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3例

合集下载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观察护理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观察护理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观察护理【关键词】全肺灌洗术;全身麻醉;观察护理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以肺泡腔内大量沉积磷脂蛋白样物质为特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1],表现为运动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病因未明,用药物治疗无效,目前公认肺泡灌洗术(BAL)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

我院对4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先后实施6次全麻下全肺灌洗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6岁, 4例均有粉尘接触史。

临床表现:4例均出现反复咳嗽(以干咳为主)、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加重伴口唇、甲床发绀,肺功能检查示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重度弥漫性障碍1例,限制性通气中度功能障碍3例。

经胸部X线摄片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及BAL液PAS染色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

2.治疗方法全麻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囊充气,予灌洗肺的对侧肺行通气,确定两侧肺分隔满意后,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清除灌洗侧肺内的氮气;将无菌生理盐水(37℃)以每分钟300~400 ml的速度快速灌入肺内,保留5 min后。

根据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情况可重复进行灌洗,直至流出液清澈为止。

3.结果 4例PAP患者接受全肺泡灌洗治疗6次。

其中肺泡灌洗2次的2例、肺泡灌洗1次2例。

术后患者均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唇甲无发绀。

复查胸片、CT、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肺弥散功能轻度障碍,提示全肺灌洗术效果显著。

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 BAL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操作,患者及家属对此治疗方法不了解,缺乏BAL的相关知识,担心肺内灌洗时会对肺造成新的损害,加重呼吸功能进一步损害,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影响病人的食欲、睡眠和休息,使健康状况下降,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

因此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说明进行BAL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绍大概的检查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保证BAL顺利进行。

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重度低氧血症肺灌洗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重度低氧血症肺灌洗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身状 况并 提高心肺 功能的储 备。雾化 吸入 治疗 可解 除气道痉 挛稀 释粘 稠的痰液 , 术前 每天一 次常规 使用。因低氧血 症 的 患者多有代偿性心 动过速 , 故术前抗 胆碱应 选择 长效 、 M 对 , 受体作用弱 的药物如 东莨菪碱 、 乙奎醚等 。此 类患者 的术 戊 前访视需特别重视 , 因为解除其 术前 的焦虑心理 对其术后 恢 复也 是一个 重要环节。我们 采取 的方 法是让 患者增加对肺灌 洗手术相关 知识 的了解 , 可 以请 做过此 手术 的患 者现身说 也
教 , 强 患 者 手 术 成 功 的信 心 及 安 全 感 。 增 二 、 醉方法选 择 麻 此类 患者 术 前都 有严 重缺 氧 ,a, P O
s k esP P 表现为肺泡 内大量蛋 白样物 质沉积 , i ns ,A ) c 以致 通气
面积减少 , 通气血 流比例失 调 , 多伴有不 同程度 的缺氧。大容
性高 , 故诱导 和术 中维 持应选择 组胺 释放作用较 小的药 物并
酌减麻醉药量 , 一般不 用吸人麻 醉 , 管插 管力求一 次成功 。 气 需 使用超过一般全麻需要 的完善肌 松 , 防术 中呛咳导致 双 谨 腔 管移 位。② 纤支 镜定 位是 双腔 支 管导 管定 位 的 “ 金标
麻 醉 方 法
低下 , 能否在 非体 外 循环 下 行全 肺 灌洗 应 根 据吸 氧前 后 的
1 O例患者 分成 两组 , A组 8例 术前 吸氧 下 ( 鼻导 管 4L /
PO a :变化综合 判断。由于 P P病人 在清 除 了积 聚于肺泡 内 A 的蛋 白样物质后预期 P O a 能有显著提高 , 故适应症可酌情放
准 ” 同 时采 用 “ 封瓶 ” 试 漏 以 检 查 两肺 分 隔 是 否 完 善 , , 水 法 确

肺泡蛋白沉积症3例报告

肺泡蛋白沉积症3例报告

基鼬目啮麻83肺泡蛋白沉积症3例报告陆佳燕齐栩黄茂解卫平[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 ss n.1003-9198.2013.01.027肺泡蛋白沉积症(PA P)是一类由肺泡和远端气道内积聚大量富含磷脂和蛋白样物质为特征的疾病,是一种少见的弥漫性肺疾病。

