作的民主倾向,是当
时进步文学的重要代表。班扬
来自下层人民,一生致力于清
教,这决定了他作品的民主倾
向和作品的宗教寓言性质。他
的《罪人受恩记》(1660)叙述
了自己信教的过程, 对话体
小说《恶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
(1680)真实地描绘了下层社会
的生活,《神圣战争》(1682)
拉辛一共写了十二部悲剧一 部喜剧 。1664年到1677年是 他创作的第一阶段,著名作 品《安德洛玛刻》(1667)和 《费得尔》(1677)就产生于 这一时期。
16
让·拉封丹(Jean la Fontaine 1621- 1695) 是法国古典主义 诗人、杰出的寓言家。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四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文学一、概述(一)古典主义文学17世纪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创作和理论上都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因此得名古典主义。
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是它的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其中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最为发达,法国古典文学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思想特征(1)强烈的政治倾向,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歌剧,歌颂英明的国王。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以理性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辱观念的矛盾,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3)尖锐抨击贵族的骄奢淫逸、堕落腐化,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揭露社会的恶习和弊端。
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4)古典主义悲剧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艺术特征(1)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古典主义文学不仅从古希腊罗马文学继承诗歌、散文,而且继承戏剧并进行创新,使其具备现代剧的基础: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
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标准和规范遵守三一律:时间,情节,地点必须保持整一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民间文学。
【补充】三一律: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艺术上体现了时间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 2. 进一步揭发答尔丢夫伪装虔诚旳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么一种障碍”。当他旳罪行面临
•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旳寡妻)、
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布瓦洛 • 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旳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旳最高准则。全 方面系统得论述了古典主义旳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作者由此而取得“古典主义立 法者”旳称号。
•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旳反封建反教会旳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旳同义
语,是个不朽旳艺术经典。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1遵照了古典主义旳“三一律”原则。 •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体现答尔丢夫旳虚伪与欺骗;时间:二十四小时之内;
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种布景,就是奥尔贡旳客厅。
旳现实主义手法。
•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 2.反拨 • 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旳过分强调,造成了否定一切秩
序旳倾向。
•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旳创始人
• 高乃依《熙德》(被公以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
范性作品)
• 《熙德》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 作品经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旳冲突
分雕琢和华丽旳建筑。
• 2. 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旳生死、
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 梦幻手法、并体现出华丽纤巧旳风格。
外国文学史:第四章 第一节 十七世纪文学

是清教徒派的作家,主 要思想和作品内容都是 宣传清教徒思想的。
《天路历程》
在第二次入狱之前,班杨已开始写他的名著《天 路历程》(第一部1678年,第二部1684 )。 描写主人公“基督徒”逃出“将亡城”,途径 “失望”泥潭、“名利场”、“疑惑”城堡,历 经磨难,终于到达“愉快山”。 《天路历程》采用 “梦境寓意”的故事结构和将 抽象概念形象化、拟人化的方法进行创作。
(2)三个部分:
“两个高大挺秀的华贵形象 俨然神的挺立 以本身原有的光彩,披在庄重的 裸体上, 那神样的容颜,映照出 造物主的光辉影子:真理、智慧、 严肃、清纯的神圣 ……”
(2)三个部分:
第四章中撒旦到达地球,看到了人的形象。撒旦 看了美好的人类形象,也曾动过恻隐之心,但马 上又坚定了复仇的信念。已经知道撒旦计划的上 帝派来天使,把撒旦赶跑了。
《失乐园》
《失乐园》(1667)根 据《圣经》题材改编,诗 中塑造了撒旦形象,他是 世界文学中刻画得最为成 功的人物之一。
(1)创作过程
《失乐园》(1667,12卷)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人类始祖的原罪史。借用了 《旧约· 创世纪》第2、3章,魔鬼撒旦引诱人类始 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天条,被上帝逐出伊甸 园的神话故事。 第二条线索是撒旦的斗争史。是弥尔顿根据《新 约· 启示录》第20章第1至10节的故事所创作。
《熙德》中的理性与感情冲突
人物:男主角罗狄克、女主角施曼娜、罗父杰 葛、施父高迈斯、施曼娜的追求者桑士、国王。 西班牙贵族青年罗狄克与伯爵女儿施曼娜相爱。 施曼娜的父亲因忌妒打了罗狄克父亲的耳光, 罗狄克有为父报仇的义务。他的内心充满痛苦:
罗狄克的内心矛盾
第九讲十七世纪英国文学ppt课件

☆ 关于《失乐园》的争议
1、“撒旦派”:强调撒旦是作品的主人公,认为他是具有大无畏精神的
革命者的象征——政治诗歌
2、“正统派”:倾向于从宗教角度来做解释,认为作品主要表现人类如
何失去上帝的恩宠而堕落——宗教诗
3、“调和派”:调和前两派观点,认为史诗存在着双层人物、双层结构
撒旦:正义——非正义 上帝:反面形象——走向正面 人类:自身弱点造就不幸——理性照耀未来
——魔鬼撒旦反抗上帝,设计陷害人类 ——亚当与夏娃受诱惑,被逐出伊甸园
☆ 史诗内容(共12章)
第1部:全诗总纲,讲述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第2部:撒旦与众叛逆天使讨论如何同上帝作战,夺取天堂; …… 第4部:描述撒旦在天堂见到亚当和夏娃,撒旦在夏娃的梦中施展引诱; …… 第6部:描绘天使与撒旦一伙的战斗; …… 第9部:撒旦化身为蛇,躺在伊甸园里,并指引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 …… 第12部:天使向他们叙述拯救之路,亚当和夏娃终于离开天堂,失去了乐园
让我们把所有力气,所有 甜蜜,滚成一个圆球,
粗鲁狂猛地夺取我们的快感 冲破一扇扇人生的铁栅栏:
这样,我们虽无法叫太阳 驻足,却可使他奔跑向前。
2、约翰·弥尔顿
(1)John Milton , 1608-1674
弥尔顿人生的三个阶段:
1、(1608-1639)求学、隐居、游历, 写作了一些短小的诗歌;
一、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分类与分期
1、分类——
☆ 新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影响与英国王权复辟现实结合的产物 文艺理论是其主要成就
☆ 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清教革命的产物 成就主要是史诗
2、分期——
a、前期
(1)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弥尔顿
17世纪文学概述-PPT课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2——1648,克伦威尔,资产阶级革命 1649,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 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企图重建君主制 1688,资产阶级再次政变,确立了君主立宪 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保守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的外衣下 进行的——利用清教运动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 期著名建筑师和建 筑理论家维尼奥拉 设计的罗马耶稣会 教堂是由手法主义 向巴洛克风格过渡 的代表作,也有人 称之为第一座巴洛 克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 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 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 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 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 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 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 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 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 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文学: 利用宗教题材,注入时代 内容,表现反封建精神
3、法国中央集权的强大君主专制国家的建立
国王
贵族
资产阶级
三足鼎立与妥协制衡
17世纪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在资本主义成长, 足与贵族势力抗衡的条件下形成的。君主则“作 为表面上的调停人”从中操纵,实际上是两面依 靠。靠贵族的传统势力作为封建政权的基础,靠 资产阶级殷实的钱包,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入不敷 出的宫廷豪华开支。王权为了获取资产阶级的知 识,采取了重商政策、殖民政策和奖励民族工业 政策,而且通过买官鬻爵等办法,向资产阶级开 放一部分政治权利。大资产阶级也向贵族化方向 努力,成了长袍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