尽管对本病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但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上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至今临床上误诊、漏诊率高,确诊时间长。

我们总结了我院近一年来经病理学证实的P A P 3例,并结合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例l,女,65岁,农民,因“气喘进行性加重半年余”于2011年9月27日人院。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喘。

1月前伴随出现晨起咳嗽,咳少许黄痰,在某中医院就诊,查胸部C T提示双肺斑片状影,考虑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l周,疗效不佳,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有“糖尿病”史,“青霉素”过敏史。

查体:口唇稍紫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I罗音。

无杵状指(趾)。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风湿三项、免疫五项、结核抗体、血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正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5.77彬L(0~13.6),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 Y21-1):12ng/L (0~6.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8.81∥L(0—3.3)。

入院后查胸部C T示两肺弥漫分布片絮状高密度影,沿支气管走行方向分布,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呈地图样改变,考虑P A P (图1)。

在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者单位:226500江苏省如皋市,如皋市博爱医院呼吸科(陆佳燕);210029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齐栩,黄茂,解卫平)通讯作者:齐栩,E m ai l:qi xul y@ya hoo.oom.c n 病理报告:右肺少许肺组织,灶性慢性炎细胞浸润,肺泡腔充满粉染、P A S染色阳性颗粒物,肺泡Ⅱ型细胞显著,胞浆泡沫状,肺泡间隔正常,考虑PA P(图2)。

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3例

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3例

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3例
李铁军;曾德茁;欧阳碧山;陈勇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2(19)29
【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3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6次全肺灌洗术.结果全肺灌洗术中双肺隔离满意,灌洗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脉搏氧饱和度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在灌洗期间,灌洗时脉搏氧饱和度要明显高于引流时.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术中,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李铁军;曾德茁;欧阳碧山;陈勇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海南海口,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海南海口,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海南海口,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海南海口,5703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麻醉管理探究 [J], 陈江红;罗军怀;何丹丹
2.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麻醉管理三例 [J], 范议方;韩如泉
3.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麻醉管理 [J], 王喜军;林成新;刘敬臣;
毛仲炫
4.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J], 宫政;汪颖;李珏;刘焕鹏;喻应红;邹建彬;莫世贤;张畿;邓勇军
5.9例肺泡蛋白沉积症病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护理 [J], 覃松梅; 叶绍色; 冯广弘; 赵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泡蛋白沉积症全麻下肺泡灌洗的护理

肺泡蛋白沉积症全麻下肺泡灌洗的护理

7、保持灌洗液的进出平衡:关闭灌洗侧肺行单肺通气 10 分钟,生命体征平稳,氧饱和度大于 85% 以上方可 灌洗。检查负压吸引及引流瓶装置。第一次灌洗量为 1000毫升左右,速度不宜过快,以后每5分钟快速进入 1500-2000 毫升,在体内保留 5 分钟的同时予灌侧肺拍 背,或用电子震荡仪加以震荡,以达到充分的灌洗。 并 严 格 记 录 灌 洗 液 出 入 量 。
术中护理
1、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向病人解释其注意事项以取得 病 人 的 合 作 。 取 下 病 人 的 假 牙 。
2 、灌洗液最好大包装刺激。 3 、建立静脉通道:选择粗直静脉,将套管针置入以 保 证 维 持 机 体 的 容 量 , 便 于 给 药 。
肺泡蛋白沉积症全麻下 肺泡灌洗的护理
赵艳伟
肺泡蛋白沉积症为少见疾病,其特征为肺泡内充满 富磷脂的蛋白样物质,最有效的疗法为肺泡灌洗。方法 有两种: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全麻下行全肺灌洗。 前者操作简便,安全但灌洗量小,需多次反复。全肺灌 洗操作技术复杂,灌洗时肺分流进一步增加,缺氧加剧, 但灌洗量大,症状改善明显,肺功能恢复迅速。我院于 1998年3月至今对4例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进行全麻下
肺泡灌洗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有关护 理 情 况 总 结 如 下 。






4例均在本院经肺泡灌洗液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男 性 3例,女性1 例,年龄35—65 岁。每例患者接受 2 次 全麻下双肺灌洗治疗,间隔 1-2 周,病情均有明显好 转,表现为肺部湿罗音减少,胸片复查肺部病灶明显 吸 收 , 肺 功 能 及 血 气 明 显 改 善 。
术后护理
1、术后视患者神志转清,双肺听诊无异常,自主呼吸恢 复 , 血 气 恢 复 灌 洗 前 水 平 即 可 拔 管 。 2、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予持续吸氧。 3、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意识 Bp P SaO2 的 变 化 , 防 止 并 发 症

全肺大容量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麻醉体会

全肺大容量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麻醉体会

全肺大容量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麻醉体会张劬;尤秀芝【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23【总页数】2页(P2931-2932)【关键词】全肺大容量灌洗;肺泡蛋白沉积症;麻醉【作者】张劬;尤秀芝【作者单位】新疆职业病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91;新疆职业病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R563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肺部罕见疾病,其临床特征是肺泡和细末支气管内大量过碘酸夫雪(PAS)染色阳性的磷脂蛋白样表面活性物质沉积[1],临床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

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增强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其诊断通过肺泡灌洗,灌洗液一般呈乳白色,过碘酸夫雪(PAS)染色阳性,CT呈磨玻璃样、铺路石样、地图样改变是其特征[2]。

在治疗上当前尚无明确的对因治疗,而以大容量肺灌洗术作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PAP在临床较为罕见,往往此类患者都是多方辗转才确诊,临床症状较重,手术过程中对麻醉有一些特殊要求。

我院自2000-2012年共成功完成25例次PAP全肺大容量灌洗术,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5例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ASAⅡ~Ⅳ级,年龄28~59(31.64±8.3)岁,体重43~75(54.35± 8.17)kg,病程2个月~3年。

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PAS染色阳性确诊,确诊前病史在半年以上。

动脉血气分析均为中、重度低氧血症,PaO2为(50 ±14)mmHg (1mmHg=0.133kPa),肺功能显示为中、重度弥散功能障碍。

1例患者多方求医误诊重症肺炎、肺结核等,术前PaO2为40mmHg,SpO264%,严重肺弥散功能障碍。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阿托品0.4mg。

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3例

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3例

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3例作者:李铁军曾德茁欧阳碧山陈勇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29期[摘要]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

方法 3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6次全肺灌洗术。

结果全肺灌洗术中双肺隔离满意,灌洗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脉搏氧饱和度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但在灌洗期间,灌洗时脉搏氧饱和度要明显高于引流时。

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术中,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术;麻醉方法;管理[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038-02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罕见病,其特征为肺泡和远端小气道内脂蛋白类表面活性物质异常沉积,基本无炎症表现或极少出现纤维化[1]。

全肺灌洗术是目前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有效的方法[2]。

本院2008年8月~2011年11月共对3例PAP患者行此类手术6次,现对该疾病及其麻醉特点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ASAⅡ~Ⅲ级,年龄37~48岁,体重49~71 kg。

面罩吸氧情况下,2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例患者PaO2﹤50 mm Hg,均存在严重的肺弥散功能障碍。

1.2 麻醉方法常规不用术前药。

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IBP)和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

充分给氧去氮后,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0.10 mg/kg、异丙酚1.5~2.0 mg/kg、舒芬太尼0.4~0.6 μg/kg、顺-阿曲库胺0.2 mg/kg进行麻醉诱导,肌松和生命体征满意后行双腔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肺泡蛋白沉着症全麻下行肺泡大容量灌洗术的护理

肺泡蛋白沉着症全麻下行肺泡大容量灌洗术的护理
浙江预防医学 2 o 年第 2 o8 0卷第 1 2期
Ze agPe d eel r 08 02 ,N . hin r i vMe,D cⅡ e 2o ,V j o o1 b 2
・9 ・ 5
肺泡蛋 白沉着症全麻下行肺泡大容量灌洗术 的护理
吴金莉 夏丹 邵 萍
中图分类号 :R 7 . 43 5
Crr ak塔管分别为 双侧通气 ,确 保两肺 分 隔 良好 。灌 洗 首先
图 2 灌洗 后 护
1 术前 护理

选择病 变 严重 侧肺 进行 。患者侧 卧位 固定 ,灌洗 肺 在 下 ,
灌洗器在灌洗肺一侧 ,行单侧肺通气 ,先用 l0 0 %纯 氧通气 至少 2 mn 0 i来清除肺泡 内的氮气 ,将治疗 肺在吸气 末隔离起 对患者进行全面查体 ,包括胸部 x线 片 ,心 电图 ,实验室常规检查 ,肺功 能 ,血 气分析凝血功 能检查 , 对患者的心肺 功能有全 面评价 。询 问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 1 1 患者准 备 . 术 前 禁食 4 ,防止 术 中呕 吐窒 息。术前 h
物质为特点的肺部 弥漫性疾 病 ,临床特 点为起 病初期 可 有
发热 ,以后有 一个 间歇期 ,继 而 出现 气 短 ,咳 嗽 和 咳痰 ,
侧肺 内的气体后 ,注入生 理盐水 ,而另一 侧肺保证 能提供 适 当的气体交换 。反 复灌 注 ,持续 到灌洗 液 由豆浆 样浑 浊 液体逐渐变为 清亮为止 。在操作 结束 时 ,需要 引流和吸 引 出肺内残余的生理盐水并恢 复 1o 0 %氧气通入 ,病情稳定后
量肺 泡表 面物质减少 .导致 肺泡萎缩 ,通气 、血 流 比例失 调 ,有发生低氧血 症的危险 引。因此 ,应 密切观察 患者有 无烦躁不安,呼吸浅促 等缺氧表 现 ,每 1 h ~2 复查 血气分 析 ,以决定呼 吸机 辅 助 呼 吸 时间 和 氧浓 度 ,保 持 患 者 的 S 在 9 %以上。并 且及时 吸痰 ,清除呼吸 道分 泌物 ,经 如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泡蛋白沉积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3例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管理。

方法3例肺泡蛋
白沉积症患者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6次全肺灌洗术。

结果全肺灌洗术中双肺隔离满意,灌洗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脉搏氧饱和度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但在灌洗期间,灌洗时脉搏氧饱和度要明显高于引流时。

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全肺灌洗术中,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标签: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术;麻醉方法;管理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罕见病,其特征为肺泡和远端小气道内脂蛋白类表面活性物质异常沉积,基本无炎症表现或极少出现纤维化[1]。

全肺灌洗术是目前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最有效的方法[2]。

本院2008年8月~2011年11月共对3例PAP患者行此类手术6次,现对该疾病及其麻醉特点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ASAⅡ~Ⅲ级,年龄37~48岁,体重49~71 kg。

面罩吸氧情况下,2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例患者PaO2﹤50 mm Hg,均存在严重的肺弥散功能障碍。

1.2 麻醉方法
常规不用术前药。

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IBP)和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

充分给氧去氮后,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0.10 mg/kg、异丙酚1.5~2.0 mg/kg、舒芬太尼0.4~0.6 μg/kg、顺-阿曲库胺0.2 mg/kg进行麻醉诱导,肌松和生命体征满意后行双腔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VT 8~12 mL/kg,RR 10~12/min,I∶E为1∶2,维持PETCO2为35~40 mm Hg。

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并间断给予顺-阿曲库胺维持麻醉。

1.3 灌洗方法
确定双腔气管导管到位后,行单肺通气,每次向另一侧导管内灌入1 000 mL 左右37℃预热灭菌生理盐水,再用吸引器抽出,如此反复进行,配合拍背、调节手术体位,直至回收液颜色清亮为止。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泡灌洗前后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情况
患者的平均年龄42.3岁,体重59.8 kg,灌洗总液量(27 000±4 243)mL,引流量(26 315±4 350)mL。

灌洗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以及动脉血气情况分别见表1。

2.2 肺泡灌洗期间灌洗时和引流时SpO2的比较
肺泡灌洗手术期间,特别是灌洗中后期,灌入液体过程中,SpO2有一定程度上升,引流液体时SpO2有所下降,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PAP是原因尚未明确的罕见病,按其临床特点可分为先天性、继发性和原发
性[1]。

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气促。

肺部体征不明显,后期可有发绀、杵状指,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2]。

胸片可见典型“蝶翼”状阴影[3]。

肺活检是诊断PAP 的金标准。

目前,全肺灌洗术依然是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的最有效方法,其主要机制是机械去除脂蛋白物质,也去除作用于肺泡巨噬细胞或Ⅱ型上皮细胞的抗GM-CSF 抗体及其他可能的免疫效应[4-5]。

本次报道中,在灌洗时配合拍背、改变体位等物理方法以增强洗出效果,也间或在回收半量灌洗液时行灌洗肺人工手控通气数次(每次8~10 mL/kg),通过气流冲涮作用以使闭陷的肺泡重新开放,而促进沉积蛋白洗出。

PAP患者术前呼吸功能差,肺灌洗过程中可进一步加重已经存在的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故常采用全麻下单侧肺通气,必要时辅助体外静脉转流氧合。

本次报道中其中1例术前存在呼吸衰竭,在第一次灌洗前,其呼吸功能尚不足以支持其进行快速的语言交流。

在导管的选择上尽可能选用大而不损伤声门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以减小单侧肺通气时的气道压,并有利于术后灌洗肺充分引流[5]。

麻醉诱导前也应充分给氧去氮,以减少气管插管过程中缺氧的危险性。

插管成功后每次变动体位都要反复确认导管位置,双肺的完全隔离是肺灌洗顺利进行的关键[6]。

肺灌洗手术中应常规检测ECG、SpO2、IBP、PETCO2和尿量,间断监测动脉血气,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和体温。

因肺灌洗术刺激小,术中应维持足够的镇静和中等偏浅的镇痛,预防术中知晓。

在麻醉药的选择上,由于PAP 患者肺弥散功能障碍,肺泡膜对吸入麻醉药的通透性明显降低。

所以应首选静脉麻醉药。

本次报道3例患者6次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平稳。

除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例外,其他患者手术期间,SpO2均维持在90%以上,气道峰压均在30 mm Hg 以内,均于术后拔管安返病房。

呼吸衰竭病例单肺通气时SpO2为85%~89%,气道峰压均在33~38 mm Hg,在备用体外静脉转流氧合的情况下行肺灌洗术。

在灌洗10 000 mL后SpO2上升至89%~92%,灌洗结束后升至91%~95%,术毕换单腔气管导管回病房监护室,于术后4 h顺利拔管。

肺泡灌洗手术期间,特别是灌洗中后期,我们还发现灌入液体过程中,SpO2有一定程度上升,引流液体时SpO2有所下降。

若引流过程SpO2 明显降低,在排除相关因素后应立即终止引流,并注入灌洗液,也可采用另一台麻醉机对灌洗肺行同步纯氧加压通气,1~2 min后SpO2可迅速提高。

原因可能与液体灌入时挤压灌洗侧肺泡小血管,血流进一步分配至通气侧肺,改善通气侧肺血/气比值有关。

全肺灌洗术手术时间较长,需要2~4 h,灌洗中后期要注意监测灌入、引流液体量、尿量以及患者体温。

灌洗结束时对灌洗肺进行胀肺数次,减少肺内液体残留,增加液体回吸收率。

[参考文献]
[1] Martinez-Moczygemba M,Doan ML,Elidemir O,et al.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caused by deletion of the GM-CSFRalpha gene in the X chromosome pseudoautosomal regionl[J]. J Exp Med,2008,205(12):2711-2716.
[2] 陈小波,李时悦,何颖,等.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24例[J]. 广东医学,2009,8(3):1105-1107.
[3] 佘巍巍,王昌明,莫碧文,等. 肺泡蛋白沉积症32例临床和病理及影像学对照研究[J]. 重庆医学,2010,39(19):2576-2580.
[4] Machaud C,Reddy C,Ernst A. Whole-lung lavage for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J]. Chest,2009,136(6):1678-1681.
[5] 范议方,韩如泉.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麻醉管理三例[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1):974-975.
[6] 杨斌,闻胜兰,周大春,等. 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6例患者肺灌洗的麻醉管理[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6):470-4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